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3 14:39:55
导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观地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生物课堂的教学直观性很强,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微生物学生无法亲眼目睹,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实物、标本、模型、视频等)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到他们所学习的对象或现象,从而获得感性的知识。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教学中,有丝分裂的过程是难点,通常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其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模拟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逼真的图像、动听的声音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成功的喜悦就会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再如: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有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室的支持,就能轻松的使用多媒体模拟这些不易操作的实验,并通过网络满足每位学生的动手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中,许多生命现象、生物活动常常用语言、板书或挂图来介绍,学生在学习时就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通过多媒体将这些信息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乐于接受。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参与,亲身实践,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和获取知识。然而,有些探究实验和探究历程学生理解困难,不易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展示与生物教学的紧密结合,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新知识,这样师生互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使教学过程愉快的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例如:在有丝分裂的教学课堂上,计算机将载有有丝分裂的动画、图像等信息一一展示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主动记忆,努力探索,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教师一点也不累。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
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模拟、仿真等功能。可以使一些正常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过程和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朝着多途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过程以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等不同展示,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优化了教学的过程。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更能促使教师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如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如何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如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探究性生物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优化课堂内容。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
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2)因变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读图能力。
(3)干扰变量的控制:
a、实验对象的选取:采用按学生成绩分层取样的方法在高一年级选取学生成绩相同,其他客观条件也相同的班级分别作实验班和对照班。
b、保证授课时数相同,不得随意增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辅导时间,避免实验结果失真。
c、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当,实验方案一经设定,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实验班按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
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1
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
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主导地位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如何能成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2、课题实验逐步带来的教师负担渐重(如:大量的课前准备,写教案、写脚本、做课件)且考试评价体系没变所产生的矛盾(考试重分数,社会重升学,家长反对搞实验)。
关键词:班班通; 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教育信息化;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法: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38-001
从2010年开始,我校作为全市的“班班通”工程的先行试点学校,率先实施了班班通,在工程的实施应用过程,我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亲身体验了这一工程的特点和优势,并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深有感触,现我就在班班通平台之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感想与思考谈谈个人看法。
一、班班通的应用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得到了最直接的应用和提升
