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进修学校工作

时间:2022-05-01 01:58:27

导语: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进修学校工作

第1篇

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活动,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和工作育人环境。具体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安全工作网络。为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安、食品卫生、消防、四个小组,定期召集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安全检查,具体负责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指导的督查。并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安全常规工作。全校上下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管理下,处室主任、班主任、重点安全项目和区域责任人直接管理、具体负责,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网络。

二、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杜绝安全工作盲点。我们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落实“一岗双责”为遵循,层层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校长对学校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对学校安全工作负主管责任;其他校级干部,按照工作分工,对所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处室主任(主任助理)、班主任对本处室(及所属部门)、本班级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任课教师对所任教(辅导)的课堂内或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值班人员对当值日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重点项目和部位的责任人对本项目和部位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并按照以上分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狠抓常规工作落实。按照市局要求,我们在健全安全工作预警、应急救援、责任追究三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常规工作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值班制度》、《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安全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安全事务书面呈报制度》、《安全工作奖惩办法》、《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校园、门卫、教室、宿舍、集会、学生活动等各项安全规定。从而使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使各项安全要求得以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把各层人员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结构工资、评先树优相结合。对因工作失职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坚决落实责任追究。

四、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为切实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我们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报告会、观看录像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一年来,我们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余节次,组织宣传板报、手抄报四期多个板面,举办法制报告会、安全知识讲座三次,组织消防演练一次,组织“珍爱生命,观注安全”征文比赛一次。由此极大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五、立足防范,变“堵”为“疏”,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为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做足做好“防”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变“堵”为“疏”。学校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于学期初、期中、期末组织三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各处室在分管校长的组织下每月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位教职工随时发现安全方面的隐患或问题,随时书面呈报。实行学校领导班子每天小时轮流值日制度,巡查校园安全状况,随时处置各类偶况。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六、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完善安全基础设施。结合平时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三万元,用于校墙加固,供电线路改造,消防、防盗设施和食堂器械的更新和添置。这次冬季安全自查后,我们又新购干粉灭火器个,应急照明灯个,防盗报警探头个。做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

我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纪律、文明意识教育还有待于进一少加强。加强对学生的法纪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文明意识教育是抓好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学生的法纪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三申五令的安全教育就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进修学校;队伍建设;管理;办学理念

一、校长领导与服务基层学校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全体学校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性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包括‘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等这样一些对学校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1]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学校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无数学校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命题。校长应有一套科学的、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校长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正确的办学思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之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统一认识,进而使之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多年办学实践中的思考及教师进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办好教师进修学校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同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树立服务基层学校的理念。教师进修学校是最贴近基层教师的培训机构,可以对教师提供最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进修学校还应积极向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和帮助,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特别要建立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机制,培训教师与基层教师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深入教学现场,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改革。把“一切为了基层教师,一切为了基层学校,一切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服务的核心思想,这是首次把服务定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的办学宗旨。从此,改变了工作作风,拉近了教师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的关系。如:基层学校电脑、网络卫星接收系统出现故障,只要求助我们,我们在24小时之内必到。基层学校在某些学科上有问题,我们就派教研员到学校亲自指导,坚持送教下乡,开展蹲点式的教研活动,解决了基层学校的很多困难等等。服务理念的全面推广,得到教职员工的支持,同时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及赞誉。

二、突出“队伍建设”在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学校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的水平决定这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无疑应该把队伍建设放在办学过程的重要位置。我们把建立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效精干”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作为我们的目标。

(一)干部队伍的建设

在队伍建设中,干部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例如,我经常对我们的干部说:“我们的班子水平决定着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的水平有多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就有多高。作为‘一班之长’,我的表率作用非常关键,班子之间出现问题,那就是我这个作为班长的没有做好。”因此,我在工作中把建设一支团结的高水平的干部队伍作为我的重要任务。

