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9 15:46:01
导语:在医疗服务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药物疗法;辅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诊断、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21例,年龄22~46岁。所有病例无服用激素类药物史,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按美国生育协会(R-AFS)修正分期进行分期[2]。所有患者配偶的分析均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
1.2 手术方法 1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8例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3例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后行腹腔镜探查,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手术:盆腔粘连分离、单极或双极电凝烧灼内膜异位病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解除输卵管粘连、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或输卵管造口术;反复生理盐水灌洗盆腔并在术毕置欣可聆(透明质酸钠)5ml防盆腔粘连。所有镜下取出的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
1.3 术后药物治疗 用药组患者均在术后2天开始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米非司酮组:12.5mg/d,口服;孕三烯酮组:2.5mg,每周2次,口服;诺雷得组:3.6mg,皮下注射,4周1次。对照组不使用药物。
1.4 随访和疗效判断 各组在用药期间、停药后半年和1年进行随访和疗效判断[3]。症状缓解:痛经、痛、非经期下腹痛、后穹窿触痛,其中一项或全部症状消失或缓解;体征缓解:子宫直肠窝结节明显缩小或消失或结节触痛明显改善或消失;停药后妊娠率:不孕症患者停药后即监测排卵及月经恢复情况,指导受孕,计算停药后1年内累积妊娠率;复发判定标准:手术和规范药物治疗,病灶缩小或消失以及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或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以(本组症状缓解例数加本组体征缓解例数)/本组总例数×100%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诺雷得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2.2 用药组副作用比较 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诺雷得组用药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比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三组转氨酶升高的比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约15%,且有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盆腔粘连、改变卵巢、输卵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干扰输卵管的受孕功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内异症的诊断也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腹腔镜可以较全面地观察病变,手术野清楚,病灶可放大,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有利于手术的彻底性。由于内异症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后复发率高。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 米非司酮为19-去甲类固醇、诺酮的衍生物,第11位上有一个二甲氨基苯的侧链,对孕激素和皮质醇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有效地缓解症状,降低AFS评分,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且无明显副作用。米非司酮的症状缓解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使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中亦愈来愈广泛。孕三烯酮的作用机理 孕三烯酮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药物之一,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和中度抗雌激素作用,与孕激素受体有强的结合能力,并能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对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作用微弱。抑制垂体FSH和LH的分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对异位灶有显著削减作用并可明显降低评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及对异位症痛经的缓解效果显著。诺雷得的作用机理 诺雷得为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类药物,是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激动剂,重复大剂量应用对垂体卵巢起调节作用,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使血清雌二醇降至绝经期水平,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消除雌激素对病灶的支持和刺激作用,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使雌激素处于低水平状态,起到药物暂时去势作用,同时防止异位内膜病灶继续发展,并在停药后卵巢即可恢复排卵,给患者创造了生育机会。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与医疗健康事业的融合越来月紧密,移动医疗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体现出深远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了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几种应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移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移动医疗 移动互联网 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移动医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移动医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移动医疗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随着移动医疗用户的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快速扩展,移动医疗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简单的信息展示逐渐向复杂的成熟型业务转型,升级。“‘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更是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医疗事业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更是深远。
一、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医疗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当前,移动医疗的应用模式主要有医院医生(B2B)和面向用户与患者(B2C)两种。B2B模式是一种医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应用模式,它除了包括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还能为医务人员提供的医学知识库及医学工具等。而B2C模式主要在求医问诊、远程会诊等方面应用较多,也可应用于病情的咨询和病后随访等。近年来,移动医疗在国外的发展非常兴旺,且发展也日趋成熟,渗透的领域不断拓展,在急性中风、皮肤病治疗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入,移动商业在其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健康指导等方面。总的来说,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各种应用也在越来越多群体的关注中不断拓展及深入。
