时间:2024-01-29 17:17:24
导语:在社区养老服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城镇;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26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8
[作者简介]朱振康(1984―),男,江苏苏州人。讲师,软件工程硕士(在职),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党史党建。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养老问题主要采用“家庭为主,机构为辅”的服务模式,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人口生育率大大降低,而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使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老年人口基数迅速膨胀。而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家庭家庭结构也有很大改变,过去家庭养老服务模式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养老的庞大需求。基于此背景下,小城镇老年人的生活急需社会的帮助,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其中社区养老就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服务模式不仅符合老年人喜欢在家养老的愿望,同时有利于适当减轻国家政府的重担,也可以将社区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弥补家庭照顾不周的缺陷,增加就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小城镇应该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模式。
一、当前我国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
社区养老服务实际也即是指以社区作为依托,集合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为城镇社区内的所有居家老年人提供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等多样化需求,包括法律咨询、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文体娱乐、心理保健、精神生活、文化教育、医疗护理等,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实,在我国国内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追溯到1980年,后来逐步发展起来是在2000年,纵观整个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比较可观,至少就目前的成果而言满足了很多社区居家老人对于养老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小城镇建老人而言,由于这些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具有多样化,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比较灵活,而且适应老年人居家的心理诉求,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完善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小城镇地区老年人以及子女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养老模式。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对于社区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推动了小城镇社区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完善了社区养老的环境。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在2005年每条街道平均有城市老年福利机构建设1.35个,而每隔10个社区居委会也存在1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截止到2010年,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中心在我国共有17.6个,而城市利民网点及便民网点超过6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整体大大提高。我国当前很多城市已经逐步建立了极具自身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对于社区财政投入也逐渐加大,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率会逐渐提高。但是从总体发展而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缺失平衡,社会化水平低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目前我国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几点问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法规体系,对于鼓励、支持社区养老发展没有出台一项政策法规,也没有制定一个相对统一、规范的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评定标准和制度。也正是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不足,号召力不大,导致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关注度也比较低,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缺乏完善性,如果仅仅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作为社区养老资金,肯定不足以支持社区养老发展需求,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水平低
我国小城镇社区社区养老服务一直以来都坚持“福利性”这一传统理念,在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的市场成分相对较少,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一切服务很容易被认为是福利性、义务性的。因此,因其服务性质才可以持续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也决定了社区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也有较少部分是街道筹资,而志愿性支持团体、社会资源等社会募捐资金很少,这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社区养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社区养老服务不能视为慈善事业,应该提高其产业化程度,提供有偿服务。
(三)社区养老服务在社交娱乐、精神文化等方面活动不足,服务形式较为单一
现代社区老年人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物质方面的满足,更多的需要寻求在精神方面的安抚和满足,享受一个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老年生活状态。但是,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资金不足,在文化生活方面、健身娱乐设施方面的服务设施并不齐全,对于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更高层次需求难以满足。虽然有的社区已经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很少开展一些高品味的文化活动,导致社区老年人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常常会感觉自己寂寞、无助,这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四)并没有健全社区医疗保健设施
想要全面、顺利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必须依靠完善的服务设施,其中医疗保健设施是社区老年人最基本,也是必需的服务设施。因为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身体各项器官、功能走向衰退期,自身抵抗力较差,很容易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自理生活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家庭的护理照顾,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医疗保健。然而就目前我国社区设施建设情况而言,很多小城镇社区并没有配置完善的社区医疗设备,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很难满足。有的社区虽然设有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而专业的老年医学方面专家很少坐诊,相关的医疗配套设备也很少,更不用说专业的护理医疗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法律政策体系
政府部门是促进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充分意识到社区养老服务是目前解决养老问题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明确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尽快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具体而言,首先政府部门应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法制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规范性,为维护老年人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而且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应将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应加强监督社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高其执法力度,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且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应定时维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旦发现有落后、老旧设施,应及时更新,不断完善社区养老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可以适当减轻甚至减免非盈利组织的税收,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另外,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号召作用,积极鼓励志愿性团体、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保障资金。
