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4-02-28 14:38:10

导语: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着自身的要求和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区域特色,不同的环境区域面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不同现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手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缺乏比较充足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也在不断摸索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正在进行,这对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将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与提炼,现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网络布局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网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且还要兼顾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来建设合适的水土保持环境生态建设网络。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有着相应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确保自然水系与行政区划是相统一的;其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兼顾微观监测与宏观监测相结合;再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注重整体与特殊性相结合;最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将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避免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我国很多省市都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中秉持了这些原则和理念,根据省市之间的区域性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进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

2.1、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整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成效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全面客观认识水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便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采取适合的措施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宏观区域水土流失的阶段性变化,根据对区域水土流失的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进而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下一个环节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下一步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策略。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时候要注意监测工作的全面系统性,不能只是将监测工作停留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完成状况上,也不能只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数据复核,而是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预防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相关内部矛盾问题,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2.2、客观处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划分,也关系到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同的省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监测工作管理内容,有些省份会规定一般省级的监测公告要在5年更新一次,这一个周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要展示出该省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例如某个省份展示的监测数据就可以显示出这个省份的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其减少幅度大体上是南部大于北部,而国家和省份水土保持的资金重点反而不在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较高的地方,这就使得水土保持的效果很难实现。很多省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水热条件比较好、植被恢复比较快,这些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影像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不同的省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该省区域应该间隔多少时间对数据进行采集,进行系统监测、评价并公告值得认真考虑。如果间隔的时间太短,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监测投入的问题,以至于治理的效果不太明显;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意义。因此,不同的省份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监测时间的间隔问题,根据省份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来决定适当的间隔时间,尽量确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2.3、正确处理监测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可以监测到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和程度等数据,但是如果要分析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效益等数据,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观测或调查来取得。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点源数据得出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但是在一些省级行政区域公布的水土保持公告中没有体现出点源数据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中的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关系和在公告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将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利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体系,而且也可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邹燕莉.水土保持监测档案管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2012(7)

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建设

1、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增加,既美化了环境,也增加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地方,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绿色植物,给人们的心情带来愉悦,也带来了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引来各种小动物,给城市增添一份生趣。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也会更加努力,为以后城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绿色植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净化空气、改良和巩固土壤、保护水源,如果只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可能得不偿失。

2、林业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现状

园林绿化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主要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其中有关自然科学方面主要包括风景园林学、植物学以及园艺学等,而社会科学方面主要包括心理学、美学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学等。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园林绿化工程科技含量不高,对技术要求^低,但是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变化,园林绿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距离经济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人们不惜以破坏林业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例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林业生态环境水平不容乐观,在短时间内单纯依赖自然恢复力来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环境难度较大,因此这些年,各地区都意识到了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开展园林绿化工程,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作为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者没有做好宣传工作,甚至对居民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置若罔闻;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大,对一些污染较为研究的企业主要以罚款为主,治标不治本。

3、探究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

3.1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林业及园林绿化生态发展质量效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林业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在今后林业和园林绿化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对科学技术应用力度。首先,坚持分类经营,结合区域情况选择适宜种植作物,以产业经济区或者是经济带的经营方式对商品行人工产业林进行管理,而地区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加大对一些科技型、创新性产业林企业的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为林业朝经济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及园林绿化工程

生态功能发挥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坚持生态建设的基本理念,创造创新林业及园林绿化工程功能,为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随着我国现代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核心。例如:我国多个地区城市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地区冬季雾霾情况已经超出控制范围,即使是限产限行也无法解决,因此在今后今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以生态经济建设角度出发,加大对林业生态及园林生态经济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和园林工程生态、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可以植入绿色城市规划的理念,构建生态绿地环境系统,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具备层次性、生态化的园林工程,达到“自然―植物―人”三相合一的一种生态网络系统。

3.3 打造园林绿化工程,改善林业生态环境

园林工程是一个综合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多种多样的公园、绿地等,但是无论是何种功能的公园或者是绿地工程,它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提升城市自然生态水平。基于此,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的过程中,各地区应当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扩大园林绿地的发展范围,使其满足城市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城市中心加大园林绿地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中心地带林业生态环境,同时在城市边缘地带也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建设公园、绿地、生态林等工程。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使用材料应当以植物为主,尤其是对一些常绿高大乔木等应当扩大其种植面积,而结构方面应当以复层为主,避免大范围都是硬质铺装或者是单纯的草坪,已在保证林业生态工程绿化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符合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要求,顺应了自然发展的态势,对环节当下雾霾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样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为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添光添彩。但是部分地区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林业生态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还完善,对此应当加大重视力度。

