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17:32:11
导语:在企业危机应对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针对当前我区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和市、区近期新出台的相关政策,结合金山区产业发展重点,现就相关问题和针对性对策建议,作一简单阐述。
一、***区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1、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经营成本上升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市场价格波动。基础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剧烈,中小企业对价格的大起大落承受能力有限。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交纳社会保险和增发加班工资等因素,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增加,平均增幅为15%-20%;员工的流动性加大、员工工作效率不高,给企业管理增加难度,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通常情况下,劳动用工成本的提高可以通过扩大销售额来消化,但在当前市场疲软、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用工成本问题更显突出。三是其它支出费用。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重罚款、轻服务,排污、排气已达标的企业,仍需缴纳排污费,给企业管理带来难度,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有待完善。一是高速公路路桥费增加了企业负担。进出的车辆需缴纳高速公路路桥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山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公路路况较差。***等公路部分路段路况较差,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不便。三是一些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第二工业区职工交通出行不便;***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工业园区不通公交,园区门口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影响交通出行不便,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二工业区蒸汽供应项目上马仓促,事先没有与企业深入沟通,相关企业对第二工业区中芬热力供应蒸汽的稳定性、价格、成本存在较多担忧。四是孵化器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化工孵化器使用效率不高,孵化器还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第二工业区的作用。
3、政府公共服务需进一步加强。有企业反映,企业在从先进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区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型指导;部分有上市需求的中小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企业在与基层单位沟通时存在较多困难。对于企业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还未建立起有效系统的服务机制。
4、企业和居民存款余额继续增长。2009年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企业存款增速出现放缓,储蓄存款增幅加大,本外币定期存款比例为42.9%,比年初上升3.4个百分点。
5、贷款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2008年末,***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4%。2009年1月末,按可比口径计算,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
6、金融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1月份,***市货币市场总成交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1.67%;深圳黄金夜市总成交265吨,同比增长22.8%。2009年1月份,深圳证券市场总成交5593亿元,日均成交373亿元,连续2个月交易量回升。
7、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好。截至2008年末,***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65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不良率为2.4%,较年初下降1.47个百分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盈利水平虽较上年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仍处在历史较好水平。
8、***市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之一辐射力增强。在本地企业信贷与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本地资金“北上”的比例继续上升。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圳少数金融指标出现下降情况。例如,受进出口增速下降影响,深圳外汇收支规模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虽然全市现金净投放量仍然较大,但增速明显放缓;中小企业融资虽然有所改进,但仍面临一定困难,经济下行使部分专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感受到较大压力。
二、解决民营企业当前困难的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时效性。结合国家和***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应进一步扩大政策的覆盖面,降低受益企业的准入门槛,制定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使各项政策及时起到促进企业正常发展的作用。
2、加大企业财税优惠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企业环保投入的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减、免部分税收;对重点企业、优质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政策。
3、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针对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的用工成本高和用工难的突出问题,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搭建固定的招工平台、开展专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形式,组织企业集体招工、集中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解决企业用工难、培训难的问题。在企业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难问题,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4、改善公共服务软硬件配套环境。加快推进市政基础项目建设,改善园区公共交通状况,做好道路施工、养护工作,加大市容环境的执法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使工作内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开拓政策沟通渠道,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5、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金融合作创新。重视《***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贯彻落实,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在目前情况下尤其要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尽快恢复中小板新股上市,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力度;继续推进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做大三板市场容量,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在适当时候建构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增强金融优势。鼓励基金公司推出更多适合居民的理财产品以及对各类型投资管理业务的探索;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做好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准备。
