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4:36:20
导语:在河流的污染与治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城市 河流 生物技术 水质 昆明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1区域河流水质分析
昆明市河流众多,水网密布。随着昆明市区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昆明市内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来自昆明城区7条主要河流的污染占滇池污染绝对总量的80%左右,TN占入湖总量72.2%,TP占入湖总量70.2%,BOD占入湖总量92.5%,CODMn占入湖总量85.7%。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昆明市区内河流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 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昆明市区内河流整体水质一直劣于Ⅴ类,水质指标 CODMn 、TP和TN 和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昆明城市内河流的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昆明城市内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污染物超标排放是主要原因。
自80年代以来,市区内污染物排放持续超过了自身的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水体污染,且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富营养化不断加重,改变了市区内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生理代谢所需的物质条件,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河流流域内生态结构的失调,水质逐步恶化。
2生物强化技术在改善水质方面的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即生物增强技术、投菌法,它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以后得以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强化技术可以起到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改善污泥性能,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负荷冲击能力和稳定性,并与其他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生物强化技术的效能。
生物增强技术在昆明市区河流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河流水质并且对城市环境没有影响,有利于城市漂流的水体修复。城市河流的治理难点是其污染物成分复杂,昆明主要河流盘龙江穿城而过,途径城市中心,期间向河水中的排放物多为油脂类、高氮高磷物质,导致以盘龙江为代表的市区内河流内系统污泥增多,污泥产量增加,严重影响河流的河水质量。
生物强化技术比起传统的生物质治理方法有更强的针对性,是靶向技术。S.selvaratnam等将筛选到的苯酚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putida ATCC 11172投加到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该菌在44天内对苯酚的降解率始终维持在95%-100%,而没有接种该高效菌的反应器,苯本分的去除率由初始100%降低到40%。
生物强化技术不同于传统生物治理技术的地方在于其的靶向性。该项技术是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添加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高效菌,用以去除某一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方法。生物强化技术最核心的内容为培菌及投菌环节,该技术是一种预处理技术而不是治理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最关键的环节是培菌。从自然环境中的污染场地直接分离筛选,获得特定功能微生物,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获得高效菌种的方法,该方法目前也比较成熟。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彭永岸,朱彤.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新方案[J].地球信息科学,2003(1):16-21.
[2] Young C Y.The use of enzymes and biocatalytic additiv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M].Water Pollut Control Fed Highlights,1976(13):5.
[3] S Selvaratnam,BA Schoedel,BL McFarland.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 for determining the fate of phenol-degrading Pseudomonas putida ATCC 11172 in a bioaugmen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7(47):236-240.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环境污染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在城市化不断的加快过程中,各个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主要困惑与难题。河流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河道的整治是实现当前城市生态化系统的关键,是发展绿色城市和生态化城市的主要前提,更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主要保障。河流是城市化生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城市起源的基础,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是提高城市化建设中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和不科学使得河流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的重点,随着当前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河道整治问题也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不管是在河道功能上还是河道的美观上都逐渐出现了原样。但是在治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传统河道整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治理理念有待完善和更新河流的规划设计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的完善与提高的过程,是一套系统化,随时应变的过程。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的设计过程。在当初的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自然经济的认识不合理,不够彻底,是的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传统的“工程水利”着重重视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造成河流的资源、生态功能等被忽视、被淡化。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除了对河道污染治理和整顿之外,更要求河道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治水的思路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创新,使河道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
1.2缺乏全面的规划
在我国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同一条河流由于其处在的地理位置和省份的不同使得在治理过程中国存在着各种管理过程中的差异和治理方法上的差异。造成在治理过程中的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缺陷。在治理方面,常常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对河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缺乏认识,缺少设计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1.3河道整治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有待提高
河流在治理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且周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对河流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控制过程,更在治理过程中要控制时间的变化而放松的过程。塑造河流新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建设工作,河道的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河道治理中亟需重视的工作。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过程,而忽视管理、软科学等科学研究。使其成为规划报告的空摆设。河道修复技术以及一些相应配套过程的实施和养护,是河流恢复健康重要的后期保障工作,众多河道在规划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
