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1 16:17:46
导语:在行政单位辞职申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青年教师 住房 对策
对于广大的高校教师来说,住房是栖身的根本条件,既是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工作、学习和科研的场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质量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青年教师是高校事业发
展的重要人才储备,解除他们的在住房问题上的后顾之忧,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分析
1.青年教师住房情况分析
我国于1998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渐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消费市场化,住房性质私有化,住房管理社会化的模式已逐步为广大教职工所接受。但是,高校住房管理体制在转变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从理论上讲,实施货币化房改后高校教师解决住房的渠道应通过个人自租、自购的社会市场行为来完成,但至今教职工对校内住房、教工集体宿舍的需求依然没有减少。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的,年龄基本在23岁至28岁之间。这个群体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个人资金积累较少甚至没有,且不论买房,即使租房对他们来讲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由于刚参加工作,工资、津贴待遇比较低,1998年11月30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获得货币化住房补贴也较低。但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问题却不少,如结婚生子、照顾老人等。没有资金原始积累,经济负担重,购房条件尚不成熟,完全依靠个人能力解决住房几乎是不可能的。青年教师的流动性大,对于他们来说,住得好不好,是否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他们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如果高校在这方面不引起重视,很容易造成人才引进不力,也难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教学、科研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长远发展。
2.学校及周边住房市场环境的分析
随着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利用市场经济调节住房供需矛盾已成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的土地越来越珍贵、住房越来越紧缺,加之其他因素,城市房价飞涨,让许多年青教师望“房”兴叹,住房问题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甚为关注的焦点。同时,高校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校内及周边打工者、高校学生等租房群体对出租房的旺盛需求,使得高校周边出租房房源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租金居高不下。
目前,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并依然保持着较快的上涨趋势;小户型商品房数量相对短缺;经济适用房距离学校较远,交通不便。因此,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都存在着不少困难。高校教师住房的市场化运作,并不等于将青年教师周转性住房也纳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仍然需要学校出面解决这一问题。
3.青年教师个性分析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他们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本职工作上能出类拔萃,科研上成果丰硕,人际关系和谐,能尽快打造一片和谐发展的空间。这些需要物质上的空间保证来实现。在人格上,现代社会的青年人,特别是青年教师独立性强,追求个性自由,强调尊重别人,强调个人隐私,渴望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拥有功能相对完备又具有独立性的住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渴望能尽快拥有单居室结构的套房,以获得个体自由的空间。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单居室结构的套房已由老职工购买。这对稳定青年教师队伍不利。
二、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迫切性
近几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既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也是教学和管理岗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在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和改革中肩负重任,振兴教育的重任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各高校自停止福利分房后,一般就不再考虑教师公寓、单身宿舍等校内周转房的建设投入,但高校每年又要通过引进、分配、调入的方式新进人员,在没有新建房的情况下,这部分新进人员的住房基本已无法安置过渡,这已经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到学校今后的整体发展。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青年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根据各高校内部公有住房的实际情况,制定既能符合学校建设发展要求,又能缓解青年教师因住房而造成的生活困境是学校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因为这关系到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
