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绿色交通理念

时间:2024-02-19 14:41:30

导语:在绿色交通理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绿色交通理念

第1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43-02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路网不畅、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交通设施不足、步行与骑行空间越来越小、行车难、停车难、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应创建城市绿色交通,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一、绿色交通的特征

绿色交通强调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是为了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

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绿色交通工具包括低污染车辆,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双能源汽车、氢气动力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等。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和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研究城市开发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实现交通顺畅、有序,交通参与者安全、舒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哈尔滨市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于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围绕绿色交通、公交都市和低碳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城市路网建设

城区现有道路1900余条,总长度达2 200km,其中次干道及以上道路长度达1 000km,形成“两轴、三环、十射”的新格局,公交线网初具规模,能满足市区居民出行需求。

(二)城市公交系统建设

大力发展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推进“大公交”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年底,公交运营路网长度达到776km,公交码线路205条,公交运营车辆5 433台,出租汽车15 519台,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4.7标台/万人,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低于9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89 km/km2,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年均增长5%,城市周边20km范围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85%,公共汽电车准点率达到85%,进场率达到70%。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达到90%,实现主城区500m、5min换乘,公共客运系统分担率达到45。“十二五”期间新建和改造了115座公交首末站、123km公交专用道、1 200座停靠站,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哈尔滨市地铁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km,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总投资2 000亿元。2008年3月启动,2013年9月地铁1号线一 、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行。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城区城郊相结合、平时战时相结合方式,工程完成后将新增线路,总规模可达12条线和1条环线和两条支线。

(四)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体现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慢行交通,积极推进适合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营造安全、舒适、宜人、低碳的慢行环境。增加友谊路等道路两侧人行道宽度,哈尔滨市现有2条步行街。2013年,平房区率先在全市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租车点近百个,建立了近20km自行车专用道,投入自行车2 200辆,办卡者达到5 000人,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该经验正在被群力区和松北区等借鉴应用。

(五)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

新增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2 200辆;加大节能和新能源公共汽车投入,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欧IV标准。目前,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全部公交车辆56%。天然气(CNG)公交车辆采用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燃油3.5万吨。2013年推出8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2015年有7条公交线路采用160台油气混合、气电混合动力车和200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部分车辆采用GPS技术,对运营车辆实施动态管理,依据路面及交通状态信息合理控制车速,提升车辆节能效果。

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7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整合不够。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重视不够。(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道路网密度低、快速路及主干道数量少且贯通性差;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路权意识欠缺;城市停车难,慢行交通环境有待改善。(3)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不畅。城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仍需改进,以实现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之间的零距离换乘。(4)交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投融资体制与机制,资金来源单一、严重不足;缺乏公交优先发展的定位与指导。(5)交通规划和建设人性化不够。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6)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备,行业智能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公交调度和站牌智能化、应急监管信息系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和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等需加强建设。(7)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交通能源消耗与统计监测机制、出租车准入退出机制、公交票制票价政策、公交企业财政补贴机制、公交市场和驾驶人从业规范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有8个方面:(1)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整合。(2)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特别是慢行交通网络。改变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现象,建设完善的步行与自行车路网系统。(3)科学合理设置标志标线、渠化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人行横道位置、人行道宽度、过街天桥和停车设施等交通设施,保障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有序和安全。(4)基于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交优先理念为基础,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5)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公共交通上不断投入新能源车辆,采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乘用车。(6)逐年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和投入数量,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7)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行车诱导、停车诱导和信号控制等的智能化程度。(8)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正确选择出行方式。对于居民出行选择,若均追求自由、舒适的个体交通出行,将严重违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会导致私家车过多、道路交通能力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等。因此,应正确引导居民理性选择出行方式,合理使用道路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兴华.绿色交通概念解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56-60.

[2] 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14

[3] 王文渊,刘英舜,叶茂,等.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5,(4):97-104.

[4] 苏志芳.常熟市绿色交通发展规划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10):4-5.

[5] 付丽,杨顺顺,赵越,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人口,2011,(3):367-370.

[6] 洪亮平,郭紫薇.a城融合视角下城市新区绿色交通规划策略――以呼和浩特市东部新城为例[J].规划师,2014,(10):35-40.

