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7 14:38:57
导语:在智慧城市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张杨表示,智慧城市属于新型城镇化概念中的细分板块之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包括智能交通、安防、医疗信息化、智能建筑、教育信息化等等。这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相关公司已经在业绩方面有所体现。
智慧城市带来什么变化?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有限资源使用情况的城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智慧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形形的网络平台集成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代名词。“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绿色生态、文明科学的现代新城市发展模式。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称,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测量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从应用领域来看,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的交通、医疗、公共安全、教育、城市发展和能源等领域。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十二五”期间,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智能交通更被看好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教育信息化等多个领域。而其中,智能交通是分析人士较为关注的。
华宝证券TMT分析师吴炳华表示,目前来看,前景较确定、有望率先发展的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城管和智能医疗等领域。此外,涉及教育、社保等公共民生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也有望渐次推进。因为目前来看交通过于拥挤等问题较为明显,而智能交通则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领域。
事实上,智能交通行业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中投资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细分领域。交通运输部近日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中也提出,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
国泰君安表示,城市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加大,在基础道路设施供给有限增加的情况下,智能交通成为缓解矛盾的首选手段。随着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单个项目投入规模有望逐渐加大。随着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等项目增多,实力型大公司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相关项目对公司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龙头公司有可能凭借资金和规模实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业绩加快增长。
警惕相关软件板块解禁压力
事实上,对于智慧城市所带来的机会,上市公司已有所布局。如中国联通之前就已经了"智慧城市"战略,而中兴通讯近期则了“ZTE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在全国高铁网、城轨建设步入高峰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投资主线。我们认为,高铁及城轨建设作为未来5~10年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建投资在前 信息化投入将后来居上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正处于投资高峰期,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产业链受益角度看,随着其建设进入新一轮,整个产业链都将依次受益。
按时间顺序,产业链上依次受益的是基建施工、工程机械、基建配套设备、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由于基建建设需2~3年,而信息化投资在基建完成之后,故轨道交通信息化与铁路和城轨基建投资相比明显滞后,未来几年将是轨道交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开始,但从投资视野看,当前布局恰逢其时。
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前景十分广阔
在轨道交通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也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体现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市场的不断拓展。
铁路信息化应用范围广
信息化在铁路领域的应用范围极广,涉及到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的方方面面,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国家《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信息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将最终覆盖我国铁路的各个领域。
应用范围的扩大极大拓展了铁路信息化的市场空间。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我国铁路信息化的投资规模近几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30%以上。受益于铁路大发展的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
城轨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问题困扰着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都有建设城轨交通的愿望和需求。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地铁建设的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目前,全国达标的城市有近50个,其中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已经获批。未来,开通城轨建设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在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那些达标未建的和新达标的城市将会加入城轨建设的大潮。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都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城轨交通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因而城轨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提升,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与我们判断的城轨信息化市场的趋势也正好吻合。
智慧铁路为铁路信息化打开新的空间
2009年,IBM在北京成立了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提出了“智慧的铁路”的发展策略,这对现阶段的中国铁路可谓是“正当其时”。由于社会对铁路行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铁路有必要借助智能信息管理实现突破。而“智慧的铁路”正是利用其可感应可度量、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纵观我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无外乎是社会对铁路不断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过去,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铁路的安全、高效。而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对铁路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智能化的要求,例如乘客能够快速、简便的对旅程做出最优的计划和管理,铁路公司成本减少的同时提高乘客服务的质量,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对运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等等。然而这些新的需求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无法实现,必须依赖更高水平的铁路信息化――智慧的铁路。可以说智慧的铁路是铁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鉴于以上的分析,未来智慧铁路的推进必将引发对信息化软件和设备的新需求,例如RFID标签、传感器、自动识别设备(AEI)、智能化决策系统等等。这些新的技术、系统和设备在铁路的应用,将掀开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