关键词:企业管理;旅游行业;危机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随时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危机。而旅游企业外部环境更是受多方面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体上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行业特殊微观环境两个大块的影响,而一般外部环境一般指的是如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而外部微观环境指的是旅游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等关于行业环境方面的。以上这些环境中的变量由于它们之间为非线性关系,这将造成旅游企业系统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哪怕系统的一个初始条件的发生一些小变却,但却可引发很大的行为结果变化。而行业特殊环境主要是因旅游企业特殊性引起的,如一次旅游活动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住、食、游、行、购”等,这些环节只有相互之间协调起来,才利于旅游企业经营的顺利展开。所以,旅游企业比其它企业,相对来说更易遭受危机侵害。由上所述,管理好组织的目标且保持内、外环境互动,又能进一步有效地调整环境,增强旅游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理应且必然成为旅游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下将探讨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若干措施。
2 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措施
一方面,随着当前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技术知识的快速扩散与交叉渗透,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优势越来越能难得长久地保持,各种危机更是容易发生。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内部的流程,也规定了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 不同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组织的效果,更是组织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因此旅游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这体现了其合作性特点。根据一些研究报道某些的大企业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结构无法满足环境变化的需求。综上所述,旅游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充满危机的外部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求长远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下将就此进行详细的探讨。加强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2.1 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由于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靠常规管理程序无法有效化解,要建立危机预警和应变系统。所以具体的做法是先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再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而旅游危机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般是:全面了解并整理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内容相关信息,定期分析企业潜在的危机,及时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危机发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为根据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从而要及时做好应对危机的方案,以当危机发生时能实行有效的应对措施,达到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2.2 建立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若发生危机涉及范围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旅游突发性危机预警系统,而这个系统一般可由四部分组成,即预测预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预警决策子系统。这样,若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危机预警系统就可给旅游企业快速收集、分析判断、传播、应对措施及反馈的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及时、准确、高效且全面地掌握有关危机。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旅游业的信息系统、危机管理体系和预警系统一定要形成制度,且管理上不能松懈,这样预测到可能或将要发现危机,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环节和积极地承担危机管理的责任。
2.3 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激励意识,最主要是它类似于有效的凝聚剂,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使企业整体员工在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保持统一思想,将达到临危不乱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战胜危机的信心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危机教育早已是当前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可通过将危机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如此一来可加强企业管理者“忧”之感,即“居安思危”。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也应使员工牢固树立与企业共同面对危机,并培养其有着承担危机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且通过组织一些适当的培养班,促使员工将危机意识转化成战胜危机的信心。这样无论是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员工,在这样有着忧之思想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面对危机时将能众志成城。建议条件允许的企业可适当组织一些危机模拟训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培养其发挥集体力量共度难关的素质。
2.4 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管理措施
当前旅游各环节中的自然灾害、违约责任、法律风险和意外事故等风险越越来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企业在旅游风险分摊和化解的手段和机制,则体现为: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完善不健全,保障范围不宽,投保人数不多。所以,加强旅游企业保险工作的管理,建立及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旅游企业本身经济条件差别大,但当遇到比较大的风险时还是难以承担的,且要加强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还是要借助一下政府部门的响应及支持,所以旅游企业应呼吁政府给予各项政策支持,特别是财税措施和金融救助这方面的支持。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旅游局做出了相应的金融救助,实行了向旅行社暂退部分质量保证金的措施,总计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十多亿元,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旅游企业渡过了难关。
2.5 开展危机公关营销管理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危机管理的主要有四方面的途径,即“宣传、沟通、市场研究、安全保障”。而这四者中,沟通是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当危机发生或即将来临时,企业要迅快速启动预警系统,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时要建立信息和情感沟通渠道,主要包括与战略合作伙伴、旅行商、新闻媒体以及公众;从而开展危机公关营销,有效且及时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细分且透明化危机管理措施、步骤、进度等,以促进社会及公众逐步树立起应对危机的信心;从而有效缓解旅游者对那些产生危机的旅游目的地的恐惧,更为旅游行业的形象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行业;税负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全称,其实质是扩宽增值税征收的范围。“营改增”试点方案由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于2011年正式公布,同时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来推动这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无可否认,这一举措在优化税制结构、实现结构性减税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在税负上存在上涨的现象。据此,本文笔者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浅析营改增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一、“营改增”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影响
