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4:44:53
导语:在农村经营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长尾理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经营模式;物流行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02
在传统行业中商家注重热销品的培育,对某种某类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极其推崇。在这种营销环境中短期利益被放大,长期行业发展被忽略。行业各界也在寻求相关技术解决手段,其间长尾理论因其独特的视角被行业所认可,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模式的转变。
1 长尾理论提出的背景与实践
在近代传统营销领域中,信奉的是二八定律。极少有人考虑剩下二的商业价值,这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是绝对不适合的。长尾理论第一次提出在营销领域的是《连线》杂志,作者明确指出在消费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二八定律中的二完全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甚至利润空间远大于八的既有利润。长尾定律中提出的技术点,恰巧符合电子商务的行业特点。
2 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
众所周知,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石首当其冲是物流,如何快速、安全地将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电商其服务的落实端是物流,物流是电商的体现。其中如何给客户良好的购物体验,是物流端需要落实的。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是物流的保障,物流是依托高速发展的电商而发展的,电商的繁荣保障了物流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繁荣又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双方互相保障。
3 长尾理论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中,符合二八定律的八已经被行业细细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维持行业发展新的领域亟待开发,其中农村电子商务因物流的对其制约,成为符合长尾理论的新出路。
3.1 农村肩负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任
农村是近年来网民增长最迅速的群体,其同样肩负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任。农村信息化早已被政府提到政策水平,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出台相应政策。早在十一五期间解决各村信息化基础的网络问题,就被电信系统所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延长覆盖面,为农村信息化做出坚固的基石。
3.2 农产品的规模化推广销售亟待解决
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土地种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户在辛苦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因未找到合适销售途径,无法直接供应超市农贸市场,需通过中间商来完成相关的对接,中间商为争取中间差,往往压低农户的价格。这种情况下辛苦劳作的农户,却为他人做嫁衣。另外,因供销信息不对称,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往往不符合市场没有需求,导致大批农产品滞销,虽然通过政府的补助调节可以缓解农户的损失,但无法从根本解决信息差。
3.3 日常生活用品方面有巨大商机
因单个村庄人口基数相对较少,对应的商业也非常匮乏,没有同行竞争,在农村中生活用品往往品种单一,且单价相对市场价偏高。农村人口因其年收入普遍不高,对价格导向依赖较高,电子商务价格优势正符合农村人口消费习惯,潜存巨大商机。
4 现有物流存在的问题
4.1 设施现代化水平低、成本高
在农村电商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各大物流大佬必争之地,但因其条件限制硬件设施更新较为缓慢,同时乡间小路修缮是长久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无形中整个农村物流网络效率大大降低,成本整体升高。
4.2 相关人才匮乏
现阶段物流已经技术相对成熟,以效率为先的行业内专业度要求也前所未有地被要求。目前针对物流行业的培训也悄然出现,但在二八定律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被忽视。恰恰农村物流是整个行业的短板,急需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
4.3 认识不到位
农村物流经营者一直是单兵作战,各自经营自己的网络。在库存厂房的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但对于开拓市场或是区域联盟上不够重视,使得行业的整个建立中只是各自成定并没有成线或是成片。
5 长尾理论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向
5.1 发展渠道差异化
利用长尾理论发现行业中,小众领域,被忽视的未开发的商业版图,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对物流的要求是多样化服务、差异化产品,通过开发传统物流无法触及到的小众领域,实现新的行业增长。
5.1.1 贴身定制服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市场化已经相当成熟,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为商家的发展导向。为消费者贴身定制服务,成为优于一般物流公司的法宝,通过贴身设计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同时开阔了进一步发掘新消费者的渠道。荷兰的TNT公司就采取上述经营策略,开发APP通过手机沟通服务每一位客户,达到了良好的产品体验,目前TNT公司已经跻身国际十大物流公司成员。
5.1.2 开发增值服务。物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大环境下对物流公司提出全面发展要求。传统基础服务必须过硬,在这个基础上增殖服务是大客户的基本要求。目前这个领域还处于萌芽阶段,产业正在尝试帮助客户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网络设计等。
5.2 完善硬件与软件建设
5.2.1 硬件条件。近年来,物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完全自动化相比,我国目前的阶段还有待提高。因硬件的不完全先进,阻碍了长尾理论的应用。在物流行业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物流行业正在升级硬件,在这基础上才有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
5.2.2 软件引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人才短缺。这问题不会影响长尾理论的实现,同时还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组建也十分重要,其可帮助企业快速组建架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可以完成公司的相关培训事项,真正促进公司的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长尾理论在物流行业同样适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为物流发展指明方向,为整个行业的多样化做出贡献,帮助企业在找到自身发展的道路基础上为企业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俊.长尾理论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探析
[J].中国市场,2007,(41).
