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4-02-18 14:37:00

导语:在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肿瘤;细胞凋亡; 三磷酸腺苷酶;葡萄糖-6-磷酸酶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1108-02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on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and Lowering of Enzyme Activity

CAI Shuo1,LIU Shan2,ZHANG Lihong1, Jin Chunfeng1, Liu Chunying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2.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and reducing the enzyme activity. Methods:Using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serology method of treating the liver cancer, stomach cancer, lung cancer, big cancer of theintestine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reducing the enzyme activity of ATP (Mg2+ - ATPase) and the glucose -6-phosphatase (G-6-Pase) of tumor cell. Results:①Four kind of different compound Chinese medicical blood serum all can induce the cell apoptosis of corresponding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A549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s, CCL229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s and cell line SGC7901. ②The activity of ATP and Glucose -6- phosphatase in tumor cell is decreased .Conclusion:The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on the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the lowering of enzyme activity has the stability and the credibility.

Keywords:blood serum pharmacology;tumor;cell apoptosis;Mg2+-ATPase;glucose-6-phosphatase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Iwama H等率先提出“血清药理学方法”。此法是先给动物灌胃给中药,一定时间后再采集、分离其血清,并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1]。血清药理学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层面已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本研究采用治疗胃癌、肝癌、肺癌、大肠癌等中药血清学方法,深入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与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酶活性作用。

1 实验方法

1.1细胞培养主要试剂 抗肝癌、胃癌、肺癌、大肠癌等不同中药复方中的中药,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1.2中药制剂制备 将3个不同中药复方组成后传统煎制:中药清水浸泡2h,煮沸后文火煎15min,纱布过滤取汁,药渣加水再煎20min,两次药汁混合,浓缩为100%。

1.3药物血清制备 动物:SD大鼠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0只SD大鼠随即分为3组,即中药组10只,化疗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前禁食12h,采用2次给药方法(第1次给药2h后重复等量给药1次),每100g大鼠灌胃中药制剂1mL,2次/日连续灌胃3天。化疗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等量灌胃3天。分别在末次给药后1、2、3h采血,戊巴比妥钠麻醉,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静置4h,4℃,3000r/min 20min离心,分离血清,同种条件药物血清混匀,过滤,56℃30min灭活,-20℃保存,备用。

血清分组:中药血清组(中药组)、化疗血清组(西药顺铂-DDP组)、对照血清组(对照组)。(1)中药血清组:临用前将中药组大鼠血清加入PRMI1640培养液,浓度分别为5%、10%、20%。(2)化疗血清组:用含10%化疗组大鼠血清PRMI1640培养液,DDP的终浓度为5%、10%、20%。(3)对照血清组:大鼠血清中加入PRMI1640培养液,终浓度为5%、10%、20%。

1.4细胞株 肝癌细胞株、SGC7901胃癌细胞株、细胞株 A549人肺癌细胞株和CCL229人大肠癌细胞株和均由中国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提供。

2细胞培养

将细胞从冻存于液氮中的安瓶取出,放入37~40℃水浴中1min内融化,无菌条件下打开安瓶,接种于2只无菌培养瓶中。加入10%小牛血清PRMI1640培养液,在5%CO2,37℃条件下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24h后见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弃培养液,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继续培养。

3标本制备

3.1细胞凋亡 生长在培养瓶内的贴壁细胞用2.5%戊二醛4℃原位固定2h,用橡皮铲刮下细胞,转至离心管内,低温高速离心机2000r/min,15min,琼脂处理成块,PBS冲洗,1%锷酸(OsO4)后固定1.5h,梯度乙醇、丙酮脱水,Epon812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LKB-V)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JEM-1200)观察、摄片。

3.2酶细胞化学 取出培养皿中的载片,PBS冲洗,2%多聚甲醛固定30min,8%蔗糖脱水,3次×30min,分别加入Mg2+-ATP酶和G-6-P酶孵育液,37℃孵育45min,双蒸水冲洗,2min×3次,2%硫化铵成色,2min,双蒸水冲洗,2min×3次,梯度乙醇脱水各10min,甘油明胶封片,普通光镜下观察、拍片。

4 结果

4.1 细胞凋亡 ①正常对照组:各组肿瘤细胞株多为长梭形,表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丰富、排列规则。②中药组:细胞表为椭圆形、圆形。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消失。胞浆浓缩,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泡内容物电子密度与机制相似。细胞核变小、不规则,染色质浓缩、边集,呈断裂状,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可见到典型的凋亡小体:圆形,可见从凋亡细胞脱落。位于凋亡细胞一侧,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包裹,小体内可见染色质碎片及破碎的内质网、囊泡化的线粒体等结构。③化疗组:结果与中药组相似,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