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已经征收增值税的国家超过170个,且增值税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劳务和货物。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在事业单位中施行“营改增”具有如下意义:杜绝了重复纳税的现象;实现了结构性减税;增强了国家的控税功能。可见,从整体上来讲,“营改增”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营改增”对所有事业单位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性,究其原因为需缴的税款款项与纳税指标增值额呈正相关。因此,“营改增”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如下:
(一)税负变化的影响
在施行“营改增”以前,交通运输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复增收营业税的问题,而在税改以后,尽管通过增值税抵扣可实现一定的减税效应,但企业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其中税负“不降反增”的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如下:1.提升了税率。在“营改增”改革的前后,税率从3%调整到了11%,同时在征收了增值税以后,交通运输企业可通过抵扣原料的进项税来降低税负。因此,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可按不同的税率来预测减税与成本进项税抵扣的关系:若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率是3%,则当增值税率为6%、11%、13%和17%时,可抵扣的成本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73%、77%和83%,如此方才能实现减税的目的。但实际上,可以抵扣的项目十分有限,因此很难实现减少税负的目的。2.可抵扣项目很难获取到抵扣凭证。在成本结构中,车辆维修费和燃油成本的占比将近50%,但这些抵扣项目在抵扣中却很难获取到抵扣凭证。
(二)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的收益远超小型交通运输企业,即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可知,针对交通运输企业而言,若其为一般纳税人,则可抵扣的进项税为11%,而若其为小规模纳税人,则可抵扣的进项税仅为7%,这种税差将不利于小型运输企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即税负的提高将会缩减企业的利润率,进而影响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是“营改增”的施行细化了下游企业的分工,即“营改增”施行的是道道增税,因此若上一道环节少纳税或不纳税,便会造成该环节的增值税抵扣不充分或不能抵扣;四是“营改增”的施行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绿色交通”的发展,即对“油改气”项目的实施非常不利。
总之,从整体上来看,“营改增”是税种的科学化,但这一改革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是积极的,即“营改增”直接 (或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从而增加了增值税的税负。
二、事业单位对“营改增”改革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这是现阶段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交通运输行业中,针对“营改增”改革的若干问题,应从如下方面加以应对:
(一)出台财政补贴政策
“营改增”试点方案的原则是扶持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及保证行业税负略有下降或不增加。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因此应立足行业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针对“营改增”增加的税负,在财政上通过制定政策来进行返还,亦或采取简易的征收方法来计征。另外,在“营改增” 以后,继续推行部分营业税免征政策,以保证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调整部分营业税减免税政策为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以保证增值税抵扣流程的完整性;针对部分税负增加多的企业推行税收优惠政策。
(二)创建增值税明细账及强化发票管理
具体表现如下:1.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认清实施“营改增”的影响,并密切关注国家财税政策的最新动态,尽可能在计提进项税额时使用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同时在财务处理上,注意其与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及原成本的差异;2.重视内部监督,杜绝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及漏洞,以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保证增值税的科学抵扣;3.针对不合理使用发票的行为,应制定完善且系统的发票开立、领用和核销制度,以降低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承受的资金安全和法律风险,比如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按先收款后结算的原则结算费用,即先按客户的信用程度填写《发票领用审批单》,再将其交给部分负责人审批和把关,最后再由开票人员审核和催款;4.在购进固定资产或采购服务时,交通运输企业应尽量获取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针对小规模的纳税人,可鼓励其按规定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提高抵扣的效果及减轻税负。
(三)健全会计审核制度
增值税纳实务要求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尤其是在税务会计处理上,通过转变制度可确保增值税纳税实务的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如下:1.强化收入管理,以免计算或收入分类出错而造成多纳税款;二是通过合理分类、设立专题及对业务性质和税率核算进行研究来强化类别分类,从而推进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三是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特别要严格管理可抵扣进项收入,同时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动态,适时地选择最佳的纳税方式和投资时机等来寻找抵扣税项。值得注意的是,抵扣指的是增值税抵扣,其为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值。
另外,“营改增”改革是对现有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其旨在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按需调整经济管理结构,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等参与现行政策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同时通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来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财务核算能力。
三、结语
“营改增”是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尚不能完全适应“营改增”改革需要的事业单位,笔者认为其应妥善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按需加以调整,从而降低自身的税负。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在“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动态及充分利用税改的优势来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利润,同时利用有效的手段来降低税负,从而提高“营改增”改革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如意.“营改增”对测绘事业单位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5,23:41-42.
[2]李一琨.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09:28-30.
[3]孙熠中.营改增后测绘行业差额事业单位税务会计处理的变化及对单位税负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60-61.
[4]缪丽燕.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6,11:179.
[5]袁菁穗.营改增税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6,11:182.