(二)应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程度
考虑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应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包括服务客体、主体、服务管理及队伍、资金筹集等各方面,产业化养老服务发展是社区养老的最终出路。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建立完善、系统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应该根据市场运行机制规律,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经营原则,拓宽社区养老行业的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投资格局。虽然说社区养老服务要走产业化服务道路,但是并不表示完全否定其福利性,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结合福利性,也即是指结合福利和有偿服务。比如,在小城镇社区中可能会有困难户,这样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收费,或者提供上门服务、家庭护理照顾、定期检查等福利。
(三)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多样化
我国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很少开展精神慰藉、健康保健等精神方面的服务,一般的服务项目都是固定的,显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使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得以满足,尤其是应添加更多精神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需要。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并且定期组织一些教育、文娱、科普及体育等方面的活动,使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创造一些可以让老年人参与的文化活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热情,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也可以减轻子女的家庭负担。比如,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
(四)应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鉴于社区老年人的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可能随时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的养老服务。目前,很多老年人认为社区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较低,一旦生病就会到大医院就诊,导致医疗资源大量浪费。因此,首先,应该在社区建立必要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并且应和正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将中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省去,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应努力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取得社区老年人的信任,如果老年人仅仅是行动不便,建议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社区应该聘请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进行门诊,为老年人解决常见疾病的诊治,这样可以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提供更多便利,也可以节省医疗开支。其次,应该在社会建立社区康复保健中心,提供护理、保健、疾病预防等服务,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对常见老年疾病的科学认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老年疾病发生率。
(五)应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社区养老服务队服务人员是确保社区服务质量的主体,城镇社区应该按照自身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需求专业化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科学化水平,丰富社区服务形式,提高服务的专业程度。具体而言,社区应该多收入一些专业院校毕生的大中专生,也可以调动一些离职退休职工、下岗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对他们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为了能够留住人才,也应该给予合理的福利待遇、工资待遇,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热情进行社区服务,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老年需求。
四、结语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可能都属于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问题日益突出。社区养老服务相对于传统养老服务更加适应日益庞大的养老需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号召、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于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实施,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河南中部、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选取1个地市,对当地年龄≥60岁、居住年限≥10年的63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1.2方法。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中部分内容根据他人研究改编。①老年人基本情况: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月平均收入、养老方式、患慢性病情况、自理程度等。②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③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及程度[67],包括医疗服务、日常照顾、文化教育、精神慰藉、健康教育与咨询5个维度、22个条目,并采用“完全必要”“有必要”“无所谓”“不必要”4个级别来表示程度。问卷重测信度为0.9,Cronbach’sα系数为0.8。调查者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指导其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3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1.2.2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2.2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采纳意愿。老年人均未使用过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94.4%的老年人未听说过此类平台,大多数老年人(87.2%)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有使用意愿,其中,67.7%的老年人愿意经常使用该平台,63.8%的老年人愿意推荐该平台推荐给其他老年朋友。见表2。2.3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程度。表3显示,老年人需求最高的3项服务功能依次为医疗服务、日常照顾及健康教育与咨询。医疗服务内容中需求得分最高的3项为定期检查、专业护理、紧急呼救,分别为(3.50±0.80)分、(3.43±0.87)分和(3.36±0.83)分;在日常照顾中需求得分最高的为代做家务,为(3.24±0.92)分;在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需求得分最高的2项服务内容为慢性病知识和中医药保健,分别为(3.21±0.93)分、(3.15±1.01)分;精神慰藉服务类别中需求最高的是为心理疏导(2.90分±1.05分)。
3讨论