[2] 高盛.关于长尾理论的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研究
[J].中国储运,2015,(7).
[3] 解新华.基于长尾理论的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研究[J].电子商务,2013,(7).
[4] 平海.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
[5] 谢泗薪,袁姣.第三方物流企业差异化攻略:长尾理论新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
[6] 严奉刚.基于“长尾理论”的市场营销新探[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7).
[7] 张琳,吴文娟.标准化战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长尾理论[J].战略决策研究,2013,(5).
[8] 郭玉杰.长尾理论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6).
关键词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41-01
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既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1]。2005年初,四川省成都市调查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现:“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比例达35.24%,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能分配兑现到农户手中的仅占39.33%。农民靠天吃饭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推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1 成都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2003年,成都市为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种植大户集中,采取了入股、租赁、转包等方式,并进一步落实完善了相关鼓励扶持政策。2007年底,成都市农用土地流转面积达15.71万hm2,占农用土地总面积的21.5%,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11.3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3%;全市农用土地流转3.33 hm2以上集中成片规模经营的面积达到9.73万hm2,占农用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4.1%,平均增收9 000元/hm2以上。2011年底,成都市耕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7.8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1.9%,比2007年增加6.42万hm2。全市耕地规模经营1.33 hm2以上的总面积为14.89万hm2,土地流转受让方共计34 601个。
2 取得的成效
相比个体经营,成都市现阶段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是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规模经营是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作用。二是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解决了土地零碎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从而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土地生产成本。规模种植较常规种植在耕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打等方面一般可节省费用750~1 500元/hm2。三是提高土地种植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多数土地流转受让方都实施规模经济,非常重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根据市场组织生产状况,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流转的土地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程度,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不仅可以得到稳定的土地出让金,而且可以放心地从事其他经营或外出务工,同时还可以在流转的土地上务工,从而增加收入[2]。
3 经营模式
成都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互换、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根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成都市积极探索推广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大园区+小业主”、业主租赁、“两股一改”等7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促进了各类要素向农村农业聚集,为推动成都市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激发了强大活力。
4 面临的问题
4.1 贷款难,保险难
一是有效抵押物的缺乏,导致土地规模经营面临“贷款难”问题。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金融风险,不愿意向农业企业发放贷款。二是农业是一项承受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3],农业保险的滞后,则会导致土地规模经营抗御风险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4.2 土地流转不规范,规模经营缺乏人才
一是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不规范,少数土地流转操作不符合规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二是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人才短缺。据调查,在土地流转受让方中,文化素质低下、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4.3 长效利益得不到保障
调查发现,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有所减弱,多数情况下,在保证土地租金到位的前提下,部分农民不反对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规模经营。但是,由于规模经营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农民的长效利益得不到保障,势必引发纠纷[4]。
5 对策
5.1 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我国的农业保险模式主要有3种:政府全包型、完全市场型和尚未实施的“政府推动,共保经营”新模式[5]。而就成都市目前的情况看,可以借鉴第3种新模式,探索试点农业保险“共保经营”方式,实施互保合作。
5.2 拓宽农业规模经营融资渠道
一是市、县2级政府每年可以从农发基金中划拨一部分作为种植、养殖类农业规模企业担保的专项扶持资金。二是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区(市)县政府按照“政府扶持、银行合作、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降低贷款门槛,可以有效缓解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5.3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
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
5.4 培育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管理人才
一是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激励政策。三是加大培养和造就农业企业队伍力度。
5.5 完善农民利益分配的长效机制
将土地流转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挂钩,形成流转价格合理增长机制。为保证土地规模经营中农民可以长效增收,政府需建立合理的监控机制,尤其是要切实维护农民共享流转土地因政策和市场因素升值的利润,改变土地流转价格现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6]。
6 参考文献
[1] 范永玲.对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途径的探讨[J].河南农业,2010(5):57-58.