关键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1 影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个主要因素
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完全到位,主动采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如新的科技服务机制尚未建立,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林业科技成果的公益性强、周期长,缺少必要的效益补偿,而且存在着成熟度不高等问题。在林业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为目的公益性成果,不能当年见效,近期经济性差。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进具有盲目性、片面性、不切合区域实际,导致推广增益性不明显。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截止2010年12月,临渭区林业系统有专职林技推广人员51名,其中林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有35名,40岁以上的15名。另外,全区28个乡镇办也分别设有1~2名专职或兼职林业专干,负责本辖区的林技推广工作。目前,在我区这样一个有林地面积达23 333.33hm2的农业大区,直接从事林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尚不足百人。
乡、村级林业科技力量薄弱。我区各乡镇办都分别确定有1~2名林业专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乡镇办的林业干部变动频繁,或一人兼管多项工作,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林业工作之中。另外,林业科技推广还受到政策、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2 搞好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选择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推广
首先要从成果的选择入手,针对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对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盲目性。技术先进,才有推广价值;生产可行,才能顺利推广;经济有利,有吸引力,大家才愿意采用,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具体选择推广项目时,必须对3个条件有正确的理解,即技术先进,不能超越当地的技术条件;生产可行,却不能束缚于传统的模式和方法;经济有利,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次要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指导科技推广,有利于使推广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临渭区通过科学地编制工程规划、制订年度项目计划,印发工程管理办法等文件,用以指导、强化、规范工程造林科技推广项目的计划管理,确保了各项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2.2 结合重点工程,进行抓点示范
由于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获取直接经济效益较慢,而社会、生态效益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特点,因此要搞好林业工作,就必须把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将科技推广融于重点工程建设中,配套应用先进技术,建立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区,使其成为“三高”林业的示范基地和科技辐射推广中心,充分发挥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渭区以五大林业工程实施为契机,创建了各项工程的科技试验示范区,凸显出一批科技示范点、示范村、示范果园、示范林、示范户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还增加了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林业工程建设起到了摸路子、树标杆、建窗口的作用。目前,全区已建成核桃、速生杨、冬枣、花椒等特色林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科技示范户150余家,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在全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迅速成为全面展示和宣传林业科技的窗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和促进全区林业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2.3 结合科学普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为林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科技推广宣传,通过在造林季节印发栽植技术要点发放到户、在工程实施区域印发了配有技术宣传的彩页和挂历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区林业科技成就和建设成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信息,宣传林业政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科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林果技术现场培训会、印发科技刊物,以及参观科技示范点,举办经验交流会等途径,使学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的思想深入人心,带动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4 健全推广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为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应对措施
前言:顺应新时期的发展潮流,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加强电力企业中员工的凝聚力,并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行生产能力、综合效益。因此,要想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中顺利开展,便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原则,创新思想工作的实施方式、完善其规范,利用新型、合理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最终达到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没有对思政工作充分认识。
只有将电力企业中的思政工作进行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确保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部分电力企业中,企业高层的干部思想认识较为落后,并依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老思想。尤其针对思政工作方面[1],并没有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互相联系,经常采用大道理进行说教,使得员工并没有将其建议放在心上。
(二)电力企业思政文化受到严重约束。
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便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开展思政工作的途径依然采用行政管理手段。由于行政化的手段并不能充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使得思政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三)没有对思政工作理念进行创新。
个别电力企业在进行思政工作过程中,由于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保守,且工作开展的模式较为单一、开展方法老旧,使得并不能对思政工作的理念进行创新,尤其针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个别电力企业的高层干部并没有意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只重视生产管理问题,导致思政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二、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新型、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电力企业沿用的管理模式中,并不能符合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将思政工作更加顺利、高效的开展,只有将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才能提升思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础,并将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思政工作的主要开展对象[2],并将员工的生活与思政工作紧密结合,要对员工予以关心、照顾,并重视其生活实际状况。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要将主动权交给员工,将员工的反馈及时收集、采纳,针对有困难的员工应予以帮助,让员工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其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基层之间的沟通,从而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富有热情、积极习惯。还可以利用选举员工代表的方式让员工自由发表意见,可以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利用这种管理模式,让员工更加配合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
电力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并实施有效的思政工作,便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基于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所面临各种挑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将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使得员工更加配合思政工作的开展。电力企业构建的激励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核心,并确保条款清晰,从而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在激励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激励的方式可以选择物质方式,也可以采取升职奖励的方式。尤其对于在进行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积极配合的员工,要对员工进行突出奖励,并将其树立为典型、榜样,为其他员工股做表率。反之,对于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的员工,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并基于一定的处罚,才能加强员工的警惕性,并充分意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激发员工向心力,并起到凝聚员工的作用,并为电力企业的思政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一,电力企业应组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例如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在帮助员工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得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工作。另外,电力企业还要积极对员工开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升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第二,电力企业应让员工更加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整体理念当中。企业领导应对员工的生活、工作予以关心,并对其组织纪律进行严格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帮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使得思政工作顺利开展。
(四)将先进理论作为导向减少盲目性。
利用理论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员工解释疑惑、明确发展方向,并提升电力企业的理论水平。要将理论研究通透、政策充分掌握,才能利用科学、合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3]。只有将盲从性尽量避免,才能增加思政工作的开展水平,从而使得员工坚定信息,并具备极强的凝聚力。
(五)提升危机的应对处理能力。
如果电力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企业员工出现思想危机,这时的企业危机应对处理能力便会充分体现出来。因此,电力企业要将危机管理、管理危机、劳资关系管理等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日常的管理制度当中,才能将员工的思想充分调动起来,帮助企业、员工共同度过难关。这样才能使得思政工作的工作格局得到拓展,并将思政工作的内涵丰富起来。
结语:
电力企业若想长远、快速发展,便需要思政工作的扶持、帮助。虽然在目前的电力企业思政工作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理念创新、意识创新,将思政工作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便可突破思政工作开展中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全面、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彬.浅谈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5,(52):170-171.
