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户外环保宣传

时间:2024-02-10 16:25:32

导语:在户外环保宣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户外环保宣传

第1篇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在洗手间、餐厅还是美术室,看见有人用完水,水龙头忘了关,就把水龙头拧紧。大白天看见电灯开着,就随手关了。教师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教育幼儿要节约水电。小朋友看着记在了心里,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游戏辅助教学,引导幼儿把认识转为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在游戏中幼儿更容易培养环保意识,在说说、做做、玩玩中渗透环保教育并掌握环保知识事半功倍,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小吃店”“小卖部”“娃娃家”等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平时,教师也巧妙运用一些教育游戏,来渗透环保教育行为的培养。例如在体育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活动室里互相追逐,模仿捉虫。使幼儿从小就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吃害虫,保庄稼,大家不能捕杀青蛙,要爱护它们。同样,在音乐游戏“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还养成了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三、环境创设与陶冶,隐性资源教育显实效

良好校园环境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要创设一个环境优美、诗情画意的环境,让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在草地上,树立可爱的动物形象的环保宣言:青青小草,轻轻踏。还有一些环保的小知识,如节水日、环境日的介绍等等。无声的环境,无声的教育,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了,他们知道自己就是环境的主人。要重视幼儿活动室的创设,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与幼儿一起动手装饰漂亮的主题墙饰,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唤起幼儿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户外环境也是有效的教育资源,要利用户外环境资源开展教育,组织幼儿拾落叶、整理图书、玩具等。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通过实践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路?为什么要用好听的声音唱歌?为什么静静地看书?幼儿明白了道理,慢慢做起来就会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认真,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就水到渠成了。可以在教室里的自然角让幼儿通过种植、饲养来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通过小小窗口这些举动,亲力亲为,提高了幼儿环保意识,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爱护动植物就是在爱护人类自己。平时,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再如:午餐后带着幼儿到种植园地散步观察,有些幼儿会因为好奇把小青菜。借此时机,就利用这个活教材,教导幼儿小青菜离开了土壤妈妈就活不成了,幼儿就懂得了这个道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培养幼儿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的好习惯的重要时机,通过亲身示范,让幼儿知道我们不能拔地上种植的花、草等植物。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建立最初步的保护环境意识。不要把教育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帮助幼儿把这种学习兴趣升华为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比如让幼儿收集废旧物品,用塑料罐制作小花盆,让幼儿每人种一盆,早晚每天给植物浇水,还要让植物接受阳光普照。别看这很容易,要坚持下去可就不容易了。幼儿每天都会坚持观察,一旦观察到什么新的现象,都会很兴奋。仿佛有着十万个为什么,一定要问个究竟。慢慢地,幼儿之间展开了比赛,比比谁最爱护植物,所以植物长得最好。

四、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凸显教育实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首先,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如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践踏草坪、采摘花朵,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其次,为使家园环境与幼儿园教育达到一致,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家园宣传栏、家长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发环境保护资料。可以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组织幼儿和家长植树种草,到公园踏青游玩,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一起参与保护大自然。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自然环境一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幼儿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要从小抓起。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决定着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人类是否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是否有光明的未来,取决于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份意识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

20世纪后半期是全球有史以来城市化最集中的时期,住房问题一直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话题。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建设的热点,政府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加大投资力度,住房建设逐渐开始规范化、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对居住小区户外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保障性住房的对象多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此类人群活动范围较小,多以在居住的小区内活动为主,使得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另一个方面,由于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重量轻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区的户外环境设计手法简单粗糙,造成小区的使用人群对小区不能产生归属感,大片的所谓的公共空间被遗弃,小区失去了活力。

为此,本文展开对深圳市保障性居住小区典型案例梅山苑的户外环境调查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针对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调研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是深圳市1997年所建的安置性保障住房,位于福田区下梅林梅山路,占地12万O,主要居住人群为深圳本地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小区内建有30多栋多层建筑,周边配套完善,交通便利。2005年,梅山苑在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融入了节能、节水、节材、绿色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的绿色节能理念。

1.1 道路及停车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疏导居住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小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调研发现,梅山苑小区内道路组织不顺畅,经常堵塞,主要原因是小区的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小区内部停车的需求量。作为建成时间较长的保障性住房社区,最初在进行园内道路规划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停车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住户目前已拥有私家车,而且车辆的保有数量还会持续上升。小区内建筑多为多层,没有配套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位难以满足小区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只能占用小区的主要道路两侧、消防车道、篮球场和绿地,虽然梅山苑社区旁边的综合服务楼配有多层停车库可供住户停车,但由于其收费要比地面停车位贵很多,加之交通不便利,许多住户都不愿意停在那里,宁可占用小区内的公共道路空间。

1.2 公共空间及环境设计

公共空间应该以整体的环境意识进行设计创造,保证住户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配合默契。公共空间为居民的户外生活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自发性、必要性、社会性的活动就可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发生。

由于梅山苑居住小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受土地、资金等条件限制,为追求较大的建筑面积,户外用于公共活动的环境空间设计很少。在小区园内中心位置有一个由几栋多层住宅楼围合而成的活动场地,这也是小区内唯一可供居民集中游玩、休憩的场所。调研期间发现确有不少居民在此活动,但场地上缺少休息的椅子,只有大片空旷的活动场地,功能分区不明确。想晒太阳的老人或者带孩子游玩的居民只能倚靠在大树下的石制花坛边。另外,居民也反映,傍晚广场音乐活动时段,活动中心周围的住宅居民常因噪音扰民而与活动人员多次发生纠纷。调研还发现,小区内还缺乏公共厕所、晾晒衣物空间、非机动车辆摆放设置等便民服务设施,小区内的垃圾桶设置无固定位置,卫生环境差,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也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等。

1.3 绿化景观

住宅小区的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安静、卫生、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考虑绿化景观的使用、景观、经济功能。

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一方面由于低成本的开发思路,设计品质水平较低,绿地率低,种植植物种类单一;另外,因为规划时缺乏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景观设计只停留在“环境即绿化,绿化即景观”的认识层面上,细部设计不够深入,只重视空间形式、规模及视觉感受等,往往采取集中绿地。小区绿化景观内的铺地也是根据几何形式与想象的方式进行铺设,没有考虑到人们行走路径易于通达的交通便利因素,形成一种设计浪费,影响小区的环境品质。

1.4 缺少无障碍设计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典型的年龄分层明显,很多在深圳居住的老人都是来帮子女照看孩子的。梅山苑小区中的老年人多属于这种群体,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的环境中度过的,调研的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中户外环境活动空间缺少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考虑,很多老人住户的买菜车、推着孩子的婴儿车在路面有高差的地方,无法正常推行的事情时常发生。

