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4:59:55
导语:在茶文化的发祥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雪水云绿”茶产自桐庐山区,以野生茶为主,产区常年被云雾笼罩,因此茶叶清香飘溢,形似银剑出鞘,茸毫隐翠,汁色嫩绿明亮。
“‘雪水云绿’茶闻闻都香,它以‘色、香、味、形’四美而见长,形似莲芯,玉质透翠,挺而匀,正如雪水冲泡一般,纯洁而清高,清馨无比。”据“雪水云绿”创始人、高级农艺师卢心寄介绍,“雪水云绿”茶开创了中国芽型茶之先河,同时推动了桐庐名茶向品质与观赏并重的新变革。
泡开后的“雪水云绿”茶,汤色清澈见底,叶底嫩匀完整,绿亮,如初春的新芽一般。
桐庐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祖宏对记者说:“杭州的好茶,除了西湖龙井,还有径山茶、千岛银针、九曲红梅、三清茶等地方特色名茶。通过对地方名茶的推广,可以充分弘扬当地的茶文化。”
茶叶是桐庐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7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810吨。其中“雪水云绿”产量达33511屯,产值1.34亿元。
桐庐县农业局局长喻国昌称,一直以来,桐庐就非常重视“雪水云绿”茶品牌的整合工作,通过商标注册,实现了“雪水云绿”茶原产地的保护。目前,当地已启动“雪水云绿”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申报和创建工作。
江西婺源绿茶/紫缭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市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
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
婺源茶叶,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著名品种有“上海州”、“大叶种”、“小叶种”、“圆叶种”、“长叶种”等等。
一、品茶经,感受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无数文人墨客品茶、赞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七首以茶为主题的诗,而茶圣陆羽正是在顾渚山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据此,学校引领学生走进家乡的茶文化,在品味文学作品中,了解家乡,了解茶文化,感受和积淀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深入浅出学《茶经》
顾渚山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就曾在这里种茶、品茶,并写就了茶学巨著,从此,顾渚紫笋茶名扬天下。《茶经》全面阐述了唐中期以前中国茶叶的历史、产地,以及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知识。学校组织教师研读《茶经》,根据学生实际,精选学习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引领学生了解家乡茶文化的历史。
每学期,每位班主任都会自主地从《茶经》中选取10篇,根据班级学生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如在学习《茶经》之“源卷”时,低年段采用自编儿歌的形式开展学习;中年段则让学生先学习现代译文,再让学生读原文;高年段则采用原文与现代白话文译文对照学习的形式。低年级学生和老师一起,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儿歌,例如,“二月,三月和四月,正是采茶好时节,紫笋芽儿尖又尖,雨天阴天都不采,大好天气来采摘”,内容浅显,且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
2.深情吟诵品茶诗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学校精选其中的优秀诗文编辑成册,分发给每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学习,倾情诵读,品味其中的文化韵味,在悠悠茶香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例如,诗文集选取了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下品饮紫笋茶,俗念全消,言忘而道存,洗尽尘心,进入空灵虚静的境界。在诵读中,教师配以悠扬的江南丝竹乐曲,营造幽雅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饮茶悟禅后的沉静心境,仔细品读茶诗的韵味。
经过一个学期的认真诵读之后,学校组织各班开展茶诗文诵读比赛。由于形式新颖,比赛一方面激起了孩子们学习茶诗文、研究茶文化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诵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品读茶诗文的过程中,品味了优美的诗文旋律,感受了茶诗文的清雅意境,感知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展露了浓郁的茶乡情怀。
学《茶经》,诵茶诗成为了师生文化遨游之旅,师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中与文人对话,领略作品中的文人情怀,感受茶文化之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滋养了孩子的心灵,夯实了他们的人生根基,厚实了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悟茶道,传承茶文化
对于茶文化,学生不仅要了解其基本知识,更要在体验中践行,如此,方能赋予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学校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实践,研究家乡茶文化的历史变迁,在体验中深刻领悟茶文化的精髓,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小茶苗”。
1.放手调查,研究茶风茶俗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茶的风俗、茶艺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水口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种茶技术、制茶工艺、饮茶习俗以及器皿的使用等,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不断变化发展。
水口紫笋茶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故此,陆羽为其取名——紫笋茶。学生在学习《茶经》时了解了茶叶的历史渊源,学习兴趣高涨。学校便顺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茶风茶俗及其发展变化。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例如,在调查中,学生了解到古代茶叶经过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即茶饼,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等喝茶时再取出煮着喝;而现代茶叶先摊青再杀青,之后摊凉,再烘焙,不制成茶饼,喝茶时也不需要煮茶,只需开水冲泡即可。这是制茶工艺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通过调查,学生深入了解了制茶工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技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2.放手参与,体验各道工艺
俗话说得好:“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学校积极创设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茶风俗,了解制茶工艺,在体验中深刻领悟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学校在校园内种植茶树,还在校外开辟了四亩多茶地。每年清明前后是紫笋茶上市的旺季,学校组织学生去茶地采茶,参与茶叶的焙制、烘干过程,学习甄别茶叶品质,并学习茶艺。通过全程参与体验,学生对制茶工艺和茶艺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茶农的艰辛,感慨前人的聪明才智,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展茶韵,创新茶文化
茶文化扎根于顾渚乡村,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校紧跟时展的步伐,搭建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展示和内化所学知识,并为茶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1.导游实践,展示茶文化风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茶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校与顾渚大唐贡茶院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招募学生志愿者做小导游,参与大唐贡茶院的导游工作。顾渚山风景区游客众多,学生在导游工作中,尽情展示茶苗风采,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更进一步领悟了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活动让乡村孩子走出去,融入更广阔的天地,锻炼了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到大唐贡茶院参观学习,邀请导游做示范,为学生面对面实地解说;每周四下午,开展小导游社团活动课,全校统筹安排各年级负责的解说景点,各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解说词。此外,学校还专门聘请专家对小导游进行培训。期末,学校评选优秀小导游,并加以表彰。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导游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当代“小茶苗”的风采。
2.创意茶操,体验茶文化内涵
乡村学校的课间活动往往乏善可陈,学校集思广益,聘请专业人士编排了一套创意茶操,赋予课间活动以茶文化韵味。创意茶操活泼而不失优美,并配以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从中感受茶文化的艺术韵味,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茶操分“茶源”“茶韵”“茶悦”“茶和”四个篇章,全长约5分钟。“茶源”篇旨在讲述紫笋茶的起源,旋律舒缓;“茶韵”篇旨在体现茶乡孩子对茶文化的特殊情怀,旋律时而舒缓时而轻快;“茶悦”篇旨在表现茶乡茶叶丰收的快乐,在轻快的旋律中,仿佛看到了茶树地里一群少年忙碌、灵动的身影;“茶和”篇表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主题。旋律悠扬,学生的动作柔美,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臻美意境。
创意茶操柔中带刚,充分体现了茶文化的特色,更为学生的课间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在优美轻快的旋律中,一棵棵“小茶苗”在家乡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3.自创茶谣,延伸茶文化情趣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茶乡情怀,学校开展了茶文化童谣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与父母共同创作。学生在自创的童谣中,表达了对家乡紫笋茶的喜爱之情。例如,一位小诗人创作了《紫笋茶与金沙泉》: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茶叶我是水/你香飘十里/我只愿/默默陪伴你。自古以来,紫笋茶配上金沙泉的水才能散发出极致的清香,泉水的甘甜,让紫笋茶名扬天下。小诗人用精炼的诗句,抒发了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一首首童谣,无一不凝聚着“小茶苗”对家乡茶文化的深情厚爱。
【关键字】茶文化 公关传播 意义
