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时间:2024-02-28 15:52:53

导语: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地理教学的高效实施。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在地理课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引入,可以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影响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教师对策略进行制定和创新。不过,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更新改革,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即使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也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换到屏幕上,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如今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作用,但是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地理学习进行融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不高。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教师重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地理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各种地理文字信息转化成立体图画,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角度进行学习和观察,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对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实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对课件进行制作,将课文中关于宇宙的各种知识转化成动画的形式,通过课堂屏幕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动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地球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人文、世界的地理知识,单纯的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有极大的困难,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仅仅依靠文字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和动态化的展示,形成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摆脱过去书本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分析,促进良好氛围的养成,实现对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2篇

一、通过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把握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知识水平,高效课堂教学要通过有效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旧知识,通过原有认识,学习新知识,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积极探索,获得新的认识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情境中要融入学生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获得新的发展。比如,在教学《气象灾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一些与台风有关的影片,截取相关段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真实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联想到一些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的“旧知识”“旧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遇到的恶劣天气,对于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和灾害,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气象灾害的认识,不断促进学生新知的形成,这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爱好,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获得发展。如果教师不进行教学创新,依然用一言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除了简单地识记一些知识之外,很难得到综合发展,这样高效课堂的构建只能是失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具,使教学能够化繁为简,使学生能有效领悟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比如,在教学“地壳中的矿物”的内容时,如果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就需要凭着自己的一张嘴把十几种岩石特性讲给学生听,这对教师而言是很辛苦的,对学生而言更辛苦,学生听得无趣,学的辛苦,想要进行相关识记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教师可以把岩石的标本拿出来进行直观教具教学,学生可以亲自摸摸标本,感知岩石的色泽、晶粒大小,岩石的硬度,学生在直接的接触中,就能有效掌握常见岩石的性质特点,这样,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对岩石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再比如,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把所学知识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促进学生积极的解决问题,学习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太阳高度角”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一些杂货铺在门口会放一把遮阳伞,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遮阳伞向外延伸多少最合适,遮阳效果最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户农民要种植大棚蔬菜,问两个塑料大棚之间的距离多少最合适,能够保证蔬菜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的采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学生需要学习有关大阳光、太阳角度的知识,学生需要研究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敢于创新,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构建民主和谐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要认真打好情感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

第3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 “洋思”模式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教学课堂,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每周3节地理课程,有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本着减轻学生负担、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目的,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借鉴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1.“先学”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这样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使学生“会学”,比直接教给学生地理知识要强得多。

(2)提出有效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积极组织学生召开讨论、辩论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丰富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这样学生会在知识能力、经验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地理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认识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2.“后教”

在自学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解释时要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种手段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应贯穿于始终,通过图像教学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能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利用图像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分布与特征,论证和探讨其成因原理、规律等,从而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发展演变过程。如用传统板图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看边听;教材图文并茂,会用图用好图,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良策。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降低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容易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会明白。

3.当堂训练

在“先学后教”之后,要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当堂训练题的设计应为弹性的,把训练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即体现“因材施教”,这样,基础稍差一点的也有所收获,较好的同学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拓展。

我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是轻松了,而是工作量更繁重了。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对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设计,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让老师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和奉献。但是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应该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自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总之,一节地理课是否高效,不仅要看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更要看老师的组织、引导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否情感交融、气氛和谐,看学生学科能力能否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4.1,(1).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现状 构建方法

对于每位同学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终生受用,但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挑战性工作。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地理课上,教师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调查分析得到一个结论,在一堂课上,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那么效果大大不同。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人类在思维活跃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

一、高中地理课堂的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对文理分科有着一定的定向,但对于地理这门学科,就理科生来说学起来有方法,但对于文科生来说却是一件难事,因为地理在一定程度上偏向理科,理解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导致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乐观。

(一)依赖性

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甚为严重,没有教材就不会自主思考问题,导致教学目标实现不了,并且与课程标准相背。

(二)效率低

新课标标准以学生为主体,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但由于一些教师教授课程时仍然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创新教学,这一沿袭的方式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

(三)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地理学科是一门偏理性的学科,学习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新课程改革后,由于高中地理课堂研究相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与新教材教学大纲结合,还是沿用以前的教课模式,虽然拿的是新课标模式教材,但实践的教学模式却相同。

(四)主次位置认识不清

有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带着一种错误心理,认为老师的地位是超然的,即使实行新课改革,却不在乎,以自我为主体决定每堂课的内容。

