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粮食安全治理

时间:2024-02-26 14:47:26

导语:在粮食安全治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粮食安全治理

第1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非单一体系、单一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44200多个乡镇以上监管部门,2273个县级以上质量安全检测机构,100多万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共管共治。从“快监管”模式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看,监管、检测、生产三大实体领域均存在诸多亟需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较快,但适用工具相对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目前100%的省,63%的地市,48%的县,97%的乡镇已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仅全国的乡镇就已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5万余人。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4年底,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将实现全国行政区域全覆盖。按照法律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将对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但事实上,主要的监管压力在于县乡两级,特别是县级政府的农业部门。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一方面县级专职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推进制度措施落实的工作方式和工具手段还很落后。主要表现在4个主要方面:(1)农业标准信息的下行通道很不通畅,缺乏数据全面、更新实时的权威数据库,基层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特别是生产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标准法规和政策动态。(2)质量安全监测数据还不能快速传递交互和多维度智能分析,传统的人工计算会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较难早期发现。(3)监管执法和督导巡查缺乏合适的信息平台和适用的执法取证及数据传输设备,基层执行部门与省市管理部门间“管办脱节”,不能做到整体协同。(4)应急管理方面既缺乏对舆情的实时自动监测分析,又缺乏能即时调度监管队伍的指挥系统,以至于“记者干着质检的活,微博干着媒体的活,有关部门干着跑龙套的活”。(二)检测体系设备配备较强,但检测能力相对较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已进入二期,两期总投入将达到140亿元,建设重点之一是县级质检站。截至2012年底,国家共对1739个县安排了建设资金。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火焰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得以在县级质检站配备,基本具备了对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农药、动物尿液中盐酸克仑特罗、孔雀石绿、重金属等危害物质的定量检测能力。但客观上讲,检测体系目前尚有3个问题较为突出。(1)投资建设的多,实际运行的十分有限。截至2012年底,在1739个县级质检站建设中,完成建设任务的有845个,其中完成项目验收的329个、通过计量认证的169个、通过资质考核的51个,可出具公证数据的仅有20%。(2)能熟练使用精密仪器的检测人员严重不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调查显示,全国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中,平均每家机构专职检测人员不足4人,每2.5个机构才有1名高级职称检测人员,每7家机构才有1名研究生学历检测人员。(3)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尽管《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对人员培训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但目前看,基本上属运动式、临时性和个案性,还未建立系统性、持续性、全员化的培训机制,现有检测人员检测技能很难与危害物质的发现、技术方法的更替、仪器性能的升级保持同步。(三)对生产企业监管要求多,但帮助服务相对较少从监管部门职责看,核心就是要监督生产企业,使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保鲜防腐添加剂、生物毒素、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对生产企业而言,就是要对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上述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将具体操作和合格证明记录在案。尽管生产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但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挂钩”县乡政府政绩的大背景下,监管与被监管间已无界限,在质量安全责任上政、企其实是一体的,政府只有尽责才能免责,企业只有不出事政府在政绩考核时才能不丢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部门只有组织力量帮助企业管控好质量安全风险,才能规避自身被问责的风险。从现实情况看,企业层面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技术性强、专业性强、需要分解落实的规定繁杂,目前仅有少数国有大型农业企业才设立有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质量安全,绝大多数生产企业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现阶段迫切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深入挖掘社会力量,引导帮扶生产企业落实好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3]。