2、河道整治新模式探索
2.1更新理念河道整治过程中,首先应注重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仅考虑河道防洪、供水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河道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突出亲水理念,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2.1.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很多大中城市河流的中上游都兴建了大型调节水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状态和原有功能。河道综合整治设计要充分考虑上游水库调节能力制定防洪标准,在保障水系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先进理念,注意恢复河道的原有结构形态;在确保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生态护岸技术,恢复河岸生态功能。
2.1.2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河道整治要与上一级水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已批准的各类规划相协调,保证水系的通畅性,满足水体活动要求,注重保持河道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功能。
2.1.3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传统的水利工程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渠化、硬化导致河道自净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破坏。因此,河道治理中要引入生态工程的理念,将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
2.1.4注重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的建设。在满足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的同时,兼顾河道在环境、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创造安静、优美、自然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2.1.5加强流域管理的理念,突破“就水论水”思路。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水体,但是根源却在陆域,河道的治理要突破“就水论水”的思路,从流域整体着手,探索流域非点源污染机理,加强流域管理。
2.2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的核心是理念更新,关键是全面规划。河流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2.1调整河流结构。对于河流的结构,应该对其岸线、断面、护岸进行统一控制。河流形态的设置首先需要基于原有水体形态,消除河道的瓶颈,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控制河岸
线的发展;将河湖的较宽水面处设置为蓄水功用,达到均化洪水的目的,且对于景观和生态也有重要的作用。
2.2.2.1防洪功能的提高。防洪功能的提高在原有水工建筑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水系形态的设置,河道结构的调整降低防洪压力。对于城市的滨水景观,控制河湖的水位升降幅度,采用合理的河床断面。
2.2.2.2保证水安全。保证水安全首先要控制污染源。污染源的控制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控制。。
2.2.2.3合理的景观设计。河岸带景观的设计要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的原则,优先保护河流的自然资源,实现河岸带的景观与河流周围景观的自然连接。在进行景观建设时,需特别关注防洪水位与亲水岸线的协调、防洪排涝与亲水安全的协调、河道流速与水生生态修复的协调等问题哺。
2.2.3增强河流抗干扰能力。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及社会经济各要素对河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划定河道蓝线宽度,保护河流岸线基址,增强河流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河流 综合治理 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处理城市污水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到了河流中,导致很多河流的河水都发黑发臭。针对以上问题,很多城市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对河流进行治理,改良河流周围的环境,但收效甚微。本文将从水的利用、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城市河流的治理措施。
1.导致城市河流污染的因素1 . 1 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排放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常住人口数量增多,大量的日常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排放到了河流中。虽然大部分工厂企业在政府的要求下,都建立了污水处理设备,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才排入河道中,但是仍然存在个别工厂缺乏环保意识,直接将污水排入到了河道中,给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逆转的破坏。城市中的生活污水一般是通过市政的污水管道进行排放输送的,所以要对市政网进行改良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分区,进而防止日常生活用水进入到河流中,不过在大多数的城市中,雨污分流建设非常的不完善,对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到55%,大量的生活污水进入河流后,河水富营养化,导致河流中的水生物死亡。
1.2 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在城市河流附近会有比较多的工业区和居民区,河岸的居民缺乏一定的水环保保护意识,将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河中,长此以往,河道很容易出现淤积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1 . 3 雨水冲刷使城市垃圾进入河中
大量的降雨可以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收,虽然空气得到了净化,但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进入河流中,造成河流的污染。另外,雨水会冲动城市的固体垃圾,把很多污染物冲入河道。
1 . 4 上游水产生的污染
水环境属于开放性的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和区域环境因素有关,同时还和非区域环境因素有关,特备是上游来水质量的好坏,对水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
1 . 5 水动力条件逐渐降低
随着城市垃圾不断的倒入河中,河道的河底淤积深度就会越来越高,河流流动速度降低,河床比较减小,在加上人为的对河道进行填塞,对水脉进行切断,导致河床出现淤积并变浅,甚至出现水面漂浮物和河底淤泥连接的情况出现,导致河道不顺畅,自净能力变低的情况出现。
1 . 6 河流中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根据相关的经验,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是其生产的基本条件,如果失去生存空间将无法继续生存,一般情况下,鱼类对生存空间非常敏感,如果鱼类的生存空间得到满足,其他水生物也就得到了满足,如表1所以。但是因为河水被污染,河床被抬高,河流中大量的水生物无法正常生存,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水的自我净化能力也逐渐降低,导致造水环境系统出现了恶性循环。
2.城市河流的治理措施
城市河流的治理是一个非常繁杂和系统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和谐,兼顾治理理念,把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合理的结合起来,防洪安全景观兼顾,多种措施共同进行的方法进行治理。
2.1 建设生态护岸
城市生态水利的构建主要依靠工程来实现,在建设工程设施时,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和水质、防洪、景观、生态等保持一致。要最大限度的隐藏工程痕迹。生态护岸的主要作用是使自然河岸具有渗透作用的人工护岸,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河流水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调节和交换作用,另外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常见的如护岸和堤防等。
在护岸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和防洪作用的建设原则进行建设,在进行河道护砌时,要考虑河道的景观、流速等因素。洪水位的生态护岸一般使用植被架筋、生态植草砖、铅丝石笼、植被混凝土、连锁土工砖、干砌石、生态袋植物扦插等可以覆土种植的方法。
