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化发展前景

时间:2024-02-01 17:13:35

导语:在数字化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化发展前景

第1篇

绪论:发展动态水墨画,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小蝌蚪找妈妈》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年出品。不仅仅是因为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更应该看到的是它美好的未来。中国水墨画艺术经过千年历史的锤炼,风格独树一帜,毕加索提到“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可见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真谛和魅力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意境”与“韵味”不管在过去还是未来,依然是中国画的主题,是动态水墨画的创作源泉。

一、动态水墨画的市场需求很大

2009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总理一段话令中国动漫业深思,他说:“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3.67亿消费是未成年,他们是目前最主要的动画产业消费群体。有关部门对京、沪、穗三大城市有关动漫产品消费的调查也表明,每年由14岁——30岁城市青年创下的消费额,即可超过100亿元。中国有着巨大的动画消费市场,有着稳定的动画读者和观众,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动态水墨画产业发展的潜在保证。

中国动画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有近4亿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甚至现在许多青年人、中老年人都是动画片的喜爱者。而目前中国的动画片生产基地,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厂和中央电视台两家,虽然说美影厂的动画影视片生产量已从1995年的500分钟上升至现在的5000分钟,而且这5000分钟的动画也并非都是精品,但这对诺大的市场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的电视部门依然不得不从国外花巨资购买播放权,将市场拱手让给洋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成为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产业,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领军产业之一,被称为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动画产业在中国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动画产品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它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个能力,包括运营能力比日本和美国要落后20年以上,在发展空间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浓厚的水墨艺术为动态水墨画奠定坚实的表现基础

一种动画形式拥有独特的绘画风格,欧美日韩,画风千千万万,而中国的动态水墨画继承的应是传统水墨艺术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人已经在水墨中韬光养晦了千年,动画想要传承其精髓,应当潜心研究,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是一旦动画有能力运用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那么水墨动画,将会在更好的内容下大放异彩,本为从水墨画的作画激发、笔法以及魔法的使用入手分析水墨艺术的丰富内涵。

(一)技法

一副水墨作品的风格,很大程度上由画家作画技法不同所致,中国画技法大致分为六种:十八描,双勾,白描,皴法,没骨,泼墨,其中的泼墨,无轮廓,而将墨泼与纸上,形成一些饱满淋漓的笔道,气势磅礴,进而构成画面。水墨画技法的精妙就在于此,当你站在一副画面前时,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画中的物体虽静尤动,而这种力量,也就随之营造出作品的意境。

(二)笔法

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笔法在整个书法国画艺术系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圆笔等。本质上讲,笔法主要指用笔技巧,包括运笔方向、运笔力度以及运笔速度等,是无形、抽象和动态变化的。

(三)墨法

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体现出自然的意趣,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分为焦墨(原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层次,其颜色由深到浅,如此庞大的水墨体系,是祖先留给动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资源,我们应当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发掘其中的内涵,使水墨动画包含意境成为可能。科技的发展又让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工具——计算机,通过这样的工具,水墨艺术极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水墨艺术的生机会再一次被激活,从而焕发出耀眼光辉。

三、发达的动画制作技术为动态水墨画提供灵活的表现手法

数字化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而数字世界的高度扩展性几乎能将任何东西映射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数字世界现在已经为水墨动画敞开了大门,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水墨不再用笔和墨塑造,而是由数字通过算法和编码再现,将水墨艺术由现实转化为虚拟的过程必然是曲折复杂的,但人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水墨再数字世界中表现得更为丰富精彩。更加栩栩如生。

第2篇

【关键词】 电力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

1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

变电站自动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之所以成为热点,一是建设的需要;二是市场的因素。1987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一套符合国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35kV望岛变电站投入运行,用3台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全站的微机继电保护、监测和控制功能。之后,随着1988年由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第1代微机保护(01型)投入运行,第2代微机保护(WXB―11)1990年4月投入运行并于同年12月通过部级鉴定。这样,在远动装置采用微机技术后,更为复杂的继电保护全面采用微机技术成为现实。

目前,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很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高、中、低压变电站中,这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但与国外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相比,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合,即实现所谓的智能一次设备,每个对象均含有保护、监控、计费、操作、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面向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该双绞线以网络方式和计算机相连。

