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7:17:25
导语:在安检员实习心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是医院发展的需要。只有实现了档案信息化,才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资源共享,才可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医院档案信息化可实现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医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和收益。一是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二是检索查询方便。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三是档案查借工作可控。医院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四是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有利于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为医疗事业发展服务,而且将会大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可以延长档案寿命。
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基本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管理方式也在逐步改变,但是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没有系统广泛和普遍。在档案管理格局方面,综合档案室只管理文书、科研、会计、音像档案等,而人事档案、病历档案、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各属不同业务部门管理,不符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利于档案的保管,也给利用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大管理成本的投人。在档案立卷装订方面,仍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这样做不仅程序繁琐,手工劳动量大,而且案卷质量因人而异。在档案保管方面,记载医院发展的档案资料在不断地大量产生,要全面完整地保存好这些资料,需要建造大量的库房,而且还很难避免霉变、氧化、虫蛀和鼠类的破坏。在建立档案检索工具方面,耗时耗力地进行人工制作,在利用时还要通过人工找寻,手续十分繁琐,效率十分低下。档案工作服务方式仍然是一种封闭式、局限于利用者上门查阅档案,大部分不能方便地为广大的医护人员所利用 。档案信息化进展慢的主要原因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软、硬件设备单一;网络的应用开发滞后,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仅停留在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的管理上;档案资料更新周期长,没有独立的档案管理网站;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健全等。
三、加快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
(一)树立信息化观念。
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和利用方式,带动和促进医院档案业务基础工作和档案室工作,这既是指导思想也应该成为一种观念。长期以来传统的档案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手工作业、实体档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定式。这在今后信息化建设中肯定碰到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的问题。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以高性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来保证。加强资金投人,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办公设备,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医院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充实和完善档案数据库,有计划地进行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介人本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探索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制定出相应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对新产生的电子档案,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四)注重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加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通过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我们要深刻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档案工作、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深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信息,加快医院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
注释:
刘晓卿,肖燕.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的意义及对策.现代医院管理,
;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刚才,李强局长对我市20*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责任感,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假劣食品药品危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各单位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方针落实到监管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推进监管工作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和谐、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坚持为民监管、依法监管、全程监管、有效监管、和谐监管。要按照“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抓监管保平安”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制度、效能和廉政建设,力求科学监管工作取得实效,让监管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为此,各镇、街道办、各监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贯彻到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
吴仪副总理9月27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上强调,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基础在基层,成果体现在基层,整治任务完成靠基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中之重来抓。所以,我们要在“落实”上谋思路,不断研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创新监管机制和模式,进一步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破解食品药品监管难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这里我强调一点,要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形式,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紧紧抓住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把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关”,即:发挥各执法部门在事前的宏观调控作用、科学严格把关作用以及高效优质服务作用;在事中,要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假售假不法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在事后,要加强对经营者诚信意识教育,通过监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三、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
今年,我市针对农村市场食品药品监管这个薄弱环节,建立了镇级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和村级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信息员组成的监管网络,为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的供应和监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要继续提高我市的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管网络建设,建立村级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形成“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立体监管的网络,实现监督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有效地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看得见却管不着和管得着却看不见的问题,进而实现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工作目标。
一、信息时代档案人员必备的素质
所谓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训练和内化过程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人的整体质量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就是具有复杂结构的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及品质特征的总和。档案人员从事的虽然是一项业务性强而又极其平凡的服务性工作,但就其深远意义来说它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那么,信息时代的档案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人员的信息素质
在信息时代,档案人员首先应具有信息素质。信息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人们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PaulZurkouski)在1974年向全美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此后,这一概念不断得到发展。1997年,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将信息素质定义为:“能清楚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有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活动的认知能力和对信息综合利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是信息社会的人,特别是信息人员(图书馆员、档案馆员等)的基本能力。固然传统档案馆员也需要具有很好的信息素质,但是在信息时代,数字档案馆人员与传统相比,其所具有的信息素质在内容上和程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内涵上讲,现代档案人员的信息素质应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1)信息意识
良好的信息意识是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强大动力。档案馆是各类文献信息的集中保管基地,档案人员担负着准确、快速地收集档案信息,有效地提供档案信息的重要职责,因此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档案人员的信息意识应包括两层涵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意识和特殊的档案信息意识。一般意义的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介。它是特殊的档案信息意识的基础。档案人员的档案信息意识是指其对档案的信息属性、对档案信息组织、开发、传播、利用的一种内在的、专注的心理倾向。这种信息意识具体表现在:
a.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档案信息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应当并且能够在社会上流通,而且应当认识到,档案工作者在信息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传播档案信息为大众服务的重任。
