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14:38:34
导语:在推进医疗改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意见》指出,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药品质量,主要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审评审批体系。2016年底前消化完注册申请积压存量,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意见》主要内容
严格控制市场供大于求药品的审批,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积压存量,尽快实现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
对创新药实行特殊审评审批制度,加快审评审批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转移到境内生产的创新药和儿童用药。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注册新药。
改进药品临床试验审批,允许境外未上市新药经批准后在境内同步开展临床试验。
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列入特殊审评审批范围,予以优先办理。
全面公开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的受理、技术审评、产品检验和现场检查条件与相关技术要求,公开受理和审批的相关信息,引导申请人有序研发和申请。
Strategy战略
广药投10亿与济宁6家公立医院合作办医
8月20日,广药集团公告称,将出资10亿元,与济宁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合作公司。济宁卫生计生委将以该公司为主体承接济宁市直六家医院的资产及供应链业务、医技业务、医疗建设综合服务、医院管理等。
重庆最大医院PPP项目正式签约
8月21日,重庆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最大的PPP项目在巴南区正式签约。根据协议,万家燕投资公司将累计投入4亿元,将负责托管的重庆市七院(二甲)打造成三甲医院。今后,万家燕公司将参与七院经营,每年由政府支付一定的托管费,但并不持有医院股权,医院的公立性质不会改变。
阿里健康牵手锐珂布局线上医学影像业务
8月19日,阿里健康与锐珂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上搭建影像诊断平台。双方将基于云医院平台实现影像中心的互联网运作模式,为云医院平台上的机构、医生和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同步的服务。
Service服务
首个中药材电商标准出炉
8月22日,我国首个中药材电商标准――《中药材产品电子交易规格标准》出炉,首批投入应用的标准包括202个常用中药材品种的1184个细分商品规格。专家认为,该标准兼顾了市场和国家相关标准,操作性强,其普及和推广将引导上千种中药材质量细分,充分挖掘并提升中药材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
国内首家“医生经纪人”专业公司成立
8月21日,中国首家“医生经纪人”专业机构――深圳国健医疗健康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在深圳亮相。其具体业务包括帮助医生包装及宣传,代表医生接洽多点或长期执业,协助医生职业晋升及成果推广,办理医生来华执业手续,安排中医出国行医等。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丰富的医生资源,建立了庞大的医疗人才资源数据库。
Medicine药品
抗癌新药即将在国内上市
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和Provectus生物制药公司近期宣布,双方已签署意向书合作推动新型抗癌药物PV-10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上市。PV-10是研发中的新型抗癌药物,设计的给药方法是注射到实体瘤内(病灶内给药),以降低全身性副作用的可能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授予PV-10以黑色素瘤和肝细胞癌适应证的孤儿药地位。
丙肝新药Harvoni将于9月登陆日本
近日,据厚朴方舟医学专家透露,吉列德试用于丙肝基因1型的明星药物Harvoni将于9月在日本正式上市,而价格在35万元人民币左右,远远低于美国的上市价格。专家分析,该药虽然目前没有在中国,而在离中国最近的日本即将上市,但是中国的丙肝患者也会间接受益,可以远赴日本就医用药。
罗氏黑色素瘤新药收获全球首个监管批准
8月31日,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收获喜讯,该公司开发的一款口服靶向抗癌药Cobimetinib获得瑞士药品管理局批准,联合罗氏自身已上市抗癌药Zelboraf,用于BRAF V600突变阳性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此次批准,是Cobimetinib获得的全球首个监管批准,该药在瑞士将以商品名Cotellic销售。
Devices器械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乳腺PET获批上市
近日,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腺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PET),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准进入市场销售及临床应用。该产品不仅有助于提早发现乳腺癌,也将打破国外厂商对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
FDA通过首款全天候可携带血糖监护仪
8月2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第一个由Dexcom公司生产的全天候可携带血糖监护仪――G5移动血糖监测系统。通过将无线蓝牙技术植入到传感器上,G5移动血糖监测系统可以直接将检测数据发送到iOS系统手机的APP上。Dexcom称,这款设备不仅适合于成人,连2岁的儿童也可以使用。
“神工二号”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投入临床
近日,天津大学研制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二号”在山东省烟台山医院,并进入临床阶段。研发人员介绍,与“神工一号”相比,“神工二号”在技术内核、传感模式、软件设计、应用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最为关键的脑状态信息建模解码部分,其创新设计了一种高稳定度的模型更新策略,有效抑制了因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所造成的系统误触发率。
Technology技术
中国科学家发现抗HIV先导化合物
8月24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表示,该所孙汉董院士课题组最新发现一种先导化合物“二苯胺酯”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HIV)的新功效。
“二苯胺酯”是从五味子中分离鉴定出来的,毒性小、广谱性好,对实验株、临床株都有效。目前,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潜在抗HIV药物。
美科学家培育出近乎完整人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利用成人皮肤细胞在实验室首次培育出一个迄今最完整的人类大脑标本。尽管这个类似5周大胎儿大脑的微型大脑没有意识,但对希望研究发育性疾病发展过程的科学家而言,它具有潜在用处。
此外,它还可用于测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药物,因为这些疾病所影响的大脑区域在大脑发育初期就已出现。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关键词:医疗改革;医改市场化;医疗保险
一、存在问题