重视例会培训。每个月的干部例会就是一次干部培训,结合学校的工作和干部的实际,统一干部的思想。通过例会,让每位干部积极发言,讨论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办学理念的更新,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使例会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工作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要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学。领导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干部,使他们明确的自己的责任和权力。领导不干涉每位干部的具体工作,针对干部工作的交换意见和想法,充分具体地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同时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

教育师资培训是一项事关教育全局、民族振兴、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事业。它要求承担主要培训任务的教师进修学校具备一支超前发展的师资培训队伍。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和决定力量,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进修学校要走出当前的生存困境,必须先优化自己的教师队伍。要提升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关键是抓培训。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位教师的成长道路又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队伍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的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培训的最佳切入点也不相同。因此,对参训教师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快速高水平成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到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等,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以解决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培训的针对性。例如,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全体教职工学习上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每年领导审阅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并且加入评语,然后在新学期大会上要点评析学习情况;每学期初,学校要通过购买新书籍赠予教职工,添补其思想上的空缺,增强教职工的学习意识。

要改变过往对进修学校工作有意无意的轻视或忽视,把进修学校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优先安排,并强化督导和考核。掌握人事权的有关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要清楚地知道培训者队伍建设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工程,要从自身做起,严格按标准选用人才。即使人才难觅,也要做到“宁缺毋滥”。

三、把握人本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2]教师进修学校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以人为本”,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竞争实力和后续发展动力。学校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行人本化学校管理,要摒弃传统教师管理中见物不见人、急功近利、缺乏科学性等“事(物)本”、“权(官)本”式管理的种种弊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当作“人”而非工具,注重教师发展的管理。实施人本化学校管理,要以“师”为本,而不是以制度为中心。校规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确实具有导向、规‘限作用,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教师进修学校的管理与中小学管理有所不同,其更加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管理者。校长领导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修炼、生成与提升的。“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不行动,不努力,就不会提升领导力。高明的校长正是依托自己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改革与实践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校长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志愿兵和带头人,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为学校教育科学定位。其次,打造学校教育团队,培养一批教育科研积极分子,使他们成为符合时展的教师。最后,加强学校科学化和人本化管理,抓方向,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良好氛围;抓制度,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抓自身,校长身体力行,成为学校教育的带头人。我认为,管理好一所学校主要看管理者的领导和教职工们的支持,要把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方面,就要关心每一位教职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每天快乐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例如,做出每一件事决定之前,要反复思考,认真研究,在班子里大家共同商讨;关心每位教师的大事小事,主动帮助解决问题,进而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教师进修学校还要勇于打破旧的办学思路,超越现有的办学模式。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教师继续教育,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同时,确有余力,也可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拓宽办学路子,放大学校的社会功能,创新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校长也是卫生员

由于学校没有学生,整个校园的卫生,就靠我们十多名教师来维护。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早上上班前,校长和教师一起,人人一把笤帚,按照划定的区域把校园彻底清扫一遍。平时再按照各自的卫生区域,随时把地面上的纸屑、烟头、食品袋等捡起,扔到垃圾桶里。落叶季节,大家更是不遗余力地自觉清扫院内的树叶。由于基层教师来学习要赶很多路,等他们来学校时,大多接近上课时间,下午放学后,又急着回家,为学员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成了我们的责任。每次培训结束后,管理人员又会逐个清扫教室,保证有清新整洁的学习场所。

二、首问责任制

我校承担着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经常有教师来学校办事或询问有关培训方面的事宜,乡村教师要跑几十里地才能来学校,为了让他们满意而来,尽兴而归,我们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即,基层教师来校办事,首先被问到的教师要对来访者负责到底。热情接待每一位办事者,自己所管之事立即给予答复。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要亲自领到负责人面前,并做相应说明。主管人员不在或下乡教研,当时未办理之事,留下当事人电话,及时联系或约定办理时间,工作不推诿,不扯皮。在办公室坚决消灭“人不在,你下次再来”等使办事者失望的言语,即使现场未及时办理,也要使他们比较满意地离开学校。