2.2 入河雨水的控制方法
当城市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到河流中,使用污水管网对污水进行处理,城市河流中水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因为路面初期会因为雨水的作用对河道造成污染,所以,为了充分保证水质,要对雨水进行一定的控制措施,减少雨水对污染的冲击负荷。雨水的初期控制。在降雨初期,雨水的污染浓度非常的高,尽可能的把雨水引入到城市管网中。所以要对雨水口进行改造,建设溢流井,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尽量引入到附近的污水管道,超过的部分经过溢流流入河道。修建植被浅沟。植被浅沟可以很好的减少污染物的进入。植物浅沟指的是在地表的沟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在雨水从浅沟流过时,会受到植物的吸收、沉淀、渗透和过滤从而发生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会被取除,从而达到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收集的效果。建设堤坡带。在河流的边坡种植植物,从而使雨水中的污染物在流到边坡位置时,发生滞留和降解。以此来确保流入河流中的雨水是干净的。修建生态雨水口。在雨水集中入河的地方修建滞水区和卵石区,进而起到过滤河水的作用。种植水生植被。在河流中种植香蒲、芦苇、莲藕等植物有非常好的物力阻滞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沉积物的再次悬浮,对水中的营养盐进行大量的吸收,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要根据河流的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净化植物来对河水污染进行控制。修建功能性石笼。
对于一些无法进入到污水管网的初期雨水口,可以建立净水石笼,把小石子胶结成空隙比较多的网笼。然后再石笼的上部设置天然纤维垫来进行水生物的种植,利用植物的根系进行氧的传递和释放,并利用反硝化、硝化的微生物来起到去除氮、磷的作用。
2.3 保护或者重新建设湿地
湿地是水和陆地之间起到过度作用的一个地带,属于一种功能比较高的生态系统,有着比较特别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结构,在保护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曾一度以“地球之肾”著称。因此要对已有湿地进行保护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湿地的建设。
2.4 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对污水的源头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污水量的产生,可以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在小区中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尾水达标排放的管理措施,要严格要求所有的工厂配备污水处理设施。
2.5 对河流的河岸进行治理
当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城市河流的河水自我净化能力已经逐渐下降,河水水体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在河道护岸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重视度不够,没有提高水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在河道的设计过程中,要在保证防侵抗洪的前提下,使用人工辅助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岸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3.结语
河道的治理属于一个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工程,要各方面的专业进行组合合作。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把河道补救作为目标,认为促进河流恢复、清除河流污染就达到了城市河流治理的目的。在河流治理中,要树立防大于治的治理理念,要做好河流污染源头的保护措施,推行清洁生产的生产工艺,对污水的排放进行严格的把控,要把堤岸保护和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工程,努力把河流两岸修建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和放松的休闲地。同时,要加大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河流受到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史虹.虹泰晤士河流域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比较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9(25) : 90-97.
关键词:河道治理;污染;微生物修复;先进技术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流是形成一个城市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它作为整个城市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城市的风格以及环境。近些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防治水污染,但是其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城市的地表水流污染依旧十分严重,河流污染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一些工业排放的废水的排放,这些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大,甚至还有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物质,让城市河流变成黑臭水,不仅使城市的形象严重恶化,还使城市河涌失去了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此外,河流的污染也会导致附近的居民的身体健康遭到威胁,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河流污染已经成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工作的首要问题。
1河涌水质修复技术
1.1河道曝气技术
我们都知道河涌遭到污染以后会出现氧含量急剧下降的特点,河道曝气技术就是针对这一特点对河流水质进行修复的,其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充空气或者纯氧气,这样就能够使水体加快复氧,有效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为那些好氧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它们能够让水体加快净化,从而极大的改善水质。
河道曝气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德国鲁尔河、英国泰晤士河、柏林运河以及中国北京的清河、上海的上澳塘等。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此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它能够有效消除水体的黑臭现象,同时还极大的减少了污染负荷,促进河道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此外通过一些相关的试验表明,当水体中的氧含量在1.0mg/L时,不必一直采用连续曝气的方式,可以采取间歇式曝气,同时采取一些人为措施如:河流两侧拦坝等方式,以增加河段污泥的含量,这样能够提高曝气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1.2生态技术
对河涌的治理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生态方面的技术,如:生态混凝土技术、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生态疏浚以及接触氧化技术,此外我们还可采用一些化学处理和光催化技术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
1.2.1 生态混凝土
我国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生态混凝土在污水治理方面的作用。在2001年,一套基于生态混凝土的污水净化装置研制成功。其大概的流程是将受污染的水体经过预处理后流入生态混凝处理槽,在处理槽中,污染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一种生物膜,并且在其内部进行多次厌氧反应,分步骤降解并消除受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然后从处理槽尾部排出,此设备不需要运动部件以及排泥装置,此外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还可以对处理槽进行封闭处理。
1.2.2 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
