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9 15:46:03
导语:在传统工艺的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对室内的要求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没有太长的发展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冲击与排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受限。紧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当今室内装饰的难题。所以要把握中国传统工艺可以充分拓展设计空间的特点,为现代室内装饰提供借鉴。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并且世代相传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它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艺流程。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美术发展的原始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工艺,充分显示了传统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雕塑工艺、画绘工艺、锻冶工艺、剪刻工艺、烧造工艺、编扎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等几大类。
工艺美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包括社会生产与劳动生活。最早的工艺美术生产出的工艺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内在使用价值与外在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我国的工艺美术还具有民族传统性,可以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在世展的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材料工艺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一般选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流程完整固定。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况
室内装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与方便的追求而出现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使用功能与审美情调的融合,既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又强调审美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受实体羁绊的艺术、“戴镣铐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审美特性并重的艺术,要坚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练性;是体现设计个性的艺术,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与运用
中国传统美术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运用参考。传统工艺是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种类繁多,与目前的多元化设计相契合。许多对生产工具装饰的技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主题宽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具特色的象征性符号满足现代室内装饰简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具有很强烈的对比冲突性与差异性,可以增添建筑内部的时代感与民族感。由于工业产品的挤压,目前的传统工艺品已经变为小众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工艺美术在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室内装饰的朴质特点,契合环境,适度装饰,将装饰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设计风格要互相适应,与其他装设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体美。在保持整体美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现代感。减少过于复杂的工艺品的运用,重视新工艺与新手法。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使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设计方案当中,也可以将传统图案进行重组或者结构,替换其材质。在充分掌握造型规律后,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内设计,实现装饰中国化,在设计实践上大力探索,推进美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现代室内设计加入地方文化、主题、材质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不同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时期的江南庄园为模板,将典雅华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
>> 雷州半岛拍闪电 兵发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地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走进雷州半岛 寸金浩气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 年里雷州半岛“年例”不了情 雷州半岛民歌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雷州半岛桉树丰产林造林技术 雷州半岛区域旅游的竞合态势分析 雷州半岛闽海系民居中的门装饰 雷州半岛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建议 雷州半岛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雷州半岛海域夏季溶解氧的分布特点 雷州半岛做“年例” 绝无仅有的新年 雷州半岛 千万年水火孕育出的奇迹 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品 民国旗袍与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思考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研究 2010年10月5-8日雷州半岛特大暴雨过程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黎明.雷州蒲织[N].湛江日报,2011-6-19(4).
[6]蒲草编织[EB/OL].http:///ArticleView.asp?infoId=100820.
[7]蒲扇编织方法图解[EB/OL].http:///Creative/201508/204985.shtml.
[8]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物产)[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9]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万历]欧阳保.雷州府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10]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康熙]吴盛藻.雷州府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11]海康县财政志编写组.海康县财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一、在国内的蓝染调研考察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是
