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时间:2024-02-05 11:36:04

导语:在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1篇

本研究立足于笔者所在学校师范技能实训的实际情况,从整合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拆解与重组,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促进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巩固及提升,并为其他师范院校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教育技术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备知识,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整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训内容,并通过抽样调查高校师范生,得出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对实训课程的内容需求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确定分层次的实训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非常必要。

一、实验教学理念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特点,实训内容零散、不成体系,实训目的缺乏针对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师范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鼓励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育,笔者从“整合”的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拆解与重组,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核心能力训练为有限目标(即有限、基础的能力训练目标),兼顾内容的精简性与系统性,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实验教学模式。

二、实训内容框架

笔者分析了国内高校广泛使用的5本现代教育技术实训规划教材内容,根据AECT94定义(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和AECT04定义(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内涵,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并以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需求调查为依据,将需求和使用频次高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类,得出现有的实训内容框架。该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高校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总体需求,如上页表1所示。

三、调查分析

笔者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对所在学校的2012、2013级师范生展开抽样调查,在学生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后,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为92%。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20.0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专业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认识的差异。在数据回收以及录入过程中,均对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检视。1.差异检验检验结果的渐近显著性为0.001,小于0.05,说明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对实训课程的内容需求不同,存在显著差异。确定实施分层次的实训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结构是非常必要的。2.专业倾向本实验通过聚类分析将师范类的专业分成四类,具体的实训内容模块比例如表2所示。笔者对师范生的需求和学习内容偏好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模块的比重上进行相应调整。3.教学形式偏好调查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形式应以实训操作为主,重视技能应用,具体如表4所示。4.评价方式偏好调查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多元的评价方式,具体如下页表5所示。

四、实验教学体系

本研究以师范生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大学教材体系,把对应于能力系统的技法体系确定为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提炼归纳教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技能模块划分实训内容,形成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落脚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该体系从下往上层次逐步递进。层次一:夯实基础,从大一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开始展开通识基础实验训练,实验类型为验证型,要求学生能够模仿操作,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以及能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等。层次二:逐步提升,实验类型为验证型、设计型两种,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分析,运用技术完成实验任务。层次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用技术解决问题,完成独创的作品成果,实验类型为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由于部分专业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开设了与教育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历史(师)、中文(师)、思政(师)、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有公共课“网页制作基础”,而英语(师)专业开设有Flash及Photoshop实训课程,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中设置必修(28学时)和选修(20学时)的实验模块,以灵活满足不同专业32~48学时的课时安排。各个实验的学时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时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学前教育专业是32学时,物理(师)、数学(师)、地理(师)等专业是48学时。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不需再重复教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需求,选修实验模块,能够完成相应的总课时要求即可。该实验体系框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框架,便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知识线索和引导,促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五、实施策略

1.资源整合,精简重构教师可以将知识打散、重构,形成精简的“教学元件”,并整合不同的“教学元件”组成“微型课程”,每门微型课程通常只占用2~4个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教师讲授的知识就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不同组合的“课程套餐”,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力量得到有效整合,贴近学生的需要,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建设。2.分层教学,自选模块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开设不同模块的分层次教学。例如,开设“基础实验”,涵盖实验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夯实基础;开设“专业基础实验”,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部分实验为自选,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重视个性发展;开设“专业综合实验”,部分实验为自选,提高学生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打破专业壁垒,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围绕具体的项目开展学习。3.关注需求,符合实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符合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如何在教学中解决常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内容。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境,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教学情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创作和设计,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4.技能深化,学科渗透本研究得出的实训体系完整,理论与技术并存,重视技能的操作训练和应用扩展,着力提高师范生“怎么教”的能力,并提供了“理论导学”和“技术要点”,以学习任务和创作设计来提高技能的训练效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教学技能,最终形成实际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实现了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与专业特色的结合,并注重技术与学科教学间的链接,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5.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一一讲授所有的知识,因此,教学知识内容应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以“应用”为主,以“够用”为度,兼顾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精简性。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只学“有用”“够用”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思”。另外,教师对每位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框架和标准去衡量他们的水平,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考查,只要学生能够学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能够满足自己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就已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六、实验教学模式

创建基于“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七、结束语

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师范技能实训的实际情况,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和创新。该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弥补当前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师范生教学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梅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基于整合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81-85.

[2]于化龙,崔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9-123.

