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业互联网定义

时间:2024-03-02 16:53:54

导语:在工业互联网定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业互联网定义

第1篇

“苹果再定义了手机,亚马逊重新定义了零售,腾讯的微信重新定义了沟通,滴滴打车、Uber重新定义了出行……所有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共同点就是成功地‘再定义’了原有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再定义’,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释放出惊人的力量。”7月28日,在京举行的2015T.A.I.创新应用与软件基础设施大会(简称T.A.I.大会)上,东方通CEO沈惠中如是说。

再定义的力量

所谓T.A.I.,T是指东方通, A是指应用,I是指基础设施。T.A.I大会邀请了国际软件大师 Dr. Ivar Jacobson和Gartner资深分析师 Matthew对软件和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

Jacobson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需要丰富多元的开发方式和环境。我们的开发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分开,必须有通用性和公用性。

而Garner的分析师Matthew有关“数字双模底下的架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解读了在“互联网+”时代软件的变革和发展。Matthew提出现阶段企业需要把内部应用架构重新设计,客户端和服务端上的架构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要看企业在新业务需求下如何构建新应用的架构、IT人员需要有什么技能去提供新应用架构和如何采购。

沈惠中在会上强调,在“互联网+”风口下,在“再定义产品和服务”盛行的时代,软件基础设施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核心的支撑。“很难想象,如果苹果手机没iOS(操作系统),没有Appstore(应用商店),没有iCloud(云端服务),还有多少价值?”

他认为,软件基础设施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支撑,真正的“互联网+”业务和服务,产品本身就已包含软件基础设施。诸如IBM、甲骨文、亚马逊这样的世界级公司,都需拥有极其强大的软件基础设施来支撑它们的业务。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的软件基础设施,竟然不是由传统IT厂商,像IBM、甲骨文、微软提供。传统IT巨头提品或方案已不能满足‘互联网+’企业对软件基础设施的需求。”沈惠中表示,这些“互联网+”企业做出一系列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反过来已开始主导整个软件产业发展,传统IT厂商在软件基础设施产业方面话语权渐弱。作为业内人士,我可以感受到,整个软件基础设施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也正在被重塑。”

“在这‘再定义’的大时代,东方通也在‘再定义’自己。”沈惠中表示,自去年年初在创业板上市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公司内部不断地进行业务梳理和重组;对外则通过十几亿元的投入收购一系列软件基础设施与创新应用软件公司,将自己成功升级为一家可全面提供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一站式软件基础设施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应用的综合性厂商。

到目前为止,东方通可以提供包括虚拟化、基础中间件、数据应用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网络优化和跨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解决方案。

从中间件扩展到整个基础软件领域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东方通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动作,分别收购了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品牌奥云虚拟化平台、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并拟并购大数据安全厂商微智信业,从而开拓更大的领域,将传统的中间件专业厂商的身份转变为一个致力于软件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服务提供商。

东方通首席科学家朱律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东方通原来只是从事中间件业务,相对明确、专注,而现在公司则期望能够扩展到整个基础软件领域,创新发展。已经有服务器虚拟化品牌奥云、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等整合入东方通,以后会有更多的业务和公司整合进来,东方通希望提供更多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朱律玮表示,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没有这么容易,会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东方通在并购一个企业后,首先保持其能顺利地按照原来有模式进行,然后逐步进行融合。例如,目前虚拟化产品与中间件已经开始融合;东方通也在考虑适时将应用服务与移动解决方案融合,逐步往前推进。

对于具体进展,朱律玮详细解释道,从虚拟化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整个软件基础设施都要适应云化、移动化趋势,东方通一方面在紧跟产业技术变革,将产品云化,走向轻量级开发,跟进容器技术、微服务等新技术、新趋势;另一方面也紧贴用户需求,将产品做不同的整合或拆分,服务采用ESB企业服务总线产品提供,数据采集通过 Tong DI(原ETL)提供,分拆出数据同步功能产品Tong_DSP、Tong GTP(通用文件传输)等产品适应具体领域用户的特定的需求。他举例,Tong GTP(通用文件传输),就在金融领域很受欢迎。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用户的需求。”朱律玮说这话也是吸取当年推广SOA的经验教训,“SOA 强调的是服务,而用户要的是解决数据整合问题。顺应产业趋势很重要,紧贴用户需求更重要”。

在大数据方面,东方通副总裁、大数据融合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钢介绍,由专业厂商与用户联合实验的方式是破解现在大数据难题的重要举措,东方通已经与多家区域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实验,还将扩展到政府的各个部门。

此外,苏州工业园也作为客户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在国内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向云模式转移,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园区,已经和东方通达成合作,并利用其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级技术的相结合,帮助苏州工业园政务云在用户体验和管控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

据悉,2015 T.A.I.大会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先后举办,将有近3000名技术管理者参与。

精彩言论:

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需要丰富多元的开发方式和环境。我们的开发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分开,必须有通用性和公用性。

――国际软件大师 Dr. Ivar Jacobson

现阶段企业需要把内部应用架构重新设计,客户端和服务端上的架构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要看企业在新业务需求下如何构建新应用的架构、IT人员需要有什么技能去提供新应用架构,以及如何采购。

――Garner资深分析师Matthew

在“互联网+”场景中,软件基础设施是核心的支撑。软件基础设施不仅仅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撑,更是业务的支撑。软件基础设施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被重塑。而在这样一个“自定义”的大时代下,东方通也在积极地“再定义”自己。

――东方通CEO沈惠中

第2篇

我从报告中提炼出了一些有趣的新名词和观点,简要解读:

1)“Internet+”。中文翻译为“互联网+”,“+”后面是什么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华为提出,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互联网的革命会像电力革命一样伟大。电力革命几乎奠定了整个现代工业和人类现代生活的基础。那么互联网的革命呢?可能其影响真的不会次于电力革命。

2)互联网正在由改变价值传递环节进入价值创造环节。以往我们谈及互联网,就会狭隘的默认为,互联网就是社交、电子商务、游戏,尤其是电子商务,它用互联网的方式大同了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今天不一样了,互联网正在直接进入价值创造(更为直接的是产品创造)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的众包模式,以汽车制造为例,我曾经写过的《汽车制造颠覆者》中德国StreetScooter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让所有供应商都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到了最后产品的设计流程中来,这对传统汽车制造商是怎样的打击啊?以往都是这些汽车品牌商们说了算的,供应商只有按要求供货的份。