b.对信息具有分析鉴别能力。一是对所接触的信息,能判断出属于哪种类型,产生于哪个领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谁。二是能判断出此信息是否有价值,并能估测出价值大小。
c.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信息量的膨胀程度以及信息流动速度和更新速度的快捷性。
(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习惯上也称为信息品德,从广义上讲,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化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播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档案信息管理者,其信息道德又有其特定具体的内涵,它与职业道德密切相连,可以说是职业道德在信息社会的拓展与延伸。档案人员的信息道德,就是指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传递和利用服务等活动中,其思想与行为所应遵循的信息规范和伦理准则。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兢兢业业地为用户服务。及时、全面地向用户提供信息。这里除了一般的职业道德问题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往往缺乏社会有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而且数字档案馆本身也要进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所以这个问题在信息时代就显得重要、复杂和敏感。
(3)信息能力
这主要是指档案人员获取、鉴别、组织和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
a.对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在信息社会,由于数字信息产生和传播的特点,信息的密集程度,信息分布的复杂程度以及更新程度都是工业社会不可比拟的。所以档案人员必须熟悉各个数字馆藏的内容及查找方式、各种商业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获取方式,各种搜索引擎的有效利用等等,及时收集各类档案信息,以丰富馆藏。
b、鉴别档案信息的能力。这是档案人员的一项基本信息素质。对档案信息的鉴别包括对其原始性、真实性的判别和档案价值的评估。确定档案信息的真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其真实性的判定就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这就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信息鉴别能力。对档案信息价值的评估和鉴定,区分其价值的大小,是在确定了真实性后的又一个重要工作,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
c.档案信息的组织开发能力。档案信息组织开发己成为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各类档案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整理,形成各种专题数据库,并能根据用户需求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形成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而档案信息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档案信息开发的时效性,则依赖于档案人员的信息开发能力。组织开发能力决定着档案服务的质量和社会用户的档案信息利用程度,影响着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要求档案人员有一种对档案信息的职业敏感性,能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热点,有效地组织档案信息并向社会传播。因此.档案信息组织开发能力是档案人员信息能力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居于信息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具有创新性质的能力。
2、其他各项基本素质
这些基本素质是对传统档案人员素质的继承,也是形成和提高档案人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这与传统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大致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主要强调一下在信息社会必需的几项基本素质。
(1)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首先必须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了解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利用的全套理论与方法,并能将这些档案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档案信息管理与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既懂档案学又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可胜任。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存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用户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查阅信息的机会,但同时也把用户带入了一个陌生的数字信息海洋,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能尽快地适应信息环境,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快捷地获取档案信息,并把分散的片断信息组合整理出新信息提供给用户,成为用户信赖的咨询员。
(3)较好的外语能力
随着国际交往的加强,熟练地掌握一种外语已成为迫切需要的工作能力。一是因为档案馆是对外交往的窗口;二是档案馆的职能也要求馆员外语能力必须加强,这不仅是因为外文信息在馆藏中占有重要比例,而且随着网络化程度的加强、联机检索的需要、资源共享的扩大,档案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4)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档案专业人员,除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流通借阅、藏用关系等都是档案工作中值得研究学习和实践的问题。一个好的档案馆员不仅要掌握档案馆的管理知识、运行规律,还要了解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目前档案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
在信息社会,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或“信息资源”,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其档案事业。而是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已成为档案事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必然涉及到档案专业的教育培训问题。
1、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状况
近二十年来,随着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占总档案人员的60%以上,而且教育程度也呈上升趋势。大中专教育已不再是培训的主体,而是转向本科生教育,国家也加大了档案专业教育的投人力度。但问题在于,一是档案专业人员的总体教育程度不高。据统计,从业人员中,大部分只接受过专科或在职短期培训,具有本科学历的约占5%,有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仅占0.5%左右。仍有不足4o%的档案人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并且年龄大都在35岁至5O岁之间,这些人很难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档案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二是档案专业教育尚未走出传统的桎梏。首先是专业设置过窄,培养目标过专,为档案馆(室)机构外壳所束缚;再者,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反映出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知识面狭窄,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三是在职教育以“针对性教育”为模式,培训不系统,档案人员信息素质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2、提高档案人员自身素质的途径
以学校专业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在职继续教育,以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完善档案专业的教育体制,发展本科教育,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方针上坚持“大档案学”的观念,既把档案学放到信息学和管理学的大系统中,而不要只局限于档案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其中着重培养其信息素质。使未来的档案工作者成为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通才”。
(2)对在职人员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在职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档案馆可以在经费允许的惰况下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使档案馆员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可聘请信息专业教授、专家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为促使档案馆员自觉地学习新的技能,还可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能的考核与馆员的提拔、使用、晋级、聘任等挂钩,并使其制度化,以此调动档案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培养自学能力
摘要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便是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利用,以此来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求,为医院服务病人以及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进行概况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措施。
关健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而信息化作为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其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的效果以及服务水平,现阶段,根据知识管理对医院档案实行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医院档案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利用,同时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概况
知识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同时兼备的知识体系,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取,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以及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反馈到知识体系中,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组织的智慧资本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迁[1]。