一 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较而言,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领域而言,茶又贵为兄长,能入俗家之门,可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应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也跨越了国界,广传天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 公共关系传播
1.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公共关系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同组织的内外部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完整的、系统的活动,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传播的手段也是多样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是复杂、多元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多层次的传播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公众,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采用多种的传播形式,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面,使更多的公众接收到或向组织反馈信息。
2.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双向传播活动对于主体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其次,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传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
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接待贵宾,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这个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而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为公关媒介,让公关者把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形式传播出去,其在当代公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渗透,国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忘记自己文化的精髓。现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数人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茶具和茶礼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简化甚至是抛弃了这些东西,实质是抛弃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说明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做得还不到位,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将其弘扬广大,使海内外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文化。所以说,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需要通过公关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吸取其精华。
四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为世界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是万病之药”。在当代人们称之为天然的健康饮料,日本人称之为长生不老的仙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是“绿色”饮料和“绿色”食品,而茶就是纯天然、安全、保健的饮料。宣传茶文化,进一步提高茶的“国饮”地位,通过公关宣传,积极倡导以茶养生,让更多的人爱饮茶、会饮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体质。
2.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过举办公关活动,如茶文化节等,将其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引进外资投入,兴建茶文化景点,使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越省界、国界,广交天下朋友,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传统,赋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自己对茶的喜爱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弘扬中国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4.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茶具、茶礼的应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5.进入现代社会,茶是一种生活的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饮茶来放松心情,找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6.帮助下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馆、酒吧等舶来品充斥着饮食、娱乐市场,被一部分青年、白领青睐,已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久而久之,则会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国的茶人、茶文化爱好者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咱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为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饮料,而且在茶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我国茶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光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关系传播的推动,同时,公关传播也会更有力地体现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5)
说起要去景景镇,许多朋友感到奇怪,云南什么时候有个叫景景的小镇?只好解释,普洱市的景谷、景东和镇沅三个县,被我胡乱简称为景景镇。其实许多人去过普洱,甚至远达有“绿三角”之称的澜沧、西盟、孟连等县,独独没有去过距昆明更近的景景镇,这三个县仿佛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似乎是个“死角”。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地理谈起了。
在云南中部,有两条巨大的山脉――哀牢山与无量山。这两条绵延千里的山脉,主峰却相距不远,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海拔3137米,位于镇沅与景东、新平、双柏等县交界处;而无量山主峰笔架山海拔3376米,位于景东县境内。两个山脉之间形成了川河恩乐河坝子,最近的地方仅一河之隔,在这东西平均宽10公里左右,南北长100多公里的狭长区域内形成了两大山脉、两个水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景东和镇沅两个县,这在中国是唯一的,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但这样的地形阻碍了东西向的交通,我们看地图就能发现,北面通往临沧的高速公路,从景东最北部通过,过境很短;而南面的昆曼大通道,从把边越过川河恩乐河的下游把边江,直接通往思茅、景洪。于是景东、镇沅和景谷三个县就成为了“死角”。由于交通不便,三县的资源却完好地保存下来,无量山、哀牢山是地球同纬度带上动植物保存得最完好的地方,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留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被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在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分布着野生茶树群落面积88.6万亩,分布有8万多亩栽培型古茶树及近50多万亩的生态茶园。无量山、哀牢山是普洱“世界茶源”的杨心区域,同时也是云南茶文化的发祥地。
这条南北的走廊,由于盛a茶与盐,历史上是大理通往普洱、版纳及联系滇南和滇西各州市的陆路通道。景东是南诏银生节度的所在地,管辖着今天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和临沧市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在镇沅的振太、勐大、恩乐一带,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人民以马帮为生,形成了著名的古村落群与侨乡。
景东、景谷、镇沅“无量山――哀牢山旅游区”将以以银生古城、黄草岭特色民居及探寻无量山黑冠长臂猿、杜鹃湖畔原始森林、干家寨风光、振太古村落群及景谷佛迹仙踪等为主线。随着玉临高速公路建设、大理――景东――镇沅――景谷――宁洱公路等级的提升,将会形成一个从丽江、大理等滇西地区,到无量山――哀牢山、普洱、绿三角、西双版纳等滇西南的旅游环线。
关键词:英语翻译;茶文化;对外交流
茶文化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外国人通过英语翻译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也对我们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然而,日本茶文化的国际地位却明显高于我们中国茶文化,甚至有不少国家认为日本才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直接忽视了中华茶文化的体系脉络。究其原因,我们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存在纰漏之处,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是过于浅显就是太过晦涩,不得当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增加了外人对我们茶文化的认知负担,也阻碍了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1英语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翻译是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其是在一定语言规则的指导下,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通常来说,翻译的内容既有语言、文字还有图形与符号。但是,我们一般所指的翻译主要包括语言和文字。英语翻译是我们日常所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种翻译,毕竟英语是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言,任何文化的对外输出,必须首先要以英语的形式翻译出来,否则难以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例如,我国的文学作品在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时,必须要先将其翻译成英文,以供评委们所阅读探讨,如若直接以中文的形式参赛极有可能会夭折。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因为其作品本身的出色,更主要的是其作品的英语翻译也非常出彩,原汁原味的地道化英语翻译使得《蛙》中的文化思想与历史感情才能为评委们所感知,其作品的价值意义也才会愈发鲜明。所以,英语翻译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其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不言而喻的推动作用。
