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传统文化的特色

时间:2024-02-02 17:15:22

导语:在传统文化的特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文化的特色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农家乐旅游 发展历程 影响 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面对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压力,都开始向往乡村淳朴的民风、休闲的田园生活以及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而农家乐旅游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本文从农家乐概念的提出及发展、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对农家乐旅游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农家乐旅游的结合原则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农家乐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农家乐旅游最早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乡村游,而我国内真正意义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农家乐旅游行业基于农家乐的基本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农家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涉及到民间文化以及民俗特色。我国地域广阔,由56个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所呈现出的农家乐旅游效果也不同。

农家乐旅游行业作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新兴行业,属于生态旅游行业的同时,又不同于生态旅游。在农家乐旅游中,游客追求的是回归自然、感受农家田园的生活气息,同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农家传统文化,达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农家乐旅游更侧重游客的内心感受。在农家乐旅游中,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分别为:

广义的农家乐源于农业的概念,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它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而狭义的农家乐,从购买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

现当代特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迅速兴起。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将城市文化与农村的传统文化互为融合,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融入。与此同时,在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城市居民感受到农村的特色,同时能够暂时脱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工作压力,身心得到放松。

我国最早的农家乐旅游形式出现在四川省郫县的农科村,当地农民利用自己家栽种的花卉苗木,吸引城市居民来此参观,中午或晚上再为游客提供一餐地道的农家饭。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生态的悠美,而且可以体会到浓郁的农家风情。

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家乐旅游已经遍布全国,由于各地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因此农家乐的经营内容也风格迥异。

传统文化对现当代特色旅游的影响

(一)推动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不同的地域、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换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民族特色,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精神风貌。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也逐渐被城市的现代化、经济化所替代、遗忘,而一些农村地区却由于思想保守或发展进程缓慢仍继承着当地的传统风俗。城市居民在农家乐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当地的田园生活,感受“归园田居”的生活境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多的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以及生活习惯,达到双方文化上的互补。例如:在贵州贵阳市周边的农村中,当地的苗族人们充分地利用自己少数民族的优势,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过程中,向游客展示自己本民族的芦笙舞、织锦以及刺绣,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还能够与游客形成互动。这不仅传播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从而推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家乐旅游中的不足,推动了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丰富旅游内涵

农家乐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在农家乐旅游中,更多的是注重游客的身心感受以及精神享受。然而农家乐的一切田园活动、农田风光只能带给游客精神上的放松,却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久而久之,游客就会回归到原来的城市生活中。若在农家乐旅游中结合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从根本上增加游客的旅游内涵,同时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例如:四川的变脸是我国戏剧文化中的瑰宝,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在戏院几乎看不到变脸这一神奇的艺术。然而在四川成都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中,游客除了能够感受到当地的田园风光外,还能欣赏到川剧中的变脸艺术,不仅增加了旅游的内涵,同时还吸引了游客的好奇心,使其流连忘返。

第2篇

在高校学生公寓建筑设计中,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和经济实用的生态技术,达到人文、自然、舒适兼得的目标。

Abstract:

In practice for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a university怀 student愀愀攀 building, the article focus on how to create a circumstance of cultural,愀愀,昀愀攀, by combing with栀攀愀攀最愀 characteristics and愀 traditions, and the use of愀昀攀砀攀 design愀愀栀 and栀攀攀 and practical攀-technology.

关键词:

云南大学学生公寓地方文化 历史底蕴基地特征现代人性化生态

Keyword:

Yunnan University , Student愀愀攀 ,Local攀最愀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traditions, Characteristics昀栀攀 site, Modern,Humane,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东南侧的雨花片区拟建的大学城范围内,为前卫营社区南侧与尖山北侧之间所夹的广大区域,紧临新昆洛(昆明―洛阳)路。拟建场地的地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场区海拔高度在2009.74~1943.97米之间,为浅丘坡地;区域内总体地形东南面高,北面低,最高点位于松树林山顶处,最底点关山水库下游处;拟建区域所处的呈贡新区属低纬度高原平坝地区。气候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当地年平均气温14.7℃。 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年日照数2200小时。

项目建设用地3800亩,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两期建设。建筑控制高度24米以内。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组团(标段),四个生活园区,提供能够展示云南大学人文,自然,传统,和谐的学生公寓组团及公共配套设施。

主要功能内容包括四~六人间的学生公寓,配套的生活、管理、服务用房,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单身教工宿舍等。

设计构思

建筑是文化构成最直接的表现。基于对云南浪漫的地方文化、云南大学厚重的历史底蕴的考虑,在总体规划设计构思中,更多关注地方生态文化和基地本身的特征给予方案构思的提示,突出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融合,努力创造人文、自然、传统、和谐的、与山水共生的建筑空间组合。因此在设计构思之初就拟定本方案的三个设计思路:

对云大文化的尊敬解读、对基地特征的积极应对、对传统空间的现代诠释。

1、解读云大文化

文化的内涵源自地方自然与人文的沉淀。纵观云大的历史文化,可以说“生态文化”和“人文精神”占了主导地位。“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便是其人文精髓,而葱郁的尖山及秀美的关山水库则是基地的生态体现,怎样将人文融入生态、以生态体现人文,成为设计构思的关键。

取“云”之意象,寄山水之情,融历史之蕴。“云”既给人形态自由,自然天成之感,又有广阔万里,包容万物之势。在“彩云之南”的浪漫情怀中,一组行云游弋于广阔山水之间,忽而停伫于尖山北麓,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青山碧水图。

采用与“行云”相呼应的大尺度景观通廊为构图模式,以高低起伏的生态丘陵美景为构图背景,从而实现对云大“生态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尊重。

2、应对基地特征

建筑并非孤立地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它需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基地特征。

方案设计充分挖掘基地本身的潜力,利用场地天然的高差,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布置单体,促成了建筑的高低错落,形成了丰富而有节奏的建筑轮廓天际线。组团院落形式与单体山地建筑形式有机结合,坡屋顶、平屋面互补,错落的体量变化与地势、地貌高差的组合,形成层层叠叠的传统山地景观意象,营造出富有情趣的山地校园形象。另外,通过单体的局部架空以及组团庭院的高差变化丰富与地形的契合方式。

图书馆南向的森林公园成为公寓组团中心绿地的主体,向东西方向延伸,组成连接学生生活园区的带状绿化空间。整个建筑空间山水景观带相连,既形成了诗山画水般的校园环境,又对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景观轴起了提升作用。

3、诠释传统空间

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精要的阐述了建筑实体之外的空间对整个建筑群的重要性。

本方案设计注重了整体布局的“空白”之处,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诠释传统空间的内涵。在具体的空间序列营造方面,以非实体的景观通廊空间为轴,自西向东一直延伸,用一系列建筑实体围绕轴线逐次展开。另外,为了控制宿舍单元规模,降低管理成本,将体块相对,以∏型的建筑单元为模块,形成统一化的建筑形体,为组团留出更大面积、更加完整的外部景观、绿化空间。同时,建筑模式化便于设施的共享使用和管理。起伏的山丘连接东、西的带状景观长廊增加了景观的层次,形成公寓组团的核心景观。同时,各园区组团尺度宜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与中心景观轴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建筑内部多个院落空间也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清新雅致的环境。

另一方面,为了缓解建筑线性序列过分单调拥挤的空间感受,在设计中,我们对组团作出了“通、透”处理,建筑空间疏密有致,局部留出架空层作为辅助空间,入口等关键部位设置空透的开口,外部空间相互连通,景观相互渗透。组团空间疏密相间,张驰有度,使绿色景观带、绿化空间广场与建筑单体有机融合,形成“疏可走马,密可透风”的书画情感。

总平面设计

1、概况:

整个校园基地为平、缓坡相间地形。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学生公寓组团区域位于校区用地西南外侧。西望关山水库,南对风景秀丽的尖山。

根据招标任务书要求,学生公寓总设计建筑规划模为37.6万平方米,分成四个生活园区,两个组团(标段)。建筑单体包括学生公寓30.4万平方米,学生食堂活动中心7000平方米以及单身教工宿舍1.5万平方米。

2、功能布局:

学生公寓一组团西地块紧靠人文学院,是学校的第一景观地块。我们在主入口景观广场的北侧布置学生公寓,并用开阔的中心绿化广场作为联系。南侧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及体育运动场地。由此形成南北动静分区,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干扰。

二组团东西两地块借助与森林公园相连的优势,以之为中心绿地的主体,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一条收放有序的带状景观绿化长廊。公寓单元按序列布置,公共服务部分均放在主入口景观广场处,对学生的服务便利,与内、外交通联系也方便。

一组团东地块作为景观长廊的延伸,公寓单元沿通廊对称布置,对带状公共空间形成有张有弛的限定作用。学生食堂布置在最东侧,除了服务于就近的学生,还可满足设于该处的单身教工宿舍职工的需求,也可满足紧临该地块的发展用地的需求。

2、社区型的规划模式模块化的单元式布局

每个组团地块形成一个“社区”进行建筑布置,并以∏型的建筑单元为基本模块,用单元式的体量围合成“社区”的核心空间。小院落,大围合,丰富的空间形态组合成具有层次感的学生社区场所。

3、建筑空间组合:

为了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及方便管理,采用了∏型院落式的组合模式,景观绿化、公寓单元顺势而为,逐步过渡,形成自然流畅、贴切宜人的视觉景观层次。院落组成的建筑群体,围合了组团内宽敞的绿化景观场地,使之形成疏密有序的集合景观空间。