[2] 杨国玉,郝秀英.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思考[J].经济问题,2005(12):42-45.
[3] 李忠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5(11):20-22.
[4] 邱泽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对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的思考[J].西部资源,2008(4):42-46.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充分认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意见》要求,切实把《意见》贯彻好落实好。
韩长赋部长指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央制定出台《意见》,既是当前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创新的指南。
韩长赋部长强调,《意见》内容丰富、立意深远,政策性、指导性都很强。贯彻落实好《意见》,核心是要路子清,实现“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步子稳,做到“三个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韩长赋部长指出,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抓住稳定承包关系这一基础,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序,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在稳定家庭经营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守农地农用的底线,重点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等八个方面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三权分置、确权登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家庭基础、农民自愿、农地农用、鼓励种粮。
一、当前实际情况
而当前全县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情况中存在着多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确权方面。户在人不在农户承包地块指界困难;农户间串地导致地块界限不清;个别村存在土地承包台账丢失、不全、标注不清的问题。二是土地流转方面。农民恋土情结太重,不愿流转;土地流转后存在支付租金时有拖欠,阻碍了土地流转,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流转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民间纠纷。三是规模经营方面。目前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流转主体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规模经营的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大多数经营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单一、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虽然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的产品在本市、本县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经济实力较弱、深加工滞后,导致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经营风险大,经营主体自身效益不够明显,导致规模经营进展缓慢。
二、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乡镇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务必抢在雪前完成外业测量工作。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确权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选派情况熟悉,业务能力强的乡(镇)干部进驻确权村,宣传发动、摸清底数、绘制底图、做好外出农户委托手续、矛盾纠纷化解、政策咨询解释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确权工作。
(二)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会逐步显现,如流转难度不断增大、经营纠纷日趋增多、后续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等,需要引起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视。除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划,以规划促流转,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上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地制度、尤其是搞活土地使用权方面的研究,力争在这方面要有一个大的突破。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群体的思想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各种消极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共识和合力。要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基础上,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案件的调解处理和复查、复核工作 ,完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途径有机结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 ;农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本文认为,尽管农村老年人都是生活在乡土社会和拥有相近社会地位的群体,但它并非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在面对养老模式的抉择,人们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都受到不同决策因子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他们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选取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行为实质上就是个体的经济选择行为,是“合乎理性的行为”。农村老年人进行养老方式选择排序时需要考量自身利益或者达到养老效用的最大化,并力图以自身的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个人选择的经济学理论出发,我们可以逻辑演绎出以下命题:农村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与其对养老效用的评价认知相关。
依照这个基本假设,结合实际,解释变量包括五大类:
一是农村居民的个体特征变量,即性别、婚姻、生活自理能力等;
二是家庭状况变量,即家庭居住人数和子女数量;
三是经济收入状况变量,即经济来源和收入评价;
四是社会保障覆盖度变量,即社会保障是否健全。
根据研究目标,本文设定的因变量包括: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二、数据的处理和筛选
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于笔者参与的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该项调查以农村养老模式为研究主题,对广东农村老年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分别在汕头潮南、惠州博罗、梅州五华、肇庆下帅和汕头金山派发了500份问卷,最终收回了有效问卷476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5.2%。调查以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了非概率抽样的方式,具体运用了“立意抽样”、“偶遇抽样”等方法。
2.样本数据基本特征
数据显示,抽样效果较好,样本分布较均衡。被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适中,接近1:1的比例,年龄集中分布在[60,69]区间之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有88.8%的比例,婚姻状况为有配偶的比重为81.4%,丧偶的比例为16.9%,身体状况一般以上的总共有92.2%,人际关系一般以上的占有98.1%。调查数据基本与农村老年人实际情况契合,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情况。
