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

时间:2024-03-01 14:43:38

导语:在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

第1篇

1.1以废旧家具作为主材的设计方法

针对废旧家具再设计的方法主要有2种:(1)翻新法;(2)新旧结合法。翻新法通常是将旧家具表面打磨后再进行涂饰、贴装饰纸或手绘等工艺处理。而新旧结合法是将旧家具拆解后与新家具或材料重新结合,再进行后续加工形成新的家具的方法。

1.2以其他废旧材为主材的设计方法

1.2.1原生态法

对废旧材料原本形态不做任何改动,保留其原生态面貌,结合其他配件组成家具,糙木家具属于该类型。以色列设计师纳塔诺•格鲁斯卡擅长用原木进行家具设计与创造,经常使用直径≥80cm的废弃阔叶木制作家具,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追求木材内部情感的释放及作品的个性与独特性。

1.2.2累积法

累积法是一种将废弃物累积成某种形态的方法,重点在于营造一种韵律与秩序美,根据累积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堆积与拼接2种形式。堆积主要指用堆叠的方式,将构造简单的废旧材料制成家具,无需其他加工工序;拼接是用胶粘等方式将废旧材料连接形成新家具。荷兰设计师Piet•HeinEek从1990年开始利用废旧木质材料进行家具设计,致力于将低廉的木质废弃物制成家具,

1.2.3模压法

模压法是指将粉状、粒状、团粒状、片状废料放入模具,然后闭模加压制成家具成品或零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对材料特性及加工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如原材料的规格、干燥程度、胶黏剂的种类及施胶量、压力及设备精度等,但成型和后续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如可根据零部件的形状与结构,直接压出各种线型、孔槽,减少后续刨光、开榫、钻孔等工序。

1.2.4改性法

改性法主要指经过填充、共混等形式提高废旧材料的性能,制成全新家具基材,再通过常规加工手段形成新家具的方法。把秸秆、麦壳、甘蔗渣、木屑等通过添加胶黏剂等制成家具基材属于该方法范畴。荷兰计师Meike•Meijer曾将回收的旧报纸经胶合、切割、打磨等系列工序,制成有类似木材纹理的全新材料,供众多设计师使用。

2设计实例分析

2.1设计目的

基于以上研究,进行了以废弃物为基材的概念餐桌凳设计。该方案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整个产品生命中。以易回收的废弃物为主材,加工工艺上尽量避免手工操作,为延长产品使用周期,部分产品部件可随时被更换,弃换的部件可再利用或降解,从而达到易拆装、方便维修更换、可批量化生产、弃用后少污染的目的。

2.2方案说明

使用的基材为废弃后的金属、稻壳、速生材,桌面和凳面等与人体接触较多的地方选用天然的农业废弃物稻壳,五金连接件由回收后的废旧金属制成,椅腿和桌腿为天然速生材。材料选择均满足低碳家具设计的选材要求。考虑到低碳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将家具设计成可拆装的形式,从而满足可批量化生产、便于运输与更换等要求。如桌和凳都可被拆分为多个零部件,各零部件可通过专用五金连接件连接。考虑到坐面和桌面与人接触多、容易破损等情况,将坐面和桌面拆分成2个部分,坐垫和桌面中间板可随时被更换,更换下来的坐垫和桌面中间板还可用作小型家具从产品局部更换和再回收利用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了延伸设计,以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如凳子的主要部件可随时被更换或废弃后再作它用。坐垫托盘拆下后可用作盛放零散杂物或水果的容器;在图5b中,弃用的实木椅腿可做成摆放杂物的架子或继续加工成为其他家具部件;在图5c中,因为坐垫是用天然农业废弃物稻壳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加工而成,所以可直接敲碎打散后降解或与泥土混合后种植盆栽,盆栽的种子可在消费者购买家具时配送。通过对废弃产品部件的DIY(doitbyyourself)处理方式和赠送盆栽种子等活动,可让消费者意识到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从而达到培养消费者低碳意识的目的。

3结论

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物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随着新建筑的不断出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废旧建筑材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每年的废旧建筑材料已经占到了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1]。

2废旧建筑材料概论

废旧建筑材料是指在对各类建筑物、构建物进行新建、改建及扩建和维修的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土、废砖以及废混凝土及散落的混凝土以及砂浆,还有钢材、木材、玻璃和塑料等废旧建筑材料以及各种包装材料。废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可再生回收的建筑垃圾和废弃建筑垃圾,这些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地基出土等材料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还有一些建筑金属材料和木材可以在回收加工之后再加以利用。

3废旧建筑材料的分类

3.1砖石材料

在回收的废旧建筑材料中,砖石占了很大一部分,砖石材料的体积大、分量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砖块是传统建筑中的常见建筑材料之一,只要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呈现出漂亮的图案。有一些老建筑中使用的是制作复杂的青灰砖,这种砖质地细腻、色泽自然,朴实大方,能够迅速拉近体验和使用者的距离感。

3.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光泽和延展性,建筑物中的金属材料一般起着建筑承重和装饰两种作用。在新环境设计中,废旧金属材料不像砖石材料那样稍加处理就可以重新使用,一般被加工成艺术装饰品,对新建筑进行装饰。

3.3木制装饰材料

从很久以前开始,木材就常常被用于建筑和装饰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木材容易取材、加工简单、方便运输,可以任意拆装,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和园林景观的建筑中[2]。另外,木材的强度高、韧性大、表面易于雕刻和装饰,是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建筑拆迁之后的废旧木材可以回收利用,木制家具可以经过简单的改造装饰之后继续使用。

3.4砂浆和混凝土装饰

砂浆主要用于砌墙和抹灰工艺中,在砌墙中作为粘合剂使用,在抹灰工艺中,主要用于建筑物的表面,起着防护和装饰的作用。混凝土是由碎石、砂、水泥和水搅拌而成的,成本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具有防辐射、隔热、绝缘和防水等特点。砂浆和混凝土占了废旧建筑材料的30%以上,可以进行回收和利用。使用过的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会有所降低,但是可以作为路基辅设,也可以做成景观植物的花盆,还可以粉碎之后作为装饰材料运用在室内的墙面装饰中。

