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7:17:26
导语:在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风风雨雨,历经光伏沉浮。外界对他的评价已经从“教父”改为“风向标”。如今执掌海润已近5年的杨怀进,在经历了光伏行业新一轮过山车后,依然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光伏产业的早期参与者,勉强算是一个小学生。
光伏产业在经历了一轮产能过剩导致的寒冬后,正展现出复苏的迹象。杨怀进认同行业正在复苏,但同时提醒 “不要忘记8GW的分布式实施是有难度的,不要忘记西部地方保护主义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困惑的。不要过去所谓的低成本是建立供应链巨大亏损上的。”
是否“教父”业界自有公论,而一连串的“不要忘记”背后却是其对光伏产业深入骨髓的忧虑。
谈产业:光伏业已回暖
CEI:光伏寒冬真的过去了吗?还是企业抢装造成的假象?
杨怀进:我认为光伏行业回暖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回暖的开始也是一个盘整的开始,现在还处于一个盘整的初级阶段。光伏行业过去的教训是沉重的,产能过剩依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几年的兼并和淘汰,部分企业退出了,由过去10个人抢一碗饭,到现在变成3个人抢一碗饭,但是矛盾还是存在的。
春天到来了,万物苏醒了,毒蛇野兽也苏醒了,厮杀也会更加残酷。光伏产业回暖,但是也不要忘记今年上网电价做了调整;不要忘记计划中8GW的分布式电站实施是有难度的;不要忘记西部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困惑的;不要忘记过去所谓的低成本是建立在供应链亏损上的。
当然,意识到问题,也要看到前景。过去10多年中,我们装机增长了2万多倍,实际产能翻了5万多倍,发展的规模数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CEI:下一步光伏行业会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海润的策略是什么?
杨怀进:未来的光伏行业,不再单纯是一个工业化产品制造,而是要回归到能源本质。
制造领域会像现在的电视、电脑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提高。有些技术先进的,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胜出。光伏领域也一定会出现类似家电领域的海尔、美的。
对于海润,当前我们不追求扩张产能,生产规模不扩大,但是我们追求产品品质的可靠性,追求成本的下降。同时,我们要把重心放在下游电站建设上。因为我们要争取在当前产能过剩阶段,能够做到企业盈利不亏本。
CEI: 外界普遍看好电站开发,光伏企业在电站开发方面,目前的机遇和困难分别是什么?
杨怀进:目前光伏发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而中国西部光照条件好,边远地区有大量戈壁滩可以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国内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未来光伏发电的比例也会逐年增加。因此,国内外电站开发的空间都很广阔。
目前主要的困难仍是缺少融资支持。电站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融资困难将制约企业投资开发的进度。现在一些银行和政府机构对产业理解程度比较弱,银行变成了当铺,只有给他们两三倍的抵押,才能贷款。对于政府来说,一些部门的办事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是有时间限制的,项目是有时间限制的,我认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是我们当前改革的最大红利。
CEI: 海润最近几个月来,在电站方面频频出手,也有一些资金链的质疑,你回应说不差钱,也回应说市场被吓怕了。为什么这么说?
杨怀进:在光伏业寒意依旧的背景下,一个超级大单的出现引人关注。海润光伏与中国香港上市公司顺风光电签下42亿元的电站开发合同后,部分投资者“不敢”认可这项重大利好,反而出现了一些质疑声,以至于后来顺风的钱到账了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我说资本市场已经被光伏行业的严冬气候吓住了,以至于不敢去相信一个真实的好消息。实际上,过去一年中我们在国内的目标是150MW,结果220MW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做的事情。
CEI:行业转暖,业界担忧新一轮的过剩会出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你有这个担忧吗?
杨怀进:行业客观上是转暖了。对于外界担心的新的过剩,我认为眼下不会,起码不会有人再砸钱投资生产,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客观上,行业是增长的,有些复产的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但是终究没法与有实力的企业去竞争。行业是要发展的,但是不意味着都能赚到钱。过去的光伏行业,就像狂风来了,把海里的鱼全部卷到岸上来了,我们不需要下海就能捡到鱼。但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是需要具备好的装备才能出海,好的捕鱼设备,还像过去那样在海边等鱼的情况不存在了。
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好做了,制造领域存在亏损,海外电站存在不能按时并网,国内还有可能出现的弃光等一系列问题。
谈分布式:前景美好道路曲折
CEI:从海润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关注点还是在地面电站,为什么对分布式反而谨慎?
杨怀进:海润也在做分布式。但是我们认为,相对于地面集中电站,分布式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存在意识问题。如在园区建设,你需要企业的屋顶,企业不会随便就给你屋顶。就算谈到可以节约电费,不少企业也不在乎,因为在这些企业看来,效益好,电费不在乎。其次,面临用电企业发展可持续性问题,这就涉及到电站成本的回收和盈利。而对于地面集中电站,只要谈好了合作协议,拿到路条,能够并入电网就行,相对于分布式电站比较简单直接,可操作性强。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屋顶的承受问题,之前从来没有想屋顶上要加上一块电池板,屋顶结构没有那么坚固,这些也是现实问题。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分布式肯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欧洲现在的项目都在向屋顶转移,因为地面资源毕竟有限。现在我们发展地面集中电站是不得已而为之,分布式不成熟。随着太阳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应用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未来分布式的应用一定会到达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装机量就会直线上升。
CEI:应该如何推进分布式电站在中国的实施?
