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6:36:53
导语:在高中语文的教与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76-02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索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老师讲的很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很差”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切实推进有效教学,这也是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探索的环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构建和谐平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就只有环境因素了,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研究学生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效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高效教学对于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要素,有效教学必然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作为一名教师,有效地准备教学内容,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再度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同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对于高效教育的基本。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高效教育方面,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反而要更加重视,只有重视教师的作用,只要教师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是的高效教学有效开展起来。
三、高效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现代教学还要求应确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语文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基本品质,学生主动的语文学习有内在需要,一是学习兴趣需要,另一是学习责任。突出表现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把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小组活动为主全异质分组之下的团体之间合作互助,由教师或学生设计学习,分配语文学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
语文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放、创新。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置,把握活动过程的舒展,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
四、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0-02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虽然高中语文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深入
目前,由于我国高中院校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导致大部分高中院校语文老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种方式只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讲授,片面的强调了成绩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仅仅是讲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式的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具体行动来践行新课程改革。
2.教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问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会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是进行一些情景演示,这种方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改善并活跃课堂气氛,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但从深层次来分析,教师用来活跃课堂气氛所进行的讨论和情景演示,往往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或毫不相关,这样既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会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一些对语文课程的片面化的理解。长此以往,不能达到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多媒体应用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存在矛盾
语文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与现代科技的高度结合,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工具,也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国一部分高中院校为了提倡体现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每一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久而久之,高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现了依赖性,甚至出现没有多媒体,就没办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课堂及教学的趣味性,但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对书本的情感,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选修课缺失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中院校为了提高语文成绩,都将语文选修课改成了语文必修课,即便是有一些学校开展了选修课,其选修课程也是按照高考大纲来进行设定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加深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深深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要不断的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改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僵化思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和拓展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深层次理解高中语文教育的内涵,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明确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全盘使用多媒体教学莫斯而全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建立师生间平等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要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通过对话、讨论等形式,使师生之间形成实质性的互动关系,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碰撞,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切实了解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简入难,由浅入深,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应有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能兼顾与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使学习既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又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J].科教文汇,2010(23):88-8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真正能将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鉴赏、应用等能力的提高方面,在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中还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如果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大大的提高。
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l.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模式。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知识灌输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模式中,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太过依赖于教师的教授作用会最终会造成教与学的完全脱节,教学质量差,以至于学生自己的动手,自学能力都不高的后果。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太过依赖于教师的作用,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这一学科具有特有的艺术形象思维功能,这也正是在教学模式上发挥创新思维的优越条件。
2.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学界在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以后,也做出了许多寻求改革的方式方法。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大致表现为几种:①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已较成熟,自律能力较强,完全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有这样的群体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学院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许多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②有的放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才能有效率。目标生成型教育教学由此诞生。这样的模式使得在高中语文教学时.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确立一定的目标,之后的教学活动才能有序进行。③结合高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也得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
网络作为认知工具。比如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像文言文学习这样看似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创新思维
