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

时间:2024-02-18 16:05:16

导语: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

第1篇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养老服务业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家居扫地机器人、语音沟通服务、家庭体检、药物使用建议、家居厨师、家居智能陪伴服务。

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高级战略后,国家发展服务性制造和生产性制造,同时尽可能的通过服务业的再造和完善,改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发挥技术、人才、产业的对接联动效应。人、机器、智能机器将共生共存,成为养老服务工具的新常态。未来的养老服务人才不是笨干、累干、苦干,而是实干+巧干,实现脑力劳动的智能机械化,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的倦怠感,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速度。智能化,体现在养老服务人才应具备传播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客观了解人工智能,有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机器的有效配对组合应用,充分发挥智能机器的保健医生、保姆、玩伴、老伴、子女多重功能,倡议自养老。

三、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模式――音像媒体

配备养生、人工智能国内一流专家,发挥国家音像媒体的作用,将人工智能家居应用的途径、方式、手段通过网络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普及。发挥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大学和社区教育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站四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的作用,建立社会养老大学,使老年人自己会应用人工智能,减低对子女的时间依赖。

(二)公众号社会宣传普及模式――微媒体

国家、企业、社区应建立专题公众号进行微媒体培训。从国家层面,要建立人工智能养老服务应用技术发展历程方面的公众号;从企业层面,要建立人工智能机器人养老服务应用说明类的公众号;从社区层面,要基于一些鳏寡孤独建立社群委托服务型人工智能服务策略的公众号。

(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模式――专题高端培训

目前,人工智能服务还不能完全普及,故而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备人才首先要建立自我提升的潜意识,此外,职业技术学院自身要引进国内外的人工智能专家,进行家庭陪护、游戏娱乐、医疗、做饭、洗衣、洗漱、保健、锻炼等多重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端培训。

(四)民政部门、老龄委联合推广模式――社会传媒

作为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和老龄委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前景、作用、功能、效益、方式进行宣传。民政部门要侧重于养老服务的社区组织协调,老龄委要侧重于制度、规定、采购人工智能机器方面的政策优惠的制定。

(五)社会民间家政服务组织培养模式――养老院、福利院自组织模式

民间社会力量建立有养老院、福利院,这就对相关服务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其一,人的社会角色多,时间、精力、体力有限;其二,人工智能是趋势,必须适应并学会使用;其三,要加强前瞻性人才培养,解决劳动倦怠问题,即民间组织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减少雇员,降低劳动力雇佣成本。

四、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一)广播电视大学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将人工智能的技能培训与社区教育、社会养老大学的建设并举;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人工智能机器生产企业搭建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推进产培用一体化建设,形成网络平台特色模块;推出广播电视大学养老服务精品课教程,以优质教育品牌打开培训窗口。

(二)人工智能机器制造企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居家养老的社会需求利益取向,把脉居家老人和其子女的时间要求,积极开发、完善人工智能机器的特殊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特别加强对情感交互、图像识别、语音功能的完善;重点做好人工智能机器使用说明,要具有便捷实用性的操作指南,方便人们学习。

(三)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专职教育机构,首先,要提前与职业高中接轨,进行专职意向高中生的录取,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获取意向生。其次,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性,购置高端智能机器,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技能,并且能够进行社会的二次培训,对购置的智能机器进行租赁和应用培训。

(四)民政部门、老龄委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民政部门和老龄委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养老服务人才智库,积极推进国家、企业、社会的养老服务人才人工智能化联动培养;加大对家庭贫困并且有意向致力于养老服务的青年才俊的培养支持力度;对人工智能养老服务高端研发海归人才给予政策优待;建立城市养老服务专家群组,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议,增进智慧交流。

(五)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社区要加强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人才的典型宣传,利用宣传画的形式传播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积极打造人工智能特色服务团队,开展社区公益性专题培训,并募集资金购置人工智能机器为特殊群体献爱心;努力构建人工智能养老社区,采用人工智能的形式鼓励老年人进行文体娱乐,增强体质。

总的来说,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给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便捷。随之而来的人工智能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发挥人工智能养老服务效用的关键环节。要培养人工智能化养老服务人才,可以从远程教育、社会宣传普及、学院培训、政府推广等模式入手,实现人工智能化养老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同时,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产品一体化模式,在满足老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人工智能设备的人性化操作,重点开展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民政部门开展紧密合作,积极培养人工智能化养老服务人才。社区方面强化人才的教育宣传工作,全力搭建人工智能养老社区。