近些年,我国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国的传统工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蓝染工艺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初步得到一定的关注和恢复,但简单的冠以非物质文化或传人等做法,而无实质性的市场需求、设计介入以及生产组织及销售路径,就无法解决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工艺的延续问题向来不是简单的文化艺术问题,只有纳入乡村经济结构的再思考才能找到实质性的方向;另一方面,团队对资料性的研究表明,国内的民族研究和艺术研究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蓝染工艺、图案记录等著作,同时也在着手进行蓝染珍品及工具的保存和推介工作,但这些工作集中在资料、旧物品及工具的保存与记录层面;就传统蓝染的设计及生产而言,对传统蓝染工艺的当展模式的尝试还只是停留在图案变形、仿旧、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向,而缺乏对需求、工艺组织、渠道等重要生产及销售要素的研究,更缺乏对传统工艺与劳动就业、农村区域经济、社群环境等一体化的模式研究,这些明显的缺失背后往往显示出相关国家支持政策的含混或错位。在印度调研期间,我们与本课题合作方之一印度国家设计学院(NID)对印度传统印度蓝染工艺进行考察,印度国家设计学院秉承乌尔姆的教学传统,将学术研究、教学活动与对产业界及公共机构提供咨询的工作合而为一,在印度政府设计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国家设计学院致力于设计改善贫困生活的努力,引导印度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开放设计理念,利用传统工艺传统致力改善平民社会,提升平民生活质量,参与国际贸易,并希望由此改变印度一直以来的全球低端技术劳动力输出国的现状。印度的设计介入传统蓝染工艺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工作坊或设计培训的形式在当地实行,以提升蓝染工匠的工艺技术,为他们提供有当代市场价值、能增加实际收入的设计,用最少的基础工具及当地设备,配合当地的材料,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促进当地人就业,设计产品不限于本地市场,甚至走入国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国家设计学院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设计介入传统工艺,解决传统工艺保存与原住民就业、提升生存质量,提升设计竞争力的典范。本项目的另一合作方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澳洲原住民织物文化的保存与就业保障之间的设计研究课题,以设计介入的方式,应对澳洲原住民文化保存、澳洲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总体而言,国内有关设计介入蓝染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多停留在工艺、种类及历史的梳理,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研究,基本也停留在民族学和美学意义上的研讨。存在着视角单一、研究的辐射性不强、缺乏产业性的关注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不足。印度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样本和产业化实践的宝贵经验。
二、结论
不同于一般性传统手工艺的技术、美学及文化涵义的研究,新的视点在于:通过设计及设计管理介入,探讨设计组织与传统工艺的联合机制,利用简单工具与当地物产,解决传统手工艺保存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使之成为新的设计生产力的组织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对照和研究中国乡村经济中手工艺的现实,尝试在中国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寻找新的设计援助乡村的具体模式,为中国亿万农民找寻新的工作出路。我们相信,既然这一手工艺传统曾是他们祖祖辈辈安身立命之所在,那么在今天,手工的价值、手工艺传统依然可以成为他们重返故乡、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尊严的生存工具。
作者:杭海 贺阳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11.1
关键词: 扬州工艺 文化产业 开发 创新
我国民间工艺是民间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包罗广泛,涉及到社会许多方面,诸如:价值标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地域环境与经济技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众多内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与参照作用。传统的民间工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基础,而且是文化创新的源头。
我国民间工艺是国家保护、扶持和鼓励发展的具有厚重文化色彩的、低能耗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它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它的开发既能带来巨大的经沂济效益,还能帮助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所以大力发展民间工艺产业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然而近些年来,民间工艺的发展因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陷入困境而停滞不前,有的品类甚至濒临灭绝的边缘。有人认为我国民间工艺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可以摆上历史的陈列架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民间工艺是人民的创举,是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为它来源于民间而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举个例子说说,在当代公共场所及家庭装饰布置中,许多人并不看重高科技的摄影和印刷品,而总希望摆设一些民间工艺品或几幅国画,不惜以重金买回来欣赏、收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长期以来,民间工艺这块宝地由于没有得到开发而变得荒芜;也就是说,当前的困境完全是由于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致。要想使民间工艺摆脱困境、重铸辉煌关键就是改革与开发,具体的讲就是转换形式与功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在自然、人力、文化资源上的优势,带动产业发展以便获得巨大的空间,使得在我们手中被当成摆设的文化资源转变为自动运转并且不断发展的文化资产。这么做既是对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新形式的开发,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扬州是全国工艺美术的主要产区之一,对扬州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调研有典型的实质性意义,并能够为其他传统工艺品生产地的转型提供宝贵的经验。
首先,要把握优势、增强信心。扬州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扬州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扬州民间工艺美术就是其中的一项。扬州工艺美术早在汉唐时期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一直以品类丰富、工艺精美、风格鲜明而名震八方,更有不少工艺品如玉器、漆器、铜镜等甚至成为大内御用的贡品。这些优秀的作品无不成为我国历代工艺中的佼佼者,而明清后期众多工艺美术大师的出现更使得扬州手工艺的名声到了顶峰极致,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倍增光彩。
发展扬州的民间工艺业就必须对扬州所有的手工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研,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扬州传统工艺产业门类繁多、资源丰富,在全省保护传统工艺品种的名单中,扬州就有15个之多,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这些品种中大约有十个左右尚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玉雕技艺、剪纸更是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对手工工艺品类、艺人生存、技艺传承、国内外市场需求、产品功能和形式转换、材料来源与更新、技术的提升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几个有一定发展潜力与优势的传统工艺项目,如:漆器、玉器、剪纸、刺绣,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在市场的调节下,逐步形成产业化的规模。这里着重指出,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产品开发的设计既包括产品的原材料,也包括产品的加工工艺),是扬州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途径。
人才是扬州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扬州手工艺方面人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全市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3人,省工艺美术名人21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77人(首届30人,第二届47人)。扬州的国大师、省大师和省名人约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谓人才济济,得天独厚的人才条件成为扬州文化产业开发的巨大优势。然而,人才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却也很多:一是高端人才年龄偏大,中间精英青黄不接。据统计,当前国大师平均年龄为68.8岁,省大师60.8岁,省名人54岁,在职的国大师、省大师多半已到了退休年龄,而中年能承上启下者却是凤毛麟角,人才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后备人才稀少,严重地束缚了扬州手工艺未来的发展。二是学历偏低。从事产品设计创作的专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不足1%,绝大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思维较保守,观念、理念远跟不上形势要求。而现代工艺产业的核心价值所强调的正是文化,讲究的是创新时尚和历史内涵,像过去那样搞简单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为此,打造一支现代高素质技艺人才队伍是发展扬州民间工艺的重要任务。
