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药产品行业研究

时间:2024-02-01 17:13:36

导语:在医药产品行业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药产品行业研究

第1篇

反过来,我们又不得不说会议营销,正是由于会议营销的特殊性,我们更要仔细研究其现实的状况,以便我们现在的正在做的企业还是将要进入的企业也都应该认识到的一些现实的问题或现状。

根据最近几年无论是在企业做市场,还是在给企业做咨询时,我都会本着一个原则:利用公司的现有资源,建立一套属于企业的营销体系与运作模式。(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

目前医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现状我用两组顺口溜来进行表述也许更为贴切,其具体内容如下:

顾客玩术心理分析:

你请我,他请我,企业都要来请我。

吃东家,喝西家,谁家我都不愿理。

上午场,下午场,参会就象逛菜场。

电话空,地址假,累死保健品厂家。

领完小奖,去领大奖,我奖奖不落。

看完东家,来看西家,我不买一家。

企业营销心理分析:

你会议,我旅游,看谁的模式更牛。

你送东,我送西,看谁的礼更牛皮。

你小会,我大会,看谁的会更会吹。

你夸大,我夸张,看谁会使手中“枪”。

你复制,我推广,就看谁会抢市场。

你挖人,我挖人,谁有人脉就有人。

你奖金,我提成,谁的制度吸引人。

枪:特指会议营销企业用来打动消费者的“独特卖点(USP)”——治疗变成了保健品惯用伎俩。而我们都知道保健品不能够象药品一样来宣传自己的疗效的,保健品只是作为保健可以用,不能够用来进行治病,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源:夸大宣传;

需要突破的瓶颈:诚信

医药保健品行业现实任务:获得信任是医药保健品行业当前最为迫切的首要任务。

医药保健品行业的责任:所有医药保健品营销界的朋友肩上的责任,不但是对家人、对企业的责任,而更多的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具有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企业。

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风险:如果行业不能够及时刹车,整个医药保健品行业将会再次产生“强烈地震”——走入低估。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问题呢?我想这不可能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的原因,而是一个行业的真实的心理写照,代表了绝大多数企业、营销人、消费者(被企业多次开垦后,部分消费者心理)。

我们来简要分析目前通过会议营销手段来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哪些问题?

一.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一直是医药保健品挥之不去起梦魇,困饶众多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会遇到此种困境?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人人都在向钱看的观念带动下,就很难避免会有人会铤而走险。

由于前期进入会议营销的企业,在市场上的乱开发、滥运作、违规运作等原因,使得企业、产品、营销人员在顾客的心目中诚信度极低,这必然为后续进入的企业进入会议增加难度与阻碍。因此,我们在前期进行运作的同时一定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对消费者说不,对消费者没有太大利益的,就不要让消费者买,对消费者负责,而不能是只要消费者买就行的心理来占据我们的心理,否则有一天企业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这样的例子已经有过。关键是企业及企业的营销人员能够真正的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将产品卖给真正需要的目标群体,而不是给所有的人群。

二.产品的性价比低

由于众多医药保健品会议营销企业的急功近利,将产品的价格定位远远超出了产品价值的本身,当产品的价值与价格远远的背离,这必然造成产品的价格虚高。消费者购买产品也必然没有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利益,付出与得到的利益不成比例,价值与价格的天枰偏向了企业。一旦消费者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利益时,消费者会将企业的这种行为归结为行业的行为,这必然会使整个行业处于一种危机之中。

三.畸形的企业文化

眼下,做会议营销的企业内部流行一种亲情文化、服务文化(在有些企业更是直白的称为“干爹、干妈”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来说是一种不太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畸形儿”,亲情体现没有错。但是,如果将文化进行到这一层面,无论是给营销人员还是企业都会带来无形的压力,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企业将产品销售嫁接到营销员的这种文化当中,那么企业的准顾客必然会随着营销人员的流动而流动。对企业的损失是无形的,但也是有形。无形的是企业失去了对顾客品牌影响力,有形的是企业失去了产品针对准顾客失去了销售的可能。

社会层面需要企业做出一种利于社会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利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是立足于社会文化的范围内的小社会文化,但凡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以社会利益为文化基点的企业。例如微软、通用等,我们要做的是博爱文化、大爱文化,是健康的企业文化。

四.内部管理混乱

内部管理混乱在会议营销企业中极为普遍,尤其是产品通过经销赏来进行销售产品,更是不可控的。即使在企业自主经营的状况下,由于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等理解的偏差也会带来内部管理的混乱。对于小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也好,还是企业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也好也很难掌握其管理的艺术。对于以产品来进行招商的企业更是如此,他不能有效的使经销商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管理混乱是必然的。对产品的讲解更是如此,对最有利

而我们百利要从一开始就严格内部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进行规范化运作,企业才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巨大