第2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会计工作;挑战分析;应对探讨

目前,人工智能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的使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单位的工作效率,还能更加准确地处理财务信息。未来,人工智能将逐渐地应用到每一个角落,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对于应对人工智能的替代工作要提早做出准备。

1人工智能发展对于会计的挑战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会计工作将被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取代。随着计息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手工核算几乎已经全部被会计电算化所代替。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会计行业中的很多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例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会计科目分类等等,凡是具有规律性的基础工作到最后会全部被人工智能代替。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在未来二十年之内,人工智能将会取代50%以上的会计岗位。二是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大规模应用可能引起失业危机。从社会和技术进步来说,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大量应用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利用计息机统计汇总和数量的优势,为生产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并籍此提升生产单位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根据相关统计,目前从事会计基础性工作的人员比重占会计人员总数的50%至70%,对于这一部分人员来说,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替代效应,当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越广泛,引发的会计失业人员就会越多。因此,人工智能大量应用的时代,也是从事会计基础工作人员产生失业危机的时代。

2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会计工作的相关应对措施

2.1适应时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工智能虽然对会计工作构成了挑战,但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可逆转。因此,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仅不应该拒绝和排斥人工智能,相反地,应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努力去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让人工智能工具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得力帮手,利用这些工具来高效完成会计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集中完成难度大、情况复杂的会计工作,在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实现自身的进步。

2.2提升工作层次,实现升级转型

从目前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还只停留在于基础性、重复性高的工作方面,而对于需要较高思维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工智能还难以胜任。例如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快速整理出财务数据,但是读出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准确评价生产单位的整体发展能力,结合财务数据对企业战略、运营质量、竞争能力、风险价值等作出评判,人工智能还难以做到。即使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目前也无法做到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替代。基于此,会计工作人员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可以打破本专业的限制,在掌握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涉足企业管理,由传统的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另外,还应该利用各种工作机会,站在单位发展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出谋划策,提升自己在生产单位的价值和层次。

2.3围绕专业发展,变更工作内容

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相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人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人工智能归根到底,也只是对于人的思维的模仿和拓展,控制和决定人工智能的最终仍然是人。在人工智能得到发展的时代,会计专业学科本身也会同步实现发展。随着会计学原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方法应用也将发生很大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也会随之改变。一是随着会计原理和会计方法的调整,会计人员在利用人工智能的时候,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工具使用与工作目的的统一;二是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发展,除了一些具有固定模式的工具以外,提供给会计人员由其结合实际需要,自主开发利用的软件工具将会越来越多,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工具,使其变成自己工作的利器。

2.4关注行业动态,自我优化升级

作为会计人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实现自我优化升级。会计人员应认识到,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改变的只是工作方式和内容,会计专业本身不会消亡。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按照行业发展方向来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职业目标进行规划,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多掌握一些管理技能,努力提升财务分析能力和预判能力,以自我优化升级来应对专业变化和人工智能发展。

3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时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不断提升工作层次,关注行业动态,实现升级转型;高等教育中的会计专业也应面向人工智能,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游戏开发 人工智能 教学方法

1.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其中之一便是网络游戏的盛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吧,以及快速增长的PC,使得人们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为网络游戏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可能。一方面,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年轻人占了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丰富了社会公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这更促进了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倾向于在网游中寻求安慰,释放压力,因而全球市场对于网游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游戏越来越高的要求,游戏逐渐向真实体验、感觉、触觉等人性化发展,让玩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得到享受游戏的一种特别的快乐和放松。[1]

近年来3D影像和仿真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游戏开发人员得以创建出更吸引人、更令人沉迷其中的游戏环境。然而要做出更能令人流连忘返的游戏就得应用人工智能(AI)。AI的应用使游戏角色能够任意走动、角色可以走进障碍物、能够控制非玩家角色是否按照团队运动等,同时,AI还能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让游戏更加有趣和更具有挑战性。

