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慧教育案例

时间:2024-02-27 16:10:12

导语:在智慧教育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慧教育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智慧教育;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57-04

初中化学学科智慧教育内涵及要求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类探究学科,强调基于问题的认识活动,学生寻求信息和理解事物的一般过程具有过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如今,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化学知识概念、公式的传授和记忆,很少精心设计认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与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只知道运用原理概念做题,缺乏情境问题分析能力,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变成了机械的知识“接收器”。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让初中化学教育“智慧”起来,我们需要对初中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注重分数,要更多关注学生智慧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要以学科知识学习为基础,但又要与学科知识点有本质区别,即需要长时间、过程性、实践性的训练,教师要花费时间去设计认识活动和方法,准备探究实验,培养化学思维。最后,在智慧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学习。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则需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有效支撑。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等都是新兴的资源工具,笔者提供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在电子书包和微视频环境下促成的智慧教育教学。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拥有丰富而又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书包能够提供答疑检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进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它所提供的协作交流功能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讨论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交流协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效率。

微课以视频化的形式传递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本案例中,教师在课前将二氧化碳制取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独立观看视频,激发其自主探究思考,并完成课前新知预习。

案例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对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学生能够归纳延伸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他气体的制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新版教材内容标准中规定必须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的基本化学实验之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供了有力保证。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一定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的实践经验。初步掌握了“根据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的实验技能与方法,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梳理与整合,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指明方向。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依据;能设计并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逐步分析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及实验装置,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复习,初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过程的体验、反思,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确定及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探究。

5.教学方法及整合点

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功能模拟不同物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再现学习过的实验过程;模拟演示实验过程中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直观再现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温习氧气制取时的注意事项;构建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多种实验器材,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灵活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整合点:不易理解、微观现象无法展现;实验现象观察困难,实验步骤不易规范;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再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部分学校受实验条件影响,难以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套齐全的实验器材。

6.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教室借助网络,利用平台和电子书包将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贯穿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教学过程

课前:

①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生石灰刷墙的相关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新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灭火器入手,使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

②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温故思新,讲授新知。

整合点: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电子书包中氧气制取的虚拟实验动画,回顾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确定、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方法等步骤,使学生初步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进行本实验的探究活动。

课上:

①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解释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的原因,并设疑。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能生成二氧化碳?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反应吗?

生:C+O2点燃CO2

Na2CO3+2HCl=2NaCl+H2O+ CO2

CaCO3+2HCl=CaCl2+H2O+ CO2

CaCO3高温CaO+CO2

CuO+C高温2Cu+CO2

教师点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反应物为固液常温混合。

设疑:在实验室中应如何安全方便地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

②模拟实验。利用化学平台演示虚拟实验,四组对比(如图1)。

学生观察对比四个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试管Ⅰ产生气泡速率很快;试管Ⅱ产生气泡速率适中;试管Ⅲ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微弱并渐止;试管Ⅳ有白雾现象。

整合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但当学生接触到其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该实验对反应药品的探究在常规实验下存在做不好、做不了、现象不明显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平台演示虚拟实验的功能,将不能做的实验模拟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浓硫酸不能作为反应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在选择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树立其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③学生讨论。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得的气体是否较纯?反应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并论述原由。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电子书包讨论区发散思维、实时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④实验装置的确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选择实验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氧气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列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图2),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如右上表)。

最后教师总结,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设计意图: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使学生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

⑤牛刀小试。学生可在实验器材中选择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放入“器材购物车”中(如图3),组装好后汇报交流。

整合点:利用电子书包中信息化构建工具软件,对装置进行反复比较,构建出实验装置的几种可能,如有操作不当可保护学生安全,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在营造讨论的气氛的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对学生设计中的突破性想法要及时鼓励,同时还要把握好探究的度,既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思维置之不理,又不能操之过甚偏离了主题。引进日用品做化学仪器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⑥反馈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4装置回答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关问题:

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c集气瓶。

题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用A、D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B、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氢气。

题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题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选择上述药品的理由是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题5: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接近),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C。

整合点:电子书包对学生答题进行统计,显示答题情况,学生互动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第2篇

