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学资源的整合

时间:2024-03-05 14:36:19

导语:在教学资源的整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中图分类号:TP39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321-02

摘要:教学资源整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和Web Service的技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教学资源整合方式,对已有资源系统数据和分散异构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SOA;Web Service;资源整合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逐渐拥有了许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它们在给教学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资源的集成整合、共享和快速检索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为教学服务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馆内电子图书及视频资源;2.教师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动画、录制课堂视频以及制作的精品课程和网路课程等;3.院系学科资源系统;4.出版社提供的教学资源库;5.教育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资源或素材资源;6.教学视频点播系统;7.校内bbs上学生的笔记、课件、考试试题等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异构性,包括运行环境的异构和数据模型的异构。教学资源系统的操作系统有基于Unix和Windows的;系统架构有基于B/S和C/S的;采用的数据库有Access、SQL、Paradox等;2.分散性。各部门拥有各自独立的教学资源,彼此间又存在许多的数据联系和业务联系。3.封闭性。教学资源系统之间主要以紧密耦合的方式组合而成,在其它信息系统中无法被重复使用。4.不安全性。教学资源系统之间主要依靠数据的直接共享,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实现集成,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SOA和Web Service技术特性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的组件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所有功能都用相互独立的服务来实现。服务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构建在不同系统中的服务接口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实现SOA的主要技术是Web Service。SOA和Web Service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架构,SOA是概念模式,Web Service是实现模式。

Web Service是一种与开发语言、应用平台无关的开发技术,使用标准的XML协议和信息格式来实现应用服务。通过使用开放的Internet标准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用于服务描述)、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规范,用于服务的和集成)和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用于服务调用),使得Web Service平台、语言和者能够互相独立,成为目前解决平台差异、系统差异、协议差异、数据结构或格式差异和分布式应用问题的主流方案。

三、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系统设计

依据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和整合需求,结合面向服务的SOA和Web Service技术特性,基于Web Service的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是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系统之间数据和业务无缝衔接的理想方案。该系统由5层结构组成,分别为数据层、服务层、流程层、业务层和门户层。

1.数据层。

数据层提供全局数据,利用消息(MQ)和企业服务总线(ESB)等数据转换工具将分布在各个数据库(Oracle、DB2、MSSQL等)的数据按照一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集中和共享。

从教学资源的分布来看,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资源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一类是分散在个人网页、ftp站点等环境中的非结构型数据。对第一类数据,将数据分布在相应的资源数据库中,而资源系统之间需共享交换的数据如学生学号、课程号、教师工号等进行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共享数据库。对第二类数据,利用元数据对资源属性进行描述,建立元数据中心。元数据中心抽取异构源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XML转化、格式校验、数据校验、和修正,确保元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按照数据标准和规范要求统一存储。

2.服务层。

提供了整个系统中的各项服务。

针对原有教学资源系统,采用Web服务封装其提供的大量完整业务逻辑的组件。通过绑定程序把原资源系统的API用WSDL重新描述,使其具备Web服务的功能,并将这些服务到UDDI公共目录服务器中注册,以提供目录路由服务。针对非结构性数据,由元数据中心向Web服务管理中心注册自己的数据交换业务,管理中心根据注册信息进行Web服务的路由,调用访问服务来向元数据中心传送数据或从元数据中心获取元数据。各个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来互相访问。

3.流程层。

流程管理器(BPM)对系统服务按照BPEL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编排实现跨系统的业务集成。流程层着眼于提高每个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能,通过创建模型利用流程整合自动化流程处理过程,监控和管理这些业务流程,从而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

4.业务层。

业务层集成各种业务规则和逻辑,实现各项业务操作,如网络教学、自主学习、图书检索、搜索等粗粒度服务。通过调整服务的组合方式,实现新的业务功能和逻辑。业务层主要依赖于企业服务总线ESB和流程引擎。业务服务总线将细粒度服务编排融合为粗粒度服务并为各业务对象提供目录、路由服务以动态绑定到所需要的服务。

