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4:39:35
导语: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不仅使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还促使外语教育思想和模式发生改革。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开发教学资源,是当前外语教学领域比较关注的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现代教育技术为优化外语教育环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语言真实、自然、开放等突出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学生得以在非自然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学习语言,具体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2.1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外语教育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取无限多的语言资源,除了教师和教科书外,计算机网络也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外语学习材料。比如,学生学习情景对话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英语情景对话材料”,将有大量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随时补充能量,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眼界。
2.2开放式语言学习
计算机网络和英语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开放性,这使英语信息网络在学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可以试着通过MSN或者FACEBOOK与外国友人对话,或者建立长久的友谊关系。在长期对话中,学生能接触和学习到很多真实、地道的外国语言。
2.3根据自身情况学习
在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根据自己身体或者心理情况寻找学习资料,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对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反馈,了解自身学习效果,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2.4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多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中效果好、课堂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学习某个国家的服装时,可以利用大量图片展示这个国家男女老少的服饰,并利用视频等资源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得到刺激,留下深刻的影响。这种方式是传统教具无法超越的,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2.5为学生减轻负担
计算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比如,学生背单词的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学生只能通过抄写单词和随身携带单词卡片的方法背诵单词,而现在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iPad、电子词典等高科技工具随时随地学习,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节外语环境要注意的几方面
3.1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兼顾宁缺毋滥原则
现代化教育技术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方面体现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其中“三个面向”的实质是要求我国教育事业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外语教育工作者要以“三个面向”作为工作指导方针,树立现代意识,促进外语教育现代化[2]。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就意味着我们要积极主动、自主自觉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扬长避短,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基于外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如果过分追求教学中多媒体视觉或听觉效果,则往往导致学生只图新鲜好玩、不重视学习内容的结果,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合理使用媒体是非常重要的,要牢记宁缺毋滥的原则。
3.2以学生和教材为中心搜索教学信息
在外语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以学生和教材为中心,因为教学需求决定是否使用媒体网络,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网络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需要先进硬件设备为支撑的同时,必须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其内涵,因为所有教育技术都是为传递教育信息资源而设计使用的,缺乏或失去教育信息,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只能成为摆设[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搜索。教学和信息收集人员要增强信息意识,通过电子出版机构、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等多种方式获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信息,从而积累教学信息资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高级英语第三单元课题“A boat of the desert”之前,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结合教材要求,搜寻相关信息,同时收集关于沙漠之舟骆驼和环保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在课程中拓展讲解。
3.3外语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如果外语教师不会操作计算机网路,不会从网络中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将很难进行现代化外语教学。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具有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促进教学高效开展。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高校教师承担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要求扮演更加丰富的角色。
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网络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转变,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而是被认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网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组织小组讨论、查找资源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使学生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想。
2.现代信息技术的终身学习者
在信息技术瞬息变幻的时代,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要保持较高的信息素养,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新出现的信息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信息咨询者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众多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种便利,如通过网上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查找所需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内外的教学。
4.网上课程的开发者
为满足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越来越多以网络为媒介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任务落到了教师的身上,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来设计、编写网上教学课程,从而开辟一条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新途径。
5.学术顾问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教学系统可以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师能够有精力、有时间参与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等特征,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学术的发展方向。
6.团队合作者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提供广泛的互相合作。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联网时进行讨论)或离线讨论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来进行合作,讨论新的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交换学术观点,以此来提高解决实际教学和学术问题的能力。
转换高校教师新角色的措施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面对新角色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转换新角色的措施:
1.转变观念
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意识,正确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发展会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
2.转变态度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其应用,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对新技术存在误解:有的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端正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态度。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3.建立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新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给予掌握了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教师得到更多的职位提升机会。
4.培训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强化教师信息意识。使教师具有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推动信息应用教学、改善教学模式。
5.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6.抓紧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
在教学中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忽略软件的配套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应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队伍,制作出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
