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4:37:39
导语:在气象统计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宏观经济统计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企业发展策略制定有直接的影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发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数据对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企业注重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合理分配资源,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的发展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思索规划经济发展模式,力图建设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运行规则,在发展中保护现有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延续到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从理论方面来看,可持续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注重生产力提升,通过科学决策来维持企业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将企业未来发展纳入到满足人们需求的高度上。
2企业投资中经济统计分析
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时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针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制定可执行的方案,对方案中的参数进行经济统计分析和估算,选定最优的决策方案,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注重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在宏观背景下来统计项目的可执行性和经济性,保证项目决策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性是指在企业方面展开项目分析和评价,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分析投资项目的经济风险性,保证投资项目可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投资项目宏观经济分析应当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出发,把社会经济效益纳入到项目决策可行性,确定项目投资对社会的影响。投资项目宏观经济分析从社会角度出发,对项目背景、内容、目标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要综合考虑项目对社会贡献,确定项目实施对社会带来正面作用,从而兼顾资源消耗和经济发展,促进项目经济效益发挥。再者投资项目决策经济分析要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重点从环境破坏和资源利用来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性,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决策方案,把人类的可持续性放在首位。
3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实施
3.1注意事项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和决策要基于经济环境的前提背景下,因此投资项目决策要注重发展目标的设置,在长期发展、稳固前进及高效推进的基础上对项目决策的宏观经济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中每一个目标参数进行评估。同时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济统计模式,根据市场动态发展来制定执行方案。宏观经济统计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深入分析市场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在行内的定位,并预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统计信息显示了当前宏观市场环境的现状,预测经济中各个因素对企业项目投资的整体性影响。
3.2实施建议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企业投资项目影响体现在统计数据的指导作用上,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投资项目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这需要企业强化宏观经济统计的观念,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项目预测和判断,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基础之上,面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确定性的基础,应该加强对市场动态发展的综合分析,充分的利用所以运用数理统计等相关的科学依据,为企业的决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风险概率,逐渐优化企业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指导理念下参与经济市场竞争,为企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驱动力。
3.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宏观统计分析
当前社会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企业要重视数据信息的统计,其投资项目决策要依赖于宏观环境大数据,企业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从信息网络和硬件设施建设入手,联合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平台,把大数据转化为有规律的统计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完成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要从生产效率、劳动报酬、资本回报、能源消耗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数据统计,做好能源消耗方案规划。再者投资项目决策要重视科技环境的统计,增强项目创新性可操作性,带动产业价值链,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增强产业间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绿色项目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要重视度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强化对行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方案,协调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保证企业投资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项目健康发展。
作者:宫来金 单位: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证嘉.从可持续发展看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5)
[2]赵艳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5)
[关键词]新型自动站;主采集器;常见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P457;P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088-01
一、新型自动气象站概述
新型自动站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结构、统一方法、统一规范的设计思路,做到各部件或模块互换的自适应,形成统一型号的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达到满足现有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观测、天气观测和区域观测业务的需要。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硬件系统包括主采集器、分采集器、传感器、设备及外部总线等。外部总线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采集系统实现任意的裁减及扩展。终端计算机与主采集器之间通常需要使用长线以实现串口数据之间的通讯。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任意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当气象站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需要以故障的表现为依据,对故障出现的部位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使自动气象站能够尽早的恢复正常运行。
二、新型自动气象站应用到的新技术
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中应到了两项比较新的技术,即:嵌入式系统技术和外部现场总线技术。
2.1 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以高性能CPU数据处理器为核心处理器,嵌入操作系统,配置相关的组件,构成单板电脑系统。高性能的CPU一般是指32位CPU,包括:ARM7系列、ARM9系列以及现在比较新的ARM Cortex M3系列或其他系列CPU等。操作系统嵌入实时性比较好的操作系统,一般可以嵌入:C/OS-II、FreeRTOS、Clinux等。
