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4:44:55
导语:在个人教学理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树立“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第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到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学期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生到教师的肯定。
3、真正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骗。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教学同人本理念相结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1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程虽然注重实践与动作练习,但是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以及卫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对于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就是生理健康,并且心理健康能够促使生理健康发挥更大的价值,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通过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能够掌握保持健康心态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快乐并陶冶自己的情操,缓解压力,将不良情绪通过积极的运动释放出来。
2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流模式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依旧采用行政班级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其特点为一个教师采用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师将相同专业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但是其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相同的。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易于操作,但是很明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个体之间都是存在着差异性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差异,并且能够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师为主流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打破传统的行政授课形式,尊重学生的爱好与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重新编配班级,实行同质分组,即兴趣相同,体质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便于教学与管理。
3坚持以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
高校教师在其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推行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健康为先、创新求知的良好教育理念。同时,强化理论学习与指导,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更新完善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认知,重新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体系。健康为先的指导理念突出体育教学同健康教育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体育学科同健康理念有机契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论。此外,健康为先的教育指导理念也使得增进与维护学生的健康工作延伸到了终身体育的范畴之中,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贯彻推广作用进一步明确。
4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及手段的优化
首先,应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激发其学习创造力,这也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一个轻松幽默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等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与借鉴,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其创造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学习反思与讨论的时间,教师的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针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通过反思与讨论向教师问难质疑,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发问、反思、进步,充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更是需要多多实践,强化各动作技能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早期教学时不应过早评判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实现自我完善。
5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学习行为,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内驱力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向大学生讲授体育学习与运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良好身心素养的塑造以及后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都应当让大学生有所了解,以此来唤起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塑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助于实现学生被动低效学习向主动高效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尊重其自尊心,激发其自豪感与自信心,将重点放在学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发挥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特别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6强化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偏重于动作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片面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强化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样重要,这并非否认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表现,应当指出,体育课程的实践性突出也是由自身所决定的。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为实践课服务的,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多元化,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显著特点,而体育理论知识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起源以及内涵、主旨等,不可偏废。
【关键词】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个人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27-02
1、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为何需要建立个人品牌
独立学院的特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特点,均要求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建立个人品牌。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民办高校在经历以规模求生存的第一阶段之后,迎来了更加艰辛的第二次创业,即突出质量、信誉和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由教育部批准,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它是东南大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本二、本三层面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在2014年的招生中,江苏省内招生已全面升级为本二批次。在过去的十年中,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以“社会需求大、国内有影响、就业前景好、支撑力量强”为专业设置原则,所设专业以社会需求旺盛的工科专业为主,取得了较快较好发展,赢得了过硬的社会口碑。在十年后的今天,同其他学院一样,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面临着生源减少、竞争加剧的新挑战,迎接着更为艰辛的第二次创业,对质量、信誉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即急需建立学院品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独立学院建立学院品牌的客观需要,要求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建立个人品牌。
同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以硕士学历为主,普遍年纪较轻,经验不足,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如何服众,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专职教师以硕士学历为主,实验员和教辅岗位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年轻化现象非常明显。许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比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随着时代的变迁,授课对象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学生主体是九零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普遍比较有想法有个性。由于独立学院收费较高,来独立学院读书的孩子家境普遍较好,所以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典型受众是比自己小几岁的家境较好的独生个性九零后。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唯有建立个人品牌,方可服众,方能顺利的迈过职业生涯的起点。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个人品牌的建立,既是独立学院建立品牌学院的需要,也是青年教师个人职业起点的需要。
2、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师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储备有限,经验欠缺,面对家境较好的独生个性九零后,想要建立个人品牌实非易事。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供各位老师参考选用。
(1)业务能力的加强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面对家境较好的独生九零后,想要服众,业务能力必须过硬。对于教师而言,业务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雄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俗称“肚里有”;二是具备较好地授课能力,俗称“讲出来”。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学院十分注重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加强,设置有专门机构“教师发展中心”。一方面,在绩效政策上鼓励青年教师业余学习,加强科研,对、基金项目等均有直接的奖励政策,激励了青年教师在业余加强充电,完备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教师队伍提出“双师型”的要求,要求青年教师参加行业相关单位的生产实践,增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多种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使得“肚里更有”。另一方面,每学年均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请授课经验丰富的督导组专家不定期抽查听课,充分发挥“督与导”的职能,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授课课件制作大赛,通过获奖作品的示范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的授课课件制作水平,从而提升授课能力,使得“优讲出来”。
(2)相处态度的调整
