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30:13
导语:在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趣教学
在当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为,从而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钻研的程度上,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内在需要,也就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因此,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趣味性提问
新颖趣味性提问,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进而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他们的求知欲由潜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他们学起来兴趣盎然。例如:讲授“日界线两侧不同的时间”时,我先讲后问:“有一个快分娩双胞胎的孕妇从上海去美国的旧金山,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女孩,越过日界线后,在西十二区又产下一男孩,但先生下的女孩却叫后生的男孩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些对地理不感兴趣,恹恹欲睡的同学,也精神大振眼珠急转,急想弄明白这是什么回事。在堂上偷偷做其他科练习的同学,也急忙丢下手中的笔,急看“图1—2世界时区”(地理七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想弄清其中的奥妙。
2.借助直观提问
通过地理教具的演示,或借助课本的插图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将地球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哪两条构成的经线圈?”不少同学回答为0°与180°经线。我马上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两经线,并用红笔标出,看看它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实际情况。然后我再问这个问题,他们回答都对了。由于借助直观提问,他们也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觉得很有趣。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他们很快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如:我指导同学复习“东西半球怎样划分”时,有些同学又忘记这个内容了。我就让他们看课本插图“图2—16”(地理七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借图贝贝和玲玲的说法是否正确。他们觉得很有趣,争论不休,最后达到共识:贝贝的说法错,玲玲的说法对,从而知道了我提出的问题了。
3.生动的教学语言
3.1用诗歌来描述地理事物。诗歌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例如: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谷之幽深、水流之端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3.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线”——拉萨;“雾都”——重庆;“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字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是曼谷时,让学生知道,把它译成汉字,是名字最长的首都,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讲解世界的宗教时,可讲印度人与牛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编造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名称,便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二江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西、广东;两河山: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二江:江西、江苏;宁:宁夏;)。
4.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能力培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重点、难点及地理技能的培养,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优化地理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的课前2分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香港繁荣的影视片段或景观图片,以《东方之珠》音乐作背景。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便捷的海陆交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现代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用多媒体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上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再用动画来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又多,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情境;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61-02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抽象与形象、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以及新知与旧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学习。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就毫无意义甚至是适得其反了。那么,在当今的新课改理念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巧设情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力求“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们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我就采用了一些平时积累的景观图来导入。新课伊始,学生的感官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他们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心中“西双版纳在哪里”、“为什么仙境一般”等思考油然而生。我趁势巧设悬念,并引导学生探究:“西双版纳的纬度位置如何?”“气候如何?”“那里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应怎样才能最好地发展经济?”……实践证明,巧用精选的景观图并设置探究情境来导入新课,能收到先声夺人、激发好奇心的满意效果,能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新闻时事导入、视频导入、漫画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等。新课的导入,一定要切忌机械、枯燥和乏味。我们要尽量创设一种学生乐意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渐入新课环节,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佳境。
二、巧设情境传授新课,力求“能探风雅无穷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灌输的过程,而是自己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力争以趣引路,以情导航,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模式,引导他们探究、创新,努力把传授新课的过程演变为师生共建的过程。下面,我试谈三种办法。
1.巧用实验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初中地理是与生活相关的,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联系的,如果我们将生活常识迁移到教学中,设计成简单的地理实验,那么就能出其不意,激发学生想象,并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季风气候显著”中的“锋面雨”时,以往只是就“阅读材料”读一读、讲一讲,结果学生一片茫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到了模拟实验。实验前,我故作神秘,对学生说:“现在,我要学龙王造云下雨。”学生瞪大眼睛,半信半疑。我先在半大杯开水上盖一铁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没有云更没有雨,然后拿出藏着的冰棒放在上面,一会儿就见云成雨落。学生哗然,我趁机提出问题:“降雨起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我国的夏季风带来锋面雨,带来丰富的降水就迎刃而解了。