迈入成长期 本土上市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事实上,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性是不同的,其中,成长期是行业成长最快的阶段,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黄金时期。我们将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与成长期行业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目前正开始迈人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极具投资价值。
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各大IT厂商前来掘金,然而我们却发现,本土的公司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他们是这块蛋糕的最大受益者,而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国外IT巨头却鲜有斩获。探讨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土上市公司拥有国外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这些优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策优势、本土化优势和市场优势。
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轨道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行业内的本土企业,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本土化优势
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客货混运,因此国外的标准化系统并不能适应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又由于国外的厂商对中国铁路的情况了解远不如我们本土企业深入,其开发的产品在适应性等方面较国内企业要逊色不少。
市场优势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主体是国家,在市场招投标过程中,选择的天枰必然偏向我们本土上市公司。而对于先进入行业的本土企业,一方面,他们先进人市场,其技术和系统规范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后进入者再想进入就有了壁垒;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积累更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拥有更多的项目经验。因而,本土的上市公司更具有市场优势,且目前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实际上,这家以建筑智能化和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为主业的年轻上市公司,业绩一直都在稳步增长。
智慧升级
智慧城市和低碳生活一样是这个时代最热门的关键词。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它在技术上依托于当下另外一个热点概念——大数据整合。
我国住建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目前已公布2批名单。
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建筑节能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对行业发展提供推动力,保守估计下,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也在2000亿元以上。
以上是汉鼎股份所处的最新行业背景。汉鼎股份的建筑智能化和公共安全管理智能化业务正是给客户提供信息数据处理方案。汉鼎股份正在谋求战略转型,这两部分业务将分别升级为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的概念。汉鼎股份的业务升级是从单一工程建设向整体城市运营的转变。城市管理、医疗、交通、能源、公用设施、水资源、安全、教育和食品等各领域都可囊括其中。
这是一个近乎科幻大片一样的行业。根据国家开发银行数据,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国开行将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遴选、调查、发款等工作。也正是基于对行业和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此前在会计事务所工作了5年之久的王智斌下定决心转型,于2012年加入了汉鼎股份,担任财务总监。
用活现金
“汉鼎股份刚刚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5亿元,还未完全投入使用,所以产生了可观的利息收入”,王智斌认为这样的状态并不属于价值创造型财务的范畴,“我们现在的投融资压力其实不大,我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想办法盘活手头现有的钱,尽量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汉鼎股份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王智斌认为,“到目前为止,银行融资成本还是最低的。我们和银行关系良好,众多的银行产品可以满足需求。目前也没有很大融资需求,因此不会考虑短融或者票据贴息之类的手段。主要工作还是把手上资金盘活,这是平时的财务管理重点之一。”汉鼎股份目前的资金成本控制在6.3%左右。工程建设所在地不同,资金成本也会有很大变化。“有些地区有支持政策,比如。我们的项目融资利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四点多。”拉萨市和林芝地区是住建部首批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充分利用试点城市的政策优惠,将成为未来汉鼎股份降低资金成本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国内的工程行业,高额的前期垫资是普遍现象,汉鼎股份也不例外。尤其在当前整个经济下滑的环境下,“垫资多、预付款少,资金回笼慢”,尽管持有充沛的现金,但这种局面仍让王智斌感受到了足够的压力。在王智斌看来,建筑智能化多为企业客户,防范坏账风险,就要提前考察客户的财务状况、实力、资质、信用等等;而政府是公共安全管理项目的主要客户,需要考虑的是对方的财政预算,“其实后者更安全一点”,王智斌随即补充,“无论是什么客户,其实我们坚信,你只要前期服务到位,保持良好沟通,人家都没有理由赖你的钱。只有通过细致的客户关怀,才能带来良性循环。当然合同约束是最基础的,公司工程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会协同追踪回款情况,目前汉鼎股份的回款情况良好。”
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汉鼎股份在ERP系统应用上也早已得心应手。王智斌表示,“我们本身就是信息化提供商,对信息共享十分重视。”目前汉鼎股份主要应用了采购和后期总账管理模块,后期还会上项目管理模块。从采购需求、询价、决策到项目实施,都会在信息系统里体现。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Wang Ji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oftware Engineering,Tianjin300387,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mobile terminal has become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life. From the original mobile phone,to PDA, 3G mobile phone,tablet PC, e-books and navigation equipment,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the form and function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the form more and more diverse,the function is more and more abundant,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In recent years,the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how to improve their safety,protect the terminal user,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and use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novation wa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terminal face threats.
