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时间:2024-02-08 14:57:34

导语: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第1篇

一、开发利用现状

1、户用沼气池建设

户用沼气作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建池总量从2001年1.7X口增长到201 2年年底的5.32万口,10年内增长3倍,培育了茶庵铺、青林等千池乡镇11个,茶庵铺镇上高坪村、盘塘镇常青村、青林乡采菱村等百池村167个。到2012年底,全县沼气入户率占可建池农户的比例达到了30.2%,建池成功率达到了100%,沼气使用率达到了89.6%,“一池三改”率达95.5%。沼气年产总量突破2500万m3,农村沼气已逐渐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消费的主导。

2、大中型沼气工程

先后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8处,总投资2500余万元,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近百万吨,有力改善了农村环境。由国家投资建设万福生科、桃源黑猪场、四喜养殖、济庆农牧等大型沼气工程7处,总投资1650万元,其中桃源县黑猪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及综合利用工程为全省首个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利用的示范工程,为破解“二次污染”难题探索了成功模式,获评2012年湖南省“双优”工程称号;枫树乡公路村大型秸秆沼气工程为全省两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项目之一,对全省农村能源转型升级、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从家庭零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桃源县在农村沼气发展上,注重联户沼气工程的建设,变-池-户为-池多户,截止目前,已建成联户沼气工程86处、联户1165户,项目覆盖茶庵铺、漳江、枫树等8个乡镇,既有效解决了规模养殖大户的养殖污染问题,也为周边群众解决了生活用能问题,深受养殖业主和老百姓的欢迎。

4、太阳能利用

积极推动太阳能建设,截止201 2年底,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25万m2,总投资9000多万元,发展太阳能建设示范村12个,受益群众6250户;在县城主要街道和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广太阳能路灯460盏,总投资368万元;还将太阳能增温系统推广应用到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上,开了全省之先河。

5、其它生物质能开发

推广省柴节能炉灶4.71万台。积极推广沼气发电,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利用沼气发电87万多度,年节约电费36万多元;引进了宝胜沼气10兆瓦发电工程,采取鸡粪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工艺,预计每年可处理鸡粪10万吨,发电2000万度以上。探索开发利用风能,正在引进总投资4.47亿元的牯牛山区域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达49.9兆瓦,将有效缓解全县用电压力。

二、发展趋势

农村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前景将跟随国家战略调整、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进程呈现以下趋势:

1、农村户用沼气逐年递减,但仍受群众欢迎

随着养殖业从个体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沿海转移,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面临着发酵原料、农村劳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转入了停滞不前的发展阶段。但从现实调研情况来看,农村户用沼气仍然受到群众青睐,仍然具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站辐射范围内的农户,建池积极性仍然很高。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仍然是农村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每年发展数量将呈递减趋势,但总量上只增不减。

2、大型沼气工程及联户集中供气是发展重点

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开展沼气联户集中供气,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解决养殖污染,又能为周边群众提供清洁能源,企业、群众都满意,也符合国家发展沼气的战略部署,是近几年乃至今后中央和省里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的主攻方向。桃源县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并积极了一些经验。譬如,去年建成的黑猪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及综合利用工程,就是桃源开展联户集中供气最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该项目依托国家投资的黑猪场大型沼气工程,通过“业主、运管方、能源办”多方筹资,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沼气供给周边2所学校、103个农户、1个农庄,沼渣制成沼肥出售,沼液通过专用管网输送到苗圃与葡萄园基地,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获评为全省“双优工程”的称号,并吸引了全省近60个市、县能源办领导前来参观学习。

3、沼气能源的社会功能将呈现多样化

发展沼气是一件惠民生的好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其所体现出的社会功能将呈现多样化。一是沼气用于供能。主要是用于生活用能、猪舍加热等。在冯茂养殖场调研时,养殖场老板曾宏向我们介绍,他所建的100m3沼气池,主要用于2栋猪舍1000头猪冬季加热升温,加快了猪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生长周期和资金回笼的时间。二是沼气用于整治农村环境。像我县浯溪河乡为解决学校食堂和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结合食堂改造建设了1个50m3的沼气池,环境大为改善,全县农村环境整治评比也由排名靠后追到了靠前名次。三是沼气用于发电。桃源县第一家上市公司万福生科依托5000头猪养殖场建设了总发酵容积为1800m。的沼气池2座,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每年可发电87万多度,年节约电费36万多元。目前正在规划即将动工建设的宝胜沼气10兆瓦发电工程,采取鸡粪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工艺,预计每年可处理鸡粪10万吨,发电2000万度以上。