关键词:云技术;新课堂;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44-0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急速发展,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和信息计算存储模式,已经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得到充分肯定,并被不断开发挖掘出各种效用。能否将云服务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发展积极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新的教育技术千变万化,创造了不拘一格的学习环境,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工具,进一步带来了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云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普遍应用,可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创新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云技术
1.1 什么是云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服务增加、应用和交付模式,一般涉及利用互联网提供虚拟化、动态和易扩展的资源,即把个人电脑、服务器、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上存储的大量信息和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云”,各设备协同工作,向使用者提供各种IT服务。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各种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进入“云”中,“云”也就是一系列可以公开访问的服务器或计算机群。对这些使用者而言,“云”更就像是一个独立设备、文件或应用。
1.2 云的核心
云计算以用户和任务为中心,区别于传统的以PC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作为使用者,只需要一台能链接网络的终端设备,不需关心数据具体存储或计算在哪块“云”上,一旦有需要,可以保障在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快速地搜索和资料存储,而且不用担心数据会丢失。例如,我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很方便的下载歌曲,使用网络硬盘存储数据。云计算已经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变化。云时代,只需要一台上网终端,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我们相信使用云资源将犹如使用水电资源一样方便和快捷。
1.3 云盘
云盘是互联网存储设备,云盘是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的产物,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全面的信息存储、读取、下载等服务,具有安全稳定、海量存储的特点。目前市场常见的云盘服务商有360云盘、百度云盘、金山快盘、腾讯微云等,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云端存储服务工具。
1.4 云服务
“教育技术的云服务”指的是云计算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基础结构,它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和计算资源,所有数据和资源经虚拟化后,能够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在线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最终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大环境下,教育技术的云服务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2 创新课堂教学
新课堂教学研究,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更好地构建新课堂,怎样更好地促进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专业发展。
2.1 新课堂的本质
一是快乐,二是高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兴趣,巧妙引导,真正遵循课堂应有的教学规律,让课堂在快乐学习中实现高效。区别于传统课堂,新课堂教学改革,更侧重于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更加具备吸引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利用云环境下信息获取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专业性,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是新课堂真正“新”之所在。
2.2 新课堂的要素
自主、合作、探究、高效、快乐。自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是有目标的自主,只有自主才能真正有效,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合作是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人数适当,共同提高,合作探究,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一个同学表达,大家都能目视倾听,并及时纠错、补充,营造氛围,让学生体会在探索中发现的快乐。新课堂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师变“灌输”为“引导”,变“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效课堂的形成更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3 新课堂的环节
学习、展示、点拨、练习。学习要占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学、对学、群学,在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明确教学目标。展示可先在小组内预演,再对全班展演,展示要自信、阳光,还要互相谦让。在展示中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一分钟表达的意识,说写并行,简洁、有序、高效。点拨是对展示中的差异进行引导,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认知的深化或升华,以集约达到高效。最后是练习检测,通过生生互练、师生互练,达到巩固知识、把握规律、提升能力的目的,当堂掌握,快乐高效。
3 现代教育技术与云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构成,最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益和教学效果最优化。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相互促进。
云计算是并行处理、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的大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分布式的特点,计算任务被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这些设备组成了“云”。云的综合性和多元刚好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要求高、需求复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云数据的安全存储解决了现代教育技术中数据管理和存储策略的难题;云资源的使用可以是无限扩展的,并且可随时获取、按需试用,对教师而言可以进行选择适用于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项目开发,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
4 云教学模式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教育带来资源整合、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各方面的变化。我校结合《新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重点针对计算机等工科专业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云改革”,利用新课堂教学,在云环境下尝试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实现团队协作教学
在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协作,开展一系列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相互组合的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和实验内容,打造云环境下的协作小组和团队,通过配合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出现问题时,不再由老师主动解决,而是由写作团队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很好的加深了学习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教师利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模拟工作场景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4.2 云存储分享教学资源
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平台基础上,利用云存储服务容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将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建立存储专区,并通过建立共享群,及时面向师生分享,较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普及率和实效性。通过云平台的使用,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学习数据和资源保存在云中,有需要是可以及时下载与更新,避免了因学习空间不足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
4.3 提升实训设备利用率
云服务是利用互联网环境进行配置,所以对学生客户端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要求都不高,只要建立起快速以太网络,便可采用较低的教学成本来获取教育云服务,而不会因为软件要求不断提高造成频繁的更新计算机硬件。从而达到有效整合现有计算机资源,合理利用计算机实习实训设备,有效保障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年限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校实训压力。
4.4 改革云计算辅助教学
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及特点,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技术,使用其提供的存储、计算、编辑、对比、服务等多种平台资源,支持多用户不同客户端的软硬件要求,免除下载安装,软件应用服务虚拟化、仿真化、多元化和服务便捷化。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云计算各方面的应用优势和特点,在教学环境中结合云计算辅助教学,改造实验环境、创新实验内容,最终解决因实验资源不足、实验方法老化等问题造成的教学雷区。利用云计算环境,创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通过放大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4.5 缩短师生交互教学评价距离
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仅停留在课堂上短短几分钟内,或纸质的作业、试卷上,存在反馈慢、交互形式单一等缺点,不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教学内容更新快、学生信息需求量大等发展变化。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和基于社交关系的通信平台的广泛应用,通过微信开放接口、微信公众平台、微群等新平台,可以实时进行教学互动与评价,有效保障了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各平台,师生随时进行教学分享和作品展示,营造和谐、乐学和积极上进的教学氛围。
4.6 拓宽校企合作文化渠道
云时代下的各大企业正在利用大数据,积极探索、改造和搭建“云ERP”,具体岗位能力培养和需求可以更好的通过云平台向学校开放接口,对职业教育而言,可以更好的存成校企合作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教学组织上,教师利用云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真实的企业生产项目和案例,学生更乐学,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造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企业。
5 结束语
