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3 17:32:56
导语:在室内空气治理的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本文介绍了PM2.5的危害及室内污染现状,对比了现有的较成熟的PM2.5处理技术,对室内PM2.5改造方案进行了实测比较。
关键词: 办公楼;PM2.5;治理
1 PM2.5危害及开展室内PM2.5治理的必要性
1.1 PM2.5的危害性
PM2.5是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的生理结构难以对PM2.5进行过滤、阻拦,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流行病学研究中有数据显示,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总死亡率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研究表明这与PM2.5的毒性机制有关,主要表现为其免疫毒性、氧化损伤毒性、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等。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μg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μg的情形约增加15%。
1.2 PM2.5限值及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世卫组织准则值,24小时平均值小于25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1,24小时平均值小于75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2,24小时平均值小于50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3,24小时平均值小于37.5μg。
我国2012年新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相对于96年版本,主要增加了对PM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的限值要求。其中对pm2.5的限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μg/m?(对应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1);对臭氧的限值为,8小时平均浓度小于160μg/m?(0.1ppm)
1.3 室内污染状况分析
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2013年全年,北京空气质量一级优(PM2.5浓度≤35μg/m?)的天数41天,占11.2%;二级良(PM2.5浓度35-75μg/m?)的天数135天,占37.0%;三级轻度污染(PM2.5浓度75-115μg/m?)的天数84天,占23.0%;四级中度污染(PM2.5浓度115-150μg/m?)的天数47天,占12.9%;五级重度污染(PM2.5浓度150-250μg/m?)的天数45天,占12.3%;六级严重污染(PM2.5浓度≥250μg/m?)的天数13天,占3.6%。全年年污染物超标天数为189天,77.8%的污染日是因为PM2.5超标,20.1%为臭氧超标,其余污染物超标占2.1%;其中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夏季高温时期,其余污染物超标则以PM10为主。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极差,室外污染对室内影响很小,只要没有稳定的室内污染源,则不会造成室内污染。而PM10污染,主要由于室外扬尘造成,由于粒径大,对其处理比较容易,普通空调系统对其就有一定的处理能力,而能对PM2.5有效去除的设备,更是完全可满足去除PM10污染的要求
根据以上数据及分析,本文认为,在北京目前的空气环境下,PM2.5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为对办公楼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有一个评价,我们对位于北京的某办公大楼室内PM2.5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室外工况(空气污染程度不同),在大楼各层各典型房间进行污染情况检测,测试结果制表统计,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开窗办公情况下室内外PM2.5浓度比平均值在0.7以上,即当室外PM2.5浓度达到约107μg/m?时,室内空气污染就要超标。
按2013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判断,楼内办公区全年室内超国家限值(对应空气质量二级良)的天数将至少在110天左右,约占一年的1/3,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办公人员在空气质量超标的环境下每日工作8个小时以上,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2 PM2.5处理设备的选择
传统空调系统设计里,空调末端配置有粗效过滤器,目的是除去空气中≥2μm上的粉尘颗粒,过滤效率在20~50%。对于≤2.5μm的粉尘颗粒污染,传统空调系统所设过滤装置无法达到需要的效果。
大型新风系统配置有粗、中效两级过滤,可以除去空气中≥0.5μm的粉尘颗粒,过滤效率在40~60%左右。对室外新风中的PM2.5有一定去除作用,但受限于效率低、风量小,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改善室内污染状况也难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根据对市场的调研,目前能够较为有效去除PM2.5污染,且较为成熟的设备主要有:静电除尘设备、静电驻极过滤设备及高效过滤器(HEPA)三种。
2.1 静电除尘设备
优点:过滤效果较好、设备阻力最低、运行成本低、体积小、噪声小。
缺点:对安全技术及加工精度要求高,如设备技术不成熟、极板加工精度不高,则设备有臭氧放散量超标危险(工作地点臭氧浓度国家标准为0.16μg/m?)。并且由于其电场结构特点,设备在进入大颗粒尘时会偶尔出现啪啪的放电音。成熟设备以欧美为主价格偏高。
适用性:适用性较广,但对声音环境要求严格的场所不宜采用。
2.2 静电驻极过滤设备
优点:兼具了静电除尘设备与HEPA的优点,过滤效果较好、设备初阻力低、体积小、噪声小、无电耗、无臭氧产生。
缺点:恶劣环境下滤芯更换频繁(为避免二次污染及设备失效,秋、冬季污染较重情况下1-2月就需更换),运行费用过高,设备终阻力偏大,过滤效率下降较为明显。
适用性:此类设备优点较多,适用性较广,但考虑到目前我国空气环境较为恶劣,滤芯频繁更换会造成运行费用过高。
2.3 高效过滤器(HEPA)
优点:过滤效率最高且较为稳定、无副产物产生。
缺点:设备阻力过大(接近静电除尘设备阻力10倍),滤芯更换费用过高(由于孔隙细密,HEPA过滤器更换频率较驻级过滤器更为频繁),设备噪声大,设备体积偏大。
适用性:较适用于采用大型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且配有单独机房的场所。由于运行费用很高,推荐在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场所应用。
3 办公楼PM2.5治理方案选择
为找到适用于办公楼的PM2.5治理方案,本文针对普通办公楼实际设备情况及办公环境下的人员习惯,拟定了三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