3.1优化医疗服务内容,丰富精神文化服务内容。表3显示了老年人对不同层次健康维护服务的需求特点。在专业医疗服务项目类别中,以定期体检需求最为突出。这是由于老年人多为慢性病患病群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到71.8%,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总患病率75.1%,且多处于1种~3种慢性病并存状态[810],因此,老年人对健康变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生理健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日益提升,需求得分最高的服务为心理疏导。这可能由于当前独居老年人较多,子女工作繁忙而无法陪伴老人,老年人大多没有工作,且缺乏合理安排老年人生活和社会活动内容与时间的能力,易引起孤独感。此外,老年人对文化教育服务也具有一定需求。这可能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认识有所提升有关。因此,在养老资源信息平台上应完善专业护理、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相关内容的信息,邀请有关服务机构入驻;同时,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初诊平台,由医务人员初步诊断老年人的病情,方便老年人及时获得医疗服务,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加强与旅游服务业以及教育机构的合作,在平台上推送相关活动信息,供老年人选择和订购,丰富精神文化服务内容。3.2注重中医药保健服务。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中老年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和积极的效果[11]。本研究显示,老年人对于中医药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仅次于对慢性病知识的需求。这可能与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医保健理念易被老年人接受且大多数老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健经验,加上电视等信息媒介的宣传,使得老年人对中医药保健认知和需求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提供者应增加或加强此方面服务,可注重将其发展为自身的特色服务。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人们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播方式逐渐过渡为与信息传播者相互影响的互动传播方式[12],但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伴随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针对上述特点,可考虑在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上搭建视频直播平台,不定期地邀请专家进行视频讲座、与老年人在线互动,未能及时观看直播者还可回放内容。建立信息真伪鉴别系统,老年人可以将所获相关知识内容输入,系统将信息反馈到后台,通过相关专业人员判断继而使老年人获得真实的知识。对于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系统将自动同步上传,以便于遇到类似问题时系统自动回复,从而减轻任务量,在满足老年人进行个人保健知识需求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医文化的发展。3.3按需对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分类管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必然要求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研究显示,国内养老护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低,护理服务人员专业程度不等,导致老年人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参差不齐[13]。故可与养老机构协作,在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上,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个人档案,并根据提供服务的不同背景条件(如学历、工作经验)等分类,便于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这种举措也可达到增加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机会的效果。3.4增加老年人紧急呼救服务。近年来,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类老年人群体,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监护需求较高,尤其是应对各种突发意外的生命安全监护[14]需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状趋势。因而,可在养老资源平台上增加紧急呼救功能,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紧急呼救按键选取突出但不突兀的颜色予以区分,设置快速拨打按键,便于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将求救信号传递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人员可依靠定位系统在最短的时间赶到老年人身边,检查、处理其问题并通知相关机构和个人(如医院、公安及其子女)。3.5简化平台操作方式,提高社会影响力。表2显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较高,但大多数老年人并未听说过类似的平台。除去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感知有效性因素外,这与老年人对养老资源信息平台的操作性、安全性、可信度及认知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15]。因此,在平台构建过程中,设计者应设计直观简单的图标、字体以及大小,使信息表达更清晰,同时采用简易的操作方式,在信息输入时可应用智能联想或语音输入系统,也可使老年人通过点击预设好的自动框中的语句进行快速问答,提高老年人的输入效率;优化平台的容错性能,降低老年人的学习和使用难度;此外,管理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是消除老年人的安全顾虑的关键,同时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提升平台资源信息的可信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智能养老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促进平台的推广与使用。
4小结
2)社区:负责互联网+社区网络平台及呼叫中心的日常服务支撑及运营管理;有机整合养老行业服务商资源,协助推广智能养老设备设施及相关业务,从而建立普惠型的互联网+社区养老呼叫服务网络体系。在专业的网络运营公司搭建好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背景下,社区宣传推广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相关业务,依据社区老年人实际养老服务订单需求,整合医生、护理人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并监督评估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运行状态及服务质量。
3)网络运营公司:负责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搭建、培训、维护和升级;搭建一个连接老年人健康数据信息、服务订单信息、养老服务输出信息等全方位连通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网络运营公司依托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如手机APP的研发,有效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护理决策、可视医护交流、虚拟护理教学以及远程护患互动等。
4)医生、护理人员及志愿者:医生、护理人员和志愿者是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运行主体,负责线上线下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根据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输出的老人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等线上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精神娱乐服务等线下服务,是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运行的实际实施者。当前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医院、护理人员及志愿者的整合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等途经承接社区养老服务,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社区周边的医生、专业护理人员及志愿者等专业人才,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基础。小结本文只是对构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进行浅显的、初步的、简单的讨论,需要细化和深入讨论的工作还有很多:如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及服务产品的宣传推广;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客户信息的实际获取、构建及分析功能的实现;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团队的组建及职能分工等。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运行平台不断进行服务升级、运营团队不断进行调整适应,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平台的顺利运行。互联网+社区养老平台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壮大需要技巧和经验,涉及到方方面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整合,平台质量和所能提供服务水平优劣是一切的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建设好这样一个平台,任重而道远。但归根结底,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对社区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构建的初探对社区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5):128-135.