3)经营信息和数据对于企业发展无比重要。这是对大数据力量的充分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方面获取信息变得无比容易,但另一方面,你可能获得的数据可能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对于企业来说,掌握足够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化的另一面是“信息垄断”,也就是更高规格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你还没有把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数据当回事,或者还没有开始注重数据积累,那就要小心了,直觉能帮你做出多少正确的判断?真的很难说。

4)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与华为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似乎不谋而合。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围绕客户需求做创新的思维要求更高——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要的是全程参与、全程互动。拥有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这个时代不相信“一个诸葛亮”,更相信“三个臭皮匠”。感觉跟不上节拍了吗?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5)未来,如果你不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观点很明确,未来必须全民“高科技”,否则就是死路一条。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今天你可以不用电吗?如果不行,那么明天,你就不可以不用互联网。

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经济和生活的颠覆性改变不言自明。但是以我个人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互联网的作用无须被过于放大——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设施,它该改变什么,让它改变好了。再给你一个选择,空气、面包和互联网,你选择什么?答案就像寓言故事里一样简单:你愿意守住一座金山,还是一块农田?对于企业,敞开胸怀拥抱网络时代,但同时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和生存之本。

以下是该趋势报告的全文:

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

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精彩纷呈的ICT技术,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带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正在迎来信息社会的下一波浪潮。信息社会不可阻挡。

“Internet+”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领下一波信息化浪潮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信息的包围中,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基本上还是平行的,或者说耦合得还不够紧密。信息时代,对任何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Internet+”都会成为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全新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大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以“全连接和零距离”来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人和人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商业伙伴之间,都是全连接和零距离的。

因此,企业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不是仅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传统模式之上,其中,思维模式的重构是第一位的,因为思维模式是行动的指南。

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互联网将深度改造传统产业。

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

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的渗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也包括研发模式的改变,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等等。制造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互联网正在引领工业4.0的发展,实现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个性化的融合,这将是又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和ICT技术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渗透,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刚刚开始。

信息和数据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将形成更高层次的信息垄断和不对称。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非常便捷,打破了传统企业垄断知识和信息的局面,靠垄断信息获得高价值的企业和产业,将难以为继。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又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新的垄断和不对称,互联网巨头通过汇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充分发掘用户的行为信息,形成了新的信息垄断,对其他的企业和服务商形成新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垄断。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比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和数据的经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权力向用户转移,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汇集用户的智慧构建新的制高点。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汇集用户的智慧,企业才能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极致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但用户参与并不是简单的建设社区和论坛,而需要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架构等都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借助ICT技术实现颠覆性创新,重新定义市场,ICT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企业ICT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撑系统,更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系统、生产系统,从“管理数字化、IT资产化”向“产品数字化、数据资产化”的方向发展。借助ICT系统实现颠覆性创新,从而重新定义市场,ICT正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汽车制造,小到路边快餐店,都可以借助ICT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同今天用马车和高铁来竞争一样。

数字社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这个浪潮的标志是互联网从商业的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数字社会和物理社会走向更加深入的融合,“Internet+”成为传统行业创新的焦点,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重构的起点。

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赢得信息时代的未来

面对不可阻挡的信息社会,顺应行业的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的ICT技术,以“Internet+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重构,用未来的趋势建立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重构是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并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

思维重构:以互联网时代的全连接、零距离等为出发点,建立新的商业思维。

当互联网随处可得时,互联网化就成为了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以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的基本特征为起点,重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外在形态,并以此驱动管理模式、研发模式、运作模式等内在形态的重构,从而重构整个企业的观念、组织和流程。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是极其痛苦的,但恐怕别无选择,因为当新时代来临时,生存状况与生存质量往往不取决于是否转变,而是取决于转变得有多快。

业务重构:没有云服务就没有未来,云服务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经营模式;借助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变革,抓住ICT走向云服务的战略机遇,再造一个电信业。

云服务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同,云服务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是提品销售,有的提供售后服务,有的提供在线的信息服务,有的提供在线游戏,有的提供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但是,云服务的根本是超越产品经营本身,在更高层面上经营用户以及用户的数据,这是云服务的本质。没有云服务,就失去了经营用户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云服务都是未来的基础,耐克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趋势,给电信业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因为企业云服务所需要的ICT基础设施,也自然就成为了最基础的云服务。回顾100年前,1900-19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发电机、购买电厂的电力的30年,同时,企业开始建立打孔机和制表机等IT系统的前身。我们判断,未来的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数据中心、购买ICT云服务的30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借助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ICT走向公有云,给电信业带来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战略机遇,是再造一个电信业的基础。

运营重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All Online,On-Demand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内部管控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模式。

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向用户转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运营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首先是给用户以自由,让用户基于On-Demand的方式获得服务,自由是用户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支撑用户On-Demand的基础是企业走向Online模式,但是,Online不仅仅只是客户界面的Online,更重要的是以面向客户的Online牵引企业内部运作的所有环节走向All Online,以及建立在All Online基础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运营重构,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在线客服和在线销售,而是面向用户On-Demand需求的整个流程再造,其根本的变革是从内部管控的流程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流程模式。

ICT基础设施重构:建立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ICT基础架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掘“数字石油”的价值。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其他企业,ICT基础设施都是支撑业务转型和数字化重构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分析能力成为关键,为企业带来新的智能和智慧。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深入的洞察客户、精确的产品研发、精准的市场营销、精确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决策、节能环保等等。企业数据成为新时期的石油,即数字石油,而数据挖掘和数据治理能力则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将数字化,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交换,业务的处理和商业的交易等都是发生在数据中心内,因此,数据中心成为ICT基础设施的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电话交换机”。构建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和ICT基础架构,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技术重构: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重新定义IT和网络的架构,引领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潮流。

风光无限的商业创新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默默奉献,商业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成就了互联网。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新摩尔定理: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流量,并且流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强,更为敏捷和可扩展性是ICT基础的基本需求。传统以硬件为主导的产品架构、基于预先规划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技术理念来支撑新的业务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软件编程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70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网络得到普及和推广。当前,面向工业领域的网络互联工作正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工业相关要素的网络互联互通,如生产设备、员工、客户、产品、供应商、产业链等。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全面的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成为一项课题。

当前,关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于WebGIS的水电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一文,整合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技术与信息资源,有效实现安全监管点的信息化、可视化与透明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教育在线管理系统”一文,通过B/S网络管理结构和AT45DB80芯片改善了系统硬件配置,并结合云计算实现了高校教育在线管理系统的信息分类管理算法;“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一文,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化管理对抗菌药物管理进行前瞻性和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用药合理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城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研制了一套环境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来监测城市存在废气、废水现象的企业,进一步推动和保障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结合当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与方法,给出了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要素、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等进行了阐述,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以下简称VS2010)进行开发设计,本文工作丰富了工业互联网软件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1软件总体设计