3.1 治理方案
治理目标:室外PM2.5浓度≤250μg/m?时,室内PM2.5浓度达到500μg/m?以下。
A方案:设置PM2.5新风处理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在办公区域设置新风PM2.5处理设备,并在室内另加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新风量约1次换气每小时,内循环换气次数按3-5次每小时。
B方案: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方案:仅在室内增加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换气次数按3-5次/h计算,室内所需新鲜空气依靠开启部分外窗保证。
C方案: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利用新风系统保持室内正压的特点,达到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造成污染的目的,考虑空调系统节能要求,新风量约1次换气每小时配置。
3.2 运行测试
测试仪器:TSI-8532气溶胶测试仪,TES1341风速仪。
需测试数据:PM2.5浓度,窗口风速。
对应三种方案,模拟实际办公状况,开展如下工况测试:
A、办公区开启半小时外窗后(模拟早晨开窗大换气)关闭外窗,开启新风,开启内循环净化设备,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测试新风口数据。本工况测试过程中对处理设备开启数量进行调整,争取优化配置。(针对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方案)
B、办公区开启外窗,开启内循环净化设备,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本工况需进行窗口风速,窗口尺寸测量,以确定可满足室内新风需求的开窗数量。(针对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方案)
C、办公区开启半小时外窗后(模拟早晨开窗大换气)关闭外窗,仅开启新风,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测试新风口数据。(针对仅改造新风方案)
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3.3.1 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的方案A
经测试,其处理效果完全满足本次改造目标。本次测试条件最恶劣的一次,室外PM2.5值达到了305,未做开窗大换气的条件下,室内PM2.5值就达到了148。而在此条件下,办公区开启PM2.5新风处理系统及内循环设备运行(内循环风量约3次换气)半小时后测室内PM2.5值降为47,完全可达到改造要求。
3.3.2 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的方案B
经测试,在开启3面外窗的条件下,内循环风量开启至5次换气的效果仍距改造目标有很大差距,处理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窗口风速、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室内外污染物平衡计算,由于窗口风速很不稳定,出在满足新风条件的开窗情况下,如仅增加内循环设备,需循环处理换气次数在20次/h以上。
3.3.3 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C
经测试,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达到通过实现室内正压从而得到避免污染物进入室内的效果。以本次测试中测试结果举例,在室外值158,室内值88的条件下,开启新风机组关窗运行半小时后,室内值仅降至73。
3.3.4 结论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得出下列结论:
(1)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的方案A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通过测试,我们认为本方案可优化设备配置,按开放办公区东、西区各改造2套新风机组并保证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即可,可使室内空气PM2.5浓度下降约65%-75%,室内外PM2.5浓度比下降至约0.15-0.2。
(2)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的方案B是不可行的。由于自然进风的不可控性,造成空气处理量过大,经济性太差。
仅改造后的新风机组运行,虽可以达到一定的室内处理效果,但效果微弱,室内污染物浓度下降缓慢,方案不可行。
4 结语
同志曾经就关于空气污染怎样治理问题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欧美国家今日的优良空气质量是数十年治理的结果,室外大环境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室内PM2.5污染开展治理是避免空气污染造成人身伤害的最直接措施。
2.川西北高寒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王华静,徐留兴,杜鹃,WangHuajing,XuLiuxing,DuJuan
3.活性氧化铝、锰砂和煤的磷吸附能力比较研究上海环境科学 吴晓雨,缪恒锋,阮文权,严群,任洪艳
4.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水质和生态数学模型应用研究朱永青,林卫青,卢士强,ZhuYongqing,LinWeiqing,LuShiqiang
5.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入湖河道的浮游植物陈斌斌,马家海,何培民,ChenBinbin,MaJiahai,HePeimin
6.鼋头渚风景区水体质量监测与评价张智慧,张光生,成小英,ZhangZhihui,ZhangGuangsheng,ChengXiaoying
7.消费者对企业环境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满意度调查分析李媛,林逢春,刘家欣,喻文熙
8.水质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樊敏,顾兆林,FanMin,GuZhaolin
9.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支持系统的设计周园园,周佳丽,ZhouYuanyuan,ZhouJiali
1.潮间带海洋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吴俊文,郑崇荣,董炜峰,苏荣,曹宇峰,邱茂福
2.浙江省东阳江干流水质分析与评价许月萍,张庆庆,牛少凤,张翔
3.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和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吕国强,王华,马文会,卿山,吴桢芬
4.利用石英砂尾泥等工业废渣制备陶粒的研究王传虎,葛金龙,秦英月,吴景梅,吴福勇
5.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张广柱,董鹏,王繁业,ZhangGuangzhu,DongPeng,WangFanye