2.巧用教具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直观教具的利用,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能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大陆漂移说”时,如果仅凭传统的讲授法,学生较难理解,更难深入,但是如果巧用教具设置情境,却能事半功倍:我左手举起一张白纸,右手拿起一张报纸,将它们重合在一起,然后把它们同时撕开,接着展示两半撕开的报纸,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它们原本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学生觉得太简单了,都抢着回答:“只要看它们的裂痕是否能吻合。”这时我再展示半张报纸和半张白纸,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者也能吻合,但显然这两者原本不是一个整体,我趁机又问:“要证明两半报纸曾经是连在一起的整体,除了轮廓(裂痕)要吻合,还需要什么证据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还要看文字内容和行列是否能吻合。”至此,我立刻言归正传,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教学内容上:“那么如何证明两块大陆以前也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呢?”……又如,当讲到“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时,我顺手把课本放在讲台上,用双手从两边挤压,学生发现课本中部逐渐隆起、逐渐抬高,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实践证明,通过简单教具的自制和巧用,不仅能解决难点,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巧用漫画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漫画来源于生活,其形式诙谐幽默、寓意深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精选和巧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漫画,能大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水资源受污染时,可巧用课本漫画“就地取‘材’”,可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3)关于水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农田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问以后的生产、生活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漫画还有很多,如“钓鱼者的新招”、“钓鱼者的困惑”、“烟囱里的世界”等。实践证明,巧用漫画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
三、巧设探究情境结束新课,力求“接天莲叶无穷碧”
“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由于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需要我们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取代以往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乱砍滥伐和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观念,吸取以往血的教训。
这些同时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应该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每个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学的使命。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是势在必行的任务。因此,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改革。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方式。
一、精心“创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用生动形象的引言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中来。把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似是而非的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的一些创新举措可以值得一试。
1.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多媒体课件往往能将静止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映像,还能将速度快的变化过程转化为慢动作,林林总总的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的地理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手段。譬如,笔者在执教地球的运动时,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H眼看见地球的运动,只有通过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舟11号飞船的乘组陈冬和景海鹏在整流罩打开时,陈冬第一次看见太空时发出了惊叹。
陈冬:哇!很漂亮!
景海鹏:爽不爽?
陈冬:特别漂亮。
景海鹏:我问你爽不爽?
陈冬:爽!
然后播放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让学生来判断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例,还有海陆的分布情况。这样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后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地图就是地球真实面貌的另一个表现手段,如何读地图?如何读出地理信息?这样的导入对于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导入新课
语言艺术形式有绕口令、打油诗、相声等。譬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时,笔者就是用一段相声―马季、赵炎的《说地名》导入的。学生在听这段相声的过程中,知道了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很多国家,这时再让学生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当学生看到这些国家之间的国界线是用许多直线表示,而不是我们传统的以河流或者山脉等来作为地理界线时,学生自然会有许多疑问,这就为后期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的经济特点埋下了伏笔。
3.运用电视新闻、真实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
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作为地理教师,要关注每天的电视新闻,为地理课堂增加新鲜的素材。而且现在的手机可以随时对着电视屏幕录像,然后把手机的录像转换到课件中。譬如,某地发生地震了、某地发生气象灾害了等,都能在地理课堂中加以引用,不一定要在讲地震内容时才使用。当天的地理课堂才结合学习内容加以衍生,或者是仅仅把发生地震的地方在地图上找出来,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用图、读图的习惯。
4.用游戏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生活中的游戏有时也能用于地理课堂,目的是要学生能对地理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发展。游戏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对学习的理论认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形式,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掌握好“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学好地理的前提,也是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七年级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地理课程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熟悉程度是学生后面学习地理的关键所在,所以,笔者采用游戏式教学―一笔画世界。首先用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世界六个大洲(如图1所示),南极洲因为是独立分布在南极周围,所以在投影地图上会变形得更严重,不必在一笔画的世界地图上出现;然后画出比较真实的六个大洲的黑板板图(如图2所示),学生一定会佩服地理老师的功夫。游戏活动可以把抽象的空间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教室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快速记住世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一笔画世界的游戏来教学,可以激发课堂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课堂场景,激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教会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大胆变革、创新,以学生的视角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多用学生熟悉的,而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购买商品房时,为什么要考虑地理环境要素?为什么“出门要看天气”?为什么运动员要到高原去训练,比如我国运动员常常去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为什么南方和北方的民居会有差异?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活跃课堂气氛。
笔者在几十年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将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去学习有用的地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涨,地理课堂氛围好、收效大。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教会了学生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使其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回归学习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