AI能够处理游戏角色的追赶、躲避、聚集、避障和寻径问题;AI给游戏角色赋予模糊逻辑和有限状态机等基于基本规则的推理能力;AI脚本可以扩充AI引擎,让设计者和玩家更好地设计和玩游戏,等等。因此,将AI应用在游戏开发中以设计实现游戏角色的各种行为势在必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本系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处理追赶、躲避、聚集、拦截和避障等问题,使用经典A*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解决寻路问题,以及有限状态机,等等。本文主要针对游戏中游戏角色的寻路问题进行探讨。游戏设计中游戏角色的寻路问题是设计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应用A*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等来实现游戏角色的寻路问题,目前逐渐有学者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算法来实现游戏角色的寻路问题。如:迷宫寻路游戏中《帮助Bob找到回家的路》应用遗传算法,《智能采矿》游戏中应用神经网络,用粒子群实现坦克大战游戏,等等。尝试应用鱼群算法、萤火虫算法等智能算法求解游戏角色的寻路问题中,以实现游戏的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时,新的仿生算法的学习和应用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算法是解决智能计算问题的方法,已成为人工智能界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计算机和集成有计算功能的各种工具及设备更加独立、更加聪明,能够自主思考和行动,最终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算法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进化算法、人工免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蜂群算法、人工鱼群算法、人口迁移算法、人工萤火虫算法等。[2]智能算法是一类仿生算法,就是向自然界学习,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动物飞行、觅食、求偶等行为以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蚁群、粒子群、蜂群、鱼群、萤火虫算法等。此外,还有很多智能算法通过模仿一些自然或物理现象和规律,如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模拟液体的结晶过程设计,免疫算法是模拟生物、植物或动物免疫系统自适应调节功能设计的,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的大脑结构及信号处理过程而设计的,进化算法是基于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理设计的。[3]

针对本系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补充人工智能中几种简单的智能算法的知识点,选取相关人工智能教材的一些内容结合智能算法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根据高校教育规律、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小课结合,大课讲授理论知识,小课进行课堂实验,小课的课堂实验中严格要求学生亲手编写代码,应用大课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简单小游戏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同时,借助游戏系的优势,制作动漫,采用动漫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中各种算法的仿生机制,让学生深刻体会每一种算法的原理和仿生机制,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的兴趣,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人工智能这门课,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对人工智能理论及在游戏中应用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查:(1)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对人工智能理论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2)课堂练习。要求对课堂上介绍过的算法理解、分析、应用,编程实现游戏中的某个功能,最终课程结束时能完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小游戏。(3)大作业。检查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要求从介绍过的算法中找一种算法实现一个小游戏中游戏角色的移动、寻路等行为,形成一个演示游戏。该门课成绩分配如下:成绩=闭卷考试(70%)+课堂练习(10%)+大作业(20%)。

5.结语

人工智能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入理解而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广泛。游戏开发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了游戏逐渐向真实体验、感觉、触觉等人性化发展,让玩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网络游戏相关专业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势在必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乐.韩国游戏产业概况..

第4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案例教学;应用

1引言

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全新领域即人工智能,其正在迅速成长与成熟、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并且不断壮大,同样也包含着计算机网络、数学、信息论各类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也作为计算机科学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外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都将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包含的学科多,知识点杂、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算法难度高复杂,在此情况下各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理论与现实应用相脱节;加上理论知识强,案例缺乏,容易使学生感觉空洞;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也达不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习一直是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和存在于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其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创新性、互动性尤为突出,并极具优势。

2基于案例的教学研究

此方法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倡的,基于当时特殊的商业管理真是背景和特殊事件,能够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应用能力,开展案例教学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此教学研究方法知道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引起教师的重视。1986年由美国研究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书中,强烈推荐此方法在实际教学的重要性,并说明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各类课程中去。

3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学研究及应用

3.1案例精选

此方法第一步是案例选取,案例的好坏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关键因素。案例的选取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现在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等,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以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要有代表性、趣味性,由于人工智能课程内容多、抽象,需要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转化为趣味生动的案例,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讲到“知识表示”这部分内容中引入“机器人搬积木”、“野人修道士渡河”案例;(3)采用互动的形式,此为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学研究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展现的必要条件。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案例的执行

(1)讲授法。基于教学内容具体知识点设计案例;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呈现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案例—理论”,即先给出教学案例,后讲解理论知识;二是“理论—案例”,即教师先讲解知识,再给出教学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案例的功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为了使案例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讲解案例之前应从创设案例情境开始,通过情境体验与案例剖析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注意,有利于教师导入新课。(2)互相讨论法。大学生课余时间充沛,鉴于此,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案例分配给各组,学生采用组内互动讨论的形式,设计出此案例的各种解决方法。课堂上,将本小组的解决方法用课件展现给其他小组。讲解完成后,学生开始互相讨论,对比各自的方法,然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点、应用能力的掌握。(3)相互辩证法。课后,采用相互辩证的方法,组织大家相互辩论。选择一些综合应用比较强的案例。与简单的案例相比,综合应用案例能更加高效地启发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相互辩证法是一种探索新型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自主性强,能够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促使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拓展知识面。

4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与教学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必将对现代教育起巨大推动作用。在教学,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类推理模型学习工具等诸多的运用,展示出越来越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邹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

[2]陈柯蒙,张宁.人工智能的发展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05).