三、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建构了两个模型的养老模式比较,其中模型1为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比较,模型2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比较。模型通过了Wald统计量效性检验(X2=214.184,Sig=0.000),这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一)个体特征层面
在模型1中,文化程度未表现出显著性,而性别、婚姻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变量有显著性。模型1的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可能的原因是,从封建社会以来,农村妇女在家庭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长期从事家务劳动,对家庭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此外,在模型1中,生活自理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自我养老,渴望从家庭养老中脱离出来,减轻子女养老的负担。
在模型2中,幂值显示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模式的可能性是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的4.256倍。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会对社会养老模式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可能的原因是,一是该类老年人的家庭意识比较薄弱;二是,由于家庭的破碎,迫使农村老年人选择更有保障性的社会养老模式。
(二)家庭状况层面
模型1中,随着家庭居住人数的增加,农村的老年人会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方式。可能的原因是,受家庭养老传统与心理情感需要的影响。而在模型2中,农村老年人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模式。初看上去,与模型1的结论相悖,但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参照对比的模式不同导致的。模型2中,在进行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的比较选择时,老年人为了避免家中成员太多发生冲突矛盾而更加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模式。
另外,家庭的子女数量与农村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模式的选择呈正相关。一般来说,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可以给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与情感慰藉,因而家庭养老成为了优先选择。
(三)经济收入状况层面
在模型1中,主要依靠自身劳动收入作为经济来源并持较高评价的农村老年人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自我养老。而在模型2中,主要依靠政府和社区的农村老年人会对社会养老的模式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这说明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对自我养老的选择意愿开始提高。稳定的经济来源是选择自我养老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农村老年人都不愿过多地依赖其子女,增加子女的经济上的负担。
但是,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本文在此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同时以2013年广东省农村地区居民月平均收入1500元为界限,划分为“低于月平均收入群体”与“高于月平均收入群体”来检验“经济收入状况与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的差异。
结论是性别的确影响了二者的相关性。对于男性来说,经济收入对养老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X2=49.403,Sig=0.00),而对于女性则不然(X2=19.796,Sig=0.137)。长期以来,生活在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女性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并不能依靠自身的经济提升来自由地选择养老方式,而往往只能屈从依托于家庭养老模式,由此可见我国的女性地位亟需提高。
(四)社会保障覆盖程度
1.农村土地产权界定不清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已全面放开,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即使将土地流转出来,也对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存在着许多担心。国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这是利用法律形式来对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确定,以此来使农民流转土地过程中不存在顾虑。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界定不清问题仍然较为普遍,这对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2.土地流转不规范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多处于自发状态和无序的状态,流转行为不规范,而且多在亲戚朋友之间进行,土地经营权真正能够流转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企业手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很多都不签订书面合同,即使签订书面合同的,其格式、内容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一旦发生纠纷,则无法有效的实现对农户利益的保护。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位
相较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土地流转,使一直以来以土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在土地流转后要面对各种风险,这不仅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因素,而一农民的生活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国此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对土地进行流转。
4.土地流转农民所得收益少,缺乏积极性
土地流转是在平等和自然基础上进行,国家和各级政府虽然积极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但所取得的成效并不大,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积极性,这对流转土的总量和比例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收益低是农民不愿意流转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当前农村土地集约经营整合能力不高,土地流转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这对土地流转的收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当前土地流转经营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无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还是种植大户都需要承包较大风险,而且融资难度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完善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措施
1.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立法部门应尽快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着力解决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权主体不清的问题,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处分权能,确保农户将土地流转后无后顾之忧。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的职责;在乡镇地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咨询有关土地流转方面信息的服务;增强农民关于依法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意识,严格查处违法流转行为。