以上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实时性比较好,规模相对比较小,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也不大。但功能相对简单一点。
对于功能要求比较多的可以选用Linux操作系统或WindowCE操作系统。其特点是:功能比较齐全,基本上具备标准电脑的全部功能,所构成的系统又称单板电脑。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的可以从网络上找到;WindowCE在使用时是需要付版权费用的。
部件配置基本上按照标准电脑的部件配置,包括: Flash存储器、RAM存储器、CF卡(或SD卡)存储器、以太网络接口电路以及TCP/IP通讯协议、USB通讯端口、多个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
嵌入式系统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在新型自动站系统中引入了嵌入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很多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计算功能在数据采集器端得以实现。嵌入式系统丰富的外设处理单元、多种通讯端口,可以非常方便地实时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通讯处理、远程访问的功能。
2.2 外部总线技术
外部总线是用来连接各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并完成数据传输、通讯处理功。外部总线的功能就是实现多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讯;外部总线的的电气结构要求简单,而且数据传输要稳定可靠。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外部总线的方式有很多种,使用最多的是RS485方式和CAN总线方式,另外应用比较多的还有SDI-12方式。要想外部总线的结构简单、而且数据传输可靠,基本上都是采用差分信号方式传输,所以数据传输只需要两根线。RS485和CAN总线都是采用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因为是传输差分信号,所以采用双绞线跟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三、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3.1 新型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数值发生异常
新型自动气象站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某些气象要素数值通常会出现异常。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可以先假设该要素的传感器出现了问题,直接检查传感器。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传感器很少会出现自然损坏的状况,大部分的故障问题都是由于传感器的不正当维护引起的。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故障进行检查和处理。
①首先要对故障传感器进行检查,判断其信号电缆接头是否牢固相接,尤其是要判断采集器的接口处是否出现虚接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重新进行插拔,观察能否有效消除异常现象。
②如果风数值出现异常情况,当风向保持不变,风速为0:00,可结合实际天气状况,查看风向传感器是否被冻住。
③如果雨量值出现异常,可以先对雨量筒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堵塞,还要检查翻斗是否能够正常翻动。
④如果地温值出现异常,需要对地温传感器的安置状况进行检查。
⑤蒸发量的数值发生异常时,要先对蒸发器内的水位进行检查,看这一数值是否位于蒸发传感器的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之间。当有较大降水量发生时,还要尤其注意检查蒸发器是否会出现溢流的情况。
3.2 新型自动气象站无法正常下载数据或者该气象站无法正常打开
如果新型自动气象站出现无法正常下载数据或该气象站无法正常打开等异常状况,通常存在着以下几种常见的原因:
①采集器无法正常工作。通常可以通过采集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来判断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采集器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系统的运行指示灯为秒闪。如果采集器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先对计算机或采集器进行重启,再判断是否能够将故障排除。对采集器的供电系统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判断空气开关是否跳开及该系统的工作电压是否偏低等。如果采集器出现故障,将会对整个采集程序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先拔下位于采集器上的所有传感器的插头,只保留供电端,之后再进行重启,查看采集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采集器正常工作,需要再将传感器的插头依次插上,进而判断出具体是由于哪一个传感器而引起的故障。
②受软件设置出现错误等因素的影响,使采集器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要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参数设置进行仔细检查,判断其是否正确设置。尤其要注意检查气象站的通讯接口与计算机串口端口号之间的连接是否一致,这一步骤通常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来进行查看。
③通讯线路的故障问题使其无法正常连接到自动气象站。在日常的气象业务工作中,通讯线路通常会被受到雷击及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在串口隔离器上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2个串口隔离器同时去除,并直接使2个口对接,如果能够正常传输,表明串口隔离器已经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更换。
3.3 测量风速风向的设施出现问题
在用人工进行气象数据的观测时,需要最多风向和平均风速进行测量。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数据的观测时,则需要对平均风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多风向进行测量,而荣成市气象局测量风速风向时,所用的测量仪器通常有EL型电接风速风向计、EN型测风数据处理器、海岛自动型测风站、轻便风速风向表、单翼式风向风速传感器等,而如果用于测量风俗风向的设施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气象数据的失真。
关键词:血铅水平 相关因素 儿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46-03
目前对儿童铅中毒的关注较多,年龄越小,铅对其危害则越大,也越隐匿。我们在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中进行血铅检测,了解婴幼儿的血铅水平,从中寻找问题,以指导儿童保健工作,预防儿童铅中毒。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2009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儿童,均为肃宁常住人口,随机抽出体检儿童共有543例,在采样和体检前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社会环境,并填写“中国部分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调查表”。
1.2 方法。对受检者左手无名指依次用0.2%硝酸棉球、去离子水棉球和75%酒精棉球擦净、消毒,再用三棱针刺破皮肤,待血自然流出,擦去第一滴血,用20ul去铅吸管准确吸取末梢微量血20ul,放入血铅测试液,混匀、静置4小时以上。
1.3 铅中毒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铅浓度≥100ug/L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标本的自然情况描述。
2.1.1 各年龄组调查人数。
2.1.2 性别分布。
2.2 儿童血铅现状的描述。
2.2.1 不同血铅水平的分布与铅中毒率。
表1 血铅分布情况描述
表2 全体血铅水平等级分布情况
表3 不同性别血铅水平描述
表4 不同性别铅等级分布
2.2.3 不同年龄组段血铅水平人数分布、铅中毒率。
表6 各年龄段血铅等级分布
3 影响血铅浓度的因素分析
3.1 单因素分析。
3.1.1 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家人是否吸烟对血铅浓度的影响。
表7 家人是否吸烟的血铅浓度分析
3.1.2 居住环境。住所周围1.0公里有如下工厂(油漆厂、印刷厂、蓄电池厂、冶炼厂等)对血铅浓度的影响。
表8 住所周围1.0公里内污染企业的血铅浓度分析
3.1.3 饮食习惯。爆米花对血铅浓度的影响。
3.2 临床表现。学习是否困难的血铅分析。
表10 学习困难的血铅浓度分析
4 结论
4.1 不同性别血铅水平的分布。调查不同性别血铅水平的分布无显著差异,铅中毒率男童女童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说明家长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及在儿童性别上看护上无统计学意义。
4.2 不同年龄组血铅水平的分布。不同年龄血铅水平在各个等级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2-3岁儿童铅中毒率低,可能是因为低龄儿童户外活动范围较少,接触外界环境较少有关。
4.3 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