结束语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打造和改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保证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达到最终目标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把握现在,努力整治环境问题,大力发展环保绿色产业,从思想上、文化上,加强环保意识,配以法律法规执行实施相关政策,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文超.加快林业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5,(06):226.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经济发展,这也使得他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且,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生产也在不断的扩大经营,这就加大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力度,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无法满足人民生活以及发展的需要。又因为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无法为动物提供和谐美丽的家园,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破坏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找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这也是为了给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促进让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协调。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对动物和人类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这也可以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和谐美丽的环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同时也可以激起人民对它的保护欲。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的建设,并且可以让动物能够拥有一个干净的生态环境已供它们生活下去。而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寿命,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以及精神归宿。

2.对社会

企业在发展中有可能会向河里排放污水,或者是砍伐树木,也有可能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这样一来就会使得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如果企业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就会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破坏,也会打破大自然的平衡。所以,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企业可以认识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且尽全力去补救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人类的负责。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无法更好的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就会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企业的经济,这样就严重损坏社会效益。而且,又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这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样也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这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专业性,那么他就无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对突发状况也无法更好的解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素质和责任心,这会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细心,并且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这样就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带来阻碍作用,这样也就自己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就需要增强企业和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游行、讲解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我国的生态环境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良好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欲望,从而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要想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生态环境部门在聘请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并且对于在岗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进行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专业性课程的培训热情。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都完善,同时,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还可以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五、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人民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就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那就需要能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这也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有关人士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礼.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可是续发展[M].生态环境资源管理,1995.

[2]林迎星.可是续发展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个现实话题[M].世界生态环境研究,2000.

[3]赵景柱.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系统分析[M].生态学报,1999.

[4]徐中民.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M].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第4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和农村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但是,这些可喜的成绩背后,我们要正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整个社会和舆论的关注。当前,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同时缺乏科学管理和规划,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而且规模较小,相对发展水平较低等等。此外,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等问题都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和谐、稳定向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不健康的发展态势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能盲目的进行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有张有弛,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

一、小城镇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小城镇盲目建设,缺乏特色

许多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不遵循实际情况,闭门造车,随意参照其他城镇的规模和发展方式,不能有效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使得自身发展受到拘束。另外,不少小城镇在建筑设计上,盲目仿效其他小城镇建设,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不能显现当地的人文和地理特色。另外,不少城镇的规划相对滞后,邯郸学步,没有与时代接轨;规划设计方案缺乏系统性,不重视各个分区功能区间的相互协调;缺乏科学发展的思想,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当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盲目迎合的问题。例如,有部分乡镇领导为了尽快实现财政增收,不顾全局发展的考虑,大量修建水泥厂、砖瓦厂等盈利较丰厚但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工厂。这些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数量较多、涉及行业广并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任意排放废水、废渣等,对周边生态环境及农作物和绿色植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注重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还会破坏土壤,污染生态环境。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反应当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发展现代农业与化肥息息相关,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发展农业生产须防治植物病虫害,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依然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途径。现代小城镇环境不断恶化与化肥和农药的滥用以及畜禽养殖业急剧膨胀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小城镇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员受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并且当地的宣传指导工作开展受各方面阻力,造成了化肥农药施用过量并且化肥农药施用过程中配置不合理,直接导致土壤结构改变以及土壤板结。我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导致耕地面积的流失高达两亿多亩,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粮食减产也超过了一千万吨。

(四)领导环保意识淡薄

如今,许多领导只关注经济发展的硬性指标,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合理规划、安排各项工作。另外,有许多领导片面强调“工业强镇”、“商业兴镇”等工业途径,而忽视了小城镇自身的绿化建设和生态建设。

(五)环境规划滞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小城镇的建设和科学的规划密不可分。但是,当前城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坏境规划的进程。在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中没有将环境保护列入重要的规划项目中。另外,许多生态环境的规划不能与环境建设的硬指标结合起来,投入与实际的环保工作不适宜或者投入没有完全运用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