3.5玻璃装饰材料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现代建筑中是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材料之一,透光性良好,具有保温、隔音、耐腐蚀和易清洗等特点。玻璃从前仅仅作为采光材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的装饰效果提高了,玻璃在建筑环境中的艺术效果也大大增强了。废旧玻璃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为保温墙,还可以运用融化法制作成玻璃马赛克,对新建筑的外观进行装饰。

3.6建筑塑性材料

建筑塑性材料简称为塑料,主要成分是树脂,常温下不会变形,在高温或高压下具有流动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具有成本低、质量轻、防腐和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作为装饰材料使用。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塑性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成简单实用的装饰品,还可以根据后期装饰的需要制作成软膜天花,作为室外的避雨休闲场所。软膜天花价格低廉、透光性好、装饰效果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3]。

4废旧建筑材料再应用的综合分析

4.1价值分析

在新环境设计中实行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应用,对推动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时间的冲刷,人为或自然的沾染岁月的痕迹,在新环境设计中再利用废旧的建筑材料,会勾起人们的回忆,引起人们在新的环境中对从前生活的怀念。废旧的建筑材料历经时间的沧桑,材料的残缺形成了一种不完整的美。人们在新环境中见到从前的事物,会激发人们情感上的思考,感叹岁月的沧桑或者惊叹前人的智慧。

4.2意义分析

在新的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了精神和思想的出发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新环境设计中实行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应用。通过废旧建筑材料,勾起人们对于从前场所的怀念,以此为出发点,由废旧建筑材料引起从前的事情。这对于新的场所来说,是情感的延续,使这个场所内有了更多的感情交流,赋予了这个场所意义。

4.3在场所中结构的体现

废旧建筑材料在新环境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被广泛使用到建筑的各个方位。建筑的墙面,天花板和地面是建筑的边界,被视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连接点,废旧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到这些地方,使空间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和韵律性。建筑的材质、造型和结构决定了建筑的特性,如果这个建筑进行复制并进行空间位移,这种特性也会随之转移,但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5回收利用废旧建筑材料的方法

5.1低级利用回填法

低级利用回填法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拉到城市附近的偏远地方进行填埋,有的施工单位会将废旧建筑材料堆积在空旷的场所或者道路两旁,也有施工单位将废旧建筑材料拉到新建筑工地,用来铺设路基或者填埋地势低洼的地方。但是,废旧建筑材料在堆放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中的成分也会造成大气污染。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还会影响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

5.2中级利用加工骨料法

中级利用加工骨料法是指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分拣、分类和回炉再加工,这样一来,大部分资源都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可以将废渣土、废混凝土以及废砖石进行粉碎加工成砂浆,还可以加工成各种砖。还可以对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各类金属材料进行分拣和锻造,制成不同规格的钢材。

5.3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

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是在最大限度地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利用率和还原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在对旧建筑进行拆迁或改造之后,原有建筑的风貌就全部改变了,但是,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建筑中使用原建筑的砖石、木材、门窗等建筑材料,保留原建筑的精神和感情[4]。

6废旧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法

6.1找出材料的共性

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的,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这些材料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共性,协调了人们对于整体的认识。要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设计就要找出这些材料的共性,以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例如,材料的色彩相同的话,就可以从材料的光泽、触感和质感等其他方面来体现材料的表现力,给设计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6.2找出材料的秩序感

一般来说,秩序感是指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来确定接收的信息。要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秩序感,就要了解废旧建筑材料的属性,找出材料之间方向、角度、顺序或者材料的数字变化之间的规律。

6.3找出材料的主题性

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主题性就是指强调废旧建筑材料设计中的重点,例如,室内装修设计中的电视背景墙设计。要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主题性,就要以对比来拉开废旧建筑材料之间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差异感更加明显,以此来强调场所的主要部分。因此,可以选择对比比较明显的废旧建筑材料,放在一起相互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平衡,寻找动态平衡的平衡点。

6.4找出材料的习惯性

找出材料的习惯性是指设计师运用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行为学等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对消费体验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找出设计中的闪光点和特有的生活习惯,并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出材料的习惯性,就要在选材的同时尽量选择材料相互组合的关系来迎合体验者的习惯,选择有感情归属的材料设计在体验者能够经常注意到的地方,以此来加重他们对于这个环境的依赖。

7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村镇生活垃圾; 分类处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71-03

1 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技术也是中国环保领域的一大趋势,“互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能进行环境监测、污染物监控、智能化控制,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使环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另一方面是环保产业的助推器,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在完善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文明进程的阻碍日趋严重。生活垃圾处理正在逐步成为村镇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成为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着居民的切身利益。

“互联网+”在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中的应用将实现创新环保管理,开启环保新模式,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村镇垃圾处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村镇一般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分散性村庄区,特点在于比镇区较远又分散住户;偏远集中村庄区,特点在于比镇区比较远,但是比较集中住户;镇区邻近村庄及镇区,特点在于住户比较集中、人口多。

2.1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分散性偏远村庄,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随处乱堆,甚至直接倾倒在村镇的河流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虽然有些偏远集中村庄区设置了生活垃圾收集点,但多为露天收集,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也只是直接在收集点附近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于周边人居环境、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镇区邻近村庄会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至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或者村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镇区有生活垃圾焚烧和堆肥的简化处理设施。焚烧一般利用普通的锅炉或废弃砖窑,条件稍好的地方也自行建造了小型焚烧炉,在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同时,制造了新的污染,也未实现焚烧热能的回用。堆肥一般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经过简单分拣即进行堆置(粗堆肥),肥料产品灰分高、杂质多、质量差、出路难。

2.2 村镇垃圾处理解决方案

2.2.1 分散性村庄和偏远集中村庄区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片、废旧金属、玻璃、废旧衣物)及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药物、灯管等)通过“环保勒勒车”定期定点直运到当地再生资源物资回收中心处理。厨余垃圾可以饲养畜禽或堆肥还田,建筑垃圾及其他垃圾(炉灰)可通过填坑铺路等就地处理方式或者直接填埋。

