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3 16:03:33
导语:在第二课堂存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第二课堂”
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价值。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不仅可以活跃英语学习的氛围,巩固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言实践天地,从而有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也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语言和实际运用语言的活动,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实践活动,而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开放性、兴趣性、综合性等特点。
首先,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我院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和探讨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开拓学生的英语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补充和拓展功能。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当中的局限性与不足,更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最后,在克拉申(Krashen)二语自然习得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中,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这样学习者才能够真实自然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这种技能。而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点、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反复地训练,它都是显性的、僵硬的。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把语言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英语的效率与速度。
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是学校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仅是对常规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支持。很多实践活动仅是流于形式,忽视了活动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效果,比如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和必要的指导,不能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出发,制定出更有趣味性、广泛性的实践活动。同时缺乏专人组织和管理,很少有对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监督体系与评价体系。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提供必要的人力与财力支持,将英语“第二课堂”这样一种实践形式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下去。
其次是教师方面,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有的教师只看重课堂教学,并不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指导。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他们认为只要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就足够,并没有考虑到课外的业余时间给学生们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加之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会更有效果。因此,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协助并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课下指导。
最后是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既有求知的渴望又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方法欠妥,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不够广泛,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英语基础稍差的学生参与度低,逐渐地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最终放弃努力。针对这样的学生,常规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并安排合理、有趣的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最终达到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英语水平制定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与常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语言语境,一种氛围。在人与人相互交流与互助中,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角色,而是扮演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些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角色,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一些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协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创造语言实践和文化交流的语境,并可以对活动效果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性原则。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但并不是指活动的内容可以随意选取。它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拓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因此,英语“第二课堂”要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在灵活、多样、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补充,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复习与巩固。
最后,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要具有实践性与趣味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广泛多样、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主体——学生的兴趣,有学生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良好的英语氛围,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锻炼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
四、结语
总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有益的探索,将这项活动富有实效的长期开展下去,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孙静波. 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构建 [J]. 新课程,2010
[3]罗伦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探索 [J]. 西昌学院学报. 2011
[4]陶荣,但汉彪. 浅议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 [J]. 校园英语,2011
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说明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认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学术论点。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计算机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计算机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郗慧芝,付英杰,张晓彤,李萌,张照宇.驻济高校大学生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知及现状调查[J].新校园(阅读).2016(03)
[2]蒋燕翔.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4(07)
[3]马琴.试论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以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为例[J].科技资讯.2013(27)
[4]王立兵.浅析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
[5]刘帆.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工作重在管理和防范[J].华南金融电脑,2010(04).
[6]赵永彩,王效英,宋玉长.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防范金融科技风险[J].中国金融电脑,2001(06).
[7]张学龙,周东茂,范海峰.强化计算机安全三防确保计算机安全运行[J].中国金融电脑,2001(09).
计算机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王斌,邵华清,王全,杨绪华,刘阳.基于学科竞赛的卓越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6(8).
[2]黄天全.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的构建[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7):19-19.
[3]张广波.以技能大赛促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3.
[4]盧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41-242
[5]胡成娟.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1:180
计算机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张晓莲.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J].才智,2013(34):11-12.
[2]卜令瑞,李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1(56):164-165.
[3]苏航.高职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及组织方式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4):52-53.
[4]徐畅.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9):54-55.
[5]孙咏梅;李敏;周明红.基于第二课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4(18)24,40-42.