杨怀进:国家希望分布式能够大发展,但是现在只是个理想状态,不是现实状态。现在制定一个全国性的、周密的分布式推进举措很难。希望国家能在碳排放及减排指标落实到更加具体的企业。具体到园区,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用电量,强制规定碳排放指标,提高企业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中东部地区的很多高档小区,别墅区,对于拥有上亿元房产的别墅业主,应该以差别电价等措施促使其改变观念。国家需要制定政策,给业主下达碳减排指标,促使其投资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或允许投资商利用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谈并网:应该大幅度投资电网
CEI:作为国内光伏电站的主要投资者之一,你认为如何解决当前电网对于光伏发展的制约问题?
杨怀进:2014年国家能源局之所以调整分布式与地面电站的结构比例,就是因为西部输电能力不行。输电不行为什么不建设电网呢?因为要花钱。现在严重的雾霾已经使我们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而要解决东部的环境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能源结构。
近年来,在海外光伏市场高额回报的带动下,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浙江目前拥有370余家光伏企业,2012年实现总产值近480亿,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光伏生产基地。
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
(一)产业特点
第一,中小企业居多,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具有优势,但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目前,除少数龙头企业外,浙江省90%以上的光伏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赖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灵敏度较高,能够深入到部分大企业不会涉及的业务领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生产,获得独特发展优势。浙江省现有光伏中小企业半数以上成立于2010年之后,生产规模大都在100MW之下,前两年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整合和淘汰。
第二,产业链较为完备,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尚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原辅材料生产以及系统开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从产业链构成来看,却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切片、电池片以及辅材配套(拥有170多家辅材配套生产企业)等领域,技术含量和利润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浙江省光伏原料的40%需要进口,30%需要外省供给,这不仅使企业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贸易壁垒增多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影响,还制约了企业向上游拓展的能力。在浙江省光伏企业拥有的1220多件专利中,硅片、硅锭的制造专利占比为17%左右,高纯硅领域的专利仅占1.2%左右,相比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专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第三,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产业化进程较慢,市场化能力较弱。近年来,浙江众多光伏企业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出现了包括太能硅业年产3000吨6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龙炎科技国内首条25MW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线、赛昂电力高效能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进步。这些技术立足于自主创新,很多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目前还仅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因此,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现状
第一,整体形势较2012年有所改善,但产能相对过剩情况依然存在。2012年,受美欧“双反”事件影响,浙江光伏产业遭受重创。2013年上半年,随着国家光伏产业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与欧盟“价格承诺”协议的签署,浙江光伏产业出现回暖迹象,整体形势较去年有所改善。但实地调查显示,目前除少数几家大企业开工率较高外,多数中小企业的开工率仅维持在60%左右,产能过剩现象仍然存在。
第二,出口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国内市场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随着国际光伏市场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正在把新兴市场作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订单突破,减少了对欧盟传统市场的依赖。2013 年1-8月,在浙江光伏出口市场中,欧盟份额下降至52%,亚洲、非洲、澳洲等新兴市场份额则达到48%。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扩大内需等扶持政策的出台,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申报国家“金太阳”、“阳光屋顶”等示范性项目, 参与西部光伏地面电站建设以及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等积极开拓新增长点。2013 年1-8月,浙江光伏产业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约为24.6%,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较往年已有所提升。
第三,积极进入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分布式发电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2012年以来,在光伏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到下游投资光伏电站成为很多企业寻求突围的新手段,多家企业涉足光伏电站建设领域。资料显示,浙江企业的国内新建项目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也逐步增多。同时,分布式发电也在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共有分布式发电项目100个左右(包括在建项目)。但受制于上网电价补贴、推广应用模式等因素,目前基本以“金太阳”或者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居多,完全市场化运作实施的项目较少,发展速度和应用推广较慢。
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1.融资渠道收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一方面,受前两年产能规模迅速扩张、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刚性负债占款等因素影响,很多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资金压力较大。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前期研发时投入较多资金,目前难以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
另一方面,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也在收窄。首先,从去年银行将光伏行业列为限制支持产业以来,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光伏企业尤其是中小光伏企业采取收紧政策,持续减少甚至提前抽回已发放贷款。其次,由于市场预期比较悲观,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股票增发、发行债券的难度加大。再次,在很多民营企业创业和上一轮扩张中起关键作用的风险资本目前对光伏产业持谨慎态度,企业很难获得风险资本融资。
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既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压力,又承受下游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暖的压力,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而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小企业倒闭潮有可能出现,这又将引发大规模信贷风险。
2.电站投资较为集中,市场风险有所积聚。目前,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解决资金链紧绷和产品积压的实际困难,通过参与下游光伏电站建设消化库存,让资金重新流动起来;二是由于电站项目建设期较短,企业希望建成后转卖移交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资产保值的手段。
调查显示,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兴趣较高,甚至连做辅料配材的中小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已存在较高的隐性风险。一是恶性竞争风险。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超期拖延货款情况,一旦曾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上演的价格战在电站建设领域再度出现,中小企业将首先遭受重创。二是政策风险。现阶段光伏产业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光伏电站过度扩张有可能倒逼政府收紧审批权限,下调补贴。三是国内市场风险。相关政府补贴并未完全落实, 并网、税收、金融等配套机制也不完善,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基础并不牢固。四是国际市场风险。目前世界各国都对中国光伏企业较为关注,过于集中的电站海外投资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新的保护措施。