2.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要按照“形式多样、市场运作、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首先,加强管理服务理念。乡镇专门成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强化仲裁?C构职能,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相关待遇,为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示范合同文本,完善流转信息档案记载,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和措施。县、乡镇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登记、评估土地等级、流转法规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其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由村组织备案,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使流转管理工作正常化。
3.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由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十分有限,这也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存在较多的后顾之忧。当前很大一部分农民工都属于兼业型农民,其与土地还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也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因此在加快建立全民基本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后农民没后顾之忧。另外,要加快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重要的资金上的保障。
4.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标准
当前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此来促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其中政府供应土地模式上提高了土地补偿标准,而农民出售土地所得溢价收益,地方政府以税收方式获取,这样能够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即通过全面调动起农民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推进土地流转的范围和规模,使土地流转工作能够更加深入,更加顺利的展开。
一、我国农村零售商业的特征
农村零售商业与城市零售商业有着较大的不同和差异,这种差异根源在于消费对象的差异。农村零售商业面对的客户是农民,而店内销售的商品也大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城市零售商业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满足城市人口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由于农村零售企业所售产品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农民群众日常的生活用品也通过零售商业进行采购,所以说,农村商业连锁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农村特色。
(一)销售总量较大、零散经营现象显著
目前在我国农村广泛分布的是个人经营的小型零售门市,其主要产品也是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面,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商业的销售也不断增长,但是伴随着其零散经营的方式,农村零售商业一直无法形成具有规模化的连锁经营模式,行业分布非常零散,不成体系,不能给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产品。
(二)新型经营思路与传统经营模式共生
从人均购买力方面看,农民群众低于城镇居民,这一不利因素限制了新型的农村连锁零售商业在农村的铺点。比如:大型连锁超市、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等。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我国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传统意义下的农村销售渠道又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民的物质需要,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新型商业渠道要在充分的了解农村经济情况后在满足农民群众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创新制定适合农村经济的销售战略。同时,也可以考虑对原有的零售门店进行兼并,利用这些店铺多年的基层销售经验,为新型零售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农村人口分布不均,购买力较低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到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单位面积内人口数量较少,购买力低的同时也较为分散,这种不利因素给农村连锁零售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零售店铺的建立成本较高,但是消费能力不足带来的成本回收周期长,给这些零售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经营风险。
二、农村连锁经营的模式创新
农村零售连锁在我国农村还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受到农村历史、地理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连锁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利润率较低;同时,最重要的是人才匮乏,管理经验不足,农村市场了解程度不够。所以说,我国农村商业发展连锁经营应采用政府推动型和市场导向型相结合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同时,要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对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人民购买力较强的地区,可以采取建立新型销售渠道;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适当的依靠传统销售渠道打开市场,同时适时的推动新型销售渠道,最终实现新型销售渠道代替传统渠道的目标。
(一)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政策面推动连锁经营发展
首先,政府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提升农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同时,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取缔各种不规范经营收费行为,对中小企业加强政策倾斜,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健全金融系统,为农村零售业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拟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农村零售业主的经营成本、鼓励农村零售业产业组织发展、吸引城市零售商向农村小城镇发展连锁店;加强法制建设,让消费者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扫击力度,以保证农村零售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地政府应做好商业网点的规划工作,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农村连锁经营的跨越式发展。
(二)“城市包围农村”,推动城市连锁向农村的渗透
城市零售业对农村小型零售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特许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优势吸引众多的小型零售加入到自身旗下。并通过这种优势集中农村众多的小型商业,向其传播经营管理技术以及规模化的商品,在促进小型商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小型零售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措施来减少零售连锁的固定资金投入,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这种特许制的加盟方式不受地区、行业的影响,是扩大企业规模经营最有效的经营模式,也容易规范农村小型零售的管理和经营,促进其规范化发展。
(三)适应农村市场特点,开创新型经营模式
上面这句话来自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园镇牛吴村的村民。让他们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最近村里开设了一家免费网吧,这家免费网吧的出现,让村民们充分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便捷,并通过网吧销售农产品,从而实现了农副产品的科技增收。小机器大用途,村民们的客观评价正在让农村网吧走上新的起点!