关键词:导训结合;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59-02
从西方教育史上看,“导师制”概念的产生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仿照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的经验建立了“导师制”。1937年,英国学者Michael Linsday在受聘我国燕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时,开始着手推行“导师制”。1938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将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应用于本科生的教育中[1-3]。进入21世纪后,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4-8]。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民办院校中推行导师制做法的并不多,与导师制相关的制度也未完全形成。而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及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推行“导训结合制”的可行性。以提高民办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引导、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通过导师“引导”、依托项目“实训”、“导训结合”,并建立相应配套管理制度及保障机制,从而为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研究了基于“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并在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进行了三年的实践工作的基础之上,论述了基于“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的搭建以及实施过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的搭建
目前,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为:利用校企深度合作的优势,探索学校、企业(合作)、社会(就业)的“三元”运行机制,实行“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督教学质量”的合作模式,构建以“平台+模块”的案例式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三元四同五平台”的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基于“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的搭建如图1所示。
二、基于“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实施
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于2013年开始在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制定了《电气信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细则》,遴选了13位专业导师,并对我院在大一、大二及部分大三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实行整班指导,对每个实施班级配有专任班导师,个别班级还配有班导师助理,以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各个班导师的考核及学生的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三、取得的成绩
近三年大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8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28项;平均就业率为91%;考研率为7.8%;在每年学院举办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月中,共收到软、硬件作品(近三年)累计达386项,累计获奖210项,学生参与率达到89%;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人数累计达到54人,参与项目12项,其中,有4名学生参与学院物联网试验箱的研发工作,并因此在就业时获得就业单位的高薪聘请;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学生自主创业8人,在学院的省级学科平台下成立公司2个。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上述可喜的成绩之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难以区分。在指导过程中,究竟哪些工作属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哪些属于班导师工作的内容难以界定,有时难免会有重叠和冲突。同时,导师在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由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掌握不够,工作效果有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院定期开展班导师与辅导员交流会,辅导员从学生思想德育教育方面介绍经验,而导师主要从专业教育、专业规划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做交流,通过几年的经验摸索,该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在导师指导的过程化监督方面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量化评价及激励措施方面进一步加强,尤其将再进一步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为搭建的“导训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提供更好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世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深入发展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2).
[2]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3]齐敏菊,孙淮宁.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措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潘雅静.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
[5]晋贵堂.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6]余君华,张海艳.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的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一、政治理论学习工作
教师的学习提高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基础部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同志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对xx大报告、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观点坚持反复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本教研室始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听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着力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本教研室专兼老师都能认真学习《备课细则》,在教案书写中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都能认真履行周一签字制度,签字完整。
上课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本教研室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环节完整,都能遵守关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各项规定,教书育人,完成科室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
作业批改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反馈,本教研组老师做到每次课后都有作业,并根据要求,将作业分为a、b本,认真、仔细、及时批阅作业,评出等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指正,有的用红笔划出,甚至注明正确答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课前加以纠错,利用课余个别辅导。有些老师还有详细批语,批语中多是肯定、鼓励学生的话语。
2、注重实效考核,为学校实现考教分离作好准备。
本学期,我们围绕教务部下发的《考教分离制度》(试行),认真讨论试题建设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新陈旧的知识、题型,根据学生实际,有所针对的降低难度,补充新内容。本着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语文课程增加了早读抽查、普通话检查、书写规范等项目的考核,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3、严格实施课程标准,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本学期,教研室为进一步适应职业学校专业化发展要求,逐步实现公共基础课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人文素养,加强公共课程的适用性,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语德课程执行标准》,并经过大家广泛的讨论、研究、反复比较商榷,进行了相应补充和完善,为我校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依据。
4、开展定期评课、集体备课、组内赛讲活动
(一)以平等、尊重、信任、关爱为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严格按照学校《教育管理手册》和《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要求开展班主任工作,使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三)结合原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一(7)班为年级普通班,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内宿生63人,外宿生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父母务农或外出工作,多数学生独立能力较强。学生入学成绩平均分大概为500分,其中有几位择校生。