第2篇

关键词: 绿色教育理念 通用技术 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因为课课程改革的发起而产生,它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目前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因为很多教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专业水平尚浅,加之学校未能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考虑,教师一定要寻求一种先进的理论进行支持,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绿色教育理念的应运而生,显然给教师指明了出路,极有可能带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进步。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的是何为“绿色教育”。所谓绿色教育,即教学时不因为片面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牺牲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如身心健康、学习兴趣、个性优势等;学生特有的学习环境,如时空范围、求知方式等,而是要对上述内容做出充足保持,并将其优势作用发挥出来的教育。

事实上,在各层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会逐步意识到:学生原本具有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因素,与此同时,考试成绩只是学生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短暂副产品,因此,不过于盯紧考试成绩,而是将教育目标放在保持学生能力和热情上,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恰恰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反过来说,那种不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一味侵蚀学生时空环境,对学生个性及兴趣爱好一味抹杀的做法,是背离科学教育规律的,如果那样做,将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出于人本主义的考虑,只关心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本体具足能力的教育,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会对教育自然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这种教育模式所塑造的学生,即使分数再高,也无法保持长期发展的动力,这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荼毒。

针对上述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种种不足,我们提倡绿色教育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每一位学生不但可以得到知识基础的增长、技能基础的进步,同时有助于其保持积极而愉悦的学习情绪,并快速体味到成功所带来的良好体验,从而走上一个与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平台,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二、绿色教育理念下通用技术教学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在倡导绿色教育理念时,始终强调它的核心观点,那就是不以戕害学生本来具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为代价换取暂时的成绩提升,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让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保证教师的教学不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为了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第一,教师需要努力提升教学艺术性,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按照马卡连柯的观点,即使教育方法完全一致,由于教学语言的区别,结果也可能千差万别。由此可见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知识渊博的教师,未必能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用丰富的语言呈现知识内容。第二,教师需要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给教学造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教师如果可以正确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保证二者处在融洽的关系中,那么将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产生神奇功能。在课堂内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随处可见,其中既可以是上课时的语言鼓励,又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的暗示。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秉承理解、尊重、宽容的心态同大家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偏见心理。第三,教师需要和学生产生真正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只有亲其师者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情,课堂的师生配合才能变得更顺利。特别是像通用技术这种课程来说,其综合性很强,其中包含物理、数学、艺术等多个门类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些问题,教师未必立即回答上来,如果不以深厚的情感作为补充,那么将会导致前期教学效果的功亏一篑,而师生的情感融洽了,大家共同处理难点问题,便会自然得多。

(二)案例引感共鸣

教学离不开案例,案例是对理论内容的有效补充,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当关注案例对学生情感共鸣的激发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若是他们听一次讲座,不可能把讲师所有的话都记在心里,而是只能记住其中一部分内容,其中保持最深刻印象的必然是同心灵相契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虽然里面会涉及很多案例,但是有些内容是并不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与学生心灵相契合的,学生接受起来当然不容易记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案例内容进行恰当选择裁剪,以使案例更符合学生兴趣,帮助其形成情感共鸣。这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案例一般存在于贴近生活的情境之中,比如通用技术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结构时,会涉及飞檐、斗拱一类的专业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教材中所给出的结构案例并非本地具有的,因此无法形成真实而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即可根据本地实际,引出当地特色建筑,并说明它们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中的影响,用大家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产生切身感受,并形成家乡荣誉感。

(三)精心设计实践内容

通用技术在所有高中学科中非常具有其特色,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其实践性上,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首先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规范的操作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怎么做才是规范正确的操作动作。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想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近些年来,出于普及通用技术课程的考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于通用技术硬件设施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加,积极谋划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等。可是在实践中了解到,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设备不敢交给学生使用;而出于节约的考虑,又有一些设备成为摆设。这实际上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教师一方面要和学校进行沟通,争取更多硬件设施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材料和学生一同制作教具、进行实践。实践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不能因多致滥,而是要求精益求精,集趣味性和试验性于一体,项目要难度适中,按照麦克斯韦的观点:“对于一项实验来说,其所运用的材料越是简单,则越容易让学生产生理想的接受效果。”比如将废旧的饮料瓶拿来制作水火箭的操作实践,便能通过设计、材料准备、制作试验等,帮助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自行选择,如做出一个产品、研究一项课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聘请相关的专家加以实践指导,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总之,借助实践操作,通用技术教学更符合绿色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通用技术非常关注培养与促进学生技术水平与操作能力的进步,可是因为这门学科本身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必然存在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不足。教师应当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意义,由此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通用技术在学生如何中的影响力,使其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进步,继而促成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伟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四种关系及应对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2,07:10-12.