2 中国香港、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户外环境设计的成熟经验

在保障性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方面,中国香港、新加坡有很多成功的建设经验,对于改善我国保障性居住区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专业的对比与学习,可以探索适合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成功之路。

香港可谓东南亚乃至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与深圳毗邻,弹丸之地拥有世界第三的人口密度,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创造了成功的案例,为居民提供了人性化的室内外空间的香港公屋广受赞誉。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行公屋制度,经过60多年的探索发展,在各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香港公屋设计遵循寸土寸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公屋所有的空间都垂直叠加,集住宅、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休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公屋大多在30层以上,其底部的裙房具有商业、交通、娱乐功能;裙房屋顶多设计成类似天台花园的邻里交往空间,结合地形创造的小型园林可以调节微气候,同时附置各种功能性的景观小品和体育活动设施。局部架空是香港公屋整体建筑的最底层常常采用的形式,围合起来的部分设置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辅助用房,架空部分则成为交通或活动空间,有着很高的使用效率。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被称作组屋,新加坡全国80%以上人口的居住问题都是通过主屋解决的,因结合良好的绿化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花园城市”的概念是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成熟发展,要建设“花园中的城市”是整个新加坡提出的新口号,创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与休闲于花园中的城市国家。立体绿化是新加坡造景中的最独特手法,将横向的绿化的应用范围推广到纵向视角,可用在墙体、围栏、屋顶、道桥等处。组屋内的小区主要是通过建设屋顶花园来实现立体绿化,使居住在高层的居民不必到组屋底层也能感受绿化环境。连廊系统设计也是新加坡组屋室外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根据居民的出行布置连廊体系,保证邻里间的楼宇与附近公交车站的候车亭顺畅联系,居民在雷雨天气可以正常出行,在艳阳高照的天气下又成为人们喜爱的遮阳通道。组屋小区内的步行道设计很少使用踏步,在有高差的地方通常会设置坡道。

3 借鉴与启发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部分,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因此,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综合人工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空间要素,真正做到景为人所用的开放活动空间,为小区住户提供和谐交融的理想场所,令整个生活社区温馨而有活力。针对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出现的问题,汲取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组屋在低收入住房建设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关于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建议。

3.1 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开发模式

高层住宅的单位成本相对多层及小高层最低,同时,高层住宅带来了城市居住人口的集中,而集中的居住模式有利于集约化布置停车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建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方便住户停车。另外,可采取地面停车空间与休闲空间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每两三个地面停车位之间以绿化隔离,这种做法可以满足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对车主停车及寻找车位提供方便,并且在停车位空缺状态下也能形成住户聊天、休闲活动的空间。对于小区内的运动场地,可提供夜间限时停车服务,分时段开放,以缓解住户夜晚回家太晚,无处停车的问题。

3.2 争取更大的户外活动场地,空间设计注重人性化、功能可变性

底层架空有利于户外环境的改善和外部空间的塑造。同时,架空底层有利于楼栋住户的空气流通,改善住区内整体小气候环境,方便居住小区视觉景观的组织,提高住区内视野空间等有利因素。根据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将住宅建筑底部架空部分分区域改为公共厕所、会所健身、停放非机动车辆、会所活动室等既具有遮阳避雨功能又可交往、活动的休闲场所。

除了建筑底层架空,易于接近的、具有良好通达性的屋面公共场所也可以充分利用,将屋顶平台进行环境绿化,拓展为活动场地。这种向高空间争取发展绿地的方法,使城市土地得到多层次、立体的复合利用。在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等公共住房中,屋顶平台作为活动场地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几乎已经成为惯例。屋面空间也可以作为晾晒衣物与食品的最佳场所,既能得到充足的日晒,还可以保障住户使用的安全性,对避免破坏小区底层环境的整体性也有益处。

对于休闲空间设计,场地与交通干道的分割可以使用树木、矮墙等进行隔离。明确空间的功能在于为不同居民休憩、娱乐、健身、集会等需求提供活动场所,深入研究不同人群的活动特点,合理规划不同活动区域,配置必要的活动设施。动态活动区地面铺装尽可能平坦、防滑、无障碍,可以进行球类、舞蹈等活动,为了防止噪音污染,可种植高大乔木以及连廊控制声音的传播;静态活动区应采用软铺装地面,以草地为主,位于较安静区域,有优美的景观朝向。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阴影设置座椅,配合树荫、遮阳设施等,供人们在此进行观望、晒太阳、聊天及其他娱乐活动。针对人的心理来改善设施的设置,将居民引入小区公共空间,为丰富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既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过多的干扰,还要和儿童活动区有方便的联系和视觉上的通透,使老年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形成一个互补式的整体,便于独自活动又相互娱乐、相互照顾。

居住小区的休闲广场应交通便利,位于住区的中心位置,广场内不应设置过多的固定设施,功能除了承接居民的运动需求,也可满足住区内定期组织的社区活动与讯息宣传、商业售卖活动。

3.3 提高绿地的实用性

居住小区的绿地,不仅是公共绿地,还包括宅间绿地、道路绿地等,小区内各种绿地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无法取代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而任何一种绿地的不足,都将使局部绿化环境恶化,从而影响整个小区绿化环境质量。要做到“步移景异、抬头见绿、推窗见花”,只有均衡地考虑各种绿地比例,科学地规划组织,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美的环境。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可考虑采用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植物季相和色彩变化,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减少单一种类、纯草坪大面积集中布局模式。绿地铺设应尊重基地与周边交通的现状,可以通过适当的植物栽培来限定与划分空间。建议多采用本土植物,考虑植物的季节性与多样性,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积极利用场地进行综合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色生物量和绿化覆盖率,扩大居住小区多位的自然因素,提高整体绿化质量。道路绿地的铺设要保证合理引导住户方便、安全到达住区,不要设置过多转折,造成交通障碍。同时也不要过于接近建筑,影响住户的休息。

3.4 “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

住户在居住小区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来完成的,所以住区步行道路设计的好坏与住户生活息息相关。在遇到追求美观和追求无障碍设计相违背的情况下,应该着重以人性化的原则考虑无障碍设计。例如,错落有致的地面景观虽然非常美观,对于普通人也构不成行走的威胁,但是这对于生理弱势群体却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该避免这样的景观设计。小区内步行道路系统的铺设应合理化,保证路面平坦、稳妥,不宜采用卵石铺装。同时还要注意路面铺筑要防滑,符合人体行走的工程学;竖向变化不宜过大,且应避免台阶;道路及各出入口有高差处应设置平缓坡道。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应设置多重的防护栏、警告标志及照明设施。厕所、座椅、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可建立小区遮盖步行道体系,整合底层架空空间,避免车行系统对步行的交叉干扰。只有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重视实用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才能真正提高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宁的理想居住环境。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住居的热点话题,在有限的土地划拨面积上,积极改善居住小区内户外环境,集约用地将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保障性居住小区并不意味着标准降低、档次降低,虽然户外环境设计会受到容积率、经济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但是通过设计部门的努力,还是可以为居住者设计出良好的户外环境。扬盖尔(Jan Gehl)曾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尽管物质环境的构成对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由此可见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提高居住区活力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建设部门也要不断向更高的建设理念攀登,既要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环境要素,又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多层次的需求,创造出健康舒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朱建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家麒.香港住房的室外环境[J].中国园林,1997.