6.光助芬顿氧化法降解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综述赵二劳,王璐,Zhaolao,WangLu
7.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对策探讨艾丽丽,裴蓓,邵一平,AiLili,PeiBei,ShaoYiping
8.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探讨刘磊,周大杰,LiuLei,ZhouDajie
9.基于模糊层次关联分析法的逆向物流选址方法任沁清,李平,RenQinqing,Liping
10.新型防腐技术应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初探陈斌,卢申卿,ChelaBin,LuShenqing
1.不同行驶工况下轻型柴油车瞬时排放的CMEM模拟对比研究戴璞,陈长虹,黄成,贾记红,董艳强
2.长兴岛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影响数值模拟研究陈义中,卢士强,林卫青,ChenYizhong,LuShiqiang,LinWeiqing
3.温度和pH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陈永贵,叶为民,张可能,ChenYonggui,YeWeimin,ZhangKeneng
4.混合微生物菌群发酵菌肥工艺条件研究宋鹏,周美红,陈五岭,SongPeng,ZhouMeihong,ChenWuling
5.强化絮凝-流动床生物氧化组合工艺的运行参数优化研究王建翔,贾磊,WangJianxiang,JiaLei
6.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体系研究赵宏林,陈东辉,张丽萍,ZhaoHonglin,ChenDonghui,ZhangLiping
7.上海市化工行业危险废物产生特点研究陈炜,钟声浩,张龙,ChenWei,ZhongShenghao,ZhangLong
8.用水量预测模型影响因子综合分类及其作用评价孙勇,徐祖信,SunYong,XuZuxin
9.世界"静脉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趋势探讨王爱兰,WangAilan
10.基于用人单位视角的环境科学类人才培养问题研究陈太克,ChenTaike
1.B.subtilis吸附Cu2+、Zn2+和Cd2+的等温吸附平衡性能研究刘丽艳,孙津生,李鑫钢,LiuLiyan,SunJinsheng,LiXingang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长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动中的应用苏伟,刘景双,SuWei,LiuJingshuang
3.苏州河上游地区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设计思路杨泽生,孔骅,吴建强,YangZesheng,KongHua,WuJianqiang
4.考虑生态需水的上海市青浦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王亚娟,陈亮,WangYajuan,ChenLiang
5.再生有机膨润土环境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李志娟,孙红梅,徐向红,LiZhijuan,SunHongmei,XuXianghong
6.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的生物法去除研究徐建官,邬坚平,施志德,XuJianguan,WuJianping,ShiZhide
7.中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乔会芝,曹健,QiaoHuizhi,CaoJian
8.上海环境科学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实证分析蔡志华,CaiZhihua
9.光污染对生态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刘鸣,马剑,LiuMing,MaJian
10.室内空气中TVOC8种组分浓度的分布特征探讨马微,王林,沈亦钦,戴军升
11.回转窑焚烧处理医疗废弃物的应用分析徐兆康,郭静,XuZhaokang,GuoJing
12.采用低毒性萃取剂测定水中黄磷方法探讨沈燕军,张建萍,季蕴佳,刘鸣
13.高中环境教育活动自主设计初探杨士军,盛华,YangShijun,ShengHua
1.上海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石膏利用前景分析戴海夏,钱华,DaiHaixia,QianHua
2.粉煤灰/工业污泥烧结陶粒的制备与应用蔡昌凤,褚倩,王玉莲,CaiChangfeng,ChuQian,WangYulian
3.我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牛桂敏,NiuGuimin
4.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实质分析钟劲硅,奚旦立,ZhongJingui,XiDanli
5.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陈嫣,张辰,ChenYan,ZhangChen
6.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夏俊方,曹海云,XiaJunfang,CaoHaiyun
7.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短程硝化研究王厦,冯晓西,WangXia,FengXiaoxi
8.阳极材料对医院污水电化学消毒处理效果的研究李志富,任少红,谭亚东,LiZhifu,RenShaohong,TanYadong
9.上海市废水排放趋势分析程曦,张明旭,ChengXi,ZhangMingxu
10.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刘党英,LiuDangying
1.城市化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探讨徐祖信,李怀正,屈计宁,邢绍文,洪祖喜
2.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李小平,张利权,LiXiaoping,ZhangLiquan
3.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拓展趋势分析王冬朴,WANGDongpu
4.应用RECOVERY模型研究底泥释放规律李宏祥,林卫青,LiHongxiang,LinWeiqing
5.上海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市场化管理研究程宾,ChengBin
6.新型三维立体网状填料用于内循环接触氧化工艺实验研究杨琦,尚海涛,YangQi,ShangHaitao
7.城市污泥流化床焚烧试验研究张彦芳,唐杰,ZhangYanfang,TangJie
8.淮河水系淮南段椎实螺类生态学研究盛似春,桂和荣,张明群,邰燕,倪仕钢
9.等高植物篱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田茂洁,TianMaojie
10.不同植物滞尘能力的初步研究杨士军,罗峙淳,李科煌,YangShijun,LuoShiting,LiKehuang
1.太湖梅梁湾水体重金属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李聪聪,成小英,张光生,杨龙元,唐静杰
2.长江口主要污染因子研究及富营养化状况评价高利利,吴澄,程金平,叶属峰,刘富平,刘星
