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

时间:2024-03-01 16:17:47

导语:在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

第1篇

关键词:疏浚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中图分类号:S21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的愈加紧张,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科目。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这使得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从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研究非常具有重要性。

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是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行为最直接、最基本、最有利的工具,具有权威性、持续性和规范性的特征。严格的政府强制性政策压力能够激励企业采取环境行为、改善环境绩效的有力动机。这种压力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偏好和企业对行为结果的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企业对节能减排行为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政策制定相对滞后,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执行和监管的成本比较高等。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促使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还是不够的。

(2)市场环境

随着环境保护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人们对企业生产绿色环保的清洁产品和降低污染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激励。这种激励的产生在于消费者通过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好,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的选择,给予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行为的压力。消费者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使其在选择产品时更注重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对污染性企业的产品有所抵制和排斥。这种消费者行为使得企业愿意积极降低污染,主动参与到降低污染,节能减排的行为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而对于企业融资来说,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意味着来自于环境的风险相对较低,获得保险或者商业贷款的机会更大。因此,来自于市场环境的压力,包括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也是促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

(3)企业所在地因素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产品覆盖率高的企业,其所在地公众的环保意见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影响不容小觑。所在地公众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可以通过投票、社会呼吁、抵制与排斥等方式给企业施加压力。因此企业所在地在改善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一种手段。

2、微观环境因素

(1)企业自身

企业的本质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要达到价值最大化,需要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诸多因素的相互协调。因此,企业自身的规模、所有制形式、产品市场的不同会使企业对节能减排目标的感受程度存在差异,因而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也有所不同。

企业规模越大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的意愿越高。大企业通常更加重视自身的公众形象和声誉,更具关注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可能会产生的获利机会。企业的规模大,其经济实力相对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具有更充裕的资金和技术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

企业所有制的形式对企业是否积极实施节能减排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更利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其违反环境行为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因此其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外资企业自身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管理层的环境意识也较高,其有效实施节能减排的意愿更大。

(2)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对环境的要求会促使企业更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更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例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产品的要求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还对产品的资源环境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要求。这样的话,企业产品出口就不得不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确保产品符合对方的标准要求,有效的规避绿色贸易壁垒。

三、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管理对策

1、识别能源因素,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开展能源因素识别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将大大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控性

(见表1)。

表1:当前疏浚企业普遍存在的能源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2、建立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

节能减排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促进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管理观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走节约型、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企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的构建要以节能减排的要素为基础,选取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时,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选取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是建立指标考核体系的关键。

在选取企业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指的是在选取指标时,要对考核对象一视同仁,指标的选取要统一、适当、适度,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的提高。

(2)科学与实用原则。科学与实用指的是考核评价指标要能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规律和本质,有可操作性,评价测定的方法规范、标准、可靠,评价的模型科学合理。

(3)全面与重点兼顾原则。由于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会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构建指标考核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又要突出关键性因素,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指标,避免考核体系的繁琐化。

(4)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原则。指标考核体系中的指标尽可能的量化,定量的指标数据更具有说服性,易于考核。但是对于一些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也可以用定型的指标来衡量描述。二者有机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3、确保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加强科技进步管理

疏浚企业应该确保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支持科技进步管理,大力推广施工工艺改良、设备节能技改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加强对船舶新造、更新改造中的节能技术管理,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船型、新技术、新设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改、扩建工程各单位更新改造项目)应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进,优先采用能耗低、效率高和国家推广的节能环保产品;科学安排船舶和生产用机电设备的检修间隔周期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推广应用绿色照明和环保办公、生活设备,降低办公和生活用能消耗。

在新造船舶方面,标准船型系列的选择为最佳节节能方式,因为在节能技术改造,能效比对标,备件管理以及修船管理等方面可以进行标准化管理。在节能技术改进方面,疏浚平台,自动挖泥系统开发,液压闸阀管等项目推广将促进设备节能。在施工工艺方面,绞吸挖泥船根据开挖水深、吹距和土质的不同,适时采用单泵或双泵,充分利用设备的最佳性能,有效提高能效水平。在船舶调遣航行方面,经济航线和航速的应用,在确保船舶安全和合法、合规航行以及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时调整航行计划,选择合理的航线(航路),增加航速,缩短航程,减少航行时间。

4、加强维护保养

研究和实践表明,技术节能被多数人认同,已在船舶节能工作中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良好的减少船舶燃油消耗的性能。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船舶节能除了注重技术节能,也应加强船舶管理,做好节能减排的前提工作。

消耗船舶油料最大最直接的是机电设备,因此,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保养维护,最大限度地开发节能降耗的潜力,首先要保持柴油机的正常运转。

(1)把喷油提前角调整到最佳位置。柴油机种类很多,但都有一个最佳喷油提前角,在进行维护保养时,要对各缸的供油提前角仔细检查调整,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2)定期对气阀间隙进行调整,保持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通畅。

(3)定期对喷油压力和供油定时进行检查调整,保证其符合规定标准。

(4)燃烧室各组件之间的间隙要适宜。

(5)保持系统的通畅。系统不顺畅容易导致机械磨损度增加,油耗量增大。

(6)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今天的柴油机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如果空气的通道堵塞,或脏污、变形等,都会致使流阻增大、增压压力降低,最终影响扫气效果,导致燃烧不充分、油耗量增加,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喘振现象。

(7)使操作、传动系统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将大大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减少油耗量。