[4] 汪利娜.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及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9.

[5] 郭兰.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J].南方建筑,2013.

[6] 刘赞玉.新加坡组屋居住环境设计分析[J].中国园林,2014.

第3篇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的,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公共、自有或者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水域、道路、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空飘物等载体设置的广告及牌匾设施,包括霓虹灯、灯箱、橱窗、标识牌、电子显示牌(屏)、公告栏、宣传栏、阅报栏、画廊、指示牌、实物造型、门面匾额、标语、条幅等独立或附属式广告。

第三条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主管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区、县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规划、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并应征求行业协会、广告经营者、有关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五条户外广告设置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六条禁止在下列区域或位置设置户外广告(不含牌匾):

(一)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军事机关驻地;

(二)文物保护单位、风貌建筑保护地区;

(三)风景名胜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四)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

(五)公共绿地、河道水面、湖泊;

(六)涵洞、立交桥(不含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

(七)透视围墙、护栏、道路隔离带、临时棚亭;

(八)异型楼顶、坡屋顶和居民住宅楼;

(九)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志性建筑;

(十)市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其他区域或位置。

第七条本市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不得设置大型占地户外广告。

外环线、高速公路和国道两侧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严格控制。

第八条在道路及其两侧设置户外广告,不得妨碍安全视距或影响通行,不得遮挡绿化和市容景观,不得遮挡路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不得妨碍无障碍设施使用。

第九条依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设置的户外广告,不得影响城市风貌景观和市容环境,不得超过有关规划、规范限定的高度、尺度;不得在危险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危险设施上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条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未预留户外广告位置的,不准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一条在外环线(含外环线外侧50米)以内及高速公路、国道两侧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到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在前款范围以外设置户外广告的,由所在区、县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准予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准予许可的内容进行设置,不得擅自变更;需要变更的,应当向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设置路名牌、候车亭、电话亭、路灯杆等公用设施同时附带设置户外广告的,以及在公交车辆车体设置广告的,应先到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准予许可的,再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依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类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征得其产权人的同意,并签订同意占用的书面协议。

第十四条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由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

户外广告位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户外广告的设置使用授予特许经营权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依法取得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的,应当自行政许可准予之日起3个月内设置完毕;逾期未完成设置且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其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自行失效。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不得私自转让。确需转让或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转让或变更手续。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人应当自设置完毕之日起5日内向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验收,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到申请后7日内验收完毕。

第十六条设置户外广告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安全和设施牢固;

(三)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新工艺,造型美观,装饰新颖。

第十七条未经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准予设置户外广告,供电部门不得提供电源,道路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占道手续。

第十八条利用固定线路运营的公交车辆车体设置广告,不得在车辆正面、前后风挡玻璃及两侧车窗上设置,不得全部遮盖原车体颜色,设置的车体广告不得影响乘客识别和乘坐。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车辆禁止设置车体广告。

第十九条组织举办文化、体育、商品交易、产品展销、宣传教育等活动,需要临时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按照准予的地点、时限和要求进行设置,期满必须自行拆除。节假日、举办庆典活动经准予设置标语、条幅的,设置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活动结束24小时内自行拆除。

第二十条设置单位或个人应当负责户外广告的维护,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定期巡视、维护,保持户外广告的整洁、完好、美观;

(二)户外广告破损、倾斜、残缺的,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新;出现污损、褪色的,应当及时清洗、油饰、粉刷;

(三)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对存有安全隐患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当及时修复或拆除;

(四)户外广告照明设施应当保持其功能完好,霓虹灯、电子显示装置、灯箱应当保持画面显示完整,出现断亮、残损的,应当及时维护、更换,并在修复前停止使用。

第二十一条户外广告设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如需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满30日前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未经准予继续设置的,应当在期满之日起15日内自行撤除。

第二十二条设置户外广告应当保证一定的时间或版面用于公益宣传。

在经营性户外广告上暂不商业广告超过7日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公益性广告。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施行前已设置的户外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由设置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或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拆除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

(二)不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规范的;

(三)未明确设置期限且设置时间超过两年的。

第二十四条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原因确需拆除户外广告的,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15日书面通知设置单位或个人限期拆除,并撤销其准予设置的行政许可决定;因拆除造成的损失,对设置成本按评估价值给予补偿。

拆除未经准予设置或超期设置的户外广告,不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八条规定,擅自设置户外广告或者设置的户外广告不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技术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并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对未经准予设置的户外广告提供电源或办理占道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在各类活动结束后未自行拆除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清除,并处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不及时维护更换户外广告照明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并可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公益性广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由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构实施;尚未实行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由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一条户外广告设置者违反本规定,不履行维护责任,造成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4篇

【关键词】 环保教育;渗透;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人和物的环境,物质因素和人的因素构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幼儿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环境,然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因而它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抓住当今社会“环保”这一热点,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环境之中,旨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游戏环境。

结合大班幼儿爱探索、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把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环境中。幼儿游戏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可以是现成的,更可以用各种废旧物品来做。既能节约开支,更可以让幼儿在收集、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受到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

1、在环保教育渗透的自主性游戏环境中,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利用废旧材料开展自主性游戏,丰富主题。如:在“哈哈餐厅”中,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点心”、“饭菜”;在“创意礼品店”中,用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小玩具”。

2、在环保教育渗透的小组个别化活动环境中,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针对大班幼儿,在小组个别化活动中投放“环保小卫士棋”,帮助幼儿正确判断棋面中行为的好与不好,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学习环境。

环保教育不能对幼儿进行枯燥的说教,只有在实践中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各种学习活动中,环保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1、现代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增长幼儿的环保知识。

多媒体以它生动的画面、夸张的声音效果,给幼儿强烈的适应冲击,非常受幼儿欢迎。我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环保教育。如:认识各种鸟类的嘴、脚、翅膀、尾巴的形状、功用,帮助幼儿了解有关鸟类的知识,激发幼儿爱护鸟类。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电视新闻、广告及宣传片中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我将网上下载下来的公益广告在多媒体中播放给幼儿看,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使幼儿增长了环保知识。

2、语言活动中阅读环境创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环保教育,我在小组个别化活动中,创设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幼儿讲述《绿色小脑袋》丛书中环保故事,既增长了幼儿有关环保知识,有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3、体验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在众多环保教育渗透的教学活动中。我最多采用的是:体验式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环境体验,能使幼儿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教学活动,思维活跃、兴趣性强,从而引发其最佳的学习效果,培养出幼儿良好的情感。