[3]陈浩磊,邹湘军,陈燕,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01).

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

前言: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部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所衍生出一门独的特技术科学,其实质上是对人意识与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能够代替更多的人力操作,将信息技术转化为高效生产力,也正是基于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信息的处理与编辑特征而实现,其与计算机网络在应用中存在着相对较高的可融合性,而两者之间的协调也将会产生更为全面与高新的技术,为此特在本文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展开了全面研究。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实际意义

计算机网络中的海量数据与信息普遍是用数字、符号、文字等文本形式进行展现,在此过程中需要其达到较高的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标准,而人工智能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该方面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人工智能的出现,能丰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表达能力,凭借其独特的编辑、处理、操作技术以及超高的分析能力,实现了自动对信息进行翻译、管理、处理等多方面的工作[1]。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表达的图表、图像、影音等形式,依托于人脑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实现了人的行为,同时由提升了人的谨慎、全面与系统等方面相关能力;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开拓了计算机网络在处理信息的空间与路径,将计算机网络所涉及到的众多工程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集中控制的目标,完成智能化的操作。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2.1计算机网络多种渠道信息的处理与集成

网络与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参与到计算机网络之后,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种可能,为此改变了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与实现方向。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由传统的定向处理,逐渐向大批量、高密度、高频率数据信息处理的工作所转变[2]。人工智能的这一转变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在现代网络运营安全管理中,可实现预先在人工智能管理中输入防火墙功能,如此能够实现将网络中流传的不良信息等进行自动拦截,且能够对来往传递信息进行自动识别与判断,将存在问题的信息递交到检测中心,对信息进行判断,实现了高等人工智能技术。

2.2人工智能在网络管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网络管理一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网络的实时动态以及变化速度快等特点为网络管理工作行程了一定的难度,而为实现更为高效的网络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能够利用人工智能专家知识库、问题求解技术,达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专家系统是一种相对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将某种领域中的专家知识以及经验进行累计,将其进行有效的汇总并录入到相关系统中,由此在某特定领域中汇集多为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实现系统的高效性与全面性,完成对此领域内各种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析[3]。

2.3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与教学方面的应用

现代普遍企业管理中均会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参与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网络中则更为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人工智能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自动防御系统与健康系统,是企业管理实现高度智能化。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库,在知识库中定义教育知识内容,并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是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接受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结论:综合上文所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办公安全、信息化教学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有效应用,推动了计算机网络向高效智能化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与保障。

参 考 文 献

[1]熊英.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03(02):20.

第6篇

1 引言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教育部于2003年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互相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如何在任务驱动中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是要解决的问题。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湛江市第二中学许淼淼老师执教的一堂示范课,该课在2010年第六届广东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高中组)中获得一等奖。本课例以“忆上海世博,探智能奥秘”为主线,进行任务设计,是一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典型课例。

2 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

2.1 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单元或一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粤教版必修1《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对信息智能处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选修“人工智能初步”指引方向。对于本节内容,应以体验为主,最后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和理解。

2.2 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但还需要教师及时、合理、周详地引导。通过前面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任务的需求,利用工具软件处理信息。但是他们在自主思考方面还不主动、合作与探究的意识和技能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鉴于本节课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3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征,确定当前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中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②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基本工作过程;③初步了信息解智能处理的工作原理;④体验信息智能工具的应用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掌握简单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②通过完成任务,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③掌握分析问题、呈现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感受智能信息处理的魅力,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探索愿望;②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2.4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验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原理。

2.5 任务设计说明

本课中,许老师以“忆上海世博,探智能奥秘”为主题,变人工智能由抽象到具体,任务探究活动贯穿整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掌握技巧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本课中任务的设定由探究任务、继续探究任务和拓展任务组成,层层递进,体现了分层任务的概念,并且环环相扣,设计巧妙。

2.6 教学设计流程图(图1)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3.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情境设置】播放视频“世博会海宝博士与杨澜的对话”。

【教师引入】大家思考一下,海宝博士是真人么?他是如何跟主持人交流的呢?