第2篇

【关键词】 战略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一体化;多元化

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湖南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经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00年9月2日重组控股更名的上市公司,总资产6.36亿元,净资产3.75亿元,总股本2.03亿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依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雄厚实力,以“清华科技、关爱人生”为宗旨,瞄准“高科技、专业化、国际化、平民化”的企业定位目标,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

一、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根据波特教授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集中在五种竞争力的分析上。相对应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如图1所示)对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进行分析,就可明确与这些竞争力量相比较后该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定位决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清华紫光古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西药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和中南地区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属于国家特批生产的范畴,在中南地区基本属于垄断。以古汉养身精为代表的滋补养生中药产品面临的对手相对较多,比如九芝堂制药,汇源集团等,其产品功效与清华紫光古汉集团的产品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都属于养身产品。从品牌与知名度来说都对其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强的对手。

2.替代品的威胁。西药与药剂的替代品几乎没有,用于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的替代品可以说比较普遍。由于只要具有保健效果的产品都可以算做它的替代品,比如说现在泛滥的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等。由于国家监管不力等原因,许多保健食品与器材夸大其功效,甚至误导消费者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购买,从更大程度上威胁到了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由于受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认证体制的限制,进入制药行业的门槛很高。药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药品从研发、实验、再到批量生产,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这从侧面加大了潜在进入者进入医药品行业的困难。

4.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能源与原材料方面来看,制药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需要的主要能源是水、电、煤。这些都比较容易获得。原材料方面则竞争比较激烈,制药所需原材料不仅只用于制药,也可以用做其他用途,竞争十分激烈。也就是说,医药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强。从人力资源上看,制药行业主要需要制药专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供给在国内还比较充足,人力资源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弱。

5.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西药与药剂,很多属于处方药。购买者一旦需要就必须购买,很难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医药大多属于保健药品,购买者选择的范围很广,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古汉养身精系列已经畅销多年,有一大批固定的购买者,他们定期服用,对产品忠诚度很高,讨价还价能力比较低。

二、一体化战略分析

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集团一体化战略主要是集中在中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上。集中表现在中药产业链的衔接上。

药品原料种植 药品生产药品加工 药渣处理

图1中药产业链

制药企业一般只有二三环节,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却做了纵向一体化的延伸:

首先,是在药品种植方面。上文曾提到药品原料的供应方面的问题,企业自己种植所需原料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更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保证了药品的质量。目前,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已经建立了吉林人参基地、张家界黄芪基地。2008年,由省政府投资兴建十万亩药材基地,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

其次,在药渣处理方面。药品生产后遗留的药渣一般都被处理掉了,浪费了还遗留在残渣中的药用成分,清华紫光古汉药业看中这一点,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药渣的用途。经实验发现,药渣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或制成颗粒剂,可明显提高动物的食欲和抗病能力,古汉药业与农科院合作研究利用药渣培育菌类。目前,在药渣的再利用方面,清华紫光古汉药业还只处于小批量实验阶段,但是,这一项目前景广阔,很可能成为企业今后的新盈利点。

三、多元化战略分析

为了减少风险,盘活现有资产,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除了医药产品,还投资许多别的产品。比如净水系列包括饮水机和古汉山泉的桶装饮用水;保健食品系列,由于生产条件和质监标准要比药品低得多,保健食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利于开阔市场;保健器材系列与美容美体系列,包括一些器材和化妆品等等。集团的多元化战略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领域,看似欣欣向荣,其实其大部分产品,如古汉山泉和美容美体的化妆品,都是外包给专门的厂家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打着紫光古汉牌子的贴牌货。一旦这些产品出现问题,将会危及到企业医药产品的信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集团应建立自己专门的职能部门或事业部发展这些多元化产品,又或是收购或合并专门的企业产家进行生产。否则,多元化战略不但不能减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四、合并战略分析

2000年,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清华紫光集团进军医药品行业,收购了古汉集团部分股份。紫光古汉集团是由清华紫光集团与古汉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大型医药经营企业,它高度整合了清华紫光集团和古汉集团在生物制药板块的品牌、产品、渠道、资金等各方面优势,创建了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传播依托的高水平营销平台,并打造出了一条全新的医药经济产业链。但是,高科技与传统制药的结合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清华紫光集团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层都是来自清华大学,“书卷气”比较重。而土生土长的国企古汉集团明显与其格格不入,从北京下派到湖南的集团新领导层一上台就几乎让古汉集团老领导班子全数集体下岗。直接导致合并以后企业一度无法正常运作,后来只有再度启用老领导。不仅如此,由于多方面的磨合问题。2000年~2007年,合并之后的紫光古汉没有几乎没有招聘人员。导致的重大问题是在若干年以后,企业必将面临人才断档的尴尬局面。这些由磨合带来的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首先,通过对该企业现有情况的分析和目前战略的研究,发现企业由于刚刚合并的磨合及阶段走出,企业目前还是应致力于本身的产品,以扩大销售额和市场为其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该制定成辅助战略。