而根据医院来对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自作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作为目标,将知识看成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的分析,就是在人在管理过程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术的捕获与应用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就是让信息的处理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结合,从而找出其结合方式,并在整个信息管理过程中以实现知识共享为目标,以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最终使其做出恰当的决策。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院自身的档案信息系统化,同时医院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开展益民工程,树立医院自身的良好形象,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今随着英特尔网络的崛起发展,使医院的档案工作伴随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通常情况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其本质上就是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而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结构,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医院而言,病人的档案信息准确与否,利用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疹断效果以及治疗情况,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工作发展之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工作重点,其发展建设的情况也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三、基于知识管理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需要从档案工作的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
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档案室由于空间狭小,里面许多关于医疗,教学,科研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无限储存性,也就意味着可以无限度的收集医疗信息资源而不用担心储存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能够在关健时刻及时找出档案库中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要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录入并管理,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立卷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利用电子设备空间的无限性来完成档案息化的建设。
(二)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
通过声像档案可以将一些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内容等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档案信息具备多层次,多结构以及多视角的特点,为了使这些档案信息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能够可视化的体现出来,可将最有意义的一个瞬间镜头或者一段画面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声像的记录方式其价值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记录,虽然医院的声像档案较之文字档案要少,但其特过殊的证明作用却是文字档案所不具备的,其可视性以及感观性是文字档案不可替代的,因此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也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互联网共享档案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网络信息铺天盖般的向着网民冲击而去,而且随着电脑与移动电话的普及,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以前的封闭状态过渡到现在网上资源共享,这就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证明。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然后构建医疗信息平台,以此开设信息服务窗口,不仅可以医院单位的服务水平,同时对于医院的声誉也可以相应的得到提升,而且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对于医疗改革来说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管理的条件,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以及声像档案等方式可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进行概况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对我国的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病案;临床实践;实施;作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7-01
临床路径是管理学工具在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方面的全新应用,是一些特定病种按一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标准化治疗的医疗管理模式,其标准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路线图进行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临床路径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病案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由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共同完成的记录文件,是评价医疗、护理、医技等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具有临床、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原则的确立。自2010年1 月,卫生部正式确定在全国73 家医院的22个专业,开展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标志着临床路径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从事病案信息工作的人员来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思维方式到管理方式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一项新的医疗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不仅仅是有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参与的工作,同时也离不开病案信息技术人员的服务和保障职能。在这方面,病案信息人员要主动当好“配角”,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应对,发挥好自身领域里的独特作用,为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实施当好“铺路石”的作用。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中编码的准确率
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以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基础,因此,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医学知识,对每一个进入路径病种的疾病名称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进入路径病种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了解进入路径病种手术的部位、术式、入路和疾病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手册(ICD-9-CM-3),严格按操作程序和编码原则,规范地进行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保证进入路径的病种在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上100%的准确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信息的准确和可靠,而且还要及时追踪国内外临床路径与疾病分类的新进展,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方法。
2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作为一项临床诊疗工作流程优化或再造的路径,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临床路径实施的有利时机,配合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治疗方案明确,技术应用成熟,诊疗费用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那些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流程进行合理梳理、优化或再造,使质量、效益、服务、进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切实履行“以病人为中心” 的医疗服务目标,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另外,在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方面,病案信息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服务和保障职能。持续的改进,通过对发生变异的记录和分析,不断寻找诊断过程中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用循证医学观点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住院诊疗的质量。过程的改进,对形成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支持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预防的改进,通过对住院诊疗过程的分析,发现主要质量控制环节,建立标准诊疗项目及完成时限,并进行随时监控。
3 加强临床路径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的重点是过程实施的质量,作为一项标准化的流程,临床路径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规范的诊治方案,避免诊疗流程的随意性、盲目性,为患者提供各诊疗科室之间紧密协作、持续规范和优质的服务,并采用医疗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案,增加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互动和认可,用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规范治疗行为,着力避免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用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赢取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在进入路径的病案书写质量和路径表单是否规范等环节上,应全程参与病案质量的环节控制,加强协调和指导,保证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各项记录合理规范。病案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和应用正在运行的电子病历及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对进入路径的诊疗过程进行提前预判并采取事前质量控制,努力减少各环节隐患的产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之达到医疗行为规范化,病案质量标准化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评价要客观具体,反馈要准确及时。
4 促进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
由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是由多学科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其执行也需要多学科协作,这就要充分汇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参与和科学严密的组织安排,其中不仅仅是医护间的协作,更重要的是学科体系间的协作,在其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配合学科体系协作的需求,加强协调,主动协作,提前预判,随时保障临床路径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数据准确、及时、可靠。
5 小结
总之,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而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病案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发挥好自身专业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以适应临床路径实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董军, 刘亚平. 临床路径标准制订方法与实践[J]. 中国医院, 2009, 13(6): 11-15.