二、移动医疗在国内的主要应用形式
(一)综合服务类
综合服务应用形式主要是指基于各种交流平台发展起来的便捷式就医平台及就医服务。其主要是通过手机应用终端,实现医院及病患之间就医指导与健康咨询平台的搭建,为客户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支付、就诊提醒等在线智能医疗服务项目,便捷及“一站式”服务是其主要特点。综合服务类型应用一般是由医院机构合作开发,由于能够为客气提供“一站式”的移动综合医疗服务,因此在移动医院、医事通方面的应用比较突出。
(二)医患交互类
该应用是相应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的整合应用,主要为客户提供远程的医疗咨询,在家庭医生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可是实现实时的医疗咨询与随访服务,春雷医生、“好大夫”等都是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应用例子。春雷医生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邀请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进行网上实名坐诊,实现数据库和优秀医疗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移动医疗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好大夫在线平台”,经过7年的运行和发展,患者和医生数量都在不在增加,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一个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转诊、预约加号等服务的医患沟通平台。
(三)信息化服务类
信息化服务类应用主要是指各种为医务人员提供用药查询、医学文献查询等帮助的信息数据库及网站。比如丁香园用药助手,就非常便于人员进行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等查询;而杏树林网站推出的“医学文献”“医口袋”“病历夹”等APP也主要是为医务人员服务,倡导通过手机应用,进行查房方式的变革,实现移动查房方式的转型。
三、移动医疗发展前景探究
(一)移动医疗用领域的拓宽
随着移动医疗在医疗事业中优势的不断凸显,移动医疗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展和深入,其应用不仅包括常见的病情监控、医学咨询、远程问诊等,还涉及电子病例查询、用药指导、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等领域,并且应用的领域还在迅速的扩展中。而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移动医疗的服务重心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之前的患者疾病治疗向大众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与预防转变,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定制医疗服务,将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潮流。
(二)运营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由于移动医疗是基于互联网、信息等技术进行的一场医疗模式的变革,因此,运营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对移动医疗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应用技术及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毕竟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技术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对医疗传感器、采集仪等设备的改进等,以及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技术的提高,对移动医疗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应该不断加强移动医疗相关支撑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促进移动医疗向更深入发展。
总而言之,移动医疗在医疗事业中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其优势也在不断的得到凸显,发展情景非常广阔。因此,应该对移动医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让其在医疗事业中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斌冠,龙玲.“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医学,2015(9).
笔者认为,“医药分家”这一举措能够达到医院、企业“双赢”,并最终使患者获利。
一方面,医院将盈利的主要来源――药房交给医药公司托管,医院的收入势必将完全依靠其自身提供的医疗服务,这将迫使医院在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患者将有望获得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医药分家”切断了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医生与药品销售商之间息息相关的经济利益联系,这将会改变以往医生开大处方、拿药品回扣的局面,患者将由此减轻负担。
另一方面,由医药公司管理药房,减少了药品流通中从药品批发到医院药房这一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流通成本,药品价格必将走低,最终将让利于患者。目前走俏的平价药房就印证了这一点。
新医改形势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被视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康复医疗以治疗为核心而非以药物为核心的治疗方式,亦被看作对中国“以药补医”现状的有利还击。
2011年,原卫生部在全国14个省46个试点城市(城区)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地区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2013年末,为期两年的试点结束,立足于疾病急性期早期康复介入的大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效。
在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中,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科化、专业化的康复治疗。然而,截至目前,康复医院作为接收综合医院康复患者的出口通道尚未打通。很多稳定期的康复患者在大医院长期压床,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住院难。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采访时,观点鲜明地表示,现阶段,中国应重点发展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的薄弱环节,即康复医院,打通综合医院患者下转通道。三五年后,待到康复医院发展较为完备时,再将发展重心移至社区康复,解决康复医院患者的出口问题。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40号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康复医院,这无疑是推动康复医院发展的又一重磅政策。康复医疗犹如一座刚被发掘的金矿,嗅觉敏锐的资本蠢蠢欲动,中国或将迎来康复医院的建设发展潮。
求解康复医院
当前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严重缺乏康复专科医院。2009年调查显示,全国有300余家康复医院,但按照2012年版《康复医院基本标准》,绝大部分医院不符合要求。近几年,随着社会康复意识的苏醒和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康复医院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据励建安估算,仍仅数以百计。
过去30年里,全国范围内的“明星”康复医院屈指可数。业内有一句俗语:“北有中康,南有工伤”。前者落成于1988年,后者于2002年正式开业。两家医院几乎是所有新近建设康复医院的学习参照。
为中国康复医院详细归类并非易事,因为康复医院的归属复杂。譬如前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广东工伤康复中心则隶属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在近年涌现的一批康复医院排头兵中,卫生系统转型康复医院的代表有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新建康复医院的代表有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民营康复医院中,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和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较为抢眼;残联系统中,隶属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和由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直接管理的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还有一类康复医院找到了卫生系统和残联系统的最佳结合点,如无锡市康复医院。
