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校卫生建议

时间:2024-03-01 14:43:39

导语:在学校卫生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卫生建议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 478 R-6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401-02

【关键词】 法规;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校卫生工作能否正常开展有赖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所提供的法律保障。所以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到科学有效。

我国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于1990年4月25日由原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实施,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20 a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一成不变,而我国教育事业不论是办学形式还是办学条件,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在这个过程中还衍生出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情况、新问题,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的前瞻深度,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现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和保障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 预防性学校卫生监督形同虚设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六条中规定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第二十八条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但是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校在新建校舍或对原有校舍进行改建、扩建之前都不会(或者说是不用、不知道)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相关申请,更不用说竣工验收了。

20 a来,相对于预防性卫生监督,绝大多数学校的新、改、扩建项目一直是处于自行其是的状态。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开办学校,不必先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不必象饭店、旅馆那样必须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之后才能开张营业;再者,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教育部门核发办学许可证之前,不用象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那样,需要事先向申请人索取、核实诸如《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以及环保局的“环评批复”等前置性行政许可方面的证明资料。这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法律上必要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类学校开展的新、改、扩建项目,经常是处于“事先不知情,过程不了解”,等发现的时候这些项目已经竣工或已经投入使用。其在设计、施工等环节存在的卫生学方面的问题乃至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在事后的监督检查中进行“亡羊补牢”,但又缺乏相应具有可操作性(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法律依据。

2 缺乏应对新的办学形式的法律依据

2.1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对学校的解释,难以涵盖新的办学形式 现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称的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按当时(颁布实施时)的情况,其所称的学校应该主要是指各种公立学校,但以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来,这样的分类就显得不够明确。

首先,其中2处“普通”的内涵不够明确,换句话说是没有限定“普通”的范围,比如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私立学校(包括贵族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等)、民办公助类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 “小饭桌”、军训学校、私塾等办学形式。从功能上看,虽然它们办学的形式、条件各异,但都具有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及生活场所的功能,都应该属于学校的范畴。但是它们是否属于上述“普通”之列,却很难找出明确的答案。

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不能违反“依法行政”的原则超越法律权限擅自扩大监督管理范围,这使上述新的办学形式游离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之外,而其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却明显属于学校卫生的范畴。

2.2 “市场学校”隐患重重 “市场学校”是指各种私立学校、校外培训班、校外管理班、校外补习班、打工子弟学校、“小饭桌”、军训类学校、私塾式教育等办学形式,这些办学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绝大多数是在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出现的。相对于公立学校,“市场学校”大多更注重经营效果,更强调经济效益。它们办校的宗旨、目的,特别是对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必要性的理解和自律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市场学校”的办学者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缺乏了解,办学思路各有不同,办学条件也参差不齐,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如各种校外培训班、管理班、补习班、“小饭桌”等,虽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空间有限,但都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招收学生,很少或根本就不顾及人均面积、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等卫生学方面的质量和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日见增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它们大多办学条件简陋,而且半数以上没有取得办学资质,存在严重的学校卫生安全隐患,以传染病防治、学生常见病防治、食品卫生方面的隐患最为突出。

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却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卫生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面对“市场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其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3 缺乏针对新的教学设备、器材及生活用品的卫生标准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许多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教学设备及生活用品不断进入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器材、手机、MP3及其换代产品、耳机等,不同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在质量、科技含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什么类型、型号、品质的产品,使用多长时间、保持多大的距离才是符合科学的,计算机、手机的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不良网页的“网络暴力”和“黄色”污染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耳机对听力及情绪的影响等,这都已成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遗憾的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专题调研工作却相对薄弱、滞后。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时,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科学、合法的参考依据,无法给学校提出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卫生监督指导意见。

4 建议

第2篇

(一)健康教育

1、抓好《体育与健康》、《生活与劳动》、《家庭生活》等教学,开课率百分百,要有课程安排、有教案、有教材、有考查,同时要进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2、要以广播、电视、讲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做到资料存档,继续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学校控烟宣传,每年有5所积极开展无吸烟学校创建活动,确保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以上健康教育内容请在6月底前以表格形式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二)学生健康管理与健康监测

1、9月-11月,镇(街道)及以上中小学、民办学校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同时开展健康状况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并协助当地卫生院做好健康体检的统计报表工作,在11月底将报表盖章后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2、根据《浙江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方案》规定,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的综合监测,被抽取的学校要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该项工作。