5.门户层。

网站首页布局了网站主要的应用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信息门户。系统采用门户(Porta1)设计原理,为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访问入口和操作界面,整合集成了系统内部所有应用和信息的表现输出,为不同访问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统一门户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门户就是一个网页,上面有一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如教师进入门户网站后,可以看到所授课程、借阅图书、所教班级学生的名单、学生成绩单,历史访问网站、资源数据库等;此外,用户还可布局订制一些个性化信息,如上课提醒、新书通知、资源更新等。

四、总结

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不同,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也会不尽相同。将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整合方案中,克服了传统整合方法中数据协调困难、应用系统之间耦合紧密的缺点,是高校教学资源系统整合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融,陈明锐.基于SOA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3)。

[2]毛海波. 基于SOA的数字资源集成研究[J]. 情报杂志,2010(6)。

[3]Mike Jasnowski.JavaXML和Web服务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资源 多元整合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我们应如何解决传统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利用中过度依赖教材,学校资源闲置和脱离社会生活等问题,开发和整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编订者智慧的结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经过多次的改革和修订,目前使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运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和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首先,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不放过细节,并搜集相关资料来丰富教材。其次,教应该加强备课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和教师团队的力量,共同探讨,共同备课。最后,注重教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教材中的事例、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处理教材预设的留白。

二、进行学科渗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课改提倡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蕴涵。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和德育内容,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和素材,通过潜心挖掘和有机整合,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如在五年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课中让学生朗诵语文课本中的《爱如茉莉》,通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感情细腻而真温馨的文章,感受家人之间平淡而浓厚的亲情。在四年级《我的家乡在变化》一课中,让学生课下画一幅心目中的家乡的手抄报,让学生在画画的愉悦中实现德育教育。这种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平衡发展,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整合生活资源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只有将生活带入品德课堂,将德育教育渗入生活,将学习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中灌输做人道理,学生口头应和,心灵没共鸣,行为难改变的教育模式。例如,在《从一滴水说起》一课中,让学生搜集水资源短缺的新闻报道,观察日常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各种节约用水的警示标示,设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案等,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树立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四、利用社会实践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实践性,传统的课程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新课标》提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加深对他人和社会的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我要安全地成长》的教学,联合市派出所、消防、交警等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切身实践学习安全知识,学会在紧急事件中做到自我保护。结合《走出深重的灾难》的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让学生切实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3篇

语文源于生活,其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数资源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以生为本,因课而宜,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加以优化、整合。本文以《詹天佑》一课为例,试着对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做些探讨。

二、教学案例

片段一:

师:(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1.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2.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僵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生:(质疑)为什么帝国主义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为什么事情僵持了好久?

(我想如果不把1905-1909年中国社会的背景交代清楚,学

生就无法理解这两个句子的含义。于是,我出示了相关背景资料)

背景: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我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一系列的权利。如果帝国主义掌握了这条铁路,我国的北方就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并可凭此向南扩张。

【评析】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句子含义,更深入了解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的原因。詹天佑为了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拳拳的爱国心、深深的爱国情。

片段二: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环境的恶劣?

生: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不怕困难,在认真测绘着、计算着。

生2:我看到了漫天的黄沙,听见了怒号的狂风,詹天佑不怕恶劣的天气和工人一起坚持工作。

……

师:如果你亲自到勘测现场,也许会有更深的感受。(播放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的视频)

师:这就是詹天佑的工作环境!

【评析】为了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体会他修筑京张铁路的决心,我搜集资料制作了“勘测现场”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峭壁的危险和天气的恶劣,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形象。

片段三:

师: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还遇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困难。(出示资料)

1.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2.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看了这段资料,大家想说什么?

生1:好友不幸牺牲;女婿被绑架,女儿不幸身亡……詹天佑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生2:詹天佑不怕条件的恶劣,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京张铁路,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补充了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令人触目惊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学生默默地朗读,静静地思考,感受着詹天佑遇到的重重困难,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又增添了许多敬佩之情!