三、职工争当餐厅服务员

由于学校离县城较远,培训学员基本都在学校就餐。到开饭时间,没有上课任务的老师都到食堂为学员服务,几个中青年教师都成了服务员,打饭、送水、端馒头、卖饭等工作样样都干。学校也力争办好灶,严格管理,保证食堂卫生,保证饭菜价廉量足,所有饭菜的价格要比市场上便宜40%左右。

我校教师的服务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前来参加培训的教师,基层学校的领导把我们的做法传递给基层教师,并以此作为管理本校教师的切入点。我校的服务文化其实就是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不断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在这种“服务”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进行教育科研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每学期三至四次的学校范围内的读书交流活动,次次有新内容,次次都有读书研究新成果,教科研积极地服务于各项工作,几位教师通过读书研究走出了学校,成为区域内较有影响的培训专家,我校关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工作也一直走在本地区的前列,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内涵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创新。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让每个墙壁都说话,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师生积极向上的情怀,引导教师养成充满正能量的行为习惯。校园文化要成为师生高尚的道德要求,激发感情共鸣,保持永恒魅力。

第4篇

本次会议由香港远程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学会、“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具体承办。会议以 “共研·共生·共享——迈向互联的研训文化”为主题,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培训与中小学教研、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作为承办单位,近年来利用“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深化实施“研训一体”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2年9月25日,北碚区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该区的三节远程协作教学现场展演课,通过网络面向全国展示,精彩的现场展演、高超的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得到了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市教委钟燕副主任的高度赞扬。

自2010年2月北碚区加入“视像中国” 项目以来,他们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协作教学与教研,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北京、上海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常态化的合作。在引入先进教育资源的同时,北碚也对外输出了北泉板凳龙、复兴农村儿童线描画、晏阳初平民教育等富有区域特色的优秀教育资源,一大批参与项目的学校和师生从中获得了启迪和鼓舞。开创了与教育发达地区进行跨时空、常态化的教育交流与研究的新局面。

会上,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作了《从分离到整合:研训合一促进教师发展》的经验交流。他指出,长期以来,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只负责培训教师不搞教研,而教研室只负责“问题解决”而不负责培训,“研训分离”很难肩负起教师教育的重任。

北碚教师进修学院首先从转换人员的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做起,将原来的教师、教研员都改称为“研训员”,明确每个人都要身兼研训二职,整合成立教育研训部,实现学科培训教研化、专题培训课程化、全员培训主题化。

针对基层学校需求,学院推出了片区教研、主题教研、对话教研、网络教研、捆绑教研、菜单式讲座等多种研训形式,使老师们研修不再受时间、地点、名额的限制,信息传递更快、针对性更强。

朱福荣表示:“学院始终以‘课例、课堂、课题’为抓手,以‘站(高端人才流动站)—室(名师工作室、特色学校工作室)—校’为载体,不断优化研训活动的设计与开发,遵循‘确立主题—研制工具—上课观课、分组研讨—形成共识—专业引领’的行动路径,促进研训工作内涵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5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我们学校是区一级的教师进修学校,虽然教职工人数不是很多,但部门不少,涉及中小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等十多个部门,这些部门连接着全区近万名教师。因此,做好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工会工作,特别是做好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将直接关系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育工会工作实践和相关理论学习,谈谈我的看法。

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工会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这就是只有深刻认识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才能够开展好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

随着企事业结构的调整、体制的转型,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取都向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教职工因对变化的环境不能适应就会产生许多思想的困惑,以至造成思想不稳定,影响教职工的身体、生活、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它体现了培养人、激励人、尊重人、塑造人的理念。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可以为教职工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情感和精神等方面出现的困惑和迷茫,帮助陷入心灵困境的教职工和家属走出阴霾,树立健康心态,提高教职工的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恶性社会心理事件的发生,调动教职工群众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职工心理健康、生活积极进取,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构建和谐稳定的教育氛围,而且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育工会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缓解教职工心理压力,保持教职工心理健康,维护教职工队伍稳定,为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队伍基础。