1.1英语翻译的特点
英语翻译是语言翻译的一种,其是语言转换的工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英语翻译策略体系也愈发完善,并且已经显现出了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英语是信息表达的媒介,是文化的语言载体。但是,英语翻译却作为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支,其必须具备语法规范,结构严谨的特征。毕竟英语翻译是不同物质文化交流的纽带,其自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严谨规范的烙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英语翻译必须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剖析,熟练运用英语的句型表达习惯,对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精炼化表述,从而确保原文的本真性。其次,英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大家所知悉的语言文字,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使不同语用环境下的人理解原文的意思,所以英语翻译又必须简洁明了,翻译过程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长句。另外,英语翻译一般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只局限于文化、生活,同时也会涉足经济、科技以及艺术等领域,所以不同范畴的英语翻译必须要表现出高素质的专业性。
1.2英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可以用严复的“信”、“雅”、“达”来概述,而这一标准也成为了英语翻译最基本的准则。所谓“信”是指英语翻译必须以忠实原文为基础,力求地道准确,使英语翻译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即所谓的信息等值。而且,在专业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审慎翻译,用专业化的词语表达相关概念,不得随意曲解原文。而“雅”则是指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当善于运用文字对原文的不同意思进行修饰性表达,以增加译文的文字魅力与艺术感染力。“达”是英语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主要是指将原文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翻译出来,避免文理不通结构混乱,使读者能通过简洁的文字了解原文的意思。同时,英语翻译也应该以规范统一为指导,不仅用词规范而且语义表达也应该更加规范,在特定词语的翻译中,译者应该保持其原有概念的统一性,不能以模棱两可的文字对其进行抽象化翻译。所以,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应该秉持专业化的翻译原则,认真对待每一英语翻译工作,正确地运用专业术语、缩略词以及专业新词。
2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
2.1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灿烂多姿的文化内涵,不仅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粹,而且也囊括了民间艺术的精髓。所以,茶文化一直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罗万象的博大情怀以及深沉隽永的文化内蕴与顺其自然的豪迈气概也在不经意间渗入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国人越来越喜欢饮茶,但是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却依然处于极为浅薄的阶段,甚少有人能准确地对茶文化精神进行准确解读,大部分人都只是将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极少会深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意蕴,而外国人对于我们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而英语翻译与茶文化相结合,那么意味着茶文化将会以英语的形式被世人所知晓,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中国茶文化,知晓我们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另外,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国人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潮流,也会自觉学习茶文化。例如,孔子作为我们儒家的创始人,其在韩国备受追捧,并且韩国准备将其申遗,激发了我们中国大众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探究之情,逐渐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的浪潮。所以,茶文化英语翻译也将会在无形中促发我们国人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
2.2推动全球茶文化的融合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自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标志着我们中华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详细地介绍了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引用方式与茶具的选择等内容,而我国的茶文化也在文化传播中向四周扩散,东传至日本与韩国,西传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而后,在历史的演变中,各国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本土民族化因子,渐而构建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茶文化体系。而在世界茶文化的融合大潮中,语言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英语翻译的作用就开始凸显了,不同语言形式的茶文化通过英语翻译表述后将会更加全面,而茶学专家也凭借专业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知悉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后,预测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大众对于茶文化的不同反应,对本土茶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改造,从而实现不同茶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使其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
3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具体翻译策略
3.1以英语翻译原则为导向,构建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表现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且也会在文化的交流中体现出来。严格说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展现为综合实力的角逐。所以,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象征标志,其对于一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难以言表的推动作用,文化输出也成为了国际竞争一种新方式。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应该切实利用英语翻译的原则,率先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以扫除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语言不通的障碍。首先,译者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的英语术语,对茶文化专有名词进行转化表达,不能为了追求英语翻译的文采性,而任意曲解传统茶文化的意思。而后,译者在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时也应当尽量使用翻译国的本土特色语言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地道化阐述,尤其是对于不能直译的茶文化知识,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翻译原则,对其进行真实化反映。例如,在翻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涵时,对于其“和”、“美”、“廉”、“敬”要义的阐释时,可以选择相应的英语单词对其进行转述,而后利用英语俚语阐析其具体的文化内涵。
3.2透过跨文化视阈,综合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其是我们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深谙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的,其不仅熟知本国的文化内涵,也通晓翻译国的文化特征。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其必须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对不同语言进行转化阐述。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亦是如此,译者不可能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对我们传统茶文化进行单一地异化直译或者简单的归化意译,其必须综合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手法。一方面,译者可以根据英语翻译的手法,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运用音译、注释、直译以及意译的方式,在不改变原有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翻译。另一方面,译者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挖掘我们本土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后,采取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手法对茶文化进行相得益彰的翻译,使茶文化英语以翻译国人民更容易理解与认可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推动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段津.沟通的艺术———中国外交官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经验翻译在沟通中的作用(二)[J].英语沙龙:高中,2005(4):36.
[2]任凤梅.汉英公共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兼论河南省旅游城市双语标示语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5-137
[3]宋兴岐.关于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及文化信息等值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0):65-67.
[4]张昕,刘芳.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体现和作用[J].北方文学旬刊,2010(6):92-93.
