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4-03-04 14:37:15

导语: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现代农业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提上日程的。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机械是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而要实现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使农村推进工业化服务,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解决劳动力的耕作难题,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农业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已经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粮食生产中,不仅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农机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重要性

第2篇

[关键词] 小箐乡 农机化发展 现状 预测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61-01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1.机构发展状况

1978年3月成立小箐区农机管理站;1976年1月建立崇恩公社农机管理站,1976年7月建立小箐公社农机管理站,1980年1月建立马场公社农机管理站;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后,撤销小箐区农机管理站,小箐、马场、崇恩三乡农机管理站合并建立小箐乡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2003年2月将小箐乡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小箐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小箐乡畜牧水产工作站合并为小箐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至今未发生变动。

2.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小箐乡农业机械拥有量不断增加,列举有关年份数据如下:

二、农机化发展现状

小箐乡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壮大了农机化产业,推进了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人蓄力机具减少,农用动力机械增加了上百倍,加工机械、微耕机、植保机械等大幅上升。农民获得了自主购买、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权利,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局面开始出现。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投资、经营的主体。到2012年底,农业机械总量达到 6279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03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389.97万元,全部属于农民自己所有,增长率达6.8%。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针对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的状况,国家鼓励农民购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形成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随着国家对购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范围、补贴数量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著。适合贵州山区发展的小、微型机械受到农民群众的亲睐,特别是微耕机增长量最大,微耕机拥有量从2007年12台增加到2012年337台;其次,植保机械(含机动喷雾器)也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到2012年底达到3152台。

三、今后农机化发展预测分析

小箐乡农机化今后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建设

在一些农机具拥有量较大的村,发动农民群众利用自己手中的农机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开展跨区作业服务。

2.推广适用性强的新型农机具

如:1、蔬菜、水果加工机械(如:猕核桃深加工等机械);2、小型农产品烘干机械;3、蔬菜、水果保鲜设施(如冷库、冷藏设备等)。

3.加强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如微耕机操作技能、维护保养等知识的培训,使农机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4.组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新常态

1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不仅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农民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呈上升态势。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与2003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保有量相比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1亿kW,联合收获机、插秧机、大中拖以及烘干机的保有量均有较大的增幅,装备结构不断优化[1]。

2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式

“新常态”这一战略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增长而非高速增长,经济形式更趋向于结构合理和分工复杂以及形态高级。经济结构做了深度调整以后,更趋向于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转向新的增长点,发展的模式由原来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优化为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3新常态下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3.1农产品需求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加大

由于中国每年新增人口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全国每年增加粮食需求约100亿kg。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每年耕地面积减少大约40万~47万hm2,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导致需求持续增长,资源却急剧减少。这一现状将使农产品供求长期处在紧平衡的状态。

3.2农业生产日益趋向“高成本、低效益”

近些年,由于粮食生产效益连年下降,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国家陆续了出台了各项政策。但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但效益下降的现象仍未有质的变化,农业生产“高成本”的特征日渐明显,这些现状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

3.3农村劳动力短缺,家庭经营规模小

当前,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经营制度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①土地经营的规模小。目前中国农业人口数量几乎是世界上最少的,承包农户大约有两亿多户,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承包农户仍然会是中国农业生产以及经营的主体,农业小规模经营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愈发严重,导致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缺失的问题更加严重。

3.4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确保粮食的产量,生产者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看出,粮食产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十一连增的成就。

4新常态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4.1提升农产品机械服务水平,规范补贴政策

政府将会继续推进购机补贴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操作方式的便捷化,做到实施和监管同步进行,同时注重规范和高效。引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购买高性能及大功率的作业机械,实现农机装备向多功能和高性能的复式作业机械转变,各类农产品机械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4.2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效率

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争取实现产业的全覆盖,这不仅要求促进平原地区的机械化,还要探索山区和丘陵地区机械化发展的方法。

4.3加强农机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力度,不但要注重数量的增长,还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加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注重新型农业机械经营主体的发展。

4.4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农业机服械务组织的沟通更加方便,因此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利用率。农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农机技术得到了一定提升,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4.5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农业机械化不仅存在于平原或山地,有些偏远地区也开始推广农业机械化,这对于提升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各类农作物的机械作业都更加精细,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机械化的类型也更加复杂,无论是在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有机械化的进一步推进[3]。

4.6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改善,这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各地区之间农业发展变得更加协调,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和农机服务组织推广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变革和创新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农业发展状态逐渐均衡,微观上利于整体提升我国农机化水平,宏观上利于农业经济长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安平.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北京农业,2015(20):4-9.