5、细化措施,深入挖潜增效

(1)降本压费工作融入员工日常工作

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将降本压费工作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细化成本管理单元,逐项分析成本构成,并合理制定了成本目标;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制定降本减费的有效措施,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开展以降费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成本控制成为全员的自觉追求。

(2)企业内部加大审计力度,促进增收节支

企业要加大对工程招投标、现场签证等行为的审计力度,防范投资经营风险。针对当前企业建设任务,在建工程建设、固定资产运营存在风险漏洞的情况,企业可通过强化审计,促进增收节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指标的同时能够将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这就要求疏浚企业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从建立管理体系、管理手段、分类管理及细节措施中节节把握,从而才能顺应形势,响应号召,真正系统的做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亮:《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实现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优化设计》,《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11期

[2] 强瑞 廖倩:《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第2篇

关键词: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 相容理论 映射模型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软件包,它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最新成就,是旨在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计划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统一的操作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工程以科技部、机械部和电子部主导的两条路线发展。信息化工程投资上百亿,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以4CP(CAD/CAPP/CAE/CAM/PDM)为代表的软件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反应良好,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效果不佳,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的不足10%。分析原因[1],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4CP软件系统面向技术,涉及人的因素较少,实施可控,容易成功;ERP等软件系统面向管理,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假设、实施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实施复杂,成功率低。(2)因我国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自然经济时期过长,现代企业管理累积时间短、管理基础薄弱,大量管理系统软件与我国企业管理均不相容的,它们普遍基于欧美企业的管理模式、理念与实践,集西方企业管理经验于一体,往往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差别很大。(3)在目前信息化工程项目中,企业管理系统与先进的信息系统不相容,很难成功对接,缺乏有效测度手段,不易准确掌握相容差距,未能进行企业管理改善。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在我国信息化工程中,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是否能够相容。例如在ERP实施中,IT和用户环境是否能够互相适应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2],企业流程与信息系统的相容度是系统选型的重要标准。[3]信息化工程项目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照搬传统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提高项目成功率以及判断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相容度亟需进行相关理论的创新和方法的改进。

1、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Parker和Benson在1989年就已经论证了企业战略和IT战略之间需要实现相容[4],Henderson和Venkatraman认为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部分原因在于企业战略与信息技术战略之间缺乏相容性。[5]Pnina Soffer和Boaz Golany等人提出了一种使ERP系统性能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方法,即OPM(Object-process Methodology)过程方法[6],并围绕企业需求与ERP不相容问题,明确了使用OPM法建立ERP系统模型的步骤。[7]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管理系统与软件系统相容理论的研究较少。霍艳芳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与ERP管理系统的差距进行了研究[8],黄嫚丽和蓝海林提出选用ERP应该与企业经营和公司战略相容。[9]吴恒亮提出企业在选择软件时应当以管理层为主,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地相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系统。[10]宋立夫提出的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相容原理及方法研究。[11]上述国内外学者指出了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相容对项目成功的意义,但对相容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操作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相容理论体系。

2、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相容理论

在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架构、内容、功能、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机制均由管理系统直接决定,并要求从形式和结构上适应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各项目相容程度称作“相容理论”。

2.1 相容内涵

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相容理论大致可从战略相容、功能模型相容、实施过程相容、接口相容与技术提升等几方面入手讨论。

(1)战略相容。信息系统在建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及企业战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根据相应信息确定信息系统建立的内容、项目及战略步骤,制订符合企业战略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使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在战略上保持一致。

(2)功能模型相容。信息系统各项目功能的设置是信息系统运行过程逻辑的抽象,决定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相容的重要因素,功能模型相容反映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BPR和ERP功能调整过程。

(3)实施过程相容。ERP应用的复杂性要求ERP项目实施依靠规范科学的方法、步骤和手段,在分别对ERP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进行配置和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集成,这是系统相容理论在实施领域的延伸。

(4)接口相容。信息系统是“辅助系统”,不能完全代替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必须具备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同时在信息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要求数据接口设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系统集成的效果。

(5)技术提升。通过对IT技术的提升,更新信息系统的功能,使企业的某些管理项目与电子政务接轨,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平台,使信息系统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各种管理系统服务。

2.2 相容原则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 柔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5]董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41-43.

第4篇

关键词:SAP;ERP;中高端市场;营销模式

一、前言

ERP作为我国管理软件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一直占绝对优势的位置,而SAP作为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的一种,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也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从我国的ERP市场观察,以企业管理系统软件为例,因为本土软件企业的起步较晚,因此更多的是对ERP中低端市场进行开拓,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不足,只有金蝶、用友等企业的ERP软件为切入口逐渐向高端市场进军,但是却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一些不足之处,亟需得到解决。基于此,文章以SAP为例对ERP中高端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为题,重点就ERP中高端市场的开拓营销模式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促进我国ERP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ERP中企业管理系统软件中高端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从目前我国整体的ERP市场上观察,其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从2010的69.56亿,到2016年的119.53亿,再到2016年的256.41亿,平均两年就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翻倍,而企业管理系统软件作为ERP软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趋势更为明显[1]。而从我国ERP市场的组成观察,其主要集中于对中低端市场的开拓,在中高端市场的开拓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很低的份额之下,因此未来还具有辽阔的空间。此外,从宏观的经济发展趋势上观察,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建设中,也逐渐开始对中高端的ERP产品具有越来越大的适应需求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的需要不断提升,开始追求精细化管理,因此这也为我国ERP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ERP中高端市场开拓中的不足之处