本文所述工业互联网网络环境是:通过网络将相关工业企业、生产节点、产品、客户、生产线、供应商、产业链等都连接起来。从软件设计角度来看,即将不同工业企业独立的信息管理平台结合起来,如人力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与此同时,将原来的网络连接要素进行了扩展,如原来可能仅包括工业企业单位管理的网络节点,当前可能将生产设备、客户等都纳入到网络内。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打破相关工业企业的网络屏蔽,实现各工业企业的信息融合,增强了工业信息数据分析基础。工业互联网扩展了信息采集要素范围,有利于工业信息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本文所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c/s架构,在用户一侧部署软件客户端,在工业互联网中部署软件应用服务器,在应用服务器中部署软件应用管理端。软件应用管理端对服务器工作环境进行部署,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监控。本文所述数据库采用SQL2009,信息管理系统采用VS2010开发,利用C#编程语言实现代码编辑与软件功能。用户通过在本地部署客户端,进而通过网络设置连接到服务器,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内信息上传下载及信息管理的效果。

本文所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功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信息管理,主要实现人员考勤、人员综合信息、人员职称职务、请销假、录用辞退等信息的管理;二是对工业互联网中的工业企业厂家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实现企业生产信息、企业经营信息、企业联系方式、企业综合部署等信息的管理;三是对生产安全信息的管理,主要实现产品销售追溯、产品生产监控、产品安全生产记录、产品研发科研等信息的管理;四是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实现客户信息录入、客户信息删除、客户信息更新、客户使用产品体验实时监测等信息的管理;五是生产要素信息的管理,包括生产设备信息、传感器信息、故障特征信息、生产经验数据的信息管理。

本软件所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将工业互联网中的互联要素作为信息管理的对象来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将传统的信息管理应用,如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监测的管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管理层面的拓宽;三是将不同工业生产厂家的信息相融合,连接了信息孤岛,促进了信息共享。

2详细设计

2.1软件页面设计

本软件应用页面分为六点:一是登录页面,主要作用是对用户账户进行检验,防止非法用户登录系统获取工业企业信息。二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页面,主要包括人员考勤链接、人员综合信息管理链接、人员职称职务链接、请销假链接、录用辞退链接。三是企业厂家信息管理页面,包括企业生产信息、企业经营、联系方式、综合部署等信息的录入接口和信息提交按钮。四是生产安全管理页面,设计了产品销售追溯按钮、产品生产实时监控子页面、產品安全生产记录查询按钮、产品研发科研信息录入接口。五是客户信息管理页面,提供了信息的录入面板、查询按钮和信息编辑接口。六是生产要素信息管理面板,提供故障特征的录入面板、故障分析按钮、传感器信息检索按钮等。

界面设计的特点是:将主页面分成三个部分,上面是快捷菜单栏、中间是应用操作空间、下面是状态栏。能够为用户操作软件提供较为便捷明了的应用体验。

2.2构建数据库

在SQL2009中构建六个数据表格以提供上层信息存储、信息更新、信息调用的服务。一是用户账户表格,主要属性包括用户登录名称、用户登录密码、用户照片、用户联系方式、用户电子邮件、用户类别属性等。此表格能够为界面1中的用户登录检验提供支持。这里将用户类别分为企业信息管理员、软件维护管理员、一般用户、特权用户等。不同用户的应用权限不同,如一般用户仅能查询信息、录入个人信息等,不能删除、修改公共信息;还如特权用户根据特权允许的范围,能够实现特定环境和页面下的信息查询、编辑等应用。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表格,主要属性包括职工姓名、职工联系方式、职工电子邮件、职工考勤、职工入职及工龄管理信息、职工绩效信息等。此表格能够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页面提供支持。三是厂家及客户信息管理表格,主要属性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联系方式、企业领导、产品目录、综合部署、客户名称、客户电子邮箱、客户检索号等。四是生产安全管理及生产要素表格,主要属性包括生产设备监测点信息、数据采集传感器信息、故障特征、故障名称、故障对应处理措施等。

3基于VS2010的功能实现

(1)连接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功能实现的基础,连接数据库后,才能实现对数据库表格的访问。首先在VS2010的命名空间中加入System.Data.SqlClient。然后在程序中构建ConnectDB函数,并创建一个新的SqlConnection实例。最后,传入数据库网络地址、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密码、数据库名称后,调用SqlConnection类中的Open函数,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

(2)SQL数据存储过程设计。打开SQLManagerStudio,选择本文软件所访问的数据库Database,依次点击可编程性和存储过程后,点击鼠标右键新建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SQL提供的面向数据库表格的数据管理编程接口,本文设计了若干存储过程,为VS2010中的C#编程提供数据管理接口。下面给出以下例子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①职员信息插入操作存储过程adduser,首先定义输入变量,如@UserIDnvarchar(50),定义职员编号;@UserNamenvarchar(50),定义职员名称等。调用“INSERTINTO数据库表”语句,并对应输入变量与表格属性的关系即可。②客户信息查询操作存储过程,首先明确存储过程名称为querycustom,然后使用“select*from数据表”语句实现对客户信息的查询。

(3)基于C#语言的SQL存储过程调用。通过编写C#语句调用SQL存储过程,进而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信息处理。下面通过以下例子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①信息查询操作。首先调用ConnectDB函数打开数据库,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适配器SqlDataAdapter(信息查询存储过程名称如querycustom,数据库连接);其次声明调用方式为存储过程,并将检索的数据库信息存入一个DataSet数据集中;最后将数据在界面中的dataGridView控件中显现。②信息插入操作。首先调用ConnectDB函数打开数据库,然后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适配器SqlDataAdapter(信息插入存储过程名称如adduser,数据库连接),并声明调用方式为存储过程;其次,创建输入参数实例,如SqlParameter("@UserName",SqlDbType.NVarChar,50)等;再次,对输入参数进行赋值,并调用Add(参数名称)函数;最后,调用myCommand.ExecuteNonQuery()函数执行数据库操作。

(4)基于C#語言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本文所述的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可提供面向设备和传感器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实现安全状态监测效果。通信端口设置为8080端口,采用P2P技术实现基于Jason的信息通信。通过基于VS2010的C#编程,实现了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页面,通过对SQL2009数据库进行基于存储过程的程序调用,实现了对工业互联网信息数据的管理应用。