对医疗机构来说,中国医改目前存在三个层次的问题,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赢利性不分、医药不分、管办不分。当前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意见集中在看病贵、看病难、服务质量低、药价虚高、滥开药、回扣红包等方面,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究其根源,是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疗机构的主体市场化程度远远不相适应。首先,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竞争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条件下的消费者的选择权,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失去了最根本的动力。市场化的结果就是带来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要向消费者提供好的服务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否则将无法在市场中立足。没有形成市场化条件下的优胜劣汰机制,医疗机构的发展动力不足,危机意识不强。在这种条件下,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操守也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医疗机构收费体系控制过严,体现不了市场价值,反映不了医务人员付出的工作价值。也失去了价格对供需关系调节的作用。
再次,医务人员的正常待遇偏低。医疗操作行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很复杂的工作,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较高,工作环境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医务人员的报酬待遇相比许多行业却偏低,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比较行为,由此也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三、对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的顾虑及正确认识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医疗服务是治病救命的服务。医疗服务作为普遍服务,是每一个人,无论贫富,都有权享受的服务。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会不会出现医疗费用大幅上涨,普通百姓消费不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很大的顾虑。我认为这些顾虑在市场化条件下不但不会成为现实,还会形成很大的改观,更有利于医疗服务发挥普遍服务的作用。理由如下:
第一,看病难是看病贵的直接原因,通过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高端和高水平的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必然得到缓解,医院为了吸引消费者,必须要推出更好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
第二,市场的监督是最好的监督,患者的流动将会向性价比最高的医疗机构的方向,任何一家医疗机构都不能漠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市场环境下,要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保证生存和发展,将会向患者提供好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并由此收到更高的收益和得到更好的待遇。
第三,在市场条件下,差异化的服务体现出来,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医院的收入也会提高。
第四,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政府的包袱相对较轻,反而可以重点扶持一些平民医院,由这些医院对困难户和低保户进行医疗救治,能更好地实现普遍医疗服务。而且通过对更多的赢利性医院的税收,政府对平民医院的扶持力度会更大,满足基本普遍医疗服务的目的会更好。当然,所提市场化,并不是一刀切,需要循序渐进。
四、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一)加快市场化的步伐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进程,进程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力度也应该加大。有控制地、适度地加大医疗市场的放开力度,引进更多的民营经济成分,引进更多的外资成分。
(二)谨慎推进县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市场化步伐
医疗机构市场化的工作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大城市的医疗机构市场化推进工作难度相对较低,而县级医院、乡镇级卫生院的市场化进程的困难则会大得多。如在发达地区进行县乡镇级医疗机构市场化试点工作,循序渐进,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尽量降低改革带来的阵痛。
(三)建立平民医院
必须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建立平民医院,以此来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服务。建立平民医院必须挑选部分一级、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平民医院试点,享受政府津贴,提供低廉价格基本医疗服务,满足低保、困难人群需求。
(四)放开医疗市场、充分引入竞争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市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会达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也可以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
(五)大力发展医疗保险
为实现我国全民医保,在保险体系上可以采用医疗救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这样不同层次的网络来覆盖全民。医疗改革的具体操作方面也应与社会医疗保障的各个层次相对应。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保险费由企业、个人、国家、地方政府统筹集资。在商业健康保险方面,主要由个人支付保险费,满足其多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国外其他国家医疗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医院既要面对医院改制转型的改革,也要适应卫生服务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借鉴国外的医院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实施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国外医疗改革的经验,我们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国医疗改革要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调整医疗机构的宏观布局和功能定位。引导医疗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或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第二,要大力推进医疗保险、药品流通领域和医疗体制的改革。
第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要引进竞争机制,以实现低廉收费,优质服务。具体实施办法:
①组建“医疗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机制。以规模效应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②建立医院和医院之间的竞争机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来建立;
③要打破医院内部竞争机制。进行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入选意识、竞争上岗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型合作医疗 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及对策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1]面对农村农民医药费用的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如何建立一个人人能有效及时就医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贵、就医难的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黑龙江省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保大不保小的新农合制度