目前国内由于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多地强调了后台功能,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给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完成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关部门应针对变电站不同的运行管理方式,对监控系统的功能和配置进行规范和优化。

2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中已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主要分为生产过程类和经营管理类,而生产过程类信息又是整个电力企业数据中心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先期进行电力生产自动化领域的信息集成,建立自动化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全面综合的生产运行过程分析,为电力企业各级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地调自动化的互联网络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不同层次的调度中心主站间的广域网通信;另一方面是指调度主站与直属电厂和变电站间的远程通信。对于调度主站与厂站采用调度数据网络来传递远动信息,可以改变调度中心对厂站放射状的远动通道和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独立占用64Kbps通道的现状,优化远动信息传输网络结构。所有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都接至调度数据网上,使各相关主站同时共享厂站的实时信息,并保证了大容量数据远传的最小延迟。

网络安全对于以实时运行为首要任务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尤为重要,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不断发生,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因此,如何确保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课题,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势在必行。

3 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

配电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配电网的网格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借人的经验,难免顾此失彼。于是新一代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即智能配电系统应运而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配电功能,以人工智能代替人的经验,更科学地管理复杂配电网。它不但可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改进供电质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且能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员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供电部门能够监视、协调配电网系统平衡、经济运行、降低网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需求侧管理(DSM)几个部分。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功能是实现控制和监视配电网设备。其中包括:电网的控制功能、电网运行监控功能、故障管理功能、运行统计及报表功能。

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向用户不间断优质供电;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并为电力系统电力市场的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4 结语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居民用电量得到了保证,用电安全得到了保障。这些都是依托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既降低了机器设备的维护费用,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行成本,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引言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了机械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最具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人们对生产与生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求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应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征

机械自动化技术自出现以来,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很多便利,不仅实现了机械制造效率的大幅提高,还有效降低了机械制造的成本和时间,实现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渐突破了机械制造行业的限制,开始在机械工业的其他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它是机械生产质量、企业生产成本和制造工期的有效统一,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竞争性和发展潜力,使工业生产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使工业生产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提高工业生产的精度和质量,降低了生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了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信息流的自动化

信息流的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指的是设计人员综合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设备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指的是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生产制作系统以及过程中的应用,其核心是数控技术,即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则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之间的桥梁,能够优化工艺设计,提高工艺编程的质量和效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指的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

2.2 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对于机械加工生产中的很多重复性的劳动或者危险动作,可以借助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和程序,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产品生产的合格率,还可以降低人工劳动中的失误和危险因素,使人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有效解放出来,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在机械制造与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的供求与运输,不仅需要把原材料运输至加工地点,还需要将成品运输到储存或运输地点,在这个过程中,运输的效率和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机械加工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机械制造与加工的连续性,例如自动输出系统、单机自动装置等。

2.4 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社经济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生产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精度的机械零部件使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品质量检测的难度,人工检测的传统方法已经很难满足高精度检测的需要,这时如何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就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借助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实现对机械生产与加工各个环节的准确检测,提高了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2.5 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通常是由若干不同零件组成的,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顺序,装配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克服传统人工装配中的很多问题和弊端,降低产品生产的时间需求,提高机械装配的质量和效率,这已经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

3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绿色化

在机械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紧张、生态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研究和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时,一定要考虑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想方设法降低机械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和噪声污染,实现机械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必然会综合考虑到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一直到产品的回收管理都会深入贯彻“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用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在于应用,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尤其是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不再盲目求快,而是更加注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用性,追求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规模小、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应用范围相对有限、缺乏经验和技术等问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逐步跨入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在建设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可以先从简单的技术做起,逐渐的建立起自己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体系。此外,在对国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引进时,要避免盲目性,要真正了解其理论基础,研究和吸收技术的精髓之处,结合我国企业机械生产的实际需求,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机械自动化理论。

3.3 信息化

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要逐渐向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整合与优化,大大提高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这主要体现在模式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生产数据、图形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更好地满足了机械生产与制造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零件制造、生产规划、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环节的建模与仿真,提高机械自动化的信息化程度。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它将人脑功能的研究分析结果应用于机械生产中,大大提高了提高机械生产与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在未来,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日益精密和复杂,人工智能将会在机械自动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共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会代替人工完成更多危险、复杂和精密的加工任务,实现机械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智能化。

4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着眼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前景,加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科研力度,推动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探索出真知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体系,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柏森.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3).