云技术将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可以利用云,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内涵。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通过云技术的应用,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云环境辅助教学能力,使云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网络自学者和学生通过云环境下新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可以自由搭建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 张珑.云计算辅助教育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0(12):4-8.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l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学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好中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势在必行。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中学英语教学更是必然的趋势,我校在逐步试行和推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深刻体会到了它的优越性,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更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紧跟时代的教学材料,而且信息量大,很多背景知识和较难理解的语言点通过多媒体彩色图片、动画等使教学简单化、形象化,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大量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上。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中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学生初学英语时,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逐步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知识扩展到课余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讲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的一步。
二、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
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利用幻灯片展示出来,选定几名语音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
三、课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坚持听说领先法
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疑问句,也有特殊疑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并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然后在幻灯片上列出关键词及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的好方法。
四、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课内活动小组,每四人一组,由前后两张课桌组成,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英语歌,英语文艺演出,出英语墙报,英文打字,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
利用录音、广播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扩展他们的语言环境。平时可要求学生试着用英语交流,以锻炼说的能力。还应改革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测验等内容。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对学生 的学来说居于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能偏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条件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个学生。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英语教师的基本功是:听说能力,课堂用语,朗读,板书,唱歌,画简笔画,简称听、说、读、写、唱、画、演。还要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应用并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技巧,排除学生在英语听说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师上课提问要有技巧,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提问时,面要广,又要有重复面。问过的同学还可再问,使所有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课堂上千万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更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
总之,提问的技巧,就是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院校教师 角色转换
高职教师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工作者。因为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高职人才更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在现代的教师、教学机器、学生构成的人——机——人的新系统下,高职教师应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在“人——机——人”的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惟其如此,才能自觉地抢占高职教育的“制高点”,才能承担现代高职教育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获得信息的来源非常的少(仅依靠教师和课本),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进行“经验复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信息量多不等于拥有的知识丰富,而且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有许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从信息的海洋之中捞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过去“班级授课制”,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也改变了传统固定的师生关系,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更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这也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二、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随着专升本名额的紧缩,部分高职大学生认为继续深造没了希望,开始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之中。更多的高职大学生认为,高职生不论多么努力,将来都是当工人,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其实,我们国家最缺的是“高级蓝领”。据报道,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前一段时间人才市场爆出的新闻:“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长期以来,人民鄙薄高职教育根深蒂固,造成高职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高职教师有责任大力宣传高职政策,并真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愿望、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追求,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体会作为高职大学生的荣耀,真正实现人格完满的终极目标。
三、课程的整合者
信息化时代是知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年代,也是知识更新迅速、频繁的年代。传统的封闭性、固定性的课程是无法适应现代教学要求,不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的需要。现代的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的参与,将传统的知识与现代化信息达到完美结合,教师应成为课程整合开发和设计的主体,这时的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通过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基本状况,学校教学的现状,社会的现状,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内容,重新确定给予一系列新的技能、技巧至上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四、科学研究的创新者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虽没有普通高校更注重学术研究,然而,教学研究仍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谈到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教育家朱九思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科学研究是“源”,教学则是“流”,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研究出学问,出学术,出知识,出思想。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是科学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在新世纪里,大学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走向科学研究的领域,为社会发展、教育的改革推波助澜。而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为大学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技术使得科研合作更为便利,更为快捷。
五、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专科院校、中专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合并而来,一般一个学校有好几个校区,有的甚至跨跃了地域的限制,这样必定为学校教职工办事带来诸多不便,而校园网不仅为学校行政部门的办公提供便利,也将宽广的校园实体集中在一个平面上展示给大家,教师办事几乎不用再奔波各个校区之间了,只需用手指轻轻点击学校的主页就可将学校的发展、建设尽收眼底,而学校有什么通知、公告只要在网上就可以一览无余,教师们从了解校园动态,课表查询,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都可以在网上解决,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学习不只是作为学生的事情,高职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者,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新。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翻一翻;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翻;70年代是每5年翻一翻,而80年代则为每3年翻一翻。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翻。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和倡导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增加“双师型”教师光靠引进也不现实,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身向“双师型”教师转化也是高职教师学习的方向。当然,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加快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重要保障。