关键词:SWOT;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23-02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1]。
SWOT分析法在旅游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其移植应用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中[2]。但是,直到2003年,学者才开始广泛地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行业进行研究。马耀峰(2004)[3]、苏红霞(2005)[4]、高振会(2008)[5]、郭妍菲等(2009)[6]、何峰(2010)[7]、周彬(2013)[8]等学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资源地的开发、资源整合与发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蒙顶山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两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几十年的旅游开发与建设,现如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然而,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本文正是结合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蒙顶山发展现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蒙顶山茶树生长良好,茶树的种植与茶叶的生产在该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蒙顶山周边地区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叶基地面积成倍扩大,茶叶加工技艺不断精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蒙顶山茶”品牌初具影响力,“世界茶源”的美称初步打响。作为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顶山经过多年的规划开发,现已经形成了三条主要旅游线路:茶文化历史遗迹游道、历史文化游道和后山游道。
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类型较为齐全,品种多样,档次高且组合较好。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女娲神、大禹神、茶神的信仰(名山县人民政府《名山县志》2001年),因此,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蒙顶山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众多,如天盖寺、皇茶园、甘露石室、蒙泉井、永兴寺、盘龙亭、天梯古道、茶史博物馆。天盖寺大殿塑有茶祖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皇茶园坐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茶祖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2.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蒙顶山周边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充足,空气质量属上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质上佳,实乃避暑休闲好去处。并且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等;向东俯视,茶园层叠,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3.地理位置优越
蒙顶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雅西高速把雅安与整个川西南地区联系在一起,交通非常方便。同时,蒙顶山所在雅安地区是四川通往西南各市州、云南地区的必经之地,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劣势分析
1.市场弱小,接受度不高
大众观光旅游活动始终占据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动类型始终是主流旅游活动类型中的一个弱小市场,无论是茶文化旅游的人次还是游客消费的能力都不能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端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壮大。
2.资金不足,景区设施落后
雅安地处川西高原与平原的过度地带,工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不高,财力投入十分有限,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同时,由于资金的短缺,难以建设和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导致景区住宿、餐饮等设施严重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2004年以来,雅安连续举办了十多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是展示雅安灾后重建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也是推进雅安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雅安市围绕“振兴雅茶产业,打造世界茶源”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产业三大基础优势,形成了良好的茶产业发展格局。雅安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内部融合、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发展,大力弘扬蒙顶山茶文化,进一步扩大“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
2.生态文化融合,潜力发展巨大
茶文化旅游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结合当地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文化融合的旅游活动形式,为当地居民谋取福祉,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蒙顶山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体现了一种全新而健康的消费理念和旅游发展观,能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与追求文化价值的深层次需求。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较,更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3.居民收入提高,出游兴趣增加
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均GDP持续增长。快速的经济发展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提高了人均出游率,扩大了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茶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项目,而对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四)威胁分析
1.资源单体差异不大
茶文化旅游系列各景区景点内容相似、差异不大,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区域间的可替代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同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剧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同时,由于蒙顶山地处西南边陲,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一些开发较早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相比竞争压力较大,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2.地区旅游发展带动较弱
蒙顶山所在地区旅游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区与景点,但是资源价值的优势不够突出,并且被雅安周边一些市州著名景区景点的形象遮蔽,导致前来该地区旅游的游客数量不多,游客消费能力有限,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缓慢。由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难以给蒙顶山地区茶文化旅游输送大量游客。
三、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蒙顶山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且与其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分布。蒙顶山茶品牌数量众多,有特色的不少,但是整体知名度不高,外界接受较低,在广泛接受的茶叶品牌中,鲜有蒙顶山茶。因此,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把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立体开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提升蒙顶山茶品牌的知名度与接受度,创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品牌,使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交相辉映、互相带动、共同发展。
(二)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层次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绝不仅限于各种类型的实体化的景观。茶文化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博大的民族精神,使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的底蕴与厚度。因此,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精神,是激活茶文化旅游资源,增加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茶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茶文化因其深厚的内涵,讲解服务人员在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作用要比一般旅游更为重要。但目前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讲解员还比较缺乏,能够凸显茶文化底蕴的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因此,应该采取各种途径与措施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和导游队伍。同时,要加强与地方院校的合作,不断吸引新鲜血液加入行业队伍,实现旅游服务工作向高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刘佳峰,孙玉军.SWOT分析模型及其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18-122.
[3] 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 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
[5] 高振会,黄宏,石强,邓婕,杨东方.SWOT模型在生态旅游分析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8,(S1).
[6]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6).