2.2.2 镇区和镇区邻近村庄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片、废旧金属、玻璃、废旧衣物)及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药物、灯管等),通过“环保勒勒车”定期定点清运到当地再生资源物资回收中心处理。剩余的有机垃圾、粪便、餐厨垃圾及其他垃圾都统一纳入镇区环卫系统,并在当地建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的综合处理厂来处理。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与传统垃圾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一是粪便、餐厨垃圾、污泥、生活垃圾等几种废弃物协同处理,拓宽了发酵原料,增加了沼气和有机肥的产量,无害化水平高;二是节约投资,避免了重复建设;三是资源化利用程度高。

3 “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应用中的技术综述

3.1 垃圾桶上安装“电子芯片”

镇区和镇区邻近村庄的垃圾桶纳入环卫系统,安装电子芯片,较传统普通垃圾桶相比优势明显,通过电子芯片记录每个垃圾桶的详细位置、清理时间、重量等基本相关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通过总控制服务中心可以随时查看每个村镇的垃圾产生量以及处理情况。

3.2 运输车辆上安装无线感应扫描仪和GPS系统

镇区和镇区邻近村庄纳入环卫系统的运输车辆安装车载无线感应扫描仪和GPS系统,通过无线感应扫描仪对村镇每个垃圾桶上的“电子芯片”感应扫描,并通过GPS系统可以对每辆车进行24 h监管和调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结合。与普通环卫车相比的优势在于:详细记录车辆的行车轨迹、出车时间、作业次数、作业里程、作业油耗等指标情况,并通过无线网或者4G传输到总控制服务中心,通过总控制服务中心实时对不按规定路线作业或超出规定作业区域的违规车辆进行预警监控,对垃圾收运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环卫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分散性村庄和偏远集中村庄区,通过“环保勒勒车”定期下乡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环保勒勒车”是村镇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回收、环保宣传、物流服务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清洁直运环保车辆,以定期、定点、进村入户为服务模式,主要解决分散性村庄和偏远集中村庄区人口较少的嘎查村垃圾收运问题;环保宣传包括播放宣传片及环保标语、分发宣传材料、开展环保公益演出及知识讲座;物流服务是手机APP微小店购买或积分兑换物品,大件商品送货上门。

3.3 开发手机APP及微信公众号

首先开发手机APP,并进行注册成为会员,会员可以预约“环保勒勒车”,查看再生资源可回收的价格行情、供应信息、地理位置、积分商城、积分兑换管理等服务。微信公众号有微小店、客服电话、关注二维码、最新动态、价格表、农产品交易信息、最新通知等服务功能。

通过开发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查看回收价格、积分兑换、查看附近的垃圾桶位置、地图、联系方式、微小店、宣传环保知识,实时查看村镇最新快讯以及农产品交易信息等提供各类信息交流、信息服务。

居民大件物件无法投放在垃圾桶或者在可回收垃圾数量特别多的情况下,居民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环保勒勒车”上门回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微小店直接兑换或者微小店购买物品。

4 构建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平台

4.1 积分兑换管理服务中心

该中心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回收制定相关积分兑换管理制度,比如积分分为0.1个积分、0.2个积分、0.5个积分、1个积分,1个积分=1元,居民投了多少资源型垃圾,就按种类、分类情况、单价计算出积分总数。分类特别好的可以给予0.5个积分奖励,分类错误的扣除0.2个积分等,最后居民可在微小店兑换生活用品以及购买物品或者兑换现金。

4.2 总控服务中心

该中心通过调取或查看村镇每个垃圾桶的信息、村镇垃圾转运车和“环保勒勒车”(清运车辆)的位置、轨迹、装卸状态等,实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每个村镇的垃圾量和垃圾处理量等相关信息。

4.3 数据库中心

该中心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信息化管理相关数据。储存数据(每天每个垃圾桶信息数据的记录、清运车辆的相关数据的记录)、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数据的独立性、安全性、可靠性管理)、使用数据(管理层、政府监管、科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4.4 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平台

积分兑换管理服务中心、总控服务中心、数据库中心等形成高效 “互网+村镇垃圾处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平台”,通过平台查看每个村镇的垃圾量以及垃圾清运量等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可面向决策管理部门、环保管理部门和市民提供有效的环保管理数据,并为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村镇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5 “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中关键问题及发展建议

5.1 “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中关键问题

5.1.1 政府主导协调配合是“互联网+”稳定运营的关键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是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具体实施、通过“PPP模式”购买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的途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垃圾管理共治机制,是“互联网+”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长期稳定应用、持续运营的关键。

5.1.2 出台地方政策法规是“互联网+”的保障

政府制定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地方性政策法规,也是“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具体实施的重要保障,明确“互联网+”村镇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的政策与法律,对“互联网+”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保障。

5.1.3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互联网+”的突破

“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应用中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突破,区分政府和市场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互联网+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政府需求的创新模式,特别要重视企业盈利的创新模式,以免政策扶持后行业难以持续发展。

5.1.4 “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的宣传及应用问题

大力宣传、培训、引导“互联网+村镇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以及应用中的技术,并让居民使用方便快捷。

5.2 未来发展建议

5.2.1 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可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融合。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变传统“乱、散、差”的村镇生活垃圾状况。

5.2.2 加强能力建设

提升村镇垃圾分类回收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能力。回收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宣传或者指导回收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互联网回收创造更大的价值。

5.2.3 完善政策措施

给予互联网回收平台免税等普惠政策,加大价格改革,形成再生资源的合理比价关系,提高资源型垃圾的回收水平。

5.2.4 两网融合

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两网融合,统一信息化管理。方便各地区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对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随时查看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等。

6 总结

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是政府解决村镇垃圾现状的主要问题,需要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领域的创新模式,只有社会各界的活跃参与,政府给予必要扶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正在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互联网+”驱动转型升级。“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是一个多方参与、专业度高的产业。目前已有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互联网+分类回收、再生资源交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也探索建立了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平台,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但整个产业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仍不清晰,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缺乏有机融合,亟需成立有实质意义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构建一个高效的互动平台,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祥中.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智能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5(10).

[2]何品晶,章 骅,吕 凡,等.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3(3):409~414.

[3]蒙海涛,张 骥.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

[4]树礼. 环保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 2012(4).

[5]王圆圆,张月香,周 文,等.RFID和3DGIS技术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6).