如:在《化装舞会》活动中,就是运用了体验式教学环境。我在活动室中,悬挂幼儿自制的螺旋拉花、闪光彩带、圣诞铃铛、圣诞花环。从活动室里面到门口,从活动室的地上到空中,装饰物琳琅满目,创设出一派浓浓的迎新欢快的气氛。幼儿在这种环境气氛感染下,运用各种环保材料,制作出各种不同、自己喜欢的舞会小道具,当他们穿带上这些道具,听着欢快的音乐声,体验着热闹的气氛。

三、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活动室环境。

1、“变废为宝”的环境布置,促使幼儿创造力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多种废旧物品结构、制作进行环境布置。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平日生活中被视为垃圾的东西,如:废电池、饮料瓶子及盖子、橘子皮、落叶等,通过加工、美化,让幼儿以废旧环保材料为扩散点,再尽可能多地想象,利用各种材料结构组合,做成了有趣的环保帽子、环保时装等,在幼儿动手、动脑下,“小玩具”、“工艺品”一件件诞生了。将这些有趣、可爱的作品布置在壁面上,幼儿体验着“变废为宝”的乐趣。如:壁面主题为“变”中的作品,是幼儿用废旧的光盘与结构材料组合,想象制作出毛驴、狮子等各种动物造型。我班幼儿人人动手参与,每件作品都育种不同,别具一格,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体现,作品展示在壁面上,使幼儿感受到创造与参与环境布置的乐趣。

2、“教育墙”环境的布置,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还结合环保教育,并根据我班实际情况,设计了五幅环保行为规范图。通过让幼儿辨认、区别这些图中行为的好与不好,使幼儿知道要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这些环保行为规范图,布置于活动室护壁板上,这种环境的创设,形成一堵“教育墙”。

四、将环保教育渗透于生活环境。

1、环保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养成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也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在3月份开展爱护花草树木的主题活动;不定期开展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粮食、纸等主题小活动。

2、环保教育渗透到户外环境,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通过带领幼儿远足、春游、秋游、亲子活动等,让他们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这也正是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体现。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户外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87-02

科学户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程序地指导学生在户外(包括校园、社区、社会、野外等),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或社会环境资源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科学活动必须跨出科学教室,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乃至所在城镇的资源可以而且应该用作学生学习科学的活的实验室。与发生在教室内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科学户外教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知识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印证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所得,拓宽科学知识和学习领域,增强对自然界的了解。从过程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户外探究技能和探究能力,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从情意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兴趣,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如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养成,并增进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综观小学科学教材,有许多适合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单元和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动物》单元,三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四年级上册的《天气》单元,四年级下册的《新的生命》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五年级上册的《生物与环境》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五年级下册的《地球的运动》单元,六年级上册的《形状与结构》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环境和我们》单元,占小学科学教材32个学习单元中的40%以上。这些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有的适合在田野、山林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考察、探究,比如岩石和土壤的观察、星空的观察、水体和植被的考察等;有的适合在动物园、垃圾处理厂等社会公共场所中进行参观、走访、调查,比如参观博物馆和气象站、调查访问水处理的方法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科学户外教学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其形式大致区分为以下五种。

一、欣赏自然之美

橙黄橘绿、层林尽染,绚丽的色彩展现着季节变化;蛙鸣悠扬、蝉歌嘹亮,幻化的声音谱写着生命的延续,自然界的事物或许都在以一种特定形式展现其独特的美。孩子们可能领略过蓝天的深邃、白云的飘逸、高山的峻拔、大海的澎湃,却未必能关注发生在咫尺之间的自然变化,比如静寂夜空中慢慢西坠的那弯明月、悬铃木树叶在秋风中逐渐凋零、紫茉莉花开时散发的淡淡幽香、栀子花上瓢虫与蚜虫之间的战争、墙角边那支行进中的蚂蚁大军。或许,身陷各种课外培训班的大多数孩子们的好奇心正随着这些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自然现象而慢慢消逝。当季节变迁、生物变化、特殊天象来临时,组织孩子进行近距离的野外游步、徒步旅行,甚至是登山、露营。在活动中,教师用“慢节奏”“慢镜头”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留意大自然中的种种变化。欣赏自然之美的科学户外教学,旨在让孩子通过体验自然界的瑰丽和伟大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并唤回孩子们日渐逝去的好奇心。

二、参观基础设施

对孩子而言,参观农场是一次令人惊奇的科学户外活动。如果教师并不认识农场主人,也不必担心,可以在报纸或互联网上找一找他们的联系方式。参观活动可以考虑奶牛场,也可以是蔬菜种植基地、家禽饲养场、养猪场和林场。参观农场能让孩子了解小牛、小母牛和母牛之间的差异,观察母牛产奶,看农场的设备,提一些诸如有关拖拉机怎样工作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参观的是一个蔬菜种植基地,那么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农作物,并提出一些有关农作物如何生长的问题。除此之外,资源回收站、垃圾填埋场、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等存在于周边的那些工农业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科学户外学习的场所。通过参观基础设施,参与其中的某些实际操作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现实的社会运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访问社科机构

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社会机构和科学机构都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作了充分准备,比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气象馆、天文台、科技馆等。在动物园里,教师利用猜谜游戏帮助孩子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海豹会有鳍状肢”“为什么蛇的体色要变成与周围环境相同的颜色”,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了解这些问题的复杂答案。如今的博物馆无论在场景布置还是参与式项目设计上都很受孩子的喜欢,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拉动一下杠杆、按动一下开关、轻抚一下动物、做一下实验。许多博物馆会提供科学放映厅,它能让参观者在巨大的屏幕前欣赏生活在湿地中的鸟兽如何猎食、如何伪装的主题电影。这些社科机构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有系统主题式的展示,可能是图片、模型、实物或者可动手操作的设施,使得科学课堂学习变得具体化,以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邀请社科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户外科学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因为他们可以让孩子们顺利地看懂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愉快地完成某项操作活动。另外,带领孩子们拜访药剂师、化学家、工程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可以让孩子了解许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拜访之前,要先引导孩子了解这些工作,这样他们就能在拜访期间提出一些好的问题。