其次,据资料显示,企业产品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血液制品,其主要市场都集中在湖南省,占到70%左右,其他市场也都是周边的省份,扩大国内市场和开扩国际市场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最后,“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需要在依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需要大批的科研技术人才。近些年企业出现人才断流的现象,应马上引进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倪成丰.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商业流通

第3篇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 竞争格局 本土品牌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化妆品消费大国,总体消费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化妆品第二消费大国。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支出由2011年的27.81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5.04美元,这不仅与我国人均收入的增加有关,更说明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与迅速发展。我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其产业结构日趋多样化,吸引了众多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国产化妆品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现状

(一)化妆品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2015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2011年,其零售总额为1303亿,而2015年这一指标已达到2049亿。增长率方面,我国化妆品行业近五年来零售总额增长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平均每年以14.3%的惊人速度增长,预示着化妆品消费大时代的到来。

(二)化妆品行业主要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

(1)进入壁垒。首先,化妆品行业作为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需要企业长期的市场积累以及广告资金的大量投入。因此,品牌认知度要求使得进入壁垒大大提高。

其次,销售渠道也是影响化妆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致力于开拓多样化的渠道,销售渠道的完善对新企业而言也是大挑战。

最后,化妆品质量的高低则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大小。随着政府对产品质量的不断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

(2)市场集中度偏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由图1可知,我国化妆品行业CR指标处于偏低情况。其中五年总体CR4平均测算仅为11.8%,CR8约为17.2%,总体而言市场集中度水平偏低,同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化妆品市场具有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显著特点。在低市场集中度条件下,国外化妆品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远大于本土化妆品品牌,国际巨头形成了寡头竞争之势。

三、本土化妆品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市场竞争

随着生活理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提高中国无疑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有潜力的化妆品市场。由于本土化妆品起步较晚,中高端市场仍占被国际品牌所占据。本土品牌始终在竞争中找寻发展契机。

(一)零售渠道竞争

化妆品销售渠道包括百货商店、电商和直销等。近几年中国化妆品的渠道结构正经历快速转换,各大品牌的零售渠道竞争激烈。部分高端化妆品努力完善渠道,而商超仍然是中低端产品的主要阵营。渠道竞争直接关系到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因此各化妆品品牌商将其作为战略中的关键点。

(二)价格竞争

目前,国际品牌开始利用线上电商购物节等时机实行促销,降价的力度往往大幅度大于本土品牌;甚至在各大商场的专柜,国际品牌也开始实行降价促销策略。其目的在于提高市场渗透率,抢占中国化妆品的市场份额,从而挤压本土化妆品企业的生存空间。

四、本土化妆品品牌发展对策

(一)实现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质量

化妆品行业门槛较低,因此脱颖而出就必须实现产品差异化,创建出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本土化妆品品牌应当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制定y一的质量标准,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

(二)完善销售渠道,提升顾客体验

面临本土化妆品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企业应该对原有渠道进行调整、转移或更新,通过销售渠道多样化的措施扩大市场。

(三)注重市场开拓,加强品牌建设

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可以考虑挖掘农村、男性和中医药三大市场的潜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上,本土化妆品企业应注重创新,努力打造独特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余洋.有效进入壁垒的缺乏-三鹿事件的再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27).

第4篇

从大的方面上讲,中国的保健品经历了四个时代:

“产品销售”时代

1989年851口服液的营销翻开了保健品行业营销的历史,当时卫生部叫食品新资源。从1989年到1993年共五年时间,851营销全国,为从业者带来了丰厚利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保健品热潮,当时属于简单的“产品销售”模式。

“粗放营销”时代

1994年到1997年共四年是这个行业营销的第二个时代,三株口服液使这个行业急速扩大。三株口服液营销采取“投递传单,义诊活动和电视专题”三板斧模式,这种充分利用广告拉力的“粗放营销”模式至今仍是保健食品和非处方药品的营销法宝。稍前或稍后的沈阳飞龙、红桃K、太阳神、巨人等都属此列。

“品牌营销”时代

1996年是保健品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行政、舆论对行业“极度关注”,保健品总体行业信誉的恶化。从1998年——2003年间,由于粗放经营的失效,善于运作精耕细作的“品牌营销”模式的“养生堂”、“太太”等企业开始稳立潮头,加上老一代“昂立一号”“青春宝”等品牌的转型成功和“万基”、“今日”“康富来”、“金施尔康”等后起之秀或外资品牌的加入,保健品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整合营销”时代

从2004年至今,随着软文、概念越来越滥,送礼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软文、概念、礼品等信息越来越无动于衷,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新一轮的保健品市场中,又一次次地“很受伤”,导致保健品行业的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企业以往取得优秀业绩的营销招式,效果也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消费者的以体验营销、服务营销、诚信营销等取信于民为主的营销方式,进行整合传播,成为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过去——保健品企业生命透析

综观各种机遇与挑战,方方面面的竞争与发展,保健品市场发展简史,可谓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两三年”,更有甚者“三年河东,五年河西”,“富不过五载”的怪圈始终很难突破。