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低碳;生态;以人为本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around the city road green design "section, water conservation,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in the study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oposed measures, city road green design, provides a feasible technology support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into city road.

Key words: City Road; low carbon; ecology; people-oriented

中图分类号: P6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过去的城市道路建设设计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道路网规划不合理,不重视交通分析,道路设计参数追求高指标,对生态敏感区、古树名木、历史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道路设计“以车为本”而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等[1,2]。现在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更为严峻问题。因此,我们需在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倡导绿色设计,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在提高通行效率、节省建设投资、改善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城市“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3]。

1 城市道路设计的绿色理念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主要理念是在设计过程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体现以人为本。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地区在城市道路绿色设计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如窄车道设计,低冲击开发技术应用,新技术(如排水路面、风光互补路灯)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实施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认为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就是在绿色理念指导下,以科学、可行的工程手段和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其落到实处,力求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原则是“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保护环境和以人为本。

2.1节地、节水、节材、节能

城市道路设计应转变思想,不能只是追求高标准的道路设计,建设线形好、车道宽的快速路、环城路的选择应慎重,采用合适的技术设计指标来节约土地资源,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城市道路的给排水设计要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工程设计尽量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采用下凹绿地、植生滞留槽、过滤草沟及渗透洼地等措施达到初期雨水处理和回灌绿化的目的。

城市道路建设材料优先考虑推广绿色材料和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应用,节省建设投资。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实现土方平衡,利用建筑渣土作为道路的路基填筑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应利用新技术进行照明节能设计,建设成既符合环保节能指标、又能充分发挥交通功能城市道路。

2.2保护环境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应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古物、名树等要考虑保留,当遇到敏感生态区时,如无法避免应设置生物通道以尽可能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道路施工过程中还应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2.3 以人为本

转变传统 “以车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现在这种“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舒适度,重视城市道路的人文设计[6]。

3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内容包含方面较多。下面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城市给排水设计、城市景观和交通人性化设计以及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等方面阐述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的内容。

3.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3.1.1道路横断面设计

国内现行规范针对城市道路单车道宽度值相比旧版规范有所调整,但仍基于全国通用性等各方面的考虑,对比香港、台北等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的城市道路单车道宽度值,发现还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城市交通用地问题较为突出今天,应根据地区交通特征,合理选择道路单车道宽度,以期减少机车车道占地面积。

3.1.2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研究

交叉口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设计过程中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考虑交叉口类型、交通组织设计、进口车道数、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等影响通行能力主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节省道路资源空间。同时,对于生活性道路应保障交叉口行车以及行人安全,通过减小转弯半径、行人优先等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3.2 城市给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防洪设计应考虑采取新技术,如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前的状态,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排水量;给水设计应考虑雨水回收综合利用。

3.2.1暴雨处理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充分考虑降雨量,设计时避免过度的硬地化,采用生物滞留区、渗滤沟、渗井、植草沟、雨水桶等措施降低径流系数,尽可能减少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

3.2.2水资源循环利用

给排水设计中避免传统城市道路给水模式中的缺点,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设计宜采用排水性路面,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同时通过处理后便于补给地下水和雨水综合利用。人行道采用全透水结构,地面水直接补给地下水。

3.3 城市景观和交通人性化设计

3.3.1交通稳静化设计

交通稳静化设计是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在市区集散道路、路上人多车多以及混合交通道路上应进行交通稳静化设计,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交通花坛、交通环岛、曲折车行道、减速丘、减速台、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等物理措施)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

3.3.2慢行道路系统人性化空间设计

城市道路不再仅仅是通行的载体,还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城市慢行道路系统设计应“以人为本”,从人性化心理需求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城市道路步行交通系统应建立串联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的康体步径,同时兼顾考虑集散市场、公交和地铁站点、客运站出入口,营造步行交通完善的网络系统,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3.3.3景观与环境保护结合

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艺术性与生态性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生活中要分清道路的主要交通功能。在满通功能的同时,要追求艺术感,充分考虑、推敲环境景观与周边原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