(五)评价方式单一

高中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度比初中时更高,换句话说,就是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完全忽略了新课标的要求,在评价学生时,只注重实质性的优点而忽略了个体存在的优势,注重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二、对地理课堂的探析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一堂高效的地理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一堂安静、氛围低沉的课,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形的折磨,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受到不同的影响。一堂高效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甚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式教材进入高中校园,带来的是种种问题,但主要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递者,怎样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并学以致用是关键。教师要扮演执行者,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构建地理课堂

合理选择方法方式,对以往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吸取有用的加以运用。(本文中的案例与教师口中的案例不同,它是指教学中的教案、教学体会等。)

(一)教学方法情景化

由于地理这一学科需要一定思维逻辑并清晰的情景化,但老师所举的例子,大多使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大,在这方面,教师要尽量言语连带语言场景化,比如可以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一一说明。

(二)探究性教学

一个好的案例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是能够真实营造场景的,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不是把数字塞满,让学生朝向一个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对高效课堂的探究不仅在于此,还要对本学科进行一定的构想与理解。

(三)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准备教学方案时,应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把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因为新课标改革后教学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注重的是实际教学,所以在案例的准备中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化筛选。

(四)教学的吸引性

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案例的筛选要可读性强些,在讲述的方式上带有一定语气,这样可以给学生营造发挥想象的空间,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灵活性教学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形式很灵活,要结合真实处境的感触,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知识的成就感。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和词语灵活变通地加以解释,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对于老师而言是一项艰难任务,要不断探索课堂建设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用一种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潜在性。

参考文献:

[1]许忠良.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4.

[2]抽奔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5.

[3]李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J].地理教育,2010-5.

[4]吴作诚.谈高中地理课的预习-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石[J].中学教学参考,2011-15.

第5篇

1.学生方面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高考,换个说法就是成绩大于一切。英语、语文和数学占据了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时间,而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并不被学生重视,很多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知识或者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另一个原因就是地理知识包含方面较多,知识细碎繁琐,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缺乏一定的吃苦和钻研精神,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方面对于高中地理教师,很多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的,而是在高中学习了一定地理知识,但是在大学中并没有专门学习地理的教师担任的。这就造成了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由于教师对地理知识不熟悉,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偏差,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重点偏离正确方向。而且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新课程的熏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变革,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3.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将课本知识机械的教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基本不创设情景,也不是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的不重视,也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毫无趣味可言,难以引起学生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太过凸显,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有真正学到地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基本不再愿意学习地理,形成恶性循环。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意义

虽然很多高中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但是地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样非常重要。首先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多方面的思维,包括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和立体思维,其中空间想象指的是对宇宙中的天体运行规律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者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展示这些天体的运行特点,相对于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这种方式更加具体,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理知识;逻辑思维,指在地理学习中的地球转动偏向力和时区运算的能力,这些知识比较困难,因为其中包含了一定的高中数学知识,还有逻辑思维知识。创建高效地理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而立体思维指的是“方向感”,通过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知识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逐渐形成“方向感”,培养立体思维。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会不断的钻研学习,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等。

三、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策略

在现今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应首先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情愉快,那么课堂氛围也会活泼愉快,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身份,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真正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地理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学习知识。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方式要跟随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转变,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能够扫除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建情境,例如我国很多谚语中都包含了地理知识,如“蜻蜓飞的低,出门带雨衣”,这句谚语就描述了云贵高原的气候特点,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应该难易始终,保证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自主学习的情况和学习态度等,只有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的,恰当的评价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同样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四、结束语

第6篇

一、艺术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或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

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导入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3.指导学习活动

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所以,教师通过导入,在上课一开始就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都告诉学生,就能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学有方向,学有依据。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要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目的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入,首先必须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对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导入形式和导入内容,要忍痛割爱。

2.导入要有科学性

所谓导入要有科学性,就是教师表述的地理概念定义、论证的地理原理、引用的地理事实等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同时导入内容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导入形式和方法要恰当。

3.导入要有针对性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主要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等。

4.导入要有联结性

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以,设计导入时,要仔细分析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结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选择最佳突破口和表现方式,使导入温故而知新。

5.导入要有开发性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开发性要求主要是指两方面:其一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其二是开启学生的地理思维。