(二)存在问题
1、学习方面:
(1)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不够认真。
(2)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学习计划。
(3)部分同学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4)部分同学有偏科现象,做作业不认真或不做作业。
2、纪律方面:
(1)个别学生纪律不好,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德育处惩罚。
(2)部分学生自律性比较差,上自修、自习时讲话,影响别人。
(3)部分同学对班级集体活动不积极,缺乏集体精神。
(4)部分班干不积极工作,班级凝聚力不够。
三、实习期间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重点
1、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的任务,对班干部提出具体要求,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2、建设良好的班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热爱。
3、营造良好的学风。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们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4、帮助同学们树立理想和制定学习目标,介绍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5、增强班级凝集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团体活动,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班级利益,增强班级凝集力。
6、解决班里存在的纪律问题。整顿班级自修、自修的纪律,转化问题学生。
(二)主要任务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2、设置值日班长一职,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做好每天的班委工作,并做好班务日志。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4、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大会”向学生介绍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努力学习。
5、开展第二课堂“快乐学语文,你我齐参与——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6、出关于理想的墙报。
7、通过谈话的方式对纪律不好、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努力转化他们。
四、日常工作
1、跟早、晚读。每天早上6:50、傍晚6:50到课室检查人数,督促学生认真读书。
2、跟早操(周一升旗)。早读后督促学生戴好胸卡,迅速到操场集中,认真做操。
3、参加学生活动。观看学生的每一次篮球赛和乒乓球赛,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4、每天自习课和周二、周三、周五到课室坐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维持纪律。
5、每天找一位学习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8、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班里的情况,了解班干的工作情况,布置相关任务。
9、每周召开常规班会,与学生共同讨论班级存在问题。
10、每周巡女生宿舍一到两次,了解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
五、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
1、见习期间,初步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座位表名单、课程安排等,并以最少时间将学生的姓名和模样对号入座(特别是班干部)。
2、观察原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及班级管理方法;通过聊天掌握学生思想、个性、理想等问题,然后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二周:
1、开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班会》,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心得,也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
2、召开班干部会议,初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求班干部团结合作,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纪律上发挥带头作用。
3、找个别纪律不好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情况,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第三周:
1、放国庆假,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四周:
1、制定并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
2、收集学生的理想,组织学生出《理想墙》墙报。
3、要求值日班长每日登记好班务日志,每天检查,了解班里每天的情况。
4、找个人想退学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打消他们想退学的念头,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读书。
第五周:
1、开主题班会——《学会感恩》,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通过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为了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1]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作为四个试点认证专业之一,电气工程专业的认证筹备会议于2006年4月5日在北京召开,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和认证标准等,随后的会议又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了相关文件等。[2]
电气工程专业认证的关键问题是判断培养目标、学生指导、学生评估、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是否符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3]和补充标准[4]。为此,长沙理工大学校、院两级行政主体制定并落实了针对上述标准的全过程学习状态评估与评价措施。学生评估内容分为综合素质和知识与能力两大部分,评估要素包括;各门理论课程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各实践环节的考核结果、第二课堂学分评定结果、综合测评、各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获奖成果等。所开展的学生评估工作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5]奠定了基础。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估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重视学生学习状态监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业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多方位帮扶。
1.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
校、院两级督导组专家随机到课堂听课,进行教学检查,检查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和学习状况的反映,了解学风,并及时根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采取针对性措施。
2.期中教学检查常态化
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学、期中两次集中教学检查,了解全校课堂教学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学院则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各班级学习委员交流会、各班级班会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建议。
3.成立学院学风督导队
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学风督导队负责检查各个班上课到课率、晚自习率,登记在册,每周公布一次;教学信息员平时收集学生关于学习的要求、对授课老师的意见,及时向辅导员和学院教学办反映。
4.开展综合素质评估
依据《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院每学年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测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测评的分项成绩和总成绩实行学年累计排序,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和优秀毕业生以及评审优秀学生奖学金、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5.毕业资格审查和重点学生学业预警
学院定期进行学分清理,对于每学期挂科达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同学及时进行学业预警,发学业警示通知,通过集中开会、个别谈心、学生骨干辅导等多种形式,提出促进学习的具体措施,有效预防“短板”学生的学业滑坡;对于毕业生,学院依照《长沙理工大学学籍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款严格进行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一般在第8学期开学初就进行毕业资格预审,审核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条件。
二、课程考核评估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了培养计划,依据培养目标达成设计了“人文及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及第二课堂活动”的课程体系,并按照《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考核与学生成绩管理办法》进行考核与评估。
1.理论课程考核
《长沙理工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读课程规定的考核,合格即可取得规定的学分和该课程相应的成绩绩点。每16学时左右计1学分,实践课程每周计1学分。以修读并获得课程的学分数和平均学分绩点数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为:必修课一般采用考试,选修课可以考试也可以考查。根据学校和学院要求,对于必修课,课程结束时考试成绩占课程学习成绩的80%,余下的20%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课堂回答问题表现等;对于选修课,考查方式可以是写读书报告,也可以根据平时表现、期末闭卷或开卷考试综合给定成绩。