[2]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8(03):67-73.
[3]潘峰,宋峰.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学习与实践,2015(09):99-105.
[4]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06):48-57.
摘 要 2004年社区养老服务首次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社区各项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都得到了不断地扩大和充实。发展社
>>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建议 保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与完善路径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昆明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其评估的借鉴研究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关于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探析 推进乌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思考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对策思考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探索与思考常州市社区居家养老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河北省老旧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建议 关于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 新加坡国会. 赡养父母法令[EB/OL]. (2009-3-31)[2016-12-15]. http://statutes.agc.gov.sg/aol/search/display/view. w3p;query=Status%3Acurinforce%20Type%3Aact,sl%20Co ntent%3A%22parents%22;rec=0;resUrl=http%3A%2F%2Fst atutes.agc.gov.sg%2Faol%2Fsearch%2Fsummary%2Fresults. w3p%3Bquery%3DStatus%253Acurinforce%2520Type%25 3Aact,sl%2520Content%253A%2522parents%2522;whole= no.
[11] 任福荣. 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28): 1-10.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时展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城市面临居家养老问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至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养老都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是目前家庭养老问题突出,很多老人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照顾,为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城市养老社区服务应运而生,通过城市整体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老人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从而让老人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取社会的关怀。
一、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要对城市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借鉴不同地区的社区服务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服务资金短缺
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资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与市场化的运作。这些服务资金可作为服务费用支付给接受服务的老年人,也可作为报酬支付给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中心的建设也离不开服务资金的支持。但很多情况下,出现服务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服务站需要支付给护理工人工资,但工资额度较低,很多员工不愿意做,或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足,但提升工资幅度,服务资金则更加短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的不够健全,也妨碍了资金的筹集,地区居家养老补贴机制建立的同时,没能带来有效地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估机制需要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对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调研,以筹集资金进一步有效的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
随着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社区服务大多是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公司去执行。但公司运作时,服务得到认可也是一个过程。很多老人对公司服务持较为严谨的态度,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工作大多是无偿的,主要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进行照料,但论及到部分有偿服务,老年人就很难接受,所以此类公司服务业务很难在老年群体中推广开来,低认可度严重影响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与推广。此外,公司提供服务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服务人员分为接受薪水的工作人员与不接受薪水的志愿者,有偿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较差,存在服务内容不完善的现象。而志愿者的队伍不够壮大,志愿者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专业服务团队的缺失造成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服务偏向物质生活服务,缺乏对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的关怀。
二、发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人员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
服务团队的质量影响服务质量,构建专业人员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投资建设资金。为了培养专业的服务人员,提出三方面的建议,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可开展一些老年社会学、老年人管理与服务项目的专业或课程,建立老年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构建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康复、保健与护理的知识,从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养老专业的人才,也是扩充专业服务团队的有效方式之一。培养专业服务人员的同时,也要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展社区志愿者,能有效扩充服务队伍,也能扩大社区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社区服务中,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与关爱老人的重视度。
(二)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由于我国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需要不断得到扩充。通过对老年群体需求方面的调查,具体的老年服务包括家政服务、生活护理与精神慰藉,通过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精神层面的慰藉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最主要的部分,开办社区老年学校、让老年人学习各项新知识、扩充老年人的知识层面是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方式。此外,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扩大老年人的社交圈,让老年人交朋友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部分专职、专业的老年群体,可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促使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形式需要不断得到扩充,医疗服务层面,大力扩充家庭医生,做好老年人健康保健工作,以社区为单位,对老年人定期做好身体方面的检查,扩充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三)扩充政府财政投入