3.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可以根据当地风力与光热资源等自然条件,运用光电、通风模拟评估软件工具考虑采用风光互补形式的路灯。同时运用专业软件对光源、灯杆尺寸、灯具的比选、照明效果的拟合计算,确定满足照明标准,打造出既符合环保节能指标、又不降低道路照明标准,与城市设计理念相协调的绿色道路照明设计。

4措施建议

4.1 树立低碳生态意识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首先要树立低碳生态意识,同时在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里,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合作,这样才能共同促进绿色道路建设的发展。

4.2 道路设计与规划的紧密结合

城市道路设计受到规划的约束非常大,如道路红线、宽度、半径等,应该在设计落实过程中反馈到上位规划,多做一些考虑。城市道路绿色设计理念应该贯穿规划的全过程。

4.3积极创新,应用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道路绿色设计也要跟进时代,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如排水路面的应用、管线综合管沟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应用(ITS)以及风光发电技术等,都已经能够在城市道路设计得到很好的运用。

4.4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一直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往往被忽视。缺乏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我们应该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采用相应的措施,实现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4.5 规范和指标体系的建设

为适应我国各个城市发展和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应该针对地方区域特点,编制适应于本城市的技术规范、规程。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技术经济指标,提高道路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保证道路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5 结语

城市道路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绿色设计实施策略,把发展低碳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设计理念贯穿到城市道路设计当中,为城市道路的低碳生态落实提供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 城市交通, 2009,7(6), 23-27.

第4篇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跟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离不开的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问题和对绿色城市的贡献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营造手段,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景观设计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了,现在也算是个时髦词,人们对这个词也理解不同。所谓绿色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试问绿色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绿色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作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绿色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国外现状。国外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城市环境景观绿色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绿色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绿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绿色建筑降绿色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绿色排放,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绿色建材策略。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绿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绿色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绿色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造景的绿色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绿色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发展。但二者又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会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第5篇

从首届世博会至今,已经有近160年的历史。纵观这段历史,上海世博会所处的时代,正是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期。作为集聚全球思想前沿的舞台,世博不仅仅是一个“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低碳行动的实践者”。低碳游世博,参观者除了为节能减排添砖加瓦,还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世博园采一次“低碳游”,首先就一定要带上一份“低碳观博地图”。这份地图上详尽介绍了园区内24个极具低碳理念的案例。这些场馆,也许不是外表靓丽吸入眼球的热门场馆,但细细体验,你一定会被其中展现的高新科技与低碳理念所折服。如建筑的外部能源消耗只有普通房屋的10%并拥有三位导览系统的汉堡案例,智能化生态建筑、综合节能水平超过60%的“沪上・生态家”等都是值得一看却不用饱受排长队之苦的低碳亮点。参观者前往每个低碳体验点参观互动,积极参与者不仅可以在互动中体验到低碳生活的乐趣与意义,而且还将免费获得精美的“低碳”礼品。

还有一个不用排队就能低碳游世博的方式,就是购买一张低碳交通卡。除具备普通交通卡的所有功能之外,该卡的最大亮点在于每张卡内含有一吨碳指标。购买一张含碳交通卡,持卡人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为低碳世博贡献一吨碳指标,也就是为上海世博会减少了一吨碳排放。荷兰馆、天下一家、卢森堡馆、芬兰馆先后加入世博绿色出行活动,共同成为上海世博园内首批向持有低碳交通卡的观众开放绿色通道的场馆。据悉,这些场馆将在8月28日开放绿色通道,届时,在符合各场馆具体绿色通道规则的情况下,凡持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的参观者在这一时段内将可凭卡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参观。目前世博绿色出行项目正与其他许多场馆接洽,希望更多的场馆加入世博绿色出行低碳馆的行列,为低碳交通卡的持有者提供“绿色通道”的便利。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可以实现低碳游世博,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达世博园区,自带环保水壶、筷子、折叠凳,用小手帕代替餐巾纸等等。不妨,就用实际行动来实践低碳,从低碳游世博开始,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第6篇

上海市民王女士在今年6月的时候,通过“网上1号店”买到了一张“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这张小小的卡片,不仅被王女士这样的普通大众购买了,也被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哥伦比亚前总统安德列斯•帕斯特拉纳等名人收藏。一张交通卡,究竟蕴涵了什么魅力呢?