阳谷县农村网吧范例
阳谷县十五里园镇牛吴村的网吧正在用科技致富的思路让网吧发挥信息枢纽的重要作用。现在这里的网吧平时都会聚集着大量的村民在网上查阅各种信息,找到合适的渠道,以满意的价格卖出自己的产品。在这里看不到城市网吧中充斥着的游戏和娱乐,看不到乌烟瘴气和灰暗的色调,如果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说它的话,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农业版的证券交易所。
不过这里出现的网吧,也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网吧,2007年3月份,阳谷县开始覆盖全县848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资源,开通宽带网,添加相关网络链接,安装视频系统,为60万农民办起了免费“网吧”。在这里,农民可以上网,观看党员远程教育频道,还有专门的管理员指导如何上网操作。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往哪卖,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同时阳谷县按照公开,择优竞聘上岗的原则,配备了多级管理员,解决困扰农民上网的技术问题,加速推进农村网络化进程。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此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网吧+基地+协会+项目”的模式成就了阳谷县农村经济的再度加速发展,仅2007年夏天就为当地农村增收4800万元,有不少村民甚至养成了每天必须上网查阅市场信息,价格走势的习惯!
农村网吧的一次
不仅仅是阳谷县,浙江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的吉祥网吧同样在做着推动农村信息化经济时代进程的工作。该网吧业主帮助当地农民在网上出售农产品的信息,促成之前缺乏销售渠道的农民在短时间内成功地以合理的价格完成交易,从而实现增收增益。该网吧也于2007年被评为“文化示范户”!
吉祥网吧的经历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该网吧的老板过去曾是网吧技术的先锋,但随着网吧承担的社会压力,舆论压力和社会形象越来越糟糕,网吧的经营压力也非常大,但吉祥网吧的老板却坚信,网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会因为社会舆论的暂时打压而退出历史舞台,关键是要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网吧的经营领域,以及网吧形象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让网吧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享受娱乐,便捷生活等优势得以发挥。只有让那些反对网吧的认切身的感受到网吧带来的好处,才能改变网吧的整体社会形象。而农村网吧,就成了试金石!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也不是轻而易举,吉祥网吧在成就“示范户”的荣誉下做出的努力也时有目共睹。比如引发与这种业务相关的宣传资料,与报刊投递员合作“信息采集表”,发放联络卡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才将吉祥网吧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集散地!而这种模式也成为了当前在农村地区切实可行的一种农村网吧经营策略,其积极意义能有效缓解当前网吧的负面社会影响,在网吧功能和农村实际情况的结合下走出一条新路子!
破解案例网吧成功关键词
过去农村网吧鲜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近期随着一批成功经营的农村网吧的出现,农村网吧的运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现在就来破解上述两案例中农村网吧经营得以成功的关键词!