4.2 酶细胞化学 ①Mg2+-ATP酶:光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Mg2+-ATP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内侧,黑色酶反应颗粒大小均匀,密度大,呈线状规则排列,酶活性强。与正常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②G-6-P酶:光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的G-6-P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酶反应颗粒粗大,排列密集,呈融合状,酶活性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西药组部分细胞为阴性。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 采用Tiger图像分析仪测定Mg2+-ATP酶和G-6-P酶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与对照组相比,P<0.01。

5 讨论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是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实验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大鼠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出血清进行体外实验。能客观反映中药进入体内之后,经过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后发挥药效作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提示:中药复方诱导的肿瘤细胞株凋亡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2]。

本研究证实,4种不同中药复方的中药血清,均能诱导相应肝癌细胞株、A549人肺癌细胞株、CCL-229人大肠癌细胞株和SGC-7901胃癌细胞株发生凋亡,见到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性指标――凋亡小体[3-4]。

Mg2+-ATP酶是质膜标志酶,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内侧,此酶参与质膜上离子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内K+和Na+浓度相对稳定状态,保持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以及参与保持细胞内外的化学梯度和跨膜电位,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状态,从而保证细胞的活性。本实验中,药物血清作用后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G-6-P酶是内质网标志酶,是一种多功能酶,是细胞内糖原异生作用中重要酶之一,被称为“代谢标志酶”之一。此酶在糖代谢、免疫球蛋白合成及其它蛋白质合成、浓缩、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中,药物血清作用后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有的为阴性。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5-6]中药血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株酶活性可能是中药复方抗肿瘤的机理之一。笔者同样成功应用本中药血清药理学技术进行了胃癌宁对人SGC-7901胃癌细胞株p53、bcl-2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7]。

(1)给药方案与采血时间。目前存在多种给药方案。但一般使用灌胃方式,也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给药。给药时间最短者为1天,最长者为10天;给药次数也各不相同,有每天2次的,也有每天3次的。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连续用药5天和10天所制备的含药血清的生物学效应是相似的,但无论哪种给药方法都必须使药物浓度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根据目前掌握的大量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本实验采用与多数研究者一致的即时血清在实验前禁食12h,次日采用两次给药方式(一次给药后2h等量给药),连续灌胃3天,日两次;采血时相,分别在末次给药后1、2、3h采血。证明是研究中药复方作用肿瘤细胞株较为可靠的血清药理学方法血清[8-9]。(2)含药血清用量。目前中药含药血清的浓度还没有确切的规定,选用5 、10 和20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实验所得结果的说法不一,进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采用高浓度的效果好,而进行细胞增殖促进作用的实验采用低浓度的效果好[10],本研究采用10的平均浓度进行实验,结果较好。当然,最佳血清浓度是因不同实验而异的,故最好的做法是通过预实验来确定。血清药理学可较好地克服了中药粗制剂直接进入体外实验的缺点,其结果的可信度明显优于中药粗制剂直接用于体外实验,不仅提示中药制剂在胃肠内处理过程中活性成分的转化与改变,而且有利于中药真正有效活性部位、有效成分的发现,将有助于促进中药药理现代化的发展,为新药开发奠定能基础。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稳定性、可信性。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将更多的相关中药方剂引入抗肿瘤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筛选有效的中药成分与其有效组方来达到诱导大量肿瘤细胞凋亡,揭示中药的抗癌机理,为中药治疗肿瘤提供科学、客观和现代的手段与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人类攻克肿瘤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Iwama H.Effect of shoszikoto,a Japanes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al mixtur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A new pharmacology testing method[J].J Ethonopharmacal,1987,211:45.

[2] 米永杰、李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34-35.

[3] 蔡朔,刘芙蓉,邵亚群.胃癌宁诱导人SGC-7901胃癌细胞调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3):206.

[4]刘春英, 王哲, 蔡朔,等.肺癌平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2):132-134.

[5] 刘春英, 王哲, 蔡朔,等. 肺癌平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Mg2+-ATP、G-6-P酶活性的影响[J].2004,11(11):969-971.

[6] 金春峰,刘春英, 蔡朔,等. 益肺饮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酶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2004,13(9):588-590.

[7] 蔡朔,刘芙蓉,刘山.胃癌宁诱导人SGC-7901胃癌细胞株p53、bcl-2基因表达影响研究[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7,7(2):9-12.

[8] 刘成海,刘平,刘成,等. 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2):16-17.