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安全策略

目前,各种企业、社会组织,甚至政府部门都开始建设内部的无线局域网,为企业经营、组织活动、政府管理提供便利。各大高校也不例外,纷纷开始建设内部的无线网络,方便教学工作和师生的日常生活。但是,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高校。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管理上的制度存在缺陷或者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技术水平所产生的。高校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应对无线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各种安全策略,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正常、规范、科学地使用高校内部的无线网络。

1移动互联网的内涵特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时间不长,所以在移动通信领域对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形成统一认可的概念。具体的代表说法有以下几种:在百度百科当中,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是指用户通过智能的移动终端来获取通信业务和通信服务的一种新型通信形式。而中心通讯则是从设备制造商的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更看重移动互联网是如何接入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阐述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广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PDA或者其他的手持终端以各种无线连接的方式(比如WLAN、GSM、CDMA)接入互联网;狭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通信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直属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电信研究院综合了各种组织的意见,对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这一定义是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移动互联网就是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等。然后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包括以往的2G、3G,目前普及的4G以及正在研发当中的5G等。最后是公众互联网的服务方式,比如Web、Wap方式等等。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终端上,传统互联网多数运用大型终端接入,比如台式电脑,而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一般都是手机、平台电脑等小型终端,用户可以在走路、乘车等移动状态下使用这些终端。第二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对用户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第三是移动互联网的各项服务比较便捷,用户获取服务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操作和花费太长的时间。第四是在移动互联网当中,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和运营服务具有强大的关联性[2],缺少任何一种都导致用户无法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移动互联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据调查统计显示,在2014年,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总产值高达八千亿美元,全球接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在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各项业务,各国智能手机的产量也出现了大大增长。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必将主导未来的信息行业。我国如果想要在未来信息行业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研究力度。目前,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研究小组,着手开发新一代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2高校无线网络简述

移动互联网技术产生于20世纪末,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出现了取代固定通信的趋势。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着手校园内部无线网络的建设。在校园内部构建无线网络,不仅能够方面教学工作的进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够大大提高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可以在线缴纳学费、确定选修课程、查询成绩、进行教学咨询,享受到各种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目前,我国高校的无线局域网主要采取WLAN的组网方式,通过802.11a、802.11b、802.11ac等网络协议接入互联网[3]。但是,由于WLAN组网方式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是电磁波,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给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校园无线网络的信息容易发生泄漏。另外,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技术更为复杂,面临的攻击和威胁也更加多样。这也是高校构建内部无线网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高校无线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信息泄露信息泄露的情况又分为窃听、监听和欺骗几种[4]。由于高校的无线网络属于开放性的环境,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磁波很容易被截取,结果转化过程获得双方交流的信息。不法分子通过这种窃听的手段获取信息,进行一些非法行为,谋取利益。而监听则是不法分子利用特定的工具监听设备进行通信的全过程,能够对设备发出和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获取有效的用户信息。有一些高校在无线网络的构建过程中缺乏身份认证体系,或者是身份认证体系存在漏洞,就给了不法分子运用欺骗手段进入校园无线网络的机会。欺骗手段,就是校园外部设备的MAC地址进行伪装,伪装成校园内部的合法MAC地址,让网络系统授予访问网络的权利。这种手段的出现是因为无线网络具有开放性,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任何无线终端设备都能够连入互联网。如果不对接入设备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限制,就会有大批的无线终端设备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对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2)病毒和网络攻击校园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一般都没有防御病毒和防御网络攻击的功能。如果不法分子利用病毒入侵校园无线网络,或者通过网络对校园无线网络发起攻击,就容易造成校园无线网络信息被篡改、删除,甚至导致校园无线网络整体瘫痪。不法分子还能够盗用用户的身份信息,利用合法身份进去校园无线网络,造成窃取考试试题、盗用科研成果、修改考试成绩等严重后果。

4高校无线网络的安全策略

1)SSID访问控制SSID是服务集标识的缩写[5]。高效的无线网络可以划分为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各个子网络之间的相互认证是独立的,只有具有相应的SSID才能够访问相应的子网络,不具备SSID的用户是无法访问当前子网络的。对于学校无线网来讲,一般划分为教师、学生、访客等用户群体。校园无线网络要根据用户群体身份的不同给予用户不同的权限,杜绝用户群体区分不明造成的任意访问。这样不仅减少了随意访问所带来的风险隐患,也能够方便学校对校园无线网络进行管理。2)扩展认证协议我国高效的无线网络应用的网络协议主要有802.11a、802.11b、802.11ac几种,其中802.11ac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这种网络协议的通信频带为5GHz,在进行多站式的无线网络通信时的最大理论带宽能够达到1Gbps,在进行单一连接的无线网络通信时,最大理论带宽也有500Mbps。另外,802.11ac协议还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与伽洛瓦/反模式协议相结合,在目前通用的CCMP标准上更进一步,不仅能够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还能够大大增加无线网络通信的传输速度。3)绑定物理地址每一个无线客户端的网卡都有自己的物理标识,这个物理标识对应着无线接入点当中的MAC地址列表。在用户通过无线网卡访问无线网络时,无线网络首先会对物理标识进行识别,在识别通过之后从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当中选择一个地址分配给用户。但是,这种物理标识的过滤属于对硬件的认证,而不是对用户的网络地址进行认证。目前的校园无线网络,都是通过手工方式来对MAC地址列表进行更新,而且只能运用在小型网络当中。如果MAC地址更新不及时,就容易在识别过程中发生错误,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另外,MAC地址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听和监听手段获取,进而对设备进行伪装,盗用MAC地址非法访问校园无线网络。所以,校园无线网络要将物理标识与、MAC地址、IP地址绑定在一起,严格控制校园无线设备的接入数量和位置,杜绝非法用户的访问。4)加强安全管理校园无线网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学生在使用无线网络当中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也会对无线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比如访问不合法网站、下载非法程序、发表不当言论等。这些问题的改善就要从改善学校无线网的安全管理入手。各大高校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校园无线网络的监测力度,定期检查无线网络核心交换机和各个服务器的运行日志,及早发现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无线入侵监测系统来防御无线网络入侵和网络攻击。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在无线网络遭受非法访问和攻击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及早采取措施,对非法访问的设备进行屏蔽和封杀,确保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生当中树立起“科学用网”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不要毫无节制地利用网络进行娱乐行为。

5结论

高校无线网络的构建,大大方便了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安全问题表现得最为严重。对此,高校要利用SSID访问控制、认证协议扩展、物理地址绑定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翟永旭.图书馆无线网络的部署及服务创新研究[J].科技视界,2016(12):240.