“要是不早出手,卡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如果你现在才得知“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想买一张,很抱歉地告诉你,卡片已经在推出一个月内便销售一空了。

不平常的交通卡

今年6月5日,在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总体方案新闻会上,上海世博局宣布,由上海市公共交通卡有限公司和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共同发行的“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将通过4家推广合作伙伴面向社会公众发行,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同月15日,上海市民王女士便买到了这张“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公交卡每张售价40元,其中20元是成本费用,另外20元则是购买1吨碳指标的费用,用于中和购买者参加世博过程中交通出行产生的碳排放。这张印有世博会标志的公交卡上有一组以C开头的编号,将这组编号输入绿色出行的网站后,就可以显示出购买的碳指标来自哪里。回到家后,王女士根据卡上的数字,在“绿色出行”网站上查询到,她购买的这1吨碳指标用在了四川广元市农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农村测土配方施肥碳减排)。

在环保专家眼里,上千万人参与的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活动,最大的碳排放则来自于这几千万人的出行。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世博会80%的碳排放来自于游客的交通出行。因而,通过出行方式进行减排,不失为一种良策。

世博绿色出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众性低碳运动,正让人们自己体会“低碳”。 在世博园的“天下一家”展馆、荷兰馆、芬兰馆、卢森堡馆等,持“世博绿色出行交通卡”,就可走绿色通道参观。通过全球首款含碳指标的绿色交通卡,抽象的“抵消碳足迹”概念,就此变成每一个人的生活行为。

为了让卡片能够为公众所认知、购买,主办单位为公众开通了4种售卡渠道。世博绿色出行项目负责人张建宇博士介绍说:“一个是大众票务公司,它占上海整个票务的2/3,是上海公交卡主要的推广单位;二是‘网上一号店’,这是上海主要网上购物的一个网站;三是如家酒店,它在上海、长三角地区分布很广;四是天下一家馆,是世博局的自建馆,专门宣传环保、低碳理念。”

名人低碳行

四川广元的农民不会想到,当他们在自家的田里施肥时,远在上海的世博参观者,正通过一系列巧妙设计的碳交易体系为他们买单。那些掏钱的人,除了成千上万普通市民,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公众人物。

当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来到上海参观世博园时,他的脖子上就佩戴了这一交通卡。戈尔自掏腰包购买了这张卡,其中的20块钱,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被用于购买广元农民劳作中减少的1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购买了交通卡后,戈尔说:“希望所有人都能人手一张这样的交通卡。我是个乐观的人,我对人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很乐观。特别是今天在世博园所看到的关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细节,让我更加充满信心。”

而哥伦比亚前总统安德列斯•帕斯特拉纳在参观完上海世博会后,也购买了这张交通卡。在世博园的哥伦比亚馆里,帕斯特拉纳听取了世博绿色出行项目的介绍后,当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个项目具有国际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于“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帕斯特拉纳说:“这是我本次中国之行收获的最有意义的礼物。”

除此以外,一些中国明星也在用绿色出行的方式推广低碳理念。前不久,几位明星穿着随意的休闲装,脚蹬轻便的旅游鞋,佩带着绿白相间的绿色出行挂绳,挂在胸前的正是这张“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

很快,路人就认出了他们――闫妮、戴军、陈辰和黄锐,这几位明星使用“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通过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手段,以最为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为上海市民呈现了一道亮丽的“明星全程公交出行”风景线,并以此号召广大上海市民不开车或少开车,减轻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碳排放,为实现低碳世博的目标而努力。

链接东西部的桥梁

在我国,农业产生的碳排放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农业减排意义深远,许多地区也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四川广元农村地区开展的农村测土配方施肥碳减排项目,就是通过测量土壤里面实际的化学含量来精准地施肥,这样就可以少用化肥,从而减少了碳的排放,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第7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道路交通布局、公共交通、慢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诱发了人们对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致使一系列交通问题的出现,交通拥堵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生态的恶化等日益凸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出,目标是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最优利用、交通和生态、资源的协调,从而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和谐发展,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现在大多城市由于受限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资源、现状交通影响等方面,绿色交通理念很少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落实。因此,本文通过五家渠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设计,立足现状,全面协调各项因素, 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1、绿色交通涵义