为了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整体规格的构建,单靠基层财务补贴与社会募集的资金是不够的,必须要扩充政府财政投入,利用政府投入构建整体居家养老金预算制度,保证养老资金得以为断投入。社区服务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当前社会化思潮的引导下,养老服务离不开多方的参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对社区服务的依赖性逐渐加强,社区服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服务项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得到外部支持,将市场运作融入其中,利用市场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服务项目的供需平衡,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的状况。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时,收费要尽量合理,在老年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收费,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结语
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关乎城市老人的生存发展,良好的服务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整体认同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彭希哲,梁鸿,程远编著.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一 、 “智慧养老”的兴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的概念开始为大众所熟知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渗入老年人现实生活。
所谓“智慧养老”,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O2O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养老产品与服务输送体系,将健康、养生、享老送至床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康居养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养老服务产品内容及其服务供给方式等诸多要素。养老服务产品主要涵盖医疗、养老照顾、金融保险、老年教育、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产品及服务可以由第三方合作机构或养老机构提供,也可由社区服务站通过设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或者组织热心于为老服务的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其宗旨在于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产品的智能化贯穿,充分体现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的服务特色。
目前,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通过为所有老人佩戴智能腕表来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情况;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起老年集成服务网络(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s),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方式。国外的经验与事实表明,通过将适老服务资源与老年客群资源进行整合对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资本的浪费与重置。得益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也出现了智能化趋势。
二 、 社区“智慧养老”的初步发展
如前所述,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涉及到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其它第三方社会组织等。目前来看,相较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比较受老年人青睐。
就社区层面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来看,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还较为有限,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为推进我国智能化老龄产业的发展,2013年,全国老龄办成立了“华菱涉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并开始在重庆巴南地区、成都锦江地区试点推行智能化养老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2015年7月6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以此为契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以365天24小时人工值守的“老街坊”养老智能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将老年人、子女及专业的健康照护团队汇聚在一起,使老人在近距离享受健康管理的同时还能够就此与子女及时沟通。
总之,“互联网+”正全面融入医疗、保健、养老等家庭服务业。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应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开发一些便于携带的智能设备,实现老年人群现实需求与信息资源的有效对接,让互联网真正贴近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走进互联网世界。当然,这一愿景的实现还需要克服重重障碍。
三 、 网络世界中老年人“虚拟化生存”的现实镜像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也给以面对面交往形式为主的老年人带来了一些困惑。
第一,老年人面对科技产品时大多存在一种陌生感。随着智慧养老的诸多新事物介入老年人生活,在客观上加剧了老年人群面对智能工具时的科技隔阂感。不可否认,随着一些对网络元素较为熟悉的社会成员逐渐进入老年阶段,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老年人的这种科技焦虑症。但目前,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较大,这种“科技隔阂感”给老年人带来的负能量还需要及时得到排解。老年人学会与科学技术推动下变化无穷的世界和谐相处,学会将科技的力量转变为自身的能量,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晚年的生活质量。
第二,作为“信息的贫困者”,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老年人的反向社会化压力加大。从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老年人与中青年之间的代际数字鸿沟已经由传统社会的父代领先子代变为子代远远领先于父代,子代在网络媒介时代成了“信息的富有者”,父代却沦为“信息的贫困者”,同时也使子代借此获得了对父代知识反哺的话语权,彻底动摇了父代作为知识主体的地位。在网络社会,知识的传递、更迭速度加快,老年人由于不熟悉新媒体,掌握的信息资源远远不如中青年人群,即反向社会化。即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是信息知识的有限性仍然会导致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从而产生挫折感,影响其心理健康。
第三,对于部分熟悉电子媒介设备的老年人而言,面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推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碎片化问题时,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往往不知如何筛选,由此产生诸如信息恐慌、信息焦虑等亚健康心理症候。尤其是在刚刚退休、以家庭与社区为主要生活场域的老年人中,这种心理症状尤为明显。
此外,由于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老年人群中高龄(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流动老人规模也在持续增大,这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老年人群在“互联网+”时代适应网络社会的难度。
四 、“智慧养老”何以可能?