Keywords: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Information security;Security
一、前言
当前,以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迅猛,智慧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也成为了“十二五”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导向。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深入智能,一方面使城市安全以及个人隐私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缩影,是智慧地球在城市的体现形式。它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融合以及终端自身功能的日趋强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或者将会使用移动终端,一方面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相关业务越来越普及,另一方面也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移动智能终端。与此同时,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卡和SIM卡)还具有独特的移动网络能力、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天然的SNS特征等,这使其成为高价值信息的聚合器与发生器,若不具备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则可能对用户的工作和生活乃至城市运行和国家信息安全带来一定得威胁,继而阻碍其健康发展。面对日渐突出的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泄密问题,提高其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成为了社会和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隐患和计算机类似。但与之有差异的是,计算机若受到病毒攻击,前提必须是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而这又能以重装操作系统的方法解决;而移动智能终端时刻与移动网络连接,同时其操作系统又只能通过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安装,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便携性,二是具有多种无线接口和与此相关联的功能。
移动终端面临着多种形式的安全威胁:终端丢失或被盗、即插即用端口带来的安全威胁、与Internet互联互通带来的安全威胁、恶意软件的安全威胁、移动终端芯片安全威胁、垃圾信息的安全威胁、运营商保存用户数据的安全威胁、病毒植入安全威胁等。诸如以上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又会引发的安全问题有:病毒感染、信息泄露、恶意扣费、手机僵尸等。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遇到的最大安全威胁是终端丢失或被盗,而非第三者攻击你的终端、手机监听或远程获取终端中的信息。比如你到咖啡厅喝咖啡,把苹果iPhone落在桌子上,任何得到移动终端的第三者都可以像主人一样随意地查阅移动终端中存储的所有信息,比如通讯录、通话记录、短消息等隐私信息,那无论有多少安全机制都无济于事,这是现在来说移动终端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三、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的创新实现方式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移动终端的安全威胁,国内多家安全软件厂商也已推出可用于移动终端的安全解决方案。但市场上的多数产品暂只能处理移动终端自身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无力解决终端丢失或被盗后的信息安全。近日,智汇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远程管控的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系统,能有效提高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安全,解决重要信息遗失问题。使用系统后,用户可以及时得知终端是否被盗,从而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通过远程方式取回/删除被盗终端中的隐私信息,将终端遗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综合安全服务内容
系统需先按照提示完成注册(以全球唯一的IMEI号进行注册),实现从手机端到web端的互联互通。客户端在开机默认后台运行,实时向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数据信息。用户通过web访问系统平台,可实时获取终端地理位置信息,可查阅一定时间段内的终端轨迹信息;可远程向终端发送命令,使终端响铃、锁定屏幕、SIM更换通知等;可对终端内存储的私密信息(通讯录、通话记录、短消息、影像、照片甚至网上银行交易记录等等)远程备份、恢复或删除,以防信息丢失或泄密。
(二)系统原理
系统包括一个数据处理中心;若干个终端,终端内安装有系统客户端,终端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一个WebGIS服务器,WebGIS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至少一个远程控制终端(计算机、手机或PDA中的任一种),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或WAP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
(三)系统结构示意图
手机定位及远程通信示意图
四、结束语
当前信息安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人们使用移动业务的工具以及存储个人私密信息的载体,如何提高其安全性,已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高安全级别的信息保护将使其有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充分、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使大家能够在各种地点、各种场合、各时间段安全便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办公和生活所需信息,带动经济、社会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如智慧政府、智慧电网、智慧银行、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极大地推动建设新一代高端智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研究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技术,为社会和用户提供高级别的信息安全保护,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用户工作和生活中最为依赖的通信、商务和娱乐好伙伴。
参考文献:
[1]胡宇新.金融网站安全保护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07)
[2]田新广,程学旗,段毅,孙春来,马维新.科研信息系统:加强风险评估应对安全威胁[J].信息网络安全,2009,(12)
[3]李文武,游文霞,王先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10)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要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56-02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时代的潮流趋势,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囊括了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其体系的架构和建设无疑需要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以确保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完善和实用性。因此,本文从政府的支持、市场环境、技术条件、人才资源、运营模式等方面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希望找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一、政府的支持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和保障的角色。政府的支持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政府在其中做主要的引导作用,那么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到实处,更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一)财政保障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牵扯行业众多,对一个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的项目。因此,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政府作为建设项目的引导人,财政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有了资金支持,智慧旅游项目才能得以落到实处,资金就像是智慧旅游城市中流动的血液,使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
就像一个庞大的企业需要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一样,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必须拟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明确的规章制度在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后也能够起到保障整个项目顺利运行的作用。建立一个有利于发挥信息化重要作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智慧旅游体制,可以使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更加有效。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政策的导向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牵涉到整个城市发展的项目更是如此。为实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加大旅游专项投入;采取更加灵活的招商方式,营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大对重点旅游企业的扶持,使智慧旅游城市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