二、信息时代质量安全“快监管”模式框架

质量安全监管就是对风险隐患查找、确认、处置、预防的过程。在质量安全持续高压态势下,对监管部门而言,需要的是主动监管而不是被动应答,其关键是看监管行为由谁启动以及如何进行。因此在质量安全问题上,迫切需要改变过去媒体发现、中央发起、逐级推动的工作方式,建立多点交互、中央统筹、整体协同的“神经网络式”监管模式。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围绕“规范生产防范问题、全面监测查找问题、全程追溯定位问题、快速反应处置问题、应对舆情消除问题”的工作思路,在现有监管体系、检测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三大实体基础上,围绕提升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管理能力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省市架构、县乡配备,平台支撑、社会运行的方式,建设三大功能集群,构建质量安全“快监管”新模式。(一)建设“省为枢纽、县为单元”的“快监管”决策功能集群该功能集群包括风险监测、应急管理、执法监管、舆情监测4个核心功能模块。1.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协作系统,使监测数据能快速交互,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能快速发现。监测是发现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的“眼睛”,要对庞大的即时监测数据进行快速运算处理并作出预判,则需要借助信息系统这个运算“大脑”。要构建可与国家标准相同步的样品信息、判定标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出限等基础标准数据库,在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监测方案在线编制、监测任务批量定向下达、检测结果批量上传、监测结果的自动判定和多维度智能统计报表,以帮助省市决策部门快速发现质量安全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2.集成应急管理决策指挥系统,使监管资源能快速调度,监管任务能快速部署。“快监管”的核心在于对质量安全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反应、快速布控。要保证省内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快速协同反应,就需要构建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是“快监管”模式下质量安全监管行为的“神经中枢”。该系统要对区域监管体系内的相关部门、人员实行组织化管理,同时集成即时通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短信(彩信)群发系统和手机端应用,实现区域内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各部门和人员间的点对点交流、集体会商和即时视频会议,使监管体系扁平化,切实提高快速反应能力。3.建设质量安全移动执法监管系统,使执法信息能同步交互,巡查督导成为常态。常态化的巡视检查是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该系统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构建服务器端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平台,实现生产主体备案、产地位点精确定位、现场执法取证、日常巡查督导、对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和绩效管理等基本监管功能。同时,还要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查看执法巡查人员的工作位点、工作状态和巡查路径,保证本区域监管人员真正履职尽责。4.集成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及手机端应用,使媒体反应能实时掌控,突发事件能快速应对。随着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公众对消费安全的内在需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质量安全问题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下越来越表现为极易发酵性和极易传播性,任何一个微小问题都有可能快速发展成为公共事件,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严重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及时掌握舆情,做到“耳聪目明”至关重要。该系统一方面要能实现对质量安全舆情的全网监测,同时也要能对监测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自动生成舆情传播趋势图供决策参考。要充分考虑各部门人员的地域分散性,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手机端应用软件,实现舆情及其分析报告向区域内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实时定向推送,以促使各部门监管行为的“自启动”。在运行逻辑上,首先是各级监管部门通过风险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包括公众举报)、移动执法监管系统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线索,通过应急管理决策指挥系统上报上级监管部门。上级监管部门在应急管理决策指挥系统组织会商形成决议,并通过该系统分派地县级监管部门办理。地县监管部门通过追溯系统定位问题源,并通过应急管理决策指挥系统以及移动执法监管系统(呼叫中心),通知乡镇监管机构巡查。乡镇监管人员使用移动执法监管系统,对照标准信息应用系统内的标准数据,对辖区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巡查督导,并将巡查信息上传执法监管中央端。在检查现场则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和便携式打印机将违规记录打印输出,双方签字确认,完成执法。(二)建立“行政引导、市场运营”的“云检测”服务功能集群加快检测机构特别是地县级检测机构建设运行,是当前的当务之急。要通过该功能系统,使检测机构从实验室认证、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检测运行管理、社会委托业务接入、试剂耗材采购等检测运行支撑工作实现全面信息化和专业化。1.建设检测实验室运行管理系统及“云服务”平台,使检测过程规范受控,检测运行快捷高效。通过检测实验室运行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区域检测机构从样品登记一直到报告结果的流程、数据和资源运行情况十分必要。国内外经验表明,检测实验室运行管理系统是规范检测流程,提高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省部级检测机构由于检测任务量大,网络、服务器等基础条件较好,可采用本地部署的方式。“云平台”是不需要软件、硬件建设,基于互联网即可开启应用的实现模式即“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对于地县级中小检测机构来说,由于业务量小、预算少,“云平台”较为适合。该系统要以检测任务受控和提高效率为目标,除了实现任务可追踪、数据可溯源、审核可掌控等基础功能外,还应考虑目前普遍存在的因标准数据初始化工作量大、基础配置多、操作繁琐而出现的建而不用、资源浪费现象,使用专业的标准数据服务软件自动生成基础标准信息等数据。同时要充分挖掘检测数据价值,实现检测数据的多维度自动统计报表,为委托检测单位质量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建设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系统,使新知识新技术能快速传播,检测人员的整体检测技能能快速提升。对管理部门、检测人员、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量化培训是《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虽有“全国检测技能大比武”等组织形式,但基层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生产企业更需要需求驱动、随时发起、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系统要采用O2O(OnlinetoOffice),即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导流线下的运行模式。线上主要解决需求收集、课程、线上报名、视频同步、课件上传下载等问题;线下主要解决课程编制、场地安排、师资聘请等问题。检测技术培训系统应可适用于质量安全监管和生产管理培训。线下培训时,要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同步播放,供不能参加线下培训的人员学习。3.建设面向全国的检测接入系统,使生产企业与检测机构能快速对接,产地准出检测能快速落实。产地准出检测是实现食品全程监管,确保产品安全的重要一环。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料检验查验和食品出厂检验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一规定势必倒逼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产品检验。然而目前一方面检测机构及其检测能力不透明,另一方面检验检测技术性强,检验机构数量多,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均面临巨大的搜寻成本和沟通成本。而通过检测接入系统则可以实现生产企业检测需求与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无缝对接。4.集成交流协作、物品采购、实验室认证等服务,使机构建设能快速推进,技术难题能快速解决。重点实现文档上传分享、在线问答、检测人员及检测机构空间展示宣传、在线专题讨论、检测能力规划与实验室认证、标准和仪器使用测评等社区服务功能。要同时充分考虑检测机构购买和支付特点,搭建电商交易平台,借助现有物流配送体系,向全国检测机构特别是地县级检测机构提供小型设备和试剂耗材的选型配送服务,使各级检测机构试剂耗材和标准样品能快速补给,检测成本能大幅降低。(三)建立“政府扶持、社会服务”的生产企业“安全链”托管功能集群生产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帮助扶持生产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管理好安全风险,对于保障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借鉴欧盟于2003年建立的旨在促使农场生产符合产地环境要求、食品安全规定、动植物卫生标准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AdvisorySystem,FAS),以及从补贴咨询服务机构入手帮扶农场生产合规的做法,推进3项服务。1.建设农业标准信息应用系统及数据共享服务,使标准法规动态能实时获知,农业标准能快速“落地”。农业标准化,标准是核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是基础。然而从实际操作看,由于标准制定部门多,标准信息分散,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快捷、不准确,查找标准难、选用标准难、更新标准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主动推送数据内容,既涵盖全文标准和法律法规,又涵盖项目指标和检测方法,数据准确有效、更新实时全面、查询便利精准、推送快捷多样,可以让标准使用者无需网上搜寻即可实时获知标准信息的数据系统。该系统应能实现4个核心目标。(1)信息内容要能包括国家的农业食品标准全文以及项目指标数据,同时涵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食品分委会(ISO/TC34)等国际组织标准,以及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数据。(2)要实现全库数据的主动推送,国内标准之间引用关联关系要清晰,历次版本及修改信息要完备,项目指标与检测方法关联配套,可多角度便捷查询。(3)要有交互功能,一方面要能实时统计各标准的使用频次数据、使用者的地域和行业分布数据,便于主管部门对标准的实施应用情况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开展标准化绩效评价;另一方面要能实时收集使用者对标准的反馈意见,便于向有关部门反映以及时修订标准。(4)要能提供开放接口(API),供各农业相关部门官方网站调用标准数据,通过多点辐射,最大程度推广应用标准。2.建设基于产品营销的生产档案采集管理与追溯系统,使生产信息能全程透明,产品销售能优质优价。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但鉴于目前政府层面的信息化追溯系统,一方面定位于责任追究,另一方面也无上位法依据,同时又需电脑、标签打印机、标签等硬性投入,而且可追溯产品尚不能优质优价,生产企业缺乏加入的积极性。因此,当前应转变建设思路,从产品营销和生产管理服务的角度进行设计。该系统应在可追溯农产品宣传营销平台作保障的基础上,重点实现对人、事、时、地、物五大关键要素的全程管理,实现全过程信息透明。要通过该系统实现“两个预警”:一要能在生产节点对药物的违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预警;二要能在准出节点对药物检出及超标情况进行自动预警,以帮助生产企业快速定位问题,改进管控措施。3.集成质量安全管理托管服务,使企业生产合法合规,质量安全源头保障。要挖掘、引导和鼓励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质量标准研究机构、风险评估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质量安全帮扶行动,重点帮助生产企业解决5个问题。(1)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围绕企业农产品品种,重点针对重金属、农药(兽药)、添加剂、污染物、多发病虫草害等开展全面风险诊断,集成整合国家现行标准法规,遵循良好农业规范框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规范,重点包括风险管理表、日常检查表、各环节生产操作规范等。同时组织对农场员工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培训。(2)指导记录生产档案,协助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定期开展技术巡查。(3)利用区域检测资源,协助开展产品产地检测。(4)定向监测企业质量安全舆情,协助开展分析研判和定向推送。(5)借助第三方可追溯农产品运营平台,从产品品质、安全角度协助企业做好产品宣传推介,扩大销路。