俄国一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最辩证的、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信息社会将更突出教育的这些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角色没有固定的模式,角色内涵在创新中形成,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录,李芒,楼广赤.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俞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娟,陈熙仁.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6]黄堂红.中国的教育技术是什么——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01).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识字写字;基本特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现状的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各个领域,可见信息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各行各业都努力顺应时代大潮的同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体系在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现。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得以真正实现,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可划分为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辅两种类型。
第一种主要指的是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时交互或者是非实时交互进行教学和沟通,主要是对异地学生的培养。基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此类型的远程教育模式在我国中小学中运用的较少。
第二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的类型主要就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将电脑、网络、多媒体等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补充和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此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具体到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汉字与生动的图画,甚至动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特点
1.丰富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让学生苦不堪言,扼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磨灭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制造出大量的考试机器,但是却很难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立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识字写字摒弃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加教鞭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容易被画面和声音所吸引的特点,将图片、动画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搬进了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这一课是“舟”等六个现代汉字的“演变表”,虽然课本以原图、象形字、现代汉字的编排形式展现出来,但让人感觉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理解。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大量的材料,最终找到了一个关于象形字演变的动画,用简单线条将一个个象形字串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不仅有本课的生字,也有一些其他简单的汉字作为拓展。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个视频,学生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到大屏幕上,而且随着象形字线条的变换,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对应的现代汉字,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应他们的强烈要求,这个关于象形字的视频我播放了三遍,几分钟下来,学生对原图、象形字、现代汉字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可见,识字写字教学时,如果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依托,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被激活,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有针对性的教学
中国的汉字数量非常大,不免会有些形近字容易造成识记和书写错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上只记得个大概,对细节不够注意,容易写错字、别字。我曾经在教学汉字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多次强调每个汉字的细节,可是从听写的情况来看,还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利用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将汉字的关键点或易错的笔画用其他颜色表示,必要时配上特效,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醒他们注意。
3.多向交流的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么简单的形式了,更多的是辅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的课堂交流,形成多向交流。
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生字,我就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白板上首先展示了一只小猴,手上拎个篮子,准备去摘桃。他走到一棵桃树下,看着满树的汉字,急得直抓头。这时,我给学生提出要求:要想摘到桃,必须要正确认读这些汉字并组词,汉字才能变成桃。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帮助小猴解决问题。于是我邀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他上讲台指定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其余学生作评委。正确完成任务的同学,小老师就用教棒在白板上点一下对应的汉字,汉字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颗大桃子。短短的几分钟内,小猴摘得了所有的桃,而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整个过程,我几乎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交给了学生。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灵动的空间,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模式。
1.激发兴趣,在情境中感知
关键词:教育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828-02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向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时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育改革与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有更深层次涵义应该就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挑战。
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内容、形式和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忽视接受式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应试”,分数成为衡量教与学的唯一尺度。结果是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就学什么、怎样学,完全以在考试中得高分为目标。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动性,使“教”与“学”都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和惰性,这也是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1.2 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使得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破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在一些课题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非常很短,学生可能不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构思答案,大多只凭回忆进行回答;有时一些教师往往害怕沉默的局面,在学生不能迅速回答问题时,会立刻给予提示,结果,看似师生互动热烈的课堂,对话或讨论实质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多方位的思考,也很难做出较为全面的回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知识面不够宽,而且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1.3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存在盲目性
一些课堂大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似乎只要能激发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如一节学习古诗的语文课,课前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配乐朗诵、童声齐唱、用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渲染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下面的识字和讲解的关键部分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并没有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情境创设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阶段。
2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利用信息技术主要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的工具,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各个学科之中,成为教育创新的基础思想和发展基础,才能逐渐使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即教育创新。因此,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的关键。
2.1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的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包含的教育方法是指借助教育工具所形成的教育内容,如学科数据库、信息资源库、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决策和评价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个工具性特点,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手段和方法,使教育创新有了技术支持。教育创新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从而达到教育创新的目的。
2.2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的“导向”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的集中体现,这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教育创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养成学生学会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先进的技术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应用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运用缩聚了的现代社会发展的最先进思想,使教学形象、生动、灵活、多样和高效。