[3]瞿堃.教育技术应用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黄映玲,徐苑.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验;多层次目标;内容体系;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注: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1]315号,NO:350)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更是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成为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1]。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教育信息技术素质,使学生具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形成,因此,实验教学是整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基础,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要求学生想掌握常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学以致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开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内容不全,陈旧的内容多,新技术没有及时引入。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教学媒体操作使用、微格教学、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等。大部分院校因师资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仍然包含一些传统电教设备的使用;也有许多院校采用多媒体机房来实施所有的实验课,实验内容主要是课件设计和制作,其它的许多重要内容就被忽视了[2]。而类似于电子白板等新内容没有及时地被吸收进来。

(2)实验目标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面向师范类所有学生开设,文、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相差较大;同一个实验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难易程度不同,实验难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

(3)实验教材建设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验教材少,现有的教材包涵的教学内容不全,整个实验内容没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也没有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性,个性化的技能培养不明显。一些新技术很快被用到了教学上,但实验教材的更新远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

(4)实验教学模式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本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大部分实验老师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过程没有经过整体设计,实验步骤缺乏连续性、渐进性和启发性;各个实验独立性强、关联度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能结构体系,不利于综合技能的形成。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与其课程目标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教师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评价等多角度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2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特点与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可分为操作性实验、设计与制作性实验、教学综合技能性实验三类。操作性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与制作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媒体,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软件。教学综合技能性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这三大类实验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从单一技能训练过渡到综合技能训练。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基础性、实效性、设计性、发展性、综合性几个特点。

3实验内容的改革

3.1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教育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学生获取教育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目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南,结合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综合技能。

3.2改革实践

为了克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们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应用系统论及教学设计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重新编排,使整个实验项目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总目标下的三层次目标体系,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同一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三级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采用多目标,多层次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图1教学内容多层次目标结构

(2)内容设置:从单一型转向综合型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软、硬件结合的特点,结合未来教师技能的需求,把实验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硬件平台的学习、软件平台的学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如下图2所示。

硬件平台的学习。主要设置教育技术实践中常用设备的使用,新增了电子白板的使用;删除了部分已经淘汰或过时设备的使用,如幻灯机的使用等,删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的设备的使用,如数码相机、录音机的使用等。微格教学系统的使用更新为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使用。

图2《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内容体系

软件平台的学习。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网络站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处理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的基本技能。

课件设计与制作平台,主要设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利用工具进行课件制作等。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集中体现。具体内容依据专业特点灵活安排。

课件设计要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用最简单、最恰当和最有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学控制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课件的设计、制作的教学内容不同,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大力倡导教学过程的多样性,运应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课件设计与制作进行指导,从而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学科多媒体课件的技能。课件设计与制作我们通常会布置二个题目。

一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介绍学生本人,要求如下,①利用各种媒体来展示自己的情况;②页面布局美观、合理;③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④技术使用先进。此题看上去容易,学生也有兴趣,各种素材比较容易收集。重点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

二是制作一个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自选。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选题:学生分组进行选题,选择本专业一至二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②教学设计:讨论确定教学方案,明确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具有良好实用性。③素材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讨论课件整体结构,写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根据个体的特长分工进行多媒体素材的搜集、整理与加工。④集成:各组集体完成。⑤评价:分步进行形成性评价,最后形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进行有效的指导,既考察学生个体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

(3)实验教学课时的调整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比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要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实践。因此,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我们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到20学时,其实20学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4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1.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树立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为根本目标,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特点和师范生的学习特点,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思想。首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与新技术的发展同步,及时更新内容,更新教材;其次,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横向联系;再次,由于实验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

2.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整合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实践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来实现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优势互补。

3.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多样化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常用如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①任务驱动学习[3]。它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实验教学中,教师把一个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地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每人完成一至二个任务,最后进行整合。这样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和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小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5]。把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实验细分为几个部分,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多媒体软件知识或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以协作学习方式完成一个任务,最后把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然后集成起来成为一个实验的成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协作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

③即时成果展示与评价。每次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精选出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是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演示,指导教师进行讲评。不仅完成者有成就感,也让其它人学到了技能,看到了差距,更是极大的鞭策与鼓励。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在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同时,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并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1