[2]张俭.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思考[J].时代农机,2016,43(7):5.

第4篇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广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彻底打破多年来束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特别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可以遏制农田扬沙,防止耕地土壤水蚀和风蚀,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机具性能先进,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整地、机械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据统计,依靠新型农机技术,玉米平均亩产可增加15%到20%,提高工效30倍至50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元以上,每亩地增加收入100元以上。另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或输出就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土地经营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有利于农机规模化经营。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机利用方式带来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单机作业不能满足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以及农机户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购置先进、高效的新型农机具的问题。

三、关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在我市刚刚起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应农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农机化;未来发展;新方向

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基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种优惠购机的补贴政策推动下,我国各地区在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以及农业机械的购买品种,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能够注重因地制宜的购买和配置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找到适合农机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分析。

1以“农机富民工程”为主纲,明确农机化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农机富民工程”的开展对于帮助农村地区优化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能力,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的提高,农业整体增产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机富民工程”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农民农业整体经营收入,确定农业发展目标,完成党和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提出的六大任务,提高未来农业产业在社会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促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的完善,这将是农机化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2加强和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升农机服务质量和水平

2.1做好农机化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

农机化技术是多层次负责技术,不仅需要在农机化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上投入大量精力,同时也需要做好农机化技术的培训以及普及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需要采用现代化甚至是超前化的培训思路,要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不仅要培训农民具有农机化机械的使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对于农民的农业发展需求进行技术培训,要围绕农业发展,农机化技术的提高进行重点培训,将农机化使用技术全面普及,让农民真正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技术,从而通过农机化设备的使用来促进农业的增产增值,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带领农民走向富裕,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农民对于农机化设备置办的积极性,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提高农机化设备的发展前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机服务也需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需要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考验,才能够保证农机服务的良性发展,农民和市场的需求本身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农机服务本身也应该走出政府扶持,迎接市场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建设,提高农机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3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双重作用

政府在农机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对于农机行业的整体了解来帮助农民置办相关的农机化设备,引进农机化相关人才,建立农机设备使用规范等,同时也可以跟市场机制进行双重作用,开拓市场,形成更加优良高校的服务和有序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农机行业跟农民的整体收益提高,生产的农机设备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提高,为营造一个更加崭新的农机未来提供基本的保障。

4发挥后发优势,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

在市场经济引导下,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硬道理,而对于农业产业而言,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农机未来发展需要在了解和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之后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要根据每个地区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要学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农业发展经验,加强政府和市场对于农机行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加到在农村地区农机化设备和技术的投入,要将农民跟农机行业有效的结合起来,推动农机化的未来发展和创新,缩小跟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差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提高。

5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农产品机械化

现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大环境下对于农机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农业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提高产值,而农机化发展则需要引进技术,大胆创新,跨区作业,走入市场,促进农业和农机化的双向发展,保证农机化不断创造更大产值和优势,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要把优秀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能力引入我国农机化发展中,要把优秀的农机化设备和技术运用到农村农业发展中,要学会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从而促进农机化的创新发展,扩大农机化的服务对象,寻找农机化发展新的方向和突破口,要学会结合农业地区特点发展实用性农业机械设备,保证农民增收跟农机产值提高,促进产销创一体化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近些年,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各种农业机械制造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具体到目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阶段体现出与农业自身行业相关的特殊特点。具体体现在:

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1.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受限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农业推广面不广,其原因一是后耕作面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农产品品种不能及时统一更新,产品质量高低不齐。三是广大农民朋友受祖辈影响手工劳作的的意识有待提高。这三方面因素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1.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以中国特色为主 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合中国农业自身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农业上起着带动整体农业经济实力的作用。