2.实践环节的考核
依据《长沙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规定》,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可根据学生表现及提交的报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分。此外,毕业设计(论文)须完成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继电保护实验”课程考核时,根据实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基础与综合性实验采取“平时+操作”的考核方式,重点监测、评价和保证学生对“应知应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设计性实验采取“目标+环节+报告+答辩”的考核方式,统筹兼顾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设计报告;创新性实验采取“目标+环节+报告+答辩+论文”的考核方式,多方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和学院每年对本专业相关课程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实验报告的抽查结果表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结果与毕业要求一致。
3.第二课堂活动考核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扩充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养成的渠道,学校制定了《长沙理工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并据此实施了“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至少获得8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学分不含在毕业总学分之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各级各类竞赛,论文和科技成果,科研活动,各类过级考试和职业技能考核,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等,“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或“阳光艺术团”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活动,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的活动或项目。第二课堂活动由学院学工办负责进行每学期的评分。
三、保证课程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保持一致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保持一致,本专业依据《长沙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下环节:
1.培养方案的制定
首先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和实践环节,都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课程的性质、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能力要求等。教学大纲由课程负责人组织起草,经系主任审核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还需要经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同行审核。
2.教师的资格审查
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实现能力提高均与教师的学术能力、讲课效果和责任心密切相关,因此,本专业严格按照《长沙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对授课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指导教师的资格和能力进行审查,并依据《长沙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规范》,采用学校、学院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3.课程教学组织与考核
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系主任和课程责任人共同讨论,按照课程性质、目标和与之对应的毕业能力要求,确定每门课程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形式。对于课程教学,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执行。对于考试课程,根据《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命题、制卷、阅卷及试卷保存细则》,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同时出三套试卷(A/B/C卷),并经系主任审查后报学院教学办,由学院选择其中一套考试。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提交课程小结和考试情况分析。试卷分析的内容包括考试人数、各个分数段分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期望值、标准偏差、难度系数等有效数据。分析结果可作为下一年试卷命题的参考依据,教师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课程考试及教学工作的建议和设想,以逐步完善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一致。各科考试命题要求以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程要求为导向,来确认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保持一致。
4.规范考试与改革
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认真巡视考场;阅卷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阅卷;总评成绩评定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实验等情况,做到公正、客观、全面。针对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采取了课程考核改革,如“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等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期终闭卷考试”三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讨论、小设计、大作业、课程论文等。学院督导专家和学校督导团不定期抽查试卷,对试卷难易程度、覆盖知识点、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进行判断。学校和学院每年对本专业试卷抽查的结果表明:本专业的考试成绩与毕业要求一致。
5.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与评估,学校和学院每学期组织专家对上学期考试试卷、标准答案进行抽查。依照《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评价表》,主要检查试卷命题是否紧扣教学大纲、达到教学要求;试题及参考答案是否准确,评分标准是否合理;学生成绩分布的合理性,以及卷面批改及成绩计算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四、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估
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标志。本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参加必要的课外活动并获得自主个性化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据此毕业且获得学位,上述标志衡量着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为了检验培养目标的完成度,本专业还以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就业率、出国率辅助衡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1.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评估
每年6月份由院教务办对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进行审核,并将每届毕业生的毕业情况和学位授予率进行统计,学院依照《长沙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召开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送教务处和学校学位办。
2.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评估
每年7月份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和学院学工办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进一步做好下一年就业工作的对策。
3.考研率与考取学校分布评价
每年9月份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分析当年考研率和考取学校分布情况,结合学生在校情况比较考研率、录取学校分布与学生成绩间的关系,了解各接收高校对研究生的评价,发现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4.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建立了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技术部门主管等社会成员参与的毕业生评价机构,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经常深入用人单位调研,通过与学生就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电子邮件、校友活动等多种形式坚持对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行跟踪调查。2001年-2013年间不定期进行了调查活动,2006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毕业生质量调查,2011年抽取了部分毕业生名单开展跟踪调查,2013年采取整班抽样的方式对毕业5~10年学生的工作岗位、职称等就业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以对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办学以来,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根据学校及学院内部评估及用人单位跟踪调研情况,本专业的毕业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在电力行业内的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以及电力装备生产、检测和工程安装企业等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毕业后整体反映良好,用人单位评价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表1是近三年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一次就业率在96%以上。