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知识层次较高的老人也开始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这使得老年人群之间精神文化层面的即时互动、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而就目前社区层面来看,以北京市为例,社区养老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其评估的借鉴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探讨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浅谈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与完善路径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对策思考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及对策探研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重庆市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城镇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昆明模式” 上海: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11.19.
[3]任兰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4]河北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北民政网./inner/shownews.jsp?newsid=11634.2012.9.7.
[5]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3.
[6]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意见.北京民政局网站./templet/mzj/ShowArticle.jsp?id=10625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对策
一、社区居家养老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及优点。社区居家养老是立足于国内养老服务需求,结合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现代机构养老形成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社区居家养老是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在社区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体系的,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分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三个层次的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的包含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等主要内容的新型老年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的特点:社区内的老人在经济上以家庭供养和自养为主;社区发展处于起步极端,资金严重缺乏;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从物质、精神上的不同服务;社区要逐步做到信息化养老。
(二)社区养老同其他养老的对比。社区养老同家庭养老的对比:从传统观念上讲,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儿防老”更是中国人主要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从法律角度讲,《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家庭养老是养老的前提乃至基调。家庭养老就是在家中养老,由子女承担大部分赡养费用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转变为“421”,子女的尽孝必然会力不从心;因人口流动无限制,就业形势严峻、城市化导致年轻人集中到大城市拼搏,每年回家的次数和天数十分有限,家庭养老就没办法实现。
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或其家庭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享受住养、生活护理等多种服务的机构。提供的床位、服务根据交纳费用的高低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机构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科学地、及时的护理,但会增加政府和社会的负担,最重要的是与我国的尊老爱老的传统观念及现状是不相符的。而社区居家养老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高效化的服务网络,可它使老年人在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环境的同时就可获得专业化的及时的服务。
二、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一)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目前太原市的养老现状是:2010年12月份开展对无证擅自执业的养老院进行清理整顿,此后保证每年都要在10月10日至11月底期间对辖区进行一次清理,动态掌握辖区内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确保养老机构的合法、合理、有效。2011年又对有资格的养老机构实行新增床位补贴每张床位500元,但每个养老机构新增床位不得低于30张。
2010年10月11日太原市开始实施社区虚拟养老服务。即“以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服务,虚拟养老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将老人分类给与不同的政策安排。同时在2010年12月开始针对社区内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开展志愿亲情服务。
(二)太原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首先,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缺乏系统性,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有效、快捷的处理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大量缺乏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第三,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没有同意管理,资金来源也各不相同。太原市社区活动资金大部分依靠街道没有拨付的2000元和自助筹资只占一少部分。资金的缺乏、管理使得社区养老很难具体的落实。第五,社区地位低权力小但职责多,社区没有全面理解到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管理、实施经验,且同时需要处理太多的行政事务。第六,缺乏有效的监督。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在2010年开始实施,总结经验后没有的到很好的推广和落实。