4.3.1 家庭因素与儿童血铅水平的关系。本次调查发现,儿童作为被动吸烟者,其血铅水平明显高于非被动吸烟者,且差异显著。
4.3.2 环境污染与儿童铅中毒的关系。环境污染是最早引起关注的儿童铅中毒危险因素,本调查发现居住在铅污染区附近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其他远离区的儿童,有显著差异。
4.3.3 饮食习惯。本调查对儿童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吃爆米花等膨化食品频率越高,血铅水平越高,成正相关。
4.3.4 儿童智能与血铅水平的相关性。本调查发现儿童学习困难与血铅水平成正相关,说明血铅水平增高时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营养状况;肥胖症;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R 179 R 153.2 R 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6)09-0746-02
单纯性肥胖是指除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与病理性肥胖之外,单纯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累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逐年增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儿童肥胖可延续为成人肥胖,并成为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通过对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制定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易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市2~12岁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实际调查2641名,其中男童l382名,女童1259名,性别比为l:0.91。
1.2 方法
1.2.1 筛查标准2~6岁儿童参照WHO儿童肥胖诊断标准,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身高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症。肥胖分度:超过20%~29%,30%~49%,≥50%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7~12岁儿童利用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指数后,按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进行判断。
1.2.2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排除病理性及药物性肥胖,按上述标准确定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随机选择101例肥胖病例作为病例组,并按照与病例同年龄(相差±6个月)、同身高(相差±3cm)、同性别、体重正常的标准,选择1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以求与肥胖儿生长发育水平一致。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统一进行肥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肥胖家族史、出生情况及婴儿期喂养情况、疾病史与用药情况、饮食情况、生活作息情况以及精神因素。1.3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pi data 3.0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双轨录入和管理,建立数据库.逻辑核查、编码后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
1.4质量控制 制订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工作手册,培训现场调查工作人员,统一方法和标准,以保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质量。所有调查表由专人进行编码,调查员对每份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以便及时纠正,在复核无误后双轨录入计算机。
2结果
2.1 肥胖儿童的性别、年龄分布及肥胖分度在2 641名儿童中,检出超重303例(11.47%),其中男童超重190例(13.75%),女童超重113例(8.98%);检出肥胖173例(6.55%),其中男童肥胖100例(7.24%),女童肥胖73例(5.80%),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岁儿童中超重和肥胖分别为105例(11.90%)和49例(5.56%),其中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1%,1.25%,0.79%。7~12岁儿童中超重和肥胖分别为198例(11.26%)和124例(7.05%),2个年龄组儿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2.2 影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表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α=0.05的水平,选择有统计学意义以及无统计学意义但P值接近0.05且小于0.1的因素,主要有肥胖家族史(P=O.012)、父母是否经常吃零食(P=0.047)、出生时的生产方式(P=O.007)、饮食口味(P=O.067)、进食速度(P=O.000)、进食量(P=0.067)、目前食欲(P=O.000)、既往食欲(P=0.000)、是否经常暴食暴饮(P=0.000)、非饥饿性进食(P=0.005)、吃油腻性食品(P=0.005)、户外活动时间(P=0.086)、对体型的看法(P=O.000)等13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Wald检验),肥胖家族史、出生时的生产方式、进食速度、既往食欲、暴食暴饮以及对体型的看法等6个因素进入最终模型。见表3。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市2~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47%,肥胖检出率为6.55%,2~6岁儿童肥胖以轻度肥胖为主(3.5l%),中度次之(1.25%),重度最少(0.79%),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肥胖、超重比为1.75,明显高于理想水平(0.5~0.9)和可接受水平(1.0~1.3),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大的产生肥胖的潜在危险性,儿童肥胖今后仍有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肥胖家族史、出生时的生产方式、进食速度、既往食欲、暴食暴饮以及儿童对体型的看法6个因素与儿童肥胖有显著关联。
本调查提示,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一方或多方肥胖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证实了肥胖的家族聚集特征。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剖腹产出生的儿童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儿童,可能是由于剖腹产儿童出生时机体情况不佳,需人工喂养,难以控制喂养时间和营养物质的种类,导致营养过剩。此次调查还发现,肥胖儿童有一些共同的饮食行为特征,如进食速度快(OR=3.179)、食欲好(OR=3.161)、暴食暴饮(OR=3.273),与国内外调查结果一致。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则未成细粒的食物与胃壁之间空隙较大,缺乏充盈感,以致与进食有关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饱腹感不能及时反馈至饱食中枢以产生抑制进食的作用,其结果是当时感觉不饱,待到有饱感时,进食往往超过其实际需要量。经常暴食暴饮,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与大量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沉淀也会导致肥胖。儿童摄食方式形成于他们早期对饮食和进食的体验,父母的饮食习惯及育儿观直接影响着儿童,因此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剖腹产出生的儿童在其婴儿时期要克服过度喂养,做到合理添加辅食,注意营养搭配,并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进食量。研究结果还提示,儿童对体型的不正确认识(认为胖体形好)也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有研究结果与此一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人们对健康和体型的理解及态度都在发生改变,喜欢胖体型的儿童往往会通过不合理的饮食使自己变胖。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审美观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肥胖儿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的防治应该作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受众多因素的限制,肥胖的治疗仍是医学上的难点。因此,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当前最有效的手段是积极探索与寻找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预防,同时这也是控制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楚雄州 6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选择何种方案处理对撤机的影响。方法 该次共选择80例ICU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均为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保守治疗(对照组,n=40)与穿刺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入住ICU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为2.5%(1/40),对照组为7.5%(4/40),虽无统计差异,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ICU行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实施穿刺引流积液治疗,可使病情缩短,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救治在功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胸腔积液;ICU;机械通气;撤机;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82-02