[6]乔彦友,李广文,常原飞,等.基于GIS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J].地理信息世界,2010(5).

[7]张 巍,冯 涛,朱 锐.智慧环保物联网监控应用与系统集成研究[J].北方环境,2012(5).

[8]郑 亮.物联网在环境自动监控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4(17).

[9]何品晶.农村垃圾治理不能照搬城市模式[J].城市化,2016(87):64~66.

[10]何品晶,章 骅,吕 凡,等.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116~120.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Internet +” in the

Disposal System of Rural Living Garbage

Hu Sileng1,2, Wang Yiqi1,2, Chen Hao1,3

(1.Ordos Institute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rdos, Inner Mongolia 017000,China;

2. Ordos Urban M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dos,Inner Mongolia 017000,China;

3.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第4篇

在核能与辐射技术应用大省广东,全省唯一一家从事辐射防护的社团组织――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宣告成立!

“秉承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的作用,为促进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国家核安全局在协会成立之际发来的贺词,更是对协会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两年来,协会栉风沐雨,铿锵前行,努力推动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一个个重要节点、一项项创新举措,见证了协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历程……

做好三个服务

2013年6月20~28日,蓝天下的阳江市区与东平镇格外美丽,由协会承办的“核电安全与核应急科普宣传”正在热烈举行。

6个月后,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将在这里装料运行。这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我国首个投入运行的新核电站,业内期待,社会关注。

生动活泼的展板、图文并茂的手册、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当地居民对核电安全与核应急常识有了更多了解,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核安全氛围。当年底,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成为中国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基地之后在广东省内第二个实现并网发电的核电基地。

11月9日,由协会组织的又一场专家与市民有关“电磁辐射”的圆桌对话,在广州天河区柯木i村社区会所“温和”进行。

与“核恐惧”一样,因为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少人对变电站、通讯基站的辐射,也是谈“辐”色变。然而,第三方的组织、专家权威的讲解、现场仪器的检测,使得原本“水火难容”的交流得以融洽进行,居民心头的疑虑和抵触情绪被打消,推动这些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2013年底,一封来自海外的“求助”邮件引起协会关注。中国石油测井-阿特拉斯合作服务公司给协会发来邮件,反映该公司因所处区域重新规划公司需要搬迁,放射源无处存放,请求协会帮助寻找源库。协会积极出面,多方联系,最终帮助该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两年来,协会准确定位,以社团组织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作用,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推进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为政府服务,当好推进辐射工作健康发展的参谋。广东是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大省。如何防止放射性超标金属制品流入社会,避免威胁辐射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受省环保厅委托,协会毅然承担了全省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摸查这一全新领域工作。数月来,相关人员辗转12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情况,编制技术指引,组织宣传培训,为今后落实这些企业辐射安全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省环保厅科研经费资助下,协会开展了“广东省环境水中氚调查及电解浓集装置研制”项目,为全省氚的监测防护、核电生产对环境氚影响的评价以及相关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此外,积极承担全省初级辐射安全培训工作,以及全省辐射建设项目技术评估和技术审核等相关技术服务。

――为社会服务,当好公众维护辐射环境权益的守护人。除举办多场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之外,在不到两年的的时间里,协会先后制作了《电磁辐射科普知识》视频、编印了《科学认识核电》、《科学认识移动基站》、《科学认识输变电》、《核电安全与核应急》、《绿色能量 绿色电网》科普宣传系列手册,出版了《医用辐射防护》、《工业辐射防护》、《日常生活辐射防护》辐射防护丛书,深受业内人士和市民的普遍欢迎。其中,三本辐射防护丛书兼具知识性、实用性、权威性等特点,既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者的指导教材,也可以作为普通公众的辐射防护百科辞典。

协会网站“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和协会会刊《广东辐射防护》杂志,更是成为辐射行业与广大公众交流的有效渠道和平台。协会网站访问、点击量已超百万,超过一半的内容被百度、谷歌等搜索收录。协会会刊不仅得到了行业领导、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赢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领导赞誉“精美、精准、精彩”。

――为行业服务,当好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协会先后出台了两批为会员服务的规章条例,包括解答相关咨询、提供辐射防护技术交流平台、提供辐射防护用品信息、提供科研课题服务、提供辐射标识牌服务、提供核技术应用单位年审咨询、为核医学用房设计提供指导等。

其中,协会承担中移动东莞分公司委托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课题申请四项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室内覆盖基站电磁辐射分析报告》则为广东移动公司申请室内覆盖基站的豁免审批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3年8月28日,广东省首届辐射安全与防护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这是一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辐射行业交流盛会,来自省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精心的组织、专业的水准、热烈的交流、愉快的氛围,让与会行业人士有了更多“家”的感觉。

引领行业自律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辐射安全无小事和安全责任以我为主的观念。”

“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理辐射纠纷和群众投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合法权益。”

“做好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落实个人剂量监测和建档。”

……

2012年6月1日,一份自律公约在广东辐射行业企业引发热议。这是协会成立后对外发出的第一份函件,从此广大辐射企业管理与发展又多了一处来自专业性社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

广东是核能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大省,也是铀矿、伴生矿开采与冶炼的大省,全省核与辐射技术利用单位超过三千家,涉及158个行业;在用放射源超过全国总量的10%以上;移动通信、电网规模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均位居国内前列;在役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一半,预计到2020年,核电发电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以上。

在广大企业期盼中,协会应运而生,从此广东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单位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短短两年间,协会会员由成立之初的170家增至目前的280家,遍及省内各行业,涉及辐射安全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行业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广大辐射防护专业人员学术业务交流的家园,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以会员单位为基础,引导企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也成为协会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担当。

2013年11月28日,为加强行业自律,保障辐射安全,协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开展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工作的倡议书,并为各单位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会员单位积极响应,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自身管理和全省辐射行业环境管理工作水平。

2014年5月20日,协会又针对工业类、医疗机构类、电磁类等会员单位,分别开展了创建“广东省辐射安全与防护示范单位”、“广东省医用辐射安全放心示范单位”、“广东省绿色电磁示范单位”活动。创建活动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按照“协会提倡、自愿参与,协会考核、专家评审,公示与授牌,动态管理”的方法与程序,打造一批辐射安全与防护示范单位,提升示范单位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增强企业品牌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引领行业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提升辐射防护水平,让政府、社会和公众放心。