创新本来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要求创造者要对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都要有一个重新构思,重新组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发挥。发展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创新思维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展:
l.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思维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是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提纲,教学提纲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深入思维水平以及系统归纳能力。在学习问题面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先进生和后进生一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加强合作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紧扣学习的中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简要的说,教师在全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点拨引导,提高探究教学成效。当学生或小组在探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对于小组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先进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予以推广,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渐渐淡化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就要打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心灵的体会,提高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修养。学生在课堂上要做一个知识的探究者,自身发展的创造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得学生具有充足的信心去主动克服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困难。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性思维就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推敲问题,启发思维,懂得借题发挥,大胆质疑。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大了阅读面,在课堂内外都能和别人交流学习。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些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不是仅仅能依靠教师传授课程来达到的,最基本的还是要靠学生这个主体来实践获得。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走出原有模式当中的理论误区,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在各方面成为了制约我们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要障碍。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生动而形象的母语背景。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点,那就是教学的重点要从语文知识的学习转移到通过语言形式,知识的训练,最终到人生的发展上来。
关键词:高考 高中 语文 教学
在高中教学中,高考无疑是最主要的一个靶子,所有教学的展开都是以其为目标,射中靶心是不变的奋斗方向。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由于语文作为一门国学课程,其中包含的内容庞大而复杂,老师很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或者说是短短的三个月复习的时间里,全都一一突破,因此展开以高考为依托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以高考为依托实际上就让老师和学生分别找到了教与学的方向,不用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在高考规定的内容之外,这样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老师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更加轻松。以下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开展以高考为依托下的高中语文的教学,以促进教学的质量。
一、整体把握高考知识点,明确考察点
老师首先自己要明确高考知识点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明确哪些是要求了解的,哪些要求理解、掌握的,哪些是要求运用的,只有明确了这几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知识点要求掌握程度的不同,合理的分配上课的时间,对于那些只要求理解的,可以一笔带过,对于那些要求理解掌握的,必须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来讲解,做到一举突破,即一次性讲解透彻以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要求运用的,则要加强学生的解题技巧,可以通过加强练习来实现。
整体把握高考知识点是宏观性的,要求老师能够对高考知识点有着全面的了解。比如说在浙江的高考卷当中主要分为语言问题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以及作文四个部分,老师要整体把握这四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着手点,并能够建立这一种语文题型的体系。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侧重于学生的平时积累;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运用,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古代诗文阅读则更加重视学生对我国语言文化的继承,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作文则是对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综合考察了学生对语文的掌握水平,也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识与语文素养。老师只有对各个题型经过分析,了解其的考察点,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注意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二、分门别类,一一突破
老师在整体把握高考试题的题型及其特点之后,就要归纳和总结这些题目之间的联系,并对这些题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以方便教学时所需。比如说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之间,两者对阅读的能力要求都很高,在阅读技巧方面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已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巩固知识的学习,在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所谓一一突破,就是老师将知识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尽可能的详细讲解,以实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目标。一般来说,需要一一突破的知识点本身在理解和运用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一下子消化,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减慢教学脚步。老师可以设置专题课,对这些难于理解的只是进行集中的教学,挑选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比如,在浙江卷中会有1、2道比较灵活的语言表达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头疼。我们以2011年的一道仿句为例,题目要求对“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进行仿句。对于当时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要挤破脑袋的,而这类题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致命的,因此老师可以专门进行专题分析,明确在解此类题时的技巧和注意点,并能够在课外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
三、及时总结,反省失分点
很多老师只一味地强调“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对这些高考题目的总结,因此老师不能光顾着做高考题,在批改之后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错的比较集中的题目进行分析,明确失分的原因以及下一次的注意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错不过三”,做到“考试后一百分”。这就要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对于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明确学生的错误都集中在哪些题中,并分析这些题目的特点,比如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题目的形式等等,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师可以平均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的作业分析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做题的想法,比如当时的解题方向以及其他阅读题目的细节,以明确学生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再结合学生出现的思维漏洞对题目进行讲解,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当然,总结与反省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因此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纠错本,对错误的题目进行有系统性的纠错,要求写明错题的原因,进行纠错,再找出一些题型相对接近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样的反省效果比较明显。在检验学生纠错成果一方面,老师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上交纠错本,另一方面可以一周进行一次纠错考试,以防止学生弄虚作假。
对失分点进行反省可以有效地避免接二连三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项工作虽然十分的烦人,但很多学校都争相效仿这一个举措,以便学生在高考中获胜。
四、结语
以高考为依托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于老师老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很多的教学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对于学生来讲节省很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以高考为依托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值得重视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