1、做好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首先要从宣传工作着手,要在全国的各个小城镇中营造一种关注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公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一直贯穿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小城镇建设在当前的发展形势是小城镇居民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由于受教育、环境等影响,小城镇居民的行为方式导致了小城镇较为脏、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一己之力,要让居民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一个造福子孙、泽被后世的伟大举措。乡镇企业也应该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不能仅从经济增长的方面去追求数字上的GDP,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使城镇的综合实力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进行安全教育是做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将小城镇建设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使广大的居民和领导意识到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

2、要做好小城镇环境规划工作。做好环境规划对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是在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中要时刻谨记。小城镇规划过程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另外,要以提高生态文明为核心,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共同治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的各个功能区域,应科学合理规划居民区和其他对居民有一定影响的区域的布局;要调整规划小城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区域布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来评估乡镇企业的建设项目是否合理;另外,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引导小城镇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3、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指的是人、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在资源投入的全过程中,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方式。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城镇的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造成了大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所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遏制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另一个方面,在农业方面,要加大推广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科学使用化肥、农业,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合理耕作,实行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要把握好现代化建设中,循环经济的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经济观、新消费观和新生产观五个主要方面。从新技术着手,从资源的高效率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处理等几个方面来发展小城镇经济。

4、增加环保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城镇生态环境防治与小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小城镇承载污染物以及治理污染的能力。限于我国国情限制,我国在小城镇建设的重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因此配套的环境设施也不够完善。所以,政府应该合理的加大小城镇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为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些企业的关于治污、节能等项目应该重点扶持。

5、切实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体系。在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一定要有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要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有关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建立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评价体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一定要严究其责任。政府要站在一定高度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执法力度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基层环保的薄弱处着手。最后,还要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在群众中建立自治的环境保护监督小组。

小结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承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历史角度来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实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城镇的综合实力。同时,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牢记科学发展观,巩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统筹城乡规划,全面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新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第5篇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主张建设宜居型城市,中国虽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但也很重视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的改进能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首先考虑到的是宜居,如果一个城市设计的不合理不适合人们居住,那么后面的园林设计的再怎么好也是做无用功。城市园林设计是依据宜居理念为前提的。

【关键词】

宜居理念;城市园林;城市建设

前言

建设宜居的城市园林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已经深入到民众当中,建设现代化城市园林已经势在必行。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人类在地球生存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地,如果生态环境出现问题人类的生存发展必将出现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生态环境不容小视,在城市中融入生态园林是一种新的社会趋势。在人类刚刚出现在地球上时,所有动植物都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上的环境越来越差,天空、大地、海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更有很多动植物开始灭绝。到了现在社会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人类终于清醒了过来,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开始去保护生态环境。目前人们都开始去关注生态保护。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出现

其实所有的城市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叫做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里面的各类自然环境如园林绿地、农田、城市绿化带、小湖泊组成了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承担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人类等同于居住改生态系统的高级消费者。城市园林中的园林它是城市中具有生命的核心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可以调节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比如光线、水蒸气、大气等因素,为在生态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改善了生活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如果把大自然中的绿色生态环境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当中不仅是带来亮丽的风景还有令人舒适的生活环境,这种城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将会是以后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1-4]生态园林城市中的园林对于城市有以下作用: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水分、土壤;降低辐射、降温、降尘、防火等等。并且他在净化城市中也能无形中缓解一些人们的工作上的压力。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建设的益处是表现的非常明显,将来可能我们居住的城市都是伴山伴水,符合宜居城市的要求。

2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保护规划

2.1整体上进行宜居城市计划

在设计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园林中应该用整体的眼观来看,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或重点建设某一方面。因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要完整良好的运行那一定要平衡。设计城市园林中以整体的角度来设计让生态园林与城市的各个设施平衡存在共同发挥作用。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是要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最接近原生态基本原则,模拟出一个自然的自然山水环境,确保城市中的系统系统具有实际绿化意义;二是坚持生态与基础设施相结合的原则,将园林生态融入到生活中;三是确定好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步骤,不能为了任务而建设。

2.2改善城市交通布局,形成生态城市交通布局。

从现在的交通发展情况来观察,我国城市汽车数量还会不断继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太大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大麻烦,它可能还会带动应发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毫无疑问会阻碍城市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建设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园林中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交通问题不论是设计什么类型的城市都要重点考虑。针对城市园林而言交通道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人和车辆还要考虑植被园林,把生态园林融入到城市当中,形成一个现代生态交通布局。就一定要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主干道和街建设绿色环带,形成生态城市交通布局,使整个城市交通变得更通畅,城市交通通畅后可以提高这个城市运行效率,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