四、调查环境现状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诸如学校门前缓缓流淌的小河、附近森林公园里生长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小区旁边人头攒动的菜市场。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事一些简单的环境现状调查,用感官甚至借助器材来细心观察和探索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发现其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不仅能帮助孩子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环境现状的调查主要以实地考察为主,可分为自然环境现状的调查和人文环境现状的调查两种。植被分布调查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环境调查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从指导孩子们开展相对简单的校园乔木植被分布调查开始,逐渐扩展到对小区乔木植被的分布调查,以及乔灌木植被的分布调查,最后有可能发展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形式的森林公园植被分布的长周期调查。另外,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调查、土壤状况调查、岩石状况考察等也时常被教师作为自然环境调查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保护听力》一课之后,有些教师会引导孩子们从事生活区周围的噪声污染调查;看到报纸上有关塑料袋使用状况的报道后,有些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不同购物场所塑料袋使用现状调查”活动……诸如此类的调查活动,可以纳入到人文环境现状调查的范畴。活动结束后,除了展示孩子们的调查成果,交流探索的感受和感想,还可以继续开展一些相关的环保体验活动,比如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行动、科学志愿者行动等等。

五、探寻历史变迁

孩子们时常会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周围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比如,听爷爷诉说他在运河里游泳摸鱼的快乐时光、听爸爸讲述运河曾经水质浑浊臭不可闻的糟糕场面。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区人们的迁移、环境的改变、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或者大自然本身的时空变化,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任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然而这种科学历史观的从小培养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往往会告诉孩子,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长期之后才会产生效果的。孩子们在从事探寻历史变迁的户外科学学习时,大多运用分工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一部分孩子去调查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的现状、一部分孩子去访问相关人士以了解这些环境在过去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状况、可能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这些环境在现在或过去的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伟强.户外教育课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16-18.

[3]谢鸿儒.户外教学初探[EB/OL].,2009-05-22.

[4]李昆山.户外环境教学理念之突破与实践[EB/OL].,2009-06-08.

[5]刘世和.户外教学与环境教育[EB/OL].http://tmue.edu.tw/~envir2/students/9103-1.pdf.2006-09-13.

第6篇

下面从组织与管理、教育与宣传、校园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工作总结。

一、组织与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为了加强对“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级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系统规划与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资源,指导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

校长作为组长,非常重视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在硬件建设上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并列入学校年度规划;在软件建设上, 从制度建设、人员分配以及时间安排上,给予充分保障,定期召开主管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的负责人专题会,大力推进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

(2)明确以行政副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干部、后勤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各项任务的部署、协调、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

2.整体规划,注重细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以“营造校园绿色氛围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绿色校园的工作思路,坚持环境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实效性。

(1)学校将“建设节约型学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中,要求初中部、高中部、总务处及教科室等部门,按照上级“建设节约型学校”指导精神,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着力提高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在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中,通过改善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土地、配备物资,营造优美环境。目前,学校南北教学楼后的景观建设已基本完成,增加绿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为净化校园空气、还北京一片蓝天做贡献。

在南北教学楼楼顶增加太阳能设备,充分发挥新能源设备的教育作用。在北教学楼楼顶建设新能源利用教育基地,提高学生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该工程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学校德育处、教学处、教科研、总务处、团委会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都针对“建设节约型学校”制定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教学处要求各学科做好课堂渗透工作,注意发掘本课程中关于“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环保教育资源和“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教育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学校德育处、团委会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节约实践活动,让节约、环保教育落到实处;教科研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总务处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加大对各种教育教学设备的管理和各类公物的检查维修力度,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做到了既保障有力又厉行节约。各部门之间在工作小组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使“建设节约型学校”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3.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节约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全面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节约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班级财产管理细则》《空调使用管理规定》《学校节约用水制度》《文印卡的使用规定》《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有关规定》《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办法》《库房管理制度》《常规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规定》《学校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和考核规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方案》等,这些制度使节能环保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4.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为了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处、教学处、教科研、总务处等处室,强化责任,定期巡查,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发现有浪费行为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相应的处罚。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进行协调沟通,对各部门进行评议,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

具体做法有:

(1)班级的日常管理。由总务处负责,组织学生成立了班级公物管理小组和垃圾分类管理小组,加强班级财产保管、信息化设备及水电的使用管理,加强废旧物品分类存放和回收。两个管理小组的检查评价与班级的量化评比成绩挂钩,每月一评,并在校园网上公示检查结果。公物检查小组成员还将评比结果以小报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班级进行经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垃圾分类的评比工作除了进行网上公示外,还在学校所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栏中进行公布,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环境、关爱地球。

每学年召开一次“班级财产管理十佳表彰大会”,评出全校“十佳财产管理员”“十佳电教管理员”“十佳生活委员”和班级财产管理“十佳学生干部”。通过总结表彰推进班级财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检查记录均以档案形式进行装订管理,既有利于资料的留存,又有助于学生干部的交流和学习。

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①教室有一节课以上不使用,务必关闭电灯、投影、空调等电器。②中午在教室休息时,若没有特别需要,应关闭电灯。③放学时把室内所有电器都关闭。④如发现有任何设施设备损坏或发生故障,马上报总务处或教学处及时进行处理。⑤当室内温度达30℃以上时,方可启动空调机,空调温度设置不要低于26℃;启动空调机时,要关闭门窗。⑥对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存放,由班级分类回收至环保角,由学校定期回收处理。

(2)电子管理,节约用纸。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全体教职工都能正确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进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

①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优势,大到教师的各种交流材料,小到教师每月工资条的发放,均采用校园数字平台进行,提倡无纸化办公。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个人保存账户”,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使用和交流。②加强文印管理,制定了关于文印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核程序,严格执行份额规定;提倡打印时双面用纸,做到不浪费一张纸。③教师打印、复印的管理,采用刷卡的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

(3)严格控制公用接待支出。本着一切从俭、节约办事的原则,规定了“四不准”:不准用公款宴请非工作关系客人;不准以任何名义公款相互宴请;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公款安排各种娱乐活动;不准随意提高公务招待标准。

(4)提倡低碳出行。号召全校教职工以步当车,减少车辆使用。对公务用车进行严格管理,派车由专人负责,合理拼车,优化线路,节约用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5)调整住宿生晚自习管理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2011年9月开始,学校将所有住宿生的晚自习统一到图书楼进行,既方便了学生查找图书资料,又减少了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二、教育与宣传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节约光荣的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板报、横幅、校园广播站、家长信、集会、班会、学校网站等多种宣传教育渠道,强化“节约型学校”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用节能环保理念建设校园、管理学校、教育学生。

1.课堂节约教育

课堂教育是节约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求把节约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节约、环保教育。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挖掘教材中与建设“节约型学校”相关的素材,并将其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化、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物理、化学等教学中加强水、空气、土壤的污染原理及防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在技术的两面性和设计的可持续原则上,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教育;等等。

2.课外节约教育

学校注重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除在课堂普及节约理念、节约方法外,还开展了系列课外节约教育活动,保证节约教育的实效性。

(1)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气象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纪念和活动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例如,2013年3月23日,学校开展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从我做起”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达爱护环境的决心,通过环保知识揭题竞赛来参与环保知识的学习。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板报在节约、环保教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定期开展“节约是责任”主题黑板报评比。利用黑板报报道本班节约先锋的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人,以身边的事例教育人。学习有关节能小窍门,掌握节约方法,畅谈节约风尚,提高节约的意识。