1994年,由Chris Bradshaw 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以来,绿色交通的理念被广泛的引入到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2、五家渠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2.1五家渠市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家渠市现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结构,城市道路网主要由城市的环路形成,呈现明显方格网式的道路。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规划部门咨询、交通部门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意见,总结了五家渠市现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外交通方面:单方向交通组织特征显著;低等级公路比例大,道路网服务水平低;交通结构单一,大运量交通设施发展滞后。

2 中心城区方面:城市道路等级比例不合理,缺少可供分流的支路;东区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滞后,路网间距过大。道路布局不够合理,道路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通达的道路网体系;道路断面设计较为简单,缺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2.2 五家渠市道路交通布局

2.2.1 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

规划在总结美国、西欧、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五家渠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密中心区道路密度、连贯慢性道路系统、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和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五大战略。

2.2.2 道路交通规划

五家渠市道路规划基本分为两方面:一是区域交通方面:规划中在市区的东西两侧新增两条干道,它们既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具有分流市区交通的功能,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区内货运、过境的交通流量,减少城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以现状方格网的路网骨架为本底,合理划分主干路网结构,增加次干路和支路网密度,使主干路发挥其“连通”的功能,次干路和支路起到“到达”的功效,保证城市道路网系统快捷、高效的运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减速刹车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规划后的道路真正的实现环保状态下的“通达”目的,将“绿色交通”引入到现实的交通环境中去。

2.2.3 道路断面的设计

规划从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需求的宽度、市政设施的需要以及城市道路绿化率的要求,依据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等确定道路红线的宽度和横断面的形式。具体设置要求为:区域干路分为快速车道和辅路,采用四块板形式;主干道采用二块板、三块板或一块板的形式;次干道采用二块板或一块板形式,支路采用一块板形式。同时,对现状已有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对位于城市滨水景观带两侧的道路,除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外,在临水一侧需增设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美化城市交通环境。

2.2.4 道路交叉口设计

根据五家渠城区对外交通组织,规划在城区东侧预控三处城际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车辆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其余道路相互间的交叉口一般按平面路口控制,并在规划道路中根据道路等级预留红线拓宽空间,以利于交叉口渠化组织。交叉口进出口道一般需要增加车道数量,以保证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人行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和无障碍设计,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2.2.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将乘客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在中心城区内选择客流大且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线、BRT等快速公交系统,在专用道交叉口处,设置专用信号灯控制,逐步改善中心城区公交运输效率;公交停靠站点必须设置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防止公交车停靠时占用车行道,降低道路运输效率。规划后中心区内公交线网密度为4.8km/km2,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 95.60%。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可为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可确保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2.6 慢行系统规划

依托城市道路设置自行车道,根据服务目的及出行半径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主干道网络。 规划形成三个核心慢行组团区,在滨河路、北环路、青湖北路设置联系慢行片区的自行车主干路。各片区之间形成一体化的慢行道路网,与组团之间的自行车主干道路衔接。

1 慢行主干道道路控制:首先,保证专用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独立通行空间。结合周边用地安排休息设施,保证行人及自行车过街的安全性。其次,过街通道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再次,通过立体、平面交叉两种方式解决步行与机动交通的衔接、步行网络与公交车站的联系,公交车站与最近的慢行系统网络干线距离不宜大于100m。

2 慢行设施和环境规划: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优先权,建立充满生机、活力、人性化的道路空间。重视生活性道路周边行人步行、自行车的空间需求;重视过街的安全性,注重对道路功能与其两侧空间的尺度、功能的协调,通过道路来表现出少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特色。路边设置绿化景观、挡雨亭、景观小品、咖啡台等,用特色的材质和色彩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凸显其优先权。

3 休闲性慢行专用道规划:首先依托猛进干渠、冯家海子打造特色慢行滨水廊道,创造城市亲水平台;其次,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馆广场及北部规划的几处广场打造休闲慢行步道。针对不同的广场定位,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客流驻足的吸引点。

3、绿色交通实施的政策保障

城市交通需求产生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土地利用,而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又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提。面对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及经济能力,五家渠市城市交通必须从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布局,加快城市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发展战略,保证五家渠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发达国家的公交优先政策表明,发展城市公交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占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可以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3.2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目前五家渠市道路建设已滞后于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加快道路建设速度,特别是要加快老城区的次干路、支路和新区主干路的建设,提高市区道路网密度及对外辐射能力,构建布局合理的道路网体系,从而使道路建设的速度同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3.3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国外发达城市无不例外地都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因此,像五家渠市这样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远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4、结束语

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城市发展必经的过程。绿色交通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高标准、高起点,也体现了系统的高效性和效率的持久性,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于推动城市出行效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系统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推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添财:绿色交通与空气质量的改善[J].城市交通,2001,(2):3-5.