为尽快弥补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的漏洞,哪一类康复医院建立模式更适合现阶段复制?答案不尽相同。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看来,对蓄势进入的社会资本来说,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PPP模式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公立医院的动力来讲,全国大型三甲公立医院都面临患者压床的难题。从社会资本的收益来讲,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恰能弥补民营医院公信力不足、人才短缺和技术薄弱等短板。”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执行院长周江林表示。
作为康复领域的专家,励建安认为,未来新增康复医院的最主要来源应为二级综合医院转型。在三甲综合医院的虹吸效应愈演愈烈的情势下,二级综合医院的生存状况早已堪忧。正如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主任唐丹所说:“康复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新建康复医院投入太大,将相对过剩的医疗资源转型为康复医院是明智的决策,既弥补了康复医院短缺的问题,又给经营不佳的综合医院指明了出路。”
唐丹强调,综合医院若想转型成功,首先要理念转变,其次是专业和人才的转变,第三是运作模式的转变,最后整个区域的相关政策也要随之转变。
无锡市康复医院院长党英杰主导了北塘区人民医院从一家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无锡市康复医院。作为医院转型的亲历者,党英杰对此深表赞同,“转型医院有一定的人才基础,只要找准自己的服务定位,就可以走得很远。”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吴晓童认为,鼓励二级综合医院转型是对现有医疗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很多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并不合理,既然已有现成的‘吃不饱’的二级综合医院,就没必要再新建康复医院。”吴晓童强调。
然而,孙虹对政府主导的转型方式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对于经营不善的公立综合医院,可选择由社会资本接管,至于未来是继续开展综合诊疗,还是只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应由社会资本自行决定。“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后,优秀的综合医疗服务人才必然流失,若再没有高水平的管理者,转型后只会消耗政府资源。”孙虹强调,无论是改制、重组或是转型,二级综合医院的命运都应该由市场决定,而非政府。
提及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称“残联”)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试点之初,残联康复部和原卫生部便展开了合作。2013年2月,两部门共同了《关于共同推动残疾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的通知》,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合作。
残联下属的康复中心约60%具有康复医疗的能力,同时挂牌医院,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对此表示:“残联系统的康复医疗体系并不完善,存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我们不要求所有的康复中心都建成医疗机构。它们可以和医疗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卫生系统的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譬如,无锡市康复医院同时挂牌为无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无锡市残联投资1000万元用于医院购买设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康复项目。“将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物理地点放到医疗机构,将残联的资金和设备与卫生系统的人员和技术相结合。”励建安对两个部门的合作颇为赞许。
冲破发展桎梏
与其他专科不同,康复医学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40号文将发展康复医疗提到了一个较高地位,康复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显露无遗。
首先,目前中国卫生经费的投入主要还集中在临床医疗。而对于北欧等发达国家来说,对康复医疗的投入已超过了对疾病急性期的投入。
其次,伴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国正处于健康需求多元化的阶段。一方面,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未来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事故致残率居高不下;再有,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
此外,周江林认为,康复医学科是最易产业化的学科,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前景广阔,需求巨大。全国有83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病患者需要康复服务。如此大的康复需求尚未能推动康复医学快速发展,源于诸多现实原因的桎梏,比如康复意识薄弱;受支付政策的影响,康复医疗报销水平低;康复服务能力有限。
励建安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康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以下配套工作的跟进。
一、扩大医保覆盖面积。目前只有9项医疗康复纳入医保,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2014年增加医保的康复覆盖范围是其重点工作之一。
二、逐步理顺价格体系。目前康复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极不合理。以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举例,一对一运动功能训练每次每人仅20元,其他大部分人工服务的收费更是仅在5元到20元之间。对于如此低廉的收费,业内有句戏谑的说法:“用白菜的价格买白粉的服务。”
然而,上述两项工作涉及其他相关部门,非卫生行政部门一家之力可为。就卫生行政部门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而言,励建安指出,下述4项工作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推进康复医疗机构质量认证,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全面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康复医疗早期介入的规定;推进康复医学能力建设。
其中,励建安着重强调了康复医疗机构质量认证的重要性,“任何机构大规模发展都可能带来负面结果,若不严格控制质量,造成滥开康复医院的局面,事故发生率将大幅增加,导致败坏康复医学的名声。”
就支付政策而言,周江林认为,在当前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基本医疗保险扩面结束,社会保险不堪重负,康复医疗寄希望于从医保池子中分羹实属不易。放眼国际,康复医疗发展超前的国家,康复医疗有单独的筹资渠道,更有立法保障。
周江林指出,康复包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财政买单。2013年“两会”期间,湖南省代表团提出加快《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出台。2013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将其纳入立法计划,相关政策估计将于2014年或2015年出台。
周江林预测,中国康复医疗的支付体系一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国康复医疗按疗效和价值付费,而中国现在普遍还按项目付费。从2013年7月起,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已开始试点按价值付费,包括脑卒中、脑血管、脑瘤术后、脑外伤、脊椎损伤和关节置换在内的5种疾病,急性期后的一个疗程18000元包干,患者自付10%,平均治疗天数不少于25天,药占比不超过30%,治疗不受项目限制。
警惕迷途