3.分布式发电制约因素较多,商业营运模式尚不成熟。近年来,为破解光伏应用困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但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分布式发电的推广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第一,投资回收周期问题。按照现阶段0.42元度电补贴,安装屋顶价格为9元/瓦,每瓦年发电量为0.9度计算,大概要10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回收期较长,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需要地方政府出台配套补贴措施。第二,屋顶问题。随着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不断推进,目前建筑屋顶成为稀缺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难度较大。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时的成本限制,很难找到适合用于光伏发电的合适屋顶;二是很多合格屋顶业主要求高达20-30%的电价回报,才肯统一安装光伏发电装置,致使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三是屋顶企业生命周期与光伏发电装置使用周期不匹配、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用电量与发电量不匹配等问题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较多潜在风险和利益损失。第三,并网滞后问题。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已实施的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仍难以及时实现并网发电。由于目前项目并网需进行电网接入受理、评审等多个程序,许多项目设备组建安装完成后仍需3、4个月才能并网投运,给光伏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以50MW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如并网滞后3个月,按年发电1000小时,每度电1元的标杆电价计算,企业将损失1250万元。
此外,浙江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参与企业大多为原有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缺乏真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营开发企业,商业运营模式还不成熟。
4.受国家产业整合政策影响较大,行业内兼并重组进展缓慢。为规范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部于2013年9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针对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规模、电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未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将难以享受到相关补贴扶持政策。《规范条件》出台后,浙江省光伏产业受影响较大,6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达不到相关要求,未来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整合。调查显示,在未达标企业中,除一些确实经营不善、存在大量落后产能的企业外,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也受到波及,这对企业发展较为不利。
此外,由于很多大企业在上一轮的市场波动和价格竞争中损失严重,目前依然面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资金压力较大,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收购兼并中小企业的实力,产业整合进度比较缓慢。
启示与建议
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有其独特模式,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普遍性,深刻反映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资源整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及相关各方都应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光伏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
1.完善创新鼓励政策,引导整个行业的创新转型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具有典型的创新驱动型特征。中国光伏产业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价格竞争。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再次出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与扶持力度,对企业重大创新成果的首次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帮助企业尽快完成产业化生产。政府在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配置上应尽量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机会,避免单一的“规模歧视”,确保一些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优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在《规范条件》等文件从规模方面对市场准入做出规定之外,尽快出台技术标准等相关配套措施,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予以关注,支持和保护尚处于自主技术研发阶段的高成长性企业。此外,随着国内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政府可以在设备、产品采购方面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支持,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2.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寒冬的契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淘汰一些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能耗水平高的企业,让企业在市场良性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推动资源整合中,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一些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中小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其走技术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帮助协调电力部门和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抑制压价、抛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3.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拓宽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融资难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政府需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帮助优质企业继续获得贷款,缓解目前普遍面临的资金紧张局面;二是在风险资本和创新型企业之间牵线搭桥,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二次投资;三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单融资等功能,合理防范和规避海外风险;四是制定出台本地化投融资政策,探索建立相关产业基金,以此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企业给予融资便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4.加强出口和海外投资指导,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一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的销售结构都严重依赖出口,这一现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而随着美欧“双反”等事件的出现,企业出口和海外投资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不断上升,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加强指导,帮助企业规避和化解风险。
目前,光伏出口结构的变化使企业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但面临的新兴市场风险也在加剧。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有跟风美欧“双反”的趋势,例如印度已于2012年底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且将美欧未列入的薄膜组件也纳入调查范围;另一方面,部分新兴市场在诚信度、经济实力、配套法律保障措施等方面都与发达经济体有较大差距,难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旦投建前确定的电价不能长期执行,企业将面临较大利益损失。因此,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性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一、光伏发电行业现状
(一)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情况
1.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01年的1. 79GW增长到2013年的46. 9GW } 2013年,全球累计装机达123. 2GW。其中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分别新增装机11. 3GW ,6. 9GW ,4. 75GW和3. 3GW。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制定光伏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欧洲国家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4亿千瓦,美国达3亿千瓦。光伏发电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也将占据更加重要地位。