二、市场环境
(一)市场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手机使得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了解到最新的信息。由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更加离不开手机了,很多年轻人甚至把智能手机当成一个移动的便携式电脑,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当然,旅游过程中也不例外。当游客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的时候,总是希望通过最快最便捷的途径来了解有关这个城市的各种信息,方便自己在这个城市的游览观光。智慧旅游城市的理念与游客的需求不谋而合,可想而知,智慧旅游城市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
(二)游客的接受度
智慧旅游是一个依托于手机终端,实现游客与旅游相关信息实时联系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加上它所需要运用的高新科技也比较多,因此智慧旅游对许多人来说仍然只是一个概念。因此,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到游客的接受程度,应该尽可能地将平台的界面和操作简洁化,使游客可以迅速地掌握方法,进行智慧旅游的体验。
(三)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
如今,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都在昭示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确切来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东西,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慧旅游依托于此也是大势所趋。将所有与旅游相关的信息都纳入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网络中,游客可以根据智慧旅游的平台,轻松解决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吃住行游娱购等问题。
(四)智慧营销模式
市场营销对于如今的时代不算是一个新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营销的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中,适当的营销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智慧旅游城市的内涵和使用方法。因此,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体系中,智慧的营销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软件的编辑将广告植入智慧旅游城市的界面中。采用对话或者动画的形式,迅速抓住游客的注意力,将智慧旅游城市作为一种产品,向游客们进行展示和讲解。
三、技术条件
(一)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计算模式和一种对于IT资源的应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按部署方式,云计算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类。按服务内容,云计算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数据即服务等类型。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迅速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成本。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传感器之间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业界和学界普遍认可的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从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游客随时、随地获取旅游信息资源。比如,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游客可以查阅旅游信息,预定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进行准确的地理定位,方便游客在出游过程中找到准确的方位。
(四)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在旅游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多数被应用于旅游需求预测中。但是,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中,人工智能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有效的处理与使用数据、信息与知识,利用计算机推理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并解决问题。它可以用于游憩质量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突发事件预警、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的构架体系中属于核心的技术。
四、人才资源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一领域将会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以及建成以后,都需要广纳贤士,招募大量的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投身于整个项目的建设中。从现阶段看来,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缺乏的是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缺口很大,但这类人才又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强调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运营模式
智慧旅游城市的核心是旅游信息化,因此,在进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提升旅游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是其核心内涵。目前主要有五种模式可供参考: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把旅游产业做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应将重点突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这也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六、结语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它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环境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环境、技术应用以及涉及领域都十分的复杂,所以这必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需要结合以上的关键要素,切实的使建设过程科学化,最终实现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与运转。
参考文献:
[1] 迟紫境.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型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2-14.
[2]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1,(5):21-23.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党委和地委、行署在召开了双向交流现场会,今天。大家通过现场看、间接听,对有了不同程度的解和认知。丰富的资源优势,坚实的发展基础,较强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为广大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此,代表党委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制定的就业优惠政策,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帮扶工作,积极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确保让自愿来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快步入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轨道。凡是自愿到团场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定会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信任,生活上给予体贴,充分发挥你作用,团场这片热土上,一定能够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实现人生的价值,开创崭新的未来!希望你和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一道,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党委的要求,继续沿着屯垦戍边的光辉道路阔步前进,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为地区和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兵地双方在文化广场召开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到团场工作双向选择交流大会。此,为进一步把自治区党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工作的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代表党委和全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最热烈地欢迎!