面对即将蓬勃发展的康复医疗市场,举办康复医院的先行者们喜忧参半,一方面喜见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担忧快速发展导致局面失控。
党英杰直陈担忧:“社会资本投资康复医院不要急功近利。康复医疗服务的定价不是很合理,不要为求快速发展而败坏了康复的品牌。”
残联康复部一处处长秦新梅也对投资康复医院给出了建议。投资康复医院首先要对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有大致了解,然后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规模。“投资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能急于盈利,同时还要考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问题。”
以前是患者荒,现在是康复热。在平均住院日的压力下,大医院主动寻求与康复医院合作,患者术后稳定便转至康复医院,对康复医院的需求日渐激发。相较于德国有300家拥有200张床位的康复医院,对于中国的一定区域来说,设置多少康复床位较为合理?
“政府鼓励发展康复医院,但要避免一窝蜂,一定要合理规划。政府应站在整个医疗服务链之上,按照分级医疗的要求,合理规划康复医院的数量。按照综合医院床位配置康复床位,每8~10张综合医院床位配一张康复医院床位。”周江林表示,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
党英杰认为,一个区域的康复床位应是三级综合医院总床位的1/4左右。以无锡市为例,无锡几家三级医院的总床位数约15000张,则全市拥有3700张康复床位较为合理。
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中,大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复介入,与相关临床专科互相配合,提供及时有效、高水平的康复治疗;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将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科化、专业化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将以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主。
广东工伤康复中心、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等医院已被评为三级康复医院。三级康复医院主要定位于急性后期康复,应承担疑难重症康复患者的救治任务。
周江林坦言,三级康复医院在定位上,与大型综合医院康复科有一定的冲突和竞争。
关于大型综合医院是否有必要设立康复医学科床位,业内一直存有争议。“从理念上来讲,综合医院康复科应不设立床位,而是履行早期康复干预的职责。而一旦康复科有床位,在科室利益的导向下,会对三级诊疗体系构成冲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康复科没有单独设立床位,孙虹笑言,医院将康复科床位放到了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关键词】计算机;医疗系统;应用
医疗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为医疗机构和病人提供相应的医疗诊断信息,并且完成对系统的收集、存储和管理的功能。和传统的医疗技术相比,计算机具有质优价廉、存储信息量大等一系列优点。通过计算机医院能够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电子化管理;通过计算机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所进行过的治疗情况;通过计算机医生还能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我国医疗系统的建立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完善。目前在我国各大中型医院中,计算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医疗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区域
(1)自动化办公系统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物越来越多,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目前90%以上的医院都实现了办公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医院各类事物的管理、文件的传输和档案的管理等。
(2)信息检索系统
为了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大多数医院都使用了文献检索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的访问,查看相关医院期刊,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有的医院还建立了相关病例库,医生可以查看以前发生过的类似病例,为诊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业务处理系统
由于就诊人数的增多,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医院都采用计算机实现了医院挂号、收费和取药的电子化管理。一些大型医院还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床位的分配、医疗设备的管理以及相关项目的检查等等,极大的提高了医院各项服务的效率,减少了顾客的等待时间。
(4)决策支持系统
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建立了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系统中数据的访问,帮助医生的诊断决策。医生通过该系统能够查询到病人以往的病例,进行过的手术以及使用过的药品等等,为医生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5)远程医疗系统
国内比较先进的医院还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以及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病情,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多个专家的会诊以及远程操作。不过目前该系统的费用比较贵,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
2.医疗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的优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医生讲解需要采用的治疗方式,有的还要了解所用药品的特性。病人不再被动的接收医疗服务,而是要求医疗透明化,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通过计算机医生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医疗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为以后更好的服务与患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些病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患者在以前曾经进行过其他类型的治疗或者接受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防止出现药物冲突的现象,医生在诊断之前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患者个性问题或者时间问题,很多患者不清楚自己曾经接受过何种类型的治疗或者接受过哪种类型的药物,为医生的诊断带来了很多不便。采用计算机系统,可以方便的记录患者的病情信息,为诊断方法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生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致使医生在下诊断方法时非常犹豫,有可能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期。通过计算机系统,医生可以看到所有病症的诊断方法,通过对以往类似病症诊断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策略。
3.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的发展前景
我国计算机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医疗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也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计算机在医疗领域起到更好的辅助最用,必须加快医疗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打破计算机只应用在挂号、缴费和打印单据的限制。
首先应该加快电子病历建设的步伐,病历是患者信息的基础数据,也是医生诊断的主要依据。在病历上记录了患者所接受医疗服务的全部内容,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随着记录内容的不断增多,如果还是采用纸质病历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加快电子病历的建设,方便病人和医生的随时查阅。