【学生讨论】海宝博士不是真人,而是机器人,它植入芯片,有语音识别系统,是一台高级的电脑……

【教师引申】我们大家说的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范畴,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如何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课件展示课题“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演示,创设一种人工智能的神奇氛围,使学生对智能处理信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可营造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对智能技术的兴趣。

3.2 感知体验,启发探索

探究活动一:体验机器翻译的乐趣

【活动背景】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学生来说,翻译句子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现在出现了翻译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翻译,但是它翻译得好不好呢?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活动任务】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打开Google在线翻译和雅虎在线翻译,分别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译成英文再译成中文然后再译成英文。

【活动探究】是谁在给我们翻译?为什么两种翻译软件两次翻译的中文和英文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些网站又是如何进行双向翻译的呢?

探究活动二:体验手写输入的乐趣

【活动背景】用键盘录入汉字对于同学们来讲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电脑初学者,汉字录入是他们感到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情。手写板的出现令输入汉字不再是一般人使用计算机的关卡,语音输入更是手疾人士应用计算机时的必需。这里我们借助“微软拼音2003输入板”来体验手写板的神奇功能。

【活动任务】打开微软拼音2003手写输入板,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文件,内容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任务探究】怎样书写汉字可以提高识别率?导致识别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3.3 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新知一:自然语言理解

回顾活动一:体验机器翻译的乐趣

【教师引申】很显然,几秒钟之内就给出翻译结果,不可能是人类,给我们翻译的应该是机器。那为什么一般的工具又不具备翻译功能呢?

【原理探讨】机器翻译智能工具,它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然语言理解,但计算机不是人类,不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翻译起来比较生硬,有时候翻译得荒谬可笑。

【得出结论】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英语知识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进行翻译,并根据自己翻译的过程推测出翻译软件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概念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主要是指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自然语言的理解过程可分为3个层次:语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的开展,使学生感受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应用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新知二:模式识别技术

回顾活动二:体验手写输入的乐趣

【教师引申】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手写输入汉字的神奇效果,但是如果我们的书写不规范,或我们写的字字库里还没有,也是不能输入的。

【原理探讨】智能手写输入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所采用的是模式识别技术。

【牛刀小试】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掌中写字”:两人一组,甲闭眼伸手,乙在其手心写字,甲猜字,然后互换角色进行。思考人脑是怎样猜字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得出结论】根据人脑猜字的过程推断手写输入软件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概念理解】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它的一般过程包括:样本采集、信息的数字化、预处理、数据特征的提取、与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类识别等。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时猜字过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模式识别过程的理解。

3.4 总结提升,共享交流

【共享交流】请大家就自己所实践的活动过程及结果发表意见,并结合教材简单分析其工作流程及原理,了解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

【总结提升】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共同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5 课外延伸,展望未来

【课后探究】利用飞信与网络机器人“海宝博士”聊天,试图发现网络机器人的语言破绽。

【得出结论】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机器。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学会举一反三,并懂得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当中,但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到的初步知识,积极探索,多些创意,也许未来就有你想实现的更智能的处理工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观看世博短片《2020年老王的一家》,畅想未来生活中的智能工具。)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美好的种子,激励他们探究未来世界的勇气。

4 结束语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课,许老师很好地发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规律,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设置几个活动,层层深入带领学生研究探讨,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备受关注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怎样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篇

1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当代高校法学专业教育成绩斐然,其不仅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未来的法学专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法学教育的背景以及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此时,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方法、体制以及模式方面也显现出诸多问题。

1.1法学教育目标片面

法学教育目标不仅直接决定了高校法学教育的方向,甚至也影响着法律人才类型的培养。但就目前来看,教育界对法学教育目标的认识较为混乱。有学者主张法律人作为治国之才,承担着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责任,其属于社会的精英人才。为了更好发挥法律人管理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法学教育目标应以培养法律精英人才为首位。也有学者主张法学作为应用性学科,法学教育应以培养法学应用人才为根本目标,核心在于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还有的学者认为法学专业应以培养通识人才为主,在当前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培养法学通识人才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使法学人更容易应对社会变化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学界对法学教育目标认识不一致最终导致高校在实际法学教育过程中目标的不统一。有的高校仅重视法学精英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法学应用人才培养,导致学生处理实际法律纠纷的能力多有欠缺。而有的高校仅重视培养法学应用人才,而忽略了传统的法学理论知识,也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甚至缺乏法律职业道德素养,给相关法律职业带来负面影响。

1.2法学教育方法落后

在高校进行法学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法学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升法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但从当前高校法学教育方法来看,仍然较为落后。一方面,由于高校法学教育目标较为片面,导致在教学方法上,也未能很好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终使学生产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有的高校教师仅进行课堂式的法学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分析法律条文的内涵与外延来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法学理论知识,并未给学生提供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而有的高校教师则一味重视案例教学,并未教授相应的法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仅掌握了个别案件,对案件背后所折射的法学理论则一知半解。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运用,其也为法学教育方法的革新带来了契机。但实践中,高校教师大多数仍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未能很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最终,法学教育方法的落后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使法学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法学教育体制不一