对当前教职工遇到的心理问题分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首先是竞争压力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教职工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学校面对竞争压力,就会不断对教职工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职工面对竞争压力,对学校的依赖性增强,有时在达不到学校要求或在学校遇到困难时,有的会对学校和个人的前途产生疑虑,有的在体力和精神上出现严重透支,有的在心理上出现厌倦、易怒、焦虑和情绪低落等问题。其次是心理期望值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职工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他们的需要层次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获得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对自身发展也有较高的期望,但对可能出现的主客观困难有时又估计不足,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再次是产生负面心理负担。一些教职工特别是新生代教师由于换岗、跳槽等近似候鸟式的工作方式,造成了过客心理,当遇到住房、婚恋、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生活需求问题难以解决时,就会出现失落、忧虑、悲伤等不同的负面心理负担和压力,这些负面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不能及时倾诉和排解,就会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出现心理障碍,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

那么,作为学校工会工作者,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

开展心理帮扶活动。一是要重视教职工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及时了解、经常分析教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加强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帮助教职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引导教职工注重心理情绪的平衡调节和身体精力的休养生息,保持健康心态,增强应对挫折和困境的自我身心调适能力。二是要建立教职工的心理咨询制度。落实部门和人员,开展心理帮扶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职工提高待人处事能力和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坚强的意识品质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三是要拓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电话热线、网上政工等快捷、互动的网络作用,及时掌握教职工心理变化,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教职工养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四是要加强对低保户、单亲家庭、因公因病死亡的教职工家属、年轻教职工特别是新生代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及早开展教职工心理干预,减轻教职工的负面心理负担,杜绝教职工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不断提高教职工应对困难挫折、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6篇

由于观念和管理等问题,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没有师资,没有主管,没有教研。所以,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发挥家庭教育在三大教育形态中的作用,必然成为教研部门的题中之意。延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触角势在必行。

家庭教育;教研;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缺失及其成因

作为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作用形态,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倡导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和渗透主流文化而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是对社会教育作用形式的写照,也是对社会教育积极作用的肯定。学校教育,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教育制度以来,其组织形态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教育效率比较高的、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拥有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的现代学校体制。学校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不仅有学科课程体系,还有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教师,并在发展中走向专业化、法制化轨道,是比较成型的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中国传统对家庭教育成效的一种形象描述,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肯定。在我国,家庭教育的实施主要以家族的宗族传统和民间习俗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泛化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虽然带有家族的深刻烙印,却是以自由、自觉为特点的,也就是说它既无教育标准,也没有必须实施的强制规定。

很显然,三种教育形态都是促进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到人力资源的转化,都是在不同时期对人进行不同影响的重要活动。而家庭教育,正如夸美纽斯认为的,它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

然而,同样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较,却有天壤之别。仅以师资队伍为例:学校教育有专业师资队伍,而且这支队伍是经过专业的严格训练,并且获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而家庭教育的师资却是大有问题的,是父母?还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好像是,好像又不是。说是,是因为他们都对子女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不是,是因为他们谁也没有受过培养孩子的专门训练,是否有资格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难怪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福建省家长学校教材编撰者陈仁德发出这样的感慨:“养猪养鸭有人培训,养育孩子却没人培训。”这种状态对人类自身生产来讲,的确是一个很沉重的大问题!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笔者认为原因有四。

第一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父母个人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各个家庭自己的事情。我们很少站在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度去认识孩子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不只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责任。因此,整个社会,上至政府,下到民众,对家庭教育的现状漠不关心,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既不了解也不重视。第二是培训缺位。很多家庭中,由于从来无人组织育儿培训,所以虽然做了父母,却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处在没有教师的滑稽而尴尬的状态。没有教师,何谈教育?第三是没有教育资源。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家长们不仅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客观上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教育孩子,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处在仅仅以自身成长的经验和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印象为依据的阶段,处在应付了事的无政府状态。第四是管理主体不明,管理缺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对家庭教育开始给予了真正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的状况。作为家庭,似乎是妇联管理的责任;作为教育,似乎又是教育的责任;作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保护,似乎又是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职责。这种多头管理其实便是无人管理。如此,家庭教育会是怎样的状况便可想而知了。