四个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分别镶嵌在四个组团园区学生公寓入口广场处,成为学生居住空间与道路衔接的功能性节点,既方便学生用餐,又有利于学生停留,成为空间识别、认知的重要场所。

4、生态的山水校园格局:

充分保护和利用基地内原有的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山体景观与园林式布局的带状景观长廊组成公共交往空间的主要构架。建筑组团与地形结合形成空间丰富的组团园林,使生态在园区内实现绿色循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化景观广场、院落、步行道、连廊、平台等建筑元素与环境及景观的结合,使建筑组团紧密相联,营造出富有情趣的山地校园形象,以景观长廊与山体森林公园为依托,将绿色景观轴向组团园区渗透、延升。

5、人性化的交通组织: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紧紧围绕学生的行为方式,创造方便的学习、生活交流条件。同时充分考虑园区组团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组团道路设计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坡度尽量控制在5%~8%以内。在地形有高差处均采用坡道和梯步组合的方式,并满足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在各组团生活区,结合地势设计生活区入流广场,连接学生公寓及公共服务(食堂、活动中心、商业等),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的行为习惯,也为人流集散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流线。

建筑设计

整个学生公寓区按要求最终达到3.8万学生,容量较大。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强化院落式布局的合理性,丰富设计细节,通过合理的公共管理、服务、交流空间的配置,组织好单元的集合存在模式。

根据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日照计算分析,宿舍最佳朝向为东西向。绝大多数单元均遵循这个原则,单廊式的围合体量宿舍空间均南向布置,以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等生活环境。

1、学生公寓:

设计层高为3.6米,大部分为4人间模式,部分为6人间,每间宿舍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盥洗空间。宿舍单元入口设置开敞的门厅、管理服务用房以及会客接待室,并在靠近入口处设残疾人宿舍,洗衣房、设备房以及自行车停放均设在组团次入口位置处。二层提供各单元的学习、讨论室以及娱乐活动空间。各层结合楼梯的布置设交往空间。根据地形情况,利用地势的高差,局部架空作为自行车库。

在立面设计中,充分吸取云南大学校本部的历史、文化氛围。在成组的院落空间布局形式下,采用四坡顶和平屋面相结合的方式,借鉴云大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溶合,在学生公寓园区建立一种新的空间秩序,并结合地势形成的高低错落的建筑天际线,强调流动的韵律。鸟瞰时,屋顶的流畅与绿化的庭院,更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蓝灰色的坡屋顶、砖红色的墙面,乳白色装饰线脚,与蓝天、青山、碧水溶为一体,共同营造云大新校区学生公寓组团人文、和谐的空间组合特色。

2、学生食堂和活动中心:

充分考虑功能使用要求和操作工艺流程,平面布置简洁,分区明确。立面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弧形的线条、架空的构架、实体墙面与玻璃交相辉映。色彩与公寓组团相呼应,而在风格上与公寓楼形成一定的反差,成为环境识别、认知的重要标志。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学生公寓设计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优化了公寓的管理模式,并配合校区的道路系统及动能分区组合,使之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生生活社区。

3、生态、节能及太阳能利用:

建筑空间组合形式、材料应用,结合现有的山水自然环境,提升学生公寓园区的绿化景观水平,达到四季生态循环的效果。有序的建筑布局形式同景观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的院落空间,以适应昆明气候的特征。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风带走室内的热量,冬季增加南向的日照效果。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空气洁净度及日照均按照相关规定及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使其达到宿舍建筑及公共建筑的设计标准。建筑外墙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并根据节能要求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铝合窗和塑钢窗,屋面采用苯乙稀板保温隔热,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

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光大,就必须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①。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使它们进入人民群众的心灵,是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正如所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就是人类在经历长期的社会改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经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文字、文化典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②。而文化又受当地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形态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带上一些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文化是指在某个地方所特有的文化,是当地的文化,该文化在当地具有政治色彩极强,文化底蕴特别浓厚的特点。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北京的胡同最能体现北京的文化特色,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这些地方特色的文化都会增加地方旅游特色和旅游资源的丰度;会增加旅游活动的吸引力;会增加旅游地的形象特征;会影响旅游地的旅游发展方向等。

二、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特点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创新和实现。

1.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③。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悠久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空间上的统一性、时间上的连续性,能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它博大精深,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④。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在古代有很多书籍记载着自强不息、勤劳刻苦的例子。比如,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并努力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活到老学到老。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将各民族的文化统一起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

2.地方特色文化的特点。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地方特色文化的贡献不断增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也不断地加快,我国地方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二,地方特色文化吸纳劳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和谐中国的建设。我国文化产业种类很多,其中包括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广播电视、动漫产业等。近年来,地方特色文化吸纳劳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和谐中国的建设。第三,地方特色文化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张。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方特色文化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⑤。

三、怎样让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之根,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儒、道、佛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⑥。我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很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总体看来,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看起来都没有活力,那么如何将使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呢?