(一)SAP产品设计不健全

以SAP为例从目前我国ERPa品进军中高端市场存在的首先问题,便是我国ERP企业本身在ERP设计能力上的不足,在目前所设计的ERP产品上存在着十分名新概念的不完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为在ERP产品解决方案的功能上还不完善,导致客户在使用中的感受出现负面影响,而中高端市场用户所在乎的往往就是使用感受,如代码存在瑕疵、执行效率底下以及业务流程不完善等等;其二为设计ERP产品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上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对于中高端ERP使用者而言,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往往在对ERP的功能需求上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因此要求所使用的企业信息系统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上一定要很高[3]。但是目前我国诸多ERP企业所设计生产的ERP软件,首先在流程和功能上的灵活管理和配置不足,不能随客户的需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次为在进行ERP系统的部署和上线运维过程中,可针对于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开发的能力不足,而这则是高端ERP市场的必要需求,也是目前我国ERP开发高端市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

(二)综合服务能力欠缺

对于ERP的中高端市场营销而言,除了需要在产品本身具备过硬的质量之外,售后服务也是营销策略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主要ERP开发企业在自身营销中,在综合服务能力上也存在着欠缺的问题。首先为诸多向SAP中高端市场开拓的企业,在行业解决方案的咨询实施能力上存在着十分突出化的不足问题。因为人力资源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很多本土ERP企业都难以高质量的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而这却是中高端市场的重要需求因素之一,导致很多企业在进军中高端市场之处便出现了客户满意度不足的问题;其次为SAP渠道商的所提供综合服务能力有限,难以通过渠道提供高质量ERP产品,也让中高端市场难以触碰。

(三)不能实现中小企业市场全覆盖

在我国长期ERP市场认知中,一直认为高端ERP市场主要是针对于大型企业,而非中小企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大数据时代打带来的精准营销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ERP的精细程度要求越高越高,开始成为成为ERP中高端产品的消费者。但是目前我国SAP的中高端产品却难以实现对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全覆盖,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还没有完整清晰认知,一方面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中高端ERP产品也较少,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5]。

四、ERP中高端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

(一)针对不同市场健全ERP产品

以SAP为例,就我国ERP的中高端市场营销策略而言,在产品策略上需要对于目前存在着的中高端产品设计不健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首先需要在中高端产品的解决方案问题上予以解决,并保障自身产品具备深入行业特性的灵活性和定制性,可基于市场中企业对ERP系统的需求变化,对上线的系统配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不断演化、重构、拓宽ERP系统的功能,进而在产品层面满足中高端ERP产品消费者对ERP产品的各种定制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对于我国的ERP产品设计企业而言,在整体的ERP产品进军高端市场的营销策略上,产品策略是基础所在,只有在产品功能上达到了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在解决方案的管理价值上符合中高端市场的观念,才可以在进一步的渠道、价格上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是进军中高端SAP产品市场,站稳脚跟的第一步和唯一出路[6]。

(二)完善ERP综合服务质量

在ERP产品中高端市场的有效营销模式中,第一步需要在产品功能和质量上达到中高端市场的要求,第二步则需要在SAP产品的综合服务质量上也跟进,达到中高端市场的要求,具体包括ERP产品配套服务的完善和渠道服务质量完善两个方面。

首先在ERP产品配套服务质量方面,目前在ERP产品的中高端市场上已经拥有国外SAP公司、Epicor公司等常年耕耘,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为买方市场,对于传统市场中原来仅仅处于辅助位置的产品服务也成为了中高端市场中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而我国诸多ERP产品企业在产品服务上,尤其是在产品的咨询服务上则存在着严重不足问题[7]。因此在我国ERP产品企业完善产品的综合服务质量上,则可从而SAP产品咨询服务的售前咨询服务和产品上线后的咨询服务两个部分出发,加大对咨询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基于ERP产品具备的高专业性特点,同时也保障咨询服务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保持老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不断吸引新客户,不断在中高端市场获得发展[8]。

其次还需要在ERP产品销售渠道上,提升渠道综合服务质量。虽然ERP产品开发企业可以通过强化自身服务质量的方式,减少对渠道的依赖,但是基于中高端市场的对产品服务要求的高密度,ERP产品开发企业还是需要依赖渠道展开中高端市场营销工作。这要求SAP产品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渠道商的综合服务质量。同时,在对渠道上提高要求的提升背景下,也扩大渠道商的盈利能力,让渠道综合服务质量进入良性的质量提升循环中。

(三)强化区域优势和市场覆盖率

最后在ERP中SAP产品营销模式建构上,还需要强化自身的区域优势以及市场覆盖率,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的覆盖。对于我国ERP厂商而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源自自身销售、研发和服务能力三者的几个,而其中服务和销售两者的深度和广度则都直接受到企业的区域市场覆盖能力的影响,即对现有市场的维系和新市场的开拓。中小企业作为未来我国在ERP中高端产品需求上的最大增长家,目前却在尚未完全覆盖的问题,而这一点是我国诸多ERP企业在自身产品进军中高端市场中营销模式建构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具体而言,一方面,需求明确中小企业作为未来ERP中高端市场的主要增长极和企业中高端市场ERP产品销售主要对象的基本认知,进而在采用营销模式中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对象;另一方面还需要基于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对ERP产品需求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并实现产品类型的全覆盖,增加针对于中小企业的ERP产品种类和数量,依托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良好势头,带动我国ERP进军中高端市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SAP市场作为软件市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市场,而我国则因为较之欧美等国家在起步上较晚的问题,以SAP为例,目前主要是在中低端市场中进行业务的开展,在中高端市场上还处于刚刚涉足的态势下。而随着我国整体ERP开发能力的提升,以及中下企业对中高端ERP产品需求的不嗵嵘,可预期我国为了在ERP软中高端市场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目前在ERP中高端市场开拓中则出现了十分突出化的ERP产品设计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欠缺、不能实现中小企业市场全覆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ERP开发企业向中高端市场的开拓。基于目前我国诸多ERP企业在中高端市场开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我国ERP中高端市场的广阔发展市场,文章提出了针对不同市场健全ERP产品、完善ERP综合服务质量、强化区域优势和市场覆盖率营销模式,值得我国诸多ERP产品开发企业在进军中高端市场时充分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江丽君.精益生产与ERP在服装企业中的结合应用[J].现代营销,2016,(6):214-215.