提升服务能力

2013年11月25日,为满足深圳地区广大会员更贴身、更便捷服务的需要,协会在成立不到两年后即在深圳挂牌成立了办事处。

2014年5月24日,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大喜日子。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省核医学界提供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

“创全国之先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加强医院辐射防护工作产生的积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具有成本小、效果好的特点,是真正关心群众身体健康的公益事业。”

从更贴身、更便捷到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这是两年来协会快速发展、日益壮大的标志,也是两年来协会强身健体、提升能力的彰显。

做好服务需要有一支得力的战斗队伍。目前,协会已组建了一支20人的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专职工作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大专学历15人,设立了综合部、科技部、咨询部、培训部、科宣部等五个部门。组建了阵容庞大、门类齐全的协会专家库,五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为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做好服务需要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协会依照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要求,制定了一个《章程》、5项基本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重大活动报告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印章文件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党支部和工会,实现了以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省社会组织管理局领导曾两次亲临协会现场指导,对协会规范、高效运作给予充分肯定。

第5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有色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更是有色金属企业从事一切经营活动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是社会经济、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快速的发展也衍生了一些问题,体现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设备落后、政策体系不全面、废旧金属供应不足等,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有色金属企业首先要整改企业的内部环境,做好风险预估、信息沟通等内部管理机制的评估以及检测,只有当内部控制体系完整,才能使企业内控制度以及动态监控制度的修改有了依据,以达到提前预测风险,过程中控制风险以及事后评价的目标。

1.1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有色金属本身价格浮动较不稳定,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套期、保值等有效措施避免价格风险,另外还需和下游行业保持长期的购销合同,也可以通过价格下跌之后的一些补偿条款来减少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方面要做到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产品结构,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拓展,从而利用产品的这一部分的附加值来面对价格风险的威胁。另外,可以通过外汇期货、货币互换等措施防范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

1.2避免流动性风险

增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可以使企业按时偿还债务,能够起到预防企业经济危机的作用。第一,企业应该增强现金的利用价值,制定完善的现金收支方案,适时调控好现金的存量,保证企业具备还款能力,同时能够保证必要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第二,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优先挑选信誉度高、有较强还款能力的合作伙伴,防止坏账情况出现,让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第三,有色金属企业要控制库存量,从而使更多的资金进入流动资金,进而提高资金的流动率以及企业经营的效果。第四,对于外部的投资经营计划要统筹全局,考虑项目的建设和回收期限,分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切勿冒进经营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或是资金流动停滞。在挑选投资对象时,应该选择不会受经济周期过大影响的金属类型进行投资,例如黄金等,从而使企业的效益保持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上下的过大浮动。

2.依据国家优惠政策调整自身经营战略

当前国家为了增大内需,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有色金属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帮扶,因此企业应该懂得利用优惠政策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有以下政策:第一,增值税政策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其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利益总额;第二,而出口退、关税的调控能够对出口有色金属的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出口渠道,挖掘出更大的国际市场;第三,国家发展电网并且增加对经济适用房的投入,都会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第四,政府加强了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收储力度能够缓解一些负债企业的经济压力,使企业现货过剩情况得到抑制、市场压力得到缓解,能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综上所述,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企业的效益扩大化。

3.强化收储工作,合理利用货币政策

有色金属中的稀贵金属是世界收储的主要资源,所以在金属价格下跌时,企业应该反馈给国储局以增强收储的力度,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减少价格浮动对自身带来的压力。

当国家出台银行降息或者降低银行准备金率的时候,有色金属企业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适当增加借贷的额度,或者实行增发、配售、不定项发股、吸引投资方等一系列方式调整资金结构以达到减少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缓解当前的资金短缺,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反应时间。

4.增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对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为产品实现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价比,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而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够使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强成本竞争力。另外还需要增强产品和资本的市场运作,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加强当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的抵抗力。同时要促进资金结构优化的进程,促进产品快速的升级转型,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使产品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延长产业链的着力点,使产品、产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益等各结构逐步优化,从而由一个个的“点”上升到“面”,实现企业内部产业体系的全面优化。

5.增强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扩大,跨国经营将是有色金属企业扩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目前海外并购门槛以及并购成本较以前都降低很多,一些产业的投资价值体现出来,这为我国金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有色金属企业要懂得把握结汇,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将经营范围向海外拓展,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利用重点工程拉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手段,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预防价格风险以及流动资金风险,以国家相关政策为经营方针的依据,优化有色资源的储备机制,利用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尽快调整好产业结构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章长生.生态文明战略导向下的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31).

[2]周中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金属矿产资源保障[J].紫光阁,2013(8).

第6篇

[关键词]固体矿产 区域 技术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70-01

针对我国的情况来说,我国国土辽阔,其中贮藏着种类丰富的矿产资源。对此,我国的地质勘探和侦察矿产资源的有关技术带有着深远的发展历程,持续增强我国矿产勘查业的长久发展。针对地区找矿技术方面去说,这是一项综合性很高的能力,包含多门功课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需要多层面的分析方式。

一、 特定矿产地区找矿技术概述

单从地区找矿技术去看,说的是完善使用多种先进的成矿知识,多角度勘查的数字化网络测定结构,例如地质、遥感、精准地测定成矿,全面统筹总局,适时减少靶地,成立科学的成矿方式、切实有效的地质找矿模型,完善通过多种现金的勘查方式等去进行找矿。对于以往矿产勘查的方式来说,说的是要首先明确清楚这个地区是不是有矿产资源,仔细划定已经存在的矿产资源,技术工作者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搜寻不一样的地区,这样的勘查方式任务量太高,却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分析工作者没有办法处于全局的立场,全面地得到区域矿产遍布的状况,致使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不充分。在如今的时代体系中,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勘查方式,增强矿产资源的产出和品质。总的来看,要求从如下方面着手。工作者要完整而真实地研究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的细致分布状况,明确好勘查的地区,同时全面地研究好该区域的真实状况,拟定切实可行的勘查措施,特别是对细节上的刻画。在这个基础上,聘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巨额被深厚的学术知识,专业化的技能,丰富的勘查经验,将多种高效的找矿方式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辅助,通过此地域的土壤水质等多方面的特征再一次减少勘查规模。也要多次检查勘查地区,例如,土地中矿产带药量、土质情况,分析此区域是不是具备某种程度上的开采意义。最终,倘若勘查区域有着多样的矿产资源,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勘查小组要多方面的检测该地区,防止反复进行。在搜寻到矿产资源以后,画好几号,为以后的开发管理打下基础。