2.3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真实清晰的感觉到知识的刺激。网络、多媒体的运用,信息的增加与快速流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现代信息技术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得知识,能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法指导的同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的策略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管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教育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必须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现代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促进教育创新。
3.1 从实用的基础应用到理论学习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带来知识创新,但是大多容易发生在技术层面上,而理论的创新却很少。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会根据其他学科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来优化教学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运用的过程中,会在技术应用层面上产生新的一些问题,而教师要解决应用层面上的问题比较容易,但深层的理论基础,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基础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就比较困难,而这种创新多趋于理论知识的研究,这就需要老师在学习和运用实用的技术方法和产品的同时,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上指导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教育创新。
上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视听媒体、通讯工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开展教学整合,在实践中体验着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巨大变化。
二、信息技术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被引入,一方面,展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完成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信息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个人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整合适应了提高学生全面信息素养的需要。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提高了自己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公共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制约,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到网络课程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教育技术提高过程。同时也是英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高职公共英语以基础知识为教学脉络,其英语语言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如计算机、经贸英语等多方面,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解决语音学习、模拟或创设虚拟过程等问题,为此,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丰富英语的教学内容;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多媒体课件汇集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扩大了教学空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了解决课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需求。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包含在线学习、辅助资料、辅助学习工具等。其中,在线学习主要包含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教学中需要的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自我测评系统、电子答疑系统等。为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方便还专门开设了讨论区。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藉由网络课程提供的各个功能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找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在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讨论区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使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3、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专题学习资源。英语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较多,但授课时间较短。如何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成为制约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积极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
四、信息技术环境英语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既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也反思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知识的多元化与教学控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与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通信工具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未经加工的信息涌向课堂教学,更多新观念、新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环境,知识来源呈现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导致大量的知识涌向学生,自主性较高的学生能获得更多有效知识,而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能无所适从,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对知识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控制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当不同的信息涌向学生时,怎样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更有待深入研究。
2、传统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作用。尽管现代媒体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仍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及联网,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在现行的教学中完全实施,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工具还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是能带给人们便利的,但也应该认真对待传统的媒体及其作用,不能走入“技术至上论”,而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既要有效又要节约成本。
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研究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007031)成果。
参考文献:
一、建构主义理论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发展而成熟起来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灌输,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从当前国内外的教学改革来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进一步融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日益完善,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越来越普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契机
教育技术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和科技相结合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采取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传递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1.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学习资源,为无限制的学习提供了机遇
“学习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和终生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可以更方便获取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为多感官的知识获得提供了可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知识的获得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来自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多渠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多渠道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可能性。相比较传统单一的获取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有优势。
3.现代教育技术将教与学相结合,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可能
以“教”为中心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互动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就为两者之间的结合提供了可能,两者取长补短,通过人机交互,搭建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桥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在建构主义视角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1.树立建构主义和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理念是实践的指南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前,需要树立建构主义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
从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来分析,其中至关重要的在于能够打破长期以来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对建构主义熟悉并加以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变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和运用。
2.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建立适应“教”与“学”相互结合、人机交换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适应合作学习的多媒体技术环境、适应课堂教学的多媒体综合教学环境和远程网络教学环境等。
3.加大教学软件建设的力度,建设新型教材体系
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大力加强教学软件的建设。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各类学习教学软件。要按照认知规律、合理选择课程、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教学信息的方式进行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纸质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合,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