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是由美国瑞地安水生科技公司研发的。它早在1996年就被美国等国家广泛应用与水产品以及水环境保护方面,是业界所公认的在这方面最先进的产品。目前,此项技术在全球5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如美国密苏里河的水体治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湖泊等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一些有机物质的污染致使水体中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本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鱼类等水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被破坏,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有效讲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脱氮除磷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保证鱼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此项技术在我国也有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2.3 生态疏浚技术
河流在流经城市的时候流速一般都比较缓慢,所以水中的一些泥沙相对容易沉积,这些水底的淤泥汇聚了许多营养物质,因此它也成为了营养物质的循环中心。如果河水淤泥中含有污染物质则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生态疏浚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将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小工程量实现最大限度的清污工作,保持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后续的各项治理技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3 接触氧化技术
近年来,我国为了有效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提出了接触氧化技术,也就是说通过生物方法对受污染河流进行治理,此项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国内尚处于起步状态,但是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接触氧化技术与其他净化技术相比,较为成熟且效率较高,此外其具有用时短、投资小等特点,已经成为研究水污染治理方法的热点,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给自然和社会带来较好的效益。
1.4化学处理与光催化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在传统预处理基础上,在水体中添加较低剂量的化学物质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在污水中添加聚合氯化铁等制作而成的混凝剂,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有较大的提高,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国家地面水质标准。
光催化技术是用特定波长的光对催化剂进行激发,让电子迁移而产生空穴,同时产生一定的能量。催化剂能够吸附自由移动的电子,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活性自由基,能够有效的改善水体的水质。
2污水治理的对策建议
污水治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合理规划,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体制
在城镇的规划方面应当做到科学合理,加强污水处理力度,同时还要对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限制,保证其排水能够达标,降低其对河流的污染。此外,在治理方案的筛选方面应当择优而取,尽量控制投资成本。加大河流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对行政交接区域河流的管理工作,中央要和地方协同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空白。
2.2保护河流空间
我国在防洪方面比较注意,但是在城市内部由于暴雨引起的内涝灾害方面做的不够。一些城市的排涝设施不达标,一旦遇到大暴雨就会引发积水,对城市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当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原有的河流、湖泊等要尽可能的保留,此外必要时可以建设人工湖等,以提高城市应对内涝的能力,还对城市环境的美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3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是一项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它集各种学科于一身,能有效的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这种新概念河堤具有高强度、安全以及耐久等特点,同时它改善了传统的混凝土人工筑建方式,采用水体、土体和植物、生物的结合方式,形成一种仿自然状态的护坡。
结束语:
以上各项技术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多年的研究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的解决了污染河流的治理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已经发展成熟,其中有一些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污水治理的效果,同时降低成本。
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比较复杂,对受污染的河涌的治理工作必须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而且每一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种技术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治理效果。如何将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是河涌治理的发展趋势,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小河流;山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146-02
大江大河由于影响的流域面积广,发生灾害的后果严重,因此其治理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地处山区的相关的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因此众多的中小河流的相关指标都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洪灾的发生,让以前所作的防护工程毁于一旦。
1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小河流数量非常之多,对我过相关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这些河流的沿岸的水土条件十分好、交通条件优越,因此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工场也随之兴建起来。在这样人口和企业密集的情况下,一旦洪灾爆发,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自从古代开始,相关的政府就积极着手治理这类问题。随着我国相关防洪举措以及防洪工程的建设,我国的防洪水平已经取得了难以重大突破。但是这只是大江大河治理水平的提高,那些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却更加尖锐,只有3/1左右的中小河流可以达到相关的标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量超过了相关灾害总人数的3/2。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中小河流面临着水资源日益频乏、污染愈加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1.1 相关的基础设施薄弱
以流经四川等地的渠江为例,其相关建设都是以城镇工程为主,用时较长,相关工作紧张十分缓慢。当前已经建设完成的堤坝长度超过150km。其实,该地自从1998年大规模洪涝灾害发生之后就进行了相关规划,要建造长度为142km的堤坝,但是目前建设的堤坝长度还不到这个计划的20%。
虽然该地建立较为完善的涉及各级行政单位的防洪管理体制,但是一些问题还是难以避免地显现出来,比如说渠江流域的水情检测体系、相关工作的指挥系统、灾害治理措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完善。
1.2 相关规划和前期工作不利
我国注重大江大河的管理,相关的规定政策也较为完善。但是对于中小河流的相关治理问题的忽视却很严重,由于这些河流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所以造成相关的管理工作无法集中进行。按规定,我国的河流的管理权都是归属于相应层级的行政单位的河道管理处。据调查,地处山区的多数中小河流的相关工作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提前规划,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些治理的任务和目标不够明确。时代的发展已经证明,目前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问题是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相关的河流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河流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难以达到的现实。据调查,渠江流域的污染情况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1.3 相关的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渠江流域的人口众多,对土地的占有量日益增加,与水争夺土地的现象较为严重。该流域的居民举止特点就是,大部分城镇沿江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占地面日益增大,相关建设对河流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一些桥梁的建设会对河道用地造成过度侵占,加之一些防洪工作本身做的就不合理,对于防洪能力造成了阻碍作用,加重了管理的压力。