据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岁,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不到10岁,往往昙花一现,“辉煌只在瞬间”。据报道10年前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企业,今天有近1/2不知不觉的销声匿迹。“市场唯一不变定律就是市场在变”。保健品市场发展,80年代销售是战斗,大好市场是打拼出来的一片江山;90年代销售是战术,大好市场是策划出来的一方沃土;新的世纪销售是战略,大好市场是管理出来的万里疆域。以前只要做就可以赚钱,现在要想赚钱光靠做还不行,而是必须做好了才能行。 分析今天

保健品行业的机会点主要有一下这些:

横向比较

从空间上看,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纵向比较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生活水平提高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各为52.9%和56.8%,正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保健食品销售的黄金阶段。到200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保健食品市场将会出现几何级数递增。

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将由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保健。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结果表现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逐步上升,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总支出已超过1500亿元,年增长30%,农村超过700亿元,占总数1/3,年增长14%。

人口老龄化及脑力劳动者

人口老龄化以及脑力劳动者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约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口将达1.6亿人。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也成为保健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对象。据一份健康报告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54岁,远低于全国人均72岁的寿命。

总结现状——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从营销上看,随着借助传统渠道营销模式的衰落,以会议营销为代表的“准直销模式”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随着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市场出现过度掠夺的现象,加之缺乏对模式的创新,目前这一营销模式已经进入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准直销模式”一直难以摆脱政策风险,特别是即将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将使这种所谓灰色地带越来越少,而《条例》所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又是目前绝大多数从事“准直销模式”企业难以满足的,如何在未来的政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的这种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好的趋势,因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市场的政策,实际上是进一步把一些不合格企业淘汰出局,那么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更多的将是放心的、有品质保证的医药保健品。总之,随着国家进一步完善保健产业法规与制度 ,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产品单一,急功近利存续期短,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将得到整顿,这是保健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谋求技术与资本的整合,摆脱一窝蜂上马几百个产品同挤一条独木桥的现象,能够单独地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蓬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展望明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根据云洋四海团队的市场调查:2005中国保健品市场,在接连经历了几年的滑坡之后,开始在营销领域寻找出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征兆:一是保健品生产企业开始认识继而追捧新的营销模式,在终端,保健品连锁专卖和大型专业市场的出现和红火;二是保健产品走系列化多元化发展之路,静下心来作品牌;三是一些大型保健品企业着手直销通路建设。三者已经初步勾勒出未来数年保健品市场的基本轮廓。

决胜的王牌

由于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多层次,整个保健品行业必然也必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种模式并存的状况,但是潮流应该已经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品牌化”,“品牌化”是现阶段和未来保健品企业决战疆场的利器。

科技保障后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健品企业在这点上很突出:跨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垄断了大部分成药技术,并最终拥有市场。国内保健品企业自有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发挥与国际企业在技术上合作开发,以及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协作,以期一些新技术最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行业内企业应谋求之间的整合或并购,通过整合对资本进行重组,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产品进行筛选,去粗存精,以核心高科技含量突破带动行业全面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1) 需求将进一步发展、扩大;

2) 注重品牌定位和形象构建;

3) 着重于保健知识和品牌宣传;

4) 流通渠道更加畅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

5) 应用新资源、新技术和方便型包装成为主流;

6) 功能更加多样化,单品种保健品的功能趋向专一;

7) 农村将成为进一步竞争的重点市场

8) 个性化需求与服务,亲情化售后服务将成为亮点;

9) 总体价格将下降。

保健品企业要想长治久安,经久不衰,更需注重三个方面问题:

文化也是生产力

良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体现和反映的一个方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扩张、辐射、渗透产生着巨大活力,在推进和规范企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保健品企业要长足发展,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多数事实一再证实:即使经营环境再艰难,只有精神支柱不垮,理想信念犹存,总是可以通过人的辛勤劳动去不断创造,去艰苦努力,获得巨大物质财富。现在,保健品企业普遍进行二次创业和行业的再次崛起,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对轮回淘汰和激烈市场环境,塑造自己企业精神,确立先进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

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优化转变

医药保健品以前是国营销售主渠道方式,是卖方市场,货不愁销。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深入,许多企业对大营销环境变化苦不堪言,不能适应。90年代,杨森、史克、施贵宝、葛兰素等外资行业企业带来了先进营销理念和方式,使医药保健品踏上现代营销道路。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真正优化转变,以现代进营销理念为背景,结合市场实际状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模式,先做对,再做好。

[/b]诚信经营[/b]

第5篇

关键词:药品行业;杜邦分析;财务;对策

药品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自身行业特点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药品行业生产、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产销情况也处于较好水平,但行业的整体毛利水平却持续下降,效益下滑。

同时,国外药品生产企业不断涌入,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如何更好地利用行业资源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成为药品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增长放缓的局面,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寻找出解决办法,成为药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杜邦分析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对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用杜邦分析法从财务绩效视角来分析药品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中,笔者将药品行业分为化学药品原药行业、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中成药行业、中草药行业、药品商业和医疗机构等六部分来进行研究。同时,前四部分统一称为药品工业行业。