首先,要做好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并将它们转化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日常的行为规范。使各行各业的人都对本国文化了解透彻,并致力于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使人们生活在文化氛围之中、又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保护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的事情,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创新性发展,就要使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的意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联系群众、融入社会,并使其平民化、通俗化、生活化。

其次,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它们不能转基因。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保护,使其能够进入地方官的考核的项目,才能真正地落实,让地方官重视这个事情。我国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不是以“消费文化”去冲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⑦。孩子从小吃麦当劳、双语教育,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就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厉冲击。

第三,将文化融入旅游,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在全国各旅游景点融入传统文化遗产,使传统文化焕发活力⑧。在各地方景区内展示有宋、元、明、清各代物品,通过与实际生产、生活、旅游结合的方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在人们的合理欣赏和利用中逐渐鲜活生动起来。让文化遗存成长为亮丽名片,进一步激发景区活力⑨。

最后,让文化馆“活”起来,文艺活动“动”起来。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已经被建设。文化馆是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的摇篮。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做足功课让文化馆“活”起来,文艺活动“动”起来。可以在文化馆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比如,文艺调演、展览、比赛、评奖等大、中型文艺活动、对对子,猜谜、成语接龙、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等。让群众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真正的体验到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的魅力。

总之,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之根,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使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起来”,使它们进入人民群众的心灵 ,就必须让群众真正的“用起来”。只有群众都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都喜爱它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就真正“活起来”了。

注释:

①高波,张志鹏.基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西部商学评论.2008(1)

②林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③柯尊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之路――读《儒道智慧与当代社会》[J].东方论坛.2000(1)

④农林.文化统战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4)

⑤文化产业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0-09-27

⑥吴宏政.文化存在论的先验基础及其思辨逻辑[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4):18~20

⑦石仲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中国化基本经验之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3):4~9

第4篇

一、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作用

美术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活动,它的灵感和创作源泉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现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因此它是现代文化及设计的基础素材,对美术设计创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为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素材。无论哪个民族,在进行美术设计时都要将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更何况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各个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自然而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不同地域下的传统文化给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类别的创作素材,增添了更多艺术创作的灵感;让美术设计者们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找到新的艺术创作素材,进行新的美术设计,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更加富有深刻内涵的美术作品。同时,传统文化在给美术设计提供丰富创作素材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使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能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吸收更多优秀营养,共同进步。

(二)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传统文化推动着现代美术设计的持续发展。将传统文化因素加入到美术设计中,除了能给现代美术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外,也能进一步为现代美术设计注入新思维、新活力。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人们几千年的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得到大众认可的文化。美术设计者在进行美术设计时,应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文化,让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更具中国风采,使人们更乐于接受。在借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作者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单一照搬和照抄。同时,也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美学体系,要使美术设计的作品更有价值。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也可以进一步发散美术创作者的思维,提高设计者的美术创造力,给美术创作者带来新思维,能冲破固有的创作模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要有效避免美术设计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僵化,进一步推动美术设计不断发展。

(三)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美术的变革。将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加入到美术设计中,能促使现代美术发生变革。传统文化是积淀了前人精神精华的文化。美术设计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才能更好发展。现代美术设计师的创作,大多都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将传统文化理念或元素融入到美术设计中,美术设计师们的这种做法十分恰当。因为在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使美术设计具备个性化和时代潮流。同时,也可以使美术设计者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审美理念,奠定自己的美术设计风格,使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个性和特征更加鲜明,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现代美术的变革。

(四)传统文化使美术设计更具中国特色。人的审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影响审美的因素包括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同样一件艺术品,由于审美主体的不同,它受到的评价也就不同。传统文化是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不断融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文化具备非常强的民族特性,同时也更具备大众的认可性。美术设计者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大多都吸收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和现代设计内容相融合,就可以让美术设计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合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使创作的美术作品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更易于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也可以使美术作品在结合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既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又具备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使美术设计作品带有民族文化的缩影,更具中国特色,展现民族风采。

二、推动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相融合的措施

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起到提供素材、增添灵感等重要作用,为美术设计的创新增加了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么怎样推动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相融合,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美术设计中的作用,帮助创作者创造出更好的美术设计作品呢?