[作者简介] 温燕(1978.12-),女,云南牟定人,本科,研究方向:重症医学。
机械通气为呼吸监护病房重要的救治患者手段,胸腔积液为常见合并症,一旦发生,特别是大量胸腔积液,均造成患者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改变,对循环稳定和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使病情加重,治疗更为棘手。如何选取有效手段处理,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为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选择何种方案处理对撤机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合并胸腔积液的机械通气患者救治对撤机影响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共选择研究对象80例,均为该院收治,男48例,女单32例,年龄53~87岁,平均(71.4±2.6)岁。经胸部CT、胸部X线、B超证实合并中等或大量胸腔积液,基础疾病均为重症肺炎。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即往有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疾病病史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选取病例采用保守方案治疗。观察组:本组在撤机前穿刺引流胸腔积液,穿刺部位经床旁超声固定,局部麻醉,胸腔穿刺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为10~15 cm置入深度,完成固定操作后接袋引流,均>1 000 mL引流量。观察组两组病情,待呈稳定表现后,实施撤机试验前评估,转为30 min自主呼吸试验,对撤机步骤加以指导。具体标准为:①撤机试验前评估:较好的控制原发疾病,咳嗽反射良好,浅快呼吸指数≤105,氧合指数>1 350~200 mmHg,FiO2≤0.4~0.5,pH值≥7.25,PEEP≤5~8 cmH2O,镇痛、镇静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需要剂量减小。②自主试验成功:患者无发汗、无不适、意识清楚、无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FiO2≤0.50时,呼吸频率改变<50%或<35次/min,动脉血氧分压≥50~60 mmHg,收缩压改变<20%或<90~20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加<10 mmHg,心率改变<20次/min或<120~140次/min,pH值>7.82,SpO2≥85%~90%。
1.3 指标观察
记录总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救治时间,再插管率(撤机后48 h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入住ICU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撤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为2.5%(1/40),对照组为7.5%(4/40),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机体在正常状态下,有少量液体分布于胸腔,发挥作用。当受各种原因影响,增加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或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静水压升高,造成胸膜液体吸收减少或产生增多,易引发胸腔积液[2]。胸腔积液在危重症患者中有较高发生几率,易使胸内压力增加,肺受压体积缩小、膨胀不全,扩张受到一定限制,出现不均匀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因此程度不等的降低,诱导了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使肺通气呈不均匀分布,通气/血流比例表现为失调状态[3]。有报道指出,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发生时,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可使换气和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并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有研究表明,对胸腔积液行引流操作,可使氧输送提高,氧消耗增加,肺、动静脉分流和肺毛细血管嵌顿压降低,功能残气量增加,使氧合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针对病情危重,采用机械通气方案治疗的患者,因受病情影响,在按常规及位置行胸腔穿刺操作可行性不高,且在实施机械通气时,若不慎造成肺穿刺伤,易引发气胸,向张力性气胸发展,最终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4]。该次观察组中心静脉穿刺引流在超声定位下进行,创伤较小,有较高准确性,为100%穿刺成功率,并避免了出血、气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采用此方案行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疼痛轻、创伤小,患者依从性高,可随意更换,活动未受到限制,无需在置管期间加强护理,使护理人员工作量减轻,有更多时间参与其它对患者的照护。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及所需住ICU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可缩短病情,加快机体康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并避免了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与龚正华等研究报道符合[5-6]。同时,撤机后48 h再插管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故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病情转归中,胸腔积液引流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7-8]。同时,在针对危重患者诊治中,需注意胸腔积液的预防,可通这营养支持,降低低蛋白血症和负氮平衡的发生,注意监测即往有心功能不全者出入液量平衡,并在B超引导下对胸水的性质进行确定,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9]。
综上,针对ICU行机械通气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实施穿刺引流积液治疗,可使病情缩短,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救治在功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涛,刘志.胸腔穿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19-2020.
[2] 朱光发.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2007,28(1):15.
[3] Wang LM,Chemg JM,Wang JS.Improved lung function after thoracocentesis in patients with paradoxical movement of a hemidiaphragm secondary to a large pleural effusion[J].Respirology,2007,12(5):719-723.
[4] 龚正华,冯高华,李宇青.呼呼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胸腔积液3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7219-7220.
[5] Porcel JM.Pleural fhuid tests to identy 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s[J].Curr Opin Pulm Med,2010,16(2):357.
[6] 王昕华.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267-2268.
[7]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6-127.
[8] 张汉义,张晓隆,江士吾,等.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对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对策初探[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7(11):36-37.
[9] 李朝红.机械通气并大剂量氯磷定、参麦针治疗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36例[J].临床医学,2010,25(12):23-26.