三、建立符合太原实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通过分析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为:首先,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做好主导和监督。太原市政府应大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使广大群众对新型事物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政策扶持要做到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本市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将其列为一个重大项目;在摸清老龄人数量、居住区域、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后建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本身的福利性质就决定政府应给与财政支持,要作出与五年规划相匹配的财政预算;政府购买使用券、拨付资金建设社区养老设施、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商家的服务、社区的落实程度等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化运作。政府应该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面,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做成专业化、社会化。只有在政府主导、监管下,由市场进行运作才能保证高效率、人性化服务。
第三,做好城市社区服务的运作与管理。一是,提高社区服务人员关于养老方面的素质,并进行专业化培训。二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把老年人的需求同信息服务平台紧紧联系起来,并且建立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信息的电子档案。
第四,完善专业人才与志愿服务工作队伍的建设。政府主导开班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护理。心理学等相关服务的培训基地;政府引进社区养老相关方面的人才;与医院、理发店、餐厅灯服务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充满爱心大学生,完善社区养老的服务。
最后,多渠道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太原市形成表扬养老、抨击不孝的社会风气;增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认同感;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补助,保障老年人在养老上的经济独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 互联网
一、我国城市养老现状
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是在2000年。那时全国年龄超过六句的老年人口超过1个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左右。2016年底,超过60岁的老人已经超过2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6%。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将会越发严重。
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有36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进入老年阶段。尽管2016年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但“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在现代社会上依旧很普遍。对于这些独生子女来说,他们面临的困难远大于他们的父辈。
(一)城市社区养老现状
在城市,大多数的年轻人忙着工作,家里的老人便得不到儿女的细心照顾。对于那些还能够自理的老人,他们不是自己待在家里就是在外面散步,和亲近的人聊天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多被子女送入养老院,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可能会为老人请私人保姆。但是对老人来说,无论是去养老院,还是请私人保姆,都不如在自己家里,受到自己孩子的照看更能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温暖。
(二)蚌埠市社区养老现状
蚌埠市的老龄化有三个特点。第一,蚌埠市老年人口的百分比远远超过了全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第二,增长速度快。第三,市区老年人口增多。由此可见,蚌埠市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以及患病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很大,但是根据我们在当地养老院的调查,老人大都表示不想在养老院里居住,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养老院里看护人员人数的限制。养老院不能保证每个老人都有专门的一个护理人员来照顾,而且他们也只是给老人打扫卫生,送饭送菜,聊聊天而已。他们所做的并不能满足老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
2.养老院里环境和气氛的压抑。被送进养老院里的老人多半是由于儿女忙于事业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因此他们缺乏来自儿女的关爱,而当面对很多和自己情况相同的老人,会使他们更加难过。
3.养老院里一些基本设施的落后与限制。据调查,大多数老人表示养老院里的饭菜味道既不好,价格还很昂贵。可供老年人娱乐的设施也很少。
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首先,“准确”与“便利”是移动时代下用户最直接的要求。社区020,作为集合了单位地域内的特定种类人群,争取用最短的时间为用户提供商品与服务的一个新产业,绕过了对用户区域信息的收集与细分的枯燥程序,以为单一社区用户服务作为切入点,实现了“准确”和“便利”两个特点的良好整合。
其次,大幅度的减少中间成本。在传统的家政服务业中,供需双方需要通过中介这一中间商来提供信息,使得双方沟通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020家政通过线上会极大减少沟通上的成本支出。
最后,服务更加全面。在现在的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类似“空巢老人”的现象,当老人因为身体不适、时间太晚、天气恶劣不方便出门的时候,020可以通过从线上到线下的市场模式,让老年人不再忍受拥挤的交通和目不暇接的商品所带来的困扰,直接通过互联网完成购物。同时,020还可以提供科学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咨询服务、专家导购服务,以及上门服务。
(二)劣势分析
首先,020需要大量的投资,以获得可靠的服务提供商。020需要线上线下对接,社区020又涉及的数量多、区域广,所以要求设立实体网点的数目很多,而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性又使得相的020老年人服务平台与一般的020平台有所不同。因此如何保证他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020平台应该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互联网+养老”的发展路径是不完整的。以老年人健康管理为例,用于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家庭医疗设备的普及率较低,更多是通过诊所或医院的体检资料获得数据。另外还有“互联网+养老”的形成,需要老人上网支付,如何发展互联网老年金融支付,形成集支付、信托为一体的集约化金融服务平台,也将是很大的难题。
(三)机会分析
在欧美国家中,社区商业在整个社会事业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超过60%,甚至有些国家的比例高达80%;但是在中国,所占的比例平均不足30%。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用户的推广以及价格的不断降低,未来中国的社区020行业的发展,必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出现了“懒人时代”,大多数人都想不出门就获得很多服务。老年人由于身体和年龄的问题,更希望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够保证生活。再者,年轻人平常都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去照顾老人,但他们可以通过020平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意。