3.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研究苏丽丹,林卫青,杨漪帆,朱永青HttP://
4.大莲湖水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朱英,沈根祥,王振旗,钱晓雍
5.室内甲醛污染相关因素之间影响关系研究朱迪迪,钱华,戴海夏,景盛翱,黄海英
6.水体微囊藻毒素表征指标检测方法综述殷娣娣,高乃云,黎雷,YinDidi,GaoNaiyun,LiLei
7.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探讨张沛君,杨佃华,李岚,宾晖,陆冰清
8.污水处理工程中构筑物防水抗渗问题探讨沈婧,李毅,ShenJing,LiYi
1.气态甲醛染毒对吊兰生长的毒性作用韩晓弟,HanXiaodi
2.上海市城市扩展格局及土壤无机碳分布特征分析许乃政,刘红樱,梁晓红,XuNaizheng,LiuHongying,LiangXiaohong
3.2种早春植物物候与小气候关系研究李晴,宋锦锦,邹春静,LiQing,SongJinjin,ZouChunjing
4.近10年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朱梦杰,汤琳,吴阿娜,张锦平
5.鱼体内PAHs生物标志物研究综述梁艳,LiangYan
6.上海市固定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及应用分析董励,DongLi
7.4种浮床植物吸收湖泊水体氮磷能力试验研究吴建强,王敏,吴健,WuJianqiang,WangMin,WuJian
8.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董宁,田爱民,姜丰,田爱杰
9.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研与分析朱迪迪,戴海夏,钱华,景盛翱
10.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效率检测方法探讨丁飞,DingFei
1.湿地碳循环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周念清,王燕,钱家忠,江思珉
2.固体微生物菌剂现场修复油田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初探张瑞玲,李鑫钢,黄国强,杨乐巍,闫博
3.上海外高桥码头邻近水域泥沙疏浚影响数值模拟研究陈义中,林卫青,ChenYizhong,LinWeiqing
4.太湖重点水域背角无齿蚌中汞的残留刘洪波,杨健,甘居利,LiuHongbo,YangJian,GanJuli
5.自然景区园林化对环境生态影响研究上海环境科学 吴辉,周青,WuHui,ZhouQing
6.KJFI型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研制戴海夏,钱华,黄海英,景直翱,唐勇杰,邬坚平,徐骅
7.管理工具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刘扬,张晶,周铭,LiuYang,ZhangJing,ZhouMing
8.底泥营养物通量研究进展张毓祥,刘登国,ZhangYuxiang,LiuDengguo
9.城市郊区河道污染问题成因及治理模式探讨于淼,张宪英,YuMiao,ZhangXianying
10.国内外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政策分析及启示鲍南,BaoNan
1.千岛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邵利萍,曹飞凤,楼章华,ShaoLiping,CaoFeifeng,LouZhanghua
2.直流电场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机理沈根祥,罗启仕,周海花,赵庆节,刘芳,梁丹涛
3.常温条件下UASB+SBR工艺处理甲胺、甲醇废水试验研究邱艳华,赵剑强,刘卫东,QiuYanhua,ZhaoJianqiang,LiuWeidong
4.工业碱渣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于水军,毕文彦,王文举,刘晓华,李青山
5.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控制研究詹咏,席智新,范海雁,ZhanYong,XiZhixin,FanHaiyan
6.5种沉水植物死亡分解过程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李燕,王丽卿,张瑞雷,LiYan,WangLiqing,ZhangReilei
7.A/O/BAF/亚滤技术深度处理针织印染废水研究卢徐节,杨波,陈季华,奚旦立
8.叶片理化指标与绿化植物净化大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蔡静萍,陈丽萍,申哲民,殷杉,邹晓东,王文华
9.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情况研究梁丹涛,严文杰,杨明丽,徐骅,胡双庆
10.上海市闵行区综合水环境质量分析及研究庞卫锋,李(王争),章锡琛,PangWeifeng,LiCheng,ZhangXicheng
11.污水处理厂TBT融资模式的应用分析曲艳迪,张兴文,李文霞,QuYandi,ZhangXingwen,LiWenxia
1.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张海英,赵由才,刘常青,ZhangHaiying,ZhaoYoucai,LiuChangqing
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处理新工艺的研究阮仁勇,RuanRenyong
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初探郑玲芳,阮仁勇,江家骅,ZhengLingfang,RuanRenyong,JiangJiahua
4.循环经济的OPS实施模型及其应用朱远,诸大建,ZhuYuan,ZhuDajian
5.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分析邱秋,QiuQiu
6.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中PM10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分析王晓燕,张爱东,修光利,WangXiaoyan,ZhangAidong,XiuGuangli
7.褶牡蛎对悬沙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沈盎绿,马胜伟,陈亚瞿,ShenAnglu,MaShengwei,ChenYaqu
8.铁氧体沉淀法处理含锰废水的研究万金保,闫伟伟,WanJinbao,YanWeiwei
9.PCR-DGGE分析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梁丹涛,沈根祥,赵庆节,胡双庆,顾海蓉
10.聚乙烯乙二醇膜处理含油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侯培红,HouPeihong
11.厨房复合式油烟净化新工艺的实验研究张宝刚,由世俊,刘鸣,ZhangBaogang,YouShijun,LiuMing
1.崇明生态岛建设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研究王敏,熊丽君,黄沈发,廖水文
2.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夜间环境监控与预测张宝刚,刘鸣,文柳,李壮壮