[关键词]维吾尔族;茶文化;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39-02
一、维吾尔族茶文化的渊源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叶最早通过西域传播到世界各国,故丝绸之路被称为“茶叶之路”。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回鹘汗国时期,回鹘汗国的商人直接从中原地区采购大量的丝织品、工艺品以及茶叶之类的物品,远至天山南北,中亚诸国”的记载。《新唐书•隐逸列传》之《陆羽传》载:“羽好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之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茶市。”据此可知,维吾尔族至少有上千年的茶文化史。
维吾尔语中茶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茶,即茶水、茶叶以及制茶用的原料;二是广义的茶,指与茶有关的各种民俗活动和礼仪活动的总称。虽然维吾尔族居住在非产茶区,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并经历代相传延续至今。
二、维吾尔族饮茶的种类及特点
维吾尔族是一个爱茶的民族,无论在日常生活、节日仪式还是各类社交活动都离不开茶,场合不同,喝的茶也不同。根据材料来源和制作方法可以将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奶茶
奶茶是以牛奶、羊奶作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茶水。奶的性能是中性,奶中含有油脂、蛋白等物质,另有钾、钙、磷、钠、硫、铁、铜、碘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D、K、C。奶是最容易被消化的高质量营养物质,具有疏通大小便、滋润皮肤以及滋补大脑、心脏等器官的功能。
(二)药茶
药茶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传统保健茶。这种茶以小豆蔻p肉豆蔻p肉桂p丁香p孜然、胡椒、干姜、草澄茄等天然植物花草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磨碎调制而成,可治疗各种疾病,更有调节禀性、强身健体的功效。根据性能药茶常分为中性、凉性、热性和专用药茶,药茶可单用,也可配其他茶叶一起饮用。维吾尔族中还有专门以调配药茶为生的茶医,他们通过把脉,根据人的性情,调制不同性能的药茶。
(三)果茶
维吾尔族以精湛的园艺技术著称。在过去,几乎家家有果园,除了在果实成熟季节享受不同的瓜果之外,维吾尔族还会把新鲜瓜果晾晒成干果,或是制作成果酱,已备冬季食用。果茶就是用晾干的干果泡制而成的饮料,有红枣茶、杏干茶、核桃茶、桃干茶等。这类茶有清热去火、明目利尿、生津解渴等功效。
(四)叶茶
叶茶是指由植物叶片制成的各种茶。维吾尔族日常生活较广泛饮用的叶茶有:第一,黑茶。由茶树叶和树节用某种方法充分发酵以砖的形状而制成的茶,由于颜色呈黑色,故称作“黑茶”。黑茶性能干热,具有强壮身体、清热解渴的功能。第二,红茶。摘下茶树叶干燥而制成的茶叶,粒小而成黑色。维吾尔人认为这种茶是中性茶,有花味红茶、果味红茶以及药性红茶等。第三,绿茶。茶树叶干燥制成的茶叶,颜色呈蓝或黄、黑色。被泡后叶子恢复原样。其性能偏凉,热性人饮用为最合适。在民间比较推崇热性食物,认为“凉性饮食使人乏力,对身体有害”,所以,饮用绿茶的人不多。
(五)糖茶
糖茶是在奶茶、药茶、叶茶里加入冰糖、蜂蜜、方糖、沙子糖等制成的茶。这些糖料一般不会直接放入茶壶而放入茶碗,然后倒入泡过的茶水融化以后饮用。有时冰糖等甜味原料和茶叶原料一起放入盛茶壶里被泡饮用。这种茶以味道为主、颜色为辅。所以,这种茶根据所用的茶料和糖料的不同分为蜂蜜茶、冰糖茶、方糖茶、沙糖茶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茶外,在日常生活中,维吾尔族还饮用不同原料制作成的其他茶饮料,如鸡蛋茶、肉汤茶和各类营养保健茶。
三、维吾尔族茶文化
(一)茶具中的茶文化
维吾尔茶具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体现出维吾尔人的审美观念和爱茶观念。在维吾尔民居,茶具一般放在壁龛或壁柜摆放作为摆设。维吾尔主要以陶瓷、铜器、玻璃和木制茶具为主,常用的茶具有茶壶、茶叶盒、茶袋、茶壶垫、茶壶套、茶托等。
茶具的使用也有讲究,如不可以使用残缺或破裂的茶具为客人倒茶,给客人倒茶的茶碗图案要一致,忌用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茶碗倒茶。此外,在维吾尔族的婚礼中至今还保留着女方母亲亲自为女儿准备一套茶具的习俗,一般是一个茶壶、两个茶碗。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陶碗、小木碗、铜器等一些茶具在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了,现在基本上被瓷器、铝器代替,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对维吾尔族茶文化的内涵没有影响。
(二)茶馆中的茶文化
据记载,沿着丝绸之路的各个乡村城镇都有茶馆的影子。《维吾尔民俗志》一书中提到,茶是维吾尔族生活中最主要的饮料,很早以前新疆就出现了提供茶水和馕的茶馆。一般他们都熟知各类茶的性能,所以,会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茶水。此外,还有一些卖茶和制茶为生的人,在莎车还有 “茶馆村”,即茶馆集中的地方。
茶馆还是人们过去打探消息、分享信息、朋友相聚以及娱乐消遣的地方,在传统的维吾尔茶馆里,都摆放像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维吾尔乐器,有许多民间艺人弹唱木卡姆、达斯坦,说笑话。茶馆是维吾尔口头及音乐艺术的传播窗口,更是维吾尔茶文化的独特体现形式。
(三)社交礼仪中的茶文化
维吾尔语中“茶”一词,不仅仅单纯指茶水或茶叶,还泛指喝茶、吃饭、宴会等各类聚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社交礼仪性质的活动。
订婚茶指男方初次到女方家提亲的仪式,在维吾尔语中有“让喝茶”之意;聚会茶指亲朋好友以一定人数和时间为单位,每个人轮流请其他成员聚餐的活动;和好茶指当人们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为了洗清成见并重新和好,双方相互端茶并和好如初的活动;商讨茶指举行大型活动前,将朋友亲人请来一起进行商量探讨的活动;共享茶指当某人发了财或搬入新居时,请亲友聚会的活动。
此外,在维吾尔语中,把小费或中间人的辛苦费叫作“茶费”。可见,茶在维吾尔族生活中引申出了许多寓意。
(四)舞台上的茶文化
维吾尔音乐、舞蹈艺术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维吾尔木卡姆歌词与民歌库车麦西莱甫以及其他口头文学里,可以看出各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烙印。在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歌词以及民间传唱的歌曲中,男女双方相亲相爱、终成眷属及离别之情等则会通过茶为媒介表达出来。例如“让我变成你天空里的月亮,让我变成你茶壶里的茶”、“我想变成你碗里茶,烫着你的嘴唇”等。
在维吾尔传统舞蹈中难度最高、动作最富艺术性的要属顶碗舞,女子将盛有少量茶水的碗顶在头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蹈动作非常优美。这不仅是维吾尔舞蹈的精湛优美的体现,更是茶文化在维吾尔舞蹈艺术中的表达。
(五)与茶有关的禁忌
维吾尔族家里来客人时,任何情况下都要沏茶,而不该问客人“喝不喝茶”,沏茶、倒茶、端茶、喝茶都有一定规矩和禁忌:沏茶时,务必用开水,如果等凉开水或凉水就是对客人的不礼貌,茶不能泡得太浓或太淡;倒茶时,要沿着茶碗的边缘慢慢倒,不能弄出声音和泡沫,否则是对客人的不敬,更不能倒得太满或太少,要经常添加开水,如果凉了,要为客人重新倒;端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或茶托,客人也应该双手接碗,并道谢;在主人邀请喝茶后,客人方可用右手拿起茶碗喝茶;喝茶时,第一次喝一小口,第二次喝三小口,以单数喝最好;维吾尔族还比较忌讳用嘴吹热气腾腾的茶水。
另外,维吾尔族还有一个有趣习俗,在试探一位姑娘是否文明礼貌、勤劳能干时,通常会用茶作为试金石。一个姑娘能沏出一壶好茶,在倒茶时不弄出声音、泡沫,其后将茶有礼貌的端给客人,就说明她“过关了”。
茶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已超出了单纯作为饮料而存在的价值,形成独特的维吾尔族茶文化。
[注释]
[1]纪大椿:《新疆历史百问》,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6年版,第59页。
[2]吐尔逊•吾守尔:《维吾尔茶文化》,《农业考古》,1996年第4期,第150页。
[3]阿布杜热依木•艾比不拉:《维吾尔民俗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参考文献]
[1]阿布杜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族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2]杨万娟.中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
[3]袁志广.论世纪之交的维吾尔“茶俗”[J].农业考古,1998,(2).