班班通在技术上来说是属于现代教育技术这一范畴,而实际上,它的出现却恰恰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提供了绝好的运用机会。上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即微机的老师都有信息技术课难上的体会。因为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在微机房里进行,然而学生一旦进到了机房,任凭老师怎么控制课堂节奏,如何讲解示范都显得那么无力,学生到了机房上机的状态就像是脱了僵绳的野马,无拘无束兴奋异常,大多数人根本不听从老师在上面的讲课,而是在自己的电脑里埋头操作,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这时候的老师就显得毫无办法,手足无措,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班班通的出现让信息技术教师找到前所未有的办法,班班通是在教室里的,学生仍然坐在教室里,但是,教室其实又是一个机房,班班通系统的电脑、网络、投影仪和机房是一样的,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和机房一样的功能与作用,这时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让学生专心听讲认真领会,讲完后可以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纠正、作业和评价,就显得游刃有余。可以说班班通教室既是教室又是机房,让信息技术课难上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二、班班通的应用让多媒体教学更纯粹、更丰富、更高效、更直观和更具体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班班通的应用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资源共享为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传统教学所没有的。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计算机的交互、网络功能凸显出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方式。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上任何一门课程,都能让教学达到更纯粹、更丰富、更高效、更直观和具体的效果。
三、班班通的应用极大地释放了学生和解放了老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班班通的应用让学生更能理解那些抽象纯理论化的知识结构,因为它可提供一个软硬件的多媒体平台,如课件展示,网络平台,让教师更立体地教学,进入到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中去,并通过服务器网络,共享资源成果,因此从这一方面上来讲释放了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益于促进和提高学习。
同时班班通应用也大大地解放了教师,教师不用像传统手段一样,在黑板抄写大量的范例和题目,无需每课都自己亲手制作课件,只需在班班通的服务器里共享学科组或备课组里集体智慧成果,另外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班班通设备,可以提供其他无可比拟和无可替代的便利,如互联查询,对话交流、示范、演示模拟等,让教师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四、班班通的应用过程体现素质教育以达到教育本真
从技术角度来看,班班通其实是体现使用者和学习者素质的一种体现,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越早使用和接触这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就越早启蒙学生现代科技理念与意识,班班通所带给学生的是丰富的知识,高效的信息素养。所有这些运用技能、理念恰恰是一种素质教育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通过班班通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了现代科技,学会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学会了网络的应用、资源的上传下载、整合与再利用。在这个自主探索学习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让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情感与理念,态度与精神,这正是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班班通的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体现
一、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快乐的学习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提高对“快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学生才是整个语文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一方面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出平等、民主、独立、开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为教师的快乐教学和学生的快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条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快乐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保持一个愉悦的教学心态,这样才能保证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快乐,通过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态度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快乐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多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与愉快学习相适应的“情感场”和学习气氛,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才更容易产生愉悦感,且保证语文学习效率。此外,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维,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逐渐热爱学习,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就感、快乐感。例如,在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当邹忌、齐王等角色,分别用文言文、白话文的语言进行文中角色思想和观点的表达,这样学生不仅拥有了课堂主动权,也更容易在亲身实践中收获学习上的快乐感、愉悦感。
二、让语文课堂充满爱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快乐教学”,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有“快乐教学”的意识和责任心,更要善用情感教育手段,让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不适和抵触情绪,让学生真正获取情感上的愉悦感。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对教师不反感,愿意在课堂上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和学习空间,只有做到了充分了解学情,才能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衔接。再次,初中语文教师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教学权威,要学会适当放低教学姿态,这样学生在语文老师面前才不会唯唯诺诺,才敢于提出问题,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才会更加轻松和愉悦。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一味向学生灌输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妨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只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即可,这样的教学过程减少了机械性的知识灌输,也避免了硬性的课堂管理。
三、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