2003初黑龙江省开始推行的新农合制度,初步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以“大病统筹”作为农村医保的重点,保大不保小制度本身不完善、不规范,很难保障黑龙江省广大农村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保大不保小原则不可避免地使覆盖率降低,不符合社保的大数法则,它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来满足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只保大病会使治疗和控制成本高且效益低,将保障目标定位在大病上,不符合效益原则。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都是只报销住院费用,许多人患有一些严重的慢性病,又不适合住院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能得到及时报销,其经济负担十分沉重。[2]
(二)医疗费用支付及补偿方面
在医疗费用支付上,农民报销的比例还相对偏低,农民不愿意看病、不敢看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对农民基本药物的报销目录中所规定的药品可报销品种太单调,范围较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导致很大一部分用药不在报销药品范围内,导致农民不可报销的费用增加。[3]
(三)农村基础卫生设施状况
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合理有序配置,再加上基层卫生人才缺乏、水平低下,难以承担起新型合作医疗中的重要作用,也难以对新型合作医疗构成有效支撑和保障。乡镇卫生院是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一级医院,农民首先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后,然后才能转诊到上级医院。近年来,国家在卫生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大城市医院的建设和设备投资,对乡镇卫生投资较小。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上,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方式、医疗水平均有待改进。
(四)在政策宣传方面
新型合作医疗改革初期,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地区农民参合率相对较低,一些贫困和偏远地区的人群被排斥在合作医疗范围之外,享受不到医疗服务,不少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在认识上仍存在疑虑,其健康投资理念还需要加强。在经济条件相对贫困的地区,在医疗投资上不舍得,认为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医疗风险认识不足。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各方面对参合都有一定的影响。[4]
二、完善新农合的对策措施
(一)继续执行并完善“大数法则”
根据黑龙江省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保大病的同时也要兼顾小病,预防为主,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针对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既要对参加合作医疗的的农民的大病住院费用进行补贴,还要对农民在乡村两级医院就诊时的门诊费进行补助。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让广大农民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做到有病早去治、无病早预防。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受益,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处处为农民着想。[5]
(二)提高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的药品目录报销的药品不能满足农民多种疾病的需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的药品目录,使一些农民急需的药品纳入新农合报销的药品目录内,并适当提高农民住院报销的比例,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让农民花小钱看大病、病看好。在农民医疗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医疗服务质量也要保证,彻底改变过去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强调合理用药,限制大型设备检查费用,要控制过度医疗的现象,保障农民的利益。
(三)改善农村基础卫生设施
加大黑龙江省农村卫生资源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在卫生网络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对农村村级卫生单位也要投入,改善其医疗条件,提高村级医疗人员的待遇,并提供资金对村级医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也可在相关医学院校专门设置针对农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养适应农村的专业人才,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高他们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6]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广大农民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加在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也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参加合作医疗是其必需的一种预期性消费,能够为自身疾病风险提供保障。
三、总结
黑龙江省新农合医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医改的路还很长。要逐步提升新农合的信誉,通过宣传增加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新农合是对广大农民有益的事,通过改革不断优化黑龙江省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对解决好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智玲,李宝民. 浅谈农村医疗改革[J]. 建设新农村, 2006(10):10
[2]丁伟. 农村医疗改革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9):98—100
[3]黄晓慧. 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现状与趋势[J].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7):167—170
[4]钱洁. 关于农村医改与医疗资金的管理探讨[J]. 农村经济,2009(11):232
[5]戴丽丽. 农村医疗改革预防新思路[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94—95
[6]陈竺. 把医改推向深入[J].中国科技产业,2012(4):18
关键词:医疗保险 改革 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
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1.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对高档医疗设备,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应该倒入真正的竞争机制,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政府则不宜保护过度!