6.导入要有时效性

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

三、课堂上我常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由复习旧知识进而导入新课是日常授课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导入有利于复习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也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知识。复习的知识内容要与当节课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或学生讲述等形式进行。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节知识时,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教师可以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一起来学习我们中国是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设问导入,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中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愿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如在教授《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时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导入:(1)今天的天气情况怎样,同学们知道今天这样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吗?(2)“一场秋雨一场寒”是什么原因?(3)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的抛出,必然引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3.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悬念,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一般可以出乎学生的预料,会让学生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这种心态就出现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度注意。如在教学《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悬念问题:(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2)多云的白天为什么气温不高?(3)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气温不低?这些悬念的提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必然就活跃起来。教师这时候做出总结,给出答案,就直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也直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4.谜语导入,启迪思想

谜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可以启迪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时候,用谜语“诸葛亮借东风――打一水果名称(西瓜)”来导入风的学习,效果会很好。

5.热点导入,紧跟时事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新课,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高。

第7篇

【关键词】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握设疑的原则与技巧,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问,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由此,教师设疑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智技能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问。

一、设疑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设疑切忌不分主次轻重,而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把疑“设在关键点,生于无疑处。”

2.适度性原则: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师设疑要选择一个“最佳智能高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3.适时性原则:教师设疑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把“疑”设在学生“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时,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新知的愿望和动力。

4.层次性原则:教师设疑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有些重难点要循序渐进,层层设疑。

5.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由此,教师设疑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智技能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问。

二、设疑的技巧

1.于导入伊始时设疑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讲好某一个问题也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设疑引入,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课(或新问题)教学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迪学生思维。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的教学时,先问学生:我们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再如“季风环流”这一问题的教学时,问学生:山东冬天多吹什么风?有何特点?夏天多吹什么风?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接着又问:为什么山东冬天多吹偏北风?夏天多吹偏南风?为什么吹偏北风时天气寒冷干燥,吹偏南风时天气炎热多雨?这样便自然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学之中。

2.于重点难点处设疑

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能极大地促进次要矛盾的解决。地理教学的主要矛盾则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巧妙设疑是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有效途经之一。例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大气运动》一节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层层设疑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化解难点。

①什么叫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方向怎样?

②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假设地球不自传,摩擦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风向是怎样的?

④若摩擦力忽略不计,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风向是怎样的?

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是怎样的?

⑥那个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那个力与风速呈负相关,那个力对风速没有影响?

3.于“无疑”处设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地理课文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实则蕴含着智力因素,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问难,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深刻理解教材。如在学习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时,很多学生对“森林的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认为无疑,实则缺乏深入理解,教师可在此设疑:①哪些地方的森林不能砍伐?②保护森林,并不等于不能采伐林木,如何开采林木?这里边包涵着生态平衡知识和生物更新知识。学生经过讨论思考,是可以找到正确答案的:根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生态现实,每年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该林区的十分之一,且开采后,应随即补种树苗,十年后成材。这样设疑,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大大活跃。

4.于学习误区设疑

在教学中,学生先前错误的感觉、印象、观念、习惯往往会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导致学习进入误区。教师要针对误区,巧设疑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纠正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时设问:在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还是夏季?讲了河流的补给后,让学生思考:“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一定出现在夏秋季节吗?”

5.于枯燥无味处设疑

平淡之中见奇效,逆向设疑最重要。如讲“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森林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等作用。学生对这些文字描述,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不妨逆向设疑:假如地球上森林被砍光了,人类将受到哪些影响?学生经过一一对号逆向思考就能认识到:如果地球上森林被砍光了,大自然失去了调度,必将导致CO2大量增加,空气严重污染,干旱风沙灾害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同时CO2大量增加,必然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人类将最终失去生存场所。平淡的文字中寻求趣味,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

6.于结课时设疑

课堂教学可由设疑开始,也可由设疑而终。结课设疑,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继续思考的浪花,会取得“言尤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讲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后,提出: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后,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如何变化?五带的范围又将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知识得以深化。再如讲完气温的水平分布后,让学生讨论:随着时光的推移,低纬会不会愈热,极地会不会愈冷?学生通过思考仍难“知其所以然”,这为“下回分解”大气环流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王寅.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92:133-134.

[2]张积锦.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革新,2014,02:51.

[3]程丹.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J].中学教学参考,2015,25:121.