初中语文课堂的“快乐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创设愉快学习环境,而这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的导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趣味性,降低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知识消化时的心理障碍,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愉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快乐教学”时无疑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联系,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和乏味,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以保障快乐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手段的创新,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显然比单纯的教师评价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愉悦感,也更容易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语文学习的被动性,让学生保持一个平稳、积极、快乐的学习心态。再次,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语文教师要多采取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这样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集体学习氛围。如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作文大赛的举办,不仅可以密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的联系,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有效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国古代文学;采访建议;不良影响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大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某种程度上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本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大学教室的配备更加多媒体化,极大推动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从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来看,多媒体教学并非适合所有学科,学科特点是影响多媒体教学适用性的重要因素。就我们所讨论的中国文学来说,多媒体的应用在某些方面有其重要性,然而有时候人们过于肯定了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导致其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不良作用。为了充分认识并理解媒体教学对古代文学课堂的不良影响,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查情况阐述
因实际情况,笔者以采访的形式搜集资料,考虑研究的主题,综合自身授课和听课的感想整合出以下几个要点。
1.1采访主题
古代文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的不良影响。
1.2采访人物
负责古代汉语教学的教师大约15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理论、外国文学专业老师各3人;中文专业本科生30人。
1.3资料整合方法
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为谈话场所来搜集资料,选择笔者有针对性的记录内容概括整合出所要的信息。
1.4采访情景
以座谈会、学术聚谈和日常聊天的方式对古代汉语同行进行采访为主。在聚餐中对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理论及外国文学专业的教师采访,以笔者的工作特点采用两种方式对30名中文专业学生进行采访。一方面,.因笔者给此专业本科生讲授汉代文学,所以采访就以课间交流的模式进行。2另一方面,笔者近年来从事毕业论文指导,在工作方便之余通过看学生论文了解到多媒体在古代文学课堂上的负面影响,以此进行采访。
1.5整合访谈内容的方法
(1)因研究课题为“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的不良影响”,为达到与内容相一致的效果,关于多媒体正面作用的内容,一律没有录用。(2)为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在进行学生访谈意见整合时主要录用那些正在准备中文研究生考试并有一定古代文学素养的学生的意见。(3)所述内容类似时只录入一次。采访看法较为口语化出时笔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饰。
2汉语文学老师看法的简述
笔者从多媒体在教与学中的负面作用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等级的很多古代汉语老师进行采访,得出以下结论:从教的角度:(1)多媒体的使用需要设备的支持,一旦设备故障,会影响教学进度。以A老师(汉语文学老师)的例子来说:她原本想是用多媒体,但使用过程中突然黑屏。这种状况下即便维修人员及时赶来修理,但教学进度和师生心情都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质量;(2)客观看待对多媒体在古代汉语课堂上的使用。B老师认为,汉语文学的内涵是朴素,这种品质要求我们笔墨纸砚是最好的传承文化的方式。所以透过屏幕所传递出来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直击人心;(3)C老师因工作需要,经常去听同行的专业课。他发现好多老师们是被迫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因为他们觉得现代化的课堂就应该用多媒体。有些老师觉得屏幕显示方便了自己的教学。从学的角度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D老师觉得,学生通过课件拷贝而非动手记笔记的方式去学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其次,学生主观认为老师所讲就是课件上的内容,自己课后可以自己学,这导致他们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错过了老师的讲解;(2)E老师认为,讲师的教学情绪会不自然的被身边的机器干扰使用,这直接导致学生心情也变得沉闷压抑,也会让活跃积极的学生显得很浮夸;(3)F教师表示,多媒体毕竟是以光电技术为主的现代科技,而这些光电并不能在汉语文学课堂中达到人文精神传承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淡化光电在汉语文化课堂中的使用。
3其他中文专业教师的意见概要
本人通过举办一次聚会同样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采访了其他中文专业的若干老师,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其负面影响主要为:从教的方面:(1)G老师觉得:记诵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是学富五车,出口成章的那种,这样的才能根本无需使用多媒体,上课就能滔滔不绝。相反,过度使用多媒体反倒使老师懈于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对传统教育是严重的打击;(2)H老师表示:多媒体教学与古代文学的学习指向相违背。我们学习古代文化是为了使人情得到练达,这应该是一个心灵的交流。可是多媒体却使课堂变得机械化,甚至是过于呆板,这一切都不利于古代文化的学习;(3)I老师认为:汉语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包含着我们民族的自信,通俗点讲这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只属于中国的珍贵的东方文化。但多媒体技术却是西方科技发展的产物,用西方科技来传递东方文化隐约都会让人感觉到西方文明的压迫感,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不利的。从学的方面:(1)J老师觉得:多媒体的使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会出现古今杂糅的不和谐氛围,这对古代文学知识的传递是个干扰信号;(2)K老师表示:与文学理论课堂不同,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宗旨是透过教学努力使学生克服文字差异、理解错误、语言传达障碍等一些列困难而“直达作家心源”。多媒体机器对于学生追求与古人“心灵想通”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重要干扰因素;(3)L教师认为:长期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将关注的对象从老师转移到屏幕,长期以往老师的素质和才能就得不到重视。