转变机制使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扬州传统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已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然而,扬州手工艺业所面临的问题却也不少,能产品形式单一和样式陈旧就不能符合潮流,其次是新型工艺门类不全、企业文化不完善不健全,这种情况限制了工艺艺术价值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的开拓,使得扬州的手工艺无法走上良性循环。虽然,扬州历史上曾有过手工工艺的辉煌,但如今它却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与时代的需求脱了节,老的产品太陈旧,新的产品又上不来。长期以来,扬州工艺一直是走高端:古时为皇宫大内服务,解放后所生产的产品也都是国家制定的。这种体制下企业就如同一个车间,接到任务就生产,不用考虑市场、更别说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了。扬州手工工艺的现状是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稀缺,严重影响到扬州手工艺业发展战略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迅速转变机制解决上述问题是加快发展扬州传统工艺产业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创新是扬州民间工艺开发的生命线。所谓创新,这里不单是指工艺产品,而且是指市场开发、人的思想理念等共同之创新。扬州工艺要想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得到发展就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开发,提炼传统元素并借鉴现代科技更新技术开发新品种。要打破旧有的作坊式的企业格局,进行规模化产业化运作,促进新型产业的正常发展;同时,还要打破旧的观念建立新的思想理念,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明确市场定位、升华产品类型,紧紧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的需要进行开发。新的产品不仅是对已有产品的换代与升级,而且是为了打破束缚、开拓市场,进入以前未进入的领域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举例说,当代流行的建筑内外装饰有许多属工艺品的范畴,这个领域对于从事工艺品者来讲是个陌生的阵地,以前从未涉及过,但它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庞大市场。据统计,其市场份额在2005年就有500亿元,并且还在逐年升高。如果能将扬州传统的工艺文化元素与建筑材料相结合,那么制成的产品不仅会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为扬州的工艺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除了建筑装饰外,其他如旅游,日常生活装饰等领域也都有巨大的市场。扬州的工艺品贵在传统,所以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尽可能恢复传统工艺方法,撷取精华进行批量化生产;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加强创新设计引入时代元素,同时,也可以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化机械设备、现代加工制作方法、现代材料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将传统上的使用功能扩展到现代生活领域中去――家居饰品、办公用品、装饰用品、包装用品及其它旅游纪念品等,成功实现现代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作为发展的新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平面设计在我国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平面设计的深入发展,即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加入传统的文化,使得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平面设计市场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做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在我国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剖析平面设计的作品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平面设计的作品很多还只是“复制”西方的作品,在理念设计方面缺乏自己的观点,使得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本民族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且符合本民族的审美特点,使我国平面设计在设计界中独树一帜。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平面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发展,是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现实的平面设计文化作品中,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不良影响,一些平面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没有摆脱“全球化”设计风暴的影响,认为外来的文化才是“美”,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因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平面设计工作者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概念,不管是对平面设计市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消极作用。以上都是阻碍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原因。
二、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苏晓娟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发展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展,保障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有滋有味”。平面设计自20世纪发展以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给我国的文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现状的存在要求平面设计在创作时,必须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用,因为绘画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古典的文化特征,其寓意也较为深刻,不管是人物、植物还是风景,都具有浓厚的意境,在画家的笔下都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元素在传统绘画中进行选取,不仅可以丰富自己设计的内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计的价值所在。针对目前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中虽然采用了传统绘画作为设计的辅助物,但只是处于表层因素,并没有深入了解绘画的意境,设计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绘画元素用到平面设计中,而且要挖掘传统绘画中的精髓,掌握传统绘画元素的特性,再将之用到平面设计中,做到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工艺的合理渗透
传统工艺指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来自于天然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在年代上较为久远,不仅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还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工艺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剪纸、雕刻、印刷以及织染等。在社会的发展推动下,传统的工艺品也在逐渐变化,较以往而言,更加具有独特性,在制作方法、外在表现以及深刻的内涵方面都可以给平面设计师带来灵感,有利于平面设计创作,但是要求设计师在采用元素时,要能够做到对传统工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合理运用,也要对传统工艺的艺术构造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作品的质量。
三、结语