就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体制而言,从法学教育层次来看,既有专科,也有本科,同时还有硕士及博士,不同层次教育所掌握的法学知识明显存在差异。从法学教育机构来看,既有普通公办高校,也有私立学校还有职业院校以及其他相关培训机构。从法学教育内容来看,既有普通高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也有培训机构的法律职业资格教学,还有公权机关对相关人员的法律执业能力的培训。虽然从历史层面上来看,现有的法学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法治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法律人才,但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深入,实践中法学教育层次繁多、渠道庞杂、内容多样等的特点无不彰显着当前法学教育体制的混乱,不仅同国家要求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愿景相违背,也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给法学教育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1.4法学教育模式单一

法学作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法学教育也可以分为专业型、职业型以及专业与职业兼顾型模式。但我国高校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长期坚持专业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型,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是对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法律条文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法学素养,并系统掌握法学的基础理论。在此过程中极少涉及实践案例,使得法学教育呈现专业性特征。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型的法学教育模式。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门槛,对于法学生以及法学院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学生个人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从而也使得学校在法学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专业型教育模式,最终也导致了法学教育模式的单一。

2高校法学专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审视当代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现状,虽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端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健全也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优化带来了诸多机遇。

2.1依法治国理念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带来思想优势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战略目标,其核心要义是依据宪法及法律来治理国家。随着时代进步,依法治国理念也被不断深入推进,并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引领下,社会各界都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理念,社会公民的法律素养整体上有很大提升。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推进也为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

2.2社会经济增长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带来经济优势

经济同教育的关系具有辩证统一性,一方面,教育可以为经济带来智力型劳动人才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经济又影响着教育发展、教育规模、教育结构甚至教育内容。如果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基于教育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势必会投入诸多经济资源来为教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在科教兴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方略的重要影响下,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从而为高校的法学教育工作的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3人工智能发展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带来技术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也为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带来了诸多技术优势。例如,一方面,法学专业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面对实践中高校教师仅重视理论型教学的弊端,便可以利用法律人工智能技术来加以完善,其能够提供一种交互式的VR模拟场所,使学生可以置身于虚拟法律系统中全程模拟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办公流程或者对案件进行重现,该种技术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到相应的法律实务技能,从而使其能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为高校法学专业的课堂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慕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后,具备极强的互动性、智能性以及自主性的优势,更新了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在慕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摆脱了传统法学教学课堂的概括性教学,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慕课也能够实现差异性学习,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同步的,在慕课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以及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被激发。

2.4高端法学人才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带来智力优势

法学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着法学生的思维养成以及职业选择,甚至也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在进行法学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有思想、经济、以及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端法学人才的参与。教育本质上来说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活动,如果法学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经验有限,其在教学过程中将很难对学生以启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法学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学教师对于法学专业教育而言必不可少。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端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健全,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强的法学人才被培养出来,当该类人才作为教师队伍投入到法学教育中时,高校法学专业的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

3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优化路径

对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加以优化,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法学生对于法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改善并提高法学教学的现状及质量;从宏观层面来看,能更好为国家法治建设输送高技能的法律人才。在优化路径的选择上,应首先准确把握高校法学教育目标;其次,转变法学教育方法;再次,应打破高校同司法实务部门的体制壁垒,最后,需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法学”的教育模式。

3.1准确把握高校法学教育目标

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决定了高校的法学教育绝不是纯粹的象牙塔式的文字理论教学,法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准则。而在社会层面,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法学家来对社会现象问题进行研究、论证;也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以及其他法律实践工作者来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法律职业素养以及辨法析理能力的法官、检察官来对案件进行定分止争,进而达到维护法律的权威以及社会正义的目标。所以,高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决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该具有综合性。法学教育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法学理论之外,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法律实践的引导,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法律职业素养,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法学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3.2积极转变高校法学教育方法