2.未来发展预测。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叙EPIA)2013年的预测,20132017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年均增长率12% ,2017达70GW。2020年,欧洲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达12%,2050年约占30%;美国计划2020年提高到10%左右,2050年达25%。欧洲联合研究中,以JRC预测,2100年太阳能发电将提供全球能源需求的64%.未来市场空间巨头。
(二)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而积较大,约占全国总而积的2/ 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0-350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0-40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二、项目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山于项目的集中建设投资以及上游光伏组件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光伏发电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起足够重视。
(一)政策风险
1.光伏电站项目对政府补贴的严重依赖。根据统计,火力发电的成本约为0. 4元/度,水电的发电成本为0. 2-0. 3元/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为0. 3- 0. 4元/度,风电的发电成本为0. 6元/度,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却高达0. 8- 1. 0元/度。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国家的鼓励扶持政策对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等项目政策仍不够明晰。虽然国家明确表示要大力推动其发展,并已制定较为全而的扶持政策,但具体办法仍不够细化。如光伏企业在税收减免、备案流程、电网代付这些细节政策上均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导致现在分布式光伏备案、入网等手续依然烦琐。
(二)技术风险
1.光伏电站组件质量对项目运行产生大的影响。目前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电站系统角度,第二是电站设备角度,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较高,串并联损失严重,质保不能得到保障,差异化质量问题等。根据杜邦公司调查结果,光伏组件衰减做得好的产品.每一年发电量的衰减可以做到0. 5%.而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衰减竟超过5%。经测算,电站使用年限按照25年计算,所使用的组建功率衰减0. 50/}u衰减50/}目比,投资回报率相差9. 4%。
2.未来技术进步对项目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光伏电站投资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回报,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稳定等特点。但山于光伏产业技术更新快,也使电站投资作为一项投资周期长达20年以上的项目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发电效率、并购技术、设备维护更新等不确定性风险。
(三)运营风险
项目的运营依赖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配套的电网建设,一旦光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或是不能正常接入电网,企业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光伏发电量易受机组运行效率、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影响,如果发电小时数达不到预期水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销售收入和贷款偿债能力。另外,随着各地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多了弃光现象时有发生,都对项目运营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项目融资思考及建议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为支持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加大对太阳能资源测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农村和牧区光伏发电应用以及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政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严禁资金流向盲目扩张产能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建设
(二)明确重点合作项目,差异化支持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央企发电集团、省属国有发电企业及控股、参股公司,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其他新型投资者。同时对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审慎支持。项目方面,大力发展技术成熟、设备稳定的并网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大型基地而建设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食市、区的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项目,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条件已落实、运营有保障的项目给予重点关注
(三)加大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严把电站质量关
关键词:光伏企业;品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5日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我国光伏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1088MWP,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7.2%,跃居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自欧美“双反”调查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遭到重创,产业前路不明。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当研究我国光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品牌管理问题,进而优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最终寻求走出困境之道。
一、品牌管理的定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称呼、特定语言、标识以及符号等,商品或企业以此作为与其他商品或企业加以区别的方法。品牌初始含义是将本商品与其他商品加以区别,是表现不同、提高辨识度的标识,消费者通过对某一品牌的认可,扩大其代表商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总体而言,品牌具有排他性,是某商品表现出与其他商品显而易见的区别;品牌具有一定的价值,企业长期良好的信誉和质量都会体现在品牌上,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可和青睐也往往最终通过品牌选择来判定;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品牌确定和建立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品牌也不断的成长,需要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专门的品牌管理进行品牌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好的品牌声誉和合理高辨识的品牌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提高商品的市场份额。
品牌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调整、规划、统合,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企业品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辨识,增大品牌效益,加强品牌在企业运营中的推动力,不断将商品口碑和企业效益转化为品牌资产,再发动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效益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建立稳固的信誉;获取消费者支持;营建良好的关系;增强消费者体验。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管理者再对企业品牌进行规划、调整、整合、控制、修正,以发挥企业品牌的最大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协调价值增长。
二、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现状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对光伏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但由于应用领域狭窄、价格高昂、技术不成熟、市场发展慢等因素,直至2001年之前,我国并无成熟的光伏产业。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首次使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0MWP,标志我国光伏行业正式步入萌芽发展阶段。在此之后,我国光伏企业迎来巨大发展,特别是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的实施和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88MWP,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数年。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采取“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海外市场的“冷遇”直接冲击到国内光伏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管理混乱、市场无序、应用开发弱、创新能力差、品牌效应低等问题均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几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忠实、坚守的客户群体,在遭受国外政府调查后,其影响力骤减,品牌几乎没有起到聚合、吸引的效果,其中品牌建设与管理效果之差值得注意。