[2]邢帅.探究SAP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2014,(4):24-24,39.

[3]彭伟峰.面向电子商务的移动ERP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3.

[4]余昭.基于SAP的销售与分销ERP系统设计与实施[D].苏州大学,2012.

[5]王文阁,王新功,董益华等.内蒙古电力SAP PI应用集成平台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31(6):69-71,75.

[6]谢璐琼.基于SAP的某跨国食品公司营销费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第5篇

关键词: ERP系统 系统运用 中小企业

计算机普及和经济全球化,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目前,简单会计电算化已经不太适应经济环境,所以让企业正确运用ERP,全方位让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很必要。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ERP并不感觉陌生,很多企业本身就运用ERP,然而运用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其实其中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解决它,才能获得ER实施的真正效果。因为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打击很大,由此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必需改变思路,大胆摒弃旧思想,进行改革创新,正确合理使用ERP,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企业的ERP。

一、ERP的概述

(一)ERP的概念及含义

ERP译为企业资源计划,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指操纵信息技术,整合集成企业中的各种资源信息,经由过程使各种信息在企业管理体系内加工、共享、联动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体系化程度,实现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日趋普及的管理环境下,应用ERP系统使规模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现代企业充分掌控和利用已知所有信息,经由过程使信息结构化和及时化实现信息技术管理现代化。

(二)实施ERP的作用

1.加快信息内部传输、运作速度及工作效率。

2.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3.使企业对市场变化十分敏感,减少决策时间,以便企业发展规划,并且规避企业风险等。

(三)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从总体市场状况来看,ERP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的普及率更低,不可忽略的是中小企业居然占据企业总量的90%以上,这么庞大数量及迅猛发展趋势产生巨大需求。这种需求区别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产品是为了解决基本问题”。企业管理软件有关人士说。的确,中小企业需要的ERP企业管理系统相对简单,但是中小企业之间差异比较大,ERP厂商对此方面的投入回报足够多。但是在长尾理论之下,这些产品结合起来的市场能量非常巨大,足以与主流产品抗衡。市场发展趋势让我们明白,想要开发中小企业,必须迎合它们的特点与需要,提供对应的产品,使其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管理系统市场中创造奇迹。

备受关注的是SaaS的出现,让所有人看到在中小企业领域中大展拳脚的机会。事实上,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下,有效利用与结合企业管理系统,不然企业必将被时代淘汰。此外,在用友、航天信息摩拳擦掌的中小企业ERP企业管理体系产物中,很多都采用SOA架构,使产物在当地软件上获得很好的修建收集与利用。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对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并进一步提高其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的影响力。新模式、新技术及认真地分析与解读用户现状和需求让产商得到巨大回报,正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工”,能在细节上花心思自然会有收获。

二、ERP在广东某纺织有限公司的应用

(一)公司背景介绍

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汕头市。公司创建于2007年6月,主要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纺织品、针织品、日用百货、五金、照相器材、计算机、化妆品。

公司自2009年引进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对流程进行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利用率,最后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期的状况

公司以往物流管理并不到位,如在库存产品监管流程和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在此既充当“会计”,又当“出纳”,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中,而且手工记账既繁琐又不能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难以分析问题。日常工作中,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都有分歧,库存管理对企业和行政单位来往之间的数额互相混淆,使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使报表的可比性变差,无法作为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决策依据,有时还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产成品及原料等流程管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解决。为此,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尝试和摸索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自从2009年引进和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才将以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取得的效益

经实施ERP管理系统,使企业销售、生产、采购、新产品开发实现与财务等部门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建立。公司经由ERP的上线工作,构成物流监控体系与资金流监控体系的有机结合,让企业拥有现代化管理水平。

2.ERP使信息得到及时分享、汇总更为准确,实现查询共享。企业实行ERP体系后使全部营业信息在公司内部经由过程逐级授权获得充实互换和同享,让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履行层在获得信息后从各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益。

3.借助ERP实施,使中间流程得以简化。开始让企业管理由强调流程管理转变为以流程管理技术约束条件。

4.ERP实现公司对信息与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综合利用。经过完善和强化ERP系统中的管理制度,明确流程,落实责任到人,建立市场管理体系,规范员工工作责任,等等。

5.ERP改变传统管理思想。经由过程对ERP系统流程进行优化,让管理人员业务行为起到控制与约束作用。

(四)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经分析可得出公司实施ERP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司根据自身问题所在,选择及引进适合自己的ERP软件。

2.公司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息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刀刃,建立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工责任,等等。