2.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瞬时向所有计算机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这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3.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妥善解决特困人群有关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
参考文献:
[1]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7.
[2]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1.
[3]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1.
关键词:医疗改革;特点;要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前言
医疗卫生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加大加快医疗改革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当前较为普通的是一些地方大型优质医院连年扩大床位,医疗规模急剧扩大,财政投入缺失和医院快速发展对资费需求增大的矛盾非常严重,医院大规模基建和医疗条件急需改善情况也很突出。在财政投入增长较少的情况之下,很多医院为了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评级评估,在建设之中过分在硬件设施加大投入,且对所投项目没有科学研究,没有有效使用资金,致使资产反复购入以及空闲不用,最终导致钱财的浪费。国家每年对医疗投入近年来不断加大,如何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经济效益,加快当前医院医疗改革是摆在我们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二、当前医院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1.医疗激励制度不完善。医院和企业一样有类似管理但又不同于企业,受政府主导和干预较多,医院尽管无政府之中的企业管理机制,可是却有政府管理企业的特点,可是没有企业的法人思想意识,医院的激励机制没切实到位。甚至很多医院无独立的人事与财务权力,几乎不具备自主经营能力,导致医院负责人没有经营的积极性,最终是医院很难健康发展。
2.医院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就是医院管理不规范致使财务管理混乱而最终导致财务风险。不过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院的经济总量规模大增,医院和社会经济融合加深且量非常大,若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就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及高效管理资金非常不利,也就对新时期对财务管理的严格要求越发不适应。医院内部制度有缺陷,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在资金使用、药品设备采购、医院建设方面出现了收费混乱、收贿赂等现象,致使医院资金收入大量流失,导致医院的日常运转出现一定风险。
三、当前医院医疗改革措施与对策
1.建立完备的内部防控机制。长时间以来医院运转大都由政府财政维持,当前一些地方医院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是向银行借贷办院,需要由其自身视角构建预防风险机制,快速转变旧有的理财思想观念。要仔细评估新时期医院出现的众多风险,且要降低风险发生几率,使医院财力增强。要依照医院发展实际需求,对所有贷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确保贷款所建项目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益。切实掌控好支出和收入增长相互间关系,让债务不会是医院的巨大包袱,还能变成医院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2.提升医院的改革管理水平。
2.1加强领导,认真管理。所有医院需要依据事业发展来统一安排与利用医院的全部经费,对全部的财务活动作科学认真管理,来确保医院的正常财务活动,保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在有序、合法的轨道上平稳运行。医院的法人对该院的财务活动担负法律责任,需要恪守我国的相关规章、制度,运用强有力举措,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预防与改正所有违法之行为。强化资金支出上的管理,使资金支出更加合理科学。
2.2使支出核算切实得到执行。让支出项目分别细化到各个部门与个人,所有支出项目可以授权审批标准,且审批人对如何使用经费承担全部后果,有关财务部门要所有开支作详细严格审核,确保开支的正确合理。医院要尤其注重成本核算和管理,尤其是要对全部成本项目强化监督考核,切忌过度浪费、花钱如流水,对于虚列支出严加防范,逐步减少不合理支出,最终使医疗成本降下来。医院可运用辅助账之形式把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生均成本,来分析研究资源应用状况,以有效使用各种资源。对那些不是预算管理部门私自调整本单位一些项目业务经费开支的比例、支出项目等,相关财务部门可以坚决拒绝。
3.运用绩效考核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不仅是绩效工资发放的需要,更应当是激励医护人员,促进医护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实现激励功能最优化的手段。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要帮助医护人员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总结成功的经验,挖掘失败的原因,矫正不良行为,避免工作中的漏洞和失误,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以保证医护人员借助医院的政策环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持久的活力,获得长足的职业发展。
3.1激发医护人员提高业务素养。通过考核,促进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医护人员绩效考核的核心。医护人员绩效考核,要更多地关注医护人员的职业状况,引导医护人员在医疗和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更为主动,更为优良,更符合现代医疗理念的实践行为。考核结果应对医护人员的发展,有目标导向作用,促使医护人员能主动、积极地改变其不良行为,完善提升业务素养。
3.2考核要和职称职务晋升关联。医护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度越高,医护人员个人的工作绩效越好。相反,对绩效考核认同度越低,则对工作绩效的消极影响越大。让他们知道,如果医疗、科研水平不高,成果不多,绩效考核不能达到优秀或良好,就缺乏与同事在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上的竞争力。绩效考核结果不理想,就有可能在医护人员岗位设置、待遇,工作条件等被降低。从而引导他们重视个人崇高的医德,在同行中的科研学术威望,珍惜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看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水英.柔性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院,2010(05).