三、我国光伏企业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不清。企业在制造商品、建设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据此做出详尽的规划和方法。品牌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必须要做到定位准确,尽量用简洁、干练的语言或标识将客户内心的想法概括出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选择和爆炸式的信息呈现使得个体选择时间有限。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客户对于企业的筛选大多会凭借对企业品牌标识的初步印象进行选择。而准确的定位选择,并将其表现在品牌设计上,是展示特点、抓住顾客兴趣的关键。例如,在手机电子行业,提起新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提到性价比人们则会想到小米,而手机质量则会想到诺基亚。这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商品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价值追求的体现,并最终固化到商品品牌上来。
而我国的光伏行业对于品牌定位并不十分准确,以我国光伏产业巨头尚德公司为例。由于品牌定位不够清晰,从事太阳能电池、晶硅组件、非晶硅薄膜组件等产品制造,对于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尽管刚开始取得优异的利润,成为光伏企业巨头,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其品牌战略设计失误被扩大,最终企业破产重组。尽管尚德的破产并不完全是由于品牌定位不准,但无疑这是尚德破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定位模糊的品牌一旦遇到颓势,势必会使问题扩大,导致形势失控。
成败皆光伏
至纯洁净主要为电子、生物医药及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企业提供高纯工艺系统解决方案。据公司招股书称,公司业务领域为新兴产业,没有其他同业公司作为参照物。但至纯洁净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展示出新兴产业该有的迅猛势头。2013年至2015年,公司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5.2%、-0.2%、2.8%,净利润分别为2494万元、2626万元、1769万元、增长率分别为4.1%、0.7%,2015年甚至大幅下滑32.5%。
究其原因,这与公司曾投资的光伏产业带来的“副作用”有很大关系。
2011年,至纯洁净正追逐被热捧当时很火的光伏产业,营业收入也主要集中在光伏领域,占总收入比重一度达到84%。由于当时光伏行业投资需求旺盛,公司取得了突破性增长,当年营业收入增长91%,净利润增长62%。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一度火爆的光伏产业成就了至纯洁净的高速成长,但随着光伏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产业危机,至纯洁净的业绩也开始急转直下。
随着2011年一季度后光伏行业陆续遭遇“补贴政策调整”、“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等不利因素,光伏产业深受打击,表现为光伏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售下降、资金紧张,至纯洁净也未能幸免。虽然其主动调整了客户重心,但业绩仍然在2012年出现大逆转,营业收入下降1.8%,净利润下降30%。
即使公司在2012年开始调整客户中心,但是这一“苦果”到现在还一直影响着至纯洁净。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坏账计提飙升,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分别达到1.61亿元、1.69亿元、1.85亿元和2.2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为38%、40%、37%、42%。坏账计提分别为2751万元、3527万元、4903万元、4901万元。至纯洁净一直背着这些占资产比重高达40%的“大包袱”,难免对其未来发展造成很大“拖累”。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账款收回的可能性非常小,欠款的客户很多都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比如昔日光伏巨头赛维LDK在2011年曾是至纯洁净的第一大客户,当年赛维LDK亏损了6亿美元,2012年又亏损10亿美元,如今处在破产边缘。前5家欠款客户中的另外3家也均为停产的光伏企业。
对此,至纯洁净在回复采访时坦言,“虽然国家出台一些光伏产业补助措施,但是光伏企业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其资金紧张局面也可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将给公司造成重大坏账损失,甚至出现业绩下降超50%。”
存货高居不下
在光伏产业遭受“重创”之后,至纯洁净开始调整业务领域。2013年开始,至纯洁净医药类客户收入贡献大幅增长,2015年医药及医药设备收入达9千万左右,占当年总营收比重近50%。而光伏类客户收入贡献大幅降至8.8%。然而,即使被迫做出调整和转型,但公司的业绩也没有太大起色,2015年净利润还下滑32%。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称,“公司业务分散于医药、光伏、LED、半导体等下游行业,下游行业投资的周期性波动和景气度变化会对公司的市场需求、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回款等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导致公司业绩波动。虽然公司业务分散在多个下游行业,但如果未来主要下游行业出现整体下滑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经营业绩仍将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
身处下游行业,被动性也相对强了很多,公司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仍然较高。2013年末至2016年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7194万元、5645万元、982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6.6%、23.7%、27.6%。生产产品难以卖出去,业绩自然没有多大起色。
不过对于这些存货,公司还保持着相对乐观的心态,在回复中称“这些存货主要是在手订单所准备的备货或已经开始用于定制生产,且订单的毛利率较高,不存在预计损失。所以,公司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过,仍有很多投资者认为,由于订单的履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存货仍然有减值的可能。而且公司业务为新兴产业,行业数据也非常缺乏,公司披露的信息也没有太大的透明性。
股权集中风险未可知
此外,至纯洁净股权颇为集中。公司控股股东均为蒋渊、陆龙英,二者为母子关系。其中,蒋渊持有公司48.72%的股份,蒋渊的母亲陆龙英持有公司17.86%的股份,同时,陆龙英的侄子陆磊任公司财务总监。
关键词:新能源;产能过剩;破解途径;河北省
河北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始于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末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目录中发改委积极鼓励使用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持续5年的快速增长期,但这种盲目无序一味追求速度的发展,与发展的实际目标不相适应,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以这期间表现最为明显的光伏制造业为例,由于供过于求,2013年9月以来,河北省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停产光伏生产企业,而真正满负荷生产的开工的企业也仅占少数。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省内50多家光伏企业,能获得对欧洲市场出口配额的仅仅3家,分别是英利、景龙、巨力。这意味余下的40多家中小型光伏企业面临的就是失去欧洲这个最大光伏市场的局面。[1]
为严控产能过剩,加强光伏制造业管理,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14年1月15日开始,河北省对省内光伏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产销存实行月报制度。[2]这并不是说要遏制行业的发展,而是说要控制行业内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省光伏产业在产量方面虽然很高,但是核心技术并不是在自己手中,在光伏制造关键技术方面的研发滞后,很多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光伏产业只是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缩影,风电等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能源产业在我省是仅发展了几年的新兴产业,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破解途径有哪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无疑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河北省可供开发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中尤以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供开发的价值最大,这也是河北省太阳能和风能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国内新能源基地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全国范围内除开西部省份,河北省可供开发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而在风能方面,根据初步探查的结果显示我省陆域风能资源大约有7400万千瓦的储量,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的沧州、唐山、秦皇岛地区是风能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地热资源方面,已探明的浅层和深层地热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五百亿吨标准煤,在国内位居前列,全省可采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方面,因为河北省属于农业大省,除去用于薪柴、还田、造纸等的用量之外,还有将近1200万吨的废弃量,加上全省林地面积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200万吨左右,总的能源储量也很可观;在水能和潮汐能方面,全省共计有20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有条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河北省紧邻渤海湾,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有天然的优势。渤海湾是我国近海海流能较好的区域,适宜潮汐能开发利用。[3]