3生态园林城市宜居理论的实行和建议

3.1生态园林城市宜居理论的推广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进行宣传,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也不列外。要建设宜居的城市园林必须要每个公民的配合,关键之处在于宣传好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积极配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重点是强化宣传,让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丶科学内性深入人心,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落实与每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

3.2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的相结合

要评论一个城市建是否设的好,就要去看这个城市基础设施建,比如道路交通、水汽煤电等。宜居的城市园林它也属于城市自然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建设维修基础民用设施中要关注对生态园林环境造成的影响,找到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平衡点去互相融合,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建设时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应注意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上的倾斜政策机遇,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市区和县农村污水和垃圾等农村生态污染。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调节功能,这个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但只要在这个调节范围内就能自动回复,就能把一些设施放在生态园林系统里。

结论

规划与建设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园林城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的工作,但它又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生态城市园林的建设状况反应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状况的重要表现,要建设一个完整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者或者国家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舒适良好的环境。

作者:王聪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4.

[2]汤洁巍.城市绿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140.

[3]王娟.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历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41.

第6篇

关键词:林业 生态环境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1林业生态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

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谐”二字,其中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还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并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旦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那么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关系的混乱,也就谈不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了。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人对于环境造成了其不可承担的影响结果的话,那么自然也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进而给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切实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作为我国自然环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自然资源的发展能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向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那么我们不得不首先考虑好森林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建设问题,做好了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也就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林业生态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

2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中的基础作用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起到了基础的作用,换句话说,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中起到了基础作用,这种基础作用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急需要做出一定的转变,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有所转变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而此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就为经济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和资源有巨大的贡献作用,此外,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还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林业生态建设对我国生态科技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一直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发展点,而生态科技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发展方向也颇为引人关注,而林业发展对于生态科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仿生科技的发展,仿生一直是我国今年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仿生学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新型材料的发展意义重大;(2)提高资源的有效生产效率,资源一直是我国经济进步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也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3)丰富我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林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对于我国的排污减排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因此,也就对于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当前我国经常提及的一个主要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我国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视频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纯天然无污染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就能够为我国纯天然食品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为人们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

3加强林业建设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我们都知道森林树木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前重点要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降低空气中碳含量,进而减缓全球变暖节奏,为低碳经济做出突出贡献。林业资源作为我国发展中急需的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在能源日益短缺的现在显得更为重要,成为了我们当前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一个另一突破口。实践表明,生物能源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就林业本身的发展来说,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不仅进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给我国其它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这种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会产生任何的负面效应,对于低碳经济本身来说就有重大作用。最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不仅仅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它还能够提升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得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我国现有的生态水平,全员行动,为我国的低碳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既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我认为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这也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人们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这一点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也是如此。第二,大力发展林业,我们不仅仅要对于当前被破坏了的林业进行必要的修复还应该在一些有需要的场所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只要有了一定量的林业资源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生态森林建设,进而促进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第三,要把握好林业生态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不能够紧紧围绕着林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建设,当然也不能只注重其生态效益,要把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得林业资源不仅仅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还能够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切实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平稳发展。

5结语

近代以来我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人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甚至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故意造成了环境的损坏,这些都是的当前我国的自然环境形势极为严峻,当前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正在积极寻求办法针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改,林业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 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城市中罕见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其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阳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进行简单的分析,以现下的经济法理论、环境法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已实施的法律法为支撑,从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等几方面对贵阳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构建方面提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生态环境 湿地公园 补偿制度

近年来,生态补偿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词的诞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现阶段的生态补偿制度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虽然我国的生态补偿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林木业、自然保护区、遏制沙漠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构建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现成的实例可以借鉴,只能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为此,建立和完善贵阳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补偿制度仍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补偿制度的法律构建,以此来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实际意义。

一、 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之概况

贵阳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项目,对于爽爽的贵阳而言,湿地公园的建设很是重要。目前,在贵阳市主要建设了两大湿地公园:花溪湿地公园和小车河湿地公园。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中心城区的北部,距离贵阳市中心仅十二公里,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在环境上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原岩溶丘陵区,是以喀什特地貌为特征的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适宜的气候和多种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花溪河水资源充足,年平均径流量9.84亿立方米。另外,花溪河的水质优良,清澈见底,达到Ⅱ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是贵阳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点。其次,小车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区,根据规划,该湿地公园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多样性的优势,突出海拔落差和梯次植被特色,彰显良好的河谷生态,在公园内建设有公用配套设施,并配有完善的垃圾处理、排污治理、慢性系统等功能,是展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小车河湿地公园的建设直接惠及城市西部、南部的60多万居民 。