(收稿日期:2014-04-15)
关键词
关键词 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本刊所刊发的每篇论文须选取4~8个
关键词 。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
关键词 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
关键词 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
关键词 。应特别注意首标
关键词:企业统计;意义;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二)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三)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
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二.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二)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四)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我局自2012年新的业务大楼搬迁以来CAWS600自动站故障频繁发生。本人对本局一年多来的设备故障和错情数据做了初步统计:3年来十二台业务主机因累击28个串口隔离器打坏,其中强雷击击穿串口防雷隔离器将计算机串口打坏12次,采集器主板损坏2次,电池故障4次,市电电源故障2次,VPN通信中断86次。雷击故障导致业务后台监控主机无法与自动气象站采集器通信中断,是影响我局业务质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是做为系统维护员根据多年来故障案例分析提出了常规故障处理方案。
【关键词】雷击故障 自动气象站故障恢复 软件恢复 光网改造 故障分析与排除
1 通信网络系统故障解决方法
1.1 通信线路雷击故障的整改办法
观测场与综合业务室通信线路金属电缆改造为光纤通信。我局业务室与观测场通信电缆全长95米,而且铜芯电缆线与电源线合并一个通道平行布线,埋地铺设时采用PVC塑料管道,没有做任何屏蔽措施,极容易产生二次感应雷电波。这也是我局自动气象站频繁雷击故障的主要原因。
1.2 市电电源故障的处理办法
观测场自动气象站设备由常规市电的供电线路改造为UPS供电。确保市电停电情况下自动站供电正常,同时在主线路如果老化或者短路情况下马上启动备用线路。最好原则备用线路与主线路走不同的金属屏蔽套管,确保主线路万一短路的情况不会烧坏备用线路和通信线路。电源线路故障检查办法:采用万用表交流电700V档位,在自动站电源输入端2根线间测试,正常应该是210-230V正常,否则供电异常并及时处理。
1.3 综合布线改造
业务值班室与观测场的埋线地沟必须保持全程的可检修状态。并做好标签同时记录存档。目前我局原地沟因2013年台站路面硬化工程完全被破坏,线路中断后无法检修和恢复,新的管道或地沟整改为直线距离每间隔10米和拐角处设置检修天井。故障发生后方便随时检修或重新布线。
1.4 直流电电源故障处理办法
设备巡视时注意查看自动站电池状态和电压,特别注意电池漏液情况,电池用了2年后最好强制性的淘汰。12V 65AH蓄电池,停电后工作时间最多为3天。县站必须随时准备有2个12V全新的备用电池。电源供电不正常的情况下,自动站完全利用电池供电,新的电池最多可以承担3天的供电,3天后电池完全耗电干净后的情况下,检修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时马上启用备用的2节12V电池,如果万一没有备用电池,利用加密自动站2节6V电池串联成12V临时供电。
1.5 雷击故障整改意见
综合业务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整改。电源SPD保护、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引下线、接地电阻等必须做到符合GB50057-2010和GB50343-2012等国家标准,由专业的防雷工程公司做好整改。
1.6 电脑主机损坏处理方法和软件故障安装系统恢复办法
我局发生多次雷击将电脑串口击穿打坏的事故,此时必须应采用备用机或者更换新的主机并安装好自动站维护软件。
2 电脑主机损坏的解决方法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自动气象站后台主机故障。电脑主机串口打坏后马上启用新的备份电脑,同时将最新如下数据从主机拷贝到新主机或者上;具体文件如下:D:\OSSMO 2004\Sysconfig;D:\OSSMO 2004\WorkQuality 2个目录;同时把D:\OSSMO 2004\AwsSourse目录下的当月的Z文件整点数据文件和P、T、U、W、R 5个分钟数据文件拷贝到对应的目录下。把D:\OSSMO 2004\BaseData\对应的当年当月月数据文件拷贝到对应目录。
(2)为减少数据卸载时间,拷贝完成后请立即修改D:\OSSMO 2004\Sysconfig\TimePara文件中启动时间和运行时间。将Starttime和Runtime 2行代码后面的时间修改为空白。
(3)正常启动后等整点数据发送省局后再卸载空缺数据,如果前面有中断的数据请首先卸载正点数据,一个小时正点时间卸载时间是1分钟左右,分钟数据大概是1.5-2分钟左右。如果2014年9月7日8时到11时中断,无数据上传或者是人工补测的数据,请首先卸载本时间段的整点数据,卸载完成后通过OSSMO平台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每个正点数据发更正报发送。
(4)如果是全新的计算机首先安装OSSMO完整版文件(V4。0。1)和最新升级Updatapack文件(V5。0。2),然后将原主机下的需要应急拷贝的2个目录文件和7个数据文件,并修改数据卸载启动时间。
(5)等数据传输恢复正常并把缺报的报文通过更正报发完省局完成后,再做如下工作:
a. 请将空缺的所有分钟数据和上传文件全部从采集器的主板卸载到本地主机。
b. 将OSSMO目录下最新数据文件备份到另外一个目录,将OSSMO 2004目录下所有文件全部拷贝到新电脑上。拷贝完成后再把最新的数据文件剪切回对应的目录下。
c. 将安装通信软件报警软件安装拷贝对应的目录下,目录监测报警软件、音频播放软件、VPN、3G无线通信软件。
(6)网络故障及VPN通信中断解决办法。一般情况VPN故障频次最多,但导致的业务错情非常少。VPN经常自动中断。有时也有可能是省局服务器的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故障,但也是最好解决的故障,只要值班人员稍微有点责任心都可以避免由此带来的错情。
3 总结
总之县级气象台站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气象站维护工作繁重而复杂,系统维护员对本局网络架构和设备原理必须有清晰的认识。故障发生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故障的特点类型能第一时间判断出可能的故障点,尽最大可能减少维护时间,保证全局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如果系统维护人员能防范于未然,将可能发生的故障隐患因素提前消除在萌芽中,完全可能将系统故障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气象出版社,2007.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经济学分析;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89-05
婴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早期儿童干预作用的认识。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努力加强婴幼儿自身能力以及减少儿童后续适应不良之上的。这意味着,不管从减少人类痛苦的立场,还是从制定实用的健康政策的经济角度考虑,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具有重要意义。〔1〕尽管,不是所有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卓有成效,但是过去25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部分旨在提升儿童生活质量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确卓有成效,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一、美国主要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实证研究
1.佩里学前教育项目(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
该项目在1962~1967年间选取了123名来自密歇根伊斯兰缇的低收入家庭的3~4岁儿童,并随机将其分配为学前教育干预组和控制组。干预组的儿童每天在学前班接受2.5小时的早期教育干预,每周接受一次90分钟的教师家访,持续一到两年。研究者追踪研究了这些儿童之后直到40岁时的生活状态,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中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数明显少很多,发病率和犯罪率也低很多(控制组儿童长大后的犯罪率比干预组高5倍),而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则明显高很多,高校毕业率也高很多。干预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与不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2.护士-家庭合作计划(NFP)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以提高胎儿和婴儿健康,促进低收入家庭准妈妈和婴儿发展为目的的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从准妈妈怀孕开始,护士每一周或两周会进行一次家访,直到婴儿2岁。该项目有3个主要目标:(1)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高她们的营养水平,预防药物滥用)。(2)提高家庭育儿水平(丰富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减少儿童受伤、被虐待和被忽视现象的产生)。(3)促进准妈妈产后的终身发展(关注其后续怀孕计划以及学业和就业情况)。项目最初在纽约进行,之后扩展到其他城市。关于这一项目效果的调研结果与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基本相似。