二、历史上家庭教育的政府作为

英国的哲学家兼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家庭学校》中断言,“家庭教育左右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在我国,早在1904年,清政府就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只是连政权都摇摇欲坠的政府,无力去改变本来就各自为政、鱼龙混杂的家庭教育罢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却是中国近代一个比较成型的家庭教育法典,也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政府层面开始重视的起点。民国时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家庭教育》,1917年他个人筹款公开出版,分给广东省的家家户户,这是用具体行动来表达对家庭教育重视的近代中国官员。建国后,中国政府在1991年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之后,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的颁布拉开了政府重视家庭教育的序幕:1992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制定并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1997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颁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1998年又颁布《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2002年国家颁布《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2007年颁布《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计划》,2010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指导意见》。

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在制度层面上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与紧迫,对家庭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前述观念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家庭教育师资的问题、课程资源的问题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法落地,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还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和对家庭教育已经立法的欧洲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相比,与已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制的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相比,可谓是真正地处在“初级阶段”。

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家庭教育的可为空间

正因为这样,它给做教研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留下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为此,以下四大领域要给予关注。

第一领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是为学校教育打基础,让孩子们更快适应学校教育生活是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反过来学校教育不仅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生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家长掌握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帮助家长清楚自己在家庭中要对孩子进行哪些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目标一致,对接顺畅,孩子的成长才能健康。在这个领域中,至少有几大问题需要研究: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学校教育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怎样的帮助?学校与家庭之间常态联系的平台在哪里?

第二领域是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在培养孩子的角度上,家长和教师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孩子,而家长只面对自己的孩子,而对同一个孩子而言,他们就是“同事”;就对孩子的影响而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孩子在学校的老师,因此,他们是不同环境中的老师,具有相同的身份;为了让孩子在家、校的表现统一,教师和家长又是协作的“伙伴”关系。正因为这样的关系,在这个领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让孩子理解和接受父母和老师是自己最可靠的朋友?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生活的引导上信任老师,在学业的规划上尊重家长?在这些方面,老师和家长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联系和沟通?

第三领域是教育内容、行为养成在两个教育中的统一。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家庭的教育内容有质的区别,前者侧重知识和技能,追求能力的发展,讲求科学性、系统性;后者则强调生活规则,关注社会适应性,比较讲究怎样做人。在行为养成上,学校教育则侧重于强调团队行为、集体荣誉感,强调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家庭教育则强调亲情关系,强调礼貌、孝顺、恭敬、谦和、善良、节俭等等。因此,怎样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互补,在行为养成上顺畅对接,如何使得孩子们在学校和在家庭的表现一致,是要深入研究的。

第四领域是家庭教育中的家长教育问题。几乎每一个年轻人,天生地都能为人父或为人母。但是,不是每一个年轻人,不受训练就天生地会培养和教育孩子。换一句话是,有孕育生命的本事,不一定有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能力。所以,对家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家庭教育的专业培训,就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这个领域是家庭教育最薄弱最有问题的领域。首要问题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谁来具体负责落实?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实践探索的问题;其次是我们要给家长一个怎样的教育?教什么?谁来教?其三是用什么来保证家长必须接受教育?