贵阳市中这两大的罕见湿地公园,为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不甚枚举。为此,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笔者认为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生态补偿制度,促使人类更好地保护湿地公园,保护生态环境,以此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 建设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特别是对自然环境下天然湿地的生态补偿更是毋庸置疑。曾经学者们甚是担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今已上升为了重要的法律问题,在201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时候,首次将公益诉讼列入法律规范之中,这在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 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不健全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在某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上已有实践。众所周知,生态补偿制度适用于环境破坏甚是严重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对于湿地公园的运用却是几乎没有先例可寻。为此,免不了在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采取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会有缺失,或者是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根本就不健全,导致在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的时候出现漏洞,以至于给那些损害湿地环境的人以可乘之机。在此情况下,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就会陷入很危险的境地,从而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如此看来,建设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湿地公园生态补偿不到位,影响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

生态补偿制度是偏主观判断的制度范畴,其在被有关部门运用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生态补偿中,生态补偿标准需要人的主观判断,如果判断不到位,或者有关人员的判断标准误差较大,就会对被补偿人产生不公平。这样不公平很可能会导致对于生态建设付出的人、对环境保护付出的人而言,他们以牺牲自己的固有利益作为环境保护的投入成本无法得到收回,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产生利益不均衡。而由此产生的利益不均衡、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就会导致生态保护与建设者之间存在的心理落差,进而滋生不满情绪,影响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

(三)湿地公园生态破坏严重,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危机

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下,公民早已远离了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现如今每天都是和现代化的设备打交道,这固然就免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建设不安全,很有可能就此引发生态危机,从而触发生态威胁。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就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结果。贵阳市具有“凉都”之称,“爽爽的贵阳”也是家喻户晓,这些称号来源于贵阳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气候条件。笔者认为,如若我们不对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那生态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建立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生态危机有着重大意义。

三、 构建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不是空中楼阁,这是需要一定的理论为支撑。经济法这一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的程度上给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湿地公园而言更是对至关重要。现笔者就从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构建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所需的理论基础。

(一)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经济法这门学科里一个独有的概念,其含义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环境造成非自愿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导致他人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或者是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的效用,由此外部性就可以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环境保护作为经济法学科里的一个分支,也具有经济法学科应有的基本特征,外部性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外部性理论是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中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有力理论支撑。“鼓励和保护正外部性,预防和制止负外部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规制外部性方面,行政法主要从明确政府的职权和职责、强化正当行政程序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着眼,发挥重要作用。” 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定会造成外部性的影响,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对此,对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予以付出的人而言,可以对其进行奖励;相反,对于那些破坏环境的人而言,则可以对其进行惩罚。“经济法对带来正外部性的个人或企业,通过授权政府采取补贴、减免税收等鼓励措施,使私人的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的部分得到补偿,以克服或减少‘搭便车’的现象。”

(二)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公共物品,顾名思义就是人类公用的物品,当人们在使用公共物品的时候,因为人的本性,会导致人类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共物品,由此损害他人的利益。生态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当人类在享受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因为目光短浅或者利益使然,就会促使有的人在享受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害生态。诸如很多人在享受环境的时候故意破坏环境,他们认为这种破坏暂时不会对自己造成不利,至于会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害,他们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希望享用环境好处的人越来越多,相反对环境建设投资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就会出现资源浪费殆尽、生态逐渐恶化的后果。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生态补偿制度,给予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免受损害而牺牲自己利益的人一定的补偿,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予以惩罚,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致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实现社会与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多元目标相互协调的新型战略。 ”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类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当代人有权使用资源和享受生态环境并从中受益,当然地也有责任为后代人保护有限资源和避免环境受到破坏,当代人同后代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每一代人都应当对后代人负责。“可见,为了防止当代人为有利自己、以后代人利益为代价滥用自然资源,在法律上承认代与代之间的权利和当代人对下一代人的义务是至关重要的。”

四、贵阳市湿地公园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构建

(一)确立生态补偿的法律地位

法律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第二大法律体系,其重要地位是举足轻重。湿地公园的生态补偿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保护现有自然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所以只有明确湿地公园生态补偿的法律地位才能顺利地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对于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规定,是其重要依据。在应对生态危机的法律对策中,希望国家能将生态补偿列入生态保护的法律条款中。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以明确对生态补偿的规定