3.四川升钟水库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李铁松,任德有,李剑,杨明先,黎智,张婕
4.超临界水氧化分散染料分子研究龚为进,段学军,奚旦立,GongWeijin,DuanXuejun,XiDanli
5.上海环境科学 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徐建刚,XUJiangang
6.滨海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初探李珀松,朱祉熹,LiPosong,ZhuZhixi
7.两段式处理药用辛醇废水的研究赵福歧,李志富,ZhaoFuqi,LiZhifu
关 键 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理念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
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应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
1.1 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不恰当的节能措施。降低了室内空气的质量,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统计,近30%的新建及改建的建筑是有病的。
(3)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另外,室内用的各种清新剂,除厕剂等散发的气味亦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2节地
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 1.3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1.4节能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 1.4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 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 3%,可开采的只有20 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 8年。
1.5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 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打出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旗号。但是,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应具备什么条件,并未明确概念,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细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能源系统 进入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电、燃气、煤。对这些能源要进行优化分析,采用最佳方案,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等其他再生资源)。
2.2水环境系统
对于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室外系统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排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2.3 气环境系统
小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居住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备,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保证居民的卫生健康。 2.4 声环境系统 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隔阻措施。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
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建筑设计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声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声,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用降噪措施。 2.5光环境系统
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在室外公共场所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2.6 热环境系统
小区的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对住宅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
2.7 绿化系统
小区的绿化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绿化要求。在建筑旁边进行植树,草坪等绿化,可起到防风、隔热、防尘和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亦可达到节能、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2.8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目的是满足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建议采用动物处理垃圾。管理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2.9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结语: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5;
[2] 杨柳.建筑气候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6;