第7篇

一、增强服务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力促部门工作上台阶

一年来,行政部加大了对部门教职工的教育力度,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在为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和活动的服务中,提高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进一步推动了部门的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化。

1.规范了各种办公文件的收发、登记与处理,做到了学校发文行文规范、表达准确。同时做好来电接听登记、信函处理、来访接待工作,确保上级有关指示、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基层学校的情况反映得到及时的传达和落实。

2.协助校长拟订学校计划和总结,起草各种规章制度。本期以来为迎接重庆市渝中区教研机构建设和教研工作督导评估起草了《学校自查报告》,拟订了《学校引进区外优秀人才实施办法》、《学校教职工奖金、津贴发放办法》、《学校关于规范竞赛组织和资料征订办法》、《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保密工作制度》、《学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校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搞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力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近两年来,学校的各方面事业发展很快,各种会议、交流考察、考试阅卷、学校设施设备改造等比较频繁。因此协调好学校与上级部门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基层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学校各部门高效运转、学校对外形象和声誉的大事。作为学校的窗口部门和联系纽带,行政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尽心尽力地组织好每一个会议,协调好每一次活动,安排好每一次接待,使学校的人、财、物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如搞好重庆市区县教研机构建设和教研工作督导评估的迎检工作、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等各种会议和迎检工作的服务工作;协助教研部完成了全区高三“一诊”、“二诊”考试,高中“四区联考”、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小学调研考试等各项大型考试的前期组织和阅卷、成绩复核、成绩录入工作,教研员申报经费培训活动的会标制作、音响、摄(照)像工作,教研员下校蹲点反馈意见的回收等工作;协助培训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评查验收和即将开始的全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等工作;协助科研部顺利召开全区第三届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完成了学校图书阅览室、档案室的装修改造工作,使之成为学校硬件设施中的亮点。

四、积极组织和开展对本部门教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第8篇

最近,针对学校校本研修推进情况下乡调研,听了汇报,看了整理的档案,觉得一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存在偏颇,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校认为是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是在学校里开展的活动,如示范课、观摩课、家访、学生个案研究、心理辅导等活动都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档案什么都有,像个大杂烩,从资料中提炼不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和重点。问及教师什么是校本研修时,有的教师说校本研修就是学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研究,只知道这是学校布置的工作,还有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内容多得无从下手,做的都是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他们觉得很累等。

在检查中,有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让人眼前一亮,找准了研修的主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所是乡下的一所普通高中,全校近100名教师,80%是中青年教师,该校就从青年教师培养做起校本研修,确立了如何让青年教师很快成长的研修主题。他们的校内研修有安排、有活动、有内容、有制度、有奖励。活动开展得扎实,每周研修活动雷打不动,教学艺术辅导、磨课、心理辅导,外聘能手专家做报告,外派青年教师参观学习等,还为青年教师开设了茶室、聊天室,研究解决了好几个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等。经过三年的努力,一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学校工作,原来已进入角色的在教育教学上很快崭露头角,不断取得好成绩,大部分成了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校长风趣地说:“好学生都报了城内的高中,他们招的都是城内学校没招的,中考成绩靠后的。咱拼不过学生,但可以在‘教师’身上做文章,用教师的成长去补学生这个短板。”目前,这所学校三年成了省级标准化高中。另一所是乡村的普通初中,四年内从一所乡下的普通初级中学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新课改实验校,他们的校本研修也是找准了高效课堂实验改革这个主题,围绕新课改让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在这个大主题下,组织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有效资源,开展大家都能做到的,与工作紧密相连的研修活动。采取教研组内中心发言人研讨、示范课集体评议、导学案共备共研、校园网课后反思共享、常态化磨课等活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年下来,教师写精彩反思文章7000余篇,小研修成了大课题,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一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完成省级课题“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农村学校内涵发展案例研究”成果之一“横水一中‘135’生本教育模式:从‘改课’到时‘课改’的实践”。以上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都是找准了突破口,定好了研修的主题。校本研修有目标方向、有组织领导、有活动安排、有制度保障、有任务内容,有序推进,高效运作,发展了学校,成就了教师。

校本研修说开了,就是教师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发展学校、成就自我的研修活动,这种活动须在学校有效组织下,不脱离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进行研究。这种研修,不是跟时髦,不是跟风,不是死套某个模式,而是立足本校实际,依靠教师坚实有效的活动去开展研修活动。