[2]赵宁志,高茗,茅建华,张玉琴.柔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1(01).
医保对象将扩大
此项制度实施之后,医保对象从“城镇职工”扩大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上覆盖了城镇所有人员。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渐进式改革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宣布,今年要“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试点。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历经10多年。截至2006年底,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7亿人,而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将达到3亿人。现实和目标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医保扩大覆盖面的重要举措。这次会议强调,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试点如何启动
由于试点工作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因此必须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稳步推进。会议提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坚持自愿原则,调动地方积极性,尊重个人意愿;加强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努力解决好广大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表示,近几个月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致力于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这项制度。缴费的方式以家庭和个人为主,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主要是保大病,包括住院医疗和门诊大病。
财政部已把支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列入2007年中央财政的重点支出安排和主要财税政策之一,计划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去年增长86.8%。
各地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医保模式
目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的文件,但各地已经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包括吉林、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大概100个城市的1000万城市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各地做法不一,无论是缴费率、支付标准或者是财政支持的额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必要尽快拿出全国的方案。
“在医疗改革总体方向还不明朗的今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必须从试点开始,它应该随着医疗改革的方向而进行调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如是说。医疗保险是与医疗改革互相交织的,必须处理好保险系统和卫生系统的关系,而且很多的问题需要在卫生系统内解决,比如定点医院、医药价格等。
医改必须从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入手
关键词:基层卫生系统 医疗改革 财务管理 问题应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力度也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对医疗改革的进行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医疗改革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发展。政府通过购买医疗服务的方式,对农村和城市中的“看病难”和“看病贵”进行合理解决。淘汰传统意义上的“以药养医”的旧制度,重新建立一个具有公益性、积极性和保障性的新制度。
新的医疗改革中明确指出,基层卫生系统中的医疗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组织,其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和费用支出由政府进行负责。而对于基本的医疗服务则由政府、个人和社会三方结合支付费用。特需医疗服务则需要患者自己进行费用支付。基层卫生系统的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因此就需要加强控制力度,才能够真正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象。同时,加强基层卫生系统,可以有效的促使政府资金使用率的提高,费用的使用情况也能够得到保证。
根据相关的资料报道统计,在2011年的财政卫生投入是5000多亿元,在中央财政支出总数中占了百分之三左右,在这之中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仅仅只是300亿。从这个数据也可以表明,国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中投入的资金费用并不多,在相关的规定中对基层的卫生系统有着相关的说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公共卫生经费的支持下才能运行。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经费在分配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目前这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基层卫生系统医疗改革的财务管理也现存着一些以下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存在差异
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有着明显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投资单位存在着差异性。在现在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其类别主要分为政府投资、公立医院承办和民营医院承办三种。以政府单位创办具备独立核算性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卫生院等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基层医疗单位都需要遵循相关的基层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承办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则需要执行相关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于由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开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基层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由公立医院单位所承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这也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会计科目存在着差异性,从而导致了账务在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同时也使得财务报表上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的支出收入情况无法正确的反映出来,出现了人为的费用归类情况。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体现了非营利性的同时,在其悬挂着两块牌子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象,比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执行中制作了两套账目和费用报表的现象。
二、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国家财政部在相关规定中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费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它指出服务费用应该要结合人工情况、材料消耗情况和公共卫生服务中一些公用费用等因素进行弥补确定,其中人工成本除了工资以外还包括了上交的社会保险费用等。由此可见,地区的财政部门应该结合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对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费用方面的规范使用。