3、对所辖学校全体学生的因病休学、退学情况按要求及时填写报告卡,学期结束前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发生学生因疾病或意外死亡的要及时填写报告卡,三天内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三)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按照《*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生近视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肠道蠕虫病、病毒性肝炎等常见病、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水痘、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的防治,防治药物将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选定的为准,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有价调拨,任何学校不得接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学生进行集体用药,以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各校应做好对上学期学生体检中查出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疾患等高危人群的健康保健工作,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四)充实完善20*年新发的《学校卫生档案》,同时对20*年学年的有关文件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

(六)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监督,促进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3篇

辽宁大学校医院外科室,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医院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探讨了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可行性。由于高校医院功能定位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是相同的,并且高校医院有其固定的人群优势。又具有长期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的经验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是高校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符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

关键词 ] 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54-0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 着重规划指导区域卫生服务的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及优化卫生资源配备,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是校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1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目前辽宁大学校医院主要承担着学校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它和校园师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公费医疗改革后,校医院的管理和经营仍然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院模式,加之观念滞后,缺乏主动研判政策。使目前我校医院的工作不仅很被动,又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导致校医院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因此,校医院如何结合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新的 发展之路,是当前校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①辽宁大学校园在地域上本身就是一个大社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多数实行公寓式居住,人口流动性小。加之学校的基层组织机构十分健全,便于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医疗保健宣传。师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容易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自我实施保健。辽宁大学在校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近5千人,另加家属,后勤服务的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工等近1千人。在校园内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类人员3万6千余人。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和费用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卫生保健要求。再通过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患者就医距离在10 min以内)和比较固定的人群数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成立以高校命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家属,在校区工作的各类临时务工人员以及周围的居民。校医院的主要职能仍保持不变。充分利用校医院的地理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实行“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主动融入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同时也避免了当地政府在建设社区服务工作中,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

优势:②转型社区服务后,现有的卫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客观上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学校师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对慢性病,多发病,季节病,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指导及综合干预的社区防治机制。并通过现有的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宣传和促进。

优势:③现已具备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和人员。有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完善的组织网络,应对措施等。而且在长期基层卫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能够运用预警机制对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急性食物中毒等涉及面广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展。已建立起一套职工体检工作的预约,检查,咨询及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电子档案系统。

存在的不足:①缺乏政策保障和监管,业务上没有归口管理:由于校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卫生部门在监管上缺乏话语权。校医院只要不违规,卫生局无权干涉。因不隶属卫生行政部门,校医院的业务也缺乏应有的组织和指导,导致校医院在设立和管理上无章可循,医务人员的专业学习与进修主要在于个人的自觉性。

存在的不足:②体制不活,用人机制僵化:目前,校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管理者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职工贪图安逸,毫无创新精神。很多工作人员不是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使医院人才匮乏,效率低下,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医疗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存在的不足:③闭关自守,思维僵化:由于校医院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竞争意识。被动接受工作任务,而非主动研判政策,不敢大胆的面向社会,走医疗联合的道路。与社会医疗机构在信息,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缺乏相互渗透和制度性帮扶。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导致很多工作虎头蛇尾,效率低下。

存在的不足:④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科室不齐全,重点不突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学生医保药品种类少,无全科医师,全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缺乏培训和考核制度,健康教育宣传途径少。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统计工作不细化,资产管理不规范,没有成本核算,没有定期核查制度。导致少收,漏收现象严重,药品及卫材过期浪费现象严重。

存在的不足:⑤卫技队伍严重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管理落后,人浮于事,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三低现象明显(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加之职称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人员学历偏低,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在服务中技术含量降低,服务质量差。很多师生到校医院就诊主要图“就近”,更多的是直接拿药,医生甚至连问诊的环节都省略了。

校医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建议。

2.1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式

①首先,基层医务人员要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看病”为提供“健康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妳补技术水平和设备的不足。

②由“坐医”向“行医”转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对高校社区人群提供上门医疗咨询服务。送医送药到教学楼,体育场馆,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家中。使医疗保健服务网延伸到所服务的终端。

③重“防”轻“治”,有些看似生理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极易导致问题,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来自专业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2.2明确功能定位,做好基础性工作

校医院在功能定位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相似之处,即:围徺提供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六位一体”的综合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做好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控,食品卫生监督等。