[2]刘冲,李广学,李佳亮.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1(26).

第4篇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自动化技术 发展前景 热工自动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用电量急剧增加,这就为火力发电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背景下,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火力发电厂中,促使火电厂自动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当前我国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和监控保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有助于推动我国火力发电厂长远发展。由此看来,加强我国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展望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火电站的自动化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动力基地生产制造能力随之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火电机组经历了从小容量到大容量,控制保护系统从简单到更加复杂的过程。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机械工业部就引进了300MW和600MW的考核机组生产制造技术,并且为热控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分块控制模式。

1.1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当前火电站运行的主控系统,单元制机组的锅炉和汽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由机、炉共同承担着电网的供电量控制工作,确保风电机组运行压力稳定。也就是要求由一个统一的协调控制系统,对机、炉进行控制,确保机、炉两侧的变化情况能够降低到最小值,尽可能的减少两者相互影响的数值,优化参数控制[1]。

1.2 炉膛安全保护系统

炉膛安全保护系统则是火焰监测和燃烧器管理,通过逻辑联系实现对系统的压力保护和吹扫保护等。炉膛安全保护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锅炉炉型以及煤炭种类来确定合理的保护逻辑条件,这种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逻辑保护条件设置不合理出现预警信号误报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锅炉安全运行出现爆炸事故。这种逻辑连锁和控制装置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从最原始的继电器或者固态元件基础进一步演化成为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应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保证逻辑控制的安全可靠性。相应的编辑软件则是采用梯形图编制,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修改控制流程[2]。火焰监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追赶国际脚步,采用传像光纤和CCD开发研究出来智能锅炉燃烧火焰检测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煤炭种类的不同引起的燃点变化,从而造成火焰检测出现误报现象,有助于更为合理有效的了解到燃烧器火焰情况,还可以借助彩色图像对燃烧器燃烧情况更加直观的了解,以此来提升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1.3 汽机电液调节系统

汽机控制系统最初是采用液压调速系统,但是随着电器元件和控制设备可靠性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出采用高压抗燃油伺服机构,能够实现对汽机转速、压力和电功率的回路控制,做好阀门管理,丰富系统功能。对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从最初的盘车开始,逐渐从冲转、暖机、加速、增加负荷直到汽机正常运行,接受电网的调度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确保电气机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应该尽可能的延长机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让机组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3]。

我国最初的汽机控制同样是应用液压控制系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逐渐发展为模拟电调和数字电调,主要是借助模拟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得以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为机组运行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口了30套300MW的火电机组,采用川电调的控制系统,具备机、炉协调控制功能,机组自启动功能,运行参数显示和报警功能等等。国产的早期数字电调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配置不具备通用性特点,所以在后续维护和检修工作开展中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相关数字电调厂商开始不断优化系统软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软件透明度,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有助于更为合理的配置系统结构和功能。

1.4 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lly mature, to truly meet the production, life on the power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needs, automation device with single func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need unit to introduce the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using various with decision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hrough the signal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power system components, the local system or the whole system of local or distant automatic monitoring, coordin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o guarantee power system safe, stable, healthy run.

Keywords: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9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监测、保护等行为的自动化建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自动化,充分显示了电力系统的信息技术特点。从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在线稳态识别、实时控制、捕捉暂态瞬变过程,到覆盖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全面反映了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特点。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分析

当前,类似的综合自动化正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如面向输电系统集测量、同步、监控、网络分析于一体的发电及线路功角监控系统,电力市场集量测、网损计算、自动计量、远程通信、结算于一体的电量计费系统等。同时,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可以从管理工作站电网接线图上看到准实时信息,虽较调度工作站上看到的稍有延迟,但重要的实时信息均带有秒级误差的实时时标,并不影响实际应用。有关交易各方还能通过电网经营企业所建立的即时信息系统,访问所需的电网输电信息、查阅电网可输容量和输电储备状况等。另外,代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支持多媒体信息,具有信息、电子邮件、文件查找、文件传输、广域互连、文本或图象声音浏览等功能的内联网、因特网,能够支持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电力营销管理系统(ETS)等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而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数据分类