3.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未因急功近利导致失败,从而为ERP实施奠定基础。

三、ERP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ERP运用与钻研已超过了20年,从最开始的运用到今时今日的推广应用阶段。2000年以后,我国进入信息化和现代化飞速时代,这时候提出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企业信息化”行动掀起企业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正逐步实施ERP系统。随企业资源计划不断深入与运用,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集成化水平明显提高。使后来ERP不仅提高企业市场整体竞争力,而且让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被绝大多数企业认可的是ERP运用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尤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对海内外迅速发展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引进先进的国际ERP管理软件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除少数大企业外,在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中,引进ERP系统之后发现成功率非常低,后来演变成企业购买简单的软件了事,不仅使老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产生新问题,最终导致ERP实施失败,企业因此劳气伤财。

四、我国中小企业ERP实施对策与建议

当前,世界范围内ERP的发展格局呈现出迅速旺盛的需求与发展势头,80%的世界500强企业使用ERP软件作为决策工具及管理日常工作流程平台,因此克制ERP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ERP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跟随着国内一批知名企业如联想、中石化等成功实行及应用ERP,由ERP实行给企业带来国际先进管理思想逐步被其他中小企业学习与效仿。但是,我们看到ERP在中国运用与推广中存在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改善与解决,才能真正找到合适中国企业发展的。

(一)企业要做好自身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ERP系统

企业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选择合适企业本身的ERP系统。但是ERP系统不是说越大规模越好,功能越全越好,关键是适合企业找到自身的经营需要和发展需求,不让ERP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公司随着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选择适合自己的ERP系统。

(二)要结合实际,选择好ERP应用的时机

企业一般都要经历创业期、发展期、兴盛期、再发展期等阶段。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在企业发展初期的创业阶段,中小型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和压力,首先考虑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一阶段由于各方面原因不适合应用ERP。在企业通过发展期后进入兴盛期和再发展期,这个时候会暴露出企业在发展初期忽视的一些问题,显示出传统手工管理与人治模式的弊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此时,应用ERP改善这方面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从大量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时间开拓其他市场、考虑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等。公司在2009年引进ERP管理系统后,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三)统筹规划,制定好应用ERP的各项步骤

实施ERP前,各中小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与分析自己公司问题所在,制定出实施ERP系统的清晰方向,保证整个项目合理有序开展。公司引进和实施ERP之前,发现以往物流管理不到位,部门没有有效得到管理,经常使数据出现混乱甚至出错。但是自从实施ERP后,公司以往存在的困扰都得到了解决,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内部信息得到了共享,生产链中间环节得到了简化。

固然,中小型企业在实施ERP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另有诸多因素需要斟酌,并且其中诸多因素最终决定是否能成功实施ERP。从ERP实施情况看,结合实际、统筹分析是中小型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必须正确考虑与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俊俊.ERP系统需要集成管理全面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11).

[2]李燕宁.我国企业ERP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5).

[3]纪志坚,王小燕.谁能拯救ERP[J].中外管理,2005.

第6篇

当前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办公效率的高效快捷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电算化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何发挥它的长处,扬长避短,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最大优势,这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亟待完善 

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往往对电算化软件注重会计的核算功能,将其软件模拟手工的核算方式,即数据的输入,经过计算机处理,核算结果,记录数据,报账给相关部门。因此只注重对电算化软件的核算功能,忽视了其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功能。现阶段,大多会计核算软件旨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其功能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会计管理功能几乎忽略。虽然会计行业一直提倡综合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只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和理想的会计管理软件有很大差别。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是,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信息、共享,统称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但事实上,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线、设备间、销售部、库存量、人事部门等各部门之间严重脱节,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不能直拨从系统中向各部门各子系统之间进行传输,信息之间不能互通共享,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功能,同时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在综合的企业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的提取应该是从各子系统中获取,比如生产成本、设备成本、销售额、库存量、工资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的优越性。而在不断的发展中,由于各部门系统之间的独立性,在开发各子系统时,只针对本部门的业务情况进行规划,并没有统筹全局,更谈不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最终难以形成整体性。 

3、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开放的系统。会计的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虽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系统之间是开放的,信息也是共享的,但对于外部各相关部门存在着封闭性,该系统不能向各股东财务信息,不能向税务、财政、银行等提供相关会计数据,不能向相关的合作企业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等,这些外部部门根本无法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这些部门也不能从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电算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其信息技术包含了安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而会计信息的完成,是要在安全技术支撑的条件下,以电脑硬件工作的形式来完成。通过计算机中的软件在网络上进行处理和核算,最终给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现如今,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求进行一些违法活动,比如诈骗、行贿、贪污等。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而这些磁性存储介质都是可读性的,所以这些数据如果被复制和篡改,会不留一丝痕迹,未经授权肆意的对会计信息和数据进行浏览和篡改,这样不仅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所实施的违法犯罪现象,其隐蔽性和危害性极大,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在电算化环境下,人们往往注重会计的功能和内控制度,其忽略了会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和安全工作,当系统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后,所有的会计工作将付诸东流。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从软件方面着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J1)ERP软件与普通财务软件接口方式。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结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化发展 

在会计电算化的大环境下,会计的数据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地传递,传播速度之快是任何一项人工处理都不能达到的,会计数据的时时更新,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最新最快的数据。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将最新的会计数据以及各子系统产生的工作数据统一汇总、分类,将最终的数据结果,第一时间传输给财务系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通过财务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针对其会计数据及时做出决策和判断,实现了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在手工会计时代,会计信息的汇总都是统一上报财务报表,财务部门再进行归类、汇总、核算,最终取得数据结果,其过程延时长、准确率低、效率差,而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信息数据的核算过程,统一都在网络上运行,相比手工会计时代,其主要特点是时效快、准确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纸张成本、资源设备成本等。相关的会计信息数据可以在第一时间输送到需求者手中。 