[2]赵畅.试论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J].安顺学院学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同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历史的积淀,语文自身的价值也越来越厚重,受到许多人的重视。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同时,对于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说,可以通过语文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缺乏改变和创新
当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遵循传统,采用传教式的教学模式,纯粹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将学生视作接收器,把知识输送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样由于缺乏创新而导致教学无效。看似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仅仅体现了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被教师强制地灌输知识。正是由于教师占据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就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发挥,导致学生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也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
当今,由于应试教育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教师之言、书本之说视为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一味依附教师和教材,自己却不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退化,越发不敢质疑和创新。高中语文由于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而学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水一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疑和自己的想法,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却没有能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被教师和教材的一家之言所阻碍就不敢发声,这样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其敢于质疑、敢于发问的行为就无法得到肯定和实现。学习的过程,就是遇到疑问、解决疑问进而提升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缺乏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科学
思维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犹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反之则会阻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方法与高中语文学习存在冲突,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此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也未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盲目地使用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该归咎于教师,教师仅仅重视教学,而忽略了教授一些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习高中语文尤为重要,影响重大。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同样也是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促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单单传授知识,不能再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和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一扫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帮辅者。
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在高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要积极转变,推陈出新,善于学习和创新,才能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其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质疑、提问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活动最终还是学生的事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发现疑问,不敢发问,那么学生必定是学不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生有疑才能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答案,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就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一点一点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就死记硬背,这样的结果使学生最终不能够学好高中语文。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和学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终得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可以适当地点拨、指导和补充、完善,教师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学生合理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一味看重标准答案,应该看到学生的思想和个性。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适用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因综合素质不过关而出现很多问题,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顺畅地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语文的课堂中学得不够扎实,那么他们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很严重的畏惧心理,久而久之,会增加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害怕说错,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会耻笑,最终导致了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越怕就越不说,越不说越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微课的优势
微课就目前来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主要具有以下两种优势:第一,适合教学对象。高中语文的微课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来展开教学的,微课需要具备学科学段的分辨能力,建立同一学科,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同一个语文知识点,针对水平不等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都应该有差异。微课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第二,主要是认知方面。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如对一些固执的学生,可增添一些视频、图像的形象知识,这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清晰的认知。还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景陶冶。在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三、微课的重要性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和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达不到系统整理知识和长时间的记忆和存储的要求,虽然教师在不断地传授学生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是很显著,而微课平台的使用就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在授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传统授课中出现的弊端说再见。教师把“微课”教学内容传到互联网的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和一些其他的移动终端进行查看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学习到教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每当学生在没记住和碰到学习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终端设备来自行解决面临的难题。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当下次遇到同种问题时就能顺利解决,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总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四、微课应用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越来越受广大师生喜爱,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吸收其精华,传播“微课”的先进思想,尽快地学习并且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勇敢地接受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身的研究兴趣点,实践的落脚点,制作出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微课”。在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对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要求。学校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微课”,从对“微课”感兴趣的少数教师入手,以点带面,慢慢推动到备课组和教研组;还可以在校内组织成立“微课”小组,避免教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学校或地区还可以定期进行微课设计理念的创新研究以及“微课”技术的交流分享活动,以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五、结语
现在的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教学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满足了当代高中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环境的基础。此外,微课的应用将会帮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黄海明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魏淑娟,宁鑫.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80):45.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模式 问题