一、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我国药品行业财务分析

杜邦分析法又称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它是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按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分析起点,对各项指标作层层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分析体系。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方法。

本文的主要分析思路是:净资产收益率由总资产收益率与权益乘数相乘得到,由于权益乘数涉及资本结构,在短期内不易改变,所以应把重点放在总资产收益率上。通过杜邦分析体系可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的途径有两个:要么提高销售净利润率,要么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企业可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加快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的周转速度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同时,通过降低成本、增加净利润以提高销售净利润率。

(一)2006年我国药品行业间横向对比

就2006年来看,在整个药品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其次是中成药、化学药品原药行业、商业企业和中药饮片行业,医疗机构的净资产收益率最低。

净资产收益率是受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两方面的影响的。通过杜邦分析可知,2006年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最高而权益乘数较低;将总资产收益率分解后可知,该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为80.56%,仅次于药品商业企业,而销售净利润率低于中成药行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供应链中处于中游位置。这说明该行业资产周转情况良好,若能通过降低成本而增加净利润以提高销售净利润率,那么它的总资产周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还有上升空间。

商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8.39%,低于化学药品原药行业、制剂行业及中成药行业,分解后可知,该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在六类行业中最低,而权益乘数最高,分项说明如下:

1权益乘数因素

2006年药品商业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2.46%,排名第二的化学药品原药行业只有58.72%,而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49,80%。根据公式: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1/(1一资产负债率)=1/(1一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可知,药品商业行业的权益乘数高出其他行业1倍以上。

2总资产收益率因素

影响总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有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2006年药品商业行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很低。只有0.77%,而其他药品行业此比率均在4.7%以上,说明该行业利润很薄。尽管如此,该行业相对于2005年销售净利润率增加较多,说明该行业还具有增长潜力。

药品商业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90.79%,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与商业企业特性有直接关系:商业企业销售额大,资产总额相对较小。所以该行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销售收入来增加利润,同时还应加强成本控制。

医疗机构的销售净利润率最高,为9.55%,说明该行业能以较少的药品收入取得较高利润,这也就是医疗机构得以“以药养医”的基础。但同时,该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最低,只有26.96%,仅为药品商业行业的1/7、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的1/3。迫切需要通过加快资产周转,减少存货等来提高收益率。

(二)2006年与2005年我国药品行业间纵向对比

如图2,不管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总资产收益率,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中药饮片行业及商业企业2006年较2005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上升最快的是商业企业。而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中成药行业和医疗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最快的是医疗机构。

销售净利润率方面同样是医疗机构下降最快,达17.24%。从图2可以看出。它是药品行业中唯一的四个比率都下降的行业。医疗机构2006年药品收入较2005年增长70%,但同期资产总额增长只有14.18%,而药品销售净利润下降11.06%。导致其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润率分别下降6.29%、17.24%。同时,受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医疗机构的总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1.99%。又由于资产负债率增长只有3.37%,权益乘数变化很小,最终净资产收益率下降21.19%。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药价增长的政策,如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及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同时,卫生部在全国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控制药品进销差价等,这些措施已发挥了政策效益。2006年,在医疗机构工作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药品收入增长7%,与2005年的增长16%相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城市医院下降了11.5个百分点。同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5年的48.4%下降到47.1%,降低了13个百分点。药品收入比重最低的为城市医院,只有449%。

再分析四项比率上升都非常快的药品商业企业,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的增长率分别达到83.99%、51.55%和42.59%。在2006年资产总额下降14.02%的情况下,该行业营业收入增长5.23%,同时,净利润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该行业2006年成本费用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改善我国药品行业财务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政策层面

1实行医药分离,打破“以药养医”的局面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在整个药品行业中,医疗机构销售净利润率最高。说明该行业能以较少的药品收入取得较高利润,这也就是医疗机构得以“以药养医”的基础。但药品利润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即病人身上,而医药分离最大的作用就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价,进而减轻患者和其家庭的负担。

医药不分离、以药养医直接导致医疗与用药之间形成利益链。滥用药品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严重败坏医德医风,最终受害的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患者。

实行医药分离是最终的改革方向,但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

2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政策补偿机制

财政补助收入一直是医疗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2006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全年年增加投入12.3%。其中,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增长最快,为13.46%。尽管如此,2006年医疗机构药品收支结余仍比上年下降24亿元。虽然药品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作用减弱,但药品结余依然是医疗机构补偿的重要来源。以药养医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有待改革和调整。

应该认识到,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很少有医院具备承受医药分离的财力和能力。尤其是公立医院。脱离药品利润将给它们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很多医院将无法经营下去。因而,倘若将医药分离当成一次孤立的改革,那将是很难推行下去的。如果政府的投入不增加,那么即便医药分离,医疗机构可能会通过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化验等提高医疗收入,相关成本还将由公众来承担,则医药总费用难以降低,这将严重背离医药分离的初衷。