1.3 农业机械化设备结合新科学技术 现在的农业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研制的过程中也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合作,在机械、电子、气象等方面寻找新的共性过程。因其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征和需求,在工作与研究中,将“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农业新应用安装在自走式农业机械和拖拉机等机械上,提高了农业的完成效率、质量标准。在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的舒适度后,因其自动化改善明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原有的速度,并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新技术。

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国内两千多家规模企业能生产3500余种产品,但关键核心部件和装置技术落后、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不足,高端产品匮乏、低端过剩,产品技术水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内农机具大部分技术相对简单、水平落后、同质化严重,高端与大型复杂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精准作业与智能化产品空白点多。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口依存度90%以上,我国农垦每年从国外进口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00台套,这种完全依赖进口农业装备支撑的规模化大农业生产方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暗藏着巨大隐患。大宗农机可靠性仅发达国家40%,国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可靠性分别约为330小时和70~100h,国产仅100h和30~40h;水、肥、药利用率仅国际先进水平的50%,每年多耗费柴油180多万t,直接浪费22万t农药,多消费化肥1000万t。占我国国土面积45%以上的丘陵、山地适用机械严重缺乏,机械化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多数仍处于人畜力阶段,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转移状况下的农业正常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农机发展潜力无限,但也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我国农机技术原创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农机新产品开发。二是:我国农机企业科研能力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创新的能力不强,研究、开发、生产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运行模式,产研、产学处于一事一议的松散合作阶段。三是:国内多元长效机制缺乏,持续创新投入能力不足。

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3.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国家发展方向 中央的相关文件部署了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举措,在党的十七大中,不断强调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为了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走的更远,所以在塑造农业生产的建设上应多投入热情。

3.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经济发展方向 为了顺应现在的农业发展趋势,规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之路,必须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融入现代化新技术,协调现在的工业发展,推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

3.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技术发展方向 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是在原先的结构上进行调整后作为主线,在基础上增加相关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为农民增收同时提高国家农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根据中国特色的农业环境为中心,寻找适应民生的、可持续生产的、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业机械制造设备。在建设农业生产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的开拓实践。为提高我国的整体农业水平,提升国有农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是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农业机械基础上,同时融合了现在的相关技术,对应具有农业特点的环境、气候、农作物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成套机械设备生产的改善。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中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农业机械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7篇

现代农业发展中,实现农机化,是提升劳作效率的关键。近年来,蓬莱市农机局针对传统农机具存在的弊端问题,以及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不适应。寻求积极推广现在农机具发展之路,在推广过程中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的健康发展。但是,存在的潜在问题还是较突出,以此为出发点,针对目前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就今后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应做好的几项工作做要点汇总,提出了重视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准确市场定位,明晰顾客群体;优化产品制造,控制销售价格;加强农机推广,调动购机积极性等要点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业机械;管理;推广

1前言

现代农业发展中,寻求高农作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考虑到当前农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农业机械管理想要具备强劲的后劲动力,必须要认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

国内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业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搞好农业生产,是关系农户生计的大问题。现阶段,如何提升农作生产效率,是今后发展农业必然要思考的问题。而农业机械在提升农作效率方面意义重大,但是,现阶段,整体农机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体现在:

1)农机产品技术不高,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尤其高端技术方面,国内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正因为此,国内农机产品价格普遍要高,产品结构趋向不平衡。

2)农业机械设备市场定位不准确不清晰,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比较大,前景比较广阔,但是很多农业产品在定位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定位不是很准确不够清晰。我国很多生产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厂家虽然定位于瞄准了大型农机市场,但是自身生产的设备在功能和使用性能上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而很多中小型生产厂家,虽然在客户群体上比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较为广阔,但是设备的定价和使用能力极不协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需求。

3)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价偏高,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和制造成本一直较高,由此也就导致了农业机械的最终销售价格平偏高。在农机市场不管是小型的农机设备还是大型的农机设备,虽然在购买过程中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额外补贴,但是由于销售价格偏高,导致了消费者只能望尘莫及,暂时不会购买农机设备,这对农业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技术措施

考虑到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农业农机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农机农业推广水平,是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最根本的要求。针对目前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今后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务必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3.1重视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提升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应加大对农机技术的创新。将创新的理念,融通到技术投入的每个环节。同时,在财力和物力多方面,均应给于足够的支持。针对性开发的农机新技术,务必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适合本地农艺操作要求,使农业机械密切联系农业生产。总之,技术上的创新,确保农机始终处于高科技水准。