表1 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年份 毕业生总数 毕业率(%) 获学位率(%) 一次就业率(%) 分类就业情况
读研(%) 部队(%) 政府事业(%) 国有企业(%) 出国(%) 其它企业(%)
2011年 194 99.48 97.42 97.93 9.33 6.74 0 73.06 1.55 7.25
2012年 172 97.67 97.67 98.21 8.93 6.55 1.19 77.96 0.6 2.98
2013年 231 97.84 96.54 96.51 12.23 0 0.87 74.24 3.49 5.68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新视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65-02
一、前言
随着教育的进步与改革,我国的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指导力度。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的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已由单纯地“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向“作出贡献”转变,部分高校也将社会实践列入培养计划的必修环节,为社会实践制定了学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新视野下社会实践的内涵及体系结构
1.新视野下社会实践的内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广义上的社会实践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于创新的活动,是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与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人类实践活动的普遍性。只有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野下出发,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并以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的满足作为根本标准来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即是只要是满足人类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特殊性的大学生活动都应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畴,并依托学校情况构建适用的体系,这就是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新视野。因此,本论文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工、理、医、管等门类的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中明确规定的属于新视野范畴的社会实践实施情况,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基于新视角下社会实践的普及程度。2.新视野下社会实践的体系结构。
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1.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大学生,就是祖国最重要的人才储备。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还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息息相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国家社会基层的全方位了解,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培育情感、磨炼意志、锻炼行为,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能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大学生的学习性实践、成长性实践和社会化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可以根据实践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检验和反思现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推动高校教学向现代化发展,与社会更好地接轨。3.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一是可以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宣传党和国家的思想、政策、方针;二是深入基层,运用自身所学,为广大群众带去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
四、广西中医药大学社会实践培养计划分析
通过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各年级专业的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及学生访谈中得出以下分析。1.除小部分课程没有安排“实验见习讨论”或“实践”学时外,其他课程均单独列出相应的学时。《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是以制作课件讲课、拍摄微电影、上网络课堂自我学习等形式进行课程的实践部分,而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则主要是以实验室实验或实训操作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课堂实践内容。2.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中单独列出了“实践技能课程”部分,其中“军事理论与技能”、“临床技能培训(周)”、“毕业实习(周)”3个方面是各个年级的进程表均规定为必修课程,对实践的学分、学时、开展的学期做了明确规定。3.2011级~2013级的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实践技能课程”中单独列出了“社会调查”的规定学时及次数。但是在2014级的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则将“社会调查”必修项从“实践技能”部分删去,而是加到了独立成项的“第二课堂”里面做成详细的规定。4.从2014级开始,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中增加了“第二课堂”单项的必修学分要求,并在《学生手册》中独立成章详细列出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其中包括“第二课堂学分”的含义、要求及积分折算学分的标准,同时就第二课堂的七个方面分项目做了详细的积分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5.广西中医药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传统保健运动会、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礼仪大赛、急救技能大赛、PPT讲课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心理健康月等等多类别的系列活动充实学生在校园内的社会实践经历,让学生在学校里也能得到身心锻炼。6.广西中医药大学每年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园内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学生暑期参加“1+1”基层培养计划、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时事热点,运用专业之长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广见闻。
五、问题与思考
1.目前大学生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更趋于是一种“精英实践”,积极参与活动的大多是一些思想积极的同学或是学生干部,大部分学生则会选择一些耗时短、易完成的活动以达到修够学分的目的,如讲座、报告会等。因此校内社会实践活动虽丰富多彩,但是仍未形成“全员实践”的模式,如何激发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是新视角下社会实践体系实施的难点之一。2.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均与学分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不得不参加活动,但是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接到活动通知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参与这个活动能不能获得积分”,能则参加,不能则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需要学校及老师提前做好价值引导。3.社会实践的主要实现途径“第二课堂”缺乏完善的统计系统与制度。目前,统计每个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主要是依靠“个人报名—班干现场点名核实—上报学校逐人统计积分”的形式进行统计考核,过程中难免存在易发生错漏、重复统计、工作量巨大等问题。4.现行的社会实践注重于对学生的育人功能,但是却弱化了社会实践的“为社会做贡献”的本质目标。5.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促进教学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治学质量、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长期工程,这并不是团委、学工处、教务处等几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因此需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参与,大力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实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做出贡献的需要。
六、结语
基于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拓展高校学生对社会实践本质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多层次的社会实践中获取更多提升自我、回报社会、接触基层的机会,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逄锦聚,陶德麟,王展飞.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5-44.
[2]张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2.