其次应该健全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我国地域面积宽广,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很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非常落后,如果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将很难解决。因此,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建设有关领域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服务对患者进行会诊和手术,较少患者出行的概率,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专家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最后应该健全自动摆药系统的建设,很多医院在患者取药时需要医务人员逐一从药品柜中取出,然后再从窗口传递到患者手中。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患者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必须建立自动摆药系统的建设。通过计算机将所需药物传输到后台摆药系统,只需要在窗口将药品传送到患者手中即可,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结论
计算机的应用是医疗系统现代化运营的发展趋势,也是医院管理和经营中必须的辅助设备。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办公系统自动化,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文献检索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一些大型医院还建立了远程协助系统。医疗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不但能够提高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发展前景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汤贞飞.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3.
[2]王蕾.远程医疗系统中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8月,第23卷第4期.
论文摘要: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针对决定民营医院发展战略的各因素,运用7Ps营销组合模式分析,结果认为民营医院需对医疗服务产品、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定位、医院形象树立、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医疗环境构建、服务过程完善等7个方面进行组合,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民营医院的影响力,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民营医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型医疗经济实体,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轨迹。其兴起和发展,给医疗市场带来了竞争。随着民营医院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双面夹击,面对愈演愈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在医疗需求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如何更好更多地获取医疗市场这块“蛋糕”,提高市场占有,许多医院管理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民营医院要直面营销,首先就要树立营销理念,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选择合适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医院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议,据《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可将民营医院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本文所指的民营医院是指由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由于其不以营利为目的,暂不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民营医院的生存现状以及医院营销情况,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民营医院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7Ps营销组合模式,对医疗服务产品、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定位、医院形象树立、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医疗环境构建、服务过程完善这7个方面进行组合。同时,还访问了3家民营医院的个别高层管理人员,探索适合民营医院的服务营销策略,寻找正确的定位。
2、结果
2.1民营医院目标
民营医院出资人参照《公司法》的原则组建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作为企业,其基本任务就在于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获得收益。然而,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职责,除了以营利为目的,也应该注重增加其社会公益性。这两重身份,使得民营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模式。同时,基于这两种不同的目的,在营销方面民营医院也应有其独特的战略,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2决定民营医院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安德鲁斯及以他为代表的设计学派有一句相当有影响的名言:“企业战略是使组织自身的条件与所处环境的机会相适应”。在民营医院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同样的也需要使医院的战略计划既要反映外部环境要求,又要适合医院的内部条件。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我们全面地分析了民营医院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
2.2.1优势(strengths)。民营医院产权或为独资或为合资或为股份制形式,有着清晰的产权和法人结构。医院所有者按照市场规律和私企管理的那套利益最大化模式去建院、去管理。因此,他们的机构设置更精炼,结构更合理,人员少,效率高,有效地防止了机构重叠、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现象。
在经营方式上,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受行政干预较少,更加关注市场,能够紧紧围绕社会和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和服务形式。此外,医院可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特别是一些高薪医疗技术和特需服务方面,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民营医院的优势尤其体现在服务上,公立医院“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长,诊疗等候长,付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在民营医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导医为患者提供全程就诊服务,宾馆式的服务待遇让看病成为一种享受,这种温馨服务使民营医院先人一招。
2.2.2劣势(weaknesses)。大多数民营医院在起始阶段投人很大,医院投资者急切盼望提高社会知名度、尽快收回投资成本扩大业务范围等。然而,医院由于其高技术和高风险性,需要长期的投人才能得到回报。特别是办院初期,医疗收人的节余,既要付息还贷,又要设法再投人,改善医疗条件,根本无资金回报,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的民营医院为了回收成本甚至进行所谓的资本动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夸大医疗效果、甚至蓄意编造医疗广告、精心包装伪专家坑害患者,损毁了民营医院的声誉,并使得那些诚信守法的民营医院也深受其累,造成了整个民营医疗行业的诚信危机。