传统的高校法学教育主要以课堂式讲授教学为主,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实务经验的提高,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实务经验而难以找到自身的职业定位,最终对法学生的就业率产生影响。所以,高校的法学教育应加以改进,从传统上以法学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将理论与实务两者并重的教学方法。尤其面对当下重理论而轻实务的教学背景,法学教育除了课堂式的讲授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入相关案例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然后对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法学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技巧进行讲解,不仅能以小见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法学理论,而且也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除此之外,实践中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推进模拟法庭活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模拟法庭中,由学生自己扮演和案件相关的诉讼参与人,并按照案件事实以及法庭程序来真实还原法院审判的全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学习法律知识的趣味性,还有利于使学生对相关案件的发生、预防、处理以及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还可以开展诊所式的法律教育,法律诊所不同于传统的法学教育,其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法律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法律诊所教育中,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案件争议的解决过程中,不仅能使其更深层次理解法律的内涵与要义,还有利于培养其法学实践能力。

3.3打破高校同实务部门的体制壁垒

当前的法学院校和实务部门之间具有明显的体制壁垒,法学院校作为高等学府,掌握着大量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实务经验相对来说较为欠缺。而对于诸如法院、律所、政府机构等实务部门而言,其掌握了大量卷宗材料以及实务经验,但可能在法学理论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应破除高校同实务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在高校法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以在高校的法学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入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其他法律实务人员担任高校教师,实现理论型教师与实务型教师的双线并行式教学模式。在该种并行式模式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系统法学基础理论,还可以在实务型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将法学基础理论同具体案件的知识点相融合。例如中国政法大学除了传统的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实务课程体系之外,还开设了庭审同步直播、庭审录像观摩以及案卷阅览等诸多模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庭审直播、录像或者翻阅相关案卷材料来掌握司法实务中的相关问题,最终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步发展。

3.4探索“人工智能+法学”的教育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不仅推动了法律服务与行业活动的智能化,也给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模式也带来了诸多影响,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智能化要求的法治人才,法学教育应做出积极的回应与变革。大学慕课便是很好的尝试,不仅能很好解决传统法学课堂概括性教学的弊端,使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学习,而且还能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能突破时间、地域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学习潜能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被激发。此外,高校还应该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高校教师作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不仅应积极探索智能化的教学方案,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法学基础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法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智能技术,着重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法治人才新的需求。

第8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司在买方市场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个人需求。到目前为止,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手工或计算机计算的基础上输出的一般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个人会计信息的需求。为了满足买方市场的个人需求,满足企业决策者的信息需求,有必要在物质经济阶段设计规范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定制和完善人类经济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使用会计信息作为向量的传统会计报告表格转换为自定义会计报告表格。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考虑了人工智能如何参与构建买方市场中用户需求各个阶段的人类经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带来了新的思路。

1.人工智能对会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会计业务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会计业务的阶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迄今为止,国内外会计学者已就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达成共识。大范围、高频率、标准化和清晰规则的会计任务将被AI取代,具有价值和专业判断力的会计任务将与AI共存。“互联网+”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去中心化与区块链的瓦解以及信用损失导致共享经济的诞生。在去中心化信任结构下追求共享价值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顶峰,并采用系统的整体方法为会计去中心化信任结构下的利益相关者或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因此,作为未来研究的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将是会计师能力的延伸,并将在分散的信任结构下使用系统理论的整体方法来完成和实现智能会计功能。

2.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扩展了计算机功能,它通过认知表达、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编程等为机器人提供智能模拟,从而实现人类智能。这个定义清楚表明,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自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并塑造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汇处。它也是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从人类思维的角度处理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和鼓舞性思维。基于这三个思想,人类构建了AI符号,联想和行为智能,AI标准逻辑、模糊逻辑和符号逻辑。我们在标准逻辑和基于模糊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强大人工智能的前提下开发了弱人工智能导致生产力要素和结构发生破坏性变化,使人们从就业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人工智能作为其开创性技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社会已进入基于信息不匹配的以人为中心的经济阶段。鉴于马斯洛对自由竞争的理论编码顺序要求,默认要求值具有信用币总数的特征,而高要求值具有非信用币总数的特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对称、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阶段。买方的销售市场工作经验要求利用价值来对第三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更好地突出公司财务信息的作用,有必要根据所需使用值的总数对具有不同理论和逻辑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应用于公司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基于人们使用价值的定制企业财务信息取代了基于类型使用价值的标准化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本文明确指出,当今收费的关键缺陷在于当前的收费信息内容简单,与客户关系不密切。对于客户而言,决策供应是必需的。顾客将不再购买公司制造的物品,而只会购买公司制造的自己必需的物品。这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分配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利于创造最大化利润使用价值。财务会计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客户经验,以及对财务会计和监督目标的新认识和定义,在特定的两个层次上使企业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3.会计信息系统开发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相同。后者使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关键的专用工具来收集、存储和解析用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并提供会计审计、分析和服务项目。与管理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的实质是将财务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这是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子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它最初是由公司建立的,随后出现了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极大地推动了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和进步。在1990年代中期至后期,传统财务会计计算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业务不再满足单一会计功能,不仅限于诸如簿记和报告输出之类的基本要求,而且对相关的业务收益、成本等具有更大的影响。随着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原始财务软件正逐渐过渡到高度集成软件,例如ERP,因此,全国各地的财务软件供应商也已转变为ERP供应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也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发展成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大数据背景下,许多文献从各个角度对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新的探索,并明确提出了新的规定。商业管理财务信息是当代信息技术在公司财务中的应用,提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由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等五部分组成。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合法化,其主要途径是建立专业的会计法令和制度,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4.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本经济阶段企业