二、河北省新能源产能发展过剩的情况分析
近十年来,新能源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从其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新能源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理论上看是不应该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的。产能过剩一般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从总体上说,新能源产业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具体而言,因行业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之所以会在成长阶段即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受欧债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外销国际市场受到阻碍,国际市场缩水导致部分企业甚至遭遇停产或倒闭。而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风机制造业,也受限于滞后的上网发电情况,出现较为突出的“弃风”问题,造成风能资源极大地浪费,这也是直接导致“未熟先衰”状况发生的一部分原因。
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以传统的两头在外,主要靠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部分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国际地位,靠的是迅速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这样的弊端就是经不起冲击,一旦市场出现危机,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光伏产业现在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扶持发展,河北省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市场,但是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国家政府削减补贴,为了保障其国内企业,开始对我国实施“双反”调查。此外就是河北省虽然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但是国内的市场却没有发展,也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盯着国外市场,没有在发展的初期做好国内的市场开发和产品营销,导致生产的产品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出入,市场基础并不牢固。而从光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看,河北省的光伏企业较之于国外同行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研发投入低;第二,省内太阳能光伏专利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主要是大学与自然人,而国外专利权人以企业为主;第三,专利产出质量不高。例如,英利集团共有专利1176项,发明专利368,授权专利共777项,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一,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47.36%,而美国通用电气共有7747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7564件,实用新型专利有95件,外观设计专利为88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97.64%。这也说明,河北省的光伏产业空有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的名头,实际上仍然是处于行业链条的低端环节,仅能从加工制造方面获取收益,核心收益以及新能源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其他助益依然被发达国家获取。
河北省风电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其目标是建成国内风电领域的“三峡”。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单兵突进、“后援”不足等的问题。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更多的原因应该算是体制造成的。例如,电源建设与输电规划不协调导致风电建设过快,却没有能与之匹配的电力外送线路,电力外送受限。此外,由电网收购风电再分配给用户的用电模式又严重地影响了风电的就地消纳,全额保障性收购名存实亡。2013年,河北省新增风电并网容量68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5万千瓦,同比增长近10%,并网容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喜中有忧的是,河北弃风电量28亿千瓦时,排在全国弃风电量的首位,弃风率16.59%,据估算,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亿。[5]另一方面,不均衡的企业利益补偿,忽视了输电企业的利益,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去消纳不规则可中断电源的技术,也是导致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从现阶段来看,全网占比尚不及2%的河北省新能源电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
站在一个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势必会经历初期的无序、自由化阶段,逐渐向成熟期的行业体制和配套机制健全、注重技术进步过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河北省新能源行业要更加注重拓展需求,扩大内需,推进战略合作,切忌盲目过度发展,而是应该从总体上做好规划,从而保证河北省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可持续。
第一,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与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新能源产业和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引导,一步步打开市场,避免盲目扩张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资源的研发与应用,政府应当做好协调、指导和重点攻关工作。长期以来,河北省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面临着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交流不够的问题,直接导致低端重复研发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在新能源技术联合攻关的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制订相关标准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该发挥好“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一起发挥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6]
第三,突围国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欧盟是河北省光伏产品的主要产品市场,所占比例接近9成,但当前的现状是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整体低迷。而其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非洲对光伏发电“用不起”,中东则无大量需求。这样的状况下,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出路唯有开发内部需求,亦即国内市场,从而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重新焕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活力。比如将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国家电力规划相结合,使新能源发电有渠道进人电网;政府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终端用户使用清洁能源;拓展新能源利用方式和途径,提升市场需求空间。
第四,大力推进战略合作。在推动省内新能源开发利用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加强与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之间的战略交流和合作,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对于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应该逐步放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进来,鼓励本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有这样通过与外部的不断竞争,才能推进河北省新能源行业更具有生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对行业准入标注加以明确并严格执行。以光伏产业为例,要从企业的规模、技术参数、能耗比、投入产出,尤其是在环保性等方面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标准来衡量新入行的企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门槛低造成的蜂拥而入现象,也能有效的规范行业的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01178)
参考文献:
[1]省经济信息中心青年经济问题研究小组.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EB/OL].