摘 要 本文拟从实体经济的概念、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关键词 中国 实体经济 问题 应对措施 发展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好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的重要因素。不过,在中国,实体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在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体经济的概念。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
在对中国的实体经济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对实体经济这一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把握。对于实体经济的概念这一问题,我们拟从实体经济的定义、实体经济的特点、实体经济的作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体经济的定义
所谓实体经济就是指以物质、精神、服务等形式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同样还包括教育、知识、信息等精神生产部门以及服务部门等。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有形性。所谓有形性就是指实体经济是可以体会得到的,它与虚拟经济正好相对应;其次,主导性。所谓主导性主要是指实体经济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对其它经济形式具有决定作用或者是较大的影响;最后,载体性。所谓载体性就是指实体经济是其它经济形式的载体,其它经济形式只有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
(三)实体经济的作用
实体经济的作用是比较多样而又显而易见的。归结起来,主要有提供基本生活资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三个方面。首先,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人们吃穿住用行等活动能够得以长久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向人们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其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们除了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精神、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实体经济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是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和保证;最后,增强人们综合素质。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会有效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主要是从纵向角度来进行说明的。
二、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政府、实体经济转型、金融危机以及企业家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政府方面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处于劣势,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而目前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就是国家没有能力或者是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这给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实体经济转型方面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实体经济都在尝试着转型。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目标不明确、条件不成熟等,出现了很多转型不成功的例子,给自身发展带来了困扰。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体经济的转型是必然的,不过一旦转型不成功也会带来不少的问题。
(三)金融危机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美国金融风暴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比如国内消费者收入预期变差,国内出口企业出口坏账增多以及企业就业形式恶化等。
(四)企业家素质方面
企业家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不过,目前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实体经济普遍存在着企业家素质不高的现象,给其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制约。
三、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与支持,包括资金方面、政策方面等等,只有在政府提供较大扶持的基础和前提下,中国实体经济才能迎来比较迅速的发展,并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推动实体经济的成功转型
实体经济为了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必须不断进行转型,并且必须保证转型的成功率,否则会给自身发展带来较大难题。对此,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方面,都应该相互配合,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完成转型,从而为自身发展开辟道路。
(三)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国内消费水平降低、企业裁员增多等现象,不仅经济本身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社会的不稳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扭转,最重要的是要增强中国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
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等。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具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比如定期开展专门的讲座、定期组织企业家出国考察,借鉴外国经验等。
四、结语
在我国,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体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共同努力,不断克服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群.中国实体经济高负债值得警惕.理论视野.2012,23(9):80-80.
[2]文映先.浅谈企业家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9(3):178-179.