[2]李又玲.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16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6-180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策略及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不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容易实现。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手指的活动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完善,还有幼儿大脑发育方面都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多种类型的游戏当中,幼儿比较喜欢手影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通过手编成多种形状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十分有效。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仅用手便能够编出多种形状的影子,而这种现象让幼儿感到十分好奇,进而激发出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但是在进行手影游戏的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必要的光源条件,幼儿园通常都是使用灯光开展这种游戏,由于光源方面的限制以及幼儿分布的比较零散,没有办法让幼儿一同进行游戏比赛。比较发现,运用幻灯进行这种游戏,在光源方面不会受到限制,幼儿们也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比赛,并且对于画面老师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影子比较清晰且集中。使幼儿更加容易操作,进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幼儿编一些相对简单的手影,使其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找到手影的技巧。要求教师日常生活中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采取看动画片以及看书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幼儿基本掌握了手影的技巧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进行自由的想象,从而对于手影的花样进行创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最大限度的被挖掘出来。因为在编手影时要求手指的灵活使用,进而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游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基本形式中的一种,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范专业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良好发展。相应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使信息时代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师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高技能外,还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高素质应用型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1.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1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1.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担负我国基础教育使命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否具备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只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现代教育活动更强调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过程的设计者、行为的引导者。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只有在校学好这门课程,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胜任教师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当前,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偏多、实践教学不够、实验设备缺乏等。下面详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旨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2.1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

就我校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而总课时只有36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讲理论又要实践,基本上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因此,可以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将更多的具体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只讲一些基础理论,把大部分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践教学上。围绕重点、难点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讲授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创设情境,展示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原理。

2.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那么,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离不开课前备课。首先要针对每次的实践内容,上机反复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其次对操作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推敲,以便上课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再次,教师要定期接受培训或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参加讲座或培训、进修,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实践,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种综合能力。

第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该课程内容。实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室,并配备完善的设备。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教材。为了增强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训指导教材。

2.3学校加强校园网资源的建设

首先要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处于初期,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中许多内容有待完善与补充。在保证校园网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学校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筑教与学环境,如: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使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库是指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精选并汇总在共享资源库中。教师可通过校园网教学资源,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还可对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资源,为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供支持,使优秀的教学信息在全校共享,其主要形式有:教材教案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和课件库等。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高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其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时代宣言,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学术会议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1.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版).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从而提升院校教育的整体效益,是院校对用人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影响力的体现。目前,任职教育规模都不是很大,整体效益也不够理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部分替代教师的职能,使教师有精力培养更多的学生,较大程度地提高师生比,扩大学校的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学校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服务活动与科研交流活动,从而使学校对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取得更好的整体效益。另外,任职教育是当前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途径,未来的教育将更多地向学生的终身职业教育倾斜。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难以脱岗进行集中的学习培训,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其先进灵活、及时实用等的特性,区别不同的教育者,随时随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可有效地完善参加培训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其工作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促使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化,提高任职教育整体效益。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任职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的,而是根据任职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目前,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基于传统教学媒体(以视听设备为主)的“常规模式”;二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摸式”;三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四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五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其中常规模式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在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在重视“常规模式”的同时,应加速发展“多媒体模式”、“网络模式”、“虚拟现实模式”,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在院校教育活动中,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对于基础理论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对于专业课教学还应适当引入虚拟现实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任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任职教育涉及大量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现代教育技术是表现它们非常理想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教学潜力,改进教学方法,可以科学地缩短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教育培训的需要。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意见;思考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指黑板、粉笔、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经验和理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

二、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一)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会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要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的支持,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去认识、预见、导向、调控、评价和反思等教育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是主体,要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笔者认为,如果离开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只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二)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仅仅把教材的内容搬上屏幕,课件成为教材的反射镜,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策划和设计,错误的认为只需照屏幕宣读就等于讲课,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这样的教学,只是把学生低头读书变为抬头看屏幕,造成学生走马观花般的飘浮感。笔者认为,应该强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技术手段的应用是第二位的。

(三)制作课件即备课。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部分,借助资源和媒体是教育技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本手段,而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科学组织是优化教学的保证。通过备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和资源合理地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患上了“课件依赖症”,出现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

(四)追求课件内容的刺激,不顾整体教学质量。

不少课件,为了夺人眼球,滥用装饰,喧宾夺主,课件插入无关紧要的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影视片断等等。加上演示课件时关灯、遮光,教室内光线昏暗,学生难以记笔记和看书。还有一些教师课件内容面面俱到,一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内容也要在屏幕上显示,一节课演示的幻灯片数目过多过快,学生思考时间太短,造成学生应接不暇,视觉疲劳,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要科学是指要正确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要注重实际效果,一定要当用时则用,避免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独特优势,将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有机结合,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要易读。要易读是指课件的制作风格应该美观大气,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字体、字号与字型选用要合适,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声音清晰,音乐优美怡人,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文字内容要简洁,内容要随着教师的讲解顺序逐步引入,避免“一屏字”和“教与学分离”现象。