也是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的集团化优势、相对较高的职工素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条件。四十多年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无论政治风云和形势怎么变化,军垦战士一刻也没忘记肩负的责任,始终发扬精神,戈辟荒滩上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片片绿洲,建起了星罗棋布的城镇,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于山南麓,与各族人民和边防部队共同守卫着祖国的北大门。随着我国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乘改革的东风,坚持以“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增强戍边实力”为目标,抓机遇,谋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年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6亿元,与“八五”末的2.21亿元相比翻了一番多,与上年相比增长19.8%全耕地面积由“八五”末的56.1万亩发展到年的81万亩;资产总额达到21.2亿元,比“八五”末的9.8亿元净增11.39亿元,翻了一番多;职均工资达到6775元,比“八五”末的3133元净增3642元,翻了一番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团场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划建设先进,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设施逐步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文教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还是一所培养造就优秀人才的学校。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不仅是一块集贤纳才的热土。每个时期都有知识青年和城乡青壮年响应党的号召,从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的省市来到扎根,施展智慧才能,奉献青春年华。4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已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和劳动力培养体系,积累了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实践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以来,已吸纳大中专毕业生2136人,吸纳城乡知识青年一万余人。中的许多同志,现在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和骨干,成为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的一员,乃至区内外的重要领导岗位和知名的专家,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福州发展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据报道,福州鼓楼区力争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的公共停车位智能化管理,驾车出行用手机浏览“无线城市”主页即可查看市区大部分区域的实时路况地图,地图上会用红黄绿区分显示主要道路的,拥堵、缓行、畅通等状况。除此之外,试点的鼓楼区还拟将全区49个公共停车场约5 700个停车位接入这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市民可通过登录网站、发送手机短信、拔打电话等方式查询停车位信息。同时,在市区内各主要干道和路口或将布置停车诱导屏,滚动播出前方路段交通状况,并显示附近各个公共停车场的空闲停车位,到时候市民只要看滚动信息就可获知停车位状况。
通过该获取该系统的信息,普通市民可以在出行前很方便地了解到需要经过路段的路况,从而合理安排出行方式,如选择公共交通以避免车位欠缺。而且,即使是自驾出行,也能方便地避开堵车的路段,进而节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并且可以快捷地找到停车位,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也能节约盲目找车位所消耗的能源。
智能停车场逐步投入使用
另据报道,鼓楼区政府机关大院大门口西侧的智能停车场已经建设完毕,该停车场全智能化管理,在下班时间也可向公众开放。该停车场的停车位可以提前预约,并且可以进行手机刷卡停车,收费方式也有手机刷卡、拔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不过目前由于相关技术标准亟需完善,预约停车功能也只是在实验阶段。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种停车场将会与信息网络更深层次地结合,通过放置传感器及RFID读卡器,更可以与车内相应的传感器及通信设备配合,实现自动停车自动扣费,并且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施更加有效的安防及车辆管理。据业内专家介绍,智能停车系统的基础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类似功能更全,管理更优化的智能停车场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智能交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波澜
纵观全国,面对汽车使用群体的迅速增长,城市交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各地都在探索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上的应用。据报道称,位于海口市人民公园的地下全自动化智能机械式停车系统停车场即将启用,该停车场位于出入海秀东路的商业中心区,市民在地下停车场停放车辆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人民公园或通过宾园天桥、大英天桥进入海秀东路商业中心地带。目前主体结构、园林绿化和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毕,届时将有助缓解海秀东路停车难的问题。
除福州、海口外,佛山也在布局智能停车场。据报道,今年佛山禅城区将根据实际情况,争取在2011年内建设多个立体停车场,为社会多提供1000个停车位。其中佛山乐园智能停车楼将成为示范工程,该停车楼全面实施智能化,存取车刷卡在90秒内即可完成。
相比智能停车场的大规模建设,交通工具本身的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目前车内的自组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一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已经能实时汇总于汽车的控制核心之中,随着RFID等近距离通信和组网技术的发展,汽车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初现端倪,通过车与车之间的通信,车内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判断邻车的运行状况,继而作出危险预警、自动驾驶等动作。该系统有望大幅度较少车辆擦碰,继而缓解交通拥堵。智能交通全面实现还需时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邬贺铨在世博会主题论坛上指出,由“物联网”衍生的“车联网”,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同时他还定义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人与人之间有互联网,物与物之间有物联网,车与车之间有“车联网”,拥有车联网的交通才是真正的智慧交通,它将会使城市更加便捷和安全。
关键词:智能建筑 信息技术 3A系统 宜居城市
1. 引言
智能建筑的概念起源于1984年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的城市广场(第一幢智能大厦)。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但迅猛发展的势头令世人瞩目。北京发展大厦可谓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贸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等一批较高程度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如深圳图书馆和艺术中心,总投入约16亿元,智能系统占1亿元左右。外刊预测,21世纪世界一半以上智能化建筑将兴建在中国。
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是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人性化环境空间。
当今世界,以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水平发展迅猛。将成熟和高度智能化的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可以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控制中心,依托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实现建筑设备、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现代社会,业主、财产管理者对诸如费用开支、节能环保、生活便捷、环境舒适、商务隐秘、人身安全等方面越来越高的“宜居”要求使得智能建筑“生逢其时”,而建设绿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2.1 智能建筑的优势
2.1.1 智能建筑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生存环境
智能建筑首先强调确保安全和健康,机房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消防监控系统、烟感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及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实现消防监控和动作的智能化;通过中心机房搭载中央空调系统、空气监控系统及自动消毒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含量,并自动消毒。