(一)借鉴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寻求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术设计师也开始不断对美术设计进行战略性创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作内容。要推动传统(下接第174页)文化与美术设计相融合,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在进行设计创新时,首先就需要创作者学会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点,自觉对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进行挖掘和探索,在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美术设计,促进美术创新。其次,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创作者也要积极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不良传统,以此来为自己的美术设计注入更多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内容,为美术设计增添活力,使其在??新中得到有效发展。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多元人才。教育是兴国之要、强国之本。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相融合,创作出更具中国特色、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应积极从教育方面入手,这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美术设计的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如果要在美术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传承和弘扬,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例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美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学生安排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类的课程,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接受的大多是新型的现代思想,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让学生能在自我分辨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与此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更多新内容。

另外,也要从人才培养方面着手,积极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特征的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体系。在课余时间,老师们可以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历史、民族等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打造出一支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术设计人才队伍。

第5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设计;传统元素;应用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日渐增多,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加深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究也为我国动画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外来的创作技巧以及多种艺术手法要不断的吸收融合,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动画作品。实践表明,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以及感染力。

一、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意义

动画艺术的设计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传统文化元素乃是动画创作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动画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若想在世界动画艺术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展现出我国动画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动画艺术设计过程中引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还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众所周知,我们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形形的多个方面。而这些文化元素是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素材的源泉,是动画作品创作源源不断的保障。随着世界文化大团结的推进,文化对动画设计的影响逐渐引起设计师们的重视,在我国动画作品中引入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设计品质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了良好契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动画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引进传统文化元素,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动画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在推进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前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建立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动画艺术设计快速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艺术设计中,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动画作品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传播。

(三)是展现中国动画作品特色魅力的关键。动画艺术设计起源于国外,后被引进到中国,动画设计师想让动画设计在中国生根发芽,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开,我国动画设计水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不过我国有着丰富且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是美、日等国无法匹敌的,因此在动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品牌,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究,使其适应时展的需求,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前迈进。

(一)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应用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是传统文化艺术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图案、铜鼓装饰图案都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纹样,将其应用到动画艺术设计的人物服饰造型中,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特色。我国很多本土动画设计师在动画角色的创作过程中应用了传统图案纹样,增强了人物造型的特色,突出了鲜明的艺术效果,提升了动画作品的整体美感。

(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式了独特的风格,是动画艺术设计发展中重要的参考元素,对动画艺术设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动画创作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活气息,是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恰当运用,将增强动画创作的乡土气息。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

(三)中国少数民族的居住与生活环境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动画场景设计是动画艺术设计中不可获取的部分,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使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参考元素,例如《凯尔经的秘密》整个作品中民族特色浓厚,动画场景的设计依靠民族装饰性来完成,使整个作品的感染力大大提升。结合民族元素以及装饰性风格在动画场景的设计中意义重大,既可以增加动画作品的整体美感,也可以使民族特色在动画作品中得到传播。

三、结语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动画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世界范围内也将兴起一场动画革命,为了突出我国动画作品的特色,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而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就是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精髓。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以民族文化特征为导向的国产动画是中国动画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动画设计师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有足够的认识,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提升我国动画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我国动画产业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赛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10,(07).

[2]李晶晶.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的融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1).

第6篇

1、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从商周时期的彩陶到元朝极富盛名的青花瓷,从两汉时期的石画像到敦煌的的壁画,无不突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深藏的哲学底蕴和美学思想。直到现在,这些作品仍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现代设计注重“设计”,设计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和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正是现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1.2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流传和传承下来的内容必定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的部分。如果现代设计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它也只能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物,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必将黯然失色。因此,现代设计需要依附于传统文化,才会设计出夺人心魄的作品。

1.3西方现代设计新思潮的带来,给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果我国现代设计要想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就需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现代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设计之路。

2、传统艺术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下面以北京奥运会为对象,讲述哪些设计中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1汉字的应用。古老的中国汉字历经千年的演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智慧,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应用到现代设计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一项最好的证明。“京”的一笔一划间,都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激越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彰显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昂扬的运动精神。这不仅仅实现了奥运会会徽的突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发扬光大,让世界认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2书法的应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有独特的文字书写方式。书法作为我国独具一格的书写方式,具有典型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北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印章。它以印章作为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的篆书来书写“京”,又使它巧妙地变化成奔跑的人形,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神韵,又不缺少体育盛会的热烈和激情。

2.3传统图形的应用。中国传统图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们留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设计者们可以从中摄取出无数的养分为现代设计提供养料。云纹,在中国传统中具有吉祥如意的涵义,如果在现代设计中融入这一代表性的图形,可以使的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文化性和象征性。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国际奥委员主席罗格曾经说过,“火炬的出色设计为接力增添了独特的中国色彩‘,祥云’将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到了全世界。”

2.4传统色彩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中,除了黄色具有特殊地位之外,中国红应该是传统色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上至皇家、官宦,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用红色装饰内院墙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采用红色作为危险标识。可见,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祥云火炬也同样采用了中国红来装饰火炬的外表,不仅代表着吉祥如意,也可体现出运动员热烈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

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3.1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与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下来的内容都是精华,且富有浓厚的文化神韵。其中很多文字、图形、彩色等传统文化元素正是当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因此,我国当代设计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神韵的作品。

3.2传统文化造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千变万化的造型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宝藏,也彰显出独具神韵的文化内涵,使得现代设计不再是冰冷的形式,而是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因此,正是传统文化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现代设计发挥了影响,才创造出既含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特性的现代作品。