[4]阿布力米提•买买提.试论维吾尔茶文化[J].世纪桥,2007,(9).
[5]乎加布都拉•阿布力孜.浅谈维吾尔族茶文化[J].和田师专学报,2008,(4).
关键词:越窑青瓷;风俗;釉色;造型装饰;用途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60-02
浙江慈溪上林湖是我国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上林湖一带烧制青瓷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越窑青瓷的烧制,不但揭开了中国瓷文化的新篇章,而且在世界陶瓷史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从东汉以来,越窑青瓷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饮食用具、卫生用具、文具到成设品、陪葬冥器,都有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越窑青瓷的鼎盛时期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但是作为古代越族烧制的器物,从釉色、造型装饰到用途,越窑青瓷都不可避免的染上了越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因此,越窑青瓷成为后人研究越风俗的良好载体,为人们进一步探究越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提够了依据。那么,越窑青瓷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古越风俗呢?
一、越窑青瓷釉色和尚青习俗
釉是指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简单讲就是瓷器的外衣。所谓青瓷,便是指青色釉的瓷。当然从广义上讲,以氧化铁作为主要呈色剂的瓷器一般都属于青瓷的范畴。但从狭义上讲,青釉瓷指的是经还原焰烧成的高温釉,其颜色呈青绿色,或青灰色。
越窑以青瓷闻名于世,提到越窑青瓷,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它那如“雨过天晴”的青釉色。其中又以晚唐五代的秘色瓷为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的赞美正是对越窑秘色瓷的最好写照。而唐代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中对秘色瓷青釉的赞美实乃绝妙之言。其诗云:“捩翠融青山瑞色新,陶成先得供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土,嫩荷江露别江。中山竹叶出发,多病哪堪中十分。”可见越窑青瓷的这种玉质碧色之美,颇受世人喜爱。
其实在越窑瓷器的发展史上,并不仅仅只有青瓷,也有黑釉瓷。据一些考古资料显示,在东汉时期,古越地区就已烧制出了黑釉瓷。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青瓷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见越族先民对青瓷情有独钟,也体现了当地的尚青习俗。那么,古越先民为什么钟情于青色?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受自然审美意识的支配
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有着悠久的烧制越窑青瓷的历史。上林湖位于栲栳山下,四周青山围绕,上林湖如一块碧玉镶嵌于群众环抱之中。站在湖岸望去,山水交融,满目的绿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林湖的绿色,确实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窑工们将上林湖的秀美青绿色融入到了晶莹的釉层中,赋予了越窑青瓷柔和、清秀和淡雅的风格,又把这种蕴含着大自然魅力的青釉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中。
同时受自然崇拜和生命敬畏思想的影响,古人对于青色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他们看来,青色是草木繁荣的颜色,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生命。因此,“青”当之无愧是一种美好和吉祥的颜色。从古人形容黑发为青丝,绘画艺术为丹青,美人为青娥,都可以看出古人对青色的喜爱与崇尚。
(二)受“君子比德于玉”理念的影响
“玉、石之美。”①玉是古人心中高尚、美好的象征,常被用于比喻君子的德性。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②意思是说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暖而有光泽,这便是仁。玉虽然是坚硬的,但是拿在手上,却给人温润细腻的感觉。孔子的玉德就是利用了玉的这种自然性能,并将其比喻为君子的品德和操行。君子应温文尔雅,品德高尚。这种玉德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现在,人们在赞美一个儒雅之人时,最常用最美好的赞美仍是“温润如玉”。也因此,越族先民倾向于如玉般的青釉色。
也许,正是以上原因,造成了越族先人对越窑青瓷釉色的迷恋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越窑青瓷造型装饰与喜鸟、兔、蟾蜍、鸡之风俗
自东汉以来,大量的动物造型和纹饰被用于越窑青瓷上,其中又以鸟、兔、蟾蜍、鸡的造型居多。这些青瓷造型装饰形象地折射出越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一)喜鸟风俗
鸟是越窑青瓷中常用的动物装饰之一,在碗、盘、杯、盒、壶、罐、瓶等生活用具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姿,且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其使用范围之广,造型之丰富,姿态之多样,令后人叹为观止。如在《宁波文物集萃》中就记载了数十种鸟纹装饰的越窑青瓷。
“鸟是自然之物,然而当其被装饰在越窑青瓷器上时,它的自然属性便与人的精神发生了某种呼应,成为一种人文精神和美的象征,表达出一种民俗趣尚和地域文化的某些内涵。”③可以说,鸟纹装饰源于自然,又不完全等同于本来的形象,而是通过提炼、变形和抽象加工,运用刻划、模印、堆塑、雕塑等技法,既保留了鸟本来的基本属性,又留以想象的空间,寄予了越族先人的美好愿望,如宁波和义路遗址出土的“唐大中二年”铭文碗上模印的云鹤和寿字纹,就蕴含长寿之意。而在其它鸟纹装饰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吉祥象征,如喜(鹊)上眉梢等。可见,喜鸟是古越地区的一种习俗。
(二)喜兔、蟾蜍风俗
在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中,兔与蟾蜍的形象在青瓷造型或装饰上比较常见。尤其在文房用具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最常见的是运用于砚滴上。
砚滴为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即水盂,又称水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在三国时期,比较流行越窑青瓷兔形砚滴,经过不断简化和演变,到了两晋以后,越窑青瓷水盂的装饰则更偏向于蟾蜍装饰。典型代表就是浙江慈溪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北宋越窑青瓷蟾蜍水盂。整件器物是蟾蜍造型。蟾蜍蹲坐在一片荷叶之上,呈现欲向上跳跃之势,其身上布满一个个圆形的突起颗粒,背部有进水口,嘴上的小口则用于滴水。整件器物造型灵动,富有张力,可谓独具匠心。
那么,越窑青瓷文房用具上常见的兔与蟾蜍的装饰,具有什么含义呢?