(3)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将节约、环保教育活动贯穿在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例如:2010年11月科技月中开展了“绿色校园我参与、低碳校园我行动”的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主题为“践行节约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和谐校园”;2013年主题为“绿色校园你我同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4)“节约是品质”废品回收活动。全校每个班级均设有废品回收站,师生所用废纸等可回收物品,由班级分类回收至环保角,由学校定期回收处理,所得费用用于班级管理或捐助生活困难学生。

(5)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和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活动。2011年5月12日,邀请环保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环境友好意识,形成节能环保氛围,构建和谐校园。2013年5月17日,邀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专家来学校做主题为“现实与使命”的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现场互动参与,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活动的重要意义。

(6)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营造“创建节约型学校”的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及倡议书,介绍环境知识,提倡环境道德。

(7)充分利用班级爱护公物检查评比契机,进行节约教育。在每月一评的公物检查评比中,树立典型,写出班级在公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宣传小报的形式下发到各班,并利用校会对全校进行广播交流,增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8)学校食堂悬挂有节约粮食的宣传展板,每个学期都开展“合理消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杜绝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教育学生劳动成果得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量力而行、艰苦朴素的习惯。

(9)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节能环保征文活动。2012年我校高一年级的33名学生参加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组织的绿色环保征文活动,其中有2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2013年参加了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主题征文比赛,全校共选出329篇文章参赛。

3.校外节约教育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南口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蔬菜及果树管理等实践,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强化节约意识。

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收萝卜

4.开展课题研究

利用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自主学习和研究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做好未来的地球环保卫士。

参观清河污水处理

5.国外环保考察

2011年暑假,应德国友好校Geschwister-Scholl-Gymnasium的邀请,我校10余名师生赴德国进行为期11天的环保考察交流。10月中旬,德国友好校来我校进行回访。通过这次活动,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加强了解,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将环保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德国环保项目学生来我校进行回访

三、校园建设

环境育人是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个着力点。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本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宗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大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整修了军民友谊亭、尊师阁、校友亭;完成了初高中教学楼后的景观建设,增加了校园绿化植物种类,扩大了校园绿化面积;加大投入,更换节能设施;引入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学校环境处处体现着健康、绿色、人文的主题。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

1.节能设备的安装使用

(1)节约用水,双管齐下。除以上所述对全校师生进行节水教育,加大检查、维护和评价力度外。2011年抗震加固工程实施后,全校所有水龙头(除墩布池外)均更换为感应式节水水龙头,并在显著位置张贴节约用水标志;厕所更换感应式自动冲水阀,将蹲坑下水由直筒式改造为回水式,既减少了异味,又节约了用水量。校园绿化由原来的漫灌改进为喷灌和滴灌,减少了绿化用水。

(2)节约用电,减少能耗。学校教室、办公室照明全部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等节能灯具;新建教学楼楼梯、过道照明开关为声控开关,有效避免了“长明灯”。

2011学年度,加固工程完成后,完善了各建筑物水电分级计量。通过定期检查计量,分析学校各建筑物的用水、用电情况,为设定用水、用电指标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用水、用电量的平衡计算,有效避免了管道渗漏、电器老化等浪费现象的发生。2013年学校为总变电柜增加了两台节电保护器,通过节约用电减少电能消耗。目前节电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3)增加热计量控制装置,节约热力资源。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热力管道改造,增加了热计量自动控制系统,对供热区域进行供热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针对学校供热时间上昼夜的不同,以及寒假期间的供热特点,进行适时控制,保证了热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可再生资源设施设备的安装和利用

为了有效利用新型能源,提倡环保节能,学校在南北教学楼楼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了师生生活需求,大大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学校根据校园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校园道路整体改造,计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校园绿化和道路冲洗等,进一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

3.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1)学校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每间教室和办公室都有分类垃圾桶。校园内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栏和电池回收箱,既美化了垃圾桶周边的环境,又起到了教育作用。从学生―清洁工―回收公司依次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确保了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保护了环境。

(2)充分发挥厨余垃圾处理站作用,两个垃圾处理站基本能够满足两校址厨余垃圾的处理,既减少了垃圾排放,又变废为宝,为学校绿化提供有机肥。

4.学校新建和改建、改造工程规划,充分考虑节能环保

北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除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使用外墙保温和中空双玻断桥铝窗户外,还将在房顶加强隔热和防水措施,建造楼顶花园,有效降低楼顶热传导。2011年对初、高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等加固时,都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使用了外墙保温和中空双玻窗户。

第7篇

【关键词】 陶艺;天然公共性;环境雕塑

一、环境陶艺源于中国传统陶艺

陶艺从原始社会产生后便一直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中,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彩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人类对于一种原始美的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环境陶艺的雏形。原始人类通过在陶器上绘画一些图腾来美化自己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欲望,是一种自身能力的体现。如果说原始彩陶有其偶发性,那么接下来的“秦砖汉瓦”,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环境陶艺的先驱。瓦当、画像石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表面绘制图画和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并使环境陶艺更具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瓷砖浪潮,人们纷纷用各色的瓷砖把自己的房子包装起来,其中还有可以拼成整幅壁画的马赛克。陶瓷在装饰人们建筑环境的同时,也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注重陶瓷器皿日用性和陶瓷艺术品欣赏性的选择。但由于当时现代陶艺发展得不够成熟,瓷砖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看起来都一个模样,建筑外墙用同样颜色的瓷砖,同样的地面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毫无个性可言。我们也可把这一时期看作向现代环境陶艺的转型期,就因为有这一时期的求变需求,加上现代陶艺的不断发展成熟,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现代环境陶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环境陶艺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陶艺”,即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的陶艺,或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都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环境陶艺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当人们坐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建筑物中,享受其改造自然的成果时,面对这些毫无表情冰冷的材质又不免令人们有些失落感。环境陶艺这一艺术形式在尽情挥洒人们内心情怀的同时,其表面丰富的肌理,多变的釉色效果,正好吻合了人们这一心理和视觉的审美需求。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分支,陶艺家借助陶土这一特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的行为、情感。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与中国传统陶艺几千年的时间所形成的审美文化相互抗衡,自然有些力不从心。但在全球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又有些势不可挡之势,许多艺术家纷纷向现代陶艺靠拢,于是现代陶艺的创作便形成了三个趋势:一是由传统陶瓷工艺师转化来的创作群体,即在坚持其扎实的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向现代陶艺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加强。二是崇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们,他们抛弃以往的实用与技艺的束缚,完全挣脱传统陶艺的条条框框,充分表达创作者个人的意志与情感,宣泄个人对于人类、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深思。三是各高校陶艺专业的学院派创作群体,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现代陶艺前卫的创作思想,而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艺,是现代陶艺的忠实追随者,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陶艺的创作梯队,在这些陶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形式更加丰满。也正是这第三种趋势中的部分陶艺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为某一公共空间而创作陶艺作品,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陶艺。