一般自动化系统中,根据数据的来源可以将数据分为原始数据和再生数据。原始数据是从现场直接采集的数据,再生数据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通过二次加工形成的数据。根据电力自动化系统特点,其数据分类分为如下几类:1)现场实时数据:来自于现场实时采集的数据,其数据量特别大,因此对应存储设备要求很高。2)基础数据:主要是指电力设备属性的一些基本数据,属于设备管理的范畴。3)日常运行数据:主要包括电力自动化系统日常运行中记录的数据和各职能部门工作过程中处理的数据。4)市场数据。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成为当今电力市场的主要模式。电力自动化系中引入市场数据是电力公司适应市场化的必然。

1.2 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也叫做数据的采集,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输入,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集中处理和转发三个环节。对应电力系统,数据传输是数据采集的关键所在。目前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有线传输的方式主要有:光纤、电缆和双绞线等;无线传输的方式主要包括:微波、无线扩频和高速蜂窝等。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主要以有线方式为主,然而无线传输能够减少线路铺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电网数据采集,具有很大优势。无线传输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等,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线传输方式将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今后的发展方向。

1.3电量计量

电量计量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交易各方的经济利益,是交易结算的依据。目前电力调度部门的电力电量采集通常是采用对电力关口的有功功率遥测信号按时进行积分,累计求得实时电量。电能量采集必须保证采集数据正确,并且连续不间断,传输通道必须保证采集量快速而不间断的传送出去并且解挟超大容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问题。因此,要求电能量采集装置能够独立采集和处理各关口电能量的实时数据,确保交流失电后较长时问仍能正常工作,保证数据采集不缺漏;具有统一时钟的校时同步功能,保证全系统数据采集的同时性;具备各自诊断及远方诊断功能,接收当地和远方下载数据的功能可适应问答方式或批处理召映方式实现远程通信;具备与远动通道和电话通道挂接的能力等。

1.4 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以GPRS网络系统为例,通过GPRS网络系统,可将工业和民用电表采集的电力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到地、省级的集中监控中心,以实现对电力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GPRS网络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简单高效的通信传输手段。GPRS系统可提供广域的无线 IP连接,在移动通信公司的GPRS业务平台上构建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不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GPRS电力远程抄表系统由位于电力局的配电中心和位于居民小区的电表数据采集点组成,居民小区的所有电表首先连接到电表集中器,电表数据经过协议封装后发送到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网络,通过GPRS数据网络将数据传送至配电数据中心,实现电表数据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同时,电表集中器还可将配电中心发送的遥控指令传给电表控制模块,对电表进行控制操作。GPRS技术只是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一个缩影,通过其他各种电力自动化技术,都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景

伴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深入发展与应用。二十年来,电力系用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以计算机为主导、通信、控制以及电力设备为主要发展的电子体系,不断深入的内涵以及功能的多项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信息处理量越采越大,涉及到的内容更为丰富与多样,由此我们总结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分布式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社会的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全球范围内争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能源危机,而面对日益枯竭的有限能源, 分布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集约式的电力运行方式则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解释为功率为数千瓦到几十兆瓦,并且能够与环境相兼容的一种独立电源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和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要求,有着十分灵活的变负荷调峰性能,能够为商业区域或者是边远用户等提供相对较高的可靠供电,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的节省输变电的资金投入。

2.2远程化的自动化技术。在以往的RTU设计过程中,普遍会运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手法做为支持系统的硬件平台,再通过扩展测控硬件接口电路,继而实现“四遥”功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扩展性好、设计周期短,并且开发较为方便。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设计的RTU相对来说成本较高,不仅功耗大、体积也大,在结构上缺少一定的灵活性。新时期的网络通信以及微电子技术的技术跨越,使得远动终端也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小型化以及网络化的大方向发展。而通过对这种全新的系统框架研究,远动终端的整体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说有着十分现实的工程意义。

2.3自动化技术的图形化。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的有效开展、EMS高级分析应用软件的完善以及电力市场运营的启动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以及分析计算所需的信息量逐步增多,传输路径也更加的复杂与交叉,并且还要求信息刷新速度更加快速。网络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我们的电力系统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而这种机遇也同时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怎样在海量的数据中进行分析、选择、以及结果显示是电力系统各个专业选择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图形化技术有着更为形象直观、 通俗易懂并且有利于人们理解与分析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优势,而受到电力系统研究者的广泛欢迎,也快速地掀起了电力系统应用分析软件开发的新热潮。

3、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08.