关键词: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是食品药学教研室针对全校各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自由选修课,为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案例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1.案例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要具备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一个内容完整、情节具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现象本质联系的认识。

针对教学课题“违禁物的添加”,选用生活实例、热点事件,选编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在呈现案例时,可以充实、丰富与案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应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有效习得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参与到事件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参与决策,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围绕案例基本素材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对于不够清晰的案例背景、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进行查阅,获得由于蛋白质检测方法产生问题奶粉的缘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检测方法等相关信息,以补充、印证自己的观点,直到形成结论。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发言、相互质疑、达成共识三项内容。案例交流是学生参与表达,澄清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台下学生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交流是相互传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个体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表达给老师听,表达给学生听,实现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还要精心备课,收集相关图片,做好课件。

要合理设问,把握案例的指导性。每个案例所引出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若干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讨论意见不同时,教师则应围绕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予以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此,学生既解释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报,2010,5(1):91-92.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205。

第3篇

刚才茂全同志对教育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几起安全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对今后的安全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请同志们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强安全宣传,强化安全意识

教育安全工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认真真抓好安全工作。各校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安全工作“隐患显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学校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促使社会、家长共同关心支持重视安全工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效能。

二、明确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管理

各区、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细化安全工作责任,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参与、谁有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安全普查及上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安全设施保障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真正做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三、突出工作重点,消除安全隐患

教育安全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关键环节,高效利用有限资金,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各校要认真贯彻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的精神,配合全国“学校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迅速形成群防群治的氛围,动员各方面力量对所属的设施设备安全性能作全面普查,加强危房排查和改造,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出安全、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确保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加强教师管理,确保队伍稳定

各地各校要全力做好教职工稳定工作,多方收集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心声,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决不允许出现集体上访和闹事事件。

五、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力度

第4篇

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是强迫症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就本文而言是指案主晚上睡觉前必须去上厕所如不去,案主内心便会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困扰,并且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正常入睡,甚至对白天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症状表现。

二、案例分析

(一)案主基本资料。李丽(化名),女,大学三年级学生,家住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家中有四人,爸爸、妈妈、弟弟、她。李丽寄宿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活泼。

(二)案例陈述

(1)背景材料。案主在家时无此症状,夜间上厕所均有家人陪伴。案主自上大学以来,就有上述表现,大一时案主家邻居因车祸去世,家人及案主心中略有恐惧,家人主动要求陪其上厕所,有时案主可以独自上厕所,但内心感到不安,害怕夜间上厕所突然有不明物出现。据案主描述其在家睡眠质量很好,但在学校期间睡觉较轻、易醒。

(2)案主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案主陈述其从上大学以来就开始有此症状,但在家期间此症状便会消失,而且睡眠质量很好。平时在校期间,舍友会主动提醒案主睡前上厕所,至此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分析案主的此症状持续之久与在校压力和室友主动提醒间接形成的刺激强化相关。

三、社会工作介入

(一)案主需求分析。与李丽多次接触以后,我们了解到案主有迫切改变其睡觉前强迫如厕的行为和意愿。

(二)矫治理论模式选择的分析。深入分析案主睡前强迫如厕这一行为,我们采用行为矫治理论模式。行为主义矫治理论主张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观察到人的外显行为上。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适当的反应。我们根据案主睡前强迫如厕这一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及矫正,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据此,我们与案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并共同制定了服务方案。

(三)介入过程分析

我们将介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时间:4月18日——4月23日

(2)目标:深入了解,验证案主的如厕行为是否符合强迫症

(3)介入策略:1、通过舍友观察 2、案主按时记录。

(4)分析:在此阶段社工给案主布置记录其在这一周内睡前强迫上厕所的次数及时间的小任务,根据对案主个人陈述、记录和其舍友观察的情况发现;案主一周内除了周日没有在睡前强迫自己去厕所外,每天都会在睡前强迫性的去厕所,以免因睡前不去厕所内心不安所导致的难以入睡。且案主的这种不良行为确实符合其所陈述的信息即案主有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这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顺利的完成。

第二阶段:

(1)时间:4月24——5月1日

(2)目标:使案主睡觉前提前15分钟上厕所

(3)介入策略:实施阳性强化疗法

(4)具体实施:舍友监督、案主做记录,若案主在一周内按目标做到四次以上在12:45到睡觉期间控制自己不去上厕所。我们将对案主进行奖励。

(5)分析:在此阶段我们对案主实施的是阳性强化疗法。阳性强化疗法理论的基础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来强化该行为。案主在 “五·一”放假期间去五家渠看“郁金香展”时我们为她准备一份意外的礼物,案主收到时很是意外和惊喜,并对坚持改变睡前强迫如厕意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通过案主在这一阶段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案主在规定的时间内睡前强迫如厕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案主在这一阶段内有六天在12:45之前去厕所,睡觉前也没有再去如厕,且并未感觉到内心不安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因此案主按照双方的协议完成了目标。我们实施的阳性强化法对改变案主的强迫行为有了极大的作用,且在我们的预想之外完成了目标。

第三阶段:

(1)时间:5月2日——5月9日

(2)目标:睡前如厕时间提前30分钟,案主在此周内按目标做到4次即可

(3)介入策略:实施厌恶疗法

(4)具体实施:由社工监督实施,案主若在此周没能完成目标,我们便会在案主半夜睡着期间,打电话扰乱其睡觉,使其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按目标执行。

(5)分析:厌恶疗法,也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来抑制或阻断案主不受欢迎的行为。根据案主记录发现,其在这一周内有六天在12:30前去厕所,睡觉前没去厕所且行为自如,内心毫无不安。案主超额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因此我们取消了对案主实施的厌恶疗法。

第四阶段:

(1)时间:5月10日——5月19日

(2)目标:睡前如厕时间提前40分钟,案主在此周内按目标做到4次即可

(3)介入策略:巩固疗法

(4)具体实施:1、观察法:主要是由舍友,社工,对案主的行为进行监督,看其睡前如厕行为是否符合目标。2、自测;由案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测量,看其改变的行为是否达到目标。

(5)分析:在此阶段中,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矫正的过程和运用的技巧、方法,从而帮助案主整合矫治的经验,巩固已取得效果,让案主认识自己的改变,鼓励案主有能力坚持改变。根据案主的记录、舍友的监督和观察我们发现案主睡前如厕的行为总体上有很大改观,但是在有较大压力出现的情况下,案主睡前如厕的强迫症症状会重新出现,这值得我们反思。

(四)评价分析

我们从三个维度对矫治效果是否达到目标进行评价和分析。

(1)案主自评,案主根据自己的日常行为即睡前如厕强迫症行为是否得到改变的称述中得知,案主表示她现在已经能够自如的上床睡觉,即使睡前不去上厕所,她都能够安然入睡,以前的担忧和不安都没有了。

(2)舍友观察,根据舍友的观察,李丽现在不会强迫自己睡前如厕了,以及舍友们已经不再主动提醒案主睡前如厕了。

(3)社工后期跟踪调查显示,案主现在已经改变了睡前强迫如厕的行为,即便案主睡前喝水之后也不会强迫自己睡前如厕了。

第5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观念方面:一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刑侦工作有差距,围绕公正执法深化刑侦改革步伐不快,创新意识还不强。二是个别干警执法思想陈旧,现代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口供、轻证据”、“重实体、轻程序”思想,受传统的有罪推定的影响,未牢固树立疑罪从无的法治理念,漠视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个别干警为民执法的思想尚未牢固树立,缺乏服务大局意识,满足于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就案办案,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四是一些干警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轻视办案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个别案件不能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执法水平方面:一是公诉到法院的个别案件定性有偏差,偶有出现部分定罪证据未被审判机关认定的现象;二是个别案件的审查报告制作不规范,承办人对案件的事实及证据没有进行综合分析,给领导审批决断带来困惑;三是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规律研究不够深入,突破案件的办法不多,个别案件初查不够深入细致,证据收集和固定证据不力,导致个别案件质量不高;四是个别办案人员粗心大意,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内卷材料不全,卷宗归档不及时。