(三)建好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建立完善的数据控制体系。数据控制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管理,这就对财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的基础工作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财务的基础工作不仅在财务工作中举足轻重,同时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完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的财务操作流程,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控制还包括了对数据系统的完善、备份、重置、恢复等工作的管理,能够对于系统的要求进行不间断的服务,能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设备的突然损坏等问题,还可以及时地备份和还原。 

2、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有效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技术都会伴随着优势和劣势,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会计的实现,使会计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资源处在了巨大的风险之中,这些风险表现为黑客、工作人员的泄密等。如何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我们可以制定多项控制制度对其进行约束,比如: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验证制度,多部门之间相互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申报制度以及对子其控制制度的审计等。具体采取的措施有防火墙、防毒软件、密码解锁、指纹控制、身份防伪等。 

3、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会计工作者与该系统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且是一个集合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网。会计工作人员不再只是提供会计信息,也不是被要求完成会计信息,他们的工作已经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如果一味按照老旧的方式,会计工作只是核算账本,那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企业在聘用会计工作者时,要能够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社会和世界,要能够聘用精通网络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人才。对于已在岗的会计人员,要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扎实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了企业更好地服务,更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信息提取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而账务处理环节作为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予重视,不加强管理,对会计信息的提取将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张新平.ERP战略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4 (7). 

[2]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3(11). 

第7篇

我们薛家配件厂是道岔、机车、车辆、电机、变压器等铁路配件的生产厂,现有2400多种产品,产品销往7个铁路局及地方铁路的300多个单位,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厂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变过去“一成不变的以产定销的计划经济”为“瞬息万变的以销定产的市场经济”体制,变过去的人工操作管理模式为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经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应用《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建立10用户的客户机/服务器的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络,并通过宽带连接Internet共享资源。

2 系统说明

2.1 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宽带网、服务器1台、工作站10个、路由器、交换机、网卡、双绞线、光缆、收发器、光纤盒、偶合器、打印机、主机柜、理线架、配线架、避雷装置及相关的小配件等等。

2.2 应用软件说明

2.2.1 采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10 用户)”运行的软件环境是:

(1)服务器:Windows 2003 Server 中文

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应

王宝华(沈阳铁路局薛家配件厂,辽宁锦州 121003)

摘要:“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基础版的正版软件是基于WEB开发的集成进销存、分销、财务、简单办公信息管理一体化的中高端企业管理系统,使企业物流、资金流管理在互联网中轻松实现一体化管理;往来账务准确清晰;实时采购、销售、仓储等情况一目了然;经营盈亏情况随时掌握;有效降低库存及企业运营成本。

关键词:分销ERP;网络管理;企业管理;成本;效率

标准版(10用户),SQL 2000 Server中文标准版(10用户),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10用户);

(2)客户端:WindowsXP Professional,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客户端。

2.2.2 结构框架图

2.2.3 系统功能说明

“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借欠管理、往来管理、财务管理、单据管理、基本信息、期初建账、系统管理、其他管理等。

(1) 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订单处理、采购开单处理、采购退货处理、采购付款处理、采购报表、产品采购统计、供货商采购统计。

(2) 销售管理包括:零售单、销售订单、销售订单查询、销售出库单、销售退货单、收款单、委托代销、销售统计。销售管理的重点是查询与分析,强大的销售查询分析功能是本系统的特色之一,提供各类与销售有关的查询/分析功能,包括客户销售统计、职员销售统计、仓库销售统计、销售成本分析、商品销售排行榜、客户销售排行榜、职员销售排行榜、仓库销售排行榜、销售汇总分析、商品销售走势图、畅销滞销商品分析,使企业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各种销售业务情况,制定销售计划,调整生产结构。

(3) 仓储管理包括:商品调拨管理、商品盘点管理、商品成本调价管理、生产拆装管理、库存上下限报警、商品换货单、库存查询、货位管理、商品调拨统计。其中库存查询中包括:库存状况表、虚拟库存状况表、库存分布表、进销存汇总表、出入库汇总表、多级库存状况表。仓储管理不仅能够处理库存产品的收、发、存基本业务,而且提供了其他库存管理功能,提供相关的库存产品信息查询,以便企业及时掌握各种库存信息,进行存货的控制。

(4) 借欠管理包括:借出管理/查询、借进管理/查询、借欠单据历程。

(5) 往来管理包括:①应收管理/查询:应收款增加、应收款减少、应付款增加、应付款减少、应收查询、应付查询;②回款分析:职员回款分析、客户回款分析、账龄分析、结算分析。往来管理记录了企业与往来单位之间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回款的变动情况,包括明细状况与原始单据。并提供对于相应客户的往来对账、职员或者客户的回款分析,而且会自动提醒处理超期的应收款项,尽量减少企业发生坏账、死账。

(6) 财务管理包括:①其他单据录入:费用单、其他收入单、转款单、固定资产、待摊费用;②财务查询:收入报表、职员收入报表查询、费用支出、职员费用支出、待摊费用查询、现金银行查询、现金银行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