环境陶艺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广义的环境陶艺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和陶艺装置等。国外的环境陶艺发展比较早,拥有很多优秀的环境陶艺家和环境陶艺作品。比如西班牙的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以及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挪威的可丽斯等都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米罗在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墙”是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日本的会田雄亮不仅能做极具个性的小型陶艺装置,他的大量的巨型陶板壁画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获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真正展示其才华的是他设计实施的诸多陶艺景观工程,比如使他获得了日本人极为看重的吉田五十八建筑奖的《水之庭》。美国的梅森与辛莫曼是以巨型陶艺作品的户外陈列参与到环境陶艺中来。

我国环境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后起直追,有众多的陶艺家纷纷加入到环境陶艺的创作队伍中来,创作出了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色彩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作品的陈设环境,既自然古朴又不失恢弘大气。我有幸参与了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的设计、制作,从而对于环境陶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验,总结出了环境陶艺创作的两个特点:第一,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德化瓷都广场的陶艺景观墙工程是配套景观而设置的,同时考虑到位瓷都市中心,所以整个景观墙的设计以“线面结合”为主题。由于陶瓷是德化的一个亮点,所以景观柱上的装饰采用了反映德化历史做陶的图案,作品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光线对于画面的影响,日出与日落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体验。第二、充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群。陶艺创作一旦被纳入某一特定的环境,将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创作的主要因素,环境陶艺也就不再是陶艺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个体需求,更应顾及到这一环境的使用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

三、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铝塑制品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科技又告诫人们食用过量的铝会致病,所以人们便又对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的陶瓷器皿倍加青睐。现今存在着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装潢材料超标、资源浪费、人口过于拥挤、生存空间恶化等,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随着钢筋混凝土及人工合成材料等的有害物质对于人体侵害的不断曝光,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更加慎重,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环保产品。陶土这一材质以其质朴原始的气息、肌理、釉彩变化的丰富,对于人体与环境无害而备受关注。环境陶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生活,无论是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还是室内小型的陶艺装置品,在美化人们公共环境的同时,也把陶艺的美传达给了观赏者,满足和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陶艺工作者在注重其作品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从事陶艺工作的人都知道,烧制陶器的窑有很多种,比如柴窑、煤窑、气窑、电窑等。不同窑的烧制氛围会产生不同的烧成效果,不同的烧成效果自然会生成不同的釉面肌理,有些特定的肌理只能在特定的烧成氛围才能烧成。比如柴窑能烧成一种表面像哈密瓜皮一样的肌理,非常细密而又不失沧桑感,但柴烧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稀有木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类及陶艺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陶艺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些污染严重的烧成方式,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柴窑和煤窑越来越少,节能环保型的气窑和电窑的使用越来越多。

四、环境陶艺的人文精神

第8篇

一、班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大班第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幼儿在身体、认知和社会性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身体方面:有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都有提高。认知方面:幼儿的主动研究和探索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身体发展方面幼儿的平衡感、集体队列方面的锻炼和能力还有所欠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个别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初步会评价自己与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但集体观念较弱。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责任感、自我意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学期的家长工作做得比较好,家长们对本班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和满意。

二、具体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生活方面

1.开学初,培养让幼儿,如:讲卫生,擦桌子子、摆板凳、黑板等,

2.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具、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衣服叠放整齐;会耐心、独立地将衣裤穿戴整齐,保持服装整洁。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促进幼儿机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5.根据幼儿需要完善科学的生活常规,鼓励幼儿多吃蔬菜、细嚼慢咽。

6.培养幼儿“随手整理、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并能够主动的关心、参与班级中的环境及活动,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如分发餐具、整理班里玩具、在家能主动的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结合主题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培养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初步确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教学上采用多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主体探究活动,做好观察分析孩子活动情况、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通过平时随机地向幼儿讲清常规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的执行情况.

4.环境教育将以主题为主要的形式。组织引导幼儿参与主题的设想与创设等各环节工作,“变废为宝”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想象、创新能力。例如:收集资料、绘画、装饰、布局等。使环境能够成为幼儿构建、展示的最佳途径。

5.围绕课题结合主题与领域的渗透,使区域能够成为幼儿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满足好奇心、促进彼此交往、展示特长的舞台。

6.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练习中适当的增加同样技巧不同形式的巩固练习。以及不同内容的组合练习,以此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并提高幼儿的兴趣。

(三)、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2、严格把好晨检关,做好全日观察及的记录工作,加强检查、指导。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弱易病幼儿照顾。

5,根据幼儿需要完善科学的生活常规,鼓励幼儿多吃、细嚼慢咽。

6、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并学会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

7,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己穿脱和整理衣服、叠放被子,整理玩具,保持玩具清洁。

(四)、安全工作:

在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中永远是安全第一。班级保教人员在思想上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工作到位,时刻注意孩子活动情况,不离开幼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情绪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情况防止“手足口”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染;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加强向家长宣传晨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愉快的接受晨检。

2、每天认真检查幼儿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对缺席(请假)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

3、做好户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活动场地、器械的安全,提醒幼儿检查穿着,消除不安全隐患,让幼儿轻松参与活动。

4、入厕时,应保证卫生间的干爽,排除积水,防止幼儿滑倒。教师注意维持好幼儿入厕的良好秩序,防止幼儿碰撞及玩水。

5、教师应加强课间巡视,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形成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首先,让幼儿做到课间不追赶、不爬高、不作危险动作、不玩危险物品,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其次,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遇到不安全的情况知道及时向老师汇报。

6、午休时,组织幼儿安静入寝,提醒幼儿不蒙头、不俯卧、不吮吸手指头、不带玩具进寝室等。教师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7、严格执行接送制度。提醒家长准时接送幼儿,如临时跟换接送的人应及时跟老师联系。

8、对班级的设施设备做到经常检查,对幼儿的玩具、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并登记。

(五)、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会活动,使家长了解本学期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内容,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并记录分析改进工作,使家园教育更加协调。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的作用,确保每月底向家长公布下月主题活动内容安排,让家长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情况,使其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4.向家长推荐正确的育儿理念,推广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通过电话、校讯通发放资料的方式)。

(六)班级管理

1.认真制订好周、日计划,动静交替、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

2.认真登记幼儿出勤和交接班记录表。

3.管理好班级财物,每天离园时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物品,认真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水、电、不让班级财物丢失;平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立团结、快乐的合作伙伴,提倡班级三位老师“思想放松、工作轻松、快乐上班”的工作氛围。