3.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随着西方设计美学新思潮的涌入,使得我国的现代设计作品已经越来越远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丧失了民族独特的个性。面对西方设计美学的冲击,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接受和采纳,不应抱着“崇洋”的思想。因此,在我国现代设计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开创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设计者们应该用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并为世界所推崇,才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

第7篇

【关键词】服饰品;传统文化;传承

目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渗透到服饰品设计当中,已成为服饰品设计教育主流的发展趋势。在开展服饰品设计教育过程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元素,可有效提升服饰品设计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各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来完成服饰品设计工作,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服饰品设计灵感,使学生的服饰品设计更加具备自然性以及传统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服饰品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服饰品设计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强烈的自豪感以及满足感。

一、服饰品设计中传统文化传承意义

(一)激发学生服饰品设计创造力众所周知,服饰品设计对于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目前,服饰品设计更多的还是融入了大量现代时尚元素,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相对较为匮乏,这不利于学生服饰品设计能力的提升。将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到服饰品设计教育当中,可帮助学生储备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借鉴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来进行服饰品设计,提升学生的服饰品设计能力,激发学生服饰品设计的艺术创造力,培养一批综合素养较强的服饰品设计人才,确保服饰品设计教育既能够满足现代时尚风格,又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特色,以此促进服饰品设计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服饰品设计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并且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代均有着较为鲜明的风格特色。从民族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藏族文化、傣族文化以及彝族文化等内容;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包含陕北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内容;从工艺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包含刺绣文化、扎染文化以及印花文化等内容。将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到服饰品设计教育当中,可调动学生服饰品设计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风格以及本质特征,加深学生对于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了解,促使学生敢于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的服饰品设计理念更加趋向于传统性以及文化性。

二、服饰品设计中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一)服饰品设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目前,国内服饰品设计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过于追求服饰品的现代感以及时尚感,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服饰品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服饰品设计过程中更加青睐于添加现代元素以及时尚元素,导致服饰品设计逐渐丧失了鲜明的传统韵味。如此一来,服饰品设计就会越来越趋向于国外的艺术风格,难以将国内的传统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服饰品设计当中,一方面不利于国内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推广属于国内的服饰品设计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饰品设计发展水平。

(二)服饰品设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目前,国内服饰品设计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服饰品设计能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特色,无法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同时,从服饰品设计教育的评价体系来看,过于看重学生服饰品设计的现代感以及时尚感,没有对服饰品设计的文化感以及传统感进行有效关注,导致学生在服饰品设计中不会主动去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服饰品设计难以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特色。此外,服饰品设计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有限,没有让学生前往现场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特色,导致学生难以将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服饰品设计当中。

(三)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较为有限目前,国内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识。同时,服饰品设计教育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导致学生只能接受有限的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无法扩充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使得学生无法将传统文化有效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此外,服饰品设计教育欠缺相关的竞赛以及演出等校园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较为欠缺,难以在服饰品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

三、服饰品设计中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一)转变服饰品设计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服饰品设计更青睐融入国外时尚文化元素,而国内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相对较少。要想将传统文化真正传承到服饰品设计当中,还需要明确传统文化对于服饰品设计教育的实际价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服饰品设计人员认为添加国外文化元素能够提升服饰品设计效果,使服饰品更具时尚感。为此,可转变服饰品设计理念,树立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促使学生在服饰品设计中主动运用国内传统文化元素,并学会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国外时尚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在不破坏服饰品现代感的前提下注入一些历史感,使服饰品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特征,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传承国内传统文化元素,防止国内传统文化失传,另一方面有助于创建属于我国特有的服饰品品牌,提升我国服饰品品牌在全球的实际影响力。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了解大量与服饰品设计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旗袍、中山装、国画、少数民族文化等内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品设计理念,以此促进传统文化在服饰品设计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二)创新服饰品设计教育模式目前,服饰品设计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就极大限制了学生课后对于服饰品设计的学习效果。为此,可创新服饰品设计教育模式,大力推动第二课堂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充分学习到服饰品设计内容,并积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涵义,从而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到服饰品设计当中。例如,可制作网络教学课程,主并将网络教学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主要介绍不同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有效认识,第二大模块主要介绍服饰品设计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服饰品设计方法第三模块主要介绍传统文化与服饰品设计有效融合的方法以及案例,使学生学会将传统文化与服饰品设计进行充分结合,使其服饰品设计更具鲜明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可以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有效变革,将学生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作为服饰品设计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鼓励学生积极将传统文化作为服饰品设计的核心元素,并提高传统文化在服饰品设计教育的比重,以此促进传统文化在服饰品设计教育中的传承。此外,还可以带领班级学生深入市场,让班级学生体验到不同质地材料的显著特征。例如,侗族刺绣中棉麻的质朴感以及珠片的华丽感能够提升服饰品的时尚风格,侗族刺绣中面料的厚薄粗细能够提升服饰品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情感来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升服饰品设计的情感价值。