[2] 朱仕俊. 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595.
[3] 陈丽纯, 裘以冰. 浅谈病案管理人员专业考核与继续教育[J]. 中国病案, 2005, 6(5): 46-47.
[4] 王影, 刘长生. 论病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21): 34-35.
[关键词]档案;资源管理;建设模式;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是各级档案部门在经济社会条件下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直接关系到档案部门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定位、关系到各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参与支配程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既可以有效地推动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功能的合理实现,又可以全面地促进整个社会公共管理、尤其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助于逐步培育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缩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运行成本,可以更好地为档案馆实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流通”、“覆盖”范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共建共享模式――即通过某种形式或机制将社会急需的、分散保存在不同领域、行业、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集约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供社会各方面共同享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委托模式――即有条件、有选择地将部分难以通过正常“流通”渠道进入各级各类档案馆进行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委托给社会化的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与开发,并形成制度、使之接受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达到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辐射面,使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效能实现最大化的目的;
3、自主管理模式――即由公民个人或公民自治组织接受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具有某种形式的社会“自治”机构,接受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形成“藏档于民”、“自我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达到有效减轻社会、政府投入负担、提高社会公众生活的质量、丰富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目的。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如果仍然采取单纯依靠政府“统包统管”的方法,继续实行将数量浩大、内容丰富、类型复杂、载体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概纳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管理体系之中,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还将成为桎梏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枷锁”。可见,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有效改变上述现象、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选择。
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档案馆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必须加强研究探讨,确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对策:
1、努力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体系
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迫使档案馆必须从转变工作理念入手,坚持走社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变革。充分考虑社会化进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属性、作用及功能定位,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需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制订工作,形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制度体系,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与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的内容确定、对象选择、手段更新以及利用效果反馈渠道建立、获取经费投入方式采用以及赢得社会支持的方法举措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健康发展,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有效实施。
2、强化完善职能、调整业务方向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核心,是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打造“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必须首先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利于采取“互动”的方式,起到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眼球”、激发其参与互动的强烈“欲望”、搭建互动“对话”平台的基本目的: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献计献策、资助支持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使档案馆能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特点、重点与领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档案馆本着强化社会化管理与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的需要,苦练内功、强化能力提高,重视特色服务,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档案工作社会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趋向、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以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支持与参与。形成一种内外联动、左右衔接、上下兼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发展格局。
3、加强调查研究、更新管理理念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必然要求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影响、限制因素进行必要变革,也必然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方法、模式、理念造成冲击。因此,档案馆要主动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档案馆的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政策体系,解决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发展方向的实际问题;如档案信息产业模式的确立、赢得社会资助途径的选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应用等等。以政策规定作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长效性,力求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作用功效得到持久地发挥。
一、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识薄弱,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许多档案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意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人员手工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只要纸质材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存档,可以应付日常的查档工作就行。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档案管理主要仍保持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实现高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部分档案管理者自身的电子系统操作水平也十分有限。这些都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
(三)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硬件条件的缺失。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整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而放眼目前高校的情况,基本的硬件及系统都处于缺失状态。档案室所配备的电脑也大多只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信息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操作,因此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只能靠低现代化的手工操作来完成。
二、学校档案人员在信息管理新时期中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对档案工作者的角色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依靠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利用目前的网络条件及数据库处理技术,选用适合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人员应该积极接受并鼓励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不应局限于已经使用的网络系统及信息操作平台。随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会不断产生新的文件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方法,档案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系统规则和操作方式。
(二)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结合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对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审核、整理、保管、查阅等的收集、审核、整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档案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断规范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素养。
作为一个能够适应信息管理转变的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积极介入信息流程的意识,其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都需要有相应的提高。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在新时期中,科技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与网络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势必将学校推向多种语言档案管理的先锋行列。学校的档案工作者做为多语言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
(四)提升档案人员的信息处理技能。