基本案情
杭州某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产品开发制造的专业型公司(下称:A公司)于2010年3月与捷克买家B公司签订了价值288万美元的太阳能组件出口合同,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5%预付款,余款在出口后40天内支付。A公司在按时收到预付款后,按合同约定分批向B公司出口189万美元的太阳能组件,在B公司拖欠已收货部分货款后,A公司随即控制已出运尚未被提取的79万美元货物,并于5月中旬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报损,报损金额179万美元。
考虑到本案金额较大,且既涉及到货物被提取后拖欠货款,又涉及到货物未被提取滞留在港口。中国信保在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展开调查减损工作。经了解,受2010年7月1日开始德国下调光伏补贴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有可能将面临较大的需求调整,光伏行业存在系统性风险。B公司的最终市场在德国,作为相关光伏电站项目EPC,支付能力受银行融资政策的影响大,而自身偿付能力不足。
鉴于2010年7月1日是德国光伏行业政策的拐点,在6月底之前,大量光伏客户为赶工期,对太阳能组件需求旺盛,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尚未被提取货物的转卖前景较好,若拖延至7月处理,不仅价格难以保证,而且将支付大额的港口滞留费用。了解相关行业信息后,中国信保与A公司密切配合,积极与相关潜在买家进行沟通,最终,将原值79万美元在港货物以82.7万美元价格转卖给其他客户。同时,中国信保启动快速理赔机制,于7月中旬及时对拖欠款项进行了赔付,确保TA公司的财务稳定。
目前,向B公司的拖欠款追讨正在律师的介入下按计划进行。
案件启示
本案是一宗买方受行业政策及融资影响导致应收账款出现风险的典型案例。B公司对拖欠事实并不否认,并在与中国信保及A公司协商解决拖欠货款问题上表现出较高的诚意,但这并不能解决因其付款能力问题造成的巨大损失。本案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付款意愿不等于付款能力B公司在拖欠已到期货款后,对A公司后续到港的79万美元货物仍表示出强烈的收货欲望,并要求A公司先行放单。但在前期货款迟迟不予支付的背景下,再好的付款承诺也只是空头支票。倘若A公司取信B公司,不仅将错过转卖的有利时机,也将增加损失金额。
正确评估客户付款能力一些出口企业常常将买方名声、规模等作为评判其实力的标准。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买方的付款能力,也会让出口企业在确定付款条件时做出轻率的选择。本案中,B公司作为光伏电站项目EPC,自然在业内有较大知名度和企业规模,但其运作项目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融资,其付款能力必然制约于银行融资政策的变化,而银行融资政策又会受当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信保全面评估行业风险及买方付款能力后,A公司断然决定将滞港货物及时转卖给其他客户,及时减少了损失。
2012年年底,江西新余,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维,LDK.NY)董事长彭小峰在路边一个相对简陋的土家菜馆宴请了几位国有银行省级分行行长。
饭桌上的彭小峰很少说话,对于赛维近况的询问,他也一概以沉默应对。
整个2012年,彭小峰都被赛维破产及其下课的谣言包围着,日前还有媒体报道其已经下课。为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特意向新余市市委宣传部确认,对方告知,“这只是一个谣言”。赛维内部一个高层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彭小峰现在还是董事长。
老兵新帅
处于风暴中心的赛维,刚刚完成权利的更迭,佟兴雪上任新总裁兼CEO,彭小峰正式退居幕后。
而在此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电力,STP.NY)董事长施正荣同样退居二线,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此前担任首席财务官(CFO)的金纬。
尚德与赛维,这两个曾经创造过中国光伏行业神话的光伏产业,不约而同地掉进了“光速”发展的陷阱里,如今,面临内外交困,他们如何自救?
佟兴雪是赛维的元老,也可以说是中国光伏业的元老。
在进入赛维之前,佟兴雪已经在光伏行业浸了十多年。佟兴雪在2004年便担任了美国光伏企业GT-SOLAR公司亚太地区商业总经理,而那时的光伏市场并不像现在这般庞大。“我们主要做的是示范产品”,彼时的光伏产业应用与现在的刚好相反,主要应用于边远落后地区,解决特殊地区供电困难问题,发电系统也主要以小系统为主。佟兴雪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当时就是几十瓦的系统”。
2005年7月,彭小峰创立赛维;2007年6月,赛维便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国外上市的企业。
佟兴雪于2007年1月加入赛维,负责赛维的具体运营工作。在董事会里,他是仅次于彭小峰的二号人物。
佟兴雪骄傲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作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赛维对江西省的经济带动和影响十分巨大,为江西创造了几万就业岗位,加上我们的关联企业,肯定有十几万从业者。”
光伏危机
其实,赛维的扩张并不罕见,这个时期的中国光伏产业,几乎都呈现出一种癫狂的状态。
2006年,赛维迅速崛起,并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在中国的光伏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创始人彭小峰也由此达到事业的巅峰。
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债务率过高,赛维很快就掉入了自己过度扩张的陷阱里。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赛维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去年上半年,赛维总资产为64亿美元,总负债59.54亿美元,负债率为93%,此外还有10亿美元短期债务到期。
其实早在2008年,在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的关于《江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里就指出,光伏产业形势,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朝阳,在过热的发展势头中,存在一定的隐忧。
同样是在2008年,在一次光伏产业交流会上,佟兴雪提出了光伏产业将面临隐患的观点:“(中国的光伏产业)再这样无序发展下去,欧美迟早要反倾销,欧美一反倾销,中国市场就会休克。”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人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包括彭小峰。提及往事,佟无奈地说:“那时候也很正常,大家都是一种狂热的状态,所以决策上可能也会有一点偏差。”
亏损并不只是赛维一家的境况,近年来,整个光伏行业似乎都已陷入最低迷的状态,光伏业的另一家大佬尚德电力同样身陷生死劫。
但是在佟兴雪看来,这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反而“可以在危机中看到机遇”。“一些落后的产能肯定会被淘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公司肯定会出局,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会逐渐形成,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改变。”而赛维的目标,就是在行业洗牌中活下来。
救赎之路
裁员、减产、卖地、引进战略合作者到最后的建电站,曾经风光一时的彭小峰为挽救赛维忙得焦头烂额。
2012年11月6日,彭小峰卸任赛维总裁,将赛维全盘交给了早在2008年就曾经提醒过他不应过度扩张的佟兴雪来打理,自己则退居幕后。
“我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佟自己也很无奈,“本来是打算退了,让年轻人来做,结果面临这样的形势,小峰董事长就说‘你再带一带’。”原本只负责运营、常年呆在江西新余的佟兴雪,现在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以后会更忙,肯定是全世界各地跑。”
恒瑞新能源集团被看作是赛维的一个救星,2012年10月23日,这家于9月29日新成立的、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占股40%的新能源公司,溢价购买了19.9%的赛维股份。
就在此时,对于赛维将被国有化的传言甚嚣尘上,外界都在猜测,赛维离国有化还有多远。一位接近赛维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彭小峰现在实际上已经没有权力了,他说了不算了。”
而在佟兴雪看来,恒瑞新能源的进入,是很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我们不是说需要他们的资金,这实际是一种强强联合,我们着眼的是以后的合作,这是我们的未来规划。”
入股赛维,新余市政府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江西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他看来,新余市政府就不应该出手救赛维:“就应该让它破产,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无底洞。”而新余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则很无奈地表示:“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一定要救,(赛维破产)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此时的新余市,到处充斥着“政府要拿纳税人的钱替赛维还债”的流言。