二、 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技术方法与应用

(一)地震勘探技术

对于地震勘探技术来说,从属一项地球物理勘探方式,凭借地下介质的暗星和密度之间的区别实施全面的观测、研究人工激发地震波鬼影,明确判断出地下岩层的性质与形态。折射法、发射法以及地震测井法是重要的构成结构,他自身带有的原理是:完善通过地震反射技术,精准探测那些潜在的反射体,让其成像,可是其自身产生与矿床、反射界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声阻抗区别、发射体本身带有的几何特点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彼此的影响过程中,变成岩石的绳子狂,作为一项反射技术被使用。从特定的层面上去看,地震探勘是钻探之前勘测固体资源、石油等地质找矿不能没有的重要方式。而且,地震勘查技术在地区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查等方面的运用也十分广泛。

(二)井中物探法

所谓井中物探说的是凭借井壁的周围、钻孔底部的多种数据信息,探测井旁、井底带有的盲矿,将场源、测量设备精准放进地下深处,竭尽所能靠近底处探测对象,队友较大的发现深处隐伏矿能力,大大优于地面物探的方式。这种方式还是多项因子结合构成,例如,净重激发极化法,在西方发达国家体制下这样的方式运用十分普遍。通过井的深度作为基本点,不一样勘测任务深度也有所区别,最大的接近三千米,其探测区域能够延伸到井四周的二三百米中的半径规模中。这样的找矿技术方式,应用的代表事例是哈萨克斯坦在库斯穆龙矿田的使用,其勘探深度已经有七百米的块状含铜黄铁矿体,还具有其埋深超过两千四百米的维克多铜镍矿床。

(三)电法

对于电法即完善使用地壳中不一样岩石、矿物的电磁学特性,例如介电性、导电性和电化学特性之间有所区别的地方,全面勘测同时深入分析人工、天热电场、电化学场等空间分布规律、时间特性,找寻多重种类有用矿床,查明对应地址结构和处理地质的多种方式。电法也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方式之一,其本身运用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矿产中势必会带有显著的电阻率区别,能够动向明确接触带位置、形态等变动形式。针对探测深度去看,能够达到一千米,我国的招金集团将电法运用到了多处矿上中,精准判定其靶区,带有很高的准确性,在八百至一千米深的六处区域均发现了是矿体,可是从整体看,电法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那么普遍,常用的电法勘探方式也比较多,例如,自然电场法、电磁感应法。

三、区域找矿技术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的使用

在地区找矿中,多种新技术被全面运用,例如,反射棱镜技术,达成自动化地测量断面、围岩变形的状况、炮孔和容积带有多样性的影响,例如,经济适用、一机多用。拿全站仪来说,凭借坐标进行有关任务,精确放样任务重的某些三维左边,完善通过Auto-CAD,建设全新的数字化模型,先在计算机Auto-CAD平台上通过编程计算器实施有关的模拟检验,当检验程序没有问题以后,才可以拿到放样中去。并且能够通过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将露天点线的放样点准确输入到全站仪内,获得需要的点位。

(二)注重对非金属矿业的研究

要注重对非金属矿业的研究以及强化对新深度、新地区等开展地质找矿。伴着多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持续贡献,大宗金属矿业的需求指数持续降低,废旧金属的回收使用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所以,要将非金属的使用开发放到关键的一环,凭借地质经济技术评述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勘查、开发非金属资源,提升新型资源的潜能。另外,也要遵循新类型、新地区、新深度的理念,着重开展地质找矿系统,大力开展地质革新工程,持续发现、探究新的矿床类型,同时以某个矿种类型为根基,得到显著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46-0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也受现代工业的严重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调,生态的不平衡。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现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结合化学教材(人教版),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树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否具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是环保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思想,积极探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化学的结合点,研究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情境等,从而认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意义及内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宣传、研究“绿色化学”的责任。

二、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的常识及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在单元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成份测定,O2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在单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介绍了碳的单质,CO2的制取,CO2和CO的性质以及CO2过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单元七《燃料及其利用》中又提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对此,我并不是呆板性知识型传授,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设置一系列的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窗林立,同时人类又对森林乱砍滥伐,大肆破坏植被,空气中哪些成份会增多”?“为什么在一些城市要禁止机动车入城”?“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如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及防治措施,知道环境关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单元三《自然界中的水》中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以及在课题4中又进一步强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而在此后又紧跟着介绍“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教材前面介绍水资源丰富而后面却提出水危机,这是采取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水资源的珍贵,也强调了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此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适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了解水资源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这一规律,没有丰富的感知素材,难以较深入认识事物本质。初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比较肤浅,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很好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就能引起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目的。

化学老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经常收集有关环保问题的资讯和素材。如九六年的湛江12级台风,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特别是2006年湛江市世界优质地质公园――湖光岩水面下降,和2007年湛江市区附近一些海洋出现的赤潮现象更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四、在化学实验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本地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课堂演示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实验中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认识行动上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习惯,并且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

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

第8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 农业城市

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但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急剧上升和环境恶化。据环保部和中国工程院(2011)估测,中国有超过3亿人使用的水受到污染,1/3的水未达到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约有1/5的农田受到重金属污染。中国环境规划院(2010)连续7年的环境经济核算结果表明,中国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7年间的环境退化成本从2004年的5118.2亿元提高到15389.5亿元,增长2倍,占GDP的比例从2004年的3.05%增至2010年的3.5%。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能源浪费导致严峻的社会问题:少数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少数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GDP的增长牺牲了后代的蓝天碧水。因此,作为发展后起之秀的农业城市不能再重蹈旧辙,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经济发展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恶化的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农业城市。