4.1会计信息系统

为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促进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基础信息技术的传播,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的角度讨论在人类经济阶段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信息内容非对称理论是经济发展中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发展趋势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也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信息的不对称已经取代了基于化学物质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基于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定制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长期取代了基于使用价值类型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标准化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以人为本的信息经济发展不对称的环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关联方合同的特点决定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

4.2集中的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实体

构成了集中的以人为中心的企业会计实体的假设。以人为本的经济实体存在的连续性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会计可持续经营的假说。马斯洛的买方市场订单的需求价值度量属性确定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会计的全货币假设。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周期,而循环又决定了基于人的企业的固定会计期间的假设。由于会计的性质决定会计目标,因此,以人为本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确定了有关以人为本的公司会计目标决策的有用观点。会计职能由会计目标确定,以人为本的决策和公司会计目标从有用的角度确定了积极反映和控制的以人为本的公司会计职能。根据会计功能设计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质量序列需求值与买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结合起来,具有跨货币量化的特征,由此可以推断出适当的会计准则。顺序作为买方的市场质量,形成需求值,会计组织程序和方法标准化。因此,本文将以人为中心的会计要素划分为专门的分工,形成的会计等式为“基于人的价值资产=基于人权的权利”。低水平(基本)的需求价格适应编程的会计功能,生成结构化的会计数据,而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了会计工作。高需求值的特点是非本国货币价值量化,适应非过程会计功能,生成非结构化会计数据,并且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会计师的工作。在基础层中,计算模块添加计费计算子模块,数据库模块添加计费数据库子模块,存储模块添加计费存储子模块。平台层添加了三个子模块:经济业务识别、会计语言处理和会计业务处理。在服务层中,会计工具和技术服务增加了三个人工智能验证工具,用于会计计量和标准逻辑,模糊逻辑和符号逻辑,并增加了会计结构数据库和会计非会计信息,可以反映会计信息的作用。

4.3信息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技术实力的发展,从而完成了以共享经济模型代替不对称理论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结构下的以人为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财务会计理论创新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方式,在共享经济模型中,智能参与者将以客户为主导,从而创建一个超越合同的实质性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模型的主题将规定新的区块链技术公司的会计主题的假设,新的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模型的参与者可能具有长期运营标准,或者可能会发生变化。

5.结语

本文分析了根据以人为本的经济阶段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环境下的管理会计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第三、第四代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工业革命在信息不对称的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中,以“企业+区块链”为基础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在以人为中心的经济阶段,以“本地区块链+企业”为基础围绕“对称信息”建设“人工智能+企业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本研究为探索人工智能与会计工作方法的创新整合以及会计领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丁胜红,胡俊.人工智能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21(08):98-102.

[2]戈闯.会计信息化对财会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67.

[3]成瑗.采购业务核算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

[4]李萌.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

[5]唐杰,李华丽.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调整方案设计[J].财会通讯,2020(01):163-166.

第9篇

板块方面,行业内各概念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去IOE等板块跌幅居前;个股方面,行业内除3支股票上涨外,其余股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新复牌个股出现较强的补跌效应,跌幅较深。

一月份行情走势整体惨淡,计算机行业由于高beta特性,跌幅远超指数,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超过30%个股数量达到98支,行情的大幅下挫使投资者参与热情锐减。

从估值层面看,在经历了一月份的大幅下挫后,行业内部分优质个股估值倍数已落至历史中枢以下,部分成长性较好、业务稀缺性较强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已迎来配置机遇,投资者可择优加以配置。

操作层面上,我们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国家持续推动且在业绩层面逐步落地的板块,即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板块。此外,我们仍看好人工智能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革命性变革,加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将加速爆发,看好生物识别、智能搜索等弱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等强人工智能未来巨大的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