第6篇

数字电视利用专用网络和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交互式多媒体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但不仅仅包括电视节目,还包括你要的服务信息,比如你想知道的航班信息、股票信息等。

模拟电视事业在我国发展几十年,现在由于受到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们在谈数字电视前景的同时,也有必要知道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这样能更好地了解电视事业的前景。

中国电视改革发展大概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1983年到1988年。其间,中国电视事业规模空前扩大,电视宣传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形成了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的体制格局。

第二次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四大特点:一是电视机构猛增,超过4000家,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0%;二是大量系列台和专业台开办,特别是以经济台为特色的系列台和专业台;三是有线电视被正式确立主流传媒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四是电视行业进行内部的经营改革探索,同时利用媒体的优势进行产业经营的探索。在这次改革发展浪潮中,电视宣传面貌的变化也非常突出:一是再造新闻优势,开发多功能服务;二是媒体本身在产业经营探索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的观念、理论认识在产业经营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

从2002年起,中国的电视进入了改革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在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传播资讯全球化挑战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且政府有关部门推出了传媒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总理在考察央视时说:“电视镜头要多对准老百姓,要用现在新的科技手段去把电视节目做好,做好宣传工作。”专家们也对第三次改革发展浪潮特征普遍形成的共识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建立新的传播格局;壮大产业经营实力成为应对竞争的发展目标;实行行业体制重组,构建电视事业的全新体系。

由以上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电视事业正处在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阶段。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电视系统的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有选择、分阶段进行。从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机顶盒、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这三者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并存。另外从技术上看,中国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面临竞争格局转换。数字电视在运营上更强调市场和营销,这与模拟电视时代的频道和广告运营十分不同。数字电视时代,中央级的广电将会丧失模拟时代的利益独占优势,在有线传输上受到地方广电的卡制,而地方广电因为控制着有线通路和终端用户而获得较大优势。数字电视的技术变革,将使中国广电的格局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广电发展数字电视与电信行业发展的网络电视(IPTV)未来可能存在着竞争,笔者认为,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有竞争,才会相互促进。何况网络电视也不是电信运营商的专利,广电行业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技术。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多次指出,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比如杭州的数字电视与交互电视相结合的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广电和宽带运营商能和谐发展。传输技术虽然多种多样,但对老百姓来说,归根结底是看内容和服务。笔者以为,电信运营商要善于发挥IP宽带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电信网的优势在于其双向、互动性,而传统有线电视网是单向广播模式的。由于IPTV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信和广电业务的相互渗透问题,而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广电部门,尤其是目前广电主推的数字电视,受到的影响更大,对广电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国家广电总局按业务类别、传输网络、接收终端等项目分类核发,同时规定电信企业只能开展PC端的IPTV业务,限制经营“机顶盒+电视机”的IPTV业务,而拥有广电行业背景的机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这意味着,国家广电总局即将换发的IPTV牌照中,会优先考虑广电系统内机构,而电信运营商则可能被挡在门外。

基于这样一个现状,在第三次改革发展浪潮中,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的发展变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逐步实现向全数字化电视传播的转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正式开办数字化电视节目,2015年取消模拟电视节目的播出,在十年过渡期中将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节目制作和传送播出等领域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二是开办数字化传送的付费电视频道,三是原有线传送的模拟电视节目整体平移为数字化集成传送。

形成新的电视传播服务格局。包括建成六大传播体系:一是有线网络成为传播覆盖主体,二是无线覆盖成为拾遗补阙的手段,三是直播卫星搭建新的服务平台,四是移动电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五是手机电视将抢占资讯市场,六是网络电视发挥信息库的优势。

加强内容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节目生产总量是现在全国电视发展中的发展瓶颈,电视系统现在推行的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就是为了提升节目生产能力,运用市场的方式增加节目供应总量,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正式通报,全国有1505家节目制作公司可以制作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所有电视节目。

电视行业实现三大领域改革。一是宣传改革,构建专业化格局;二是经营改革,实现产业化转型;三是体制改革,推进战略性重组。

综上所述,数字电视必将代替现在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改革任重而道远,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第7篇