总之,整合教学资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以生为本,因课制宜。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把有效的课外资源适度、适时地引入文本才有

助于学生深化体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

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实验室;资源整合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云计算来解决实验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整合,减少实验教学的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服务已成为实验室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1.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Wikipedia把云计算定义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大多概念是基于充分利用网络化计算和存储资源、达成高效率低成本计算目标的考量,希望能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不同设备上的资源和应用,把所有的计算、存储资源连结在一起,实现最大范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其本质是基于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按需即取的服务,包括提供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应用以及各种服务的组合[1]。

1.2 云计算的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及存储需求并不需要运行在本地计算机或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和数据中心里。这些数据中心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商管理和维护,并由他们保障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用户都可以任意连接至互联网的云服务端。同时,用户终端的功能将会被大大简化,而诸多复杂的功能都将转移到终端背后的云上去完成,也就是说,云服务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只需提交服务请求,而不关心该服务是如何运行的。

2.基于云计算整合实验室资源的优势

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扩展性、高可靠性、虚拟化、通用性、低成本等特点[2]。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能满足不同实验室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云中的设备资源可随时更新,可随时把各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到云中,保证云服务的扩展性。云计算使用多种容错技术,例如冗余备份、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得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及时上传及完整性。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对用户来说,只需要一台计算机或手机等接入端,应用就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运行在本地,来获取需要的资源和服务,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定制开发出个性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方式,可采用各实验室现有的廉价设备来构成云中的节点,同时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能为用户节省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囚此云计算能以较低的成本优势整合资源。

3.应用云计算整合实验室教学资源

3.1 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减少实验室资金投入

云计算是一种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把网络中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组成为了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共享资源和服务,如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等组成一个强大的系统,通过优化管理与资源调度,综合利用网络中的空闲空间,采用分布式存储管理用户数据,满足教师的大容量存储需求,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实时计算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普通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即可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的服务,不必为应用软件升级而付费。这样就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硬件设备和商业软件授权,而且软件的升级维护,版本控制都由相关服务提供商负责完成,这样极大减少了实验室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及维护成本,为实验室节省大量的资金。

3.2 云计算的应用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安全性

应用云计算技术服务后,资源数据存储在云端,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室师生将实验数据存放在个人计算机上,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而造成数据丢失。因为计算机病毒在校园网内很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室及各实验室,一台机器中毒,很快就会传遍所有机器。即使使用杀毒软件仍不能有效的防控病毒,且杀毒软件授权使用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数据的安全维护工作,师生们只是通过网络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损失[3]。所以,云计算在实验室的应用既省去了实验室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实验室师生的信息安全。

3.3 云计算的应用有利于各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共建

各实验室应用云计算后,繁重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器配备、课程资源的存储与管理等将交给云计算提供商完成,那么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将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网络环境、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无关的强大的统一的通用教学资源平台[4]。这样各实验室就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构成的基础设施,共享各种教学资源,而不必更新相关的硬件,各院系部门的运行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效率却大幅度地提高。对于参加合作的实验室来说,通过云计算技术,他们可以实时地获得其他实验室的资源,使用户的资源需求获得极大的满足。

3.4 云计算的应用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很多教学科研工作是以软硬件条件和环境为支撑的,有些工作一旦离开特定的环境就无法正常开展,而教职员工在实验室环境之外想继续工作就很难实现。有些科研项目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项目就无法开展。应用云计算,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云计算所提供的虚拟环境,利用虚拟技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中,也不管使用什么客户端,接人云端后,都会获取定制的虚拟桌面,就像使用本地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可以在任何地方继续工作,也可以在多种设备上共享实验数据。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云强大的计算能力,积极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及科研任务,存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随着它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在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也必将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栋,孟昱,胡捷.云计算关键技术及标准化[J].电信网技术,2010,09:1-7.