《环境保护法》虽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专门法律,但其对生态补偿的规定提及甚少。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法》作为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律,存在着大量的缺陷,环境保护法更多地侧重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粗略的监督制度,而关于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方面的规定却是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做一定的理念更新,毕竟法律是滞后的、僵硬的,法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不至掉队。将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上升为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促使国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法制化,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促使生态补偿有很好的法律积淀,更重要的是对湿地公园的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基础。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潜山县;问题;对策

“生态城市”指生态健康的城市,它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和活力,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1]。也就是说生态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自身生态特色的城市。如今,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是沿长江一带著名的历史名城,是古皖文化的源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拥有建设生态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前潜山县城市发展规划侧重于长江流域产业承接转移,寄希望于发展工业振兴地方经济。根据我国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应该限制发展工业,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因此,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潜山县亟需解决的首要工作任务。

1 潜山县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目前的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2]。潜山县确定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是从基本县情出发,综合考虑潜山县生态重要性和产业发展现状的现实水平上所做的合理选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践行美丽中国的必然趋势。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潜山县生态现实决定了必须建设生态城市

潜山县坐落于安徽省西南部,为皖西南中心地带,是长江中下游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地处北亚热带边缘,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以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天柱山为例,该区位于潜河、幸福河流经地带,地处县城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天柱山镇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亦兼具灌溉、给水、调节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潜山县生态环境保护滞后、生态资源开发粗暴,当前,潜山县,天柱山景区内有一定规模的宾馆十多这家,小旅馆几十家。随着旅游区建设力度的加大,项目落地的各种环境问题伴随而来。环境污染的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与此不相匹配的是全县环境基础设施空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排水管网建设尚未起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其相关环境基础设施的配置薄弱,按建设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和国内先进水平衡量差距较大,给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问题。

此外,旅游区承载影响能力是有限的,当影响超过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出现失衡现象,导致物种种类减少甚至消失。即使影响在旅游环境系统承载力范围内,高密度的游客活动同样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3]。然而,潜山县在旅游业远未达到其承载力上限时,已经给周边环境带来新的变化,急速增加了当地的本底污染负荷。其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游客量的增加,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垃圾随意排放、丢弃的现象随处可见,且纳污水体幸福河属于劣V类水质。事实情况表明,潜山县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其污染与不良影响预防措施尚未到位。因此,必须加强旅游管理,应用高新科技手段、引进高级专门人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生态化、科学化。

总而言之,潜山县的生态重要性决定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能走以破坏环境,违背自然为代价的短暂性增长方式,潜山县应该在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布局下,走适应时展要求的人与自然一体化生态旅游行业发展之路。

1.2 潜山县产业现实决定了必须建设生态城市

在许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中,都把工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地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支柱[4]。但往往收效甚微且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小觑的生态破坏等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潜山县各届领导均致力于发展工业,振兴经济。如今的经济增长虽相较于以前有着很大的提高,但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尤其是沿海地区,仍十分落后,直到今日,潜山县仍在全国贫困县之列。潜山县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强势招商引资,以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为目标,大力承接产业经济转移。对外来的重污染,高排放的工业进行接纳引进。这种规划目标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本质上是一种短视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不可避免增加当地污染负荷、破坏当地居民历古以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贻害无穷。

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充分发挥潜山县生态环境独特性和优良性的优势,充分挖掘旅游业和生态产业潜力。潜山县拥有5A级风景名胜区1个,拥有三祖寺、二乔故里、金紫山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但其配套生态产业却极不完善。潜山县拥有风景名胜区面积高达500km2,但全县2012年接待游客量为312万人,仅相当于面积250km2的云南洱海2010年的游客接待量。可知潜山县旅游业管理技术较为落后,规模较小,尚有较大潜力可挖。由旅游业带动的服务业、生态养殖、手工制作等产业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潜山县更不应该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产业质量,加大宣传,从生态保护、健康疗养、休憩心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装。从而促进全县经济的优质、快速、可持续发展。另外,潜山县还应该利用国家政策,加大与下游发达城市的沟通交流,争取获得其财政转移支付补偿。开源节流,从而为全面建成生态城市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上述,潜山县应该从自身的基本县情出发,抛弃以工业化发展为主导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推动当地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1.3 建设生态城市是潜山县践行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现如今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践行美丽中国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先行。生态城市强调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系统中的各部分都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5]。