通过古代文献,可以看出兔子在古人心中代表着月亮。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唐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唐李商隐《月夕》:“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等众多诗句中,兔与月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兔是月亮的一个雅号。既然兔代表着月亮,而月亮又象征着团圆,那么兔的装饰自然就被赋予了团圆吉祥的含义。
而蟾蜍,俗称“癞蛤蟆”,其在古代民间,是一种幸福的象征。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月宫亦称为蟾宫。金代诗人李俊民曾在《中秋》中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相传蟾宫中有桂树,每逢中秋佳节,满树桂花,花香人间,祝福天下人合家团圆幸福。因此,蟾蜍与月亮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蟾蜍的装饰也有团圆吉祥的含义了。
由此可见,将兔与蟾蜍作为越窑青瓷的装饰,体现了越族先人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也折射出越族先民在兔与蟾蜍的身上寄寓着他们祈福家人团圆吉祥的风俗观念。
(三)喜鸡风俗
鸡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在三国两晋时期,常被装饰在越窑青瓷上。如浙江慈溪博物馆中就收藏有鸡首壶。在古人看来,鸡是“五德之禽”。 其“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④意思是说它头上戴有鸡冠,是一种文德;脚后有距能搏斗,是一种武德;敌人在面前却不退缩,敢拼敢打,是一种勇德;有了食物要招呼同类一起食用,是一种仁德;晚上守夜不失时,天亮报晓,是一种信德。同时鸡与“吉”同音,古人认为其具有驱鬼、祛病和辟邪之效,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自然,鸡在越族先民看来是一种吉祥之物,其对于鸡也就十分喜爱。
三、越窑青瓷茶具与品茗风俗
越窑青瓷用途广泛,大到各种饮食用具,小到儿童的玩具,无一不乏青瓷的踪迹。其中又以饮食器皿与百姓生活最为贴近,由此可窥得越族地区的一些生活习俗。在越窑青瓷中,饮食器皿可分为食具、酒具、茶具。可见越族先民早已有饮酒和饮茶风俗。而青瓷食具一般造型简单,以实用为主,常见的是碗、碟、盘等。相较而言,青瓷酒具无论是在种类还是造型上都更为丰富,但是从文化角度上讲,中国并不是唯一的酒文化发祥地。不过茶文化的发祥地确实是只有中国。由此,青瓷茶具与饮茶风俗便是以下探索的重点。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茶具历来也是备受重视的。同样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的越窑青瓷,在其发展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青瓷作为茶具往往与品茗联系在一起。“茶具始于西汉,到了东汉晚期,越窑已开始制作茶具,以瓷胎致密、釉层较厚,光润美观的青釉盏、盏托与茶碗为主。至唐代,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越窑青瓷在饮茶时的使用也已很普遍。”⑤为何青瓷茶具备受青睐?这就不得不提《茶经》中的一段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⑥这固然与尚青习俗相关,但也体现了人们喜欢将生活习俗与自己喜爱的物品联系起来的心理。
越窑青瓷茶具发展到唐朝,以一盏一托式为主,如海棠花、荷叶式和莲花瓣式等都是当时器型的典型。青瓷茶具制作之精巧,造型之典雅,深受文人喜爱。也正是这些清雅的茶具,为后人探得越族先民的饮茶风俗提够了物质依据。虽然时光流逝,但仍可想见,古代文人相座,青瓷映碧茶,品茗论诗文,该是如何雅韵之事。
越窑青瓷文化是江南瑰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越族先民智慧的凝结,体现了越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承载了越人许多的传统风俗,虽然越窑青瓷不复往日的繁华,但是其所承载的那份文化仍是不可忽视的,值得后人思考和探析。
注释:
{1}(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王文锦.礼记释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9页.
{3}施祖青.越窑瓷器与越风俗探析[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01).