(7) 单据管理包括:业务草稿、经营历程、经营日报、单据统计、发票查询、单据审核。

(8) 基本信息录入包括:商品档案、客户档案、供货商档案、职员档案、存货档案、货位档案、银行账户、其他收入、费用类型、固定资产、公司信息等内容。

(9) 期初建账包括:库存期初、应收期初、应付期初、固定资产期初、待摊费用期初、现金银行期初、借欠期初、委托库存期初。期初建账是标明每一种基本信息在开账前的一个时间点上的量化状况。

(10)系统管理包括:月结存、年结存、操作员权限、单据审核设置、操作员登录率、操作日志、系统开账、系统配置、系统重建、财务接口、数据搬移等功能。系统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它业务流程操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为用户开账使用前,提供所有基本信息期初值的录入;为正式启动系统提供开账;为使用期末提供数据结存。而且系统管理还提供了操作员和单据及其他格式的设置,通过离线版传输的门店数据,乃至系统重建。

(11)其它管理包括:在线传讯、版本信息。

2.2.4 系统使用说明

(1) 开机入网方式

本机登录,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127.0.0.1/jxc”或“localhost/jxc”登录本机系统。

局域网上访问本机,则在浏览器上输入“web服务器IP地址/jxc”。

广域网上客户端计算机则需输入“托管web服务器地址/jxc”。

(2) 操作

在完成系统安装之后,首先应由“系统管理员”(admin)登录本系统,初次登录时,在登录界面“用户名”栏填写admin,密码为“空”,登录后,应立即修改系统管理员的登录密码。

登录系统后,选择相应的模块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系统初始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的系统初始化会使系统的使用更加方便、高效,这部分工作一般包括“基本信息”的建立、“期初值”的设置、以及部分开账前必要的“系统配置”,最后是“系统开账”,进行相应的模块功能操作,充分发挥“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

(3) 退网关机

点击“注销退出”,退出“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关闭“IE浏览器”,关闭计算机。

3 结论

实践证明“任我行分销ERP网络管理系统”很适合我厂的现代化销售管理。该系统是基于WEB开发的集成进销存、分销、财务、简单办公信息管理一体化的中高端企业管理系统,使企业物流、资金流管理在互联网中轻松实现一体化管理;往来账务准确清晰;实时采购、销售、仓储等情况一目了然;经营盈亏情况随时掌握;有效降低库存及企业运营成本。使复杂的销售经营管理变得操作简单,效率高、实用性强、数据精确、信息反馈及时,并能与互联网接口,从而真真切切地实现销售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郝岩冰,欧玲声.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构建与配置.上海科学及普及出版社,2004年7月.

[2]胡亚峰,王奇峰.局域网组建一书通.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02.

第8篇

(1)会计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企业会计业务的主流程最大程度地标准化和规范化,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营销、采购、仓储、生产、质检、技术、设备动力等管理子系统直接传输到财务部门,经账务系统自动处理后,生成XBRL格式的会计数据,通过公共接口与企业内外部系统相连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数据。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且信息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在云平台。

(2)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与共享方式发生变化。

首先,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带来高度的信息共享。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时了解、使用会计信息。其次,采用通用的XBRL格式语言披露会计信息,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通过外部接口可直接为企业外部使用者诸如商业银行、税务机关、供应商、经销商等读取及进一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逐步融合。

随着云计算、网络技术发展,会计人员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管理角色也在转换。同时,内部管理需求将催生更多的管理模块,各部门从云平台抓取所需的会计信息,通过加工分析后提供给会计人员做更细致的管理分析,会计信息处理与管理会计的专业分析逐步智能化、一体化。

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1)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整体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经过调整,内部审计面对的不再是如山的凭证、厚厚的账册和成堆的会计报表,而是内外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历史的、滞后的、货币计量甚至会计分期的限制,提供实时的、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的、相关度高的各种会计信息;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还能提供跨期的或者任意会计分期下的会计数据。

(2)企业内部控制发生变化。

首先,内部控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在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工作,通过签章明确,通过职能分割、人员分工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下,通过授权控制,外加记账凭证签章明确。而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管理和业务一体化,岗位分工、授权控制、全面预算、文件记录等都以数据形式存在,而且,会计内部控制已经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部门。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层次、深度上需要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深化。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是电子签名、流程、表单以及其他终端输出。流程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对传统职责分离的控制审计在实际中很难找到审计线索,而是更多地依赖计算机本身的程序。企业如果对操作员的权限管理松懈,操作员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并进行不同的操作,岗位责任制控制将名存实亡。

(3)内部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

由于内部审计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审计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发生变化后,内部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首先,会计数据来源复杂、自动处理,如若设置与控制环节不够完善,出错后果更为严重,且不容易查对。其次,审计面对的内部控制风险测试的难度加大。不管是进行符合性测试还是实质性测试都很难把握固有风险的评估。比如在信息化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计算机系统“防火墙”受到破坏、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都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增加了固有审计风险。再次,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跟不上信息化技术发展而不能发现审计线索,不能发现财务报表实际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另外,企业管理系统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升级,也会增加审计检查风险。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数据,软件版本的更新、平台的迁移都会对新旧数据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带来检查风险。

3企业内部审计的适应对策

3.1认真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评估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内审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应该借助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进行网络安全评估。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安全评估工作:

(1)评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记录来源于原始业务数据,网络开放性、数据共享性使得内部人员对原始数据的修改或删除可以不留痕迹。内部审计机构配合网络安全公司首先要梳理明确业务流程,然后对被测试系统做系统分析,分析其架构、软件体系以及程序部署等,再对被测系统做系统安全分析,进行安全建模,明确本系统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最后需要剖析系统,确认有哪些攻击界面,根据测试方案进行测试。