②为学校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救治,疑难和危重病人的转诊等医疗应急处置。

③健全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中医康复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及健康服务中心等。并配备专业人员出诊,做到小病能治疗,大病会鉴别。

④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季节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2.3改变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校医院人员管理模式是经验式管理,医院管理者又普遍存在懂业务但不懂管理的现象。该管理模式是阻碍医院走向社会的绊脚石,也是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取代经验式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具体办法如下。

①构建分层分类的岗位管理体系,其特点是变“管人”为“管岗”。今后医院管理的好坏不再只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文化水平及经验多少等,将转变为以岗位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为标准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将各科室岗位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成果,风险系数,业绩贡献多方因素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岗位制定保障其最终质量的标准。如能达到标准,就可以胜任其岗位。形成对岗位提出要求而不是对人提出要求的管理模式。

②制定了岗位分级分层标准后,弱化甚至抛弃了职称职务因素。可根据各岗位工作任务的多少,所承担风险系数的高低,责任大小,从事本岗位所需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来认真评估其工作价值。并与其绩效收入挂钩。

③临床科室标准制定要细化,行政部门标准制定要量化或设立项目化工作激励制度。形成无论是谁,只要上岗就要按照岗位目标达到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的改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完全规避了“等,靠,混”等不良现象。营造“只要谁行,谁就上岗,谁就高回报”的公平的,良性的竞争氛围。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当今医院管理追求的“同质化服务”终极目标。

2.4积极推进区域高校医院和医疗机构间的合作

高校医院的发展要与所处区域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协调发展,与周围三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建立制度性的帮扶,质量控制,相互转诊,人才培训等工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校医院是学校后勤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校园师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离不开校医院的护佑。为此,校医院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医务人员医学模式观念的转变,使医疗服务的内容,方式进一步扩大,拓宽就医人群。既有利于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要求,又有利于服务社会和促进医院事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激活了医院闲置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解决了校医院在工作定位上长期存在的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最终达到医院,校园师生和社区居民双赢的结果。为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推进和谐辽大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1] 王佐卿,王树光.对高校开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03,2406.

[2] 张玲.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8-20.

[3] 杨丽英,赵志刚.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之探讨[J].中国药房,2009(8):636-638.

[4] 李建丽浅谈高校医院规范管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3):70-72.

[5] 丁继侠,程建会.新时期高校医院职能定位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0.

第4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创建 高效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7-01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学生随后的深造、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抽象、复杂,每个人都知道要学好数学,然而却鲜有学生“得法”。由于不懂“法”,很多教育者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还有很多学生盲目选择题海战术,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从长远角度看来,无一不是耗时、费力的举措,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还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状况分析

为了响应素质教学号召,教学改革活动已经得以在我国各大学校施行。初中数学教育与初中生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初中数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初中数学课改的成效毋庸置疑,但是受制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时至今日,初中教学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情况未能发生改,灌输式教育教学的模式未能改变,课堂呆板无趣的状态未能改变,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未能改变……课改建立高效数学课堂的美好想法因此沦为空想。不良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反思,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不良的教学现状、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全面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以生为本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加之数学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定理,因而必定比语文、英语等学科更加的枯燥无味。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为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教育者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出发:

第一,设计科学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决定了课堂教育的成败,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环境。因而教育者应该有意识的优化自身的“教学开场白”,要能够善用课堂导入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引出课堂内容。例如在落实《几何图形初步》一章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可以将课本后面的课题学习课程前移,向学生布置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的任务,在落实教育之前,利用妙语连珠的话语启发学生观察包装盒,进而引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章节的内容。

第二,优选教学“突破口”。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必须时刻把握学生为本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实例。

第三,多样化教学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单一。因此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创建,必须有意识地避免这一点,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例如在落实《轴对称》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善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态图形,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阐述自身观点,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可谓一举数得。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和谐生动的数学课堂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建立需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具备科学搭配自己和学生角色的能力,要积极树立“教”是为了“学”的理念,要积极引导学生求知,在向学生授“鱼”的同时授“渔”,促使学生发挥“主体因素”,继而逐步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三、结束语

数学是学生要从小学到的的一门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人类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以生为本,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核心,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以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现状不容人乐观,创建数学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教育者需要纵观全局的考虑教学工作,充分的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继而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不断努力,在经历不懈的教育实践之后,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一定能够为我国广大学生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添加助动力。