三、运行保障机制

第2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

1. 引言

桥梁的建设步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展开,但频繁出现的质量与安全事故使桥梁的施工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优质、安全地完成桥梁的施工,施工组织者一定要严把桥梁施工质量关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谈谈桥梁工程项目部如何做好桥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2.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1项目管理目标与规划。

(1)项目管理是指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能够对工程项目(或其他一次性事业)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系统。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经济目标、进度目标。

(2)工程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扮演集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一身的角色,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管理,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项目总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已加入WTO的现实,中国更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以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要,这就使得项目经理与项目部的作用逐渐强化。项目管理目标对一个项目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桥梁施工阶段来说更是基础性的部分。在施工初期,项目部应该明确确立项目管理目标,明确未来项目要完成或者达到的水平与标准,并且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必须明确桥梁施工的工期、项目质量、安全、成本、合同、信息等各项目标,制定相应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对各施工环节都进行部署。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应该做出预测,并且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2.2场地规划与机构设置。开工之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形、人文、气候等环境条件,初步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规划,明确划分生产区、办公区与生活区等。同时,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机材、质管、财务、经营、人事、行政等部门。另外,根据工程特点,组建测量、混凝土、基础、架梁等专业队,成立电焊、张拉、钢筋等工班。

2.3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要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且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技术特点,认真编号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主办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从技术人员到工班作业操作人员,层层落实,保证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

3. 施工项目管理

3.1进度控制。根据总工期目标,项目部开工前应编制总体网络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影响工程施工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把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作为施工控制的重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要求,制定阶段性的网络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

3.2技术管理。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如墩基础、墩身、主桥箱梁对技术都要求非高。而且考虑到地质情况、气候等施工环境,不断地克服施工中的难题,对项目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因此,项目部专门应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大胆创新,不断解决施工难题,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扫清技术障碍。

3.3质量控制。在工程开工后,项目部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优质完成本项目目标的指导思想。其次,项目部建立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例如,要制定保证桥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管理制度、对桥梁施工质量检查的管理制度以及桥梁施工质量的奖励规定等制度,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分清从项目部领导到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促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把关。

3.4安全控制。在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负责人为主的安全领导机构。制定出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在施工中安全工作在受控情况下进行。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使全体人员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4.1加强安全生产。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在生产活动中,必须按“安全工作标准”落实好各项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1)审核雇佣单位的安全资格认证及施工队长的安全合格证。

(2)与雇佣单位签好安全合同。

(3)做好民工队伍住地安全管理工作。

(4)做好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各项安全责任制。

3.4.2做好各工种和各工序安全规范的制定。

(1)制定安全实施规范和实施细则,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者人人都懂得安全技术规范,确保安全生产。

(2)做好对高空作业人员的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对防护设施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网、安全护栏规范有效。

(3)满堂支架必须经过安全计算,必须安全、经济、合理;支架基础必须牢固结实,并设有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支架安全可靠;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均匀浇筑,并指定专人检查支架的状态;泵车输送混凝土时,严禁将输送管道与排架接触;排架拆除前对作业者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派专人在现场监护。

(4)现场安全用电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种用电设备均要求接零和接地保护。电工每天必须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并做好检查和事故处理记录。