【关键词】太阳能的利用;空调;经济性分析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需求量在日益增长。一般民用建筑物,如酒店、办公楼、高校图书馆和医院等,空调耗能已占总耗能的50%以上,给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各种非再生能源的发展伴随着废气排放、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空调机的制冷剂CFC8还会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造成破坏,直接威胁到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利用太阳能空调的研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热门研究课题,太阳能空调作为一种新兴、清洁和耗能低的空调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太阳能空调利用太阳能的效率较高。A.Syed等(2005)在马德里所做的实验证明,利用49.9平方米的平面太阳能采集板,单效35千瓦的制冷设备和2立方米的水箱,在天气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每平方米太阳能采集板能把711W的太阳能进行转换,最高可以超过900W,如果采用双效弧形采集板,转换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二是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耗电量大大降低。J.Guo,H.G.Shen(2009)在上海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跟传统的空调相比,太阳能空调在产生相同的制冷效果的情况下耗电量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一,电力费用大大降低。三是太阳能空调利用的规模效应显著。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间平均可以达到2500小时,西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甘肃西部的年日照时间甚至可以达到3200小时。所以在我国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运行空调是大有可为的。
2.太阳能空调的现状
2.1 太阳能空调的市场概况
目前太阳能利用设备已在我国形成一个较大的规模且仍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太阳能空调生产企业。其中清华大学太阳能开发公司、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集团、中科院太阳能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等几个大的开发单位,其年产值均都在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太阳能空调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及富裕的农村地区使用率已经达到30%以上,且还在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城市的使用率还比较低,还不到5%。据中科院能源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根据能源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来几年,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全球性气温的日趋升高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太阳能设施,尤其是太阳能空调设施,将会越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太阳能空调的使用率将会达到30%以上。
2.2 生产太阳能空调的利润分析
我国已把“太阳能空调”列入科技攻关计划,成功的建成了两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分别是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广东省江门市建成的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和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在山东省乳山市建成的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生产太阳能空调,成本低、利润高。普通电空调柜机售价大都在3000元至5000元且利润不超过20%,消费者投入大、耗费高,每小时耗电2-3度以上,一般家庭买得起耗不起,贫困家庭买不起。而太阳能空调柜机最大的优势是投入低耗费低,每小时仅耗电0.1到0.3度,不到电空调的十分之一,一次投资安装长期健康享受。
3.太阳能空调的经济性对比分析
3.1 制定比较方案和选择约束条件
方案1:燃气直燃吸收式空调机组。
方案2:电力式空调机组。
方案3:太阳能辅助燃气吸收式空调机组。
约束条件:(1)目标值的经济性分析;(2)目标值节能性分析。
经济性影响因素:太阳能空调系统之所以成为当前国内空调行业研究的热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经济性。室内设计参数是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它的确定除了与人体的舒适感和室内空气品质有关外,也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室内设计参数中对空调系统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室内的温度参数。
3.2 方案的经济性对比分析
(1)三方案初次投资的对比分析
电力式机组、直燃吸收式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的价格一次增加,并且随着制冷量的增大,它们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经分析后还可以发现,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的价格约为同等制冷量直燃式机组的1.5到1.7倍,约为电机组价格的3倍左右。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的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空调的集热器投资较高。据考证,单位功率的集热器装置初投资约为1800元人民币每千瓦。由此可见,太阳能吸收式机组在初投资上比其他两类机组缺乏经济性。
(2)一次能源消耗量的对比分析
所取主要参数如下:电厂供电效率为30%(全国均值);电力输配效率90%(全国均值);燃气热值为每立方米42998千焦。按以上参数对三方案各种能源的消耗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一次能源消耗量在方案1到方案3中一次降低,且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几乎是现线性关系。显示出太阳能空调系统在能源消耗方面的经济性。
太阳能去三分之一负荷为例,其中方案1和方案2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是方案3的2倍左右,相当于太阳能空调比夏季用电力空调制冷和直热式制冷节能20%到50%。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太阳能承担负荷比例的增加,一次能源消耗量明显减少,可见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对减少能源消耗有着重大的意义。
(3)三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经济学也逐渐纳入了技术经济学分析的范畴。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经济活动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以往的经济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生产成本中没有把环境成本考虑进去,比如在使用能源时没有考虑到能源开采对耕地的破坏,排放废气时没有考虑大气治理所需的费用,总之是一种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获取高额利润。