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本身面孔稚嫩,经验有限,面对几乎同龄的学生,很难拿出“严师”的面孔,即便扮演“慈师”的角色,也难免力不从心。因为不管是“严师”还是“慈师”,首先身份是长者,在辈分上要高,而现实是这群有个性的九零后孩子,面对年轻的教师,并没有远观即尊、望而生畏的感受,如果强加长者姿态反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冷静反思,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也确实经验欠缺,能力有限,面对学生较为常见的不够尊重、不够服气,可能更合适的做法是放低姿态,和学生较为平等的交流,扮演“友师”的角色,在相处中引导、感化学生,慢慢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例如土木工程系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接触的非常频繁,秋季开学初,会带学生出去认识实习,去看工地、看现场,增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感知,这个过程是教师们全程陪同的。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有大量和学生直接接触交流的时间,如果可以设身处地的关怀学生,平等的交流相处,会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带学生出去的大巴车上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准备晕车药等备用;比如在天气炎热、学生性质不高时,以身作则、生动形象的介绍参观的工程项目等。又如平时授课或者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引导,主动向学生介绍就业前景、考研方向等信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尽自己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考研提供专业指导和领域内导师情况介绍,为学生解决面临的具体困惑和实际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总而言之,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同时放低姿态,以“友师”身份引导学生,事事多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面对独立学院急需建立品牌学院的现实,面对自己职业起点的要求,均需要建立个人品牌。在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夯实基本功,同时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友师”身份引导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个人品牌。
参考文献:
[1]钟组荣.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3]王春豪.浅议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建立个人品牌[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9).
[4]邱建华.教师成功法则:打造个人品牌[J].江苏教育研究,2003,(7).
[5]余宏亮,魏捷.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6):70-71.
关键词:英语教育 教学管理 策略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英语教育观念以及英语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阵地,在英语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对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比如对观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等。
2 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2.1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够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英语教育的不断拓展,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是很多学校院校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英语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英语教育,而且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对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2.2学校师资力量队伍水平不高,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教师能力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学校教师队伍当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由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完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偏向于理论型教师,在日常英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
2.3英语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功能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是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步骤,当前学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考试,以分数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比较片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3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3.1以学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实践活动是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当前,各个行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听说写这几个方面,在很多场合,还需要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这是就业的基本要求。所以,要积极建立英语第二课堂,加强校内外英语实践,为英语练习提供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的实用性。比如可以在课后举办一些音乐欣赏会、读书会等,也可以模拟职场英语的场景,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剧比赛以及英语角等方式,还可以组织英语听力、英语技能大赛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译以及视听说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体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因此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学习,因此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应该要生动有趣,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同时可以在游戏和放松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3.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学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更加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因此要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不仅要涉及学生对各种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评价,了解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自信地进行学习。在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考核范围中,制定客观、公正以及合理的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有助于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3.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促进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论教学能力,还应该要具备一些实践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师的招募过程中,要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不仅要招募理论性较强的教师,还应该要招募实践性较强的教师,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双师型”教师往往能够很好地掌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自己的教学导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教师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继续教育,实现一专多能,从而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增加英语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英语教学人员进行实践培训,使得他们可以深入到企业或者社会中,参加更多的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质量观 “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柏平(1963- ),女,山东临清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律教学;朱卫芳(1974- ),女,河北大名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河北 邯郸 05600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32-02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学生方面,就业期望值过高、岗位职业能力低、就业区域过度集中等;尤其是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简单的重复办学、专业结构不合理、重专业理论而轻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因此就出现了高技能人才供求错位的局面: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却仍在增大。这就说明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还未全面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未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要想应对社会挑战,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性,肯定人的能力和尊严,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旨归。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文化趋向多元化,大学生的独立、平等观念越来越强,主体意识日益明显。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有其独特性,其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重专业轻素质,重科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德育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要求高职院校时刻把人才培养的使命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时时事事为学生成长着想,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充分相信和依靠教师,满足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素质发展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载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并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才能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事业的跨越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呼唤和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经历了点、线、面、体和综合化的过程,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宗旨,素质教育是实践“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不能称之为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指的是学生能学到什么,“怎样培养人”则是指教师怎样教。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渗透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去。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在各方面工作中更多地关心爱护、尊重信赖教师和学生,给学生和教师留出个性发展和自我创新的空间,大力促进高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正是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
质量观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服务性就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因此,高职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服务质量观。在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把握好服务质量观,明确高职教育质量应以社会服务为基准。高职教育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其社会地位,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其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和服务范围,不断增强服务能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最后,要从现实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服务质量。