第5篇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 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 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 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 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第6篇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新建本科院校大二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对所学专业认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自我学习情况较差;对学业规划认识不到位。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调查研究;福建高校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1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30—02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刘志英(1982— ),女,河南内黄人。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的发展效率,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也就是说,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特点及对未来的正确认识,确定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从而确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日常具体的学业管理,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当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地进行学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学业规划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要不断地发掘自己的专长,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自身的优势所在。其次,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偏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最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业规划要求每一个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要充分地挖掘和认识自己的特点,并且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实力,还有助于其毕业后的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二学生学业规划的现状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大二学生在学业规划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定位不准

通过调查发现,大二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有3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身的兴趣、优势和劣势”,有3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处于混沌状态,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转专业的想法。任课老师也反映,学生不知道追求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调查发现,45%的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是家人的意见或者是因为亲戚、朋友的推荐,自己选择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访谈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及参加社团活动方面,都是因为“妈妈说”或“爸爸说”才为之。关于“你所学专业与你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相符吗”这一问题,59%的学生回答的是“看情况”,只有26%的学生回答的是“是”。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学生过分依赖家人,还对自身没有很好的了解和明确的定位,毫无自主选择的意识。

(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回答中,16%的学生回答的是“比较清晰”,8%的学生回答的是“完全不了解”,有高达76%的学生对专业有一些了解,但不太系统。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显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根本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其他的一无所知。但也有个别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专业知识,哪些知识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需要的,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到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技术,所以,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充电”。以上现象表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学生的自我学习情况较差

自我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主动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苦难,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快乐过程。但调查发现,3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满意”这一问题,19%的学生回答“不满意”,只有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3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满意”。高达52%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考试而学习的,9%的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

(四)学生对学业规划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业规划

在学生对学业规划的认识方面,79%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有必要开设学业规划的课程。对于“你所参加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相关课程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9%的学生说“没有意义”,39%的学生回答“一般”。42%的学生没有给自己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五)学校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和系统化课程设置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学校没有针对于学业规划的专业教师队伍,没有设置系统的课程。虽说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从所教的内容来看,还是侧重于就业方面的指导。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的教师大多为辅导员,他们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三、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大二学生学业规划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学校层面

学校应在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努力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大学生学业规划不能只靠专业教师来完成,也不能只是放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来实现。高校应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学业规划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课程并培训相应的教师。高校应建立以综合能力为考核宗旨的多样化考核体系,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放宽松的成长环境。

(二)家庭层面

虽说学业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但在学业规划和学习方面,家人干涉的情况依然存在,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发展得太差,因此,很少考虑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孩子,导致孩子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教育。正如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所说:“父母的溺爱往往妨碍了孩子们的自然倾向,他们后来又被好玩的同伴引上懒惰的途径,而城市与宫廷生活中的一切以及外界环境又使他们远离本来的倾向。因此,他们不想探索不知的事,不易集中他们的思想(因为正同舌头一样,它被某种滋味渗透了,便难分辨别种滋味,心智也是一样,它被某件事情占据了的时候,便很难再去注意别的事情。”[1]所以,家长在大学生学业规划上应起到指导的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

(三)学生层面

学生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学业规划。大学生是学业规划的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的学业规划意识,在获取各方面信息之后确立自己的学业规划目标,制定可行的方案。在学业规划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业是可以规划的,也是需要规划的,而且学业规划对其人生的发展和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很多学者所倡导的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新课标也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相关知识所包含的生活内涵,使抽象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之上,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学以致用,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单单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只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现实生活中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的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体到课堂教学,在课堂导入阶段创建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可以运用大量的生活化情景:汽车在行驶中,受到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在一个限速40千米/小时的道路上,甲、乙两车相撞了,据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米,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米,但小于12米。已知,甲车的刹车距离S甲(米)和车速X(千米/小时)之间的关系为:S甲=0.1X+0.01X2,乙车的刹车距离S乙(米)与车速X(千米/小时)的关系为:S乙=0.25X。试就两车的速度方面分析他们相碰的原因。在这个情境中,考查的是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相关知识,以及待定系数等思想方法。由S甲=12,可得,0.1X+0.01X2=12,解得方程得X1=30,X2=-40(不合题意,舍去),故甲车不超速;由10