第2篇

【关键词】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28-01

中药对于我国来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的瑰宝。但是对于一些具有临床疗效的中药来说,我们无法确定是中药中的哪种化学成分在起作用,这一点也是中药在国际医学上不能得到普遍认可以及接受的原因。目前,人们公认为中药药效的来源是中药的化学成分。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中药,开始了对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诞生。本文笔者就近年来的一些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观察,做了简单地综述。

1 传统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主要有普通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普通柱层析是指固定相是一些常用的吸附材料,如硅胶、氧化铝等,流动相是不同比例的有机溶剂,以此来洗脱样品,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得到分离。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易行,缺点是当遇到成分复杂或者是结构相近的化学成分时,不能够使化学成分完全地分离。重结晶的原理是通过固体混合物当中的被分离成分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温度较高的时候,该成分的溶解度就比较大,当温度较低的时候,该成分的溶解度就比较小,以此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具有极强的局限性,所以无法将其广泛地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的过程中。

2 减压层析技术

减压层析的提取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普通柱层析技术一样,操作简单,能够快速高效的达到分离的效果。相比其他的层析技术,减压层析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易行、所用时间短等,可以防止由于吸附时间长而导致的药品变质现象,这种方法对稳定性不高的化合物适用。但是这种也存在不足,其溶剂用量比较大,而且无法通过对色带的直接观察来切割洗脱。

3 应用大孔树脂来提取分离的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提取分离技术是使用一种有机吸附剂,利用吸附和分子筛的原理,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有选择地提取分离出来,将没有效用的成分去除掉,这是一种用来提取分离的新工艺。这种分离技术的优点就是大孔树脂的再生性好,用一些溶剂就可以实现,但也有不足,就是无法保证有机溶剂的残留物是绝对安全的,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一些污染。

4 膜分离技术

这种提取分离技术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由于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子量存在着差异,所以当薄膜两侧有某种推动力存在的时候,这种推动力可能是浓度差、电位差或者压力差等等,使得原料一侧的成分有选择性地经过薄膜,从而实现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提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在进行分离的过程中不用加热、所耗费的能量少、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分离的效率高,所以这种技术适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5 高效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这种技术是依据处于动态下液体和液体之间的分配原理,将螺旋管的方向性以及高速行星式运动结合起来,令在两相中互不混溶的溶剂能够在螺旋管内达到较好地接触、混合、分配以及传递的目的,以此把不同分配比的样品成分成功地分离出来。和其他的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进行比较,这种技术的固定相没有采用固相载体,而是样品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中达到分配的效果,把由于固相载体而带来的一些样品吸附、污染以及损失等不足弥补过来,而且还可以重复进样,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用于高效逆流色谱技术的设备具有可靠的性能、较低的价格特点,使这种技术的分析成本降低,使分离操作变得简单易行,虽然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比较起来偶尔会产生柱效不高的现象,但是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防止其对样品的吸附。

6 介绍两种联合使用技术

6.1 联合使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 近年来,从事药学研究的工作者为了能够将中药成分更好地提取和分离,应用了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联合使用的工艺。根据相关报道,有研究者利用含量为65%的银杏叶和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来提取醇溶液,提取效果较好。另外,联合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和超滤法来精制六味地黄丸,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发现提取物的重量是原药材的45%。还有在制备菖蒲益智口服液的过程中应用了吸附澄清、高速分离以及微滤技术,通过相关的实验,说明这种纯化技术可以使制剂的稳定性提高,能够在制备中药口服液的过程中达到连续无醇化的生产。

6.2 将水性二相系统和逆流色谱技术联合使用 近年来,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是由水性二相系统的发展推动起来的。从事医药研究的工作者通过高速色谱技术,利用水性二相溶剂系统来展开对纯化中药多糖的研究,并且这种联合技术已成功用于牛膝多糖的分离纯化中。

7 结 语

目前,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的技术有很多,本文仅介绍和叙述了几种。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技术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并且这些发展和进步也使中药结构、药理以及药效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促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先导化学物,研制开发出具有新药效的药物。伴随着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也会发展成为一个诱人的领域。并且,目前的药物成分分离技术已经朝着操作简单化、分离快速高效、不产生污染、被测组分和基体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使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发展。当然,中草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也包括其中。除本文介绍的提取分离技术外,还有很多技术,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应依据被提取成分的特点以及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

(郑州测绘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土地资源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目前该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土地变更调查技能还停留在手工调查的阶段,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和基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方法。

关键词 遥感;国土资源调查;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JB11161)。

作者简介:王勇(1979—),男,河北永年人,工程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摄影测量内外业和遥感图像处理教学及研究工作。

0 引言

开展国土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利用调查的结果指导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国土资源的使用变化情况较大,因此必须适时的开展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土地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的重要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和有关图件;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掘土地资源潜力提供基础工作和动态监测;为制定综合农业区划、改善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土地资源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目前该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土地变更调查技能还停留在手工调查的阶段,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采用简便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地理位置和属性数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动态的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和基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方法,为改进《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水平。