所以,医药分离不能孤立进行,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

(二)企业内部管理层面

1完善库存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

库存是影响收益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收益率和资本周转量两个因素都受到库存管理的影响。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可获得成本缩减的机会。提高供应链的收益率。

在企业中,存货往往占流动资产甚至资产总额的很大比重,是一项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和销售的需要或出于对价格的考虑,企业通常要储存适量的存货。存货的管理包括对库存物资的购、收、存、发等环节的管理,每一环节在存货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药品行业存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公司的科学管理,在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存货的储存水平。

2重视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根据杜邦分析体系,加快总资产周转率是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的重要手段,而应收账款是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应收账款和存货一样,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了企业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

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从表3可知,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体情况尚好,但化学药品原药行业的比率较2005年有所下降。因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总资产周转率水平,不妨将这两个指标的增长情况做一比较。

如图3所示,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增长高于总资产周转率的增长,而化学药品原药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与此相反。这说明这两个行业迫切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进而提升收益水平。

3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根据杜邦分析图可知,提高销售净利润率的途径有两个,控制成本费用就是其中之一。

如图4所示:除饮片行业和药品商业行业外,其他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呈下降趋势。照此发展,将严重影响其收益水平。

这些行业成本费用率的下降固然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如:医药行业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压力,使得医药生产成本也被拉高,且成本费用的增幅一直领先于主营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国家连续对药品实施调价,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但作为企业来讲,更应该加强企业自身因素的控制,从内部挖潜。

(1)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2)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控制,包括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等的预测。

(3)开展成本分析工作。

4建立与加强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指发生在供应商与制造商或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高度协调的关系。

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可以稳定交易关系,减少交易费用,可以通过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聚合彼此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中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药品行业类型较多,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特别是在目前国家调控措施不断出台、部分政策尚不明朗、药品利润空间逐渐压缩的情况下,各企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铮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首都经弃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82-583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编2005中国医药统计年报[G]北京:2006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编2006中国医药统计年报[G]北京:2007

[4]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EB]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6篇

关键词:中兽医药;奶牛疾病;奶源;安全;影响

中图分类号:S85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9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不断提高,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在对食物的需求方面,不再停留在吃饱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较高,其种类也丰富多样,因而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食品种类之一,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类食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奶制品生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占领更多的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忽略食品安全的恶性竞争现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不利于整个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保障奶制品质量,提升奶源的安全指标是关键。本文就此分析了保障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保证奶源安全的建议,以期能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1 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如今,奶制品已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中的必备食物,因此,保障奶源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总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这是保证奶制品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一些奶制品恶劣事件的曝光,如“假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人们对于奶制品的安全性信任大打折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奶制品行业的发展。为使消费者对奶制品重拾信心,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成为奶制品行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1]。其二,这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人体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保障奶源的安全即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实际上,牛奶从提取到制作成品需要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作为众多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奶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奶牛又是奶源的源头,因此,成为影响奶制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可见确保奶源安全的重要性。

2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首先,分析影响奶源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奶牛生长环境的卫生情况、奶牛所吃食物安全与否、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等[2]。在众多因素中,奶牛发生疫病时所使用的药物会对奶源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使用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时,对奶源的安全影响较大。主要是西兽医药中多含有抗生素,若对奶牛体内注射这些含有抗生素的药物,则会在几天时间内直接影响奶源的质量。另外,若较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还会使奶牛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作用,进而降低奶牛机体的抗病能力,易发更多的疫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总结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虽然见效快,效果显著,但对奶源的安全存在众多潜在的危害。

相比之下,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较小。采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具有较多优势,包括不影响牛奶质量和产奶时间,并无休药期,因而能避免由于应用抗生素治疗导致奶牛出现耐药性以及出现抗生素奶的现象[3]。例如,在治疗奶牛的疾病时,若采用西兽医药治疗则治标不治本,而采用中兽医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相对缓慢,但更加注重治本,采用的是内部调理法。分析其治疗原理如下:根据中兽医理论,对于病灶采取针刺是放出邪毒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而奶牛的属于皮肤衍生物,采用针刺是放出邪毒最有效的方式,然后再采用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以调节血、气、卫、营,从而达到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和脏腑功能的效果。但奶牛若出现脏腑病变,则不能直接采用针刺治疗,而是以中草药调理为主。但无论是针刺还是使用中草药治疗,中兽医治疗奶牛疾病均基于健康理疗原理,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明显低于西兽医药,因此,对奶源的安全和质量影响较小。

3 合理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确保奶源的安全性

由于西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时存在较多的奶源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方面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现笔者结合多年对奶牛疾病的中兽医药治疗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以此保障奶源的安全性提出了自 己的几点看法。

3.1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宣传

在治疗奶牛疾病时,一些兽医只看到西兽医药治疗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势,而忽略了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一些兽医对中兽医药的治病机理缺乏了解,采取舍弃的行为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与不重视中兽医药治疗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因此,畜牧业管理部门应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奶源区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的认识。