舒适度方面,机房智能控制系统搭载室内温度、湿度、照度监控和调节系统,可选择性地实现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调节和自动调节,甚至能对背景色彩、噪声和味道进行控制,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较之传统的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1.2 智能建筑更加节能
我们居住的房屋,空调、照明和家电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家庭总能耗低70%,而智能建筑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处理,智能区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热)量调节室内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根据国外相关数据,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左右。
2.1.3 智能建筑能满足用户多种环境功能的要求
常规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环境功能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室内通信与电力供应具有很大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在室内可分布多种标准化的强、弱电插座,只要根据要求改变跳接线,可以快速改变插座功能。这种设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多种环境功能的要求,实现建筑物的多用途化。
2.1.4 智能建筑具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工作条件
通过便捷的互联网、物联网终端,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借助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音像邮件、电视会议、自动记录等多种手段及时获取国际金融和科技情报,实现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甚至借助云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先进的通信手段为业主提供了便宜、快捷的工作环境。
2.2 智能建筑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的有效运行无一不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微电子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实现了优于现有其它结构性能的40Gb/sDFB+EA(带电吸收的分布反馈激光器)和SOA+EA(带电吸收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调谐长波长探测器;在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方面,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六倍频全固态激光器和宽调谐全固态激光器;
我国近年来在高端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神威、银河、曙光、深腾等知名产品。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2004年曙光4000A排名第10,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软件方面,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中国已开展了NGI(下一代互联网)和NGN(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试验,其中最重要的是CNGI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该项目已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IPv6试验网。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发展很快。我国专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比如被国际同行称之为“肖-Massey定理”的相关免疫布尔函数的频谱特征。我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Hash函数的方法―――比特跟踪方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电子政务市场,国产PKI系统已占主流。
中国有用户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由中国提议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标准化组织3GPP通过的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成为国际3G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方面,我国提出的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性能上优于802.11i国际标准。此外,我国提出的SCDMA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领先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成为我国农村“村通工程”的首选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推广获得了国际大学奖和企业奖,农业信息化示范系统及其应用获得了联合国的奖励。我国开发了“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和通信规范”,被列入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总线领域有了国际认可的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正以令世人惊叹声态势飞速发展,且正在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更离不开智能建筑的大力发展。
3.发展智能建筑为建设宜居城市“保驾护航”
3.1 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且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之后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我国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同年7月,国务院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宜居城市至此成为我国新的城市理念。建设部科技司2007年5月通过《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以来,很多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通过争创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城市品牌,营造更好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由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部分构成。在总分一百分中,生态环境指标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城市住房、市政设施和城市交通,体现宜居城市易居、逸居、康居、安居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福泽子孙,而发展智能建筑的目标之一就是建造更加环保、节能的房屋,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更好地适应了发展需求。
3.2 智能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宜居城市关于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需求
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是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中重要的两个指标,智能建筑完善的安防、监控、报警和物业管理系统为小区的公共安全提供了物质和管理保障,智能建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的职能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和住户需要及时调整各动作设备,更加方便、快捷、节能地提供服务。
由于我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在这期间利益重新分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社会结构将发生剧烈变动,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现代犯罪的特点大大增强了犯罪行为在时间上的突然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手段上的对抗性,向传统的社会公共安全工作提出了挑战,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且呈现出高智商化、年轻化、集团化的特性,这也为小区的安防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较之普通小区要求高的多,其物业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管理和交换系统完善、安防保卫系统完善、监控无盲点与报警联动,为小区公共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
智能建筑小区的智能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不但为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提供了高效保证,更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及时、方便、周到和低成本的服务(例如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4.结论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该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861亿元。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和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