3.4.3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

(1)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包括《筑施工安全标准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等。

(2)要以预防为主,加强职工思想教育。要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进行安全培训始终贯穿“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预防为主”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将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事故预防型,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为主”的工作上。

3.5成本控制。在做好进度、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有效控制好项目成本,项目部应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对项目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控制。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考虑,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要求,结合项目部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实际情况,选用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其次,从技术的角度来控制,每个施工方案都进行经济性论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而降低成本。第三,通过管理创新进行控制,项目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项目一开始就制定目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计划分解为单元工程成本,从而把成本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中去。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中,项目部不断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力,如材料采购采用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价,在保证钢筋、水泥、小五金等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材料价格、降低工程成本。

4. 结束语

第3篇

为贯彻落实交通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通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省市治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堵住、把住源头、管住路面”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紧密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依法严管,坚决遏制超限超载行为,推进全县治超工作有序深入开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二、强化措施,严格执法

(一)加强源头管理,严禁超限超载。

1.公安部门牵头,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对擅自改变车辆(含油汽罐车辆)外廓尺寸、加高拦板、加厚钢板等非法改装车辆,强行进行拆解,收缴运营手续,恢复车辆原状,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不符合标准或私自改装的车辆,公安部门不得办理行驶执照,交通部门不得办理营运手续。

2.交通部门牵头,协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公路沿线煤场、沙石料场等货物集散地和装载源头,每逢月初1号和月中15号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摸清货物装载源头,并与源头企业签订合法装载责任书。待《**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出台后,对重点源头装载企业派驻运管人员,对其他源头企业进行流动巡查,做到不放行一辆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厂)上路。对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非法经营的要依法取缔。

3.公安部门牵头,协交通部门把行政区域入境口作为执勤重点,禁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境内。要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高速公路交接处的流动稽查,防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按照上级要求,在省道*线***交界处设立“禁止超限车辆入境,违者依法处罚”的警告标志。由交通部门牵头设置劝返点,派员24小时值守,对超限车辆进行劝返或堵在境外。

(二)加快站点建设,强化流动治超。

充分发挥现有治超检测站的作用,拦截疑似超限超载车辆进站检测,对所有超限超载车辆按有关规定处理。姚九卜流动超限卸载场全面启动,24小时运行。对进入本县区域的超限车辆按照交通路政、公安交警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治超形式,对本县区域或过境的超限车辆实施治理。在因卸载场不能容纳所查扣车辆时,经县治超办同意,报市治超办批准,可以选择具有停置车辆、过磅功能的场地,对超限车辆按规定程序实施处理。

(三)严格实施卸载,依法严管重罚。

1.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455号)中的规定执行。

2.非法超限超载或卸载后严重影响货物质量、卸载后无法保管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等不宜就地卸载的货物,要责令车主自行就近卸载,并在执法文书上注明。发现该车不按规定自行卸载的,可视为新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服从管理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保证及时清理的前提下,可实施就地强制卸载。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运输不宜卸载或无法卸载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除外)只罚款不卸载而放行,所卸货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3.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公安部门、交通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20**]30号)、交通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公路发[20**]596号)、《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通告》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违法超限运输车辆行政处罚标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4.交通运管部门要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中的规定,对明知驾驶严重超限超载车辆且又没有进行卸载的驾驶人员吊销从业资格证。

(四)积极疏导交通,确保道路通畅。

交通疏导工作由公安交警负责,由交通路政协助。特殊、紧急情况下,在县政府治超办的同意下,可放行一部分超限超载车辆进境,按照相关规定,引导超限超载车辆到流动治超卸载场进行处理。

对一些恶意堵塞交通、蓄意制造事端,集结闯卡的非法超限运输车辆司机,予以严历打击,可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移走车辆至路外和就近卸载场卸载。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要加强对治超工作的领导,把治超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曹勇同志为组长,公安、交通、纠风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治超工作联席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治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治超办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治超协调工作,监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应对、处理各类突发(群体)事件,负责重特大事件的上报、处理及其他日常工作。

(二)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交通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的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工作。

治超检测站实行交通、公安部门联合执法。交通部门负责治超检测站(场)的建设、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处罚。公安交警负责拦截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并引导其进站检测、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对违法超限超载的机动车驾驶人给予记分处理。治超检测站警力配备2-4名,实行24小时执勤,各公路巡警中队在执行路面勤务的同时,协助流动治超队伍场完成拦截超限超载车辆任务。公安治安部门及沿途派出所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治安秩序,明确负责人和主管民警,建立治安联防制度,依法打击威胁、殴打、伤害治超工作人员及恶意堵车、“车托”或以暴力形式干扰、破坏治超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监察、纠风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治超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治超工作纪律和职责督察。对治超不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违反规定造成公路“三乱”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完善治超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1.治超检测站实行定员定岗,人员从交通、公安系统内部调剂解决。财政部门要将治理工作费用、治超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治超罚没收入全额缴入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新晨

2.实行执法人员素质审查和岗位培训制度。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调离执法岗位。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五不准”和“十条禁令”。县治超办要成立督查小组并公布监督电话,加大对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组织明察暗访,对内外勾结、徇私枉法、私放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要一查到底,坚决处理。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4篇

[关键词]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34-01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目标,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1〕;《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粮食质量检验能力”〔2〕。

1 粮食企业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现状

1.1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1.1.1 检验人员

各企业配备2名以上检验员,具备企业所经营的粮食质量指标的监测能力。

1.1.2 检验仪器设备

配备了用于质量指标检验的仪器设备。

存在问题:储备粮承储企业没有配高速旋风磨、小麦硬度指数仪等仪器设备;不具备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量监测用仪器设备。