3.2 加大对中兽医药的扶持力度

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加大技术投入。当前,我国在中兽医药业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因此,需要国家及各级科技部门予以扶持,加大经费投入用于研究,并努力做大做强中兽医药保健产业。另外,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完善相关产品,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兽医药治疗体系。同时,提倡并组织广大奶农进行相关学习,使其对中兽医药治疗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认可,以期为更好地推广中兽医药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3.3 尽快实现粉制剂的批量生产

中草药本身可成为奶牛饲草料中的一种,这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达到治病的目的,并能节约饲草料,可谓一举三得[4]。但若进行提取剂型的批量生产,则可能造成药渣的堆积,进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若进行粉剂的批量生产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粉剂生产也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奶源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奶农以及兽医工作者应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饲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中兽医技术水平。总结中兽医药在保障奶源安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西兽医药相比,能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并具有很大的实际操作性。当然,中兽医药的推广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切实提高奶源的安全性,促进奶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促进畜牧业和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儒.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6):80-82.

[2] 王立江.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1):34-35.

第7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趋势;思考

[中图分类号]P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67-02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和永恒的追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健康产业日益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国际经济学界把它确定为一种市场前景“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1迅速崛起的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与促进健康”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它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药保健、营养食品、休闲健身、健康服务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从产业层次上看,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疗产业和康复产业三大部分;如果把康复产业归入保健产业,那么健康产业则包括保健产业和医疗产业两大部分。其中,医疗产业包括医疗器械制造、制药、治疗、护理管理等,而保健产业则包括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保健服务等。

从产业特点上看,健康产业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等优点于一体,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理念,是一项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优势潜力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福祉。

从发展趋势上看,健康产业是全球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据资料,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销售额年增长超过13%。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13%。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也超过了10%。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已制定健康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将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据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仅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保守估计,至2020年,整个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到10万亿左右。[1]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朝气、饱含绿色、孕育生机的蓬勃发展的青春产业。

2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1老年健康产业前景商机无限

按联合国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3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巨大的“银潮”潜藏着巨大的“银发产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老年健康的重视必然带动老年健康产品以及老年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老年康复中心、提供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营养保健品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在亚健康蔓延、老龄化加速的时代,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日益觉醒,人们不再满足于“治已病”,而是更加注重“治未病”、注重养生保健,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喜爱与追求。2006―2013年,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由159.06亿元增加至1579.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0%左右,营养保健品正逐步从高端消费品、礼品转变为膳食营养补充的必选品。中国保健协会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人均消费预计将达300元,市场总容量突破4500亿元。未来,营养保健品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2.3休闲经济成为健康产业新亮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从“单休”到“双休”、“黄金周”再到近期“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国人已迈入“休闲时代”,健康消费越来越追求高品质高品味,假日休闲娱乐成为热点,旅游、健身、娱乐等行业迅猛发展。据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统计,2013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达到2087亿元,同比增长7.8%,未来体育健身将成为人类健康产业的核心。同时,旅游产业正日益由传统观光型向现代休闲度假型转变,休闲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3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

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未来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民生产业,发展健康产业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民众的健康,“发展健康产业不仅具有产值方面的意义,更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是老百姓的安身工程、安心工程”[2],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

3.1加强对健康产业的规划和引导

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政府从前瞻性、开放性的角度加以引导。因此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编制自己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点,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健康产业,避免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同时,还要研究出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早将健康产业纳入重点产业扶持范围,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土地供应、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优惠,适时设立“健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3.2加强行业规范,促进诚信经营

当前健康产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宣传泛滥,信用危机重重。因此,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立法保障工作力度,出台并完善行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行行规行约,明确技术标准,确立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健康管理中的权、责、利,防止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加强健康产业诚信建设,尽快建立健康产业信用机制,让诚信者获利、失信者受惩,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打造让公众放心的良心企业、良心产业。

3.3科学遴选支柱产业,打造健康产业集群

健康产业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产业,既有医药等传统产业,又有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既包括产品,也包括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并非发展其中的所有产业,而是要根据各地实际,科学遴选其中的部分产业作为支柱,予以重点发展。同时,还要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营销推广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引导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休闲建设产品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产业内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并以此带动医药、体育产业、健康旅游及环保产业等发展,形成健康产业的规模效应。

3.4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健康产业是新兴复合型产业,只有不断融入新的尖端技术、新的设计理念,才能及时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与健康咨询等领域的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鼓励研究机构与企业资源共享、联合开发。二是建立公共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所需的基础条件。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创立吸引人才创业的利益机制和运作机制,吸引生物技术人才加盟健康产业,引进培养创业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健康产业研发队伍,增强健康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与应用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当下,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客户需求多样化等难题。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庞大。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而食品饮料、日化及家电等传统行业应用较少。达意隆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结合客户、企业对于自动化柔性生产的需求和自身多年包装设备制造的行业积累,制定出进入食品包装行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发展战略。达意隆发展工业机器人业务的战略思考,堪称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值得众多准备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和已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借鉴和参考。