4、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小型生物质能将大幅开发利用

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生物质能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越来越得到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家对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开绿灯,准许上国网。大力推进小水电项目、风能发电项目实施等等方面,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桃源县正在引进规划建设的牯牛山风力发电、宝胜沼气发电项目。就是国家加大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生物质能开发力度的很好例证。

三、对策

1、加大项目建设资金及实施单位工作经费的投入

推广农村沼气,是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惠及农民群众、治理养殖污染、推进生态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承担的社会功能强大、社会效应显著,工作力度不但不能减弱,还要强化。同时,要加大对大型沼气和联户沼气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要设立专门项目,给予专项资金,纳入国投范围进行建设,以期发挥沼气工程的最大效益。另外,中央和省里在下达项目实施计划时,要安排部分资金作为农村能源工作经费,或配套下发要求市、县给予以工作经费配套的文件,确保县级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经费开支。

2、整合各部门能源建设项目,统一归口实施

大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量大,而目前能源、畜牧、环保、移民等各个部门都有沼气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申报不统一、管理不归口、资金分散是目前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最大弊端。建议省里能否将各部门涉及农村沼气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交由农村能源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用于建设规模较大、配套设施完善、社会功能较强的农村沼气工程,充分发挥能源建设的综合效益。

3、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强化后续管理是农村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县能源办下属有一个按事业性质运作的县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服务网点建设、沼气技工培训、沼气工程运营管理等职能职责,而目前包括桃源在内有大多数县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中心处于无编无人的运行状态,制约了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工作的推进。建议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村能源办专门下发文件,对全省县级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实现提质升级,做到事、人、编、财一体化管理,为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实现规范运转打基础,确保全省农村能源事业发展有一个可靠的后续服务保障。

第2篇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少、投入少,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1 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城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2.2合理规划不同政策和资金投入下的利用规模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可获得量、当前利用量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量密切相关。以生物能为例,秸秆、畜禽粪便和林木薪柴等可收集利用的数量与可作为沼气、秸秆发电、气化液化等利用的规模的大小,不仅与农业政策有关,而且还与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关。

2.3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将水电、核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消费核算体系,改变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实现“发展”和“低碳”两个目标。制定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2.4 继续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优先开发水电,适度控制煤炭产能增长,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我国电力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明显不合理,水火电比例为1∶5,火电比重偏大,需要继续贯彻优先开发水电的方针,并加快发展核电,加快优化电源结构。

2.5 做好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制定科学规划和开发方案 在充分摸清煤、油、气、田的地址构造特征、赋存状况、储量规模及分布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1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加大技术创新和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3.3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完善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调整能源利益结构。通过补贴或绩效考核等途径,对现有能源利益结构进行调整。

3.4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供需平衡 调整国内的能源消费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启动国内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民族品牌。

第3篇

新能源是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一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中国新能源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二、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

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行业的介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氧气等。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及激励机制欠缺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③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1)水电

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

(2)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3)风电

①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4)太阳能

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荐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5)其它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

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13-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与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省是否能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1 中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高速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连带的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利用产业及数量居世界前端,太阳能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2)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新能源利用的产业从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需要形成合理的整条的产业链。二是社会投资不均衡。从整体情况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投入资金较多,生物能源以及核电的投入偏少,而地热、沼气等能源领域的投入就更少了。三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3)技术创新问题。新能源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是个很大的难题。

(4)新技术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5)利益结构问题。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我市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做以下工作才能解决上述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科学论证新能源的潜力,我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想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我市能获得新能源的资源数量和开发利用条件、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较多,集中度较低,能被利用条件也不同。

(2)我市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合理投入时的利用规模。新能源的资金的多少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拿生物能来说,秸秆、畜禽粪便等容易收集利用的数量与能够作为沼气应用、秸秆发电等利用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与我市的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我市市政府给予资金的多少、技术支持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3)我市需要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优先开发沼气、天然气,适当控制煤炭的利用,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市是我省煤炭生产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今后我市需要大力发展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适当优化产业结构。

(4)做好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要充分摸清地下煤的储藏量,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我市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市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的新能源节能体系,建全能源管理和咨询机构,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 加大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专业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3.3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首先是加强我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3.4 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的供给需求的平衡

调整我市的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大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品牌。

3.5 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应重点发展沼气与太阳能的利用。

3.6 开创新能源家居理念,强化新能源需求意识

加强鼓励企业、家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产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推广我市城乡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我市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必须坚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参考文献

[1] 汤倩,金银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7期:14-15.