考虑到我国国情,电力97%来源于煤炭火力发电,以耗煤折算用电,以承担三分之一负荷的太阳能为代表,对三种方案的年消能源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行对比分析,取1吨油当量等于44880000千焦。我们可以得到,太阳能空调系统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以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的空调负荷为例,使用太阳能机组,比使用直燃机组年CO2排放减少约8万公斤,比使用电空调机组年CO2排放减少约23万公斤。同样以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的空调负荷为例,使用太阳能机组比使用直燃式机组年NOx排放量减少约140公斤,比使用电空调机组年NOx排放量减少约605公斤。污染物排放的减少量惊人,可见太阳能空调制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空调。
4.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
太阳能空调实用性示范系统的建成,证明了太阳能空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益,潜在的市场很大,应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要实现产业化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制冷机的商品化、产业化;统一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制定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等。
(2)研究与开发新的技术
太阳能空调系统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淡化吸收式制冷技术。由于造价及工艺方面的原因,制冷机不宜做得太小,所以采用这种技术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只适用于中央空调和集中供热方式,系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市场对小型的、家用的太阳能空调器却有更大的需求,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满足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小型太阳能空调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3)太阳能空调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
目前太阳能空调在城市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不是城市居民不喜欢这种属于绿色洁净能源的太阳能设施,而是安装太阳能装置不太方便。由于城市高层住宅楼的特殊结构及目前太阳能空调的固定构造,居民只能将所购买的太阳能设施安装在屋顶,而装在屋顶走管道又十分不便且不安全,所以有不少想使用太阳能设施的城市居民因嫌安装麻烦而作罢。从这一点看,太阳能空调在城市中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特别适合高层安装、使用且性价比更为优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凌风,林鑫.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环境意识;渗透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而目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主要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环保教育的方式偏重于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和环保实践活动相联系,没有针对环保教育的专门教材和授课教师,现行的化学教材中相关的环保知识较为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化学实践的次数相对较少;环保教育的考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对环保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等。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全球存在问题看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今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等,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全民族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从中学化学课开始抓好环保教学。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如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
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个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无时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环保意识水平,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1)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新榜样。在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要求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知识的基本载体,教师应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环保意识。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
如高中化学教学,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另外,如《硫、硫酸》、《硝酸、硝酸盐》、《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和石油的炼制》、《电解和电镀》等章节中都涉及到环保污染及防治。通过学习,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装饰材料、塑料等化工产品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产生、性质、危害及预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环境意识;其次,通过学习还能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包括室内的有机涂料、绝缘材料、美术装饰品、化妆品等污染物,除此之外还有人为的炊事、吸烟、烟雾喷射、各种化学清新剂等。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环保观,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培养学生参与环保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感。