(2)评估与企业外部对接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银企互联的技术已应用于企业委托收款与支付环节,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实现了银行和企业财务系统的平滑对接,企业通过财务系统中的操作可以直接完成银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调度。网上银行业务环节既有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有操作控制的安全问题。数字证书、电子银行口令卡都是在企业管理系统内部共用的环境下使用,恶意的攻击侵入与无意的错误操作都有可能发生,导致企业财产受到损失。内部审计机构要配合网络安全公司对重点部位或者系统关键点实行渗透测试,渗透测试考虑的是以黑客方法,从单点上找到利用途径,主动发动攻击侵入系统,以测试系统关键部位是否安全,这种测试可以更直观地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也能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3)制定防范措施。

经过安全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企业整体系统架构、安全编码、安全测试、安全测试覆盖性、安全度量等多个因素有全面的认识,清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威胁所在,协助网络安全公司提出解决方案,修补漏洞,参与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当企业管理系统或者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更新升级时,做数据备份的同时还需要重新评估整体安全性,进行必要的实质性测试,否则会带来不可知的检查风险。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降低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健全与否,控制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内控措施包括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1)程序控制方面主要选择理想的审计软件或者对现有的审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需要。

理想的审计软件应该是一个会计信息化系统评测、审计技术分析、内部绩效评价与考核等多种功能技术的集合体。它可以与管理系统直接对接,为子系统提供评测,直接取数,对财务数据开展分析、测试、计算处理、稽核,可以自动生成一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经过对审计项目参数设置,提供绩效考核各种指标。内部审计注重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评价指标考核的全程监控,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2)制度控制方面主要做好权限密码管理,针对数据异常错误和联网传输问题采取相应具体措施。

包括:分配设置责任中心和操作权限密码,降低约束机制失效可能性;提高网络通信效率和效果,降低软件出现异常错误的可能性等。企业信息化初期建设阶段,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风险,随着试运行结束,在磨合期段后段,注重控制的流程、内控漏洞防控。

(3)在内部绩效考核审计方面注重实时、全面、增值,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转变。

第一,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内控制度审计,重新设计考评制度,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内控管理服务。第二,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要优化考评流程,实时、动态地考评被审计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第三,根据企业的内审环境,建立一种类似平衡计分法的评价模式,对照预算指标、安全生产目标等方面的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

3.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会计信息化带来新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熟练掌握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并运用到实际审计业务中。内部审计人员同时要熟悉会计准则和技术,必须理解管理原则,从而认定和评价偏离良好经营惯例情形的重要性和重大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运用。

(2)拓展内审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依据、审计技术,熟练使用各种审计软件,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财务会计与企业管理软件,适时补充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新型会计工作模式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培训活动,成为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3)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特征

首先,综合功能。企业管理有很多相关的事情,除了分析公司的管理体系外,还需要发展理论基础和人力资源,使公司的业务成果更加合理有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市场可以为商品交易活动提供平台,市场具有各种功能,业务管理必须全面。在整个框架中,需要组合很多元素,使它们在整个框架中看起来更小,更详细。大型系统的创建具有全面的功能,通过不断改进,保证比未来的系统更完整。企业管理是中国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市场干预,以满足市场的兴趣。这是根据国家行政法规的指导方针实施的管理形式,以满足管理和促进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同时,依据法律,严格开展经营活动,但实际经营活动属于执法范围,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为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以确保可管理性并防止市场动荡。严格的法律要求不仅是程序要求,也是预防个人犯罪。相关联功能。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企业业务管理直接与企业运营和发展相关联。

二、企业的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一)企业的工商管理推动经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和经济发展的业务起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企业管理系统在促进整体经济协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如果只使用市场机制本身,就不可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管理可以在任何程度上带来市场经济,补充市场本身的缺点,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在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之间进行管理,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开展

从具体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对促进企业管理非常重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管理的出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必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管理来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通过适当措施确保管理的和谐发展。只要运用经济理性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中国必须得到相关制度的大力支持,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不良行为,市场经济才能保证良好的发展。优化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体制,协调相关系统市场流程的运作,可以关系到市场经济,管理实践,有效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要求可以管理市场经济体制规范的市场管理,市场交易形式的管理和控制,优化市场环境,最终促进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经济效益,我们可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和商业部门提供的相关法律制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工商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可以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企业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法律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法律部门负责监督企业,法律部门和相关法律等。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必须创新管理和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管理理念最终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增长。除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外,公司本身还需要不断提高其高级管理理念的意识。

(三)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

企业管理可以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最终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公司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法律部门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法律部门负责监督公司,法律部门和相关法律。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管理理念最终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增长。除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本身不断提高对先进经营理念的认识。

(四)有效强化市场的监督

首先,企业管理可以控制垄断者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一些恶意竞争问题,使企业管理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市场投资环境,为我们提供良好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层可以控制公司的商标权。我们需要关注商标的作用,因为产品品牌可以在公司竞争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识别产品。现在,市场经济正在越来越快地发展,企业管理和商标权需要得到妥善管理。

四、总结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立足点必然会受到其他影响。只有明确企业的特征和功能,完全调整企业管理职能的位置,才能通过企业管理业务水平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整个企业和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促进了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变革,借助企业管理工具推动企业,提高企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灵婧.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9(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