[2] 李抒望.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J].实事求是,2004,(2):

19-21.

[3] 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4] 金灿荣.中美新能源合作还得靠内功[J].中华新能源,

第5篇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第6篇

关键词:风力发电;制约因素;应对策略;中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0401

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环境和国家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风电产业自2006年迅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我国累计装机容量91424MW,占全球装机容量的28.7%,风电装机容量全球领先。但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已逐步变缓。为了保证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制约中国风电发展的因素

1.1“弃风”问题日趋严峻,风电入网消纳困难

虽然现在我国风电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但长期以来困扰产业发展的“弃风”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自2010年出现明显“弃风”现象后日趋严峻,2012年全国限制风电出力的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比2011年的量翻了一番,占2012年实际风电全部发电量的20%。“弃风”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降低风电产业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要缓解风电“弃风”问题,应实现风电入网消纳。但由于风电自身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加之局部电网接入能力不足、风电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加之目前国家层面仍惯性延续以常规电力为主、无视新能源快速规模化发展的电力运行管理和价格机制,使得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风电并网消纳困难问题不断凸显。

1.2国家拖欠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两部分组成,由于二者资金来源不同,征收、拨付和监管分属不同政府机构,因此在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能满足补贴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出现了主管机关相互推诿,附加征收水平不能得到及时调整,资金缺口迟迟无法弥补的情况。同时,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拨付程序过于繁琐,导致资金调配周期过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政府长期拖欠发电企业补贴,严重影响了政府信用导致发电企业资金流转不畅、财务成本增加,产业链出现发电企业、设备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

1.3风电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有不相适应之处

目前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的统筹衔接出现问题,由于区域电网结构限制及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国家重点培育的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普遍出现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导致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难以实现。如果风电电站建设与配套电网规划脱节的问题得不到改善,项目层面的规划将难以落实,风电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将难以实现。

1.电产业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技术引进存在众多风电企业智能引进整机制造技术,难以吸收和再创新,导致国产风机产品生产一直落后于国际市场,并且具备技术引进费用高;面临国际技术产权重复,导致国内风机制造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投资资金的极大浪费,而且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需二次开发。

2中国风电发展的应对策略

2.1优化全国风力项目布局,严格控制“弃风”

2013年全国风电项目布局得到优化,“三北”地区弃风限电情况明显好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全国风力布局。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承德风电基地二期项目、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风电基地规划,利用哈密郑州±800千伏输电线路开展“风火打捆”输电示范研究,积累风电消纳示范运行经验,对拟规划建设的12条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开展风电消纳论证,努力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提高国家风电补贴效率

加强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国家补贴效率,在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可适当的调整或减少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审核、拨付程序,使得补贴资金能及时下发到发电企业而不造成拖欠,使得发电企业资金周转灵活,才能促进风电产业快速良好发展。

2.3统筹协调电力规划

风电的快速发展给风电输电网规划和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保障风电的合理送出、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风电合理消纳,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工作,积极协调不同电力投资主体利益、发挥各类电源的互补优势、打破区域间和省间的能源交易壁垒;注重电网的协调发展规划,解决风电集中外送问题,促进能源资

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2.4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风电并网瓶颈

要稳固我国风电产业的地位,光依赖国外进口技术是远不够的,应加大科研投入,如在风电机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展开广泛的合作,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创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心制造技术。缩小国内风电装备的技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中国风电制造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

3结论

中国风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中国风电发展首先应认清其在全球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分析出在技术上、政策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分别根据制约因素找到应对策略,这样才能使我国风电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稳固我国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中国弃风问题愈演愈烈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十一[EB/OL].http://.cn/html/20140121/487857.shtml,2014121.