以学生为本,体现在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上就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为根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下,教育质量评价对象以学生岗位能力为主;教学要以服务地域经济、专业和经济建设为基础;课程内容注重岗位能力实践,强调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科研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高为主;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引入ISO9000体系认证质量管理办法,使职责清晰、工作到位,确保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
三、以教师为本,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新建高校的增多,师资队伍在数量、比例、来源和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职院校更甚。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岗位指导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不仅缺乏“双师型”教师,就连传统的学科教师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因此,建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保障。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将“双师型”教师建设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数量、结构和质量方面都不尽合理。将“双师型”教师建设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必须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找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首先,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双师型”教师是指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既可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实训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师不只是通过书面考试,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要求有较长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具有指导学生岗位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本校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还必须重视企业兼职教师和退休专家的参与,从而形成多元化师资队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要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所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同时要注意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
一是“走下去”,即校内专职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企业,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一方面,学院可以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进修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学院要明确教师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积极鼓励教师定期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顶岗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这样,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更贴近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是“请进来”,即高职院校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随着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越来越多的企业工程师、高级技师、退休专家作为学校教学和实践培训的指导人。企业兼职教师对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作用,是学院专职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他们能更好地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弥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保证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要求高、综合性强,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争取实现专业与行业的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提供保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服务质量观,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发展进步的条件及阶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M].中国高教研究,201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5]刘改,雷亚玲.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非正式学习概念图个人知识管理我们每个人习得的知识据统计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对自己所习得的知识加以管理,转化为自己有意义能存储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方式把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使我们人的大脑更容易存储与记忆,更有效的管理所习得的知识。
一、非正式学习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1.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
学习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外,正式学习主要指在学校课堂规定时间下以课程为主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学习,而非正式学习没有指定地址和时间,几乎无处不在,往往通过学习者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2.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的宽泛定义由美国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被看作既有逻个人知识管理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个人知识管理一般指个人使用有效工具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并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去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过程,形成自己有效的个人知识架构。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Microsoft OneNote、MyBase等。
二、概念图介绍
概念图是一种用每一个节点代表概念和每一个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示方法。康乃尔大学的Joseph 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在1960年代着手研究概念图技术,并使之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概念图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用作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外,还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分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的方法,更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
三、非正式学习视角下概念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1.概念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理论基础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学直接获取的,而是通过知识的处理把学习者先前的知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进行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
学习本身就是建够一个概念图示网络,不间断地向图示网络增添新的知识内容,通过网络连线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核心精髓。也符合非正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不仅改进了原有知识经验,还对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的提高提供很大帮助。
(2)学习理论
概念图理论基础主要是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观点是有意义学习。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递大量学科知识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概念图的基本特性。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学习者可用这种方法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效管理,更方便个人对知识进行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知识系统的构建,很好体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方法。
2.非正式学习知识的特点分析
从非正式学习知识管理角度:可以把非正式学习知识分为显性非正式学习知识和隐形非正式学习知识,显性非正式学习知识以文字、图形图像以及符号表达,存在方式以印刷或电子存储为主,比较容易进行交流、理解、分享的结构化知识。隐形非正式学习知识是高度化认知的个人知识,一般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很难用图形图像、文字等表示出来。
非正式学习知识具有社会性、多元性、自主性、合作性、情境性以及松散性。非正式学习知识的获取方式很多,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也可通过交流合作进行获取,并且非正式学习知识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密切相关。
3.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构建概念图的策略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制作概念图可以使新旧知识之间、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迫使非正式学习者将这些关系外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图帮助非正式学习者了解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构建的过程。更能够帮助非正式学习者学会对知识归纳整理、理解和掌握,把隐性非正式学习知识外化为容易掌握的显性非正式学习知识,制作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1)构建个人非正式学习知识库
非正式学习的过程,非正式学习者会面临着大量的松散知识点,如何将这些不连贯、松散的、多样的知识点组合成为新的知识极为重要。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自己所需知识,以此形成自己的学习动机,构建适合自己的非正式学习知识体系。明确了学习需求,进而有意识的收集自己的知识,组织自己的知识,收集和组织自己的知识过程就是在选择、处理、评价、总结的过程,并进行有效的存储资源,从而形成自己有使用价值的非正式学习知识库。
(2)隐性非正式学习知识的外化和显性非正式学习知识的内化
利用概念图工具将隐性非正式学习知识图形化和文字化,外化为简单易懂的显性非正式学习知识,有利于非正式学习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掌握。非正式学习者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将获取的隐性知识与自己原有知识进行加工处理,采用概念图策略可使各知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迫使非正式学习者对自己需要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用构图的形式将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进行图形化和文字化的方式显性描述出来,变成学习者易理解的形式。将非正式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形成一种个人知识经验的过程,提升个人自己的知识价值,对自己的知识有效性进行评价过程,这个过程对非正式学习者非常重要,只有经过反思、评价的知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能够更有效进行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
(3)将非正式学习知识社会化和综合化
非正式学习知识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知识分享的过程,把自己的经验和其他学习者的经验进行交流,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概念图把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架构,分享自己的构图灵感,通过交流和合作,形成自己的新创意和新观点。
非正式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综合化,将自己松散、无序的个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有结构和系统性的知识综合体。概念图恰恰能够帮我们重构知识,使各个知识点之间有清晰的脉络关系和知识管理架构,这充分体现知识综合化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2]毛丽红.概念图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7).