平面设计在我国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平面设计师应将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有机融合。在设计时要将传统的绘画中的精髓以及传统工艺的有利元素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质量,推动我国平面设计的进步发展。
作者:苏晓娟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基本是沿用西方教育模式进行的,也就是从纯美术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然而,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大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状态,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工艺美术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为现代设计。长期以来,无论是设计教育体系还是设计成果,一直是在模仿抄袭,都没有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为首的学校和老师,将设计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开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为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设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强调中国艺术设计应该是两种设计体系,如李砚祖先生曾说:“在当代以设计为特征的造物体系外,还存在着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民族的造物系统,这就是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1]但是,大部分设计院校仍然沿袭西方教育体系,即使把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专业课程当中,也只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学习,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向边缘化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收藏和展览依然是主要的传播模式,这样只会把传统工艺推向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应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欣赏、学习、掌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还应该具备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美术底蕴,才能迅速转型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当代设计。
二、发展地域性设计教育的措施———以长治堆锦为例
(一)设计教育中的地域性“教育导向功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面向传统的导向,即教育要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工艺美术是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如陶艺、染织、漆艺、金工等,都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这些规律,不仅是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内在要求。”[2]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所谓的地域性,是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孕育出来的,形成的具有显着特征的本土设计和地方风格。如云南云锦,景德镇陶瓷等。[3]而教育的发展程度也与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从设计教育的专业结构来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较集中,其他的中小城市则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不同地域,并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在设计教育中也突出地域性的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来安排高等教育部分设计教育课程,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培养当地的设计人员,不仅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当地工艺美术,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长治堆锦概述长治堆锦艺术是山西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所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丝织品包以棉花,通过堆贴、染色等工艺方式制作的艺术作品,因其制作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效果,所以被称为“堆锦”。堆锦在上党地区经过上百年的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和工艺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堆锦制作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清朝末年的李模家族。1915年李模曾带着堆锦作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此以后堆锦艺术盛名远播,山西的富商贵胄竞相收藏李家父子的堆锦作品;20世纪60年代长治堆锦远销国外,堆锦的加工方式也从手工作坊变成流水作业,长治堆锦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再加上堆锦工艺过程繁琐单调,产品也缺乏创新,70年代初期堆锦艺术渐渐没落。直到1997年,李氏家族最后一个传人李时杰同凃必成才重新拾起堆锦艺术,让这门失传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工艺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4]虽然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内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呼声不断提高,但仍然面对着困境:由于堆锦的生产研究组织大部分属于民间团体,对其的研究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缺乏有力的支持;人才短缺,制作工艺复杂繁琐等等都不利于堆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将长治堆锦纳入长治市高等设计教育体系,成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设计专业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长治堆锦这门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并转化为具有地域性的现代设计。需根据长治市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上突出特色,以地域性来体现设计教育的多样性。
(三)长治堆锦的地域性设计教育发展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效益,只能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既然要发展堆锦艺术,就要使传统工艺美术进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编辑出版相关的堆锦教材,使堆锦艺术脱离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加强理论研究的支持;将堆锦艺术列入长治高等院校的设计课程,使每一位未来的美术教师或设计师完整地了解堆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对以后堆锦艺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我国设计教育的学历层次划分,长治市目前的高等教育层次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专科学历,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长治经济培养一线操作型人才,着重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的培养,能够在客户主导下完成堆锦设计制作。第二级是本科学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专业设计人才,强调更加全面的个人素养,注重专业的创新。[5]本科学历的学生除了了解堆锦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之外,还应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堆锦作品,从构图、色彩、造型设计到材料选择和工艺的制作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气息。其次,配合区域产业,产学研相结合。艺术设计是关注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并为生活服务,每个专业方向都应该有其相应的市场,目前我国的设计与产业脱节,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所以只有产学研结合,才是培养实用型设计师的最佳途径。