[2]谭忠富,鞠立伟.中国风电发展综述:历史、现状、趋势及政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

[3]北极星电力网.风电入网消纳仍是主要矛盾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十二[EB/OL].http://.cn/html/20140122/488332.shtml,2014122.

[4]北极星电力网.国家拖欠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十三[EB/OL].http://.cn/html/20140122/488336.shtml,2014122.

[5]北极星电力网.风电规划与其他规划相适应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十[EB/OL].http://.cn/html/20140117/487445.shtml,2014117.

[6]何满.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48.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54-02

随之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多,全球的可利用的能源季极度紧张,能源的供需不平衡,节约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据报道,目前每年我国建成的建筑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年建筑面积,而我国每年每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量却高达发达国家的2~3倍之多,我过已建成的建筑中基本都是高耗能建筑,就是新建的建筑中绝大多数也都是高耗能建筑,因而,提高建筑节能对改善我国建筑现状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1.1建筑节能设计缺陷,施工时不重视节能

目前我国节能设计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我国大部分采暖地区的围护结构热功能与相近气候的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按传热系数来看,外墙是他们的34倍,外窗约4倍,屋面约3.56倍;从门窗空气渗透来看,却是他们的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的住宅实际每年采暖能耗大约为每平方米7.57kg煤的标准,而我国每平方米都能达到13.5kg,超过发达国家的1.5倍。经研究表明,由于外墙屋顶窗户保温隔热性差,这些能量大部分都损失掉了。另外,建筑施工时,施工单位对节能并不重视,仍然按传统方式施工,也是建筑节能如今仍得不到实现的重要原因,所以现如今必须对建筑节能设计实践进行大范围的改造。

1.2建筑节能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并没有制定出建筑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建筑节能基本还是无法可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标准来进行节能设计,基本可以达到节约50%左右能源的目标,但是,自此标准公布的十余年来,确实能够实施的,还占不到新建建筑里的20%,主要原因是大多地方政府未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政府也没有把建筑节能放到事关全局的高度进行指导。

1.3中央对建筑节能创新技术的支持不够,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进度缓慢

我国的建筑节能产业正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不够高,创新能力也比较弱,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支持力度也不够。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国家,但产品80%都进行出口,国内建筑业应用的比率很低。原因就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一体化设计至今尚无标准,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已经组织起草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广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但相关部门一直没有重视,至今仍在试点阶段,停滞不前。

1.4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建筑的总耗能与之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拿保温隔热来说,我国北方城市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性能较差,结构的外墙和外窗是由一个很大的漏风问,题而发达国家的建筑标准是比较高的,使用复合材料且密封性能好,因此,我国的建筑总耗能是外国建筑耗能的3~4倍,建筑的能源节约是一重要课题,另一不可忽视的、常见问题就是采暖问题,我国的取暖系统还是很落后的,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了比较传统的采暖系统,这些系统的管道是通过串联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居民用户是很难控制热量的多少的,这样下去有一些不必要的能源就会损失,甚至居民用户投入大量的金钱,严重影响人们的节约能源的积极性。

2 如何实现建筑节能

2.1加强推广应用节能材料与节能技术,重视节能的工地实践

建筑材料节能是建筑整体节能的关键,引进新的生产技术、使用新型节能材料与开发环保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已经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节能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整个建筑施工与设计过程。建筑设计人员还要始终把节能和建筑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加以综合考虑,把建筑节能设计成一套完整、有序的流程。建筑施工时,优先使用各种保温材料。卫生洁具使用节水设备,选用防水密封材料,并不断改进水箱、坐便器等配件结构和管道系统。进一步改进取暖设备,或采用高效替代技术和使用新产品。

2.2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健全节能监管体系

中央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一套完善技术规范,让建筑节能产业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法律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强制推行,并尽快把施工监督管理与竣工节能验收的相关制度建立起来。对于节能不合标准的建筑不予验收或者整改后才能进行验收。

2.3积极开展科学节能研究,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属于新兴科学,包括建材、能源、环境、热工、照明、采暖、空调、通风与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所以要加强学科与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另外,还要引导生产企业重点开发可以适用不同气候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和门窗,尤其是高效节能窗体技术、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建筑围护节能结构成套技术,积极开发各种保温隔热材料、高效节能材料与高校建筑玻璃。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建筑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采取一定措施调动其积极性,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3结论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之一,能耗增长快,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产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都不高,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各种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的发展定有大好前程,会涌现出越来越多更好的节能产业,积极的研究推广节能产品,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迫在眉。建筑行业应将节能贯穿于整个设计与施工的每个环节,使节能的实际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邝伟良.浅谈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设计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

[2]刘华伟,娄树立.浅谈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08.