(三)要易用。要易用是指课件要容易操作,采用超文本结构整合信息,将文字、动画、图像、表格形成网状文本,将教学内容用声、光、图、像等媒介组合展现于屏幕。避免只是对一些文字材料和图片进行简单的排版,使幻灯片只是起到代替黑板的作用。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发展,模块化制作,模块应该像堆积木一样,可以灵活组合。

(四)要易解。要易解是指在课件内容要易于讲解,思路清晰,内容精炼,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在讲解内容时,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探究- 深思- 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首先通过播放动画或者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这样通过连接一些动画、图表,拓展教学空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动态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88-01

所谓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能辩证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有着良好的价值观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习惯,能有效地进行整合教学设计,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设施,能进行整合教学的评价与反思。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采用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系统的方法,以创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的一种教学理论。整合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去整合;二是从数学教学入手去整合。我所强调的是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入手去整合。正是出于这个需要,我认为数学教师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整合能力。

首先,在理论知识与本体知识储备方面,教师要具备进行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准确把握整合的实质,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在信息技术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POWERPOINT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与制作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协作意识与信息交流能力。

其次,教师要具有基本的整合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方案与模型,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数学老师具有的整合教学能力可以从八个方面去建构:一是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把握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教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教师具有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三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把握重难点及章节知识内容间相互关联的能力;四是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发展,论证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优势与不足,选择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教学的能力;五是能结合选择的现代教育媒体,运用合适的教育原理设计具体整合方式的能力;六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并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能力;七是在整合教学中机智合理处理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八是整合教学后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第三,教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实施整合教学的能力。同样一个好课件,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教师如何根据自己面对的学生对象,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流程,实施有效教学,也是整合教学中教师必备的一个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由于侧重点不一样,教学模式的设计存在着不同。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三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主导模式(讲授课)、二是主导主体模式(启发式教学常用),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设计教学流程;三是主体模式(探究式教学常用)。即学生在整合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重点突出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整合教学中得到升华。

概括的讲,数学教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能力结构可以用下图以表示: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从集体教学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在集体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教授的引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讲授时的思路引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没有形成与发展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现代网络、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在网络、多媒体状态下的现代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等因素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被动参与学习的状况。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解放自己的思维,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认知主体回归与学生。这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交互式课件广泛研制和运用以及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普遍提高,学习形式已经彻底打破了一两本教科书和教师简单讲解方式,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性,学习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教学的效果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解放,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二)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已经并永远不可能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固定学校之内,再也不是教师面对教室内学生的单一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使高等教育实现了教育者孜孜追求的梦想,实现了教育的开放,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平等、自由、自主、积极地接受教育。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实现,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来源不再只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师的思路。学生们能够更加开放自己的思维,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或疑惑,及时地去寻找所需的知识和资料,可以在不受限制的空间中自由地去思考和创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三)被动学习能够转变为自主探究,从而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网络方面的功能,都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功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这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这样的便利条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例如,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学习寓于课题的研究中,把学习、探究和创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研究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创新体验,强化了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现成的范式与样例,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犹如科学家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课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科研创造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检索课题研究所需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提出种种构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去做大量资料的查询和相应知识的检索,离开互联网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而没有对资料的查阅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解决课题的构想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与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可以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等动态显示于一体,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得到实际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认知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的是非线性的相互关联性很强的大量信息,能够最充分地搜集资料,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营造出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从枯燥的抽象教学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设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参与者,使学生始终处在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独特性、感受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体验,并能迅速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从来就不局限于一种,而是通过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多渠道的推导和演绎实现发散性。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知识载体所带来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素材所具有的可组合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新”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没有“新”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新”就是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创造新产品,提出新见解,也就是所谓的独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独创性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些“新”之所在。可能这些“新”已经是“旧”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发扬,是非常珍贵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独创性。交互性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程,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寻找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创性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突破思维惯性,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教师的创新思维教育理念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创新思维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提出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行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符合党的十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现代教育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赋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鲜明的时代特色,呈现出多角度、多样化、视野广阔的特点。教师应在实践层面上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党的十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学识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情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创造性地提供学生发表见解、质疑的条件和机会,在教师创造的疑难情景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唤醒并积极主动地发生。教师要掌握并充分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教学中的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多彩和多样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能够使教师有意识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同一研究对象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创新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独到性、求异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