关键词:创新
按照传统模式经营农村网吧并不太成功,分析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的网吧群众基础差,大部分农民对网吧是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这是导致网吧在农村一直没有能够大发展的根源。二是农村网吧的运作相对尴尬,分散,消费群体不够集中,难以上规模等因素也是制约农村网吧发展的原因。
要破除这两大制约因素,就得在现有网吧经营模式上创新。不管是阳谷县还是吉祥网吧,他们能够走入全国网吧业界的视野,都是因为其创新经营机制。阳谷县的创新,是经营模式的组合,将网吧不仅仅作为网吧对待,同时作为农村信息产业化的基地来定位,这是阳谷网吧能够得到当地村民认可的原因。而吉祥网吧的创新是将网吧的运作与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将经营策略与政策结合,这在很多行业不是新鲜事,但对网吧的经营就是一种可借鉴的创新!
关键词:因地制宜
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只有可以借鉴的模式,没有可以直接抄袭的经营手法。过去很多网吧在经营过程中频频遭遇滑铁卢,最大的症结无疑是经营方法的照本宣科。但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群众对网吧的认识完全不同,只有在固有模式下因地制宜,才能让农村网吧的经营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阳谷县网吧的成功,是因地制宜的成功典型。根据当地农民的需求,打造农村有兴趣用,会一直用的网吧基础设施,有效引导网吧成为农民手中最有效的赚钱工具,而不再是堕落,烧钱,不务正业的代名词,这是网吧形象改变的一大步!而吉祥网吧的成功,在于网吧的经营和当地政策走向的适当结合。吉祥网吧的模式,不仅将政策有效利用,而且还将这种政策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这正是网吧目前发展中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有了这两大创新,农村网吧开始走出困顿的局面,逐步走上了新的发展渠道,然而,尽管我们看到了农村网吧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但是农村网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仍然是黑网吧!
农村网吧成黑网吧重灾区
在农村网吧逐步走出新路子的同时,黑网吧在农村的隐患仍然不能忽视。相比于各类创新经营模式的成功,各类新型黑网吧的出现仍然是农村网吧治理中需要密切关注的环节。
2007年12月中旬,山东再度出现了新型黑网吧,这家黑网吧打着“农村信息服务连锁店”的旗号在农村地区从事非法经营。如果仅仅从表面来看,这类网吧和吉祥网吧或者阳谷县的免费网吧如出一辙,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网吧实际经营的却是24小时游戏娱乐服务,且没有任何合法证件,随即被定性为“黑网吧”被查处!
一、积极探索,把推行联锁直供经营模式作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鸿兆商城是我县最大的食品经营企业,年销售额1.3亿元,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的32%,其较强的经营实力、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的进货渠道、优质的售后服务给我们以启发。能不能以鸿兆商城为龙头,依托其优势,对农村食品经营商店实行送货、配货服务,从而规范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呢?*年初,我们主动与鸿兆商城联系,就能否在农村建立食品联锁经营商店,建立食品配送网点,对农村食品经营商店实行送货、配货服务进行商讨。商城认为这是双赢之举,于是着手实施。工商局直接参与选点、协调,得到了广大食品经营者的积极响应。当年设立连锁店、直销店48家,到*年发展到113家,*年更有突破性进展,到目前全县实行食品直供的农村食品零售商店达到700余户,占农村食品零售商店的89%,日用食品直供、配送率达到60%以上,肉类全面实现定点屠宰和定点供应。
二、加强管理,确保联锁直供经营模式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一)严格联锁直供商标准。选择高标准的联锁直供商,是推行联锁直供经营模式的基础。对直供商的选定,我们制定了10项严格的标准,包括:具有合法经营主体资格;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经营场地(实行送货的应配置安全的运输工具);具有良好商业信誉和诚信度;严格把握食品进货渠道,严格食品进货查验和库存食品定期检验制度。对进货渠道和供货商实行登记管理。大宗食品实行备案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自律(并公示上墙)、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和食品安全承诺制度;及时提供有效的证照和票据;长期固定的供销关系实行协议制度。对供货对象实行登记管理;及时受理和解决消费纠纷;遵循合法、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无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按照上述标准,我们在最初选定鸿兆商城作为直供商的基础上,为满足农村食品经营和消费品种的不同需求,同时避免独家供货可能产生的垄断行为,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年我们又选定了20家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的食品生产企业、厂家直销店、品牌食品商、专卖店、食品批发商,逐步扩展了食品直供网点。