3.亲子中心(CPC)项目
该项目旨在帮助芝加哥市内3~9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为其家庭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希望通过提高家长参与程度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该项目包含4项主要内容,分别是提供早期干预,促进父母参与,提供以语言为基础的结构化课程,促进幼小衔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这一项目,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顺利,适应能力更强。
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顺利推进有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尤其是针对残疾儿童的专门政策。1986年,美国国会对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了修订,通过了《99~457公法》。该法要求各州逐步实施全州范围的、综合性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以满足 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1990年,美国国会又修订了《99~457公法》,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后来还对《残疾个体教育法》进行了多次修订。〔2〕得益于相关法律的严格实施,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残疾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为儿童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年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Oppenheim & McGregor)在《教育经济学: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公共益处》的调查报告中证实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收益。报告指出,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和开端计划等项目均能够显著降低犯罪率,提高高中毕业率,减少健康养护和社会福利的消耗,并提高雇员收入水平(平均每个项目参与者可获益100,000美元)。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在研究中发现,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可以使个体一生收入平均增加89,000美元,而参与早期干预项目的个体一生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15,120美元。多诺霍和西格尔曼(Donohue & Siegelman)则通过研究指出,除了增加经济收入之外,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降低犯罪率的确有显著作用。〔3〕科恩(Cohen)估计,政府因成功避免一个年轻人犯罪而节约下来的成本大约是1.3万~1.5万美元。与此同时,对早教中心的投入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都通过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罗德岛,政府将约2.28亿美元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些投资在带来近4亿美元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创造了9626个工作岗位。在罗德岛,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5美元的回报。在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时已经有12701所早期教育机构,雇佣了22644位员工,为超过149000名儿童和136000名在职父母提供服务,带来近6.58亿美元的总收入。在路易斯安那州,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2美元的回报。在佛蒙特州,约有2.08亿美元被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项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为4.26亿美元,并提供了7231个工作岗位,使37489名父母得以重返职场,从而间接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总之,日益增多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创造收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收益(提供早期儿童干预服务的收益,或者说早期教育机构的收益)。(2)间接收益(为开展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而购置物品和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当地经济收益)。(3)内在影响(家长在当地的花销)。(4)家长收益(家长参加工作创造的收益)。〔4〕
三、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支持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深入探讨了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人类发展的益处。他描述了一个“动态互补”的过程,即有能力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多技能的人会更有能力。〔5〕正如赫克曼所描述的,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投资的大多数收益产生于动态互补过程,并且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年龄越小,其获得的收益越大。他利用经济分析模型证明,越晚实施早期干预,处理问题所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少。〔6〕赫克曼据此指出,美国各州总是处在有效使用不断缩减的财政资源的压力之下,可是任何远离儿童的投资都偏离了最有效的资金使用轨道,因为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创造更大收益。
然而,虽然诸多研究已经证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与大学教育只需家庭承担23%的成本相比,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却需要家庭承担60%的成本。可见,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入。〔7〕为此,路易斯安那州州立早期教育与发展补偿金咨询委员会呼吁政府对早期儿童干预给予更多支持。
有研究者提出用税收抵免计划来支持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抵免计划主要为四个群体提供税收抵免鼓励,以扶持高质量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这四个群体分别是家长、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
1.对家长的税收抵免
根据税收抵免计划的标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并且该家庭在早期教育机构已经登记,即符合退税条件,可以申请专项贷款。这项专项贷款用于支付与接受高质量早期教育服务相关的支出,即帮助家长有能力选择更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孩子所入的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不同,家长所获的税收抵免额度也不同,详见表1。
2.对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被用于帮助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支付他们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所增加的成本,如更新设备、丰富学习资源、为高水平的教师提供更高的薪酬等。不同质量等级的早期教育机构,享有不同额度的税收抵免,详见表2。
3.对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是提供给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这一税收抵免计划有效提高了高水平教师的工资,但没提高早期教育的收费标准,避免了将增加的人力成本转嫁到儿童家庭身上。税收抵免额度根据教师认证或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教师可得到3,000美元的税收抵免,接下来依次为2,500美元、2,000美元、1,500美元等。这一税收抵免计划还适用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其他职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税收抵免计划只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划分,与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无关,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一味期望进入高等级早期教育机构工作的问题。〔8〕