[2]何玉宏:城市绿色交通论[D].南京林业大学.2009.7

第8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 政策 研究 文献综述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城市交通也步入了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并且在近几年越发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影响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我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将对城市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而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1、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交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政府在交通规划和决策实践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尽管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政策,然而某些政策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一些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学者从政策制定、激励机制、协调以及人员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不足[1];还有一些学者则从交通治堵的问题着手,例如丘银英提出蚕蛹政策分析方法对各项治堵政策的正、负效应进行预判,从社会、环境、经济影响和交通改善效果角度剖析治堵政策绩效[2]。另外一些学者则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通政策的现状为例,试图总结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存在的误区[3]。

2、城市交通理念的转变——绿色交通

1995年之前,由于城市发展阶段的限制,交通问题并不突出,而城市交通政策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其它课题的补充而进行讨论,多数学者并没有将城市交通政策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城市交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小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由周干峙等人提出了综合交通意识和“综合治理”观念,对我们城市交通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1995年之后,公共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可持续发展交通等观点和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尤其是绿色交通理念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交通的传统认识。绿色交通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绿色交通就是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和谐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从而达到减少交通拥挤、降低交通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的目的;现阶段的绿色交通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通达有序、安全舒适及低能耗低污染三方面的完整统一。绿色交通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一点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普遍的认可,并对城市交通政策产生着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绿色交通作为一种新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决策者的青睐,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中的生动体现。要发展绿色交通,首先必须要制定与发展绿色交通相适应的交通政策,国内很多学者为此进行了研究。在绿色可持续交通与私人交通关系的问题上,不少学者进行探讨,他们认为要制定可持续的交通政策必须以抑制私人交通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制定适宜的交通财税政策[4]。另一些学者则从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从政策保障策略和交通方式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绿色交通政策如何引导城市交通走向的问题上,周民良提出了要加强城市的科学规划、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等建议[5]。张莽以包头市发展绿色交通的实践为例,指出政策主要决定于战略取向、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应体现民意、保障民权、改善民生。还有一些学者从绿色交通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

3、城市绿色交通政策研究

3.1 城市交通政策公平性研究

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出行成本、效率与路线选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交通政策公平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首先是关于交通公平的定义,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强调不同的出行群体对出行目标具有均等的可达性[7]。其次是关于交通公平的内涵,最早进行研究是学者是施维克,之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例如陆丹丹从时间、空间和内容这三个层面进一步丰富了交通公平的内涵[8]。交通公平的原则性也是一个研究热点,一些学者从交通效率、交通质量、交通成本、环境影响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还有一些学者对交通公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试图建立起城市交通公平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陈方等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对交通公平的影响机制,并试图建立城市交通政策影响下的交通公平评价指标体系[9]。类此的,还有一些研究在分析典型城市交通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政策公平性进行了评价。还有一些学者从轨道交通、经济学、区域间交通公平等角度对交通政策的公平性进行了探讨。

3.2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研究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当今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首先是关于公交优先的内涵的研究,国内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刘小明,他从政府部门、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交通资源三个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其它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如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方面,例如很多学者都指出,必须从路权优先、公交规划用地优先、财政优先、政策优先等方面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一些学者从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加强公交优先理念的宣传以及管理法规体系和经济补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另一些研究则从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了落实公交优先的要求。国内还有许多其它学者对于“公交优先”这一问题也进行了类似的探讨,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3.3 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制定和实施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王逢宝通过比较城市公交与小汽车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性能指标,阐述了政府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10]。不少学者从节能意识、交通发展结构、节能技术和资金投入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指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应从交通体系、行政制度、经济手段、车辆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推进。学者陈莎则在对新能源应用技术经济特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11]。孙林阐述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限新驱旧”是一项可取可行的对策[12]。