1.4 相关方面重视不足
这种不重视最重要是体现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这些问题日益严重,使河流的发展遇到了阻碍。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的投入量小、资金来源渠道范围也十分狭窄等问题,造成了治理资金短缺的严重现实。
2 相关的治理建议
2.1 强化管理
对于山区中的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要坚持按照合理的程序办事的原则,对于相关制度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对于相关责任一定要进行明确的落实。由于相关的河流数量过多,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每一个治理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相关工作。转变传统观念,对原有制度进行创新,制定新的管理方式。在相关项目的法人组建上,要使相关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进行相关招标的时候,要将一些小型治理加入到招标条件之中,让相关企业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将河流污染问题处理掉。
2.2 做好治理的前期工作
在对山区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准则,还要不忘因地制宜。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是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着力提升组织中每个人的素质,让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和负责区域。明确责任是治理工作中能否激起相关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相关的治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工作前培训,让他能在工作进行中以足够的实力应付工作中的各种情况,确保相关的工作能够高质高效率地完成。
2.3 各个层面要加强对其重视
许多山区的中小河流问题已经对相应流域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必须要对这些问题的治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治理目标,加强相关的治理工程的建设。对治理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必须要拓宽其来源渠道,对投资环节加强控制,让各级政府都尽量投入资金,以免因资金缺失问题而导致有问题的防洪工程的出现。相关的水利部门必须对投资计划的相关工作加强管理,对投资计划的各个环节和每一种情况都深加了解,让相关单位能够在预期内完成相关计划。
3 结论
广大山区的中小河流的相关治理问题已经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重视,因为其问题的治理涉及了经济的发展问题。各方面都应该努力做好相关的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清华.山东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水环境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关键词:河道治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14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污染是中国水危机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西南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使得污染物质容易进入其广泛分布的河流之中;同时又由于很多人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注重治理和保护, 使得河流的污染破坏越来越严重,治理难度也一步步增加。
一、水体污染的污染源
据调查,西南地区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生活和农业,其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最为严重。
1、工业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也不断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带去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另一方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近些年来,工业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大量废水排入到河道中,导致了河道的污染。由于工业污染,河水中的氨氮严重的超标,河水发臭,颜色发黑。
2、生活污染
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已经成为了影响河道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基础设施还不健全,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全面。
3、农业污染
在大力发展当地农业的同时,人们都忽视了农药的残留、禽类和畜类的粪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河道的水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往往未经处理就排入到河中,禽畜的粪便对河道的污染较为明显,但农药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则相对缓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可能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据媒体报道,我国的多条河流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浮萍,污染十分严重。夏季一些河道可能根本看到不到河水,而且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一些地区的河水甚至会发出恶臭,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浮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河水的富营养化导致的,河水的富营养化污染有可能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污染,因此在整治的过程中应该要进行综合的整治。
二、河道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1、泄洪以及防洪治理
在对河道进行构建施工的时候,因为各类建筑物众多,又不能轻易对其进行排除,就导致了没有足够空间来进行河道防洪建设。不但如此,部分构建物因其特殊的位置或独特的构建结构会对河流走势进行改变,还会造成水流阻雍。这些都造成防洪泄洪的问题,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许多城市存在洪灾问题,有些由于河道堤防未有达标整治防洪标准不够高,有些由于不能及时泄洪导致内涝,需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功能也是河道治理的难点。
2、无法对自然风险进行管控
自然环境是施工人员无法确定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也成为了一个治理难点。自然风险包括水文气象、作业环境等。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治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自然风险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只能尽可能做多方面设想,防治自然风险。
3、难以设计出完全科学的工程
由于每个地方的地质有所区别,每条河流的河势流路也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创造一套能够通用的科学工程设计。另外,河道水流是属于自然水流,流势并不稳定,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控制,加上工程配套不齐全、主流控导能力很差、也会造成防洪压力大、水流散乱等问题。一旦因为工程设计而出了工程事故,不但危险性很大,而且没有办法进行及时抢险,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4、河流污染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的河流污染严重,而且势态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虽然河道治理包括对水质污染的处理,但是河道治理也没有办法短期完全将污染水质进行恢复。而且水污染并不完全是由河道建设所引起的,其大部分原因还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污染。水资源的污染,不但造成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还会造成生活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工商农业发展的阻碍,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但是,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忽视了生态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导致的结果是河道难以治理,造成生态破坏。