[2]钱肇钧,杨淼,李伟.工业互联网概念研究及频率规划研究建议[J].中国无线电,2016(4):40-43.

[3]郭秀伟.“互联网+”视角下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战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6-69.

[4]张顺利.高校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6(6):242-243.

第5篇

Abstrac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utomobile cluster supply chain and the "Internet +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the role of

"Internet +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in automobile cluster 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et +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in automobile cluster supply chain.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Internet +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can be applied to automobile cluster supply chain effective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lou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factor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alent system.

P键词: 汽车供应链;集群供应链;互联网+协同制造

Key words: automobile supply chain;cluster supply chain;Internet +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5-03

1 汽车集群供应链和“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内涵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将汽车工业称为“工业中的工业”,不仅因为汽车工业对技术、资金投入等资源的高要求,更因为汽车产业极强的产业关联度与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其中,汽车供应链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1]。汽车供应链前端关联着材料、能源、设备生产、配套加工等产业,后端则关联着销售、后市场服务、交通运输等产业,而这些相关产业本身即是复杂系统,汽车供应链的这种特点使得零部件及相关企业有就近集群发展的倾向,汽车集群供应链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汽车集群供应链是指在特定的汽车集群地域中,材料与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与副料厂商、整车与零部件经销商,以及政府部门、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企业与组织机构,通过分工协作,围绕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有机聚合而成的网络供应链组织形式[2]。汽车集群供应链是汽车供应链与集群组织的耦合,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汽车供应链内各节点的利益博弈,还要顾及跨供应链企业间的竞合活动。集群供应链网络治理问题对集群竞争优势创造与集群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3]。

我国政府在2015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利用“互联网+”协同制造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水平的发展规划,并对“互联网+协同制造”定义如下: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却带来信息延时、交易成本高昂、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为汽车集群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 “互联网+协同制造”在改善汽车集群供应链中的作用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认为,广义的协同制造包括了供应链和用户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甚至会跨其他产业[4],即“互联网+协同制造”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整体环节的优化改善。互联网自身具有分享经济效应、去中心化效应及大规模定制效应可以极大地增进汽车集群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联系、促进汽车集群供应链上资源的优化配置。

2.1 分享经济作用

在汽车集群供应链中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的根本内生动力,是引导集群供应链内外资源的互利共享,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物流资源等,资源的共享打破了集群供应链的组织边界,使产业链相关利益体通过供需关系高效对接,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市场行为引导集群供应链上资源的优化配置。

2.1.1 信息资源地位凸显

“互联网+协同制造”使得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供应链协作体系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传统集群供应链以物质资源的流动为主导,信息分享程度低,从而导致集群供应链各节点上资源的闲置浪费,间接地拉动了交易成本的上升。信息资源在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中作用的增强降低了交易门槛,使汽车产业内外相关体的跨界融合成为可能,从而为集群供应链的迭代创新提供了动力。

2.1.2 对集群供应链的全方位激励

马化腾认为,协同制造凸显的分享经济是“互联网+”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5]。汽车集群供应链因“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平台公共服务、免费理论等经济外部性,一方面使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而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内外相关体的跨界融合,增大了集群供应链的内部竞争压力,优胜劣汰,激励集群供应链向更经济、高效的共生模式转变。

2.2 去中心化作用

根据霍佳震的分类,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以整车及电机、发动机等部件制造企业为核心,属于单核集群供应链W络或平行式多核集群供应链网络。其特点是核心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掌握着整个系统的运转,其他企业在这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带动下,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3],如日本丰田汽车城。

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资源在网络中的流动方向是供应链上游企业向核心企业集聚,后由核心企业向供应链下游释放,节点企业间联系较少,由于信息缺失,从而带来效率低下、生产浪费等问题。“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则是去中心化,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互联互通网络空间、资源共享平台上,使汽车集群供应链向数字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减少资源流动中间环节,将在集群效应基础上的组织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有效解决资源流动低效率和组织内部损耗等问题。这种去中心化的作用不仅是汽车集群供应链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而且能将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各行各业连接入网,并且使入网企业在自身垂直领域不断整合与融合,即实现TCP/IP协议中互联网无限扩张的理念。

2.3 大规模定制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差异化需求已成为市场主流,而传统汽车集群供应链模式在产品差异化、及时性等方面已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大规模定制技术则成为众多汽车企业的选择。低成本、定制化与响应速度是大规模定制同时追求的三大目标[2]。“互联网+协同制造”使汽车集群供应链企业在网络世界实现了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战略。从市场角度看,“互联网+协同制造”是通过免费公共服务平台,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进行汇总,以及对消费者潜在需求进行挖掘,进而使差异化需求形成批量规模,使企业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互联网+协同制造”是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众创行为,为企业个性化生产开辟了新空间,是传统大规模定制的升级版。此外,“互联网+协同制造”使消费者与汽车集群供应链企业的直接沟通成为可能,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度,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提供了保障。

3 汽车集群供应链应用“互联网+协同制造”的难点

与一般供应链相比,集群供应链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存在多个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二是供应链纵横交织、相互关联,存在跨链合作;三是兼有垂直、水平一体化的特征,且网络化、专业化更明显[3]。基于集群供应链的特点,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在应用“互联网+协同制造”时相较于其他产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3.1 体制变革

“互联网+汽车”可预见的高端境界是车与车、车与路的联网。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技术障碍,而在于体制。其中涉及通信、汽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四个目前相对独立的领域。从当前的情况看,各个领域都在研究和推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对策[6]。在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内,供应链成员通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链内及跨链的竞争与合作,使集群获得了相当的规模经济效应,汽车集群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关系复杂,“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引入必然引起集群供应链网络内各方的利益博弈,关于汽车集群供应链发展各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互联网+协同制造”在汽车集群供应链中应用时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可延展性都需要不断累积经验并深入探索。

3.2 信息资源整合

“互联网+协同制造” 是指以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起来的制造业共享经济新模式。核心是物理信息空间和商业逻辑空间进行深度、无缝链接、及时互动,根本方法是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协同效应凸显[7],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汽车集群供应链各个节点构建起虚拟化、智能化的网络协同,实时同步生产模式是汽车集群供应链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实质。然而在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中,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企业间的联系及跨链企业间的联系为“互联网+协同制造”对信息资源的整合造成了困难。企业信息的创建、传递、共享等模式须与集群供应链整体发展保持一致,且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也成为制约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另外,“互联网+协同制造”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等拓展了汽车集群供应链的边界,外来信息的涌入,更增加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3.3 协同制造理念提升