[2]王玉芬,郭晓娟.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影响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5:111-113.

[3]李文光,雷维加.探析云计算技术对高校实验室资源的优化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77-78.

[4]王兴龙.云计算理论及技术在高校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09:235.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独立学院;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云计算是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整合为一个“云资源池”,用户只需付出低廉的成本就可以使用“云资源池”中的资源,实现性价比极高的资源整合、扩展及分布式计算等功能。云计算代表了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高性价比为目标的动态可扩展网络应用,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云计算把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组织起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用户无需大量投资自建完整的系统,只需通过客户端就可租用或购买云资源。在“云资源池”云计算系统可以很好地调控计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2)分布式系统,提高安全性。云计算体系中使用了分布式计算系统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它最大限度保证了系统在遭受灾难性事件时有多个数据副本可用来恢复数据。这样的分布式系统将信息保存在处于云端的数据库主机上,而这些主机的工作又可以由网络中的计算机来均衡负载,同时它还大大增加了非法用户取完整信息的难度,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容灾能力。(3)实现了软硬件的彼此独立,降低互相依赖性。在云计算系统中,用户无需了解自己获得的服务来自云中哪个服务器,就像不需要了解落在肩头的雨滴来自那朵云彩一样,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使云平台底层的基础设备和应用层的软件相分离。用户使用客户端获得服务,这些服务全部来自云端,而不是某个固定的服务器。(4)模块化设计,扩展性好。云计算设计之初就特别考虑了模块化和兼容异构设备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用的三层结构为:基础设施服务层l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添加个性化需求的软硬件。。

二、独立学院教学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底子薄、可供整合的资源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独立学院教学资源较多的依赖举办方高校,教学模式也和举办方很类似,但它的教学定位和生源情况和母校有明显的差异,在加上举办方高校的资源也未必能充分被独立学院使用,这样一来就造成许多独立学院中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寻求资源整合的时候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二)教学资源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虽然多数独立学院都拥有了教学管理系统,也建设了例如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校在建设这些系统时往往只站在保证本校师生使用的角度。这一系列工作缺少了院校之间的合作,就缺乏整体规划,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壁垒”现象严重,大量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形成了信息孤岛。

(三)优秀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当前独立学院自有教师的学历、职称水平普遍不高,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师队伍梯队;由于教师资源缺乏,许多年轻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缺乏,限制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困难的是在现有体制下,同等学历、职称的独立学院的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待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一)建立云数据库,规范管理教学资源。云数据库顾名思义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构建模式,它也是构建“云资源池”的基础,不同类型教学资源可以使用不同模式存储,可以是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非关系数据库,并且云数据库支持分布式处理。Apache基金会研发的Hadoop架构是当前云数据库的主流;各厂商开发的InterHadoop、MongoDB Amazon RDS等可以运行MySQL、Oracle以及SQL Server多种实例。建立云数据库的意义还不仅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打下基础,更是独立学院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有力抓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管理教学资源。

(二)建立云共享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云共享系统(RCS),以下简称RCS,是实现资源共享的资源管理平台,应用范围包括固定和移动客户端,还可在不同单位间实现资源访问、资源上传、资源汇聚、资源分发等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云共享系统的特点是“瘦客户端”和均衡负载。具体业务流程如下:用户向Web Service接口提出访问请求,服务系统根据用户请求从服务清单中查找相应的模块,均衡负载系统根据当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资源分配,资源配置系统负责在分配的节点上提供运行环境;最后监视统计模块负载节点任务监控,并完成用户节点使用情况统计。

(三)利用云计算平台开展教学创新和师资培训。在独立学院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要着力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教育平台。此平台建立后,师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交互式学习,从学生角度此举可以给他们更大的选择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沟通协作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看,该平台可以在教学、科研上极大地扩展其视野,同时也为在线进修、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独立学院目前拥有大量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交流和进修的需求巨大,因此该技术意义重大。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点,若要突破当前教学资源的瓶颈,大力推进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整合是不错的选择。云计算作为网络新技术能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战略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化手段;中学地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78-02