4中文专业学生想法概述
笔者同样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分别采访了若干位多位涉及中文专业且都上过《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总结出使用多媒体的负面影响,内容如下:从教的角度:(1)大一教材上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主要是用华丽的语言进行修饰,从而表达出内心的所想。所以这一时期“辩说”的文化氛围很浓烈。如果老师上到这段内容时使用多媒体则无法是学生领悟其中要领;(2)对大二课堂的看法:像《赠汪伦》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图片的展示反而使诗中的朦胧意境被破坏掉。这同时也是老师对自己讲课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如果讲解很生动又何须用图片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呢?(3)针对大三课堂的看法:很多老师觉得在课堂上放一些经典著作翻拍的影视剧会活跃课堂氛围。但学生未必这样想,反而会觉得老师在图省事;(4)大四毕业生的看法:过多的多媒体使用让学生产生一种老师的注意力在屏幕而不在学生的错觉。从学的角度:(1)大一课堂的意见:先秦文学中提到到了很多的名物,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名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会用多媒体展示相对应的图片。但过多的文物图片让学生分不清主次,觉得这是来文物考古还是学习古代文化?(2)对大二课堂的看法:现代很多音乐都是在古代诗词上谱曲的,比如李清照词。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会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播放音乐。虽然配乐使学生对李清照词中的婉约有了一些意会,但学生如果不够清醒就把这首现代曲子误当成李清照那个时代的音乐,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歧义。若学生太过清醒,就会在潜意识里排斥这种仿古作品;(3)对大三课堂的看法:透过影视作品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也许适合艺术专业学生,但对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绝非良策。文学学的是作品本身,过多的视角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4)大四毕业生的看法:用多媒体进行古代文学教学,仅仅方便了我们的学习过程,其效果未必有老师直接讲课,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好。
5综合以上访谈的分析
(1)多媒体教学的不良影响具有普遍性,不光在古代文学,同样存在于其他学科。2004年,美国一著名调查研究所以“高等教育的教学技术问题”为主题在全国进行调查。综合多所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访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学生觉得,一些老师比起在黑板上直接写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反而更差。这表明多媒体教学的不良影响在全球是一个普遍的问题。(2)多媒体教学的不良影响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多媒体教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必不可少性,现在依旧不能清楚的表明。正如上面访谈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学如今正在一点一点的吞噬传统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也许多媒体的综合性对文字的淳朴和简单是一种摧残。(1)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关乎人情和内心感受的学科,而多媒体的使用却与这一学科属性相违背,这就是造成多媒体教不良影响的关键因素。古代文学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灵”和“情意”。这种人文精神告诉我们最好的古代文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思想上的辩论,这样才能通透先人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能达到老师们心目中“才气充盈”和“诗意通达”的理想状态。然而多媒体的使用却对古代文学课堂造成了“课件干扰”:有老师埋怨光电技术对自己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有老师觉得讲台上的机器设备使师生产生了心灵隔阂,让内心交流变得苍白无力;学生指责多媒体教学过于注重试听效果,这淹没了他们对文字本身产生的情感。拿古代文学课堂来说,多媒体的使用将形式表现得太过露骨,一点也没有古代文学的含蓄之意,更别提内心世界了,学生的情感都被光电机器设备挤掉了,这使得形式和内容的主次关系发生对调,形式反倒凌驾于内容之上了。综合的说,多媒体教学便捷了大学课堂的教学,但却使得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消磨殆尽。
6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观点,即使多媒体教学在大学古代文学课堂中的应用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它的必不可少性和优越性在教学实践中并没能完全展现,也没有足够理论来反驳这一观点。相反它的不良影响却成为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面对这种情形本人提出以下建议:(1)大学教务处要对这种感受给予理解,改变支持利用多媒体进行古代文学教学的立场。(2)对古代文学课进行教学测评时应考虑该学科的属性,客观合理的给出一个综合评价。(3)综合多媒体教学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和老师使用多媒体的真实效果两方面,考虑多媒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效率进行调查核实与谨慎评估。
参考文献
[1]韩林.第二届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研讨会综述[J].学术交流,2016(09).
[2]周晓琳.自然地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3]肖锋.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J].江海学刊,2016(05).
[4]于东新,张小侠.基于中国数字大学城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改实践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4).
[5]张旭.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6]柯迁娣.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6(04).
[7]郭鹏.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内在作用机制及相关理论表征[J].文史哲,2016(05).
[8]王伟.“主题解读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文选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
[9]高萍萍.论“甚”的古今演变[J].牡丹,2016(14).
[10]任红营,曾晓舸.从现实生活教习古代汉语之可行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11]张廷栋.分析信息时代下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文学教育(中),2013(02).
[12]于继东.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J].长江丛刊,2016(27).