(2)在化学复习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新授课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环保教育的零散片段,学生掌握的环保知识是孤立的、不连贯的,在复习课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环保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复习到大气污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一些会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物质进行归纳和总结,如碳氧化合物的污染,分别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再补充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轻者昏迷重者死亡,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让学生思考该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通过在复习课上对新课中讲解的环保知识进行联系,归纳总结,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如:在高一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卤素知识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在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高分子聚合物介绍“白色污染”;在高三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电解、电镀介绍水体污染。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持续经济和持续社会三方面内容。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有必要掌握这一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指导思想。我们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之学习这一思想理论,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并对其相应的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
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⑤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在化学实验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利用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以环保意识备好实验课。备有关实验课时,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以及有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要做好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对进行环保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境教育的实验。
(3)改进实验,体验环保。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对人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既是实验安全的要求,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将现有仪器改装成能防毒气逸出的实验装置;又如,氨分子扩散的探究实验,可以将氨水改为醋酸,将酚酞改为紫色石蕊试液。
(4)开展微型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开展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实验中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中,改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为在点滴板上进行。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五)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结合课堂知识,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化工厂,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车间的生产流程,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厂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
(2)举办环保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定期给学生举办环境保护知识专题讲座,如“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可指导学生阅读与环境知识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科普读物,搜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环境知识,营造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都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4)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定期组织环保科技知识小论文竞赛,使学生通过竞赛增长学识。
(5)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6)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计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在做菜过程中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在室内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