(三)开展服饰品设计教育活动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才能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应用到装饰品设计当中。为此,可大力开展服饰品设计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以及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装饰品设计水平。例如,在介绍瑶族服饰品特色时,可带领学生前往实地现场去了解瑶族服饰品搭配特点,包括服装款式结构、头巾特色、披肩风格、银饰搭配以及腰带材质等,使学生充分真正了解到瑶族服饰品的鲜明特色,并学会将瑶族服饰品特色合理应用到自己的装饰品设计当中,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服饰品设计水平,有助于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服饰品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再如,在介绍汉画像石装纹样特色时,可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观看汉画像石艺术的装饰纹样,并从包袋设计特点、耳饰设计特点以及丝巾设计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汉画像石艺术装饰纹样的图案表现形式、色彩表现形式、工艺表现形式以及构图表现形式等内容,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汉画像石艺术装饰纹样的实际特色。

(四)组织服饰品设计教育竞赛要想真正将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到服饰品设计教育当中,就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服饰品设计教育实践当中。为此,可组织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服饰品设计教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充分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例如,在开展服饰品设计竞赛过程中,可由学生任意选择传统文化元素,如刺绣、扎染以及印花等传统工艺,充分发挥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服饰品设计水平,使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巧妙应用到服饰品设计竞赛当中,并对学生的服饰品设计作品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在未来的服饰品设计中积极添加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可以将参赛学生服饰品设计竞赛作品进行展览,让参与模特表演的学生各自搭配不同款式的服饰品,将融合传统文化的服饰品充分展现给全体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服饰品设计灵感,促使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合理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

(五)丰富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服饰品设计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化底蕴,仅依靠教材内容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服饰品设计能力,也无法将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到服饰品设计教育当中。为此,可丰富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整合有效的服饰品设计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将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例如,可从网络平台下载相应的服饰品设计教育资源以及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上传至班级统一的群当中,以便于班级学生随时学习服饰品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让班级学生统一下载服装设计App,如服装设计平台、糖果女孩学服装设计以及穿针引线等学习软件,指导班级学生积极使用这些App,这样一方面可增加班级学生对服饰品设计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班级学生将传统文化积极应用到服饰品设计当中。此外,还可以指导班级学生在网络平台自行下载相关的装饰品设计教学视频、传统文化讲解视频等内容,再统一上传到云盘当中,有助于扩充服饰品设计教育内容,实现服饰品教育资源共享,以此提高班级学生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服饰品设计的能力。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策略;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只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令人满意,仍存在如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及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日益增多。但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值得多方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二、小W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德艺双修的特性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

三、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1. 明确方向,去芜存精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小学阶段的重点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所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诵读原文,又要去粗取精,要精心筛选一些最能反映传统学问、先贤智慧、中华精神和现代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立德”为方向,在诵读经典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等多个角度开展讨论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2. 内容分明,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能只限于读、背和说教,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由浅入深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引领学生去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3. 注重传承,着眼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公民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塑造出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以承担起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复兴的历史重任。

4. 既要会学,更重会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培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如此才能达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 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也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蕴味,寓传统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比如以礼、孝、仁、智、信、义等为主题;以名言名句、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为内容;以宣传栏、书画作品、文化墙、楹联牌匾等为形式分别在学校各区域进行文化布置;等等。这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与课程体系建构结合

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如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书法课、经典阅读课等。还可以考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体、美、品德等课程进行整合,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3. 与文化实践活动结合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比如举办民俗节、风筝节、剪纸节、武术节、粽子节、月饼节、陶艺节、朗诵节、书法节、美术节等;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琴棋书画才艺比赛等,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孩子之心、外显于孩子之行。

4. 与学生特长培养结合

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家长意愿,在琴、棋、书、画、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中,选取一两项作为本班特色建设项目,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培训学习,形成“班班有特色”;同时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苗子,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形成“社团满校园”的良好局面。

5. 与师资力量培训结合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以特色建设为指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培训、座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培养全校高素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台。

6. 与教育实践创新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果仅拘泥诵读等常规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努力开创新的举措和新的形式。如以历史典故为脚本,创新编排舞台剧,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级新生中举行开笔礼,参与活动学生统一着汉服,行古礼,完成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作为人生历程重要时期的纪念;编排活动操,将经典与课间操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等。

7. 与学生综合评价结合

要保持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建立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建立三阶六段九级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三段分为“小学士”“小硕士”及“小博士”,分别对应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应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段分别对应一至六年级内容,并将每个学年的内容分为九个级别,学生完成相应级别的学习,学校授予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奖励,用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 与家长学校工作结合

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提倡亲子诵读,不断转变家长观念和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措施

1. 思想落实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认真学习,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组织落实

建立二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网络,做到层层落实、分工负责。

一级网络: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制订有关规划、方案、制度等;负责相关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报道等工作,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级网络: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抽调优秀语文教师专职负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工作,负责指导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工作、负责指导班级活动等。

3. 内容落实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普及是指学生全员参与;提高是指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借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 阵地落实

课堂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把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学校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相关教育;全力打造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及校园、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要充分发挥广播站、板报等的阵地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要充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5. 经费落实

学校每年要投入一定资金,进行人员培训、材料购买等,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总体来说,我国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兴未艾,今后相关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和路径,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03-26.