三、加强河道治理的有效策略
1、修建河道整治建筑
河道整治建筑可调整水流,稳定河水走向,防止河流横向变形,巩固堤坝。通常的有丁坝、护岸等,采用的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土、石、竹,另外柳石枕、石笼也是不错的选择。丁坝通常以组布设,还可等距离的布置,切忌布置一体丁坝,因其可造成上下游水混乱,极易被冲垮。锁坝用于拥堵河道汊道,可集中水流,利于航行。根据地形水文条件选择优越工程。护岸则是在河岸布置抗冲刷材料,减少水流对河岸的侵蚀。
2、实施河道裁弯
曲形河道虽然优美,但是在防洪方面却无能为力,裁去河道过于弯曲的部分,既可以增加防洪能力,也可以使通航更加的顺利。河道弯曲,河流对凹面冲击大,凸面泥沙极易堆积,会阻碍河道的畅通。所以在适时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裁弯,改变河道平面,使流水通顺。进行河道裁弯工作时,关键重视引河的设计,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河水年流量变化平均水平等。
3、实施河道扩宽
河道的扩宽指在原有河道的宽度上人工的增加宽度。河道扩宽能够使大流量水快速通过,防止河道水面上涨过快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经过城市中的河道,河道过于狭窄在于洪峰来临时,疏导不利,城市变为海洋。河道扩宽施工中,要考虑河岸房屋树木的补偿问题,维护人民物权。还应考虑开挖泥土的运输以及开挖宽度,做到适度与实用的原则,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堤坝维护。
4、实施河道清淤疏浚
泥沙的大量汇入导致河流水平面上涨,在暴雨时,高水位流量容易出危险。河流清淤疏浚后,减少泥沙淤积,增强了河流的泄洪能力;对清淤泥沙还可以用于堵塞洼地,一举两得。工程施工应该做好准备,实地进行勘察,做好记录,设计、作业与指挥上做好管理,工程的验收要严格。
四、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功能性扩展
1、景观、休闲、娱乐功能
不仅是在城市,乡村也应建立河道景观系统。优美的河流景观,不仅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印象,而且使框架化的城市变得生机勃勃。河流景观不仅有给予人心灵平静的小溪,还有给予人视觉冲击的大河,不管是哪一种景观,都给予人相同的享受,同时水体的流动和岸堤的静止将动静结合在一起,让城市的景观趋于完整。河流不仅可以带给人视觉上和心灵上的享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像划船之类的在水上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及像野营之类的沿河岸进行的休闲活动。
2、生态功能
从基础功能的角度来说,河道治理要考虑到排洪的需求;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河道治理要考虑到恢复水流自然特征的要求。水流的多样性决定着水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要设计不同的水流形式,如靠不同的河流宽度来改变水流的速度;而在水流的景观上要趋于自然,如在水中设置大量水草,以此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基础。散乱的城市生态空间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所以修建河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污水治理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河道污染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河道整治中污水处理要坚持正确的理念,也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对河道的管理,采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Abstract: In Hebei Province the small rivers are multitudinous, the recent several years the small rivers pollution are serious along with in the economical fast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method effect are best in the small river course government process, already have chemistry middl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o govern the method, but also have the ecology to govern the method and so on.Unifies in Dongguang County the small rivers government experience, in the discussion the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echnology method recent several years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through research detailed summary in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echnical background, the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question provides the experience for the thorough settlement in.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河北省东光县是河北省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区域内河流众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最近几年污染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中小河道原来的生态系统,开展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河道治理科研的深入,新的河道治理方法不断推出,一些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到中小河道治理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东光县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当中,坚持从生态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综合治理规划,并采取制度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在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东光县宣惠河治理工程位于东光县境内,工程总长度约为14km,主要工作包括河道加宽、河道清淤、两岸衬砌、河道截留等。其中河道清淤工程总量为135750m³。建成后将成为东光县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到涵养水源、破除污染、美化环境、和谐生态的目的。该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对河道进行全面的清理疏浚,彻底清除河道内的淤泥以及周围影响防洪的建筑、树木、礁石,在此基础上科学改进河道的走向,重新设计河床比降和河床宽度。其次,对河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投资规模进行河岸护砌,条件不具备的进行河堤整理,在河岸两侧修建防汛道。经过综合治理以后使流域成为东光县郊区的另一种生态休闲场所。
1.2工程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时间没有经过彻底治理,该河流的治理难度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河道淤积非常严重,在调查中发现该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沙丘遍布,呈现出逐渐向上游发展的趋势,淤泥厚度在0.5m到1.5m之间。第二,由于地势变化较大,该河流的弯道多,且很多弯道是90°的急弯不仅容易形成淤积,还增加了工程综合治理的难度。第三、中下游桥梁下的河道存在严重的淤积和杂草丛生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河道变窄,还使桥长小于河道宽度,导致中下游水流不畅。
2东光县宣惠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2.1河道清淤施工
在河道清淤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做了以下措施:首先,沿着河道淤泥外侧挖一条排水沟使水归槽,并使用铲车将土方堆在槽边,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少量河水能够通过排水沟排水,再进行河道疏掏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依次疏掏。其次,该河流周边道路比较通畅,白天、夜晚都可安排施工,为此施工人员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制定了详细的疏掏计划。由于淤泥量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施工车辆,另一方面增加了夜间施工的次数。再次,具体的清淤工作由挖掘机械和人工挖淤共同进行,对于淤泥较深,不方便挖掘机械进入的采用人工挖淤方法,对于适合挖掘机械的尽量使用挖掘机械,以便于保证施工进度。最后,在泥沙倾倒中,适合建筑作业使用的砂石料,由市政部门或建设单位拉走,用于工程建设。对于淤泥较多的主要采用各种坑道填实,部分堆在倒土场。
2.2护坡设置