(一)以平等、尊重、信任、关爱为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严格按照学校《教育管理手册》和《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要求开展班主任工作,使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三)结合原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一(7)班为年级普通班,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内宿生63人,外宿生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父母务农或外出工作,多数学生独立能力较强。学生入学成绩平均分大概为500分,其中有几位择校生。
(二)存在问题
1、学习方面:
(1)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不够认真。
(2)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学习计划。
(3)部分同学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4)部分同学有偏科现象,做作业不认真或不做作业。
2、纪律方面:
(1)个别学生纪律不好,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德育处惩罚。
(2)部分学生自律性比较差,上自修、自习时讲话,影响别人。
(3)部分同学对班级集体活动不积极,缺乏集体精神。
(4)部分班干不积极工作,班级凝聚力不够。
三、实习期间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重点
1、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的任务,对班干部提出具体要求,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2、建设良好的班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热爱。
3、营造良好的学风。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们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4、帮助同学们树立理想和制定学习目标,介绍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5、增强班级凝集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团体活动,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班级利益,增强班级凝集力。
6、解决班里存在的纪律问题。整顿班级自修、自修的纪律,转化问题学生。
(二)主要任务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2、设置值日班长一职,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做好每天的班委工作,并做好班务日志。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4、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大会”向学生介绍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努力学习。
5、开展第二课堂“快乐学语文,你我齐参与——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6、出关于理想的墙报。
7、通过谈话的方式对纪律不好、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努力转化他们。
四、日常工作
1、跟早、晚读。每天早上6:50、傍晚6:50到课室检查人数,督促学生认真读书。
2、跟早操(周一升旗)。早读后督促学生戴好胸卡,迅速到操场集中,认真做操。
3、参加学生活动。观看学生的每一次篮球赛和乒乓球赛,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4、每天自习课和周二、周三、周五到课室坐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维持纪律。
5、每天找一位学习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8、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班里的情况,了解班干的工作情况,布置相关任务。
9、每周召开常规班会,与学生共同讨论班级存在问题。
10、每周巡女生宿舍一到两次,了解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
五、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
1、见习期间,初步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座位表名单、课程安排等,并以最少时间将学生的姓名和模样对号入座(特别是班干部)。
2、观察原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及班级管理方法;通过聊天掌握学生思想、个性、理想等问题,然后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二周:
1、开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班会》,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心得,也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
2、召开班干部会议,初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求班干部团结合作,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纪律上发挥带头作用。
3、找个别纪律不好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情况,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第三周:
1、放国庆假,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四周:
1、制定并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
2、收集学生的理想,组织学生出《理想墙》墙报。
3、要求值日班长每日登记好班务日志,每天检查,了解班里每天的情况。
4、找个人想退学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打消他们想退学的念头,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读书。
第五周:
1、开主题班会——《学会感恩》,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通过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2、举办第二课堂《快乐学语文,你我齐参与——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寓教于乐,培养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共2页,当前第1页1
3、找班上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是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4、总结班务日记,整顿自习、自修纪律。
5、选班歌,并组织同学们学会唱班歌。
第六周:
1、继续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2、按“一帮一”的原则调整座位,安排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并且把爱讲话的学生分开。
3、召开课代表会议,制定期中考试复习计划,要求各科代表落到实处。
4、安排学习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各个科目的知识框架图和整理笔记。
第七周:
1、强调自修自习纪律,整理并公开班务日记,表扬班级优点,要求同学们改掉缺点。
2、做好期中考复习工作。
3、做好运动会动员工作。
第八周:
1、确实做好监考工作。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91 -02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课程创新,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型本科之所以称为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水平,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现状
我院原本是一所民办高职专科院校,从2013年起接收第一届本科学生,所以基本照搬了母体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这肯定是与我们批次的本科院校学生不甚匹配的。公共基础课是构成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高等院校对专门类人才培养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家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英语课程及体育等其他相关课程等。那么,像我们这样刚刚从母体剥离的独立学院应当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如何体现其“应用型”的要求,更好地开展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呢,公共基础课程又应当如何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以便有效促进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养成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索的问题。
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看,不同的院校、专业、年级,他们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都不甚相同,都有其自身特点。公共基础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地基的重要作用,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对于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不能还停留在基础课上了,而要把公共基础课的地位提到与核心课程一样重要的位置上来。公共基础课程实施的好,便可以使大学生更快地适应自身岗位的要求。自身能力的提升,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的习惯,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都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品质。
学院非常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所谓这类考试的配套课程,大学英语课和公共计算机课程就应该更多地偏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又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展教学活动,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那么,究竟如何来定位应用型本科公共课的教学,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呢,这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思考。