[3]贺建邦.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山西建筑,2010.

第8篇

【摘要】近些年,我国资源出现短缺,而且能源消耗严重,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因此,探索、发展新能源,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对新能源产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析,研究了新能源产业的生命周期,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生命周期;对策

【作者简介】孙宇男,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一、新能源的概念、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 新能源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会议精神,新能源可以概括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

国务院在2012年颁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新能源利用就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页岩气、生物质发电、地热和地温能、沼气、生物质气化、生物燃料和海洋能等。

(二)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大型并网风力发电、第四代核电、“水力压裂”页岩气开采等技术正在快速实现突破,将引发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2013年1~4月,我国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分别达到54.7%和25.6%;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与风能原动设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2012年年底提高了18.4%和14.8%。截至2012 年年底,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3.5 吉瓦。预计2013~2015 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吉瓦左右,装机目标大幅上调,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不过,虽然核电和生物质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核能装备方面,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装备已能满足安全性需求,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工作进展顺利,然而核能发电2013 年1~4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为-6.9%;生物质能发展较为缓慢,其规模化应用有赖于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产业模式转变和资源拓展。当前,我国的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可折合成3亿吨标准煤,但如何拓展应用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增量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低下。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之一是能量密度低、能量稳定性差,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转化与利用过程中,相同的输出能量需要占用更多的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更多的设备投资费用等,相对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成本居高不下,并成为影响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约束。

风力发电的成本取决于当地的风能资源条件、风电机组主辅设备、风机设备的利用小时数以及设备检修维护成本等多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利用形式多样,其成本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秸秆直燃发电的原料具有季节性供应短缺和原料分散难以收集中转等特点,而且其价格易于波动。光伏发电的成本取决于原辅材料的成本、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当地日照条件等因素,还取决于聚焦光伏技术、光热光电一体化等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2.加工工艺和转化技术落后,次生污染问题显现。可再生能源本身是清洁能源或者相对清洁能源。然而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的产业或者转化利用过程中仍会产生原因各异、数量不等的次生污染。例如,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部分生产环节中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会产生次生污染;风力发电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未经分拣的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排放等。

3.技术寿命短,投资及经营风险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产业界高度关注并不断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的力度,各种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与之相应,各种新型的能源转化技术和工艺层出不穷,推动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材料、工艺乃至技术的突破,部分新能源产业主题设备的技术寿命可能提前结束,造成投资风险。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为了追求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提升其竞争力,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得到应用,特别是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突破,导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寿命大幅度缩短,更新换代与升级改造的需求迫切,增大了其运营风险。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得以加速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研究新能源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大致确定各类能源的销,进而可以为诸多科学的发展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 产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忽略了具体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仅仅从整个产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见图1)。

(二) 龚伯兹曲线拟合法下的实证分析

龚伯兹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t = kab´ (k > 0) 。公式中,yt 是指新能源产业的产值;t指时间;a、b和k都是参数,a指新能源产业的基期系数;b指新能源产业的潜力系数;k指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饱和值。运用最广泛的是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龚伯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在对参数进行估计之前,通常先用三和值法计算出各参数的初值,然后再运用各参数的初值对参数进行估计,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由于龚伯兹曲线为双指数曲线,不能转化为线性模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正转换。将函数两边取对数,得ln yt = ln k + b´ ln a 。其次,将数据分成3n 等份(n为整数),根据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上式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参数a、b和k的计算公式为:

对数后的算术和。再次,通过求lna和lnk的反对数,即可得到参数a、b和k的初值。最后,我们再通过spss软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龚伯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准确估计。将计量分析得到的参数a、b和k的值与表1进行对比,即可知道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见表1)。

(三) 参数估计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2007~2012 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见表2)