一些地区的财政部门在相关费用使用的规则要求制定中没有加以完善,制定的内容不够详细,这也使得一些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将公共服务的费用使用超出了所制定的规定要求,公共服务的费用因此没能正确有效的使用。比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因为投资方的不同,单位人员在费用列支方面没有相关规定要求,这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审查核算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人员的列支费用。基层的卫生服务单位在公共服务费用的使用上,往往以为费用的使用方向只要与社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有关就可以,这种错误观念也让一些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将公共卫生费用投入到医疗设备的购买和单位环境的装修等错误方向。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因为自身投资方的类别差异,在社区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支持力度。例如政府投资创办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单位,单位人员的工薪均由政府发放,单位在人员的经费方面没有存在太大的压力。而对于公立医院投资承办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公共服务事业的开展则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在目前,公共服务事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然而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属于差额事业单位,国家财政部门只肯对部分档案和工资进行核拨,对于剩下的部分则有公立医院自己负责处理。公立医院承担了单位员工的工薪和社会保险等一系列费用,无形之中对公立医院自身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创办的非营利性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这一方面就显得更为紧张,其自身的收支情况都要求自己负责,单位医疗服务人员在本身就显得较为严峻,加上公共服务项目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公共服务费用就更多的用于人员的经费问题上。
三、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一级收费方面没能认真落实
对于开办对象为公立医院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自身在执行过程中悬挂着两个牌子,这也使得一级收费、二级收费和三级收费并行现象的出现。一些病人在这些性质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消费,医院一般以二级或三级收费的标准对其进行治疗,这也使得病人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加大。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单位的建设规模和医疗配备规模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这也使得医疗药品的费用收入在总的医疗收入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单位开办的具有非营利性性质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财务制度实行收支自理的原则,加重了在人员经费和单位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负担,这也使得以药养医的现象得以泛滥横行。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的药物采购过程中,药品的采购由单位的主管行政部门进行执行。然而由于药物采购目录中的药品品种过少,无法满足接诊病人的治疗需要,因此自主采购的行为也时常出现,这也让一些病人患者无法真正享受零差价的药品服务。一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甚至按照药物采购目录擅自采购药物的药品名称,将患者服用相同药性却不同价位的药品。
四、应对策略
基层医疗单位在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加强力度,让财务管理制度得以健全,保证单位的经济效益,对单位财务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医疗单位根据相关的财务规定和会计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加以落实,使得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执行中有依可循。同时需要加强单位的监督审查力度,加强对单位内部的约束,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效率和效益。
国家的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地进行发展,市场竞争也因此演变得越发激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因此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因此,单位需要加强员工领导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及时地避开财务上的风险因素,让资金的流入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基层医疗卫生更应该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资金的利用率加以控制,节约更多的费用支出。因此,单位应该在资金节约的手段上不断创新,对单位成本的审查核算要加大关注度,将单位的发展方向重新标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事求是,对医疗设备的投资和成本进行预算估测,加强单位成本的管理。
基层医疗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意识加以改变,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打造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保证单位的财务运行。
政府单位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人员配置和考核,规范好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二级消费和三级消费的公立医院承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取消,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相关会计制度的执行上实现统一性。
加大政府部门的检查力度,规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制度,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执行。
关键词:三医联动;社区卫生;医疗改革;上海市松江区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07-02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2005年10月起,在长宁区和松江区开展三医联动改革试点工作。由于松江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保”、“镇保”、“农保”三种保险形式并存,相较于长宁区,此次松江区的改革更具全面性、综合性和艰巨性。
一、社区卫生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2005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松江区为全市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区。2005年9月,松江区正式启动三医联动综合改革。2007年8月,松江区列为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地区。此次的卫生综合改革可概括为“一个总体目标,七项改革举措”,七项改革举措中重要一项便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二、社区卫生医疗个案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松江社区卫生医疗改革的实施及成效等情况,本小组对松江区岳阳街道通波小区居民发放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状如下:
(一)服务网络情况分析
1.医疗机构区域设置情况分析。随着改革的推进,各地医疗服务机构的设置改善后,在146位被调查者的调查中,48.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前往医院就医所需时间比改革前缩短了,另有占13%的被调查认为前往就医时间较改革前反增。
2.社区卫生医疗改革宣传情况。改革宣传工作是老百姓获知具体医疗卫生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同的信息渠道的掌握,可以反映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依照被调查者的反馈信息看,他们对于社区卫生医疗改革信息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报纸和电视等大众传媒方法,比例占58.9%。其次就是通过街道等政府组织了解相关情况,比例占35.3%。
3.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情况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医疗服务都限于发生疾病后进行救治的模式,而忽略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通过问卷显示,80%以上的居民对于医改中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知晓,且已有61%的人群享受过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对于社区服务的保健作用约35%的人群认为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相反有近45%的人群认为作用不明显。