此外,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发展,让互联网与老年人的脱节给社会带来一个契机。一方面,老年人网络几乎是一块空白的市场,020社区服务要是开发得当,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020将把互联网福利带到每一个有需求的老年人身边,让老年人不再是互联网世界的观望者,而是真实的参与者,使他们生活更便捷,世界也更丰富。
(四)威胁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的作用下,社区020可以为用户随时随提供服务。因此,社区用户的积累不再仅仅是单一社区业主,移动用户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区020如何在牢固其已有社区用户的同时,还能最大可能地吸引和留住一些移动用户,这将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社区02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威胁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示出来。老年人通常没有耐心去花大把时间在成堆的商品中搜索他们想要的东西,再加上他们的眼睛大多都看不清,因此如何在移动终端有限的界面条件下,给老年人简单、直接地介绍各种商品和服务,也是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优化养老项目的发展策略
020养老服务模式是为了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式各样的服务,但020上门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频发的问题却令人恐惧。想要上门养老服务模式得到推广,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提高服务质量
很多公司大量囤积服务人员,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解决。然而,员工众多将导致在培训、管理上的疏漏。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监督和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质量。
1.人员培训方面。统一服务人员的着装、发型,并一律穿平底鞋,以便于从事照顾老人工作。在言行举止方面,应做到基本的礼貌,有礼有节。通过定期进行的培训和相应的考核来快速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2.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为了防止服务人员拖沓、偷懒、敷衍,必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在每次服务之后,可以让顾客进行评分,以此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实行奖惩制度。根据评分来划分员工的等级,供顾客选择,员工的工资也随着等级的增高而增高。
(二)加大安全保障
大多数消费者对“让陌生人进家门”存在着顾虑,担心造成对财产或生命的威胁。为了让消费者完全接受020模式,首先要消除他们的顾虑。
1.实名制制度。公司对上门服务的员工进行身份证和银行卡验证,服务人员上门时,可要求其提供身份证和相关证件来确保安全性。另外,Ψ务人员的服务记录进行实时的网上登记,方便顾客查看。
2.担保人制度。上门服务的员工必须提供一位担保人,当消费者在接受上门服务时因员工的原因出现的人身意外和财产损失,在经查实后,担保人须和员工共同赔偿。
(三)操作标准化
上门养老服务虽然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但在实践中,依然会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1.消除接私单的动力。对服务人员不进行抽成,尽可能地让服务人员收入更多,也就是说,服务人员服务一单,所有的收入归自己所有,消除服务人员接私单的心理动机。
2.加大处罚制度。严格地管理服务人员,一旦触到了接私单这条红线,便将其永久拉入“黑名单”。在开始和公司合作时,要求其上交一定数额押金并和公司签订合约,一旦违背,扣缴其押金和要求缴纳违约金。
3.加强售后服务。用户享受服务后,如果不满意服务质量,可以向公司客服投诉,公司审核确认后给顾客提供免费服务,对服务质量不合格的服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扣薪、降级。此外,人员的配备、车辆的统一、路线和时间的控制等也应纳入标准化的范围。
(四)与民政部门合作
民政部录入了约两百万老年人的基本数据,建设了相对健全的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企业应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的授权与合作,在保护老年人的隐私的前提下,发挥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上接178页)适应能力及开放性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基本教育原则。学生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英语、懂电脑、会管理,这样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国际环境中立足。再次,在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应把理论与实践,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了解工作的现状,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终身教育理念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是对学生教育的后续教育、长期教育,强调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着重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即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这种热情和习惯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依然能够根据变化的环境,不断地去主动学习。
(三)为确保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大财经高校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筹建精品课,争取早日取得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尽管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专业基本知识、外语能力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却在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四)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各大高校会计教育环境看,本科教育的生源质量、不同院校的教育资源都存在差异。高等院校可以根据会计本科人才的需求情况、生源质量和教学资源设定差别化的培养目标。依据差别化的培养目标,确定具体的会计人才素质要素。例如,生源质量较高的院校,可以设定培养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的目标,确定的具体教育目标可以偏重于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员,生源质量较差的院校侧重培养做基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差别化的培养目标确定具体的会计人才素质要素,可以提高会计本科教育的效率,利用优势教学资源以及办学特色有重点地进行某一会计领域人才的培养,从教育主体来看有利于实施人本教育,有利于会计本科学生的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