二、在互动学习中解读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和生活化教学的实质互为证实。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可以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就是学习资源在互补和整合的过程之中所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在对生活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数学体系。所以,高中数学课堂以生活为依托,关注学生的互动学习以及他们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对个性化生活的解读。由此,学生的互动学习、多向交流可以有效的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在《对数函数》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在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时,可以设置讨论两个环节:环节一:讨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X∈(0,+∞)。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对数函数的表示形式及其定义域。当学生初步认识此定义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必须的满足a>0且a≠1的条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让学生对对数的定义及性质彻底掌握。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对数定以后,可以进行第二个环节:讨论生活中所能用到的对数函数, 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生活,最终加深对数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解题时抽象题干中的生活化信息

习题练习作为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大多数解答题在设置题干的时候,常常运用生活化的场景,这样的题干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促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之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这样的题干通常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抽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题干,不能正确引入变量,最终致使不能正确解题;也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建立数学模型,自然使得计算结果出错。数学模型建立后,学生还应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判断题目所考查的考点以及考查方式,并想出正确的解答方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在日常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从生活场景到构建数学模型这一过程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应该全面的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此类题目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对题目进行正确求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众多信息中寻求有效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以此来强化学生从生活场景到抽象化模型转化的习惯,最终提高解题的效率及准确性。

四、作业布置要贴近生活

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他们明白应该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再进行解决。比如在进行《导数》这一章节的讲解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导数的应用,例如自由落体中所提到的加速度、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等,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引出导数的概念

此外,还应该把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前对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思考,使他们在课后有意识地把数学模型引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总之,以生活为依托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教师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达到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只有这样也才能使得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学会生活,使得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

我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环节。

一、转变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出现,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当课堂的主角。摒弃传统的注入式的知识教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变“满堂灌”的陈旧模式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赞可夫认为,教师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与做事情一样,要做好某一件事情,首先要培养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和动机,学习英语也如此,要想更有效地学好英语,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因。

二、积极设计各种有创意的有效教学活动

1.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各种情境活动。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设计活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初学者来说,直观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设计的效果较为明显。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不像三、四年级的小朋友那么爱动,他们会思考、爱反驳。对于有些听听、做做的活动,通常表现得比较腼腆和害羞,而一些简单的活动设计又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欲,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其次,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听、说、读、写四大运用能力。以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的学生为例,通常在英语课的组织教学部分,我们都比较喜欢使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动作反应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少用于读写训练。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原本的听音做指令的活动改成书面形式,将一些动作短语写在卡片上,让学生看并做出相应动作。在训练写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看一看、写一写”的活动,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动作,其他学生写出相应的动作词组。或者是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写词组,并开展随机的小组比赛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再次,我们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各种情境活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大做英语“文章”,使学生更觉真切,学得快,用得好。

2.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因此,有效的教学还应该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做到这点,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通常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哪届,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落后。如果班级的学习氛围好,则对后进生是一种很大的鼓舞。课堂上,我通常将学生搭配起来,分集体、小组,在组织对话表演时,常常需小组合作,让他们选些简单的角色,好生会带动后进生,他们就是老师,而后进生同样会兴致高昂地融入其中。

第9篇

一、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由教师讲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学科能力,关键是靠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师。

其次是学生要转变思想。课堂改革以后,学生的思想更自主了,这是一次民主的胜利,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多了,由以往的“接收器”转变成了自己思考、自己收获的人,学习主动性也随之有所提高。

二、严格自律、高效自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严格自律、高效自习首先是安静的自习,在自习课上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勤于研究,不交流,不讨论。在自习课上学会阅读教材、研究教材,独立地完成学案、发现问题,同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为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没有这个过程作基础,课堂展示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三、合作互助、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要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在教学时,一般每组6个人,安排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出问题后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要鼓励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的调控者。要无限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充分想象、自主发挥,从而生成教学的基础性资源。可采用小组捆绑评价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效果好起来。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他们当好竞技者、表达者、展示者。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要加强合作,互补共赢。

四、灵动自信、积极展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上,要让学生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善于倾听,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实现用空间换时间、用面代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稳定了,表达流利了,思维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在交流展示中,改变了以往给出模型、方法讲例题或者给出例题讲思想、讲方法的过程,而是通过给出问题找模型、找方法、找思路,实现了由模仿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当然,这样的内容一定要有教师的干预:干预认知结构,干预知识建构,干预学生理解的顺序。真正的干预是隐形的干预,而隐形的干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五、分层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