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地理课堂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实践“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教学思想。笔者在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的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的比例。
(2)认识地理概念,在地图上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边缘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能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画出大洲的轮廓。
(4)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练习一笔画世界的技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是一生机盎然的星球,我们要珍惜她、爱护她。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设计的活动要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首先,通过小组活动能解决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地理原理及地理技能;其次,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要确保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次,适当配以一定量的训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个大班内,可以采用促进者―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人数可以设置为7至10人不等,组长由大家推选,一星期换一次。教师唯一的职责是让学生自己来承担学习的责任。教师随时准备接受各小组的邀请,作为小组的一员参加小组讨论。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能力。罗杰斯强调的是:如果教师愿意把通常用于讲解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规划促进学习上,那就可以解决许多看上去似乎无法克服的问题。
笔者执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时,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并让他们把手掌按在地球仪上,然后看手掌按住部分是海洋面积多还是陆地面积多。通过几次试验,学生自然就能记住海陆面积之比。在一笔画世界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说出七大洲的名称,还能一边画出七大洲,一边掌握七大洲的空间分布。
3.学以致用,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很多地理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冬夏两个季节教室里接收到的太阳光,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呢?人们为什么住在坐北向南的房屋呢?以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身边的这些事物与现象解释清楚,并且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用地理知识来加以分析,最后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1.巧用诗词。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人为自然地理环境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例如描写天气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描写山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江河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江东去浪淘尽”等等。这些诗词不仅语言精练,而且融入了人类的思想情感,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把诗歌带到地理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
2.善用对联、顺口溜进行知识总结。
地理复习课往往枯燥乏味,学生会觉得自己学过了而不愿意听,针对这种课堂现象,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用地理知识编顺口溜、对联。例如,教师出上联“地球自转才有昼夜变化”,学生对下联“地球公转方具四季更迭”。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可以用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这样不仅可以让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知识统一起来。
3.融入情感,让语言更具感染力。
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名演员,一名成功的演员就要用他的演技把观众带入他的剧情里,使得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而演技的好坏与演员的情绪、情感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饱满的情感,使语言更具感染力,使课堂气氛时而神秘、时而欢快,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里。
二、讲述中把地理知识转化成地理故事
喜欢听故事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把一些地理知识用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转化成一个个地理小故事,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领悟其中的地理知识。在重点知识上添加一些浓厚的色彩去讲述,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想。例如,七年级的“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课,教师就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古人观天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斗,这两个人分别叫共工和颛顼。由于共工兵力不足、战术不精、轻狂大意,最后失败了,于是他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仰天咆哮,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东南方的地也陷了下去。于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滑向西北方,地上的流水泥沙都流向了东南方。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但却生动地反映出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就会借助想象来推测天地的结构。天地成何形状,大小如何,与日月星辰有什么关系?从春秋战国开始,一些哲学家、天文学家甚至梁武帝、朱元璋等一些帝王也参与到这些问题的争论中。随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天文学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速发展,于是就有了盖天说、浑天说等假说。”
三、把地理知识迁移到生活,把生活迁移到地理课堂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源于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亲身经验,同时,他们也希望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在讲述地理知识时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充分体现地理课堂的价值。例如,在讲“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时,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出发,降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降水随季节而变化也是学生有目共睹的。而在学习“地图”时,就可以把地理课堂迁移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地图对其以后的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再也不会因为不分东南西北而找不到路,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四、讲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身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单一使用讲述法会使学生陷入被动、机械的学习中,所以在使用讲述法的同时要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任正霖、刘子琦在《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接受不同教学方法的兴趣比较分析》中根据得分率计算统计表明:深受学生喜爱的四种教学方法分别为:“图片、视频教学”“地理演示与实验”“实地调查、观测”“采用地理模型教学”。由此可知,中学生喜欢较为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方法。对于抽象的地理事物,教师在讲述的同时可通过图片、动画、演示、实地调查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配合讲述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建构和理解,揭示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如“大洲与大洋”一课,讲解大洲、大洋、陆地、岛屿、半岛、海峡等概念时,就可以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五、结语