[2] 王 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 人民教育, 2007(5).

第9篇

【关键词】中职 动漫设计教学 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J21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40-01

引言

中国拥有异彩纷呈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动漫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把中国文化赋予动漫角色身上,把中国文化通过动漫展示出来,与国际接轨。动漫不仅是一种供娱乐消遣的节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动漫设计专业改革课程,确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势必可以为中国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把中国动漫推向国际化,把中国文化通过动漫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政府对动漫技术产业的加大协助,在各职业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部分职院依据如今社会的需求、区域特色及就业门槛,都开办一些新兴的专业,如市场营 销、服装设计、数控、财务会计等专业。而动漫设计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为我国企业培养了众多具有实操作与设计的职业人才,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了 有力的保障。

一、深度挖掘动漫设计中的民族特色

动漫设计伴随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动漫设计大都是处于模仿的阶段,对于自身民族的特征几乎是没有提心的。因此要使动漫设计出现新的发展的话需要融合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这样才会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日本和美国的动漫文化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的动漫文化,而中国的动漫设计也严重受到了日本和美国的动漫文化的影响,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因素已经逐渐的淡化。但是我国的动漫设计作品也是出现了优秀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最初的《鱼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不仅将当时我国的现实情况做出了真实的反映,同时也体现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国产的《大闹天宫》将我国的传统的国粹京剧进行了融合,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叛的精神的形象塑造和表达的非常生动,因此反叛的精神也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同样的《哪吒脑海》也是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了哪吒的形象中,表现的比较生动形象。在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作品的战线,从而将民族文化也进行了很好的展现。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提取知识,用现代人的理解观点进行表达,这是走出有中国民族特色动漫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发掘的能力,整合再创作的能力,是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

二、 在中职动漫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1、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动漫专业素描课的后续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动画、原画和场景,开设相对应的课程主要有动画技法、动作设计、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这些课程需要学生 具备一定的线条表现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透视的理解能力和动态的把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素描课程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专业需求展开.才能更好地为后续课 程服务。动漫融入中国元素,如美国最早把中国人物元素美式化的迪斯尼版《花木兰》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属于美国好莱坞梦工厂98年动 画片大作,此动画片主要取材于我国的文化动画片定制,《花木兰》的片名我们即可体现出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儿:美国人采用中国的特色、元素以及颂扬女性坚强的 品质打进了我国市场。动画影片全球热映的同时,让充满意蕴的中国元素及文化走向世界。视觉背景设计,背景呈现的风格多数浓郁着中国水墨画风格,虚实结合,另外有着几分诗意特质。

2、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动漫设计教学中。中职动漫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相应的设计作品中,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的认可中国民族文化对动漫设计的贡献,体会到其真正的优势。动漫设计肯定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在创作中融合传统文化就需要真正的掌握民族文化,要真正的掌握我国民族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动漫设计,也能够在动漫设计中熟练的进行运用。在美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不断的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设计进行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中职动漫设计教育来说面临的重要的一大挑战就是将民族文化体现在动漫设计的作品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动漫设计的教学中成为了一个关键。动漫设计是分为很多方面的,比如动画造型、剧本选题和整体的标新形式等,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里面,更好的进行动漫创作。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在动漫设计中完全可以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提取相应的人物原型和素材,选取一些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形象,这样既能表现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教师交给学生将民族文化和动漫设计创作结合表现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融合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熟练,从而掌握相关的精髓,这样创造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具有自我特点的动漫作品。中职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想象力的作用下进行动漫设计的创作,这样不仅具有民族特色,也是有自我特色的动漫作品。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体现在动漫设计中是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再次加工,因此在相应的动漫作品中一定要有当代社会的踪迹,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当代社会中被欣赏。动漫设计最终追求的并不是个性化,而是将个性化融入到大众性审美中,只有满足大众的审美才是真正的值得欣赏的动漫设计作品。因此动漫设计中进行大众审美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21世纪是动漫发展最兴盛的时代,我国动漫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培养动漫人才已成为我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最 重要的一环。中职动漫设计一定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熟练掌握动漫设计技术,掌握世界动漫发展动态。 中职动漫设计教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这块沃土上培养动漫人才,吸收民族的营养,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充分渗透到动漫产业中,使未来的中国动漫能够以自己的民 族特色再次登上世界动漫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何慧春.谈民族传统文化在动漫角色设计过程中的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