1.1.3 实验室环境

有独立的实验室和办公室,9户企业的实验室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实验室配备了操作台。

存在问题:少数企业的实验室面积不足50平方米。

1.1.4 粮食法规政策、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标准的贯彻执行

能够执行国家粮食法规、质价政策、质量标准,部分执行粮食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没建立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档案;粮食销售出库时多数企业没有出具质量安全监测报告。

1.2 国有大米加工企业

1.2.1 检验员

配备检验员1名―2名,具备稻谷、大米质量指标的监测能力。

1.2.2 检验仪器设备

企业配备了实验砻谷机、碾米机等专用设备和谷物选筛、电热干燥箱、电子天平等通用仪器设备。

存在问题:企业不具备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量监测用仪器设备。

1.2.3 实验室环境

有独立的实验室和办公室,2户企业的实验室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实验室配备了操作台、上下水齐全、照明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个别企业的实验室面积较小,操作台不符合要求。

1.2.4 粮食法规政策、质量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标准的贯彻执行

能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法规、质价政策、质量标准,部分执行粮食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存在问题:企业没有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档案。

1.3 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1.3.1 检验员

2户企业配备4名检验员,基本能够完成粮食质量指标的监测任务。

存在问题:1名检验员不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

1.3.2 检验仪器设备

配备了容重器、谷物选筛、电热干燥箱、电子天平、快速测水仪等检验仪器设备。

存在问题:企业没有配备用于粮食安全指标检测的酶标仪。

1.3.3 实验室环境

有独立的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操作台、照明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实验室操作台不规范。

1.3.4 粮食法规政策、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标准的贯彻执行

能够执行国家粮食法规、质价政策、国家标准,部分执行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存在问题:所有企业对库存的粮食没有建立质量安全档案;多数企业粮食销售出库时,没按规定检验并出具质量安全监测报告。

1.4 非国有大米加工企业

1.4.1 检验员

企业配备了检验员,能够胜任本单位的粮食质量指标的监测任务。

1.4.2 检验仪器设备

4户企业配备了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实验精米机、谷物选筛、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等仪器设备。

存在问题:没有配备检验仪器设备很难做对原料(稻谷)、产品(大米)进行批次送检。

1.4.3 实验室环境

4户企业有独立的检验室和办公室,检验室面积大于50平方米,检验室配备比较规范的操作台。

1.4.4 粮食法规政策、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标准的贯彻执行

有检验室的企业能够执行国家有关粮食法规、质价政策、质量标准,部分执行粮食收购入库、加工、库存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存在问题:有检验室的企业不具备粮食及副产物安全指标的监测能力。

2 对规范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的建议

结合对粮食企业的质量安全监测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对粮食企业所应具备的质量安全监测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2.1 检验员

取得省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检验员资格证书,通过省级主管部门技术培训,能够完成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任务,检验员配备指数:

2.1.1 粮食收储企业

年收购量2万吨(含)以下的至少1名;年收购量15万吨(含)以下的不少于2名;年收购量15万吨以上的不少于3名。

2.1.2 粮食加工企业

年加工量1万吨(含)以下的至少1名;年加工量1万吨以上,3万吨(含)以下的不少与2名;年加工量3万吨以上的不少于3名。

2.2 检验仪器设备

必须配备扦样器、分样器和用于粮食质量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检验用的仪器设备。

2.2.1 通用仪器设备:

油脂扦样器、电动深层扦样器、包装扦样器、分样器、谷物选筛、实验电动粉碎机、万用电炉、保水磨、高速旋风磨、多用调速振荡器、电子天平、电冰箱、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等。

2.2.2 专用仪器设备

玉米:容重器;高粱:容重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稻谷: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精米机;小麦:容重器、小麦硬度指数仪、降落数值仪;小麦粉:高温炉、磁性金属物测定仪、电动验粉筛、含砂量测定装置等;植物油:罗维朋比色计、择光指数仪、液体比重天平、烟点箱等。

2.2.3 用于粮食安全指标检测的仪器

酶标仪、气相色谱仪、微波消解器等。

2.3 检验室环境

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操作台符合要求,水电气齐全符合要求,室内采光、照明符合要求,室内通风、温湿度符合要求。

2.3.1 一般粮食收储企业

实验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2.3.2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

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2.3.3 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

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2.3.4 粮食加工企业

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2.4 执行粮食法规、质价政策、质量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标准等应具备的条件

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各级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档案;认真执行粮食法律法规、质价政策、质量安全标准;原始记录、报告齐全,管理实现档案化。

3 企业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程序

3.1 企业提出申请

粮食企业以书面形式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质检机构提出申请。

3.2 现场认定

粮食质检机构接到申请后的2个工作日内,派至少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严格按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条件》逐项进行认真认定,详细填写各项《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工作底稿》。

3.3 核准签发《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通知书》

现场认定工作结束,由质检机构负责人对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条件》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底稿》进行审核,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批准签发《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认定通知书》。

参考文献

[1]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Z].国务院.