因此,高校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否稳定教师队伍,关键的一点,就要看高校房改工作是否获得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认可,就要看高校住房和其他城镇住房相比是否有优越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
三、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使其进入良性循环,以达到稳定教师队伍的目的,事关重大。安居才能乐业,高校要不断发展,就必须稳定青年教师队伍,而住房是稳定青年教师队伍的必要条件。如今,住房分配货币化的观念虽已渐入人心,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商品房价格与高校青年教师的承受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的主要办法仍然是依靠学校。
1.努力提高青年教师购房能力。
根据房改政策,高校按年度及时调整公积金缴存额,按月足额发放“新职工”住房补贴,就大多数高校具有硕士学位的“新职工”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年缴情况来说,三年后年缴存额有万余元;“老职工”购房时可申请一次性货币化住房补贴。依此方案,学校和职工本人共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备金,加上工资积累,解决购买住房首期付款;家庭资助或适当申请公积金贷款,青年教师基本上能在工作5年后自购住房。
2.建立青年教师公寓房体系,严格管理好作为高校引进人才而保留的公有住房。
在住房制度改革的大趋势下,高校要在引进和稳定人才队伍方面有特殊政策,划定一定比例和区域作为教师周转公寓。高校应足够储备能长久周转的用房,让需要住房的青年教师租住,学校保留的公有住房一律作为学校的长久周转用房,供新增年轻教师、新聘人员和引进人员租用。待这些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具备购房能力后,另购商品住房。
青年教师公寓实行协议管理体制,成立住房工作委员会,加强青年教师公寓管理工作,与租用人签定协议。对青年教师进行动态管理,促使公寓房不断地循环使用。高校在发放住房补贴的同时,应按照公寓使用年限不断地提高租金,引导青年教师在3-5年内主动退出公寓,走向社会去购买商品房或通过其它办法解决住房。这样青年教师通过市场化优惠租金临时解决居住问题,积蓄了购买商品房的首付,又通过住房补贴和公积金、公积金贷款和银行按揭,购得了商品房,学校也通过这种方式,收回住房,再分配给新进人员,规范住房管理,保障有序循环使用,更好地解决了青年教师宿舍和引进人才用房。建立青年教师公寓体系无疑是在存量房屋有限的情况下解决新进人员住房安置问题的良方。
3.理顺高校房产市场并避免学校住房流失。
目前,高校房改部门对下列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感到难以理顺:一是有的教职工由于在校外购买了商品住房,就把校内的住房出租给校外人员居住;二是有的教职工辞职、出国后不办理任何手续,仍住着学校的住房或将住房给亲朋好友居住;三是有的老教师年纪大了,儿女离家又远,单独住校不方便,希望将校内住房卖掉,另买一套靠近子女家的住房。以上种种情况如不尽快理顺,既会造成学校住房流失、浪费,又会因外来人员杂居而影响教职工住宅区的安宁。
高校房产市场的运作应由高校后勤部门负责。成立住宅管理科并职工住宅中介,想参加住房买卖的教职工可登记备案,同时与各教学单位、主管教职工人事、教务等行政单位加强联系,及时掌握教职工校际流动、出国、升学等情况,对教职工住房作动态管理,并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房源情况,为买卖双方各种条件比较接近的教职工牵线搭桥,促进这些房源的合理流通,保证这些住房由在校教职工购买。一时碰不到合适买主的住房,可按房改政策和售房协议,在市场评估价基础上作上下5%的浮动,经双方认可,由学校买下,供引进人员租用。高校房产市场的运作是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搞好高校住房流通,既可防止住房流失,又可以让教职工受益,有利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4.把握机遇,多渠道改善青年职工居住条件。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关于切实做好高校老校区置换工作的意见”,置换老校区筹措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的步伐。高校应把握大好机遇,一是对老校区的老住宅楼进行整体出让,利用住宅所占土地出让金对各住户进行拆迁经济补偿,鼓励他们外购大户型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同时也利于改善城市面貌;二是协调地方政府,在新校区周边统一开发高校教师公寓,市场化运作,按建筑成本价优惠出售给教职工。这样既可以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方便工作,又利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引进人才。
四、结语
在深化住房改革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领会房改政策并运用足政策,灵活地根据地方房产市场的变化,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既可鼓励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购买商品住房或学校自建住房,又可给无房青年教师发放住房补贴,还可在自有土地上集资建房;既可科学管理学校长期周转公房供青年教师过渡之用,又可运转学校房产市场,盘活学校用房,防止住房流失,让教职工受益,促使高校住房改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使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平稳过渡到商品化、社会化阶段,并实现稳定青年教师队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晋,胡,万丽.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的政策导向和发展对策[J].经济丛刊,2008年01 期.
[2]丛诚.论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废与改革方向[J].上海建设科技,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