4.对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的税收抵免
那些捐助过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的员工提供过奖金支持的公司及其所有者,也可以享受税收抵免计划。税收抵免的额度与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等级相关联(见表3)。这一政策通过增强企业团体和早期儿童发展工作之间的联系,为早期教育机构争取到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9〕创立、维修或者改扩建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购买设备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均可一次性申请50,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为员工子女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可申请每名儿童5,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
四、讨论
相当多的纵向研究证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资能改善项目参与者的生活,造福全社会,获得巨大回报。早期干预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持续影响,使儿童在未来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及以上学业,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降低他们成为未成年父母或者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早期教育投资是帮助儿童成长为有为、健康的青年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10〕
从经济学视角看,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除了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外,也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相当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早期教育机构通过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向受教育者收取相应的费用,从而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早期干预所需的用品采购可以间接拉动早期教育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开办,需要雇佣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从而间接帮助政府提高就业率。美国政府采纳研究者关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给予更多关注的意见,为早期教育机构提供经济支持,不仅扩大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受众,而且减轻了参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家庭的经济负担。〔11〕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早期教育项目(即美国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起步较晚,同时由于市场相对不规范,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对早期教育机构给地方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过研究。虽然文化背景和国情不同,不过美国的税收抵免计划还是颇有借鉴价值的。税收优惠的确是一种对早期教育机构发展有利的经济支持政策,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税收种类繁杂,税收涉及面较广,因此税收优惠也许并不是最可行的经济支持手段。根据我国国情,最适合的经济支持手段也许可以参考现行的高校补助方式,即各级教育部门给予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直接的经济援助。当然,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首先必须通过相关认证,然后才能申请相关的经济援助。而对于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的经济支持,则可以通过儿童监护人的工作单位来考核,并通过监护人所在工作单位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金,再由工作单位向政府统一进行报备。自由职业者则可以直接在早期教育机构享受费用减免,再由早期教育机构向政府申请资金补助。对接受早期教育服务家庭的补助可以有效扩大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范围,使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
为此,我们呼吁教育学与经济学研究者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为民办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和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从而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儿童成为早期教育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ARNOLD D H,MCWILLIAMS L,ARNOLD E H.Teacher discipline and child misbehavior in day care:Untangling causality with correlational dat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276-287.
〔2〕CAHMI C.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M〕.Portland,OR: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2003:100-105.
〔3〕YOSHIKAWA H,KNITZER J.Lessons from the field:Head start mental health strategies to meet changing need〔M〕.New York: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1997:200-208.
〔4〕GREENSPAN S I,NOVER R A,et al.The child psychiatrist and day care: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consult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1976,(15):108-130.
〔5〕GREENSPAN S I,NOVER R A,BRUNT C H.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to childcare〔M〕//M SHORE. (eds.)The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75:105-131.
〔6〕MOELLER M P.Early interven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J〕. Pediatrics,2000,106(3).
〔7〕SU X,LONG T,CHEN L,et al.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A family perspective〔J〕.Infants & Young Children,2013,26(2): 111-125.
〔8〕JOHNSTON K,BRINAMEN C.Integrating and adapting infant mental health principles in the training of consultants to childcare〔J〕.The Journal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5,18(4):269-281.
〔9〕JOHNSTON K,BRINAMEN C.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in child care:Transforming relationships among directors,staff,and families〔M〕.Washington,DC:Zero to Three Press,2006:78-85.
关键词:在线检测;红外热成像;自动识别;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N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01-02
1 概 述