[13]刘五苟.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关键词】口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听得懂英语,并用英语进行流畅的交流,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有的口语教材一般偏重句型操练,或者是情景小对话,句型的生活性及时尚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以致学生兴趣不浓,厌烦这种单一的口语句型操练模式,根本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语言和生活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所以单靠书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课外花更多的工夫,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听力和口语教学内容,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尤其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来优化听说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口语教学实践
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要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点实践。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大量说的素材。教师根据话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场景,学生在情景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
例如,在谈到有关节日这一课教学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以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及国外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其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美丽的画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眼、脑并用,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学生的话匣就会完全被打开,再适时放手让学生与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过程达到了。多媒体图片知识点和语言点的展示使得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形象直观的处理,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2.巧用视频,创设情境
(1)用视频播放电影,复述内容或发表观后感。通过电影能够掌握常用的口语句型,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情节非常容易地理解这种句型的适用语境。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电影,每一或两个月放一部,让学生仔细聆听对白,摘录经典语句,留心演员说话的语境。我有时一部好的影片至少看三遍,有时只让学生观看经典部分,然后进行经典句型的赏析和模仿,并阐述各自的观后感。
(2)用视频教学生英文歌曲。英语歌曲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学歌词就是最有效的语音练习。唱英语歌讲究咬词、吐字清晰,以字带唱,并需要省音、连续等语音知识。这就需要歌唱者特别注意语音、语调,对改进学生的英语发音能起很大的帮助作用。
(3)用视频导入,进行英语辩论赛。针对现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如“看见老人摔跤不敢扶及小孩被车撞后无人施救的状况”,我给他们看了段视频,结合了不同人的观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这样,整堂课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热闹,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言辞犀利,很有“辩论”的味道。学生不再感到发言是一种痛苦,一种负担,而是自己用智慧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3.下载一些VOA和BBC时事英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时事,我常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地道的原声时事英文,让学生仔细听音,并写下来,认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直到能同步复述出来,做到了解时事和学习英语两不误。
三、体会与思考
语言要天天学,日日用,学生对口语的运用做到“熟能生巧”需坚持两点:一是要坚持模仿,二是要学会复述谈论,谈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才能越学越好。为了使学生持之以恒地用英语会话,老师应对他们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毅力。老师首先要做到坚持用英语授课,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口语训练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功能,就有可能冲击语言教学的本体。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口语训练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重难点,因地制宜地设计课型。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3-02
随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更优化的过程,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从狭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2.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课程的组织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得到的越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便竭尽全力,为讲深、讲透一节课费力不少,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但是这一切做法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相应发生了转变,信息时代教师应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择知识载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教师可以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2.2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想法,乃至成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性、平等性。开放式教育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更多地理解、信任、爱护、同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3由信息的拥有者转换为信息的开发者。教师将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帮助,确定学生为完成学业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其特点的、能有效完成学业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探究、拓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一定的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自身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与教学活动中。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1依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实现优化教学一方面需要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方面包括操作系统的运用、汉字输入、常用软件等的使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理、方法,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为做好课件就必须收集与教学信息资源并有机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这样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中,就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利用博客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由于博客的公开性,方便性,它可以用作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交换和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研究成果、课件通过博客上传发表,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3利用网络论坛及聊天室提升教师的理念和思辨能力。当今的论坛和聊天室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天地,论坛和聊天室只要在网站上注册就能海阔天空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论坛上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杂谈、班级建设等等,还可以查看和回复别人的贴子,“当用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的时候,你所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当用一份思想去交换另一份思想的时候,你就拥有两个世界”。当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在一起,分享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分享他们对教育的疑惑,分享他们得到的收获与答案的时候,碰撞他们思维的火花的时候,我们还能否认,这样网络交流对我们而言的巨大意义吗?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在悄然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4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提高教师发展的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的传播者,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材料的提供者,还要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从学习的观点出发,率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将“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信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教师的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渗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而,教师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河北大学,2005年。