(三)执法作风方面:一是个别办案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办案纪律,保密意识不强,偶有出现有意无意泄露案件秘密的现象;二是个别干警在办案过程中,特别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依法表明身份不明确,有时没有完全告知当事人的有关诉讼权利;三是在办案中过分强调案件的“神秘性”,一些应该公开的事项没有及时公开,一些当事人有权知情的事项没有及时予以解答说明;四是个别干警接待来访群众态度生硬,对无理纠缠的来访人,有时不能作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五是个别干警不注意维护刑侦警官的职业形象,在某些场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损坏了刑侦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没有彻底端正执法观念。近年来,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我队执法观念和执法思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些旧的执法观念和错误作法被摒弃,与法治文明相适应的执法理念正逐步得到普及。但是,少数干警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行为仍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执法工作的新要求,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和观念在一些干警头脑中根深蒂固,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办案轻监督,“只要办成了案子,追究了犯罪,其它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错误思想在一些干警头脑中仍没有剔除,自觉不自觉地沿用不合时宜的习惯做法办案,导致执法中出现各种错误和偏差。

(二)宗旨观念没有牢固树立。某些干警执法为民意识淡薄,“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没有时刻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没有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没有摆正公仆位置,认为到群众中去是找麻烦,浪费时间、人力、物力;认为调查取证可以走群众路线,处理案件就不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认为群众不懂法,走群众路线是走形式,不起作用等等。

(三)刑侦干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部分刑侦干警的文化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刑侦工作的高要求,知识理论水平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频繁,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违法犯罪手段也更加先进和隐秘,要求执法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现在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还有相当差距。

(四)执法监督制约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五)执法环境不够理想。法律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中应具有的崇高权威和地位并没有在人们头脑中真正形成牢固的观念,现实生活中“以权欺法”的事屡有发生。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专人负责。支队成立了由支队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参加的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支队法制工作专班及法制员制度,明确一名支队领导主抓法制工作。同时层层签订执法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作目标、任务、权责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探组和每位民警身上,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主动抓的局面。

(二)坚持“月考季评”,做到奖惩分明。按照市局的要求,各大队加强执法管理和建设工作,认真填写执法台帐,建立执法档案,并对日常执法状况进行翔实的记载,为半年和年终考核评议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各执法办案大队结合实际,每月组织进行一次执法质量月考自查,发现的执法问题,载入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并按月在单位内进行排名、 通报。支队每季度开展季评,会同局法制科部门开展年度最佳办案单位和办案民警的评比活动。同时把执法质量与岗位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的政绩、晋升挂钩,与民警的提拔、立功受奖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作为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创的,美国朗德尔教授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法律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大力推广。到上世纪初,现代案例教学法被哈佛大学商学院用于管理教学上,用来教授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会学习,应终身学习需要;案例教学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性质的认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财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素养培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必考科目。包括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法规条文,知识面广泛,理论性极强,但又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有所创新。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人觉得,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不错。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组织实施

1、案例的选择要做到合理、有效。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具体来说,必须做到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案例;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法》内容时,笔者选择如下案例:2003年4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市属某钢铁厂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1)2002年3月,新厂长刘某上任后,将其朋友的女儿小林调入该厂会计科任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小林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2002年4月,会计张某申请调离该厂,厂人事部门在其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的情况下,即为其办理调动手续;(3)2001年1月,该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厂长签字后,按规定进行了监销。经查实,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一些是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要求:请指出上述情况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根据《会计法》和《规范》的有关规定,明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对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条件,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管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者离职;在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以备销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直观性、趣味性,从而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理论,达到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实施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1周左右发给学生。最好对学生进行分组,一个讨论小组人数不宜超过6人,一个班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和指挥工作。课下可由组长牵头进行资料准备,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并进行汇总,形成讨论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学生自己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笔者在会计职业道德一章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案例:2009年初某集团公司财务部拟组织本系统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财会部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组织实施等问题,分别与会计人员王××、周××、姚××、范××等4人进行了座谈。4人回答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问题,王××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周××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性质、实现形式上都一样。

(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姚××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是廉洁自律,会计职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整天与钱、财、物打交道,如果爱贪爱占,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二是强化服务,会计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单位负责人提供服务,应当无条件服从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意图。