自1993年我国提出教育改革至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信息技术历经不断变革,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然演变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推行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全国各阶段的教育竞争发展的前沿和法宝,是现代信息技术直接转化为教育效能的具体表现。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我国中学的教育资源开发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也正搭上这列越来越趋向信息化的快车,加快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由此,鉴于中学教育的关键性,本文以中学地理教学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以此推进其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1 中学地理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现代化发展以来,国家和各教育部门都给予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尤其是十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将信息化发展上升为国家计划。且强调:“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这是信息技术及教育深化改革融合发展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教育水平,增强教育效果,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的有效途径。由此分析可知,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信息化促进多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以此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教育信息化已步入发展的快速道的背景下,其教学信息化发展必须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着力制订信息化建设计划,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来整体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此指导地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且细化分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有效应用机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型发展,以此延伸初中地理教育、学习的范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2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整合的目标要求

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中,应根据教育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优势,搭建覆盖广泛的校园网络体系,实现宽带网络的“校校通、班班通”,以此有效拓宽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教育教学的差异性,促进教育平等发展,提升教育水平,从而顺应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共享是虚拟教学、远程教育发展的必要支撑,学生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依据自己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在线自学,有效缩短了地理教学、学习的空间距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空间。现代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课堂学习完成之后,灵活利用碎片时间,针对重点或是难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教学资源。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资源信息化整合中,要紧紧围绕教学个性化、学生自主化、资源共享化的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形成。

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优化发展带来机遇,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以教师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应有的作用。由此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应该首先对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综合运用能力作系统培训,并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对教学资源的选择、评判和理念能力,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便捷性、开放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最大化利用。

3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整合的实现途径

全面推进校园网路建设,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校校通”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主要涉及宽带网络接入和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且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国家实施校园网络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先解决校园宽带接入问题,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并以“校校通”的校园网络为建设标准,将数字校园建设目标纳入全面深化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工作之中,打造与全国平均教育水平相适应,具有较高水准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构建宽带网络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推动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在各个中学的流转和共享,以此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地理教学资源在更广范围的应用。

加速推进教学资源公共平台的构建,促进教学资源优化发展 依托教学资源公共平台为中学地理师生提供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利于支撑“优质资源校校通、在线网络学习人人通”。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要探索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的汇聚与使用机制,推动建立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地理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协同服务,并不断拓展覆盖范围,最终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地理教学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于远程教育及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服务模式。中学地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以此推动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服务。

完善加强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及服务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关键在教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是推动地理教学资源经常性、普遍性整合的必要条件,由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研究鼓励优质地理教学资源深度开发、共享机制,开展形成“一师带一校,一校带多校”“强师带弱师、强校带弱校”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进一步丰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共享机制,推动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校内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的有机整合,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在满足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正在经历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网络信息化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知识共享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技术推动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也逐渐将关注点转向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以此推进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金汝.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陈帅.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赣州市各大高校校区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如何加强高校园区内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各校师生讨论的热点。笔者在对所在地区及邻近城市的多个高校园区教学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事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为高校园区的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前言

自2002年以来,赣州驻市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先后都在赣州开发区高校园区启用新的校区。截至到2009年9月,进驻赣州开发区高校园区的高校及大中专院校已达7个,园区内各院校所设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理、工、文、医、经、教等多个学科,高校园区的建设初具规模。与园区内硬件资源建设高速发展不成正比是园区内各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还不够充分

各校都拥有各个特色的教学成果奖、实验示范中心、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和优秀多媒体课件,但由于受到知识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往往评完即止,最多仅受益于其所在学校,造成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1.2教育教学资源重置现象严重

虽同在一个高校园区,但由于各校间意识上的“围墙”仍未打破,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的重复开发。