[2]黄春梅、李燕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1期。
[3]邱晓丹,《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5期。
[4]周跃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期。
一是高起点制定网站规划。确定了以网站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网络式推进的策略,科学制定《*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自20*年*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高水平推进网络构架建设。目前*市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以电信光纤为骨干、ADSL及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的“天网地网”,基于学校、县区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信息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已初具雏形。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二、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网站日常维护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把相关技术人员分期、分批送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几位同志先后通过微软认证工程师等相关认证。二是不拘一格从下属学校和县区借调有一定开发和编程能力的同志,进行网站开发创新。几年来已自主开发了网上夏(冬)令营、智慧大冲浪、网上名师课堂、民声通道、教育电子地图等应用模块,大大的丰富了*教育网信息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率。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虽然目前所有技术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但他们注重从网站的软硬件维护、美工设计、信息审核、软件开发工作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各施其职、各有所长,为今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教育政务公开力度
一是在*教育信息网上加强了政务公开频道建设,频道涵盖*市教育局主要行政职能。所有全市教育会议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公开的发文、上级相关的教育文件和法规都能在*教育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得到。二是加强网上办事。尽其所能为*市民提供了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成绩查询、普通高考外语口试成绩查询、中考成绩查询、普通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研究生报名信息、学历在线查询等信息服务。并提供学校基建维修在线申报及审批、*市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等面向学校及企业的在线服务。三是建设*教育信息网“教育民声通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部门及时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的呼声,老百姓可足不出户向我市各教育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其“集民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难”的作用。
四、充实教育教学信息
一方面及时更新信息。为了发挥*教育信息网在教育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导向和标杆作用,我局高度重视网站信息工作。自20*年4月开始,*教育信息网共发展信息员100余人,信息员分布于全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各个市直属学校。一年来已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六次,累计*教育新闻一万余条。*市教育信息网已经成为*市政府市直单位政务网站中信息更新最快,信息更新最多的政务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全方位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教育类网站,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是办好网站的基本宗旨。*市教育信息网现开放的应用系统有:电子邮件系统、视频资源系统、K12网格资源库、网上教案中心、7万册数字图书馆、70万题智能出卷系统等。其中视频资源中我们聘请*各科名师制作了初中各学科教学课程。而在网上教案中心建设中,我们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教案比赛,将教师的优秀教案选入其中。目前*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总量已达到6个T。
五、挖掘网站应用的其它功能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出现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形象生动,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开发学生的智慧,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则为此提供了保障。但是,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观摩课等优质课时,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做成动画,甚至课堂提问等很简单东西,也都做成字幕配在画面上,更不管是否科学、合理、实效,牵强附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浪费了教师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适得其反——既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上过,看起来热热闹闹,坐下来想一想,学生学到了什么?很显然,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助手”越位成了“主教”,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还教学课堂的真实面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形式主义严重,注重外表,忽视实质
有的音乐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显然注意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几乎教材中所有的一切知识点挖掘了出来,不管需要与否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录音、录像、投影三军并用,课件制作上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花哨等效果,一堂课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大都是集中在各种音乐外的内容,而忽略了真正欣赏的“音乐”内涵是需要认真“听”,造成教学实效一般的结果。
二、不顾课堂内容,为应用而应用,为技术而技术
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课没有多媒体肯定不是好课,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在公开课中,几乎无一人例外都要采用多媒体,好像有多媒体档次就高,效果就好。但是真正使用过程中却又不注意将多媒体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把多媒体等同于“多种媒体之和”,每种媒体单独使用;用多媒体技术简单地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把它当成了黑板、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在整节课中,只是通过投影屏幕展示了课程的标题,或只是在展示音乐标题的同时播放了此段音乐。至于效果如何却不去考虑。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媒体相加,教师要注意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中各种媒体功能互相补充的作用。只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胡乱地拼凑在一起,是不能称之为多媒体的。对各种媒体合理选择与运用,是要建立在对各种媒体教学特性的准确把握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
三、盲目使用课件,不注意画面质量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达到画面的精美,效果变换的多样,插入了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其实这种做法使学生很容易被无关紧要、却又十分抢眼的东西所吸引,反而对教学内容注意极少,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科目,来制作和使用课件。如果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色彩用的过多过滥,每一屏都用了不同的底色、背景,屏幕花哨,色彩搭配不协调。字体与背景颜色接近,学生要么看不清,要么一看就厌烦,很容易失去兴趣和转移注意力。更有甚者如果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或互联网上下载的不是自己结合实际制作的课件,那只能是机械的、缺乏个性的。
四、盲目地追求形象性,把课件制作成了情节性MTV
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音乐作品是根据文学名著、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有时教师出于让学生去欣赏音乐,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这一目的,把相关的视频片段经过剪辑或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动画,再配上音乐,制作成情节MTV播放,让学生能在欣赏时了解各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这种模式可以少量运用,起到想象导入的作用。但如果是用过多会把学生的情感想象空间限制在某一固定性的内容中,这是不符合艺术欣赏教学目的的。
五、轻视基本教学手段,教师主导作用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