1 传统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优缺点

(1)不能准确地获取变化图斑边界的准确位置,仅依靠图像的相关特征进行判读和量测,很难准确的获取变化边界的具置,从而导致地类的图斑形状产生变形和量测的面积不准确。

(2)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统计,过程非常复杂、工作量也比较大,既要到外业实地调查,又要进行面积量算、更新图件,数据统计、编写文字报告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很难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

(3)通过基层上报得到的各种统计数据,受行政干预和地方利益的影响较大,会存在错报、瞒报、漏报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准确性。

2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2.1 土地资源调查底图制作

首先要利用gps技术获取正射纠正所需的控制点,搜集测区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然后经过影像融合、镶嵌生成正射影像图(DOM)。在正射纠正前,要先配准同步获取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使得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具有统一的地面分辨率,并进行融合。多光谱影像分辨率如果能够满足DOM生产规定要求时,可不与全色影像融合,直接进行正射纠正。影像纠正要保证每景影像不少于9个控制点且均匀分布;配准后的影像应保留原始影像波段数目、顺序和采样间隔;经过融合处理后的影像应有合适的反差,清晰的纹理、均匀的色调、逼真的色彩,保证影像能够将耕地等重要地类类型清晰的判读出来;镶嵌处的影像应无裂缝、模糊和重影现象;最后按标准图幅内图廓外接矩形外扩1cm范围裁切标准分幅影像。

2.2 土地资源调查判读

首先要进行室内预判,以DOM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平台,以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为基础,认真的分析比较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将我们所需的线状地物、行政和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的地类界及地类属性等要素进行分析提取,在MAPGIS软件上进行矢量化并把属性进行整理输入,制作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底图供外业调绘使用,同时要打印好外业调查表。然后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时要靠充分考虑到土地的利用方式、覆盖特征以及它的用途和经营特点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分类系统建立好以后建立解译标志,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 最后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利用外业调绘底图数字化每一地块的位置、形状、范围,最终将包括每一块土地的界线、范围、面积的土地利用信息准确获得。

3 基于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3.1 选择数据源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资源变更调查需要大量的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因此我们要选择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影像,来保证遥感影像的数量,并且卫星影像的数据来源一定要连续、稳定,能够满足我们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

3.2 校正和配准

通过图像配准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实现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几何和辐射校正是利用图像差分法进行变化检测的关键。配准是将多时相图像的同名像点互相重叠,将一幅影像作为基准图像(t2时刻影像),另一幅作为待配准图像(t1时刻影像),并通过选取的控制点采用多项式的方法确定基准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相对配准。

3.3 影像裁剪

由于纠正后,两幅影像实现了几何位置的配准,但图像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对两幅图像进行剪裁,使两幅图像所覆盖的是同一地区的同样大小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3.4 基于差分图像融合的变化检测

首先对变化前图像、变化后图像分别进行灰度差分和纹理差分,得到灰度差分图像和纹理差分图像;然后根据乘积变换算法融合纹理差分图像和灰度差分图像;接着根据ISODATA算法进行融合后的分类,结合目视解译,得到变化区域。

3.5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将遥感图像中被增强显示的变化信息分离出来,最终得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大小和范围。

变化信息提取后结合外业调查结果进行核对比较。必要时还要注意:1)分层规范、内容齐全;2)影像覆盖完整辖区;3)保留的图斑及其编号与整理后的《变化图斑外业核查记录表》以及外业调查图、变更调查图上的相应图斑一致。

4 结论

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费事费力且精度低,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要。《国土资源调查》作为中职院校的骨干专业,根据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本文研究总结了利用DOM作为土地资源调查底图的制作方法、规范要求和基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资源调查过程方法,对进行该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加大,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将成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各中职院校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项技能,为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晓波,等.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30-134.

[2]田静毅,等.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5,11.

[3]李宗华,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8.

第4篇

1990年以后,血清药理学开始在我国受到从事中药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方法主要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它克服了中药粗制剂直接进行体外实验的缺点,其结果的可信度明显优于中药粗制剂直接用于体外实验。而且它结合了现代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临床等学科,血清药理研究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一些中药及西药的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血清药理学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应用、评价及研究展望做一综述。

1血清药理学的产生

随着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要求研究者把研究水平提高到细胞、亚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不少科研需要在离体实验中进行。离体试验的开展,使中药复方的研究必须借助一个载体。1984年,在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上,日本学者HirokoIwama提出了给动物灌服中药,在一定的时间里,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的设想。其后,日本国立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又于1988年和1992年两次撰文,提出了“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化学”的概念(见图1),自此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逐步展开。

2血清药理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2.1血清药理学的时效关系研究

利用含药血清来评价药效,何时能够采集到含药量较高的血清,找出给药后的最佳采血时间以避免由于药效物质代谢消耗或尚未吸收造成的假阴性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血清中确切的药效成分并不清楚,因此往往以药效指标来评判给药时间和采血时间的优劣,即“时效关系”的研究。研究者们对不同给药时间和采血时间的药效进行了研究。