生态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球化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生态环境”,建立“四领域”的总体框架。生态文明的发展就是通过使经济活动基于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方式来保持自然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发展否定传统的“重增长、轻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消耗观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容要求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低效率、低产值”模式转型为“高效率、高产值”的模式。因此,对于农业城市来讲,只有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建成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生态文明城市。

农业城市一般都属于限开发区域,部分农业城市还担负着保护水源区、保护区等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这决定了农业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必然是低碳型、不污染环境的,农业城市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既要担负生态资源的承载力,又要保护好生态资源的质量。因此,建设绿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要求。在生态经济理念下农业城市要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倡导建设绿色环境,削减碳排放,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污染,保护好本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理念下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低碳经济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消费模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协调发展,它是通过低碳化进程得以实现。低碳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通过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化和采取节能措施,在碳生产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可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因此,低碳化进程也就是农业城市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生态文明理念下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调整农业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模式。首先,合理布局农业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设置。农业城市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对较大等方面问题。农业城市的主体功能定位是粮食主产区,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这要求农业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证农业生态经济健康、环保。我国大部分农业城市都位于中、西部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讲,农业城市一般环境承载力有限,特别是水资源有限,使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矛盾。农业城市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低碳约束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生态理念下的经济增长,就必须科学设置产业结构。科学设置各门类产业结构从理论上讲既可以实现农业城市经济产值的最大化又可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

其次,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布局工业发展增量。农业城市普遍水资源总量充足且水质良好,植被状况良好,大部分是适合养生的城市,因此需要维护好绿水青山环境。但另一方面,很多农业城市面临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困境。因此,农业城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安全生态体系。一方面要稳步地发展工业经济,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环境的生态循环性,打造与“低碳”相关的战略品牌,同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环境基础。此外,各农业城市应依据各自发展特点研究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探究现行工业体系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将环境承载作为经济发展的潜力,并以此作为约束,在现有工业体系的基础上,以其对环境的污染排放作为存量,以最大还可容纳的排放量为余量,合理布局工业发展增量。

最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配进农业经济发展。发展农业产业,一方面是农业城市响应和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农业城市发展的优势所在,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各种农业作物的经济价值不同,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相同,发展农业经济则要求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还需要调整现行的农业作物种植结构。由于农业作物对资源的使用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相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兼顾发展农业经济与维护生态文明的双重任务。

为确保农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地位,农业城市一方面要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在盘活现有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存量的基础,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TN、TP、COD等污染物排放为条件,实现农作物的调整,建立各种农业生产作物的规模发展指标,以此指导农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以秸秆回收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农业城市。首先,加强秸秆回收体系建设。以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企业为龙头,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县、乡镇政府监管,建设若干秸秆收贮中心,形成“一点对多源”的多级秸秆收集贮存体系,具体做法是以农业城市城区为中心,在全区各县区建立回收贮存中心,在各乡镇建立回收站,形成网络回收系统。并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济人为纽带,一头连接千家万户,一头连接秸秆利用企业,形成“多点对多源”的运输利用模式。鼓励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建设秸秆存储设施,积极推进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秸秆回收利用的重点是创新回收物流系统,建立以企业回收和社会参与的运输体系,要将社会资源引入秸秆的运输系统中,将农业城市及附近各县市的物流公司和社会车辆整合起来,鼓励他们参与秸秆的运输业务。

其次,加强秸秆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在加强秸秆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方面主要有五种渠道:一是秸秆饲料化。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结合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生产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建设秸秆育贮、氨化设施,形成“种植业—秸秆—养殖—粪—还田”,“种植业—秸秆—养殖—沼气/沼渣/沼液—生物质能/还田”等循环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设施、物流的生态循环;二是秸秆肥料化。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提高秸秆收获还田。改善秸秆留茬还田的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发展秸秆反应堆技术,推广过池(沼气池)还田、醇肥还田等技术,实现秸秆的深度肥料化利用;三是秸秆能源化。在秸秆资源丰富地方发展纤维乙醇,实行乙醇、沼气、发电、复合肥联产。在新型农村社区开展试点,优先建设一批秸秆沼气工程和沼气集中供气试点;四是秸秆原料化。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木糖醇和活性炭,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包装材料、餐具和编织品;五是秸秆基料化。依托当地或借鉴外地的食用菌生产先进技术,筛选适宜不同作物秸秆种植的高产、优质菌株,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形成“种植业—秸秆—食用菌—菌渣—生物质还田”等循环模式。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现代农业城市能源产业体系。在加快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方面,农业城市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输送网络,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供应体系。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支持在产业集聚区、旅游集中服务区、大型商业区等区域建设集冷热电一体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积极发展风电、水电和光伏发电。加快推进主干电网建设,完善地区性主干网架和城市电网,积极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建设各级电压匹配,运行安全可靠灵活的智能化电网。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

在加强农村能源系统的建设方面,由于农业城市一般人口比率较大,能源消费量较大,因此,在改善整体生态环境方面,可将农村作为能源系统改造的试点,建立以实施沼气工程为核心,通过构建区域、村庄、农户三个层次的循环系统,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具体模式如下:第一,区域大循环模式。依托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构建“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生活、生产用能”、“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循环链条,形成区域范围内的养殖、农户、企业、种植相结合的大循环格局;第二,村庄中循环模式。以养殖业发达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主题,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建设中型沼气工程,沼气经管道供应农户,沼渣、沼液还田,形成养殖集中地区村庄和农村社区的中循环模式;第三,农户小循环模式。以养殖农户为主体,因地制宜推广农户自建小沼气池,形成沼气供应农户,沼渣、沼液还田的农户小循环模式。

发展环保事业,建设农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方面,农业城市应尽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改造回收站点,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分拣中心,逐步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废旧商品回收分拣集聚区,加强重点再生资源回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传统再生资源的回收,提高回收率。创新回收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企业、废旧轮胎、包装物、废旧纺织品等物品的回收,推动废铅酸电池、废镉镍电池、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弃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废物的回收。

在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方面,农业城市应围绕生产及生活领域产生的报废机动车、废旧机电、废电子电器、废旧金属、废塑料等可再生资源,开展产品再制造和资源再生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励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装备升级。支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覆盖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着力加强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再生资源清洁安全利用,确保生产环节清洁安全和再生利用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调整