[3]赵娜.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知识管理[J].文教资料,2009,(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由与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历史知识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个人教学行为。第一,教师要更新个人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则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全面更新个人教学思想,努力去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个人教学方法,营造出自由与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更新个人学生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们的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同伴与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民主对话,共同探究出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第三,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认为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学习历史知识没有丝毫意义。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一种方法,消磨了个人大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陈旧的学习理念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现在的行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分析,在历史课堂中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才。
2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是认为历史学科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积极更新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越强,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开拓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分析课本知识点,找到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之处。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中的生活知识。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教学内容完全来自于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教师丰富课堂、生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认识到分析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让历史知识的生活特性显示出来,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之时,教师可以结合两汉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当代经济的特点,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是两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将两汉时期的丝织技术与现代的丝织技术进行对比,用原始的冶炼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冶炼技术的先进之处。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教师不只要做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创造者与引入者,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历史学习内容出发,用历史角度欣赏现代生活,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先进,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3更新教学过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动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与快乐。教师可以选择游戏作为历史教学课堂活动之一,初中学生好动、爱玩,这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切入点。在历史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历史学习任务相关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历史情景剧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搜集有关于古代使者友好往来的趣事,像“晏子使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享有关于友好往来的趣味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喜欢的历史故事,编排一个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境,能够简化历史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知识。又如在讲解《“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设计游行标语与口号的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调用自己的文采,评选最佳历史流行标语与口语。这样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进步。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改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讲究课堂教学的技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构建高效课堂,才能让历史教育跟上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园地。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2]高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科学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助力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及管理模式逐渐出现,如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教学手段的出现。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所高等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式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虚拟大学、网络学院等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根植于世界各大洲广袤的大地上。与此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政策,积极支持本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成人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成人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得成人教育可以快速地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在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带动下,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一些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正在以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手段,引领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未来教学管理发展的新方向,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只有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加快现代化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新的成人高等教育才能慢慢地崛起。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需要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学习”“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等新的理念、思想、学说,被不断地引入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但是,能把这些理念真正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当中的成人高校确实是少之又少。基于这种原因,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向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转变,要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给成人教育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给成人教育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理念和发展需要。要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和共识,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大非学历、技能培训等技术的发展。
2.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很多,如电脑普及率不高、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网络资源的短缺、多媒体信息不能及时为学生所接收、数据传输并不稳定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3.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中,总体的规划常常被忽视,这导致系统集中困难以及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实施、重硬轻软,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缺乏机构及人员的配备支持,最终导致一套完善的系统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进而影响到整个成人教育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有相应的跟进。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和需求比较起来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应该在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各高校及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不一,相配套的软件及硬件也各不相同,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用性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冗余信息太多,不适合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把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和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制度,以信息化基本建设为基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加大投入力度,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
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教学制度。信息化的高等教学管理重在建设,贵在应用。成人高等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陈旧的模式、方法、理念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决断,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作为现代教育的指导,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同时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即由先前的纯粹教学转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做启发者、引导者。
2.明确建设目标,促进创新理念。面对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应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之路是适应形势、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以成人教育的信息管理网站创建为基础,以信息管理的平台开发为核心,以提高管理化水平、扩展多功能教育为目标,初步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的平台,并以创新的理念、管理、制度等推动着技术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我们应该对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创新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为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奠定政策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建立一支既懂得信息化技术,熟悉现代教学理念,又有丰富的创新能力和能力管理的高素质团队。他们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后勤保障,为成人教育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因此,要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抓好成人教育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开展专门的业务学习,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堂为中心,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和新模式为着力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着重点,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得以提高和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49名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已趋于规范,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有的学生平时很努力很听话,可是成绩出不来,此外,还发现个别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三、主要任务目标: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写体会、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主动地参加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入手。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教学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5、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