给药时间上,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次给药,或间隔2~4h给药,或每天1~3次,连续3~10d。王宁生[3]认为,根据药动学理论,固定给药时间的间隔,相同剂量多次重复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浓度,并将在此浓度下不同采血时间取得的含药血清进行实验,均表现较高且相似的药理作用强度。孟李等[4]对复方丹参血清对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含药血清制备方法的实验,也证实了此观点。说明同一给药方案连续数日给药较1次给药有明显差异,可能与药物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有关[5]。此结论目前已形成共识。

采血时间上,较理想的采血时间应在血药浓度的高峰期。蒙一纯等[6]认为,根据实验动物消化生理特点和中药吸收、生物转化特点确定采血时间范围是十分合理的。如大鼠一般1~2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此时血清即为含药血清;时间延长将有部分药物成分发生转化,成为药物代谢血清。一般采血时间多集中在末次给药后30min至3h间。由于中药复方给药后,不同药物达峰时间不同,故对于采血时间很难有统一标准。如周明眉等[7]发现,头风饮给药后30min的抑制血小板释放5-HT比给药后其它时间作用强大,提出给药后30min为最佳采血时间。李仪奎[8]通过对96个药物达峰时间统计后提出药后1~2h采血较为合理。包金凤等[9]认为应对不同时间分别采血进行预实验,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清进行比较后再确定采血时间是最可靠和科学的方法。但是,李仪奎等在对大量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后,提出一种通行的方案,即每天给药2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1h采血,称为“通法”[10]。这有利于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

2.2血清药理学的量效关系研究

给药剂量目前尚无定论,其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是动物的给药量,在一定程度上,给药量愈大则血清中的含药量愈高;二是培养体系或反应体系中的含药血清浓度,血清浓度愈高则药量愈大。但因含药血清加入体外反应体系后,浓度被稀释,使反应体系药物浓度达不到在体条件下的药物浓度。王力倩等[11]提出用给药剂量等于临床用量乘以动物等体表面积系数、再乘以培养基内血清稀释度的公式计算制备含药血清的给药剂量较为合理。研究表明,含药血清的量效是由动物给药量和血清浓度共同决定的,由于培养体系中血清浓度的增减是有限的(血清浓度过高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在研究含药血清抑制细胞增殖或促细胞凋亡作用时,有可能得出假阳性结果)。杨彦芳等[12]认为应以临床等效剂量为基准,注意药物浓度,对于过高剂量(如临床等效剂量的5倍、10倍)所得到的阳性结果,在作结论时应慎重或留有余地。故相对固定含药血清浓度,通过改变动物给药量来调整药物血清的含药量,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方法。

3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在我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1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制中的应用

目前,中药的开发和研制主要是寻找药物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制备精炼的中药制剂、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使这一目的的实现变得更为切实可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体外药理学实验中,进一步验证和评价药物的疗效,运用含药血清对有效药物和/或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初步筛选;②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药动学,尤其是中药胃肠药动学、中药血清药动学、中药证治药动学等相结合,将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寻找和鉴定;③对药物的制剂工艺进行比较和筛选;④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做更深入的研究。

3.2血清药理学在方剂药动学(PK)的应用

黄席等将证治方剂药动学中的复方方剂药动学修正为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13]。其方剂血清靶成分也是探索复方的药效成分物质基础的[14]。不仅如此,还研究靶成分在机体内的药时曲线、数学模型,其PK参数可直接指导临床用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从而有力地提高疗效,因此是单纯方剂药效物质基础探索的深入和发展。而血清药理学[15]研究过程是服用方剂后进行含药血清的体外药效学实验,通过探讨与方剂疗效相关的成分间接地阐明药效物质。

3.3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离体实验是研究中药抗肿瘤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抗肿瘤复方中药来说,在其配伍的多种中药的血清中的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检测尚未见突破性的进展情况下,血清药理学方法是抗肿瘤复方研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目前,此法被广泛用于中药抗肿瘤机理研究。研究层面包括肿瘤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调节、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诱导、肿瘤细胞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调控等方面。

3.4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涉及到许多的体外模型,运用这些模型有助于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治疗疾病的药物。合理使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结合疾病的体外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可较好地反映中药药效。

4对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评价

4.1血清药理学的优势

血清药理学因其方法学上的特点使其在中医学的研究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①从中药复方本身来讲,可克服体外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方经体内胃肠吸收、生物转化后的综合整体药理效应;②从方法学上解决了中药复方直接应用于离体实验的难点,使中医药研究能在离体实验中直接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③对含药血清的成分进行药效、药动学研究并与原复方粗提物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探讨中药复方作用规律提供新思路;④可以用来验证一些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如君臣佐使、中药配伍理论及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际价值,有助于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依据。