[2] 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Z].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看法和体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每个企业最关注的。我们从这句话中就感觉到: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施工监理、管理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施工安全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质量决定着建筑施工的生存。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中最最关键的两个重要方面,抓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与安全。下面,笔者就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目前高层建筑较多,建筑设计较为复杂,大多采用机械化作业,特别是大型机械施工的情形较为普遍,更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尤为重要,对施工人员严格的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1 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安全监察员兼职多,常常出现安全监察死角。大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成本,对安全管理人员设置人数少,或施工现场的安全人员常常让其他技术和管理人员兼职,像这种安全监管人员严重缺编的现象较为普遍,表现为安全人员无法覆盖整个施工的工作面,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工作面出现很多安全监察死角。特别是一些兼职的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的职业素质差,又不能及时和深入的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安全检查的意识,隐患排查能力低,更谈不上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经验。

二是个别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只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忽视安全管理。有的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职责不清,岗位不明,不能处理好技术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关系,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负责技术管理,存在这样的认识偏差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如在搭设外架、拆装模板、布置临电时,图省事,省劲,方便干活等安全隐患多的工作时,为应付安全检查简单拼凑、违规操作,完全不按预先制订的安全方案操作,也不结合现场工作项目的实际进行施工,导致施工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以至于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对安全违规事件和人员以罚代管,以罚代教。不少施工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中的违规操作和小事故以及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不合格项目,不是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整改,而是以处罚代替教育,或是处罚了事,不整改,不复检,一罚了事。上至项目管理人员,下至安全监督员。这样的效果往往导致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产生逆反心里和逆反情绪,缺乏整改积极性,甚至出现让罚款变相成为花钱买违规的现象出现。

1.2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增加培训教育的成本投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要从是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现场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是否有较强的责任心等几个方面选拨和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可以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拨和培养,也可以从人才市场招聘。无论是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拨和培养的,还是从人才市场招聘的,施工企业都要加大投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安全管理员较好的胜任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和事故易发和多发环节和作业层面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项目主管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力度,针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标示提醒牌进行提示,重点检查和防范。例如塔吊活动区域、卸料平台、悬挑架下等重点部位。另外,在安全管理方案编制及交底时,技术人员必须在专职安全员,或者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对重点施工现场、作业面仔细查勘,重点做出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管理方案。

三是奖罚并重,奖罚分明,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对在建筑施工中一定工期内没有发生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的班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对于在检查中发现违规的,或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要严肃批评,除限期整改外,要实现通报制度,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发生事故的,除给与处罚外,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造成后果的要绝不手软,将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队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抓好建筑施工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一般涉及设计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等,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抓好质量控制与管理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对建筑项目的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进行必要的管理,如:查验技术资质,验证开工报告,设计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勘验质量检验证书,收集各种施工设计资料和图表,协调工程变更、检查施工交接环节,做实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检查,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报告,验证必要的技术签证和文件等。

其次要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如:工程质量例会制度;;原材料、构配件质量进场验收制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质量交底制度;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度;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三检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工程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制度等。并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再次施工现场要配备必要的技术资料、检测工具。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必须配备《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统一标准》、《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和要求,配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并对混凝土强度、坍落度,钢筋直径、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室内层高、轴线距离,砌体砂浆强度等进行质量检测。检测记录要专人管理,并且以备随时进行检查。

此外,要对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的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管理。一是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本企业的各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监理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本企业的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单位工程技术档案应由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结合工程的实际在施工现场编制。

总之,建筑安全和质量管理是涉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头等大事,也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最最重视的两个方面。随着社会和人们对建筑安全和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关注,也随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理论和方法上探索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惠更斯.探索建筑企业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0. 9

[2]韩峰雪.如何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目标[J].价值工程,2004.5.

[3]沈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J];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第6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桥梁工程的质量不但关系到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影响桥梁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当前,我国的桥梁建设事故频繁出现,其中人为因素占了组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施工者未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操作,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意识欠缺;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佩戴安全帽与安全带。部分施工者对工程的操作、对施工注意的事项不重视、施工的技术不规范;此外,部分施工者无证上岗,起重机违规操作,运输车辆超载等现象较为常见。

(二)机械设备因素

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另外,设备合理地使用和及时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技术措施不及时;施工操作不规范。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天气条件复杂多变,遇到山洪、暴雨以及泥石流恶劣的天气时,会对建筑工程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步进行工程的建设时,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象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因素,有效的预测自然灾害,减少人员的伤亡与损失。

(四)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则工程的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有很多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能达到质量要求,这极大制约了工程的质量。

二、桥梁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工程质量是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具体包括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协同工作的结果,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首先应培训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施工人员应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其次,应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最后,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障工程质量。

(二)严格监管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

在目前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等,这对采购人员具有很大的诱惑。因此,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特别要注意把好采购关。首先,应培养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采购员应挑选那些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其次,施工项目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凡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坚决使用,一旦发现有材料质量问题应坚持追踪到底。为把好材料关,要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速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三)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工作

及时做好施工现场的采光与照明等工作,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当施工者处于耀眼的强光进行操作时,应佩戴墨镜,以防伤及眼部;当施工者处于黑暗场地时,光线应该足够明亮,确保施工操作环境的安全。此外,为了很好的减少施工事故的频繁出现,应将醒目、鲜艳的施工安全标语或者是警示标志设置于明显的位置,可以对施工者起到提示作用。最后,对于在桥梁的施工现场中场地的平整、材料的堆放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安置稳固好、电路的照明以及保护措施是否到位等情况也应逐一落实清楚,为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控制创造较好的环境。

(四)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要想控制好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就必须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具体如下: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任何人都不得违反;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桥梁施工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有操作者、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的正常运行;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研究处理。