3.2准确市场定位,明晰顾客群体

找准农机推广市场,明确客户群体,是高农机推广效益的关键。今后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必须切合客户需求,开发相应的农机产品,确保开发生产的农机功能,很好地满足农户的操作需求,达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总之,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必须要有清晰的市场布局,确保市场定位的合理性。

3.3优化产品制造,控制销售价格

目前,农机产品价格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户购机的热情。对于农机价格高的问题,有必要自多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控制农机研发成本,降低制造成本输出,提升农机实用性。第二,优化产品制作工艺,提升农机生产效率,降低农机制造成本。第三,完善直销渠道,剔除中间环节。自上述三方面的努力,将很好预控销售价格。

3.4加强农机推广,调动购机积极性

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在发展农机事业中很重要和关键。加强农机推广,将先进实用的农机具,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达到提升农作效率的目的。由此,在农机管理工作中,农机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此项工作,第一,农机管理人员务必了解先进农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最先进的农机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推广到需要的农业生产中去。第二,拓宽农机推广渠道,积极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平台,引导民众了解更多的农机信息。此外,重视农机宣传,提升民众对农机性能的了解,重视农机技术培训,增强社会对农机的普遍认同度。

4结语

目前农机器械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机机械管理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就需要及时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优化农机机械管理的产业结构,增加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资金投入,降低机械生产、研发和销售过程中各项成本,最终降低设备的价格,真正的惠及千万农民。

参考文献:

[1]张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5):22.

[2]金凌.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4,(24):127.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机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功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成为新时期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本文就来分析下当前形势下的农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化管理不足

我国农村使用现代化农机的时间并不长,缺乏足够的应用经验和管理经验,农机化的管理是多方面内容的集合,包括农机化管理制度建设、农机化的管理技术、农机化管理的组织建设等,但在这几个方面的建设都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进行,难以满足现代化农机管理的需求,体系不健全、技术不到位、管理服务站的建设急需改进等问题非常突出,制约农机发挥更佳的效果。

1.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乡镇农机人员的构成多由当地人员组成,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其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知识,而且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影响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机推广工作,制约了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制约农机化的进程。

1.3、农机管理推广和服务工作缺乏政策的扶持和保障机制

农机管理、推广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买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等。如果对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农机管理服务机构,这必然给农机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大对农机管理服务队伍的建设投资,尽快加快新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农村地方政府对农机的组织保障工作的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方面有明显的滞后性,而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制度支持,影响了农村地区对现代化农机使用的热情。此外,地方政府对农机使用中的调查交流较少,不能准确的掌握农机的功能需求,给农机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推广使用。

2.基层单位的农机化管理措施

2.1、强化社会化服务

做好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农机工作的基层生产和管理工作,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的管理工作层应该要记得时刻把握和掌握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和发展方向,应该将管理工作的重心向前推移,展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的经验和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最新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创新型的任务和新的管理服务要求,要求和规范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应该加强和改进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高速发展。

2.2、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1)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

目前相对来说,农村和城市还有差别,特别是信息方面,还不是很畅通,仅凭农机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服务是十分有限的,农机部门可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建立健全全国服务网络,利用新信息,了解新情况,完善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与广大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形成整体合力,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机手,服务于农业机械化,做到管理、发展两不误。

(2)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

农机合作社是现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型组织,它为整合农村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不仅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而且促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加快了机具更新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层农机管理部门为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龙头作用,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协调农机具的调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合作社的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再次就是大力发展新的农机合作社,对于广大农机户来说,有要求成立合作社的,应派专人帮助他们准备有关材料,办理有关手续,尽量减少农机户的工作量。最后是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向他们推广新的机具,保证把先进的农机具应用到农机作业当中,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3)转变观念学习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农机方面的专业人才,针对农机发展新的特点。在新形势下,采取各种形式,坚持“以农为主,面向农村,服务社会”的方针,为基层培养农机专业人才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3、高水平的农机化服务