4.2血清药理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

4.2.1在血清药理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方面:该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不足主要包括:①从胃肠吸收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是进入血浆,而非血清;②凝血过程有一系列酶生成,同时刺激白细胞释放溶酶,这些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③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与白细胞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④凝血过程伴有纤溶、补体、激肽等系统活化;⑤制备与灭活血清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物质损失。使用HPLC-MS指纹图谱分析与抗白血病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利用血清药理方法可能带来错误结论。应加强中药多层次半体内实验研究,其中血浆药理方法可能能避免血清药理方法的弊病[16]。

4.2.2在血清供体动物的选择方面:按照血清药理学的初衷,为较准确地再现在体实验的整个过程,离体组织(细胞)的供体动物和含药血清的供体动物须有同质性。除在种属、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方面外,供体动物是否造模即是否处于相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①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对血清中含药成分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比较性研究,揭示出在不同生理、病理或遗传背景的基础上,不同人群对同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不同的特点;②不同证型对药物浓度影响。樊亚萱等[17]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提出的证治药动学假说,认为:同一药物不同“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明显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反应,经用辨证施治后,差别可消失或减轻。

4.2.3在动物病理模型的制备方面:大多数血清药理学研究者均采用正常动物的含药血清。但是,中药复方进入生理状态下动物机体与进入病理状态下的动物,其体内过程是不完全一致的。其消化吸收,体内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均可能有差异,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内源性活性成分。如果研究的是方药的治疗效应,有学者认为,应当采用相应的动物病理模型制备含药血清,会有较强的说服力[18]。

4.2.4在中药作用机理方面:中药作用机理十分复杂。绝大部分的实验结果均揭示出中药含药血清具有一定的药效,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是非常有趣味。例如某些中药的粗提物无效,而其含药血清却有效;而另一些中药粗提物有效,但其含药血清却无效。这些实验结果从一个侧面提示,某些中药是原药成分起作用,而有些中药则可能是其药物成分在机体作用下形成的代谢产物或药物的多种成分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的生理活性物质在起作用。

5展望

目前,血清药理学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中,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开辟了研究思路,拓宽了研究领域,能较为客观真实地阐明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药复方在胃肠内代谢过程中活性成分的转化和改变,提高了体外实验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但由于血清药理学方法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需要经验和数据的累积,且在某些实验,如凝血、纤溶等研究中采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不适宜。因此,其局限性不容忽视。血清药理学若能与血浆药理学、药动学、血清药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结合研究,则有助于研究的规范与深入,必将加速中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第5篇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性的知识讲授太多,有关药物作用机理、药物化学结构及对应的药物作用效果占授课比例太大。这样的授课方式显然是跟护理专业学生将从事的工作有脱节,学生对这样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教学辛苦,学生学得辛苦且一知半解,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反馈情况,教研室对护理药理学的教学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要求授课教师改变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授课方式,要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药理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首先要讲授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用于临床的药物更新率很高,教学时尽量不讲或少讲过时、少用的药物,多讲进展快、应用广泛的药物,如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百忧解)、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等。在每类药物讲授完成后,要总结讲述本类药物的用药评估、用药护理注意事项及疗效观察。比如在抗胆碱药的用药护理注意事项时,我们重点讲代表药阿托品,由于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用后很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发热等不良反应,护理过程中应嘱患者多饮水,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体温,对用药前体温高于38℃的患者使用本药时必须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避免发生意外。在讲述抗生素用药护理,比如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对酸、碱、氧化剂、重金属不稳定易致药物分解,降低疗效,产生副作用,所以应现用现配。过敏反应防治措施要做到皮试、询问过敏史、应急抢救措施等。

2选定更贴近护理人才培养的药理学教材

2010年以前,我校跟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一样,护理药理学教学教材一直跟临床专业共用一套教材,在此教材基础上通过简单删减章节作为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材。教学反馈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跟专业关系不大、药理学非常难、对药理学产生讨厌和畏难情绪等;教师虽然也努力把药理学教学跟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但由于教材选取不切合护理专业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往往脱离护理学专业特点,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随着护理专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护理药理学教材编写也取得了较好的推进。近2年,教研室经过讨论采用了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的《护理药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材,该教材突出了护理专业对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殊需要,注重实践。该教材以现代药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用药和社区用药护理,紧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了“用药护理程序”。该教材与临床专业药理学教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不详细阐述药物的构效关系及药物作用机理。由于该教材跟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目标相适合,教师使用过程中有教材依据,授课就不会出现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授课方式的偏差,有利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护理专业学生对比《护理药理学》、杨宝峰主编的第七版《药理学》教材,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护理药理学》更贴近护理专业特点,更易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3应用现代先进教学成果,提高护理药理学教学效果