(4)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范××认为,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学历教育,这样才能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强化会计道德情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要求从会计职业道德角度,分别分析判断王××、周××、姚××、范××4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阐述正确的观点。又通过各组成员们的分析与讨论,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为了找到答案,必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归纳观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组织上,教师首先应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工作,应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作必要的答疑和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小组讨论。当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而陷入细枝末节的争论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回到主题上来;学生明白了二者在性质上、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会计法律制度是工作业务角度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作出规范,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颁布规定。它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和意志,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从品行角度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作出规范。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其实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会计法律制度要求的是“必须”,评价使用的范畴是对和错。案例教学会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的选择,应该依据该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目的来选择,案例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第二,案例应注意科学设计并不断更新。现实中的生活实例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不能照抄照搬,要经过教师的提炼和加工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实例应注意其典型性和普遍性,对其内容结构、逻辑关系、语言、文字、篇幅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使之语言简练、措辞得体,概括性强,问题明确;第三,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建教学案例库。在案例教学中,要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快速成长,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第7篇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做好市级党政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的脱钩工作,经北京市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对我市市级党政机关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范围

    移交、撤销企业的人员应是2000年6月30日前正式录用,并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在册人员。

    二、移交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移交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离休人员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参照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以提前退休、提前离岗,不随企业移交。

    (二)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于企业移交造成企业名称变化的,应变更劳动合同的企业名称;造成职工岗位、待遇变化的,双方应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协商不一致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8年第2号)、《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38号)、《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市政府令1995年第6号)、《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及有关规定,在企业移交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若企业无力补缴,2000年12月31日前所需社会保险经费由企业原主管单位筹资解决。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移交后应继续向所在区、县社保机构缴纳各项保险费用,不得因移交而中断或拖延缴费。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三、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撤销企业的职工,由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安置。

    (二)撤销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劳动关系。职工被安置到其他企业就业的,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职工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新企业应将职工在原企业工作时间视同现企业工作时间。企业主办单位与职工就重新安置协商不一致的,原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以按照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安置费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四)撤销企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至十级的,由企业主办单位负责安置。如本人自愿自谋职业,由企业按照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的规定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五)已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大病医疗、工伤保险的撤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到其他企业的,社会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自谋职业的职工,可将其档案委托存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与存档前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失业的职工,可由企业将档案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8篇

——读书心得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党士鹏

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我们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书中各个案例都能让我感受到是真实的真人真事。每每看完一个案例的时候都会激起我的一个回忆,点评更是指引我这样年轻教师工作的方向。收获颇多,重点谈以下几点。

一、遇事多发现、多研究。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可见,遇到情况,多分析,少片面,才是智慧的老师。

二、教育需要更多的“三思”。

以上的案例中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可见,当今的教育要多一些三思,少一些盲目。

三、知识储备多少,你的眼界就有多宽

第9篇

“智慧课堂”的智慧终端搭载了1.05GHz主频的OMEP4460双核CPU智能平板,设计简洁轻便,10.1英寸的广视角IPS液晶屏幕,能够带来更清新的视觉效果和更广的可视角度,Micro HDMI输出端口可以方便地连接投影仪、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等外部设备。还有Wi-Fi功能和续航13小时的优点,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智慧课堂”的云平台,让学习者通过更加简单、直观、有效的方式获取教学资源,并能够分享、互动,便于教学机构在每个环节及时地控制和管理。通过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让校内校外的各类终端设备高速、稳定地连接到中央服务器。通过利用该公司的教育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幅度地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该公司还正在优化UI(用户界面)设计,增强系统终端的应用体验。相信它将成为未来课堂信息化的风向标。

其实,就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看,还能让这个“智慧课堂”更精巧。触控功能使得所有操作进一步简化,用户只要“触我所见”,电脑就能“知你所想”,用户对屏幕“指指点点”,就能让心中所想的效果得以实现。分享也变得很轻松,无论是通过转屏模式、双屏模式,还是平板模式,无论是Excel还是PPT报告,用户都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分享严肃的内容。这种触控方式让人感到更有主动权和掌控权。还有所谓的“感知计算”将能够使我们用声音及手势等方式管理设备,面部识别、传感器等也将帮助用户以更具有交互性和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对屏幕进行操作。体感3D技术可通过摄像头让计算机终端捕捉到人体上半身的九个动作点;用左右手的自然挥动、分开、合拢、举起、放下等动作,实现对图片、音乐、视频的控制等,人们也可能将要放弃鼠标。畅想一下,有了这样的装置,学生说句话就能唤来想看的一段视频;画个十字,将屏幕四分,就能显示四块不同内容的分享;用语音输入替代键盘操作;打一个手势就能把自己的观点公开……