3.4 城市交通政策体系研究

国内对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多数是就某一方面而展开的,只有少数学者将其视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过秀成在分析了当前交通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大城市绿色交通技术政策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指出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交通分区、交通发展方式、运输一体化以及交通设施和管理等方面[13]。潘海啸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的顶层设计应从车辆拥有控制、轨道交通、“双快”交通、停车配建与管理、公交可达性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建立多模式平衡的低碳绿色交通体系[14]。然而在如何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政策体系来加强推荐城市交通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4、总结及研究展望

从目前国内对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来看,如今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相关研究文献层出不穷。然而,城市交通问题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尤其是交通拥堵现象,其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顽疾。

就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关于城市交通政策的研究都只是涉及到某一特定的方面,很少有学者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和体系,因此研究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制约了交通政策的有效实施。城市交通包含了诸多方面,而交通政策作为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宏观上的指南针,应该具有全局性和协调性。城市交通政策体系应当涵盖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重点突出土地交通协调发展、交通及运输一体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因此建议加强城市交通政策体系的研究,使得城市交通政策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和实施。其次,学者们的研究与现有的交通政策缺乏有效的交汇,很多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并没有在现有的交通政策里体现出来,例如交通可达性、交通公平的研究以及公民参与等问题。建议将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意见进行浓缩总结以及系统的整理,并与现有的交通政策进行对比,将人们的研究与现有政策进行充分的交融,提高城市交通政策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加强政策在宏观上的导向作用。再者,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行的交通规划、管理和建设系统和体制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通政策的实施,对它们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宗延.中国城市交通政策问题分析[J].综合运输.2009-07-10(10).

[2]丘银英,唐立波.城市交通拥堵及治堵政策刍议[J].城市交通.2012(02).

[3]罗江浩,刘斌.北京等城市交通政策的反思[J].综合运输.2012(08).

[4]朱松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政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

[5]周民良.以绿色交通政策引导城市交通走向[J].西部论丛,2010-10(10).

[6]张莽.包头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政策选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7]吕政义.城市交通公平性评价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8]陆丹丹.城市交通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 2007.

[9]陈方,戢晓峰.城市交通政策对交通公平的影响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02).

[10]王逢宝.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策略研究——从城市公交与小汽车交通的比较来看[J].城市车辆,2008-8(8).

[11]陈莎.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策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0-9(17).

[12]孙林.透视我国汽车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瓶颈”[J].环境保护,2012-3(5).

第9篇

绿,代表着健康、活力、发展。作为一种出行方式,“绿色出行”就是采用有益于健康、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出行是时尚的、最佳的。

北京市的早晚高峰时间段,二、三环路与各个进出城主要线路统统成为了拥挤的“停车场”。随着拥堵大面积的出现,大量的尾气加倍地排入天空。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真是开车还不如走着快,堵车都成堵心了!可以说,日复一日的堵车和吸食尾气,已经成为了北京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每天面对堵车所表现出的麻木和吸食着大量尾气的无奈,也已经成为首都居民心态的真实写照。

“绿色出行”,政府提倡,百姓青睐。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现在大多数有车一族都表示愿意给爱车放个“长假”,试着重新回到那或步行、或骑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日子,重新体验那种久违的清洁、静谧、健康、有序的城市生活氛围。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理念,其根本目的不是无车,而是灌输一种观念,即如何做到环保,如何解决拥堵,如何节省资源,其终极目标是要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交通意识和“公交优先”发展意识,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城市化进程。“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并非空洞的秀场,让其理念深入人心才是根本。绿色出行是要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要求人们避免不必要的用车,给更多无车的人带来无拥堵的方便,而不是要给一些有车的人带来无车的不便。“绿色出行”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宣扬理念,来号召每个人参与,毕竟,当前的资源问题、环保问题和拥堵问题等,不是仅靠少开几天车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出台更多的措施,从经济、教育、税收等方面优化人车素养,充分激发社会力量的环保、节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的同时,政府应利用各种活动减少或者限制公车、私车们的出行,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最终把环保节能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才有可能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这一痛苦的“瓶颈”。据测算, “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一天内,民用汽车可节省燃油数千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数千吨,数百人的生命和身体将会幸免于交通事故伤害。而骑自行车可以预防大脑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敏捷性,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适当步行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在我国还处在尝试阶段,相信随着这项活动的不断完善和常态化,必将使市民养成一个良好的出行习惯,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持和谐,贡献一份自己的能量与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