药理学存在五多(药物多、药名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三难一易(难学、难教、难记、易混淆),根据学科特点,部分学者提出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成果丰富,药理学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也很多,有目前评价较高的药理学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总结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歌诀教学法等。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必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案例教学法就是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的《护理药理学》所附光盘课件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每一章开始给学生展示一个病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完该章内容后再解释该病例的用药原因及用药注意事项,我们的教学反馈情况看,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更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得到巨大提升,有关教育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网络互动平台、建立精品网络课程、计算机模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有研究显示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等。我们在护理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应用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实验,我们采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家兔血压变化的详细情况完全的展现给学生,利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还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简化计算过程。另外教研室非常注重典型视频、图片素材的收集与共享,比如实验操作视频、小白鼠扭体视频心脏泵血视频等,把视频植入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4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药理学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31-01

药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药理学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是中等卫生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药理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验证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和了解药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为将来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药理学实验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也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理学实验是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创造新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研究也要求药理学实验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以便与药学发展密切配合,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必须跟上医药科学的发展步伐。以往的药理学实验课是把验证理论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虽然实验课时不少,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们要在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药理学实验约占总课时的1/3,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也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根据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总目标,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态度

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师首先要讲清实验课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其次,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准备及学生的准备两方面。

1.教师的准备。主课老师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认真备课,包括:(1)备原理,目的和要求;(2)方法步骤;(3)动物、仪器,材料和物品;(4)对实验的每一步骤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5)设想好学生分组、操作顺序及时间分配,加强实验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2.学生的准备。课前做好预习是很必要的。学生应按老师的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做好实验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在实验结束,老师应进行小结,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则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客观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增加学生实验课后的清晰感,强化记忆,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最好方法。对每一次实验都要求做好预习、准备,严格实验操作步骤,同学之间协作配合,认真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课表现作出评分,作为实验考核成绩。实践证明,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重视,严谨治学,严格考核,才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第7篇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科学,在高等医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当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21世纪的高等教育提出“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和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每一位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研究和改进,争取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

1 建立和完善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

《药理学》是高等医药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1.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药理学内容复杂,许多概念和理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部分章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心血管系统的循环图以flash的动画形式,配以药物作用后的变化,展示出药理学复杂的内容。

1.2 列表比较法 药理学中某些药物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但又有些差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以区分几者不同。比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都可以治疗哮喘,但作用机理,时效性等各有不同,一图标的形式表达更有利于记忆。

1.3 口诀教学法 药理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内容繁杂,记忆难度答,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排斥记忆,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利用语言的韵律和节律,可将零碎的内容归纳起来编成口诀,化繁为简。

1.4 病案分析法 病案教学法是将病案引入药理学教学,课堂上由老师举出病案,让学生来寻找合适的治疗药物,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理解,表述出应用每种药物的理论依据。如果有不同的药物选择可以从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角度分析利弊,选择最佳药物,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也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 整合药理学学习内容,建立“第二课堂”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物化学、解剖学、免疫学等研究药物作用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既相互的桥梁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加之新药层出,学生会发现书本上所学的药物在生活中和临床上很少见到,感觉数本内容与社会脱节,学无所用,用而未学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整合课程内容,建立“第二课堂”,这个“第二课堂”不是另外增加教学课时,而是在保证原有教学任务前提下,把新的知识以新的形式融入到原有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大纲要求的内容,另外一个是新知识、新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1 部分课堂内容有学生准备讲解 课本中有一些内容是一些概念性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内容讲解。比如抗生素的章节,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免疫学知识较多,如果老师纯粹的理论讲解,学生感觉被动学习,往往觉得枯燥并很难记忆,相反,如把每一类抗生素分给学生,让其借助现代先进的学习途径――网络,自己准备讲稿,不但把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描述清楚,而且自己在准备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了解了药物新动态,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表达能力。。在学生讲解完成后老师再加以补充和总结,来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达到教学互长。

2.2 把临床中常用药带入课堂 针对课本所讲药物与临床常用药物脱节的现象,鼓励学生把临床中所用药物的说明书及包装盒收集起来,每天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让每位同学来介绍一两种药物,并把这些说明书贴在教室后面做成学习园地,便于平时学习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将这些包装盒和说明书全部归类,按照现代实际生活中药店的格局建立一个模拟药店,供学生平时学习。

3 探索创新性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学学生,意识当今医药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既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又可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通过实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要对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改革。

3.1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在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精选实验项目,完善基础实验,增设药理实验基础操作项目,在首次实验课就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训练[1]。比如在原有的动物捉拿法、给药途径、处死等基础上,增设实验动物解剖、实验标本采集、麻醉方法、药量计算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药理科研的常用方法与基本技能。同时,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性药理实验[2],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不同章节的医药学相关知识的融合来设立实验内容,让学生综合思考分析问题。