1.3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重视

目前,赣州高校园区内各学校之间没有开展校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探讨,缺乏合理的高校园区网络共享平台的共建共享模式,对校际间的网络共享平台全方位、可持续建设的体制和方法的研究尚为空白。

随着各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对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赣州高校园区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区域性高校资源有效共享的途径之一,是构建整个赣州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

2 建设目标

如上所述,赣州市高校园区内各院校所设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面广,在教学资源和文献信息的建设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所提出的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共享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主要将实现以下几个建设目标:(1)探讨高教园区教学化建设新模式;(2)建设统一开放的信息标准;(3)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校园区公共教育服务平台;(4)推动园区内各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该共享平台的建设实施将会为各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校际间互通有无提供桥梁,有利于集合园区内各院校的专业特长,形成赣州高校园区特色的教学、科研、学习、讨论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思路

笔者建议以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的运作为先导,结合江西省内各知名高校园区的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经验,建立一套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实际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和运作模式,并进一步阐明大学城内校际网络共享资源知识产权的限制和共享的关系、优质教学资源的协作模式和共享机制。

3.1网络中心资源建设的目标需求

首先,是开展省内大学城共建高校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和用户需求调查。在了解各个学校对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方法、投入、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期望、设想和建议。

其次,是规模化的定位。调查师生的需求,了解教师所希望的网络共享模式,了解教师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网络共享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期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来,实现网络共享平台的规模化建设。

3.2各院校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开发

首先是信息的整合。校际间的资源整合需要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需要协同联合建设。笔者从数字资源的共享范围、利用深度、有效期的角度出发,考虑数据加工、存档、存取、管理等标准。

3.2.1信息资源的存档

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共享、图书资源的共享、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跨校区选课等。其中涉及信息资源存档级别的设置,中心资源或结点资源存档位置的选择、信息的利用方式、存档的密级和版权的保护等等。

分布式多结点用户使用的技术支持。包括解决:海量信息存储、吞吐量、网络与数据安全、海量用户数接入、信息检索、计算能力等等。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扩客与发展节点接入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2.2公共平台的协作活动

加入该平台建设的联盟单位需要建立联合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园区内各院校子资源的建设发展,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如有些高校园区开展了针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协调采购、合作编目、编制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和共同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活动。

可以说存档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基础,大用户数接人技术是运行的保障,协同服务是发展的根本。

其次是应用开发。要进一步推动园区内各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面向节点用户的应用软件设计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各校联合建设或补充建设的方式丰富园区内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制作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工具,提供网上学习和教学参考。特别是面向园区内所有师生提供网络智能辅助教学平台及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校际选课及自选课程辅导系统等等。

4 建立校际网络共享平台的资源共享评价体系

为检验和l评价基于该平台的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以便进一步进行完善和改进平台的共建共享机制,有必要建立资源共享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将综合考虑学校、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

第8篇

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正逐步地改变着我们传统教学模式,其便捷、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不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更在教与学当中架设教学情境、扩展空间、师生交流的平台,对培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各种媒体终端的普及化,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和下载各式教学资源,这类资源具有碎片化、娱乐化、浅阅读以及随意性。因此,如何对这类资源进行规范合理地整合使之应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关键。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重难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师点评、教学反思等辅教学资源,是有一定相关性和整体呈现方式的“主题式教学资源”。微课看似短小零散,一般只有一两个知识点,但其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其明确的教学要点,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系列化的微课视频是将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整合成高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 课例基本情况介绍

《建筑水暖电工程计价》课程是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工程造价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建筑水暖电工程基础知识与造价程序,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是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消防水系统的重难点,由于沟槽安装技术其工艺涉及切割机、滚槽机等机械设备,且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以够用为原则,课堂教学中不必让学生自行操作其设备,只需要了解沟槽安装工艺的技术要点和连接工艺。因此,教学目标包括认识钢管的种类、了解沟槽安装工艺;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不同管径、不同材质的管道;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程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为原则,综合运用模拟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将“钢管沟槽安装与计价”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