最近几年受到自然环境破坏、洪水冲刷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洪水期对河岸两侧的冲刷非常严重,这是导致河底淤积较厚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给周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河道与支流交汇处的水流紊乱,淤积严重威胁到了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为了保证宣惠河流域径流的畅通,确保岸堤的防洪安全,护岸工程是综合治理当中必不可少的。由于该河流原有一些护坡,因此新护坡是在原有护坡基础上进行的,护坡工程从上游到下游附近共计2500m。
2.3绿化种植措施
绿化措施是施工以后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也是保土固堤的重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地被栽植与栽植其它植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施工结束以后地形和土壤条件很难再改变,因此在草皮种植的时候应该在乔、灌木种植结束以后先对地被进行整平处理、土壤改良,并做好相应的排灌系统设计工作,然后再移植草坪。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保证水分能够湿透根系层,浸湿土层不能低于10cm,但是也应避免地面长时间积水,这样就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4水环境的生态修复
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中,本工程主要是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各类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该流域周边各类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类污水的达标排放与处理,使该河流的水质能够达到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水环境的修复效果,施工人员还运用了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先进技术。所谓的土壤渗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河流周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微生物和植物过滤作用,大量固定和降解水中的各类污染源的目的,改善周边环境中的水质。而人工湿地技术则是利用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环境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河流中的废水进行处理。稳定塘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强化合理的自然净化能力,达到处理水中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 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 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 =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 ,360 ,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 Irish town) ,“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各群体和多渠道的广泛参与。生态学家和卫生学家最先向社会发出正视污染的呼声,他们是治污的先行者。部分生产者组成志愿协会,呼吁减少废物排放、倡议革新生产技术,为政府的积极治理建言献策。议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全面领导水污染的治理。这样,河流污染的防治得到了议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群体的参与和支持。
(二)议会立法和政府作为是治理污染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议会来说。1848年霍乱发生后,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虽不是专为治理水污染而设,但它规定在传染流行区域设立地方性卫生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地污水问题。由于习惯法提供的防御河流污染的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叫即。在第一届委员会提交初次报告后十年,议会通过了《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法案不仅对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业废液、颗状和悬浮状污染物、下水道污水排放等),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向工作部门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监督技术改进以控制河流污染。这是一部具有“框架性”意义的法案,它关于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1951年。
另一方面,从政府作为来看,主要是加强市政的排污系统建设。例如,1858年伦敦市政当局修建的“伦敦下水干道”,以及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就是政府治污的工程举措,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为减少伦敦水生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19世纪,尤其是下半叶,英国议会和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三)专家治理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1842年查德威克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揭示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飘着恶臭的厕所、污水沟和被污染的饮用水”是引发霍乱的根源。麻醉医师约翰·斯诺也提出同样的观点,1849年,他发表《论霍乱的传染方式》一文,指出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是霍乱传播的主要渠道”。他的这些结论有力地说明了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也坚定了全社会的治水决心。1848年,约翰·西蒙医生被任命为伦敦城区的保健医官,“这一职务不仅在争取城市制定供水、排水、贫民窟的清洁规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确保有关建筑和人口过分拥挤的规章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议会在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制定之前委任了两届皇家委员会,委员会全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如第二届皇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皇家工程院德尼森爵士、化学家弗兰克兰德和农学专家默顿等人。他们通过调查取证,亲自实验,向议会递交调查报告,同时,专家们还对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的行业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限制废水排放的详细标准,为国家制定水污染防治法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碍于诸多阻挠因素,《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19世纪末,英国主要河流受污染的糟糕状况没有显著改善。1898年,英国又一次委任多名专家组成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督查河流防治的进度。与德尼森爵士等前辈不同的是,此次委员会的专家们更加务实。他们注意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设法调动工厂主的治污积极性,待之以宽,不求速变,先制定适度可行的治污标准,再随污染状况的改善而逐年将标准提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倡导和促进下,产生了一系列减轻水污染的新方法。首先,也是最简捷的方法—一些滨海城市(如利物浦、霍恩、布里斯托尔等)将部分污水注入大海,通过污水转移以缓解河流的吸纳压力。其次,建立“污水农场”,将污水引到离城镇不远的农场用以灌溉作物,既廉价、无害,又不影响丰产,到19世纪末,像伦敦、曼彻斯特和诺丁汉等地附近已有不少这类农场。此外,多种净化剂得以应用,如动物骨灰、焦炭和页岩等,都能起到过滤和净化污水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成效凝聚着诸多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治污成效虽不显著,但仍在困境中渐进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英国人治理河流污染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收效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河流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力。