第9篇

一、全镇小学教师现状

(一)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

2011年我镇仍有13所小学,66个教学点。除中心小学外,现有村级小学教师174人,30岁以下的教师仅有10人,所占比例为5.7%,31-45岁的教师仅有93人,所占比例为53.5%,46-50岁的教师仅有27人,所占比例为15.5%,51岁以上接近44人,所占比例为25.3%,全镇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3岁。

全镇农村小学老教师偏多,他们都是八、九十年代转正的民办、代课教师,文化知识偏低,大部分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到各学校任代课教师,在职到马山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学习,他们凭借自己目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习惯在本村小学任教,不愿到其他地方交流工作。他们教育理念落后,面对新一轮的课改,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学工作缺乏活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新生力量得不到补充

近几年来,由于吸收了大部分代课教师入编,县政府不可能再接收新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农村小学教师虽然十分紧缺,却无法补充新的年轻教师。少数年轻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他们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想方设法调往县城学校,或全部挤到县城附近交通便利的学校。偏僻的村小学实际成了优秀教师的实习基地和培养基地,刚分配来工作的教师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一旦崭露头角,要么跳槽、改行,要么就被条件好的学校招走。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县城小学或中心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相当艰苦,老教师不断退休,又没新教师补充,造成农村小学教师非常紧缺,大部分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或上公开课的教师都找不出。

(三)工资待遇偏低,教师无心奉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虽然现在已执行了绩效工资,但教师这些收入根本跟不不物价的步伐,财政下拨的公用经费只能用于学校公务开支,学校无其他经济来源,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教师的津贴标准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的,班主任压力大、责任重、工作累,每月的津贴一直沿用70年代的3元、5元、7元、10元的标准,这些已经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由于学校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经费,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四)专业教师缺乏,副科形同虚设

全镇农村小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学科严重缺乏,语文教师教体育,数学教师教英语,班主任教体育,学校基本无歌声。课程表上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只能以语文、数学课程为主。

(五)教师师德滑坡,缺乏敬业精神

在农村小学中,不少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已退化,即使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也不愿钻研业务,少备教案,少批改作业,对学生缺乏爱心。他们有的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和讨论学习;有的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等等,影响了教育的长足发展。

(六)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压力过大

农村学校工作条件艰苦,部分学校地处偏远,业余生活单调,文化生活贫乏。教师课时多、休息少,责任重、压力大,许多农村教师系单职工家庭,忙完工作后忙农活,上有老下有小,生老病死开支捉襟见肘,买房购物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县城学校,农村教师子女求学不便。

(七)各种其他工作繁多,教师无力应对

学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校车安全要排查、各种疫情要晨检、防控保辍不能松、检查评比天天有,学生管理责任到课任教师,营养午餐轮流下厨,安全责任零报告制度等等,让教师的工作任务一半在教学,一半在协作各上级部门的工作,教师成了全能的人才。

二、对策

(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

2011年9月,我们撤并了全镇所有的教学点,所有学生都要到所在的小学就近就读,杨圩学区(杨圩小学、石丰小学、新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到杨圩小学寄宿;其他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到中心小学寄宿,优化了教师队伍。

(二)制定跟班学习方案,组织各校领导跟班学习

2011年秋学期,我们制定了古零镇农村小学骨干教师跟班学习方案,第一批跟班学习的对象为各村小学教导主任,跟班学习结束后,到本校指导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中心小学选出一对一帮扶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教学上对跟班教师起引领的作用,不仅要提高跟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他们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教师还要制定辅导计划并交中心学校备案。以后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期骨干教师跟班学习培训。

(三)英语教师实行走教制度

今年,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全镇所有小学三年级以上都必须开设英语课程,我们撤并了教学点后,只有12个村级小学,由于各小学之间均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并且校与校之间距离不算远,在中心小学和杨圩小学富余的英语教师中,选派教师下到各村小学走教,以缓解各村小学英语课教学中教师不足的现象。体、音、美教师以自愿为原则,可以跨校兼课,打破了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对于这部分教师,在评优和评聘职称均优先考虑。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