{4}(汉)韩婴撰.许维y校注.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本届茶博会共签约山海协作合同项目168个(茶叶类项目47个),总投资55.25亿元(利用外资15.83亿元),项目范围涵盖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签约项目中,投资性项目45个,投资额52.48895亿元;购销协议23个,投资额2.76555亿元,此外,展会现场交易十分火爆,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交易额达50.7亿元。其中现场交易9.7亿元,意向交易41亿元。同期还举行了总投资3亿元的武夷山-中国香江搽业医项目奠基仪式。
本届茶博会主办方期望通过茶博会的举办进・步发挥福建的茶旅产业优势。在市场交易,对台交流、区域辐射、产业联动、市场运作上推陈出新,使展会更加大气,简约,随缘,实现以会带节。以节促会,节会一体的目标。力争将海峡两岸茶博会办成“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文化经贸盛会。纵观本届茶博会,以“武夷茶道”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打造“武夷茶道”文化品牌
武夷山堪称“世界茶道”的发祥地:为世人熟知的日本茶道演绎程式源于宋代武夷山脉建茶的品饮方式;日本茶道主要器具兔毫盏源于建阳建窑;影响世界的功夫茶道源于武夷茶;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源于武夷红茶。唐宋以来,武夷茶的饮用方式一直引领着中外饮茶的风尚,。本届茶博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诠释“武夷茶道”之精髓。
“我们是茶行业从业人员,看新闻说本届茶博会邀请了很多的国外的著名茶道表演嘉宾表演茶道。就专门从厦门赶下来,希望能有机会向专家们学习。”一位詹姓的姑娘一边认真地观看表演一边和记者讲道。在武夷山茶博园内聚集着很多像小詹这样专门从外地赶来观看茶道表演的游客。
当天在武夷茶博园,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先生现场表演的“茶百戏”,让与会的嘉宾和游客啧啧称奇。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茶汤在章志峰的手中变幻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不仅如此,一盏盏有着吉祥寓意图案的茶汤不仅能观赏,饮用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伴随着舒缓柔和的音乐,来自韩国的茶道表演艺术家金女士为观众带来了极具汉族特色的韩国生活茶礼。整个茶礼表演让观看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祥和,沉浸在茶道带来的静谧感受。
日本的抹茶道表演、台湾的陆羽茶道表演等也都让游客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国际茶道表演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以前只是听说过日本的抹茶道,从未看过现场表演,今天在这里,一来欣赏了武夷山的美景,二来也增长了见识,真是太开心了。”从江西前来武夷山旅游的吴女士激动地向记者表达着内心的欢喜。
在茶事活动的同时,组委会还安排了极具“武夷茶道”特色的旅游活动,设置了茶洞、大红袍、茶博园、印象大红袍、下梅(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等茶文化旅游线路。
文化也是生产力。武夷山茶旅需要更强的文化支撑。武夷山抓住茶博会机会,打造武夷茶道文化品牌,把武夷茶道文化建设纳^,整体战略布局,必将推动武夷文化大发展,经济实力大增长。
彰显海峡两岸特色
本届茶博会突出海峡两岸主题,注重深化地区合作,以茶为纽带,推动对台旅游、经贸、文化等的交流合作,打造海西拓展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两岸茶叶贸易如何更加顺畅”、“如何把中国茶叶卖到中东迪拜”、“闽台农业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在25日的海峡两岸农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企业家就两岸农业投资贸易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
“福建茶山面积大、茶品类较多、茶生产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等优势,台湾则有着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行双向深层次的考察交流,双方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为闽台两地未来快速健康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台湾区茶输出同业公会理事长高毅芳在会上表示。
台湾茶协会监事陈玉兰说,台湾茶协会组织了30多各茶商参展,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到大陆参展,“希望与大陆市场作深度对接,也期盼能在制茶技术、茶文化传播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
在位于度假区茶博会的主展馆,台湾馆“艳压群芳”成为所有展馆中的翘楚。有100多家台湾茶企参展的台湾馆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台湾地道好茶。还有热情洋溢的台湾高山族民俗风情表演。
“我是第一次到大陆参加专业展会。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在台湾就做足了准备,带来了南投特色的高山茶和乌龙茶。”来自南投的茶商罗月珍告诉记者,
“这次来希望能把南投的好茶介绍给大陆的茶客们,设立销售渠道,让台湾茶香飘到大陆。”
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等多家台湾茶叶协会也积极组织茶农,茶商参展,台湾嘉义县、南投县等地农会均设置了展区,参展产品涉及乌龙茶、高山茶、铁观音以及各类特色茶食品、茶饮料等。台湾的茶农、茶商希望借助茶博会平台开拓大陆市场,建立销售通道。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闽台茶产业资源互补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必将助推两岸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茶叶等农产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百度+微博”造势茶博会
今年茶博会最大的亮点当属首次融入网络搜索和网络推广的概念。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了每个行业都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首次结合网络的尝试,必将为以后茶障会及茶行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在茶博园展馆内,百度建设了“百度形象特装馆”,为参展的企业及参观的游客们做现场咨询服务。同时,茶博会开幕的前一天,百度在武夷山远华大酒店举办一场名为“百度主题论坛”的活动,为参展企业提供全程顾问服务,协助企业进行推广方案制定、上线实施、数据分析、效果优化等。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百度占据中国搜索引擎80%以上市场份额,企业通过百度推广,可将意向客户引导到企业网站,展示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多互动功能、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首次加盟茶博会,成为本届茶博会的独家搜索合作伙伴。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茶企的需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希望能为更多茶企的合作伙伴,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第五届茶博会首次注入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微博,打造全国首个“全城微博”平台,通过微博大屏幕进行互动的茶博盛会。
在茶博会期间,武夷山在全城启用微博大屏幕,通过网络链接微博墙,实现同步微博大屏幕互动。微博墙的架设,让所有参观者都能通过手机。电脑、短信等方式参与到微博互动中来,还可以在参观展台的同时键入 关键词分享自己的参观体验。不仅在网络上形成传播,也实现了微博即时上墙,营造了最佳的现场感。在茶博会期间征集的20名“微博记者”,担当茶博会的移动直播任务,通过自己的手机记录茶博会上的所见所闻。
据介绍,本届茶博会官方微博的粉丝有将近2万个,网友的微博数达到了566a多条。通过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使茶博会成为微博热点,影响超千万人次的网友。
另外,据了解茶博会官方微博还设置了新闻;视频、微博互动、观展服务咨询及现场图片等各类分区。整合最新资讯,开通“网络茶博会”,为所有关注茶博会的网友和相关行业机构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特色活动引爆全城
茶博会期间,除了五花八门的茶类博览精品外,一系列围绕“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文化活动也轮番上演。在整合武夷山水文化,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当地特色文体资源等基础上,突出两岸同乐,全城互动,全民娱乐。
在本届茶博会上,反映我国茶文化尤其是福建茶文化底蕴的国内首部以茶文化为背景题材的大型高清数字电影《茶王》在武夷山举行首映仪式。《茶王》以斗茶大会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通过制茶、饮茶的形式,讲述了几个小人物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最终战胜自己的成长过程。影片由新生代演员潘阳、常远主演,喜剧明星潘长江、著名导演兼演员英达。相声大师常宝华联合出演。主办方还向记者透露,《茶王》将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安排多场重播。
在武夷广场上立着8尊活体雕塑,每尊雕塑都是一个与茶有关的故事,其中有朱熹给学子答疑解惑,书童与樵夫讨论茶经、柳永与夫人举案齐眉,大王与玉女不离不弃……这8尊活体雕塑,与原本固定的铜像雕塑相辅相成,亦幻亦真,引得很多游人围观,大家纷纷与之合影。他们全身涂满铜色油彩。或坐或站。摆着造型一动不动。十分逼真。这些由武夷学院艺术系的学生们扮演的活体雕塑给本届茶博会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