关键词:监控系统 保密单位 应用及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对于保密单位的监控系统来说,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涉及到保密单位的各个环节,监控系统既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安全,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怎么样运用好监控系统,值得我们深究。

1监控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控制显示设备这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可通过电缆、光纤或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监控系统主要由传输介质、云台、支架、防护罩、监视器、视频放大器、视频分配器、视频切换器、解码器、画面分割器、录像机等硬件和相配套的软件组成。(如图1所示)

2监控系统在保密单位中的应用及注意问题

(1)监控系统可以远程监控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起到监督作用。由于保密单位的内网大都与Internet国际互联网做到技术隔离或物理隔离,因此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很难被公众和上级领导监督,因此在保密单位建立内部监控系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了。例如:监狱或者看守所的哨兵有没有做到规定的24小时站岗,站岗期间有没有打瞌睡、玩手机、看杂志、聊天等和岗位职责不相符的事情,各级领导就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做到查勤查哨,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虽然监控系统有着强大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各个单位每年都要给监控系统留有足够的维修经费,因为这些监控系统一旦损坏,就需要及时维修,使其尽快恢复其本来的作用。

(2)监控系统24小时的视音频资料可以备份为内部资料,作为一个单位视音频资料库建设的一部分,起到留存作用。由于保密单位的监控视音频不仅起到监督作用,甚至还可以成为案件的关键证据,作为追究责任的客观依据。比如:监狱或者看守所的犯人逃脱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犯人的逃脱呢?这个时候监控系统视音频资料就是分析犯人逃脱原因的重要凭据,为下一步抓捕逃犯制定详细方案,同时为日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做证据上的支撑。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保密单位的视音频资料具有一定的密级,一是不能随意在公众场合公布,造成单位的失泄密,还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社部影响,需要高度重视;二是在维修监控系统的时候最好要和维修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把失泄密风险降低为最小;三是内部监控资料报废的时候,一定要到当地具有保密资质的企业销毁,并签署保密协议。

(3)保密单位的监控系统可以起到报警作用,将不必要的损失损坏降到最小。现代化的监控系统利用摄像头等视频捕获设备,采用先进图像识别技术,对现场进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发出警报声,提示相关人员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将损失扼杀在萌芽之中,监控系统一般可以起到烟雾报警、漏水报警、非法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等常态化报警。当然也需要注意,并不是有了监控系统的报警,我们就可以麻痹大意、,任何设备都有出问题的时候,所以人防和技防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3展望监控系统在保密单位中的发展前景

(1)监控系统将由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监控系统数字化是21世纪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数字化是迈向成长的通行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系统中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化转为数字化,这将彻底打破“经典闭路电视系统是以摄像机成像技术为中心”的结构,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

(2)监控系统将由目前较为单一的功能发展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数据化、安全保密化的监控系统。目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我们现有的监控系统改良优化,使之功能多样化、管理人性化、运维数据化、使用安全保密化,方便我们日后的管理和运维,发展成为一套针对性强、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监控系统。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印刷 发展状况 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TS8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引言: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每一个行业都要根据行业现状与需求来做一些改变和适应,与此同时,印刷产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从传统印刷发展为现代电子印刷,面对这种高目标的定位,新的印刷技术也不断涌现,尤其是数字化印刷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广泛。

一、国内外数字印刷发展现状

近年来,数字印刷凭借其可进行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化印刷,还能进行联机加工的优势,在世界市场快速增长。不仅在商业快印、机关文印领域,而且在金融、电信、保险、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等领域都得以应用。

1、印刷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数字印刷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的数字印刷市场虽然很大,但并不很成熟。数字显示,中国印刷市场年增长率为15%,数字印刷增长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数字印刷的增长率10%。中国数字印刷市场主要集中在商业印刷与书刊印刷这两个领域,80%的产品还集中在标书上,很少有厂家涉及到包装印刷领域,这说明数字印刷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2、我国数字印刷在转型中发展

从印前数字化到印刷数字化,这似乎是一个自然发展趋势,但调查显示事实绝非如此,这需要有一个相当的转型过程。这种转型始于20年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印前生产、桌面出版系统之时,这是印刷业扎实、顽强开放的第一步。20年前印刷业是较为落后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如今,印刷业已日益发展成为建立在信息与无线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基础上的全球化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人以为已经完成了印刷“数字革命”,但实际上它仍以数码印刷、桌面打印、多点印刷、无线通讯技术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等技术形式影响着印刷业。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设备供应商、印刷企业、印刷品购买者及印刷品消费者之间的连锁关系不断被打断并重建。