长治堆锦是长治乃至山西省内都非常有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手工艺,利用这个区域优势,在培养堆锦艺术人才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对堆锦制作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开发研究,用当代的创意为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使设计教育成为设计产业链的一环,并加强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解决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衔接问题。最后,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外,还应进行社会普及教育。设计教育是基础教育,或者通识教育,而上党堆锦主要作用是为百姓娱乐或者装饰用,能够就地取材,表现也大多贴近生活,是人人可以亲为的艺术活动,容易大众化传播,如果单纯从保护的角度考虑,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流传和发展。运用如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还有堆锦博物馆等渠道,向社会普及堆锦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全民的设计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仅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扬及传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度发展低迷的工艺美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了。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了工艺美术的时代课题。过去那种致力于观赏性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状况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职业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培养以设计为主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向培养以制作为主的操作人员的教育的转变,依然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导。再加上受国外现代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影响,有些职业学校盲目引进外来文化作为支撑,没有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这造成学生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新理念,却不具有较强的技能而很难适应目前市场需求。而部分中等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完成型教育转变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近年来,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均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生源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掌握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现代技术并具有时念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应该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让学生走进民1''''4工艺美术作坊学艺,走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积聚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而处于显著的地位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那么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父传子子子相传、师传徒徒徒相传”的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对传统工艺美术精湛技艺的发扬传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变过去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以软件技术替代技能的局限性。首先,我们结合各地特色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例如,在陕西我们可以请陕北民1''''4剪纸大师高凤莲进校园传艺,让学生学习陕北剪纸技艺,了解北方黄土地文化的质朴、粗犷。此外,户县农民画、耀J,I1窑陶瓷、宝鸡凤翔泥塑等更是我国民1''''4工艺的瑰宝,我们可以请它们的传承人进入校园,为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注入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学院传承发展。如,苏州桃花坞木版雕刻艺术研究会就进驻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和桃花坞木版画展馆,与学院的木版画工艺课程紧密结合,使得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传统桃花坞木版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次,每个学院的设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往往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选择校外的资源——“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作为基地,让学生直接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习,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技艺。同时,这也给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了新的传承人,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开始普及化发展。
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陶艺课程就选择在陕西富平陶艺村作坊进行实践学习。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7个国家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60位陶艺世家的3000余件(套)陶艺作品。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感染,领略了国际陶艺作品与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技艺在这种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在我国,这样的作坊很多,而且各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如乌镇林家铺子蓝印花布、贵州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与木版画、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与布堆画、绥德石雕工艺等。同样是陶瓷,耀州窑工艺文化、景德镇瓷器工艺文化、定窑的瓷器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同样是漆艺,“北京以雕漆、镶嵌、刻漆、雕填为特色,以仿古家具为主;福州以脱胎漆塑、彩绘为特色,以瓶、盘、杯、盒等小型器物为主;扬州以平磨螺钿、镶嵌为特色,多为家具、屏风;山西平遥、新绛分别以‘堆古罩漆’、云雕为特色,以家具为主;四川成都以雕填、重庆以研磨莳绘为特色,产品多为小型器物;甘肃的天水、天津、陕西等地的漆器与北京的大同小异;上海、苏州的漆器与扬州的也无二致;还有贵州大方的漆器,以皮胎著称;安徽屯溪的漆器,以菠萝漆见长;中国少数民族的漆器,如彝族的食器、酒具和藏族的食器等,风格粗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楚汉漆器一样,对发展中国现代漆器颇有启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我国各地特色。