加强农业城市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农业城市应充分发挥农业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以保护水源区、保护区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本地低碳经济重点项目的发展,优先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项目,对低碳经济重点项目帮助协调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增加地方财政对低碳经济建设的投入,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中列入重点项目并为高效循环经济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涉及面广、期限长、资金需求量大,单一的投资机制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努力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加大低碳经济的财政投资方面,农业城市应依据地区特点,突出重点,采用灵活的资金使用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创新财政贴息贷款模式,鼓励银行支持低碳经济项目和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在建立地方绿色税收制度方面,部分农业城市应尝试适时开征碳税、环境税,鼓励农业运作过程中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在建立地方政府低碳经济发展资金方面,农业城市应着重考虑优先支持低碳环保项目发展和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

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属于排污权交易,它是将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具体的实践做法是由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放权。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卖,可以尝试在一些地区建立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统一排放权市场,通过引入竞价机制充分发现价格,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同时,农业城市应促进碳排放交易中介的组织建设,增加买卖双方信息的对称性,提供专业的中介服务。

建立协同的农业城市低碳经济创新机制。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低碳技术研究和低碳管理机制的结合与创新。农业城市低碳经济模式的建立需要协同社会资源与力量,积极吸收高校、科研院校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工业生态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研究、产业循环规律等研究,促进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此外,农业城市还应建立和发展社会群团、中介组织,鼓励支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会、学会和产业协会及咨询服务等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群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循环经济政策研究、法制规定和技术推广与咨询服务,组织社区公众和志愿者参与,以便最广泛地推动生态理念下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新形势 地质找矿 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2

随着矿山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地质找矿技术的不断深入,矿山深边部的找矿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和常规的找矿方法、找矿技术和成矿理论很难达到现如今对地质找矿的工作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引用新技术、创新成矿理论是满足当今地质找矿新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1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思路

1.1新技术的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可视化技术在地质找矿中普遍应用。计算机的建设规模越爱越大,已经实现局域网共享资源,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大大提高了地质找矿工作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大部分地质勘察设备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控制,其信息传阅和校审的效率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勘察,达到信息化初始阶段目标。

1.2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思路

地质工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复合型的地质勘察与找矿人才,近年来,我国地质勘察与找矿人才的培养正在想国际水平看齐,主要培养理论与技术结合、综合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密切关注并研究国内外一流地质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动态,并通过接受学习、实践、合作等一系列活动,提高自身综合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2新形势下地质找矿技术的研究

2.1勘察技术的发展

2.1.1复杂地质构造的研究

针对复杂坝基、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及高边坡,进行稳定性量化分析及三维地质数字模型软件与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充分分析卸荷松动岩体、大型软弱蚀变岩体、高地应力区岩体等复杂岩体的成因机制和工程适应性等,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工程地质性状的初步调研,制定针对性的勘察程序和步骤,保障后续工作的稳定开展和进行。

2.1.2研究地质综合勘察技术

地质勘察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岩土工程与环境工程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而影响,并预测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开展地质灾害勘察、防治与治理工作,预测地质勘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做好防治与治理工作;地质勘察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源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采集,并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测量工作的水平,然而要求勘察人员的自身能力必须跟上技术的应用。地质勘查技术的标准化、智能化与综合其他专业系统的发展,是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方向。

2.2新形势下找矿技术的研究

2.2.1地壳演化运动研究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需要对地壳演化运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新形势下,对地壳演化运动的研究比以往更加复杂,首先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对成矿时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充分结合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在此环境下的建造、构造陆壳基底的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2找矿位置的研究

要想收到良好的找矿效果,就需要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并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明确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的特点,并对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展布方向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查明矿床和矿田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

2.2.3重视矿化信息

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赖于找矿前期采集和整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找矿工作的效率。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对于地表矿和半隐伏矿的追索具有开路的先锋意义,除此之外,综合其他找矿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研究评价,可以提高找矿速度和效果。

3新技术的应用发展策略

找矿的方法很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单一的找矿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找矿技术必须应用更多的现代科技,综合各方面有关的专业技能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3.1新技术的应用

3.1.1“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方法

地、物、化即地质结构场、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三场”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隐伏矿定位预测的目标应当是储矿构造,勘察技术的发展也必须是以精细刻画隐伏地质体结构特征为主要方向,对于隐伏矿床的勘察靶位确定,只有同时具备地质结构场异常、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球化学场异常的构造部位才是其最佳选择。“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方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找矿选区和靶区评价的周期缩短,提高了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

3.1.2X射线荧光技术

X射线荧光技术应用到地质找矿工作中,成为一种先进的勘探技术。矿田、矿床、矿物等矿藏一般深入地表,应用X射线荧光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对矿物的勘测效率。当地表下的矿藏受到外来物质的刺激时,在短时间内就会发出比激光波长更长的射线,便于工作人员准确、迅速地发现地下矿藏。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对各种特殊、复杂地形下的矿藏进行勘测,同时还能对矿藏的储量进行准确的估算,这种技术的普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盲目估算引发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为地质探测和矿产勘测提供更准确、效率更高的技术手段。

3.1.3基低频电磁法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矿物资源需求量的增大,过度开采和非法开采的现象日益严重,一些距离地表较浅的矿产基本已经开采殆尽,甚至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流失。基于此,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开发了基低频电磁法,应用到地质找矿工作中,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找到矿产的所在位置,对于深层地质的探测也较为准确。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便,将测量的数据进行滤波可以得出结果,在传统的探矿规律基础之上,将矿体赋存规律和科学技术进行结合,可以使矿区的探索工作准确、高效、快捷。基于基低频电磁法的优点,这门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应用比较广泛,受到了很多地质找矿单位和部门的重视,为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3.2非金属矿业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材料不断涌现出来,市场对金属矿产的需求有所减缓,而废旧金属的回收已经对金属矿产资源的补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非金属矿业的研究是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任务。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导方向,将应用开发作为重点,把地质经济技术评价作为主要手段,加强对非金属资源的研究、勘察和开发,才是符合当前形势的工作任务。

3.3地质找矿全球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矿业已经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种形势,国内要立足长远,在保证国家安全资源范围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国外风险勘查,对国外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调研,为以后的矿产全球化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