【关键词】经济危机 就业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86-0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 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而其中受影响面大、 关注度高的就是就业。而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 连。由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各地企业劳动位置减少,又因我国 新劳动法实施,用人成本提高,导致各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出现 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地媒体都有报导大量企业倒闭、裁员。据报 道:仅广东省东莞市 1200 万人的劳务大军中就有 600 万人撤离 返乡;湖南已有 280 万民工返乡。
一、经济危机对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的冲击
经济危机对中职学校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未来就业面临三个挑战。第一, 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从劳动力市场监测 情况看,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 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第二,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给就 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第三,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 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 需求。这种影响,广东劳动保障部门概括为“四大四小”:对外 贸出口型企业影响大,对内向型企业影响小;对纺织、玩具等传 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小;对外资企业 影响大,对民营企业影响小;对外来农民工影响大,对本地劳动 者影响小。
这些新变化,有可能对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就 业、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带来一定影响。近期就业形势的变化 将主要取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 产生的实际效应,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预计明年上半年对就 业的影响会更明显地显现出来。
同时,11 月 20 日,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所长汪同三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时也认为,中国确实受到美国金 融危机带来的各方面的不利影响。他指出:首先,直接的影响就 是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而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沿海地区,是由于 出口企业的生产而受到影响。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和数字,比如广 东、浙江等地,受到的影响很快的就表现出来。这样就有两个扩 散,一个是逐渐的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扩散,另一个是由出口企业 向其它的生产企业扩散。
出口受到影响以后,接下来就是国内生产受到影响。从 GDP 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2007 年 GDP 增长是 11.9%,到今年第一 季度大概是 10.6%,第二季度是 10.1%,第三季度是 9%,这种增 长速度的下降表现的非常明显。还有一个数字,就是每个月都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这长期以来是保持两位数的,但是 10 月份已经跌到只有 8%多一点。这些统计数字都能清晰的说明, 国内生产已经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由于生产受到影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问题。因为很 多工厂没有定单,就只好停产,或者缩减规模,甚至有的工厂破 产。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很多农民工回乡,当然回乡 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现在来看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他们原来工作的工厂停产或者减产, 形成了就业的压力。
从社会角度来看,如果就业的问题比较严重,失业率比较大, 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稳定。他强调,从这些方 面都可以看出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 确实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以上两位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确 实对中国的经济、市场、就业带来巨大影响。而就业是中职学校 的生命线,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 者”,也就是大量的一线工人。因此,经济危机对中职学校的冲 击最直接的是就业,继而影响职校的招生,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 而这个冲击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努力化解经济危机对中职学校 生存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经济危机下,中职学校应对策略。
1.扩大宣传,提高社会认识。
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没有一个职业学校校长愿意把自 己的孩子送进职业学校,都想着进入高中,考大学,上研究生。 这就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没有有所改变。虽然,随 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力度的加大,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近几年,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的大幅 度增加就是很好的证明。但也清楚的看到,传统“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有增无 减。我县 2007 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 61%,有 2 千左右学 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职业学校却为生源犯愁。高考复读 率偏高,部分学生不愿意就读高职院校,造成重复教育和教育资 源的严重浪费。而这种思潮,在中职学校受经济危机影响就业率 有可能下降的情况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又将出现反复。
应对措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 影响到招生。那么,中职学校应将扩大渠道招生作为职教当前发 展重点,继续推进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合作交流和城市对农村中等 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同时,要在做好学历教育的 前提下,切实加强各类非学历职业培训。如,开办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等,以此增强职 业学校的辐射能力。
2.转变思想,转变办学模式。
一年学习文化课,一年学习专业课,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 式”培养模式已经严重滞后,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已 经改变。一些职业学校不能围绕市场,按需要培训,而是学校有 什么条件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僵化,学习 内容更新慢,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部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进 展缓慢。由于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教育转型而来,许多中 职学校仍然沿袭与普通高中相似的办学思路和模式。一些职业学 校甚至变相成为高职院校的输送学校,其自身的专业建设与实践 培养能力逐年萎缩。
应对措施:中职学校在新形势下必须在了解需求的前提下高 度重视、加大投入,实现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才能办出特色。让 学生每周到企业去实践,让学生全面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让学 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如,车铣刨、磨床的使用,电焊的技能, 电机的维修,并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发展其突出的技能,人才质 量真正达到一专多能。
3.加强师资培训,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近年来一直提得最响的口号,但是 许多内地职校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相比差得太远。所谓 “双师型”就是要求职校的老师,不仅肚子里要有“货”,能讲 出来,还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就目前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专业 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师资队伍存在“一多一 少又一低”的现象,即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教师实践 技能水平低。