日本著名的民1''''4Z-艺研究家柳宗悦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Z-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对其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密切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工艺技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紧密结合。这也正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快餐文化等普遍流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这造成了工艺文化链的断裂。那是因为虽然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具有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但在工艺技术方面却不能适应目前工业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但是现代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生活物品、产品,不只需求其功能的实用性,而是越来越注重其情感因素,喜欢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具有个性的产品。“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使产品为普通民众喜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工艺,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永远不能离开实践与市场需求,特别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该以手工艺技能为基础,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时刻贯穿“探究、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实施的两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虽源于美国并盛行于西方国家,但它同样适用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已经有16年之久,过去强调学生造型基础的重要性,开设课时也比较多,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以理论为基础,以致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可以与社会实际联系。我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技能上都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课题关于广东、山东、浙江、河南、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内蒙等9省,民间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培训教育等领域的243个调研个案情况,振兴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需从市场规范、设计发展、教育传承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进。具体建议如下:
一、实施“中国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一)建立“中国工艺美术产品质量标准”。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工艺等国家级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制定,出台工艺规范、质量要求和行业标准,以此为基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或产业品牌,提升工艺品品质及溢价能力。
(二)实施“工艺美术市场分级认证机制”。就手工、原创与机械化、规模化复制仿制等,建立分类认证制度。依据原创性、工艺流程及数量规模等,划分原作、限量版、精品、普通品等类别,以印章、证书及作者签名等为标识。保护手工原创,并使批量化生产适得其所,引导市场经营向原创原真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良性竞争带动传承和行业发展,防止市场受伪劣仿冒冲击和破坏。
(三)建设“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构建工艺美术发展激励机制,促进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破除行业垄断,减少创意、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开放工艺美术产品发行传播通道,避免民间自发原创版权保护导致的封闭。
(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倡导工艺美术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工艺美术企业以中华造物精神、工匠境界、匠人态度等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产业行销的思想文化支撑,突出中国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内核和发展潜力。
二、建设“全民工艺美术创业系统”
(一)成立“工艺美术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部门”。借鉴美国SBA(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小企业管理局)经验,由主管部门成立工艺美术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为工艺美术中小微企业市场化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商业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服务,使需求式创业成为全民手工创业常态。
(二)设立“工艺美术扶持基金”、“工艺美术创业基金”。借鉴国家“双创”扶持政策,对工艺美术创业者给予扶持。尤其基于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学习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环境条件差,“板凳一坐十年冷”,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影响从业选择,部分工艺美术因此面临行业发展困境,需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扶持鼓励。
三、加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信息建设
建立“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造型体系”基础数据库。针对工艺美术发展主要以市场、展览、比赛为中介,相关题材、样式以及工艺技法为市场消费、展赛导向等所主导,原有丰富性被削弱,与传统生活相关的母题母本、图式形态、符号纹样、工艺技法等大量流失,文化潜力弱化的现象,从文化信息基础上加以梳理、修复和保护,建立留存手工艺文化样态演变过程中的母本、母题以及文化符号、图式、形态的基因数据库,留存民族文化意象和工艺的资源谱系。
四、进一步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已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于1997年颁布,迄今已近19年,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传承方式和社会意义,提出更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措施,拯救濒危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并切实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迫在眉睫。
五、在贫困地区实施“工艺美术精准扶贫”
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体,前店后坊,发展手工艺生产,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加强基层协作组织建设,成立农村手工艺合作社。发展特色手工艺品牌,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贴牌”产品和更多“创牌”产品。发展手工艺公平贸易,为相对闭塞贫困地区的手工艺生产者直接寻找市场和消费者,提高手艺收入。建设配套服务体系,在手艺生产、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市场服务、资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政策、人才、基础设施支持。
六、将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一)实施中小学“传统工艺美术进课堂计划”。工艺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籍之外一支生动的造物文脉,承载工艺匠心、人文风俗以及中华美学精神。将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动手实践及文化体验课程,有助于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传统造物精神及传统文化艺术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心灵手巧的实践能力和文化创造力,锻炼专注坚韧的态度和品质,也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为延续发展民族文化创造力,埋下种子,打好基础。
(二)发展民族地区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不能简单照搬东部发达地区模式,需与文化生态资源开发有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富含特色工艺美术资源,发展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健全课程体系,鼓励聘请专业技师和能工巧匠传授技艺,有助于解决民族特色文化进课堂问题,培养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特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打牢内生式发展的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