(二)严格联锁直供商管理。加强对直供商的管理,是保证联锁直供经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联锁直供经营模式推行以来,我们以直供商的进货渠道、食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环节为重点,始终坚持对直供商的管理不放松。*年,结合“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和“春绿行动”,我们在开展集中执法行动的同时,重新建立食品经营经济户口档案,完善经济户口动态分类管理。结合年检验照工作,将21家食品直供企业列为“A”级管理,为21家直供企业建立了食品直供企业档案,统一制定了“食品安全自律”制度,统一印制了进销货台帐。五月份结合“春绿行动”,对直供企业和直供店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2家不按规定索证索票,食品进货来源不明的直供企业取消了直供商资格,重新选定2家食品加工企业为直供试点企业。加大食品监测和检测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备,扩大对重点食品的监测和检测范围和频率,及时市场预警和消费预警。以直供商、批发商为重点,对辖区食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牛奶、白酒等食品18个批次,经法定检验有10种牛奶制品不合格(其中两种牛奶制品蛋白质含量为0,五种蛋白质含量不足0.1%(标准为不小于1%),3种白酒不合格,涉案不合格牛奶制品950箱,白酒107件责令全部召回,立案查处涉嫌销售不合格食品案17件,已结案4件,罚款8000元。
(三)严格联锁零售商管理。在严格联锁直供商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松对联锁零售商的管理。我们要求实行联锁直供的食品零售商店,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自律、供货商备案,进销货查验、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和大宗商品销售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拒绝进销无证无照供货商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及时妥善解决消费纠纷。同时,对实行联锁直供进货的食品零售商店,工商部门也给予必要的扶持,除减少日常检查外,可以悬挂*商品(或*商店)直供商店牌匾,两年内不增加管理费定额,并作为“食品安全经营示范店”予以鼓励。
三、联锁直供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营者进货渠道顺畅规范,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年上半年,查处食品案件36件,较上年同期下降34%,食品检测合格率上升42%。
(二)实现了“批零对接”,使无照经营、走街串巷销售食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大幅减少。一食品批发商说:“以前我到乡下送货,什么也不用,现在不带证、照,就没人要我的货,同时还必须提供票据。不过也好,没有了那些游商的冲击,我们的商品也好销了”。
(三)直供商、零售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实现了双赢。供货商有了长期稳定的销售市场,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不断提高。如鸿兆商城*年食品直供额800万元,*年直供额达到1800万元。威龙糖酒公司*年销售额1050万元,*年上升到1690余万元。零售商有了固定的供货渠道,食品质量得到保证,进货成本降低,促进了食品零售商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汤头沟诚信超市经理赵海臣,经营食品6年,*年8月由工商所牵头和鸿兆商城联锁经营,开办了食品超市,由鸿兆商城直供商品,统一门店设置、统一管理模式,借鸿兆的声誉和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现已成为汤头沟镇最大的食品超市。他说:“我经营的食品90%都是鸿兆的,他们直接供货,需要什么商品一个电话,几分钟就能送到,十分方便。最重要的是食品质量有保证。即使出现问题我也能找他们处理。同时,鸿兆的信誉好,同样的食品老百性都愿意买他们的,所以我的生意也好做了”。
(四)消费纠纷解决方式协议化,使供销双方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供销双方以协议的形式就消费纠纷解决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严格的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和退换货制度,供销双方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增强了供销双方的食品质量责任意识,确保了食品查验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较短保质期的食品,供销双方能够定期查验,发现临近到期及时退换,避免了销售过期食品现象的发生,使消费投诉率明显下降,*年上半年食品投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韩麻营联宜商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国军说:“我们公司主要以食品批发为主,必须从正规的厂家或商进货,绝不敢乱进。因为我必须对食品质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