输变电设备不但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安全稳定运行也是确保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长期户外运行着的输变电设备,不仅处于强电磁场和高温多湿等环境中,还偶有不可预估的恶劣天气出现,这都会导致输变电设备本身的绝缘能力降低[2],从而故障出现的频率亦随之急剧增加。电气设备通常发生各种故障的表现形式为整体或者局部异常发热,比如设备绝缘性能的劣化或者绝缘故障所导致的介质损耗的增大而引起了发热、接头的接触不良引起局部过热以及设备的漏电漏磁引起发热现象等[3-4]。为了能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带电监测系统是目前电力系统运行着的输变电设备所最为急迫地需要着的[5]。
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的电气设备监控技术在电力行业中被越来越多的电力工作人员接受并应用了起来,其不仅可以对正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进行不停电的检测,还可以对其缺陷和隐患及时发现。并且该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对设备的内部辐射红外光线所进行的非接触、远距离的热成像检测,不受电场干扰,目前大多数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在对变电设备红外图像进行着分析以及热故障的诊断,但此方法的效率较低,而且其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出错。
2 国内外红外诊断技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要追溯都上世纪50年代,当时瑞典电网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输电线路的设备接头进行检测,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导致无法准确测到设备接头的温度;英国、比利时、巴西等国家也在电力系统中相继应用了红外诊断技术。
我国将红外诊断技术运用于检测输变电设备始于1970年,当时利用国内生产的红外测温仪对室外电气设备接头进行测量;近十年,研究人员对设备的近端电流回路和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模拟实验,再通过以往处理各种发热故障事故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针对不同发热故障对应的红外热图像系统。但这一系统仅仅是从定性上进行了诊断,而不能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对温差法的红外热成像故障分析系统。
3 输变电设备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综合了红外诊断技术和导热反问题,用以对输变电高压设备的内部绝缘能力采取的定量分析诊断。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设备表面的温度数据,然后求解出导热反问题的一个必要性边界条件,最后对逆问题进行计算就可检测出设备内部是否有缺陷。
3.1 红外辐射
所谓红外辐射是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存在的一种红外电磁波辐射现象,伴随着电磁波的辐射,有一定量的红外热能损耗,这部分辐射的红外热的大小能可以利用物体表面的温度来度量。
相对温差是指两个测量点的温度之差和两个点中重较热一个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ε=■×100%=■×100%
=■×100%(1)
其中,T1和δ1分别为温度(K)和发热点的温升(K);
T2和δ2分别为温度(K)和正常时候相对应点温升(K);
T0表示环境参照体温度;
τ表示相对温差。
引入相对温差这个参量是可以在电流大小相同时,通过比较设备的相对温差值变化,就可分析设备发热状况。
3.2 红外辐射定律
在研究红外热辐射与红外线波长的关系中常利用四个热定律: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朗伯余弦定律。由于输变电设备所处的变电站中,强电磁场和各种信号电磁波分布比较复杂,因此将选定与电磁场辐射无关的普朗克辐射定律:
黑体的绝对温度T(K),其单位表面积向外辐射的功率Mλb(λ,T)与温度T、波长λ满足下列关系:
Mλb(λ,T)=C1λ-5[exp(C2/λT)-1]-1(2)
式中,C1是第一辐射常数;
C2是第二辐射常数。
从上式可知,把不同的温度值代入式(2)中就可以得到各种温度下物体对外辐射的红外热能。
3.3 实际物体的红外热辐射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可知物体对外辐射红外热的强弱,只与物体的温度和波长有关系,针对实际物体,由于能量的损失,所有物体在对外辐射或者吸收能量的值都低于同等情况下黑体的辐射量,辐射值不仅由温度和波长决定,而且与此物体的材料及其形状有关。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实际物体的对外辐射强弱,定义了一个参量为辐射系数,也可称为比辐射率,此系数仅与波长、温度有关。
4 红外热成像故障诊断方法与系统
4.1 相对温差法判断方法
在对输变电设备进行红外成像识别及故障诊断过程中,由于设备常常处在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中,并且负荷电流对不同设备发热部位的影响不尽相同。
因此,为提高红外热成像识别和故障诊断的精度,针对不同情况,有六种判断方法:表面温度判断法、相间互比判别法、同相比较判别法、相对温差判断法、档案分析法和热像特征(特征图谱)判别法。
本文重点研究由电流过大而致热的设备红外热成像技术,因此将采用温差判断法来对电流致热型设备进行分析,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可减少由小负荷自身缺陷引起的漏判。
相对温差法是通过检测两台设备的两个对应观测点之间的温度差与两者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测到异常点的发热温度T1、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度T2、以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T0,即可计算出该异常点的相对温差,从而通过相对温差值,并结合发热点温度,以此为依据诊断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并进一步查找出该输变电设备的所存在的缺陷问题。
4.2 OpenCV平台
为了能准确、快速、可靠的判断出输变电设备有无因发热引起的故障,设计了一个基于开源发行的跨平台数据库(OpenCV)。OpenCV数据库中有非常全面的红外热图像处理库,可以为多种程序语言如C、C++、Matlab等,提供图像处理和计算机通用算法的交互[15]。
除了在语言交互方面,OpenCV还为Intel的Integrated performance primitives(IPP)提供了相应的连接点,也就是如果当要为特定处理器进行优化的IPP库时, OpenCV将在运行时自动加载这些库。
4.3 软件设计
利用OpenCV平台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开发。设计的系统具有直观、操作简便、灵活、方便等优势。设计的系统分为六大功能模块,图像管理模块,功能是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取、保存、拷贝和退出等;人机界面模块,主要是电力工作人员与计算机的交互界面,其界面具有友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图像预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将进行被测设备的图像的滤波、灰度处理、图像分辨率增强和边缘修整;图像识别模块,将对设备的类型,型号进行分析,使方位拍摄图像能自动识别,进而进行下一步工作;故障诊断模块,根据图像前期处理结果与专家系统库中进行比对,获得故障类型;帮助文件模块,此模块主要是软件系统的介绍、软件的使用帮助、图像处理操作帮助等帮助理论。
该系统对输变电设备热故障的影响及其受损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热故障、严重热故障和危险热故障三个等级,根据电力故障应急措施对这三种等级的事故采取对应的处理办法。对设备采取热故障诊断的根据是基于OpenCV平台的红外热成像故障系统判断被测设备有无发生故障,当判断发生故障时,确定其故障等级,如是一般热故障,系统就发出告警信号,引起电力工作人员的注意,并寻机处理;当判断为严重热故障时,系统将加强监视力度,并安排电力人员及时处理;当判断为危险热故障时,系统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5 结 语
针对现目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输变电设备的故障分析诊断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首先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再对红外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际物体的红外热辐射进行了定量阐述,确定了以相对温差法判断法为主体的研究办法,并设计了基于OpenCV平台的故障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仅解决了现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参考文献:
[1] 陈衡,侯善敬.输变电设备故障红外诊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2] 林晋,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设备缺陷诊断方法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 大学,2010.
[3]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S].
[4] 瞿子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检测输变电设备内部缺陷中的应用[J].上 海电力,2005,(2):182-184.
[5] 吴继平,李跃年.红外成像仪应用于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J].输变电设 备,2006,7(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