为了尽快取得经济回报,多数民营医院对人才重使用,轻培训。对周期较长的人才培训更缺乏积极性,多采取聘请公立医院离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年轻的刚毕业的多,退休返聘的多,形成民营医院卫技人员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民营医院难以留住真正的骨干人才成了不争的事实,公立医院集中了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这是民营医院在短期内望尘莫及的。
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除了不能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还需像工商企业一样要交纳5.5%的营业税和33%企业所得税,再加上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通常占到民营医院收人的8%左右。再加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民营营利性医院不能纳人医保定点范围,失去了医保这一块大蛋糕,民营医院的经济负担更加凸显。尽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竞争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税收政策已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2.3机遇(opportunities)。最近,我国11个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门”办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在医保问题上,卫生行政部门渐渐向民营医院敞开了医保体制的大门,近期,上海市医保局就向两家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试行医保购买医疗服务,政策的开放使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
我国医疗消费需求的上升趋势将保持较长时间,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群众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还需要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这对以服务和经营见长的民营医院也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民营医院的管理者已逐渐意识到在医疗市场和产业日趋完善,消费者参与和体验逐渐深人,消费行为日趋理性,营销成为医院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一环。
2.2.4威胁(threats)。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公立医院为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减员增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重组,对民营医院产生的冲击力不可低估。国外资本的进人,无异于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加上了“催化剂”,使民营医院的发展变得更加严峻。民营医院的营利性属性,使患者认为民营医院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
由于医院市场管理的不健全,一些游医甚至非医务人员混入医疗队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使得医疗事故频繁发生,损害了民营医院在患者中的形象。人们容易对民营医院产生不正规、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范围有限、易发生医疗事故的总体印象。这些误区将导致社会对民营医院看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阻碍着民营医院的正常发展。
2.3民营医院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组合
2.3.1民营医院营销目标。民营医院通过营销,不仅在于通过服务本身吸引一定量的患者保证收益,同时也要注重医疗环境、市场定位、服务流程等各方面的整体效用,从而树立起品牌形象满足医院长期发展的需求,使民营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地位。
2.3.2民营医院营销组合。麦卡锡(McCarthy)在1964年提出的4Ps营销组合(产品、价格、促销及销售渠道)一直以来被学术界与营销人员广泛使用,营销学家布姆斯(Booms)和华纳(Bina)根据服务业自身特点,又加人人员、服务环境及过程三项元素组成了7PS营销组合。医疗服务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业,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也同样关注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医疗环境等等,7PS营销组合基本涵盖了病人选择医院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
(2)产品(product)。对民营医院而言,医疗服务本身就是“产品”。这一“产品”涵盖了以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为主的“硬产品”和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管理等“软产品”。视不同情况两者应协调强化,策略性运作。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就不会赢得永久性的“顾客”。医院可以通过宣传高超的医疗技术、温馨的护理服务、透明合理的医疗价格吸引病人就诊。在对“产品”的营销中,除了巩固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应注重医疗服务产品的向前拓展和向后延伸,向前拓展可以开拓健康体检、个人保健和健康咨询等,向后延伸可以对出院的病人及慢性病人进行随访治疗,开设家庭病床等。同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提供治疗疾病的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服务,全面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如图2)。
(2)价格(price)。现阶段,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总体水平与公立医院相比较低,同等服务的诊疗费用又普遍较高,再加上不能用医保支付,对患者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民营医院应该把握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选择重质量,而轻价格的特殊心态,利用自主定价的优势,根据医疗成本和市场需求来定价。在与竞争者保持同价时不能占有市场优势的条件下,选择低价避免竞争和优质高价战略(如图3)。一方面,主动放低价格,参与社会公益性事业,通过免费体检,减免挂号费,面对流动人口,非医保人口的平价医院等措施吸引普通消费者;另一方面,以优质医疗服务质量为支撑创建高级特需服务,面对高收入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贵族医院,满足高层次就医者的需求。通过这种价格上的差别化经营可以缩小目标人群,建立固定的患者群,以此降低运营的成本,提高投资效果。
(3)渠道(place)。对于医疗市场来讲,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运输到外地,通过大量的宣传广告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医院只能通过自身横向拓展和纵向协作两方面入手,拓宽服务范围来争取更多的患者。成立客户信息部,建立病人信息系统和档案资料,开展电话挂号、预约等院前服务,借助电子网络留住“老客户”,吸引新患者。利用政府向民营医院开放社区的有利条件,把医院功能由单一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型转变,开展家庭病床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监护及管理,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通过技术延伸或者项目合作,建立连锁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协同营销、合力提供医疗服务,使医疗服务向区域外发展,从而扩大营销渠道,做大规模。
(4)促销(promotion)。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实现营销目标,民营医院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制定合理的价格,还需通过有效的促销方式,将医院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激发他们购买卫生服务欲望。在我国公办医院强大的压力以及民营医院众多的情况下,现在大多数民营医院踏上了一条广告的不归之路,企图利用多个媒体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广告的高声吃喝来达到市场量的陡然增加。但遗憾的是,广告的可信度日趋减弱,甚至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单纯的通过广告营销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目前,中国的医院还没有走人全面的品牌营销阶段。民营医院完全有机会重新抢跑。在奠定一定医疗实力的基础上,构建医疗品牌,通过优质服务打造医院形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声誉和口碑来吸引消费者。作为医院整体识别系统和企业有形产品、服务满足方式以及营销传播管理的综合体,医疗品牌应贴近生活,形象鲜明,面对大众,不仅吸引病人,也吸引人才,从而提高民营医院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