根据2007~2012年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运用三和值法可以计算出新能源产业的龚伯兹模型中三个参数的初值分别为: a=0.1617(lga=-0.7914);b=0.8905;k=24274.6245。然后通过SPSS软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三个参数进行准确估计,SPSS 分析结果通过操作可以得到(见表3)。

表3中,R2=0.9926,说明结果在置信区间为95%时的拟合度较高,符合显著性检验的要求,另外,新能源产业的龚伯兹模型中三个参数的估计值分别是:a=0.0100 (lga=-2),b=0.9637,k=394000。依据数据与表1对比便可得出以下结论。

(四) 结论

我国新能源产业所处阶段是成长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产业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生产工艺水平、生产设施和产业结构都会比在形成期时更完善,逐渐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进入产业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生产要素开始集中,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并逐步与相关产业结合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前期的市场宣传效果开始显现,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随之扩大,销量也大幅提升,企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人才政策

首先,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国家应积极设立专项资金,配合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并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团队。此外,政府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吸引海外优秀毕业人才来华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其次,鼓励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政府应积极推进某些事业单位如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学生提早迈入社会,从实习中得到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足够长的时间考察人才,防止招聘不当耽误项目进度。再次,完善工作人员的考评机制。进行全面评估,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科技创新及各类科研项目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二) 财税政策

首先,要依据新能源产业处在成长期这一特点,逐年扩大对新能源专项资金的投资规模,拓宽新能源资源专项资金的集资渠道。另外,要普及民众节能意识,引导群众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带动社会各界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情与消费积极性,从而打开中国消费市场。其次,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公司债券市场,支持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完善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产业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筹资渠道。再次,倡导商业银行增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针对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鼓励其设立专门的新能源产业服务部门或者服务机构,在风险得以控制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符合创新型企业自身特点的信贷产品,并抽取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来。

(三) 市场政策

第9篇

(石家庄华电裕华供热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河北省作为钢铁、化工强省,对发展低碳经济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关键词 ]低碳经济;河北;企业转型;发展过程;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52

低碳经济是目前国内和全球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在对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等措施发展河北省的低碳经济建设。

1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现状

近几年来河北省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如有:《河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目标方案》、《河北省“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指标》、《河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按照《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河北省到2017年煤炭消费量要比2012年净削减5000万吨,为此河北日前专门下发《河北省削减5000万吨煤炭工作方案》,重点锁定削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煤炭用量,并以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为主,力争早日实现削减目标,为改善省会大气环境做出贡献。

河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河北省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使价值分布向低碳技术环节倾斜,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政府根据当前碳排放现状及面临形势,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四大特色低碳产业体系和四大理性低碳生活模式,推出十大低碳经济支撑工程,提出五大保障措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河北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河北省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规模较小,能源供应基本上靠市外输入。

(2)消费结构不合理。河北省能源消费构成主要由煤炭、电力及石油制品,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不高,新能源开发不足。

(3)能源发展缺乏统一管理。一是能源供需统计数据不全,不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二是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能源利用与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工作推动不足;三是能源部分品种供应的垄断,使得相关企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培养全民低碳意识。这要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新型的消费模式,引导公众自觉做到节油、节能、节水等,减少碳排放。倡导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

(2)加大投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北省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3)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可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提升企业的形象。

(4)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河北省应该加强与天津、上海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合作,吸收它们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吸收其他区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河北省要抓住机遇,打造新能源品牌,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河北省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6)建立计量体系,启动碳交易。研究确定全市碳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健全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对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指标分解。开展企业碳计量人才队伍培训,推动企业实施产品碳标签。委托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调查核实,根据统计结果编制温室气体调查报告书,建立规范化年度报告制度,为政府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高智力支撑。加快对国际碳市场交易制度、定价规律的研究,探索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提供供求信息和碳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自愿减排。借鉴世界金融机构的创新经验,开发与CDM机制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碳金融创新。

(7)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推动小汽车主要燃料向压缩天然气转化,推广汽车利用醇类燃料、合成燃料、生物柴油、替代燃料及电动汽车技术;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作物种植,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碳化、压缩成型技术,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生活用能中的比例;加快风电开发和建设,使我省在风电建设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推广太阳能利用产品的应用,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加快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地、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信息的渠道和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大力开展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和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鼓励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确保低碳概念在我省全面普及,为创造碧水蓝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换娥,李玲.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