二、数字印刷技术未来热点

数字印刷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焦点都聚焦在喷墨印刷技术和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上,呈现出印刷幅面不断扩大、印刷速度不断增加、印刷质量不断提高以及印刷油墨日益精细等热点。

1.喷墨印刷

喷墨印刷是一种不需要图像载体,通过极小功能要素以及极短路径,依据所需要印刷的信息,将墨水直接喷射在承印物上的成像技术,具有应用领域多、承印物适应性广、印刷质量好和印刷速度快的优势。

1.1喷墨印刷技术热点

1.1.1喷墨打印头精细化和阵列化。喷墨打印头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喷墨打印头喷嘴孔径随喷墨打印分辨率的提高而不断降低,喷墨频率不断提升,喷墨墨点点径逐步达到相片级水平;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主要体现在可将更多小尺寸单个打印头集成制造与印刷幅面宽度一致的多个打印头集成阵列。

1.1.2喷墨墨水的通用性与可替换性。印刷材料的通用性与可替换性是印刷企业选择设备和技术的前提。

1.1.3色彩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这些系统将从适应用户色彩设计环境、保证用户色彩再现精度的层面来确保喷墨印刷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色彩设计环境和色彩再现需求,并智能化地优化生产作业流程,达到生产作业冗余与成本最低的目标。

2.静电成像数字印刷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以光导体为静电成像载体,经过成像、着墨、色粉转移定影以及清洁等过程来实现数字印刷,具有承印材料广泛、印刷速度快等优势,应用较为广泛。

2.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热点

2.2.1光导体及其制造技术。目前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的光导体主要采用有机光导体和单晶硅,含硒化合物的应用逐年减少。成像器件主要采用在铝质鼓或易弯曲带的表面上涂布多层光导体涂层的技术来制造完成。

2.2.2色粉及其制造技术。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的色粉由着色剂、树脂以及添加剂构成,主要通过物理研磨和化学研磨来制造,所研磨的色粉颗粒形状、尺寸一致性、呈色性以及介质附着力是关键。

2.2.3网络化、数字化的色彩管理技术。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的应用离不开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色彩管理技术,其可通过数字化的网络平台,依托色彩管理引擎,将印刷买家、设计师以及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有机联系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全数字化印刷流程所控制的色彩复制系统。

三、数字印刷产业发展优势

印刷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印刷机的优势,印制胶印机无法胜任的短版印件、可变数据印刷等。每单印件的印量均不相同,一些拥有海量客户数据的金融机构,甚至可以印刷一单印量超过100万印的带有个性化信息的印件。

1、在彩色印刷领域,数字印刷广泛应用在各大领域。其中,个性化营销服务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其他应用较多的领域有出版、文印以及交易性文件印刷。由于喷墨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出版印刷和促销宣传资料打印上获得较大应用,我们预期该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

2、在单色印刷领域,交易性文件、促销资料、出版是主要的应用领域。但是,市场需求与市场应用正在由单色转向彩色印刷,因此我们预期单色印量将会继续减少。

四、数字化印刷技术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网点拷贝技术、数字化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和数字化工艺流程等技术的发展完善,先进的输出技术加上工作流程智能化管理,使得数字化印刷的运作更加高效。现在数字化技术在印前领域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工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印前设计及图片等信息传递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等网络来进行。由于数字化化技术的应用,印刷产品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设计制作,然后可方便地到另外的地方进行制版和印刷。数字印刷的优势在于数据存储、服务器性能、通讯系统带宽等有着巨大的潜能,通过国际互联网能将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传输,然后直接制版和印刷。