达意隆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战略取得了初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定位准确。达意隆是一家长期从事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制造的企业,下游客户是食品企业,在食品包装行业拥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客户积累。正是因为长期深耕液态食品包装机械领域,达意隆深知其客户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比如黏流体灌装生产线中的理瓶等工序对于柔性化需要较大的工位,目前还无法摆脱人工操作。在找准客户的痛点后,达意隆集合内部优势资源投入,为客户提供的机器人自动理瓶线解决方案和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同质化产品,低价策略抢夺市场的恶性竞争。

第9篇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蔡道章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建南就保健品行业目前特点、如何规范保健品市场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市场很大也很乱

目前保健品市场发展是迅速的,但同时也比较混乱,两位专家分析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陈建南:造成保健品市场比较乱的原因在于保健品这个行业门槛太低。由于保健品是非生活必需品,不打广告不卖货,进入保健行业的很多企业奉行短平快的原则,都是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和大面积的营销网络来迅速实现销售,用营销策略和资金实力而不是技术水平来影响市场,这就造成对技术的忽视。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开发不深入,功能因子是什么东西,在起什么作用,这东西怎样形成,由什么组成,都没搞清楚,中药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保健品就更差了。研究开发的投入或许在短期内难以见效益,但对于长远发展则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短期行为充斥的保健品市场人们似乎难以静下心苦练内功。二是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好还是不好,没有一个标准,大家不清楚。中药和保健品没有实行GMP认证,在台湾,不仅药品,而且食品也在GMP认证,这样就比较好,那里就没有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药品的GMP认证就不发达,更不用说食品了。这样一种情况再加之审批相对药品较为简单,门槛这么低,市场又在迅速膨胀,就造成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

蔡道章:保健品可能利润较高,市场也比较大,很多人一窝蜂的涌上来,绝大多数却不专业,既无相关人员也无技术,只是以赚钱为目的,老百姓也由于保健知识不多,平时有些不适,也不来咨询医生,只是听信广告,盲目消费,造成很多品牌无论大小都有生存空间,这或许是其中的原因。

发展要技术,还要服务

在保健品行业里,很多知名的品牌,像飞龙、巨人、三株等都是迅速的崛起又飞快的没落,几乎成为一大经济现象,产生这一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陈建南:产生这一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操作,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第一是产品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可能是产品以外的因素形成的,但企业发展的根本还应该在于产品的优良品质,不过国内保健品企业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企业的发展,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以至于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过早的结束,这种产品的短命现象,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变革的速度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是必然趋势,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保健品就其性质而言也是一种消费品,就会有寿命周期的规律,但寿命如此之短,应该说是产品技术水平低,有其片面夸大功能和有效率,采取欺骗的做法的原因,这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短期达到目的,长时间必定被消费者识穿抛弃。当一个产品走到尽头时,又没有后续产品跟上,这样就因产品的短命就造成了企业的短命。第二在于管理方面,国内保健的企业管理水平跟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三株的没落,三株的灾难实际上在最初事件影响并不大,但由于三株的错误处理,导致最终的灭顶之灾。这种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导致其抗风险能力是何其低,其它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管理上的不行,技术上也不占优势,就更不用说人才培训和长久战略,一个好的企业是着眼于未来,不会急功近利,保健品这个行业要走向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究竟保健品行业的路会走向何方呢?

陈建南:保健品市场将会进一步分化,针对目标群体细分,如老人、儿童、中年妇女等等,针对不同的受众体研制出符合其生理特点的功能性保健品,目前这种既无品质保险也无服务的状况将会改观,服务会更专业化,服务种类也会更多,服务会有指导服用、指导保健,这种服务的要求将会对企业进一步细分,适者生存。今后的保健品将会有更多的中药成果导入,曾经一位老中医说,真正的名方不治病,治病的不是名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名的药方不是治疗疾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治状态,是调节一种状态,这种理念和目前的保健思想是一致的,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名药方数不胜数,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保健品。更多的中药厂家都可以把中成药向保健品这个方向转,这将为我们保健品增添一种理性的力量,这些专业化厂家的加入将会使保健品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

进口的产品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进口货价格高一些,但由于其良好的品质,恰当的定位会抓住消费力比较强的人群,有一个说法是80%的市场只是有20%的人消费,抓住了这20%就抓住了主要市场,进口的商品将会抓住这群追求高消费的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保健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像长久不衰的洋参定位在消费层次较高的人群上而取得的好效果。

蔡道章:保健品市场肯定只会越来越大,同时中医的确是保健品的一个方向,中医为中国人广泛理解和接受,传统的中医理念将会更符合国人的消费意识,保健品进一步借鉴中医理论将会有较大市场,而且这并不会需要太大投入,也会较快见效,因而即使不久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影响并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