3.2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原有的药理实验考试单纯的凭借药理实验报告,容易造成学生偷懒,或抄袭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缺乏分析,对药理实验考核改革,可督促学生增强实验动手意识,提高实验能力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验考试内容上实行面对面操作演示考核,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同时实行老师知道下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论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最终使得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药物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兴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承接着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护理专业课内、外、妇、儿科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药理学章节繁多、内容枯燥多以文字为主、知识点较多、涉及面广但是药理学的学时是有限的。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懒惰性,并产出一定的厌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卖力演出,学生在下面视而不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的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本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一下方法:

1问题导入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教材每章的开头,教师都会介绍一些药物的简史以及提出一些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共同协作进行研究学习,进而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降血糖药开头,教师会问大家对于糖尿病这个疾病同学们有多少了解?你们的家人有没有患有糖尿病的?患有糖尿病的病人他们有没有服用药物?服用了什么药物?引出今天要讲述的内容降血糖药。组织教学通过问题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启发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薄弱与不足,及时进行补充教学内容。此法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多媒体展示法

药理学内容繁多,枯燥乏味,若一味的应用传统教学法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在多媒体中插入生动的图片、小动画、音频等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一块,学生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法进行讲授。例如: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看是简单其实很难理解,此时应用多媒体播放眼球在应用药物前、后的动态图片,清晰的展示出哪块肌肉收缩哪块肌肉舒张。结合动画去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3病例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习药物相关知识,进而引入病例,这种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更充实饱满。例如:讲到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这个内容时教师会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农药中毒的小视频,并简单叙述该病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应该选择哪种药物治疗?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课堂上通过案例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案例讨论既可以对药物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之间共同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4结合实验教学法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实验教学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上所学的东西都是文字的形式传授给大家,都是别人讲给你听的,而实验课就完全不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内容记忆更扎实。然而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的实验内容理论性太强,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通常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步完成,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实验课不单单只是为了验证药物的理论知识,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求知欲。例如: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对家兔瞳孔和唾液分泌的作用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家兔左眼和右眼分别滴入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看看家兔瞳孔的变化,清楚的看到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实验很简单但是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可以让学生在拿来两只兔子,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我们观察下药物起效的快还是慢,多大剂量可以出现阿托品化及出现阿托品化如何解救。通过这个实验不只验证了理论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精神,提升了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做铺垫。药理学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需要学生掌握或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与药物之间关系复杂,较难记忆,并且内容枯燥、文字较多。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教学法,应采用问题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病例讨论法及结合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药理学的学习不在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使药理学的学习激情澎湃,充满乐趣,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学生。

参考文献:

[1]尹桂华.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药房,2011.

[2]王晓岚,储敏.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药房,2015.

[3]符丽娟,杨育红,刘婉珠.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

第9篇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13-01

对于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药理学如同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课。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务必高度重视药理学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知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由于药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体自身的复杂性,使得药理学呈现给大家的是一门知识量庞大,知识点复杂的学科。因此,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浅谈一些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案,以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更高效率地掌握好药理学这么课程。

1.课程的安排

一方面,药理学是一门专业课,学好这么课程,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药物合成学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的安排上,药理学应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这样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在知识点上的衔接和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药理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桥梁学科,特别是与药物化学和毒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建议药理学课程应安排在这些课程学习的时间段期间。这样一来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延伸也便于学生对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2.教学过程的设计

2.1口诀式教学法。由于药理学课程自身特点是一门知识量庞大,需要理解性记忆的学科。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要理解掌握并记住大量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药物,比如阿托品、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总结为相对容易记忆的口诀的形式教授予学生。这样一来既便于学生对这些重要药物的记忆,也便于学生对相类似药物的触类旁通,掌握更多的药物性质。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学生理解记忆相对容易,可能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动性自主学习兴趣增强,使得教师教学也相对轻松。

2.2跨章节系统性教学。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说是药理学学习中的重点。只有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药理学)笔者发现,很多类别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利尿药等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为了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跨章节系统性教学的模式。比如在教授抗高血压药物章节中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的作用机制时,可以跨章节讲解由于这些药物对平滑肌和心脏的作用,这些药物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这样一来使得教学过程的内容不至于反复,时效比较低,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系统和完善。

2.3学科间渗透教学法。能对各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师希望学生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要达到这种学习境界也并非易事。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大胆延伸,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讲解知识点。比如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本人在讲解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激动剂部分内容时,发现通过具体药物的化学结构式来讲解为什么儿茶酚胺类药物中枢作用较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弱,为什么肾上腺素等药物口服无效时,学生理解相对较容易,而且记忆深刻。因此,笔者认为跨学科间渗透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过引导学生这种跨学科渗透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