二、公共基础课为何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是公共课和基础课的统一结合,这些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幅度和宽度。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像我校这种刚刚从专科转为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问题还很多,将这些表现出来的问题整合为以下三点。
首先,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架构的随意性太大。以我院今年的2016级新生为例,六个二级学院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的门数就有很大差异,尤其体现在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类课程上,文科专业有的开设了大学语文类必修或选修课程,有的根本没开;工科和理科专业开设数学基础课程的表格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是课程门数上的不同,在课程配置上,也出现了进一步缩减公共基础课的课时的现象,同一门课程的课时数也是随意调整,以《微积分》课程来说,开三十二课时、四十八课时、六十四课时的均有,最终我们与教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负责人讨论后才定下了最终的课程学时,按照专业需要的不同分为两种课程,分别使用两套教材和两种授课方式,已保证应用型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由于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尝试和探索阶段,开设、增加和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和授课学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体现了一定的随意性,这要求专业负责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长远的眼光,也要求我们的教务管理部门要从上到下的予以重视和督促。课程门数和课时量越来越少的公共基础课必然难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力,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校推进实用性办学实践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奠定综合文化素养,就很难发挥创新潜力。
其次,从学习的主体和教育的对象――学生角度来说,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的高考分数基本在二本线上下,看似成绩不错,但其实不然。在近年来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现在的二本学生相当于以前三本或大专的学生,部分学生偏科严重,东西部省市的生源素质也差距较大,公共基础课的公共性注定不可能做到理想化的“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偏弱,他们在高中的学习就非常吃力,对公共课的关注较低,也间接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际效果。公共课程被边缘化,学生仅仅为了修得学分而上课,我们老师曾经做过一项小调查,让学生选择为什么而学习,最终结果令人咋舌,竟然有高达百分之八十多的学生选择了最后一条“为积累学分而学习”,而选择“为了课程有价值,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而学习”选项的学生凤毛麟角,这也体现出学生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了解较少,学生压根不知道在公共基础课的课堂中可以学习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课先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环节,作业也是以抄袭为主,没有认真地体会老师布置每一题作业的良苦用心。不是为自己而学习,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方面没有良好互动,大班化授课模式辄两三百人的点名和教学秩序管理,牵扯了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太大,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师授课。以我院为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开课教师在长达几年的任教过程中,已经遭遇疲惫期,如果学生方面缺乏对老师的良性刺激和互动,老师感受不到教学的成就感,反更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单调和被动。教师失去了与时俱进的学习动力,导致备课和教学热情的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教学内容不会更新太多,教学方法多年来都还是老一套,重理论而轻创新,这就很难从课程特色和学生所在的学科专业建立良好的关联与渗透。教师和学生互相抱怨,负面情绪互相影响,学生不好好学习,而学生又抱怨公共基础课程本身的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氛围低落,使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
再次,公共基础课第二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以我院现有社团来说,风华英语励志社、数学社、翰轩文学社、足球社、排球社、羽毛球社等公共基础课教师辅导的社团,都是学院较为优秀的社团,相对于以前专科社团来说,学生的自主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指导教师需要投入的指导精力也比以前少很多。但为什么第二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是显得较为单调呢,这可能与我们社团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较弱、导致社团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有关。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更多地投入精力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辅助课堂教学,把课后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开展更多样的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加入第二课堂中来,有效地组织好第二课堂。针对第二课堂不够丰富的情况,需要学院加大投入,配置更多的活动场地,如果只是在布满桌椅的阶梯教室中开展社团活动,那肯定是会比较乏味的。如果学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开拓学生的事业,想必对第二课堂的提升作用也会非常大。
三、面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两点反思
一是要注重公共基础课课程一线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应用型高等院校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把优质资源用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改方针的重要力量,如何建设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和性别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基础课大多安排在一、二年级,如果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投入优秀的师资,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给专业课程教学打好基础,以我院为例,目前的公共基础课一线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不到两成,师资队伍逐日都是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职称结构不够平衡,教学效果一般般。对此,我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利用全体性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竞赛,发动整体教师通过比赛,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改进,交流和推广比较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模式。严格考核教案、课件,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积极性,参赛教师都表示收获很多。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尤其是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现有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学以致用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考核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了教师的教与学,现有的单一考核方式急需改革,考核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渐渐发现,过程管理非常重要,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会导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适当加大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的权重,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学生给予多方面的鼓励,让他们由此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对其他同学造成积极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向现有知识挑战,使全体同学都能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上下功夫,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杜绝过去上课不学习,课后抄作业,到了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最终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的现象。期末考试也要改革考试方式,不能教材学什么就考什么,答案都在一本教材上,这样也是不对的。从教师方面来说,既然教学对象是应用型本科的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注重“应用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