(五)完善规章制度

只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旦下达就要严格执行。每一工程开工前,必须时行图纸的会审,使各方进一步熟悉图纸,明确工程施工的各种环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工程监理人员是建设单位的工程现场代表,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等均负有生有责任。有了保证质量的施工制度,还要严格要求才能实现;要搞好文明施工,实现“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完全设施齐全,道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定期召开技术例会,各工种监管人员反馈现场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旦出问题,便于分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增强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

随着桥梁工程在交通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对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近些年,因为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桥梁运营与维护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和发生的桥梁事故也屡见不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提高桥梁安全和耐久的两个必要措施:一是要有不断健全的规章、规程、制度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其能确保桥梁工程的质量,质量是结构安全与耐久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应该力图开展保障结构安全与耐久的新设计理念的研究:认识到结构各部件的寿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而结构寿命期内功能的保证,必须从设计、施工、材料、检测、维修、加固整个过程来考虑,审视结构的概念设计与构造设计,并保障结构在生命期内的结构可检性、可换性、可修性、可控性、可强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在新的形势下,实施桥梁新设计理念过程中的科学决策关键技术DD进行桥梁风险评估,尤为必要。毕竟,“保险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处理好安全和质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对于整个桥梁建筑而言十分关键,需要建筑的施工者与管理者做好各方面的环节工作,真正保证桥梁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工程建设监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第7篇

1.1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用制度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施工方违反制度、利用制度漏洞的行为。首先,要建立健全电力工程的安全生产制度,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制定详细的规范条例。建立相应的责任承包制,对施工中的各个工序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实施科学的奖罚机制,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实施。无论是工程的监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工作规程,对于违反工作规程的人员给以严格的惩罚,防止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1.2加强防范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尽量防止因为人为的操作失误引起工程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要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管理。通过电力工程开工前的固有风险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电力工程作业前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不同动态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严格遵循电气操作的相关规范条例与技术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以安全生产为首要目标,注意各个工序中设备与技术的选用;加大对工程实施中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实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安全管理人员要尽到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务,起到安全监督的作用;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电力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与重点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工序的实际安全生产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3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

员工是工程施工中各项管理工作的主体,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首先就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相应的岗位培训与强化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使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并能很好地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带来的影响。

2.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2.1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林昌兴构,落实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管理责任。在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应结合当前电力市场的需要以及工程的实际环境对工程项目的选址、可行性进行深入的核查,确保计划任务书中的各项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在设计任务书的指导下完成方案与施工图的设计,对工程的实施细节做出相应的执行流程图,为施工人员的操作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到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特性,并结合一线员工的实践经验,使设计更科学、更合理。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施工阶段的工作是工程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应加以重视。首先,要注意工程材料的选择。材料是工程的构建组成,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决定了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购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进行查证,确保材料符合国家规范。在材料的运输、存储过程中,要按照材料特性,选择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确保材料不发生变性;其次,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明确工程的重要环节、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监督监理、施工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序按公司优质工程的标准进行严格质量管理,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工器具、操作人员资格、成品质量等的跟踪检查。

2.3工程竣工后验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由于施工方的违规操作、管理人员的工作疏忽等原因,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而竣工验收是对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检验评定的过程,是对项目的设计质量、设备制造质量以及主要建筑、安装质量在投运前的综合全面检验;是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最终环节,对工程是否投入使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旦验收有误,导致不合标准的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通过竣工验收,才能证实工程项目是否达到了决策阶段预期的质量目标,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实现建设投资向生产力的转化。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施工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施工技术的突飞猛进,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成本竞争向技术竞争方向转变转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正是衡量企业理正是衡量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想要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这既是市场的要求求,也是时展的要求。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它既是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基于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全管理,建筑企业转变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由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强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通过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制和安全管理的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事故,都是由于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的。建筑工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方面会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巨大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后续使用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续使用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3.1建筑企业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管理机构设置不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缺乏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安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首先,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安全管理问题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安全管理问题。如缩减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构建立不健全、分工不明确、职责未划分等职责未划分等,这些因素使得建筑施工项目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时难以找到明确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问题时难以找到明确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大大降低了建筑单位的管理效率单位的管理效率,这对建筑企业管理和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是极其不利的极其不利的。其次,一些建筑施工项目有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机构制和安全管理机构,却并未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或是从其他不相关的部门调动非专业人员成立该部门是从其他不相关的部门调动非专业人员成立该部门,管理素质低质低、岗位专业性不够,使得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机构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理机构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建筑施工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隐患。3.2建筑项目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近年来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施工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但这些人多是未经过专业业、系统培训,综合素质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农民工,缺乏建筑施工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素质能力力。建筑行业岗位艰辛,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程中,施工人员承担了大量的作业量,但由于欠缺专业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常常因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施工质量,并为整个建筑施工项目造成了安全隐患建筑施工项目造成了安全隐患,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事故,导致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3.3建筑企业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但是,当前不少建筑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考核机制的机制识到考核机制的机制,导致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流于形式,“走过场过场”,并为真正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起到促进和加强的作用用。此外,多数考核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部门进行的,并未形成有效的个人考核内容形成有效的个人考核内容,导致严重责任推诿、相互扯皮现象出现出现。此外,由于奖惩机制不健全,大部分企业过多依赖于惩罚措施罚措施,且偏重于形式化、制度化的奖惩方法,导致监管效率不高不高、考核有效性过低。