(二)服务团队――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情况分析
全科医生的社区融入是补充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总体救治能力的生力军。在被调查者中对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了解率已经达到了75.3%,不过仍有24.7%的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缺乏了解。而对全科医生服务水平的评价,41.8%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服务水平一般,而达到很好的比率只有8.2%。
三、社区卫生医疗所取得的成效
(一)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于民
1.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医疗改革对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机构的派出和功能的延伸等方面做出的改革,直接影响社区卫生医疗改革的好坏与否、完善与否。松江区在此次改革中,优先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78家,一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点92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居民一般可在15分钟之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村卫生室就诊。
2.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团体全覆盖。为加强区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松江区采取区级医院医技人员挂编流动、担任首席社区医生或全科团队长、晋升职称前在社区服务半年等途径,委派60余名区级医院医技人员下沉社区,形成梯度支援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建立首席社区医生制度,全科医生占社区医生的比例达到69%。全区建立全科服务团队112个,全区已经参加全科培训并取得相应结业证书或全科医生资格的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的68.9%。
(二)社区卫生医疗实惠于民
1.看病不再难与贵。随着松江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在区域医疗中心设立“社区医疗网络服务部”,24小时开放各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畅通村、镇、区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就诊渠道,并对转诊患者实行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住院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看病难”问题。此外,松江区通过“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公共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的组建,“统一平台、联合遴选、集中签约”的实行,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率已经达100%。将医疗机构联合集中采购降低的成本让利群众,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探索药品零差率销售。自2007年11月1日,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启动起,该政策涵盖了区属国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且“零差率”药品的适用对象也放宽至所有在本区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就医人员,包括外地就医者。
2.百姓健康得保障。为充分、全面做好松江区居民的预防、保健工作,社区卫生改革采取措施,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实时、动态、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健康档案信息,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及时发现病人,并纳入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分组管理,推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对35岁以上人群全面开展首诊测压工作。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殊人群建立专项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完成国家重症精神病人监管项目,实施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通过短信平台、社区健康宣讲等多种形式,通过与非政府组织协作等模式,扩大健康教育宣传面及影响力,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四、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的总结与推广
(一)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的总结
1.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的效果。松江区社区医疗卫生改革,使得松江医疗服务有了质的提升,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从中获得切实的利益。第一,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有效缓解了大众所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形成了“百姓承担得起,财政支撑得起”的适宜模式;第二,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使得资源利用率极大的提高;第三,加强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医疗服务达到全面覆盖;第四,提高了人们对于自己健康的保健意识。
2.社区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松江区医疗卫生改革,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社区虽有预防保健的服务,老百姓的知晓率亦很好,但实施效果不明显,服务不够全面,老百姓的满意度较低;全科医生服务队的医疗水平有限,全科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对欠缺,存在服务缺漏。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增加预防保健服务的项目,尽可能地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全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为医生开设交流平台,促使其增强学识与医疗水平等。
(二)松江区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广
松江区社区医疗卫生改革可以看做为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上海全面改革的试金石,是全国的过河石。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拥有较好的医疗资源和体制。纵览全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改革必须考虑到偏远地区或经济较不发达地区,他们在经济和资源上都相对贫乏,相反人口较多、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能力有限。可喜的是,松江区社区医疗卫生改革中的许多方式可以运用在全国的医疗改革中,例如全科医生的配备,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等等。如何将松江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运用到上海乃至全国,必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松江寓言[J].中国医疗前沿,2006,(24).
[2]张智慧.松江基本药品“零差率”预演“医药分开”[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
[3]蔡永莲,徐崇勇.深化“三医联动”攻克“看病难”难题[J].上海城市发展,2006,(3):49.
[4]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局网站,sjwsj.省略.
Community Health Reform Services Residents in the Songjiang District
――A Case Study in the Songjiang District
LIU Shi-jia, YAN Yun-lou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20162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