纵观国内汽车市场,虽不乏比亚迪、吉利等优秀汽车品牌,但优秀汽车产品的丰富程度较之国外品牌仍差距巨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汽车集群供应链在实施协同制造时更关注生产环节,而普遍缺乏对协同设计的重视。

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从前端的创意生成、概念设计到产品设计、详细定义产品性能,再到工艺规划、工装设计、小批量试装一直到规模化生产,整个过程都需要高度精确的协同制造技术的支撑,国外大企业更重视工程协同设计,而将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外包。国内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也是因为缺乏对协同设计的重视,从而在制造有特色的汽车产品方面缺乏竞争力。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对汽车集群供应链的改造,更应该从提升汽车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设计理念入手,单纯制造领域技术的提升并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4 汽车集群供应链中“互联网+协同制造”实施策略

4.1 建设工业云

在汽车集群供应链中实施 “互联网+协同制造”的首要目的,是增强集群供应链网络节点间联系,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优化集群资源配置,提升集群协同效应。由工信部主推的工业云服务创新平台对信息在集群供应链网络中的共享传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工业云通常指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工业云平台和基于工业云平台提供的工业云服务,涉及产品研发设计、实验和仿真、工程计算、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及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8]。汽车集群供应链的工业云平台是区域工业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之存在一定的界限,通过工业云平台将集群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连接入网,企业通过工业云平台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工装设计、规模化生产等阶段实时了解集群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并分享企业自身信息,从而使得集群资源合理调度。

增强工业云与区域经济体资源禀赋及主导产业的结合,是工业云的发展方向。就现阶段而言,工业云往往用于解决中小型企业由于工业计算机软件平台建设、计算机仿真等技术经验不足,从而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问题。在汽车集群供应链中,以“政府支持+企业实施”的模式,以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构建集群工业云,为集群内企业信息共享提供支持,集群工业云与区域工业云链接,实现与集群供应链之外企业的交流,同时,对集群供应链网络企业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4.2 建设智能工厂

从技术层面来说,在汽车集群供应链中实施 “互联网+协同制造”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升集群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能力等,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工艺规划、机加仿真、物流仿真等,形成与实际生产过程并存的虚拟生产过程,降低生产不确定性,缩短生产周期。

以智能工厂为载体,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集群供应链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融合,集群供应链网络中的各项资源集成了存储、感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在生产价值链中的资源、设备等实现自组织功能,并根据从集群供应链网络中获取的信息灵活进行生产过程,从而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智能化汽车集群供应链。制造过程的虚拟化,将企业生产过程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体化,并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为生产定制化提供了支持。汽车集群供应链企业智能工厂的建设是与区域及集群工业云联系在一起的,智能工厂是工业云信息资源的来源,而工业云则是智能工厂协调发展的渠道。

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人才体系

汽车集群供应链实施 “互联网+协同制造”以提升汽车工业的升级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互联网+协同制造”是对汽车集群供应链体系的全新构造,此过程伴随着集群供应链网络的结构性变化、信任机制的改变以及交易模式的改变甚至各相关体利益分配模式的改变,这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集群运作模式、企业行为等进行详细而明确的界定,涉及到利益调解方式、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同样,引入“互联网+协同制造”是以高端人才、适用性人才的引入与培育作为支撑,人才体系的完善是协同制造理念与技术不断提高的根本动力。

5 结语

“互联网+协同制造”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性技术,是制造业领域内各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性手段。汽车产业是一国综合制造能力的象征,我国在汽车制造领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汽车产业的改造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从汽车集群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互联网+协同制造”技g的实施应用,改善了集群供应链网络本身的问题,同时,为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永斌.基于供应链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8(27):11-13.

[2]程德通.汽车集群供应链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优势及其策略[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38-39.

[3]霍佳震,吴群,谌飞龙.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联结模式与共治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13-18.

[4]魏东.熟悉的“陌生者”――新常态下审视“互联网+协同制造”[J]. 中国信息界-e制造,2015(09):22-33.

[5]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2.

[6]张永伟.“互联网+汽车”带来的变革[J].中国公路,2015(17):78-79.

第6篇

但是,当工业与互联网结合,工业老大哥的传统思维能否融合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机器与机器之间如何打破企业壁垒,建立统一平台?如何防止智能机器产生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成为“革命”成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也疯狂

机场,一架飞机刚刚降落,尽管旅客已经全部离开机舱,但机师的任务并没有结束,他们还必须把飞机送到指定位置,让已经等候在那里的机械师们对飞机进行彻底的检查和维修。这是每一次飞行任务后,都必须完成的“指定动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次飞行的安全。

“对航空公司来说,飞行安全和成本管理非常重要。”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英明说。据他介绍,为了让飞行更安全、更高效,海航从5年前就开始做各种尝试和探索——赋予飞机智能,让飞机具备计算、分析、自主学习,甚至“社交”的能力。

首先在飞行效率上,为了节省燃油,海航通过传感器收集飞行期间的碳排放数据,并加以分析和整合。为了做到实时和实际,系统一天会产生近6000万条的数据,经过分析,海航在过去的两年中,碳排放降低了1.1%。这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3.1万吨燃油,减少碳排放9.7万吨,节省成本超过两亿元。

而在飞行管理中,飞机上至少有88个以上的传感器被感知和记录,同一种信号每秒被采集4次,每次有4组数据。飞机落地后会自动寻找合适的网络,上传数据,告诉维护人员哪个零部件需要更换,甚至在不远的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故障。“我们在实际飞行中每一秒的状态都是由软件系统自动分析的,任何一个偏差,系统都会自动发出各种等级的警告,还会做长期的趋势分析,这将有效提高飞机的维护效率。”王英明说。

按照实际的数字,2011年商用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总时间为5000万小时,而一架双发动机商用喷气式飞机每个飞行小时的维护成本约1200美元,如果维护效率提高1%,全球一年就可以节省2.5亿美元。

不仅航空领域,这样的智能化生产还被应用在更多领域。

今年初,通用电气(GE)在美国纽约州Schenectady市新建了一家电池工厂。在1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区内,GE共安装了1万多个传感器,全部连接高速内部以太网。这些传感器有的用来检测电池制造核心的温度,有的用来检测制造一块电池所耗费的能源,还有的用来检测生产车间的气压。而管理人员可以手拿iPad,通过Wi-Fi来获取由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监督生产过程。为了便于传感器进行识别,新工厂生产的所有电池上都标有序列号和条形码。