在佟兴雪看来,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这种支持是应该的:“(政府)的这种支持,应该说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态度。在美国,一些重点企业出了困难,政府也会扶持。”
对于政府在用纳税人的钱替赛维还债的说法,佟认为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我们跟银行的借贷都是正常的商业借贷,不存在什么‘拿纳税人的钱还债’,况且赛维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纳税人。”佟兴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即使是在去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赛维还是贡献了15个亿的税收。
佟兴雪认为,外界媒体对赛维的报道并不准确:“现在是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并不仅仅是赛维。”
【关键词】光伏产业;困境;出路
引 言
随着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来临,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对我国能源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产能过剩、核心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要想使我国光伏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解决这些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工业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工业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一、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
1.国外市场需求下降
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的需求较小,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外市场。可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陆续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国内资金减少,导致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也相对减少,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发展空间减小。国内市场狭小,国外市场又受到重创,产品无法销出,致使相关企业发展受限。
2.光伏产业资金不足,融资较为困难
光伏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技术要求高,相应的设施造价也比较高,再加上我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一些设备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所以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而且光伏产业主要运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铺设范围广,面积大,需要的单位太阳能电池板数量也比较多,就使得企业必须拿出相当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可是由于一些光伏企业破产后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对此类的融资也是谨慎又谨慎,光伏企业融资的范围很狭小。
3.国家关于光伏产业的标准不够规范,光伏产品的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美国、西欧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标准也达不到正常水平,所以制作出来的光伏产品等级较低,缺少竞争力。而且,我国缺少专业性人才,产品核心竞争力低,创新性不够,在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4.我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相关补贴未落到实处
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向新能源型产业过渡,自然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审批过程纷繁复杂,所需要的手续较多,给相关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且有些由于地方政府的原因,扶持款项迟迟没有下发,企业科研经费紧张,相关工作也难以维系,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5.光伏产业占地税收不标准
光伏产业占地面积较大,土地赋税也占企业支出的一个重大款项。可是当前我国关于光伏产业的税收并不规范,相关标准变动大,征收方式不统一,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些企业赋税支出过多,无法维系正常的企业运转,利润下降甚至导致破产。
6.一些企业发展盲目,导致产能过剩
受政策影响,2010年各省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产业,而光伏产业清洁、安全、实施比较简单、应用较广泛,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然而到了2011年底,各地的光伏企业却有一多半处在停产状态,盲目的建设造成了行业内产业过剩。如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是每个参与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分析
1.企业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光伏产业属于技术型产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现在大部分的光伏企业只是随着国际环境亦步亦趋,盲目跟风,产品的同质化特别严重,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的光伏产业上升到另一水平。
2.积极扩展国内外市场
我国对新能源产业越来越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会得到大范围的拓展。另外,要通过对外贸易积极扩展国外市场,正确应对西方国家“双反”限制,实行海外赞助并购,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及时抓住贸易机会,打入国外市场。
3.国家要规范光伏产业相关标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对于光伏产业的扶持发展,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中的程序,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程。规范相关生产俗迹有利于提高光伏产品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等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适当减少光伏产业在审批中所缴纳的资金,将一些权利下放到企业,还可以出台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4.国家要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光伏产业研发力度
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努力培养新能源人才,下放大量资金到一些科研机构,给予相关人员以政府补贴,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创新能力。从国外引进相关人才和技术,努力向其他国家的高水平看齐,带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只有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掌握了核心科技,我国光伏产业才能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逐步使用新能源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大势所趋。我国光伏能源虽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环保素质的提高,接受新能源的人们也逐渐增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虽然现在我国的光伏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之下,这些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