但这种高级的软硬件大集合,真的赋予了课堂“智慧”吗?“智慧课堂”是多么应时、可喜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的教育就是太缺乏智慧。君不见,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多年来让我们如鲠在喉,就是没有智慧将它化解,让教育改革踏上宽阔的通途;君不见,一个个不同特质、鲜活灵动的孩子,硬是要放在固定的教育模具里冲压,就是没有智慧让他们个性自由奔放地成长在百花争艳的世界。以最尖端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构建起来的这个“智慧课堂”,能有足够的智慧圆满地使教育走出上述困境吗?

自从有了物联网,“智慧”一词陡然流行起来,“智慧商务”、“智慧城市”等,不一而足。那么不妨看看其他领域的“智慧”,给教育“智慧”一点借鉴。

案例一是福州的“智慧城市”。政府获取海量真实的城市运行情况数据,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从而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比如,通过反映市民问题的“大点地图”(在地图中将市民行为事件数据分类呈现,形成分布图)能够快速了解哪一类问题经常发生、哪个地区经常发生问题,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设计出预测性的城市管理措施,消除各类隐患。借此,政府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执行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案例二是香港中文大学市场系教授、市场工程中心主任刘建南博士讲的一个护肤品公司的故事。该公司在开始做产品营销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把产品推到客户面前,而不去持续跟踪并与之保持有效互动,造成客户流失。该公司期望展开有效营销,将产品推广至最佳的用户人群,使其了解公司产品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并最终达成交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公司将智慧解决方案引入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计划中,帮助公司记录看似碎片化的客户信息,通过整合和分析,形成“客户俱乐部”式的精准会员管理。借此分析数据,市场营销人员得以了解哪些客户对哪种产品有兴趣,并由此针对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进行个性化营销。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购买能力等,还能锁定客户需求细节,比如,其购买的护肤霜将在多久时间用完。基于此,确定向客户展开营销的适当时间和适当的营销级别。

智慧商务方案准确划定了营销活动的目标人员,帮助公司提升了营销业绩。在该行业主题营销、节日营销、体验营销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公司将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与客户进行针对性的接触,有效降低了营销活动的成本。

以上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呢?简言之,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中(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半结构性数据),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福州市政府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把他们行为的点点滴滴转化为数据,分类存储。其中一部分和位置有关的,制成“大点地图”用来消除各类隐患。消除隐患的举措不是来自政府的命令或代议机构的投票,而是实实在在地来自市民习惯的自主自愿行为。多年来的被管理者终于有了自,而那些管理者却成了顺从民意的服务者。“大数据”的智慧为人类的政治生活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在“智慧商务”上,则是依靠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决定营销策略的。我的消费我做主,彻底颠覆了那种配给意味十足的商品交易。本来作为买家,并不是为了给厂商创造利润才来迁就卖家的货物进行购买,而是你满足了我的需要,我才允许你赚取利润。在物质极其丰富、信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大数据”给每个人都赋予了“产销者”的品质。这将是一个新社会结构的萌芽。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商务”都具有这样的品质。“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上的确高超绝妙,达到了极致。学生可以流利地输入,及时地分享,迅速地搜索资源,随时随地地浏览网页,接入云平台。聪明是不用说了,但就是没看见将学生的这些行为进行数字化存储,从数据中挖掘学生的心理、禀赋、特长、兴趣和他们真实的需要,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人有高矮胖瘦、黑白俊丑,在气质性格、成长环境上也是千人千面。教育“大数据”就能全面地揭示这个万花筒,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有针对性地推送资源,制定个体的教育策略,进而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估。

自古以来,学生总是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他们只有委屈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范,因材施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教育“大数据”让学生获得主体地位,改变数千年来的一贯秩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这个智慧源于教育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