五、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数字印刷技术近年来一直是印刷出版行业的焦点技术之一,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来说都属于朝阳产业。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按需印刷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结合,将使得数字印刷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数字印刷是印刷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开始展现出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由于数字印刷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其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有行业专家预测,到2015年,大多数的高速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将在流程化系统中完成,色粉和喷墨技术的发展将部分取代胶版、凹版和柔版印刷,这将会影响杂志业、报纸业、消耗品及印刷服务体系的建立。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喷墨印刷机的输出速度将达到与胶印相当,数字卷筒印刷机的速度将达到2 000英尺/分钟,或更快。在我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刷的前期工艺已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并且已逐步推进到印刷和装订等印刷的全过程。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和数字印刷设备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和印刷材料成本的逐步降低、国内印刷格局的调整,以及按需印刷市场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数字印刷将会带给印刷行业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结语: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继续向系列化、高品质化、高速度化、低价格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印刷必将成为21世纪印刷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第9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焦点。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以来,关于数字的一系列概念已经在我国广泛的应用。“数字林业”也正是在这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本文主要就数字林业技术的相关理论、数字林业技术的现状、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问题和它的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关键词:

退耕还林;数字林业技术;理论现状问题前景

引言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它与我国的林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的林业管理当中,管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双重运用给我国的林业技术的运用和管理带来了重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信息的无法共享和结构上的重复。所以采用数字林业技术既可以让人类社会和林业资源达到协调和统一,又可以建立起高效客观的林业管理模式。

一、数字林业技术的相关理论及退耕还林工程

1概念

数字林业简单地说就是信息化林业。它使得林业的管理呈现出数字性、网络性、智能性、可视性。它可以运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进行林业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收集和整理,建立一个更广泛、更形象的处理系统,推动林业信息生产的信息化和服务化。

2结构

数字林业主要包括技术层的GIS、RS、GPS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据层的各个空间数据技术,应用层的各个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

3基本功能

数字林业主要具有历史的档案功能、现实的展示功能、前景的预测功能、分析的决策功能、林业的精细功能。数字林业可以就每一株树木建立一个历史的档案,如:生长的时间、长势等,便于林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查询和监督。而在现实中,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也可以知道我国的林业信息和森林资源情况,如:森林的面积、质量、长势等,以便于研究者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森林的变迁、采伐、有无火灾和病虫害的情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数字林业的运用进行认真的管理和预测。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中的GPS及GIS的运用,就可以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规划。如:对树木进行科学的喷水、撒药、施肥,减少树木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精细的管理[1]。

4退耕还林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其目的是遏制住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改善我国的森林植被和水草保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二、数字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美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在1998年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数字化已经在各个邻域广泛的应用起来。美国已经运用卫星中的一些数据和机载红外摄影、航空录像、多光谱扫描仪进行森林植被的病虫害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我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首先出现数字化这个概念之后,就马上引起了我国的领导层和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讨论会和探索性的文章接连发表。我国媒体也对数字化进行了极大的关注与报道。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数字化有关的数字电视和电子商务日新月异。这时我们也意识到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管理同样的可以采用数字化。随后我国各省市的数字化林业开始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省市的森林管理完成了数字化[2]。

三、我国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问题

1基础薄弱

我国的大部分林区都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森林生产和管理的设施落后、资金匮乏。这样必然导致森林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困难,得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但工作量大,还会造成靠人工收集的森林数据不精确。最为重要的是资金的缺乏,造成了许多先进的森林管理设备无法购买,即便是购买了,由于没有专业的人才导致先进的设备无人会用。这更加剧了森林管理的难度。

2标准不一

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造成了各个省市的运用的方法、标准、概念、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方式、格式都不统一。这也增加了我国数字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难度。

3手段单一

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管理中,仅仅是使用简单的图表,缺乏对森林植被更加动态、精细、直观的管理。比如:缺乏仿真和模拟、缺乏网络的交流、缺乏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机制,更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模式[3]。

四、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1预防自然灾害

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化战略化的目标。在这项工程中运用高效的数字林业技术,会更加的有利于我国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退耕还林工程因为具有面积大、时间长、工程量大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人工管理,显然会造成工作的许多疏漏。比如:遇到自然灾害时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无法提前预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也仅仅是依靠简单的防护工具和办法,保护森林植被,这起不到科学有效的管理。而运用数字林业技术后,不仅可以提前的预知,更可以和其他部门提前的沟通,调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科学的防护。

2提供规划和参考

我们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数字林业应用,可以收集和分析到大量的森林信息,这可以为我国的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4]。

五、结论

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大量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更加安全、准确、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且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2]陈征宇.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270.

[3]汪明华.浅析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