总之,在这个学期里,我要让每一个幼儿快乐成长,和本班教师一起把我的班级工作做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二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大五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与我相处了半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些孩子已经与我非常亲密了,她们总喜欢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在她们的眼里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她们的知心大姐姐,是她们的亲密伙伴,她们对我一点也不畏惧,下课总喜欢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玩。作为一个老师能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我真心喜爱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衷心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两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具备了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大方等各种文明行为,也有了相当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教育、培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更加全面的发展,本学期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1、学会清理个人卫生,并保持仪表整洁、大方。

2、学会根据天气的冷暖及时增减衣服。

3、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礼貌待人,不惹事生非。

4、遇到事情应多用脑子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5、进一步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育注意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别差异,不对任何一个孩子存在偏见。

今天的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要使之成为有用之材,需要老师和家长精心、科学、合理而又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朵小花,使他们快乐地成长,但是对幼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否定。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哪怕是一句小小的夸奖也能让孩子兴奋上一整天。但是如果孩子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时,教师就应该视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来让幼儿明确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他们的将来打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绝不能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智育。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三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可爱的小朋友们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幼儿园中。由于都是原班幼儿,彼此都比较熟悉,因此大家的情绪都很稳定。新的学期新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保教并重,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了能够更有效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班况分析:

新学期我班插了1名新生,现在共有幼儿z名,其中难孩有z名,女孩有z名。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爱相处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

1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的学习只剩下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教育,积极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2 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兴趣,制定好每月、每周、每日教学工作计划。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进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的发展。

3 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关念。

4进一步加强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体现幼儿的可操作性和参与性。

5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形成初步的合作能力,大胆表现交往的能力,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保健工作

1、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力度,把安全放在首位,用“心”去观察孩子,把“安全”落实到各自的具体环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认真做好每日的卫生工作,做到班级内无死角。

3.重视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中,幼儿学会随着活动量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并能及时收拾和整理区域。

继续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季节性流行病的预防。幼儿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加强。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4.定期在《家长园地》栏目上宣传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家园共同做好卫生保健。

四、家长工作

实现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对话则是建立这种关系最基本的精神。我们只有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孩子们就会无所适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触,甚至起到反作用。

1、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出谋献策。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2、实践过程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才能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安全工作

1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好,所有的活动开展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保持上学期的工作态度,认真搞好这项工作,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重点包括日常的清洁卫生、玩具餐具消毒、对孩子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家长做好床上用品的清洗和消毒、配合保健老师对孩子进行体检等等

第9篇

【关键词】小区住宅;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永续性

每个人对绿色住宅的定义可能不同,但总体而言都是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自己的健康的居住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我们在建设绿色生态健康住宅的同时一定要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讲究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讲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冲击降到最低,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健康、优美的居住空间。

1、小区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

(1)在规划设计初期要选择合理的区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住宅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功能分布合理,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其私密性;确保小区空气、声、水环境质量;小区交通便利;房间采光充足、照明设备亮度足够,通风良好;南北朝向的楼间距在净高1.5倍以上;小区内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无噪音污染;小区绿化率≥35%,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m,硬质景观面积≤绿地总面积的20%,无地面。

(2)建筑节能

房屋的基本要有较好的隔热和御寒能力,个方面的隔音效果要达标;在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设计合理的照明点,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供热制冷及炊烧等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如可安装太阳能设备等。

(3)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装修应简洁适用,尽可能不用具有易挥发化学物质的装修材料;空气物理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化学污染和辐射指标符合环保规定(游离甲醛含量小于0.08mg/m3,苯含量小于0.09mg/m3,氡气含量小于95Bq/m3);室内90%以上空间实现自然通风,气流不应大于0.3m/s;采用集中空调住宅应有分户(室)温度控制系统;室内温度全年保持在18~280C;室内空气湿度全年保持40%~70%,日照确保在3 h以上,采光符合住宅设计标准;CO含量

(4)小区水环境

提高用水质量,规划用水方案,包括给排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分质供水、中水利用、绿化景观用水及节水器具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减少小区污水排放量,实现小区用水的良性循环,节水率不低于20%,回水率不低于10%。

(5) 固体废弃物收集与管理系统

保障住宅区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收集环节对环境质量无损害。通过将生活垃圾分为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分类收集的方式,为优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提供条件。在小区内进行食物垃圾的循环处理利用,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分流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压力;鼓励小区提高固体废弃物管理与收集设施水平,优化居住环境。

2、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永续性

重视“绿色建筑设计”。设计是整个建筑过程的龙头。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从其范围角度看应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各种不同的论述,但有两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一是要求关注绿色建

筑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关注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这些共识,绿色建筑的基本思想和目标在物质上可归纳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减至最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使建筑废弃物的排入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具有适应性、可维护性等。在文化上,绿色建筑的要求可归纳为:保护建筑的地方多样性;保护拥有历史风貌的城市景观环境;对传统街区绿色空间的保存和再利用;重视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继承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尊重公众参与设计等。凡是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并通过相应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评估 ,证明其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的建筑,可以认定是绿色建筑。

2.1 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典型问题

(1)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和节约资源。① 土地。规划设计中适度开发土地,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筑土地密度,城区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② 水资源。选用节水用具;收集生产生活废水加以净化利用;收集雨水有效利用。③ 物质材料。选用可循环或带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使用耐久性材料和产品;使用地方材料。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节约照明系统;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系统,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对设备系统能耗进行计量和控制;尽量利用外窗、中庭、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利用太阳能集热、供暖、供热水;利用太阳能发电建筑开窗位置适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力发电;利用河水、湖水、浅层地下水,采用地源热泵技术采暖空调 。

(3)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水体、土壤、空气,减少对它们的污染;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尽可能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交通废气排放;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不对环境产生再污染。

(4)保障室内环境质量。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材料中的易挥发有机物质;减少微生物滋长机会;加强自然通风,提供足量新鲜空气;恰当的温、湿度控制防止噪声污染,创造优良的声环境;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创造优良的光环境;提供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外部景观环境;提高建筑的适应性、灵活性。

(5)社区环境。注重社区文化和历史;对传统街区、景观、城市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居住出行交通等。

2.2 绿地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不可能对构成资源和环境的所有问题都作出全面的响应,绝大多数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地区的资源条件、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对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强调和侧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各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对设计中各阶段各专业的问题,排列先后顺序,并允许调整或排除一些较难实现的标准和项目,对有些标准予以适当放松和降低。

(1)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的配套没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2)从具体设计上,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呼应,注重不同植物的协调补充。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还要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实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的种植。同时要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生态小区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包括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能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

(3)从房屋的构造上,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约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关系交往的需求。

3、结语

因此,要想真正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健康的住区,必须从建筑设计的内涵出发,结合多方面因素,才能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凡,陈建平.论建筑门窗节能与环保[J].陕西建材,2001(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