第8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地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学行为走入了一个怪圈,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和活动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身的价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营建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作为开放的课堂教学形态,最大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还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二是“解放”,解放学生的天性与创造性,这两点同时又是极为重要的课堂管理尝试。 营建高效课堂教学制度,关键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权利的落实,更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本质。一切学习都是自然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是高效课堂的教育价值取向。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途径有哪些呢?

一、教师要充分还权于学生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式上说,是多样的,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归纳等;从内容上讲,是多方面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展现,行为的表现,以及思维活动等;从时间上说,是全程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范围上讲,是全员的,包括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状态佳(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参与度广(人人参与)、参与方式多、参与品质优(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积极动手)、参与效果好(目标达成并注意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还权的途径在于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生命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资源”,这不是口号,要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上。高效课堂要将学习、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将自主、自治、监督、管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这就需要将学习小组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迁移到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从学习的解放拓展为生活的解放。

二、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程序的培养

1.自学,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丈量小区的楼间距,与开发商探讨楼房建设的合理性。收集当地近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分析归类,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大胆探究、寻求新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2.展示,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演示要与众不同。例如,讲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各自做的热力环流实验(有燃烧纸张,观察纸灰的运动情况;有点燃篾香,观察香烟的一定情况等)──观察现象──描述现象──教师设问推进,学生探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分组合作用原理解析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与城市热岛效应,情感价值得到了升华,地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成果展示,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开放搞活,学生创造性火花得以展现,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3.反馈,实现调控

反馈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送的教学信息。经过学生的接收、处理后产生的教学结果信息再送回到地理教师,并对教学信息的再传输产生影响的过程。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调控。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也要靠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进行调控,从而使地理教学系统有序运行和正常发展。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传统地理教学把学生看做是接受信息的容器,忽略教学信息的反馈,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失误难以得到及时的矫正,容易造成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心理障碍,从而使教学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促使地理教学系统运行有序,以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评价

评价的最高境界是自主评价。以往,常见的评价来自教师和同学,经常出现无目的、无目标、表面化的评价,对学习毫无益处。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主要通过评价指南来实现。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必须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他们互相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高中地理是高中生第一次深入系统地接受地理知识,并且由于高中地理的知识繁杂,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必须建设高效性课堂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由于受到高考的严重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可能并不是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而是在大学所学知识与地理专业有所关联,在就业时选择了教师岗位。如果这样,可能就有教师存在着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更依赖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跟不上现在教学需要的步伐,且不注重改革,一味地强调文科的死记硬背,从而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忽略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并且有部分教师比较死板,教学思路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对地理兴趣较低。整体形容就是,高中地理教师队伍水平与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差距很大。

第二,由于高考的影响学生更重视三大主科,对地理等文综类科目投入精力不够,甚至是,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别的科目,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对地理课程不够重视。

第三,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平铺直叙,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善于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课堂互动,造成课堂无聊、死板的氛围,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规范教师行为,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只有先从规范教师行为开始,才能正式的开始构建高效的课堂。规范教师行为需要从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入手。老师应该提前更长时间备课,写教学规划,然后根据教学的班级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备课,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选取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结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建设高效的地理课堂,我们要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核心,让他们自己建设自己的课堂,老师只为课堂构造一个框架,具体的内容都交给他们来填充。地理学习本身是个无趣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提升兴趣,发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用电脑设备演示相关实例。比如,在讲到火山的时候可以用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Vesuvius)――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举例,然后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维苏威火山的图片资料,以及新闻和视频,让学生对火山这种地形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火山喷发后会有什么影响,然后各种影响都有对应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理解更深刻,对地理学习产生更深厚的兴趣。

3.鼓励团队合作,让学生真正地做课堂的主人

在新课改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构建良好高效的课堂。首先我们需要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轻松,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讲到大陆板块的碰撞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大陆板块碰撞会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并给予他们相关提示,比如说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还有地形改变以后会不会对气候造成改变,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然后让他们分析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在课堂上讲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只在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和内容补充,并且进行一个排名,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4.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探究课堂

因为地理所学的东西在高中很难亲眼见到,所以它们不够生动形象,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住,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事物以及新闻等,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探究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讲到地转偏向力,那我们就可以联系装满水的水池放水时产生的漩涡;有流星雨出现的新闻的时候谈环形山等特殊地貌;有地震时可以联系地震知识等方式联系生活。

总之,在面临新时代的教育问题下,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在各种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帮助学生在培养自身能力与高考应试之前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姜继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