应对措施:只有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好高水平的 学校。中职学校必须建立并落实“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 “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加强自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从企业、行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使职 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应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 需要。
4.加大投入,高度重视实训设备的添置和实训基地建设。
早在 90 年代末,沿海发达城市的职业学校就有了“先店后 校”的做法。其实,作为目前我省许多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 和实训基地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北京、山东、浙 江等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察,笔者看到了犹如厂房一样的教 室,里面摆放了机床等设备,完全是一家工厂的缩影。实际上, 在我省职业学校里,能有这样一个像样的实训基地的职业学校非 常少。由于实训设备的添置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资较大,很 多学校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都不能保证实训设备添置和实训基 地建设的落实。
对于计算机信息专业,很多学校还可以通过购置电脑设备来 完成实训任务。但是,对于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实训设备的添置和 实训基地建设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应对措施:应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改变过去“上级 管建设,学校管设备”的错误观念。尤其是机械类学校,办学投 入巨大,光靠学校财力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积极开 拓,加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争取合作厂家的支持,以帮助学校 解决实训基地的问题。
5.开拓渠道,切实提高就业质量,真正实现对口就业、优 质就业、稳定就业。
在各级统计中,很多职业学校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各自学校 的就业率如何之高。但事实表明,就业率的增长并没有提高就业 质量。当前,家长和学生对就业要求提高。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初期,家长学生看到了中职的就业率,希望到知名企业如深圳富 士康等企业就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就业的岗位和就业技术 含金量不高而产生不满足的情绪,对中职感到失望。刚刚转变过 来的观点,又返回原来的想法。有的中职学校在订单培养和校企 合作、工学交替、实习就业等方面理解不透,做的不够认真,不 规范,以致使学生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打工仔,结果没多久学 生大批返回。而在今天经济危机下, 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 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而这又恰恰是许多中职学生就业的一 个较大去向。
应对措施:中职学校要在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技术含量。以 往中职毕业生多为流水线的操作工,而现在企业随着产品结构的 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提升产品价值,保证生产提高速度高 于劳动力成长,对从业人员的质量要求也正在提高。为此,我们 必须加快提高学生技术含量,把劳务职教变成技能体系下的成才 职教,把简单技能下的低质量就业变成技能体系下的高质量就 业,从而真正实现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6.转变观念,以优质就业拉动招生。
据了解,我市 2008 年中职招生基本完成任务,但是,面对 现在的经济危机,造成岗位的减少,企业的减员,生源减少,着 实让我们为 2009 年的招生担忧。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好入口招生和出口就业这两个关。2008 年学校招生已倍感吃力,这就说明有些方法已经过时。过去的有 些做法:比如和某个初级中学商量好,对要求上职校的学生,必 须报某职业学校否则就不发毕业证,以此来卡学生,以及老师每 介绍一个学生给多少回扣等等。这些办法已经不行了,反而给学 校名誉带来损害,造成家长和学生的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校 走乡串户到学生家里去做宣传,利用学生带学生,起到一定的作 用。结果大家都去做,一个家庭一天能有五、六所学校去宣传, 被选中的概率就相对的降了低。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贸易保护;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各国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导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抬头并持续升温,这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中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在这场贸易保护战争中成为了众矢之的,出口贸易领域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贸易摩擦将更加常态化。因此,目前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把握国内市场的同时,学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
一、中国面临贸易保护加剧的原因
(一)失业率上升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银行业,并且波及到了世界金融秩序。受此影响,发达国家服务业也遭受重创,进而影响到世界整体就业水平。于是,金融危机后,失业成了各国政府的头号大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就业率大幅度降低,失业率数据始终维持在高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2012年,欧盟地区失业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就业状况最差,美国的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8%左右。而欧美等国政府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制造”抢占了本国(地区)市场,才导致本国(地区)失业问题如此严峻。普通民众也持相同观点,在美国,71%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制造”是造成美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各国政府便企图通过贸易保护的方式增加国内就业,而“中国制造”便首当其冲,成了贸易保护的重点实施对象。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以中美贸易为例,自2008年到2013年6年时间内,除2009年美中贸易逆差有小幅回落以外,美中贸易进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美中进出口额分别从2008年的3377.9万亿美元和714.6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4404.3和1220.2万亿美元。而自2010年以来,虽然美国不断加大贸易保护力度,但是美中贸易逆差仍然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美中贸易逆差达到了3184.2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之初的2008年增长了19.6%。其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对外贸易发展也极不平衡。以2012年为例,2012年我国对印度贸易顺差2887869万美元;对阿根廷贸易顺差130833万美元;对墨西哥贸易顺差1835588万美元。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得各国都抱怨中国商品冲击了本国产业,抢走了本国的就业岗位,这种矛盾增加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使得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加大了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压力。
(三)政治因素
政府为了实现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持其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近年来,随着新的世界力量中心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崛起,分散了世界经济实力,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仅面临着在经济秩序方面来自中国的挑战,而且,在世界政治和军事方面也面临着中国发起的严峻挑战。
尤其是在后危机时期,欧美等国(地区)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而遭受重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强劲,对其霸权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因此,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单纯保护本国某一行业的成长,美欧等国希望能够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消除中国对美欧的威胁,维持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二、我国的应对措施
后危机时期盛行的贸易保护浪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将会面对更多的贸易摩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内部修炼,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
(一)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为当地创造就业