4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强化施工管理人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施工管理人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还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术、新材料,才能在施工中保持较高的安全水平,确保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目的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此,企业一方面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集中、定期的内部培训,为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一方面,可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员工外出学习培训,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4.2制定科学完善的管控机制。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必须从源头进行管控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必须从源头进行管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工作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工企业必须对工作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并形成科学完善的形成科学完善的、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符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机制理机制。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逐一清理和完善和完善,明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责任划分;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的奖惩机制,对不能尽职尽责的部门和人员给予批评和处罚,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应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应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奖惩机制的有效实施实施,有助于调动员工参与施工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性。4.3规范施工流程和过程监管。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技术,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于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有效解决现阶段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段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所施行的施工流程所施行的施工流程,由于无法在同一系统中同时满足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的综合管理。为此,施工单位应坚持规范性的基本原则施工单位应坚持规范性的基本原则,在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同时新材料应用的同时,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有效统筹的有效统筹,以及施工全过程的监理,达到综合管理的效果和目标目标。

5结语

正确处理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有效保证现代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证现代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认识强对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认识,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间的内在联系,并从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流程、采取有效的措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魏利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建材装饰,20152015(14):47~48.

第9篇

[关键词]自来水管道 施工质量 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61-01

自来水管道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城市的生存、建设和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它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工程。

1自来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1.1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1)采用先进、精度高的测量仪器;(2)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研究同意后实施;(3)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放线进行技术复核制度,确保放线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4)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必须即时送修,并重新校定,精度满足要求之后,方可使用;(5)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要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

1.2 基坑开挖质量控制

(1)基坑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对基坑底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则基底以上30cm的预留土层可先不挖,待需施工基础时在挖除;(2)土方开挖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输水;基坑开挖作业时,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宽度;(3)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施工前应详细掌握地质资料和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事先考虑遇到滑坡的措施,并尽可能先整治滑坡后再开挖。挖土前先做好地面和地下水输水设施。挖土时不许在滑坡上弃土、堆料或作业。

1.3 基坑回填

基坑的回填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应选择土质良好的土方,同时还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测试土质成分和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回填前应对基坑进行清理干净,确保基坑内无积水,树根、烂泥、砖块等杂物;回填作业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密实同时还应进行密实度的检测。

1.4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1)严格按照设计规格尺寸及要求进行管基施工。沟槽开挖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原状土。管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沟槽的排水,确保沟槽内无积水;(2)管道应在管底标高和管基质量检查合格,所用管材、管道配件及其材料经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铺设;(3)确保管道基础底部的平整,确保管身、承口的着地;阀门井砌筑时应在管顶部留置一定的空隙,避免井壁沉降时压坏管道;(4)运输和堆放管材是要保证接口的完好,管道铺设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管材外观质量,确保合格后才能使用;(5)管道施工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管材内外防腐是否合格,确保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予施工;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保证两者间的净距≥300mm。给水管道还应加设防护套管,防止管道沉降时引起集中荷载,损坏管道;(6)管道安装后,应确保回填土夯实且密度达90%以上;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施工,不可随意变更设计;(7)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接;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8)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

1.5 施工过程质量全面控制

(1)所有的施工项目均须有详尽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须经审核审批后方可实施。施工中必须按施工方案执行,不得擅作更改,各级工程管理部部门负责监督执行。每个部位以及每道工序施工前,相关的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加强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应复核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移交的基准线、基准点。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络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合理的布置,同时还应进行闭合测量,测量精确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测量仪器、设备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送检,同时还应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查、校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3)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有关质量及技术规范执行,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各工序在隐蔽前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须有施工员、质安员在现场指导、监督,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纠正,保证每个工序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及时对已完工序的检查和验收,驻现场质检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须进行外观检查和实测实量检查,资料收集填写检查,对达不到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的,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2.安全保护措施

2.1 一般性措施

各种施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配备相应的足够安全的防护用具和劳保用品,严禁工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中选用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的机械、电器设备,各种自制设备、机电设备通过施工前安全检验及性能检验合格后方投入使用。施工现场照明设施齐全,经常检修,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在工地重点部位悬挂安全标志、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拦。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及地面建筑物安全。

2.2 用电安全措施

配电系统实行分线配电,设总、分配电箱,动力、照明配电箱,不同用途的电箱加注相应的文字标识,箱体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各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关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所有用电设备,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金属外壳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解决。

2.3 机械安全措施

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装置完好,设备装置附近设标志牌及安全使用规则牌,无进行年审过的机械不得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锯木机必须安装反刀架,防止反向进料切割;空气压缩机要有安全罩。运输车辆服从指挥,信号灯齐全,制动器机械性能良好。

2.4 防火安全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施工中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省市有关消防防火管理规定。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明确任命工程各部门防责任人,各司其职。实行逐级消防责任制并检查执行,处理隐患、奖罚分明。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临设按消防要求搭建,水源配置合理,禁止使用电热器具取暖和煮饭,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入库存放,不得露天堆积。

2.5 场地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有安全员定期巡视,重点是人行、车辆进出通道、基坑两侧等位置。施工现场设立明显指示牌和警示牌,定期检查施工围蔽状态。加强雨天施工的组织管理、汽车检测工作,预防支架倒塌、雷击和交通事故。

2.6 大型管道吊装安全防护措施

吊装应由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指挥,指挥人员必须熟悉机械吊装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指挥信号;架驶员必须听从信号进行操作。管子在下沟前应先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吊运。起吊及搬运管材、配件时,对于法兰盘面,非金属管材承插口工作面金属管防腐层等,均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损坏。在起吊作业区内,任何人不得在吊钩或被吊起的重物下面通过或站立。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在工作中起重人员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张紧的绳子,如钢丝绳、链条等。吊运中发现捆缚松动或吊运工具发生异样、怪声应立即指挥停车进行检查,绝不可图侥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