潜山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人文景观,纷繁的生态环境固然是大自然的馈赠,当地居民为此而感到自豪。然而,这种自豪感也引发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使当地居民产生了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从潜山县一些政府官员到普通的城镇居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还没有认清到这个问题,也未深刻意识到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危及到城镇的经济发展,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效益是短暂的。更有一部分居民事不关己,单纯的认为环境保护问题是政府和国家的责任,而与他们无关。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潜山,更需要当地居民的支持。

建设生态潜山,定会激发潜山全体人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践行美丽中国提供思想保障。建设生态潜山,也会使改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提高,从而为践行美丽中国提供物质保障。建设生态城市,是潜山县践行美丽中国的不二选择。

2 潜山县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对策

通过潜山县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追诉,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设潜山县生态城市。

2.1 以地域特色为重点,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规划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6]。近几年来,国内许多新规划的城市景观呈现千城一面的景象,过多的模仿成功城市的规划设计,却忽视了本身的地域特色,缺乏有目的的建设控制,已成为大多中小型城镇普遍面临的尴尬局面。因此,潜山县在进行规划建设中要坚决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同时,要充分结合潜山县本地资源特色,规划设计独具皖江南魅力旅游名城。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文化底蕴与文化精髓,只有将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打造出特色城市,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和价值[2]。在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几点:

一要,以保护文物为重点,合理规划。潜山县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在规划建设中,要立足于保护历史文化,对文物建筑进行适当修复,避免修建一些与历史景观不相符合的建筑,影响景观的整体布局。

二在,规划时应考虑到地形、气象、产业等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布局要密切注意河流、风向的走向,诸如彭岭开发区位于县城上风向,应该建设排放大气污染轻的企业,其它类型污染源的企业尽可能安排到开发区三合、八一新区落户,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应该就近安排到县城污水处理厂一带。

三要,加强对特色景观的建设,打造潜山县独树一帜的景观特色。潜山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县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浓郁的古城文化营造了县内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金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观极富有地域特色,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潜山县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潜山县对外宣传中的最有效的名片。此外,在对景观的开发利用中,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适当合理的开发,保证资源的永续性。

2.2 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当中,强化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7]。作为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它在环境保护中充当在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潜山县目前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出发,结合全县实际情况,要加强对环境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分别对“三区”的区域控制。目前,开发区现有工业布局不合理,七零八乱,同一行业不能归类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项目间相斥现象突出,不利于配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从长远角度来看,度假区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厂,集中控制辖区内的污染源。现有设计规模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万吨,不可能带动度假区乃至风景区的污水处理达到排放的标准。集中控制就是将度假区、开发区若干个工业企业、住宅小区按照统一要求去规范环境基础建设,统一环保要求,统一达标排放。度假区正在启动建设,特别要注重,否则又要重蹈开发区旧辙,积重难返,难以补救。

2.3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可以说是人类对发展观的新的认识和对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8]。基于潜山县目前的产业现实,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潜山县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一,确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皖江南“慢城、休闲、生态旅游城市”。首先,站在潜山县经济欠发达,城镇建设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当地政府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利用潜山县在自然和文化上的优势,应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上的发展有所倾斜,打造潜山县新特色、新形象、旅游新品牌。

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23个国家的141座城市成为被国际慢城组织认证的“慢城”,南京高淳桠溪镇于2010年底成为我国首座慢城。慢城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具有一定辐射面、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目的地,慢城建设和发展成了城市旅游目的地践行的新热点[9]。因此,潜山县可以基于潜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古城文化浓郁、社会生活节奏舒缓等优势,从慢城建设入手,抓住机遇,明确方向,将潜山县定位于旅游、休闲、养生一体化的生态慢城。

第二,潜山县政府应该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在工业方面,尤其要避免进行产业结构转移,除了引入适合潜山县情的、低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的清洁生产项目外,其他项目基本不宜引入。而对于风景区、度假区绝对禁止工业项目上马,度假区范围内的项目引进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条例高度把关。此外要同步加强对已落户工业企业的宏观控制。在经济增长方面,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外,更重要的是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有低收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10]也就是说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整个潜山县的生态经济发展建设。既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和重污染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又要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特别要在当前招商引资中,坚持引进的适合县情的项目。