现代化的农机结合了先进的技术,操作、维护、管理、服务等方面都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要深入调查农机使用的水平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来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农村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技术操作和服务人员,因而基层单位应加强对各村庄农机使用和维护的指导,以提升农机使用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增加用户合作的积极性,并提升用户的使用水平,达到节能、高效的使用效果。

2.4、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力量,也是重要保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对策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当的组织相关培训,提高人们的专业水平,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信誉,打造一支新时期现代化的专业农机管理服务队伍,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2.5、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

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层工作中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了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中最主要的包括有交警部门、安监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交通行政等部门。这种多元化的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管理部门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应该做到部门相互之间互相协调与合作,互相配合与支持,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甚至于杜绝农业生产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好与坏,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层工作所设岗位人员的宏观价值体现,之所以对农业机械生产最基层的工作这样肯定,是因为这些最基础的岗位以及岗位的职能工作是农业机械工作中最为炫耀夺目的理由。一名真正的农业机械管理者自然也不能例外――笔者认为,既然成为了一名农业机械的管理者,就应该最基本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时时刻刻都要记得要去把握农业机械生产部门各个单位或者基层的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也要时时刻刻记得去了解和分析以把握住农业机械生产工作者生命的脉搏。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也在加快,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机管理部门未来的工作量仍然会增加,在未来的工作中,农机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加重大。但从当前的管理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模式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适应,必须要强化基层管理服务,顺应时展,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3,36:220.

[2]谭志灵.试论如何做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4,04:40.

[3]辛立国.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的农机管理服务工作[J].吉林农业,2011,02:150.

第9篇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措施;发展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般来讲,农机推广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是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于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所以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第二是萧条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完善,农机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第三是复苏期,从本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的农机化发展中,不仅有农机化事业的需求,也有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发展迅速。农机化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基层更好的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是关系到农机化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了农机推广工作,才能使得农机化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就农机推广的工作措施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做探讨。

一、 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农机化推广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新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直至应用,都是对农业生产一次技术革新和推动,带给农业方面的科技进步会使得农业发展更加科学、高效化。农业朝着机械化、现代化方向的迈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以项目、推广、服务为重点,更新观念,把农机推广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充分的发挥农机推广的先导作用。与此同时,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现行与深入进一步促进了农机培训、管理、安全监理等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化发展的势头和进度;

2、农机化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农机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代表的是生产力中的先进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化的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投入,在推广应用后产生的效益显而易见,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是农业进步的重要载体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3、农机化推广有利于农机化科技的普及。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本质上就是将农机化技术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作为科技兴农的一个重要措施给为经济发展助力。农机推广部门在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应该按照科学的推广秩序,并结合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完善科学的工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农机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重加强农机推广体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农机化推广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要:一是要广泛兴办多种形式的经营性农机服务实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承包与推广,服务于农业专业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将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二是要加大推行农机推广的产业化,加强推广单位与科研单位、学校、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主动参与、积极服务,探索一条新时期农机推广的新路子,为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拓展空间;三是要优化农机推广的队伍,通过培训、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鼓励县级推广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一线,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在推广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广适用的新技术,不能孤立的局限于田间作业这个小圈子,而是要扩展到整个与直线连的大体系中,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推广那些被市场接受、能够适应新型市场的农机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本着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进行,促进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与前景

1、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化。传统农机推广工作在现当代是不适应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机推广将会上升为结合地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交运水平等在内的地理环境下利用高新技术的一种最终获取最大效益的活动,技术综合化、集成化程度高,信息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具备很好的科学素养的人才能进行的一项工作。

2、农机推广工作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技术推动是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一个显著动力,在掌握了新的技术之后,根据估算进行投入,将技术分成不同的类别组合开展;另一种便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组建课题进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分析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定位。无论是哪一种推动动力,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技术从一般生产力转向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产、学、研”结合将是农机推广的模式。科技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机推广也正在向着以中心机构为推广主体的组织推进、“产、学、研”结合模式。多学科交汇,使得技术更加综合化,更加能够适应发展中的农牧业经济模式,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组织机构全方位服务夯实农机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农机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层级的农机推广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体制体系的构建,也要加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注重其信息化、需求化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更好的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服务社会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刘丽英, 代凤英.推广农机新技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护,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