一、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实施快乐教学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愉快教学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师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实施快乐地理教学的关键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都是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要使学生学得有趣,首先老师要教得有趣。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时事热点联系广泛,教师只要在扣紧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部分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就可以让学生“乐而知之”,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法,从多角度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种地理模型、图片、图表、教学录像、影碟、幻灯、电脑软件等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又可以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
(2)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引用诗词、典故、历史故事等,为地理课增添几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水循环》部分的时候,讲完理论基础后,教师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李白说的这句话正确么?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都想从大诗人的诗句中挑出毛病。通过对古诗的思考,使得同学们对水循环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同时,也发展了同学们的思维,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3)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和时事热点。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与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结合都很密切。特别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如果能把要讲的知识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往往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案的几点引导功能
1.自主与探究功能
例如在讲授《气温的分布》一课时,引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可以用日或者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若要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呢?”学案上呈现一幅标注出不同地点气温情况的草图,“怎样使这张气温图看起来更清晰,更便于我们分析各地的气温状况呢?”七年级的学生们在七嘴八舌的争议中拿着草图“开刀”,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等高线”的基础,很快,“等温线”跃然纸上、“低温中心”和“高温中心”的特点也水落石出。学案成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工具,学习也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暗示功能
学案中除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梳理与整合以外,还可结合实际,利用文字、图画、诗词等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暗示,以引发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求真进取的情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地图三要素》一课的学案中,要求学生动尺、动笔,量算“校园平面图”上教学楼的实际长度,在图的旁边,打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八个小字,教师省去了三番五次的强调和叮嘱,学生却在文字的暗示下,“量”得更精心,“算”的更仔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辅助功能
学案比多媒体投影距离学生更近,比板书呈现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比教材反映的教材思路更贴近课堂,比各种成套的练习题更能体现师生活动的交互性。因此,在设计使用学案过程中,也要尽量挖掘出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辅助功能。例如:可将教材中前后跨度较大的素材、图片和各种课外补充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丰富实用的“学案资料库”中就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索;还可以利用学案,进行文字式的师生对话交流等等。
一、实物演示导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在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中,有一些地理概念术语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经纬线、经纬度以及经纬网一直以来是教师最头疼的教学难点,缺乏空间立体思维的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总是貌似明白实则糊涂,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地理教学难以为继。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运用实物演示导入的方式,充分使用地球仪,带领学生熟悉地球仪(两人一个)进行探究学习,初步感觉效果很明显。教学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大洲、大洋、地形”等基本常识,充分运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结果,自然引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新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完成表格。
表1 经线≠纬线
这堂课通过演示导入的方式,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使导入教学直观形象,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地球仪,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地球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图片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本课课题,概述学习的内容,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做好参与教学的准备。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经验的老师会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它可以节省教学的用时。
在学习“地形多样”一课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地形这部分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实现“学生能正确区分五种常见陆地地形的类型”这个教学目标,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图片直接导入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各种地形的形态特征。笔者利用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文字,自主学习教材,分析、比较,完成知识表格。
表3 类地形的比较
每当图片一展出,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音乐导入法
音乐对人的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悦耳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喜爱唱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适时引入与教材的主题或情节相贴切的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快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习效率自然就能提高。《草原风情》是四单元第四课中的理内容,笔者了解到北