后危机时代,要减少贸易摩擦,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将出口产品的生产直接带到目标国,不但融入到当地市场,更能迎合当地的市场需求,为当地的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但是投资区域和投资方式存在过于集中化的问题。以2010年为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美国则位列第七。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和贸易摩擦的高发地带。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降低贸易顺差,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降低民众的不满情绪;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开贸易对象国的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
(二)开拓多元化贸易市场,平衡贸易利益
我国的出口市场一直以来较为集中,多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都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过度集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政府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力求改变这种状态。然而,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规范、法律不健全、政局常常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在开拓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并不顺畅。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亚等少数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寻找互补市场,提高我国企业在欧美日之外其他市场的市场份额,降低贸易失衡水平,分散贸易摩擦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平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缓和因贸易失衡造成的贸易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article/i/jyjl/
[2]Ruby E.US/China Trade Disputes in the post-Recession Political Landscape[J].2013.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危机管理 有效对策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现危机也属于正常的经营情况。企业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容易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常常表现为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而内部因素多是来源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往往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危机会让企业措手不及,受到严重的创伤。可见,企业如果想要实现既定的市场营销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危机管理,帮助企业化险为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健发展的步伐。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部分企业在遭遇危机时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主要就是因为对于企业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什么是企业危机管理,也不知道企业危机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所以,为了更好地制定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我们应当深入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企业危机管理,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遭遇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方法。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危机是在所难免的,并且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关键的是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如何化险为夷,在危机中更好的生存发展。企业危机管理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下产生的一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企业一方面要在危机爆发之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在危机发生之后采取应急管理对策将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企业危机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二)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
在企业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危机有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产品危机。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企业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迎合市场环境的产品,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严峻的产品危机。其二,信用危机。企业信用是长期经营累积的结果,如果企业的经营方式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导致企业的信誉下降,就会为企业带来信用危机,而信用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是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其三,财务危机。资金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但是在面对汇率、利率调整、股市变化等问题时企业都可能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严重的将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除此之外,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危机。
二、市场营销视觉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有效对策
(一)树立营销危机管理原则
营销危机管理原则对企业进行危机管理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诚实信用原则。一个企业的信用情况是消费者对企业最直观的印象和判断,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的视觉下,企业更应该建立一个诚实信用的形象,在面对危机时,也要尽量避免危机对于企业形象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渡过危机后企业仍然能够保持市场地位。第二,防范原则。事实上,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并不是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措施,而是要在危机到来之前就防患于未然,避免危机的产生。
(二)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
企业常常在没有察觉危机时就遭遇危机带来的重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有利于将进行职责划分,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谨慎对待企业潜在的和已经发生的危机。另外,企业危机管理是需要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都肩负起防范危机和应对危机的责任。因此,企业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有必要利用平时的机会多为企业员工进行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每个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时刻牢记自己的企业使命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面对危机。
(三)重视企业危机公关的作用
在信息发达、媒体广泛的信息化社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忽视企业危机公关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要与媒体进行合作,进行媒体营销危机,发挥媒体信息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但是,这不意味着企业要通过媒体来粉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危机,而是要在危机发生之后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合理的面对媒体的采访和提问,给社会公众一个正面的回应,这样才能够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束语
企业要在市场营销的视角下,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危机管理对策,保证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能够从容应对,进而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
(作者单位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韦恒.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企业危机管理[J].行政论坛,2011,18(3):82-85.
[2] 于雁翎.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企业危机管理[J].学术交流,2012(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