(5)人员(people)。人才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高低,民营医院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人才工作十分重要。医院不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还必须积极开展内部营销,培养并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生选择医院除了考虑待遇之外,还要考虑名誉、病源和个人学术、技术的发展等风险因素,民营医院只有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保障之后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对于医院员工,民营医院的管理者应该运用企业管理的激励理论,了解现有员工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正确地分析员工的工作动机,满足员工的外在需求,注重员工的内在需求。将激励与绩效相结合,贯彻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提高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增加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服务环境(phpsicalevidence)。服务环境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顾客评估服务程度与质量的依据。医院的服务环境,包括了就诊环境、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形象等。因此,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经验特色通过内部设施的改善,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做好医务人员的资料宣传,提供给患者更多的医疗信息,制定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标准并严格执行,营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氛围,从环境人手,使患者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7)过程。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它不生产“实物”,但生产“过程”,而且医院出售的还是“痛苦过程”。因此从入院、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直至患者离开,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多的指导,提供更多的治疗信息,减少病人的“痛苦”。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接待和服务制度,提供各种便民措施,提倡导医微笑服务,减少患者奔波。病人走进医院大门起,不仅能得到一系列的在诊断治疗方面的优质服务、合理用药、规范化收费,再加上温馨的服务,会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心情舒畅,满意度不断增加,稳定了老病源,吸引了新病源,从而带动医院的整体增收。
为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以部分高端人群以及外宾为服务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好的人性化医疗服务为纽带,于1997年成立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我院特需医疗形成了由门诊、急诊和病房连成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逐步打造了特需医疗服务的高端品牌。
1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情况我院国际医疗部是最早同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公立医院特需医疗部门,吸引并积累了大量持商业保险的驻京外籍人士和国内企业高层管理者等高端客户,奠定了我院长久以来在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中领军者的地位。
1.1什么是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人身保险。它不仅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上更为充足,可以提供社会医疗保险以外的健康保险计划,而且在支付形式上也更加人性化,“直付”便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只要是与我院建立直付关系的保险公司客户持保险卡和相关身份证明,就可以享受免付费的直付就医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就诊的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
1.2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我院国际医疗部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万欣和、人保、平安健康、中间带、欧乐、招商信诺、方胜、国际SOS、康众、安盛、华泰、蒙迪艾尔、威马捷、威尔比在内的几十家保险公司或第三方管理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共接洽商业保险公司22家,签署合作协议13家。
1.3与保险公司加强交流与沟通我院十分重视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不仅指派专人负责保险相关工作,包括:合约的洽谈、审核;保险相关事务的沟通协调;保险公司及客户的参观;保险业务培训等,而且今年还举办了同保险公司之间的联谊活动,创造了双方直接交流的机会。
2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势
2.1品牌优势我院是直属卫生部领导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国际医疗部门诊除了设有专家门诊外,还开设有普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中医内科、心理科等涵盖共计48个临床科室,由职称在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门诊诊疗服务。正是依托医院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才能更好发挥国际医疗部的“品牌”价值,毕竟医疗水平和安全是商业保险公司和客户最为关注的。
2.2服务优势我院是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特殊的历史背景为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外交流培训方面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条件和机会。医院整体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外事经验,使得国际医疗部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满足高层次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2.3价格优势对于商业健康险公司,我院特需医疗的价格定位相比较其它私立或外资医院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保险客户得到性价比更好的医疗服务。
3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前景
3.1新医改政策重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序幕,新医改方案首次突破性地在政策层面对商业保险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改革方案将“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予以单独强调,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新医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即“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商业保险的支持无疑对医院和商业保险公司的进一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3.2商业保险合作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客户来源,直接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2010我院国疗全年保险直付收入约781万,占整体收入的8.43%;2011年1~5月,保险直付客户就诊2600人次,保险直付收入约310万,预计2015年中国健康险保费将突破1200亿人民币,健康险市场的蓬勃发展必将带来更广阔的客户群市场。