2.4 加强全民环境意识教育,增强生态保护的社会宣传效果

生态保护宣传的重要性是全社会所公认的,它在促进人类环保意识觉醒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1]。为了让潜山县居民充分意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即从思想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环保和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即可在潜山报、潜山电视台等媒体网络以及环保局自办的“潜山环保简讯”等平台开展宣传。也可组织开展论坛、讲座和竞赛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咨询活动,回答群众疑惑的问题以及急待解决的污染投诉的矛盾。利用与群众、企业接触的机会,大力宣传环保方针政策、知识和法规,使环保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把落实环保真正变成广大群众自身的行动。

第二,实施政策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法制教育。首先应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城镇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针对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城镇居民乱排乱丢现象要采用执法与说教结合的方式,使居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做到从思想上规范自身行为,而对于企业铤而走险,偷排偷漏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整治绝不姑息,利用社会监督,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给相关企业一定的警醒,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对潜山县重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已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的建设既是顺应城市演化规律的必然过程,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需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综合多种因素的考虑后,这也同样是安徽省潜山县最明智的长久选择,如何构建生态城市,潜山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潜山县必须依据全县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找到适合潜山县经济发展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摒弃不合理的观念,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17-20.

[2]邓秋野.城市规划中地域特色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北海市为例[DB/OL].http://,2011-08.

[3]张继辉.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翟东昌.生态经济视角下宁波现代新城发展探索与研究[J].社会与发展.

[5]盛学良,彭补拙,王华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导报,2000(5):6.

[6]沈洪艳,宋存义,贾建和.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0(6):726-730.

[7]刘淑红.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现状与反思[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5).70-73.

[8]段文霞,肖猛,李光跃,陈放.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04,23(1):34-37.

[9]张海燕.基于山水城市的邢台市旅游吸引力提升对策[J].2013,30(2).

第9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40

生态环境主要是由非生物、生物群落等自然因素所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密切联系,一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们生活环境也会随之不断恶化。基于此,我国应合理应用相关措施,确保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半干旱为主,且地形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而生态环境特点表现为:水源匮乏、干旱少雨;沙漠戈壁总面积相对较大,且多数土地无法再次利用;森林稀少,植物的覆盖率普遍较低;在土地沙漠化方面,西北地区则占全国的90%以上,呈现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西北地区出现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沙漠化的不断加剧、资源开采和废弃物堆积等导致,因此对其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态建设中,林业资源属于其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林业资源产品中,多数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其作用不可忽视;二是林业资源作为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渐形成相应经营理念,从而展现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三是按照目前我国经济正常和相关技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可有效促进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四是森林资源属于林业关键资源,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基础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才能明显提升林业经济水平,为其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五是目前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相对比较严重,导致物质的生产力不断下降,使其各项功能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若要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应将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情况,总结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所谓公平性是指应该保证机会选择具有平等性特点,例如应以公平为前提进行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的情况以及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在生态与环境系统遭受干扰时,可以维持自身生存率。由于资源、环境均属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只有保证资源可以永续利用,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耍还餐性。若要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则应在共同配合下进行,通过提升共同责任意识,保证各方可以获取相应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需求性。除了应符合相关基本需求之外,还需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其需求主要包括:发展需求。人类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的需求条件;基本需求。保证人类的正常所需物质、生活需求;环境需求。当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后,为符合人类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和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提升保护意识

为了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应将提升人们保护意识作为重点,尤其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生态环境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对自然环境给予保护,是对人类本身的保护。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也是防灾减灾和净化空气的关键,对其给予有效保护,不仅可以获取一定的太阳能,而且还能提升有机物质制造数量,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提供有力保障。

3.2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时,若要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则需要制定完善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林业生态管理;对林地征占管理方法、审批制度进行重点完善;建立林业生态相关补偿制度,确保原有补偿方案得到全面完善,认真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将人工修复、自然修复进行结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加大林业法制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促使法治观念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依法办事的目的;针对林业要案和大案,应进行重点查处以及惩治;提高林业相关项目检查力度,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得到合理应用,实现资金的专款专用,使其可以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

4结语

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密不可分,不仅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提升人们整体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对林业生态资源给予有效保护,保证生态环境维持平衡状态。但是,人为所导致的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因此加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极其重要,以长远发展眼光制定林业发展策略,能明显降低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吴林红.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6(17):180-181.

[2]张玉清.浅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