不仅如此,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还有更多用途。比如,抽检的电池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通过跟踪数据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传感器和机器之间也可以有数据交换,当某一传感器发现流水线移动缓慢时,就会“通知”机器,让它们传输的速度慢一点。GE能源储存公司商业分析师、制造信息总监Randy T. Rausch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工业生产居然可以这样完成。”

产业联动发展

其实,网络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并不是新鲜话题,工业网络技术本身也已经是一门成形的学科,但是“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却是由GE首次提出的,“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以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GE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在近期于北京举办的“工业互联网——当智慧遇上机器”论坛上说。

更直白地说,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低迷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但是否能达到如此高远的目标,现在还未可知。不过,工业互联网确实正在给传统工业制造和IT产业带来新的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

“当GE在其生产的飞机发动机中嵌入无数的传感终端时,就给GE提供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成为可能。”GE全球软件和分析业务总裁鲁威廉说。从去年开始,GE在全球布局其“软实力”,2012年年末,GE与埃森哲合作成立了一个为航空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合资企业Taleris,并于近日购买大数据分析处理公司Pivotal10%的股权。

2012年IDC公司指出,2005年由机器产生的数据占到数据总量的11%,而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2%。

在医疗领域,现在到医院看病都要用CT机,一个病人CT影像往往多达两千幅,数据量已经到了几十个GB。如今中国大城市的医院每天门诊上万人,全国每年住院已经达到了两亿人次,按照医疗行业的相关规定,一个患者的数据通常需要保留50年以上。“对这些由机器产生的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将成为更多了解行业运作的IT企业的机会。”鲁威廉认为。而在医疗领域,CT机一旦接入互联网后,势必会产生更多基于个人健康管理的软件应用。通过对CT数据的分析而提供的在线健康管理应用,将如潮水般涌入市场。

再往产业链上层看,数据采集的基础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据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M2M(Machine to Machine)设备连接到全球公共网络。物联网客户数将呈现超高的增长率,物联网将成为终端市场的新增长点,为集成电路商的发展提供无限商机。

而在电信领域,机会可能更大。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王建宙认为:“物联网被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其中传输层会给电信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全球70亿人口,当人与人沟通时,每个人把手机作为互联网的连接终端,就是70亿个;但是如果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我们把机器相互连接,平均每个人至少有10个机器,包括装置、仪器和车辆,这样全球来看700亿个接入将成为可能。想像一下,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份额。”

即使前景看好,但目前,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这个概念还是很新的,并没有形成产业模式的成熟案例。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认为,工业互联网能否发展扩大,在于它本身是否有一个相对比较实质性的内涵。从云计算概念的发展来看,网格计算涉及的很多技术其实跟云计算相似,也在业界谈了很多年,但是,为什么网格计算没有像云计算一样成为IT市场的主流,就是因为网格计算是很多科研机构在推,而云计算是由Google、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公司去推的,研发后可以快速投入市场并进行应用,而这只是一个方面。

鸿沟难越

工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已久,航空、医疗等领域也通过各种RMD应用,远程监管机器的运行情况等。但是,由于基因不同,工业与互联网的“联姻”也只停留在了这一步。

“互联网多是通过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来创造商业模式,并渐渐地向人与物的连接前进,如地理信息、电子商务等服务与应用。虽然下一场互联网产业的争夺战可能是物与物或物与人之间的交换,但物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是两个方向,不是一回事。”资深互联网评论人、雅虎中国前任总经理谢文说,“工业互联网有可能是用传统制造业的工业逻辑去玩互联网,而不是反过来用互联网的逻辑、精神和创新力去重新定义制造业。”

而当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势必会产生标准、接口开放等问题。第一个要面临的就是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问题;还有伴随大机器而产生的应用接口准入问题。“无论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都有很多标准,各家意见不一,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很多零散的、基于地区或单独的标准出现,这给机器-机器、机器-人互联互通形成障碍,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国际化的通信协议。”鲁威廉说。

而具体到工业产品,以航空公司的发动机为例,一家航空公司的发动机可能由GE制造,也可能来自普·惠公司(P&W)或者其他制造商,那么是否每个发动机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业互联网?互联网的排他性要比传统工业弱得多,工业互联网是否能有这样一群公司,能将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平台服务。“否则,工业互联网很难真正落地。”谢文说。这就跟上世纪90年代IT刚开始发展时,CIO在做信息化建构时不得不面临来自标准、型号不一的网络设备一样。

第7篇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企业高层在思考企业转型时必须面对的挑战。

当然,这些挑战一部分来自互联网公司。包括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逐渐渗透到传统的行业和领域中,比如零售、金融、电信……

实际上,企业IT架构的转变正是互联网化的前提。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化大潮中,包括BAT等众多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家IT基础架构厂商的身影,那就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三)。

互联网化时代

“我们发现,当今的时代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用一种设备或一种技术来命名,比如主机时代、客户机与服务器时代、互联网时代等。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和应用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本质上,这是一个互联网化的时代。”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华三首届用户大会上,华三公司首席执行官吴敬传如此认为。

2013年正好是华三公司成立的第10个年头。如果说10年前的华三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那么10年后的华三已经变得沉稳干练、经验丰富。吴敬传指出,10年来,华三成就客户梦想的同时,客户也成就了华三的梦想,双方共同成长。

在华三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史中,不乏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2006年,华三就与百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当时的百度已经成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但是百度更大的梦想是要依托搜索变成多应用的互联网公司。这就要求百度必须具备新的IP网络架构来支撑更大规模的集群计算,需要支撑更多用户应用。于是,百度希望能够携手华三实现这个愿景。”吴敬传表示,“坦率地讲,这对当时的华三研发团队是一个极大挑战。从2006年到2008年,华三的研发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用全球最领先的架构搭建出来了全球最先进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华三近万台系列产品给百度的多业务应用提供了支撑。”

不只百度,阿里也同时与华三展开了合作。“阿里当时希望淘宝和支付宝业务能够成倍增长,这就需要拥有一个无阻塞的、高可靠的、高性能的IP网络支撑平台。”吴敬传介绍,现在阿里、淘宝、支付宝的数据中心中仍然有华三的设备来从事高性能转发工作。在每年‘双十一’阿里交易平台成交量飙升的时候,都有华三的设备默默地支撑。