3.3提升我院的知名度掌握高端客户市场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都有外资背景,他们会将签约的医疗机构列在其全球医疗网络合作伙伴的名单中供所有客户选择参考,这无形中提升了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4.1公立医疗机构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看好特需医疗服务的市场而加入其中,而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和手段。
4.2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针对高端客户,特别是持有商业保险的外籍客户,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无论是在就诊环境、语言沟通,还是特需医疗服务方面都具有更多的优势。特别是从2011年3月1日起,随着《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的开展,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医生资源的共享无疑为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逐步缩小了医院之间医疗技术的差距。
4.3特需规模的限制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规模有较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持商业保险客户的就诊选择无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和阻碍。
5我院特需医疗的发展方向
5.1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医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配套完善医疗硬件设备,提升整体的医疗诊疗能力,为保险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关怀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5.2人员培训医院对于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在业务知识、外语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定期的培训,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5.3市场再细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特需医疗更深层次的细分,与科研教学相结合,建立各类特色学科群;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力求细化,设立多层次标准,在“特色”和“创新”两点上做文章,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力求开展多样性、层次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特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发展变化。#p#分页标题#e#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
3.医院营销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了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
7.医院信息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
9.医院管理创新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关键词】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建设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缓解国内相对紧张的医疗卫生状况。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将居民的健康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建设完善的区域卫生医疗规划项目,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性共享,提高卫生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给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将一定区域内的相关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完善、高质量的服务。
一、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和建设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医疗环境的需求。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国内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改造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试验,将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共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建立之后,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过去的病诊记录,居民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专家、自我保健管理等。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医疗科研部门也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分析,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在提高区域卫生医疗平台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以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中的战略位置。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与建设还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能够协调整个体系中相关者的利益。具体来说,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最基本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入手,对区域覆盖下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理念普及。借助于数字化的操作与信息整理软件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综合信息查询平台,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2、完善卫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卫生医疗资源的共享是完善信息化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基础和前提,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缓解现阶段我国出现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将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共享到区域平台之中,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可以按照各自的操作需求进行查阅和下载。具体来说,通过对一定区域内部各个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的互通。政府部门也可以对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的监控。另外一方面来来说,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需要政府医疗卫生管理保障部门以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配合。
总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自觉维护。
参考文献
[1]罗爱静.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