其一,政府治污不坚决。一方面,英国在19世纪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紧迫问题,相形之下,河流的防治事宜尚不够急切;另一方面,对工业与贸易利益的关切使行政当局不愿对工矿企业的污染行径和搪塞应付过于苛责,这势必影响政策法规的贯彻力度。其二,工厂主和矿主不诚心。革新生产技术、减少污水排放意味着投入的必然增加,显而易见,这种增加成本和损耗利润的要求是无法让各行业的污染大户欣然接受的。其三,民众不觉悟。“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还不为公众所认识。168公众对皇家委员会提出的防治措施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对一些协会付出的反污染的努力嗤之以鼻,将其讥为理论家的空谈。其四,科技不过关。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水污染特征、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问题上缺乏明确认识,科学家不能准确找到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而关于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不够成熟,要改善大规模的污染状况自然是力不从心。因此,有人总结道:“河流污染的治理必定被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公共卫生史中令人最不满意的一章。尽管如此,英国人在防治河流污染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还是不能抹煞的。
四、关于英国城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的几点启示
作为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经历和治理得失值得后发国家借鉴。
第一,正确认识河流污染的危害,重视水污染的防治。河流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鱿鱼是深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可在1836年,泰晤士河的鲤鱼已几乎绝迹,而在塞文河、特伦特河与埃文河,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不得不向加拿大和挪威大量进口蛙鱼,以稳定在比灵斯门鱼市的价格1858年,奇臭的泰晤士河令在河畔开会的议员们不堪忍受,被迫将会议延后一周举行19世纪霍乱频发,仅1832年一次,就“大约使3100英国人丧生”。放眼全球,因河流污染而引发生态恶化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触目惊心,所以污染防治关系重大,不容轻视。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模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一些城市。城市的建设挤占着河道,造成河流的空间越来越小,排洪能力越来越差。在加上生活废水的排放,使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些破坏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作为我国生态系统整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建设对提升我国的城市品位和提高我国居民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从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着手,在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的基础上,对城市河道治理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城市河流受到用地、防洪、供排水等因素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河道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
1、防洪排水功能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城市河道不仅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
2、景观文化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
3、生态环境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4、雨洪利用功能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在雨洪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城市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以丰补欠和雨洪资源。
三、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1、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河道工程的建设。一些发达国家在河道建设中做了很多工作,除了对河道进行做了恢复工作,另外还做了重建荷塘、浅滩和恢复被截断的河流等。
我国国内很多城市也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目的是改善航运,降低洪水发生率和满足农田的灌溉等。经过多次整治之后,降低了河流的泄洪能力; 城市河道的生态被破坏,对于垃圾的降解能力减弱。由于人为的原因,生活污水的排放,两旁的绿色植被减少,河水被严重污染,既不能用于工业也不能用于农田灌溉。
2、排水系统被损坏
由于河道生态被破坏河流的垃圾和污泥不能被有效分解,造成污泥大量集聚。而生活废水和工业用水不断的被排出,日积月累河底的污泥越积越多,逐步使整个排水系统不能顺利把废水排到河道,从而造成排水系统被损坏。
3、环境被破坏
由于被严重污染,河流整天散发出臭气熏天的气味,严重影响生活在河道两旁的居住区。有些严重的地段,地下水被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四、我国河道治理对策
面对以上的问题,如何认真对待生活环境,如何治理河道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下提出 5 点治理河道的对策。
1、建设生态河堤
城市河道的建设不仅影响着水陆生态系统,而且在防洪泄洪和水土保持方面保持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生态学价值。现在河道治理的生态平衡问题时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河道治理中提出最多的口号是“还原天然河道”。
合理改善河道,维持生态平衡。自然界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是由于生态的平衡。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那么人类也就会消失在地球上。要顺应河水的生态环境,不能人为的过分去改变。让河流自然弯曲,绿色植物让其自由生长。对于坡度比较大的河段,我们就用原生态来保护。
对于需要改进的河段,可以先评估改造对环境的影响大小,然后再决定是否改造。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开展水上娱乐,对于这种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生态指标; 还有些河段在河道上方建立大型建筑物,这也需要给出评价标准。
总之,人们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尊重自然恢复原则,重视河道的生态平衡。
2、加强防洪建设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河道面积逐渐被建筑物所占用,那么河流的空间越来越小。下大雨时,排水系统不能够快速排出,容易造成内涝。目前国际上治水口号是“堵疏结合,蓄泄并重”,还原河流的空间。
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增大河流的流动断面,增加水流量,防止出现内涝的情况。国外最有名的河流规划建设应属于莱茵河的治理。在 20 世纪,荷兰人在防洪方面,没有按照以前的加固河堤的办法来防洪,而是采用新的方法。他们实行泥沙转移,而且使河流达到动态平衡( 水的流量、泥沙流动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 。
3、污染物的处理
(1)河道污泥的处理
河底污泥的存在影响着排污系统,污泥过多容易在成排水系统的堵塞。目前河底污泥可以用作水泥。所以处理污泥不仅可以保护自然还可以回收利用。
(2)河道垃圾的处理
很多城市的河流上层都漂浮着垃圾,这对河水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定时对垃圾进行打捞。保持河道的清洁,提升水的质量。另外在河道上打上禁止倒垃圾的标语,提高人们的自觉性。
(3)污水的治理
由于生活用水的和工业用水的排放,给河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于排放水的污染物比较多的工业用水要先净化再进行排放,减少二次污染。
4、建设要美观
现代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愈发强烈,人们对城市河道建设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影响着城市的活力。每个人都希望居住在花园式的城市里。现在国际大都市追求的是人们与大自然亲近融合,不仅要丰富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
5、防止水土流失
城市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认为造成的,在修建河道时进行开挖,把土临时堆放,后期不能够有效处理,所以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在河道改造中对水土流失的监测数据较少,这也是以后应该加强的工作,及时监测来保护环境。在治理河道过程中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减少雨水对泥土的冲刷,另外要严格实施施工组织规定,进行有效的防护。
五、结束语
城市河道治理与防洪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参考文献:
[1] 温嘉:《城市环境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任贺靖:《城市河道整治控制要素及生态护岸结构探讨》,《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