引言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例如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是本世纪最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简单地说,微课就是通过一个视频来教授一个知识点,形象一点看来,微课并不是像雁荡山,是“具体而微”的,它可能只是雁荡山的一个山头一个侧峰,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无数的风景。等着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去探索、发现,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微课常见的应用模式
高中教学中,常见的微课模式主要有三种,PPT录屏模式微课教学、现场讲课式微课教学、参与感微课教学。
PPT录屏模式微课教学是最常见的。它属于一种由文字、声音、音乐和图片共同构成的播放方式,时间比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耽误正常的授课,又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总结。例如我在教学高一年级学习现代诗歌时,就充分利用微课展开教学。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每一课选取一个典型的知识点难点制作成微课,变成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如学习《沁园春・长沙》,就制作成《〈沁园春・长沙〉的动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反复观看视频,逐步消化吸收,最终转化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这就是教学的成功。
现场讲课式微课教学将现场讲课录制成视频,再对录制之后的视频进行整理和剪辑,教师通过剪辑视频,很容易发现自身讲课的不足。比如学习《老人与海》,我基于小说场景的教学目标为重点,围绕这个知识目标的落成,制作微课。通过反复观看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
参与感微课教学,采取互动参与式微课制作。语文老师意念上可以把学生想象成自己的客户,要培养自己忠实的粉丝就要让课堂要有一种参与感。学习马克思那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让同学们互相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二、应用“微课”的好处
微课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很多之前的旧事物所不具有的优点,下面开始进行一一详细的描述。
首先,微课教学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教学视频都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所以比起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不容易会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再次,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之前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能够完成多个复杂问题,删繁去简。还有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格式灵活,适合随时随地学习。最重要的是,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此外,微课还具有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因其这些突出的优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四大名著经典节选篇目《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尝试着采用了微课模式。将新旧两种电视版本的有关片段都下载下来给学生观看,同时也下载了百家讲坛的学术讲座,将这三种常见模式都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也能够进行比较对照,自行感受文章中描述的画面,想象林黛玉眼中见到的繁华的荣宁两府,更加深刻体会到之后四大家族衰败的落差,理解文章背后更深的含义。一场实践下来,学生们普遍反映这节课上的生动形象不少,让大家爱上了语文。
三、微课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前文已经提到了微课模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优点,如具有短、小、精等特点,但由于信息量太大、拍摄编辑水平不高、交互性较差等,更加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和教学反思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因为微课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多媒体媒介在传输信息,信息数据量会比较大,学生如果再没有熟悉课本的基础上看视频,很容易一头雾水,抓不到学习的重点,加上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少,学习效果会更加不佳。
在学习鲁迅名篇《祝福》时,因为刚开学学生的们惰性比较强,很多人没有及时预习课文,就直接观看我准备的教学课件和视频,众所周知,鲁迅的作品普遍比较难懂,因为信息量过大,课文本身的复杂性,本节学习并没有收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理解文章在文字背后的惨痛血泪,仅仅停留在最浅层次的内容。
结语
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一是,课程量大,课时不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各选修模块教学都是36个学时,但就实际情况看,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开设一门选修课是不大切合实际的。况且每一个选修模块都有其独立的课程内容。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加以巩固消化。
二是,备课量大,教师负担比较重。对于老师来说,选修课程的内容是全新的,不是抓住一本教参、两本资料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学习,熟悉教材,开发教材,积累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等。总之,备课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这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长期学习一门选修课,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问题。选修课某种程度上,是把必修的一个专题章节的内容拓展开来,变成一门完整的课程。于是教学中就不得不面对学生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带来的厌倦、懈怠和疲软。山珍海味虽好,可是天天吃,也难免会倒胃口;《史记》很好,读一两篇学生兴味盎然,可作为课程来学就会遇到新的矛盾和困难。
四是,难易度的把握和怎样评价的问题。教师最大的困惑是进入选修课后对学科难易度的感觉丧失了。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这种对学科教学难易的失控与未来这门选修课评价方式的不确定联系在一起,增加了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焦虑,导致教学中求深求难、逐点过关等应试倾向,从而背离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选修课程的问题出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变味”成必选课,加之许多老师在认识上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实际,导致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着思想上和做法上的误区。他们认为选修课就是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上要么采取大学选修课的模式,要么把选修课当成复习课,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
选修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特色部分,如何开展好高中语文选修课,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积极稳妥有效地开展好选修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学生在必修的共同基础上通过选修课的多样选择学习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以促进自身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选修课程的教学方面,《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也就是说选修课程是学生“选”而后“修”,学生选课的同时也选择老师而后才去修习这课程。妥善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是开展好选修课教学的前提。
(2)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上体现选择性与个性化。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学习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因而通过选修课教学,应该做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内容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选修模块,也可以在同一选修模块内依据兴趣、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方向:可以是对这一专题、方向、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也可以是对另一专题、方向、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积极支持学生依据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产生的选择结果,而不以教师自身的喜好为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3)选修课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上要体现选择性与个性化。
选修课程有多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有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因而不同的模块系列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应有一定的区别。自读品味、合作交流、探究提升、读写结合等学习方法可以各有侧重。比如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系列,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①预习导学(提前发学案)②初读感受(把握触动心弦之处)③含英咀华(鉴赏诗文局部手法)④论辩争鸣(引导对诗文的深入解读)⑤读后随感(读诗文后联系现实有感而发)] 拓展升华(动笔实践)。再比如“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可以将重点放在论著内容和观点的解读与探究上,通过阅读感知、质疑有惑、探查讨论、思考研究,在阅读、交流、辩论、答问、汇报、展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引起争鸣,开阔视野,积淀底蕴,增强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4)选修课的难易度及其评价要体现选择性。
在教学的难易度把握上要有着明显的学情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在教学上要适度选择教授难易及其评价标准。一切从学情需要出发,对选修内容作出合理适度的取舍。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处理选修教材。选修课固然要拓展和探究,但应“适当”,要讲究拓展的价值,重视探究的质量。切忌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求“深”求“难”,否则无法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也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