“现在,微信上70%的流量是由华三的网络来提供支持的。”吴敬传一句话道出了腾讯与华三的紧密联系。“腾讯的梦想是用统一的架构来支撑所有的应用。而腾讯通过与华三合作实现了这一梦想,如今腾讯的IT基础架构支撑了上千个业务应用。”吴敬传说。

或许是因为与BAT等互联网公司的摸爬滚打,或许是因为与银泰百货等传统行业企业的O2O实践,华三意识到,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互联网化也将改变传统的IT架构,就像它颠覆传统行业一样颠覆传统IT。

什么是新IT架构

在吴敬传看来,互联网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云计算、大数据、SDN等新技术带来的互联网化能力,另一个层面是商业模式创新与用户体验创新为特征的社会变革。“互联网化已经开始,它首先从消费互联网开始,紧接着会步入到工业互联网,有的行业互联网化程度已经很高,而有的行业则刚刚开始。在互联网化革命的背后,IT的角色从过去作为各行业信息化的辅助工具变成了这次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吴敬传认为。

谷歌中国技术总监谷雪梅曾表示,互联网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并进行数据匹配,而这些都需要IT架构的创新和灵活应对。

这就是吴敬传定义的“新IT”。“过去,所有的个性化应用由不同的设备、架构和系统来支撑;现在,新IT将以高度虚拟化、标准化的基础架构来支持所有的个性化应用。”吴敬传认为,这是因为在互联网化时代,用户的需求朝着可定义、自适应、平衡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IT架构可以自定义、实现新业务快速部署、业务快速变更以及自动适应业务变化,真正做到随需应变、动态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吴敬传说。

百度公司系统部副总监张诚认为,要实现新IT架构的自动化和平台化,关键在于统一、标准化的平台,开放的系统以及通用的架构设计。“只要用户能想到,新IT就能做到,这才是新IT的价值。在新IT架构中,用户将更多地在顶层做业务定义,而IT基础架构层面的复杂实现将由新IT来自动化呈现。”华三公司副总裁、市场部总裁王巍认为。

业务驱动新IT实践

“百度各个云数据中心之间互联带宽基本在1.2TB至2TB之间,经常会有大量的数据在各个数据中心之间反复迭代和计算。对于一个以搜索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急需解决大量数据的传输和调度问题,尽量让数据计算在云数据中心内部进行,从而节约云数据中心之间的带宽。”张诚介绍,百度在2009年之前存在3套网络架构,所有的服务器都有双网连接,网络结构比较臃肿,2009年开始网络架构瘦身,去掉了所有冗余的关键节点。2011年,百度开始对数据中心进行扁平化改造,所有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DWDM。从2012年开始,百度又通过研发开始了弹性智能平台的网络改造实践。

“百度如果只做搜索业务,就会变成互联网行业中的夕阳企业。互联网产业应该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创造出跨界的新业务模式。”张诚认为,这样的创新和业务扩展就需要新IT提供强力支持。

其实,腾讯也很早就开始了新IT实践,而这些实践同样是由其业务需求所驱动。“第一,腾讯的业务众多,包括无线、网络媒体、游戏、即时通信、社交甚至开放平台,各类业务对网络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求网络要具有非常强的标准化、可扩展性及快速应变能力。第二,不光是微信,腾讯的整体业务均处于高速发展期,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快速的网络交付能力。第三,腾讯的网络规模庞大,目前在全国已经有超过50个数据中心、30万台服务器,凭借传统的方式很难实现网络管控。”腾讯公司网络平台部网络架构中心总监邹贤能介绍,腾讯与华三合作,根据云计算和SDN的理念展开了实践,比如通过中央控制调度实现整体专线交付以及差异化服务、虚拟机快速迁移、实现自动化的拓扑专线和零配置自动部署甚至直接把管理放在设备上,像管理服务器一样管理网络设备等。

第8篇

创新思维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破坏性创新”或者“颠覆式创新”的思维方式。我们讲创新,多数时候讲的还是科技的进步。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在1997年写过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在这本书中,创新不再等同于科技进步,而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做事情。克里斯坦森把创新叫disruptive innov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破坏性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意思是,与其和巨头正面作战,比他们做得更好,不如跟他们走完全不同的道路。比如大家都在追求产品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的时候,做一个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

克里斯坦森把过去大家认为的基于技术进步和发明创造的创新完全抛开了,反而用一种看起来不是那么前沿的方式来定义创新。

在技术进步的方向上竞争,大公司很容易取得成功,但用更简单、更便宜的方式做事情,大公司反而容易输给小公司。技术进步的步伐一定会超过市场需要的步伐,小公司、创业公司在这种创新方面具有极大的机会。

克里斯坦森有个核心观点叫低端市场,当任何一种产品的性能过度供应的时候,把过于复杂的功能简单化,从低端做起,反而容易成功。华为就是典型的低端市场进入者,在县城、在学校里一步步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伟大公司。

二是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中国企业大概可以分成三代,第一代做传统行业,出了很多本土的企业家;第二代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从2008年以后,出现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机会。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工业并存的时代。

我们会发现,企业在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工业时代是由上而下的层级式的管理,今天,由于有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信息的流转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成了自媒体。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形式的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了,出现了很多“去中心化”“扁平化”“小团队化”的组织形式,以便能快速反映市场的变化。比如小米的“三层管理机制”,其实在很多新创的企业里,这种方式已经不新鲜了。工业时代大家讲基业常青,现在连组织都不存在了,何谈基业常青呢?

第9篇

如今,没有一个品牌强大到不可被替代,也没有一个品牌弱小到不能去竞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品牌。在今天即使就你一个人也拥有挑战那些巨头的机会,即使像诺基亚、柯达、索尼那样庞大的品牌也可能一夜之间就倒掉。移动互联网让所有的小品牌和大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大品牌应该警醒起来,如果再掉以轻心,也许明年干掉的就有可能是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因为太多的事实证明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对于企业家而言,反而曾经的成功经验更容易成为其互联网转型的最大障碍。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说:“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谈到数据时代时指出:“未来图景将是如此:所有人、所有物、任何地点、适合时间、永远在线,实时互动。在这幅具象图景背后,我们必须想象,是并发的、分步式的、实时的“网”,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便捷。用户主权时代的逐步来临使品牌从定位到营销传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互联网思维下的品牌管理,是由外而内地思考问题,用户至上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只停留在表面,用户思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传统工业时代中强调的品质与功能不再是成功品牌的保障,而是基本标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品牌重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走上历史舞台的80后、90后对品牌的定义与期待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小时代’盛行的‘大时代’。唯一能让企业免于速朽的,是企业的快速刷新(自我颠覆与自我重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