2 微课视频制作思路

教学用微课视频力求将知识点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思维难度,按照行业规范,提高认识的准确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贴近知识难点、行业特点、应用性强。将搜集的海量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如IMindMap、Flash、PPT、录屏软件、会声会影等进行制作和加工,形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资源,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设计针对性的五集系列微课视频:《钢管的识别》《钢管沟槽连接技术》《钢管施工技术要求》《消火栓管道系统计量与计价》《综合单价》,具有视频清晰、片头统一、富有创意,围绕理论、技能、规范、实践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提升。

3 系列微课视频介绍

3.1 第一集《钢管的识别》

采用PPT式微课视频,将网络收集的钢管图片进行整合分类,利用PPT课件配以大量清晰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说明和音效,分别介绍钢管的分类、无缝钢管和有缝钢管的区别、钢管的管径表示方法、定额中钢管的分类和管径范围,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

3.2 第二集《钢管沟槽连接技术》

采用动画加视频拍摄式微课视频,围绕预埋套管―切管―滚槽―开孔―安装机械三通―安装管道―系统试压―管道刷油等,一系列沟槽连接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设计,通过Flash动画模拟施工步骤,采用模块式教学策略,配以音效和文字说明。视频可自由播放暂停,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3.3 第三集《钢管施工技术要求》

采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微课,将网络收集的钢管施工技术要求的视频文件进行挑选和整理,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配音,并插播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资源,视频图文真实,配音讲解清晰,使资源具有可视性、规范性、共享性,加深学生对钢管施工技术要求的认知。

3.4 第四集《消火栓管道系统计量与计价》

采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对课堂教学内容所涉及部分,进行完整的消火栓管道系统清单计价编制,录屏清晰流畅,所涉及知识重点画面进行圈画和强调,亦可自行播放暂停。视频教学直观生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思维空间。

3.5 第五集《综合单价》

采用视频拍摄制作微课,拍摄学生综合单价计算过程,后期剪辑,对收集的学生作业进行挑选扫描,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错误示范和正确示范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检验,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录制正确的综合单价计算步骤,供学生自查自纠。

4 结语

第9篇

摘要:整合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1

>>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资源的应用与建设探析 信息化有效整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的方法与原则 英美影视资源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整合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与元认知策略整合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浅析 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基于生命教育观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大学英语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研究 探究外教社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 语言本体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构 英语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资源设计应用 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医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共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1996,13(2-3):7-26.

〔2〕Chapelle,C.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Instructed SLA〔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1998,2(1):22-34.

〔3〕SteppGreany,J.Student Perceptions on Language Learning in a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Implications for the New Millennium〔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2,6(1):165-180.

〔4〕Warschauer,M.Researching Technology in TESOL:Determinist,Instrumental and Critical Approaches〔J〕.TESOL Quarterly,1998,32(4):757-761.

〔5〕Mioduser,D.,R.Nachmias,O.Lahav,A.Oren.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Current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tat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2000,33(1):55-77.

(下转107页)〔5〕Mioduser,D.,R.Nachmias,O.Lahav,A.Oren.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Current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tat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2000,33(1):55-77.

〔6〕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姚纯贞,王红成,赵惠.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优化实验研究――一项基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88-90.

〔8〕商海燕.大学英语开展“沉浸式”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29-130.

〔9〕孙奕东.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兴起与所存在的问题〔J〕.开封大学学报,2007,(2):41-42.

〔10〕孙燕青,董奇,张建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回顾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9):47-50.

〔11〕王学华,郑玉琪.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05,(3):76-79.

〔12〕陈慧.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功能与缺失〔J〕.琼州大学学报,2006,(4):21-22.

〔13〕石进芳,纪蓉琴.网络环境下理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项基于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97-100.

〔14〕崔坦,王斌.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听力模块使用效果评估〔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232-235.

〔15〕张静,周志明.“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使用调查与思考――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