首先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等操作,才能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人所用。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在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科目有着不同的教研成功档案,师生的需求也就更有不同。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分类整合、系统梳理和操作,将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率。第三,学校作为新一代人才孕育和成长的地方,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学校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将一手的信息存档,作为有价值的资料提供给全校师生参考。
(五)培养档案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关键词]信息化;生源;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新形势
1.1 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下降,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成绩在200分以下,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极差,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学方法,教师施教困难,学生接受困难,因此基于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初步形成,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充满“微特征”,出现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合现代教育理论,重构教学内容。微课程、翻转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教学,为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2.1 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2.2 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2.3 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
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2.4 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2.5 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2.6 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关键词:医院档案 信息化管理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87-01
1 简述医院信息化管理
1.1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含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1)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便于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编目、排序、保存、检索等,从而提高了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2)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对档案的管理,打破了纸质化档案管理的弊端,有助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创新。
1.2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
(1)数据资料信息化。打破原有的纸质信息模式,通过计算机输入、电子扫描将资料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模式存入计算机网盘内,以备查用。
(2)工作流程信息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简化了复杂的人为操作步骤,通过应用专业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分类、编目、检索等的自动化操作,对于统一医院办公系统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致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3)档案检索信息化。档案资料信息化的管理,使得内容种类庞杂的文档资料、文献、原始记录等信息,通过利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或互联网信息检索系统得以便捷化的操作。
1.3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条件
第一,将开放式的电脑信息检索系统配置其中,有利于提高利用档案信息的便捷性。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医院局域网系统的速度。
第三,完善档案用户信息库的建立,为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应对用户档案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及时分析,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编辑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四,以医院工作为核心,开展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活动。
2 档案信息化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1)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能够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提高管理工作决策的正确性,对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2)通过对档案信息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对医院各科室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促进医院医护技术及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
(3)以档案信息资料为基准,可有效实施对医疗设备的有序管理。为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可通过对设备资料中有关设备性能等信息的分析研究,以达到降低设备事故的发生率的目的,从而减少因维修、改造等对设备的损耗。
(4)对推广应用医院研究成果和技术具有积极影响,为顺利开展医学研讨等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为医院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只有以客观、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做基础,才能使医院管理决策更符合合理化的要求,更好的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需求。通过医院管理者对原有档案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和提炼,以便于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能够从全局出发,对每一项工作今后的发展情况形成科学的预见性。
3 档案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符合医院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如今,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支撑,伴随着人们对时效性强、价值性高的信息的需求度逐步加大,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时展的一项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式之下,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现代医院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化、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对提升医院管理工作水平、功过效率及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现代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医院对人才的深入发掘和培养,为医院进行人才的储备与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此外,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大优势,符合现代医院长久稳步发展的现实要求。
(3)信息化医院档案管理是现代医学科研、临床医疗等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档案资料不仅是患者就医的病历记录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也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医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病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一方面是医生作出正确医疗诊断的依据;另一方也是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历程的一个动态展现。科学、合理的对医院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的操作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医院档案资料的作用价值,为现代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4)信息化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信息化管理是评判一项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已不能较好的服务于现代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采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与现代自动化医院管理系统保持整体上的一致性。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及技能,以更好的满足于现代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要求。
4 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医院档案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大部分医院的局域网建设还有待完善,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尚未实施,形成不了医院档案专业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也由此受到制约。
(2)技术保障与政策支持不够。保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引导,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另外信息安全技术问题也缺乏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
(3)相关体系规范有待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标准规范出台,但还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的发展。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总之,医院档案,是医院历史的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医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工作情况。作为医院历史的真实见证,医院档案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未来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医院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医疗文件,对于医学科研及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因此,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领导的决策支持,是医疗、科研和教学的参考依据,是医疗资源配置和医院基本建设的信息资料和基本依据,在实际的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房桂存,黄林燕,张必佳,等.档案管理升级对医院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J].湖北档案,1997(4).
[2] 王英秀.医院档案信息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