朝民歌《敕勒歌》是小学时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它生动描述了草原的自然景观,歌唱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想以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听音乐、看画面,以此能引发共鸣。在导入时利用课件播放了《敕勒歌》。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笔者提问: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哪个地方的风光?学生回答是大草原。进一步提问:“喜欢大草原吗?它最能吸引你的是什么?”笔者穿针引线,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草原风情》。
可见,悦耳动听的歌曲能引发学生与课堂内容的共鸣,成为新课教学的先导,让学生在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诗词导入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至今,它们有一些蕴含着地理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若能巧用诗歌描绘地理现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歌赏析与地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季风”气候一直是中考的考点,这部分知识学生通常掌握不是很好。笔者在讲《季风的影响》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引用熟悉的唐诗导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启发学生产生新奇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其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导入教学时笔者利用课件播放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配乐诗,引导学生齐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然后提问:“这里的‘春风’指的是什么风?为什么会吹不到玉门关?”学生兴趣盎然,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总结:“这和当地的季风影响有关。因为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那里的气候干旱少雨,平均年降雨量仅为40 毫米左右,只有上海的百分之几。”正当学生听得有味时引出新课———《季风的影响》。
这堂课巧用古诗词配乐的形式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处于一种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的地理内容变得有“文学味”了,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热点视频导入法
无锡书院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讲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让时政热点真正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这既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为此,笔者在新课导入中进行了尝试,引入学生喜闻乐见、又贴紧教材内容的时政新鲜事,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有好处。
教学《海拔最高的牧区》一文,根据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高原牧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生疏,为帮助学生加深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旱)三大特征,激发学生对建设者的崇高敬意,笔者利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引入教学。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播放了“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课堂学习。笔者然后提问:“2006 年7 月1 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想不想去了解那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生活特点?”这样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教学,使笔者深刻意识到,地理教师应多关心国际国内新闻,多关注时政、生活热点,日积月累,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喜欢。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视频欣赏,使教学显得生动直观,简洁明了,富有教学感染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六、电脑拼图游戏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胜是这些学生的天性,“游戏”动画是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娱乐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来导入教学,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变活,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一定较好。
中国《行政区划》一文中涉及到很多地名,这对刚学地理没多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生疏。教材中仅有一幅地图、一张表,内容显得十分单调,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技巧来掌握知识。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这节课中的效率与兴趣,笔者安排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比赛的游戏。希望能通过多媒体电脑拼图游戏,让学生了解省的形状及正确的位置。在游戏过程中予了正确或错误的提示警告音乐,把一张静态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动态化,学生兴致勃勃地想试一试,迫不及待的进入了新课学。
在学法指导中,笔者认为应该把地名与行政区划地图相结合地学习,引导学生选择“沿陆上疆界逆时针,沿海岸线顺时针”记忆的方法,并按照地理位置把“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位置依次分成七大块区域,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运用轮廓形状的合理联想,使枯燥的地名变活了,学生愉悦地竞相尝试,获得了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堂充满了活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能力 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联系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紧紧围绕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采取人机互动型的地理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人机互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和师生交互相比,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更为显著,它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捷地获取多种多样的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从以知识点为立足点过渡到以地理信息为立足点。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成能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的“机器教师”,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时差换算、判断气候类型等运算和操作;也可以演示太阳系中的各种组成天体,雨带移动和运动气流等;也可以和学生彼此提问,检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人机互动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实用精简的教学内容,展示出具体的地理知识脉络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充分激发了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时,我在期末复习时便采取了人机互动的复习方式。首先,我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答案,如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等类似的问题。接着,我让学生依次在计算机上作答,若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发出欢呼声;若学生回答错误,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难过脸并发出“继续加油哦”这样的鼓励性话语。例如,其中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美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有位学生的回答是“纽约”,计算机做出了相应显示,同时弹出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纽约是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但不是首都。显然,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同时我观察到,相对于师生互动而言,人机互动似乎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瞬间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质量也获得了提升。
二、创设教学意境,优化教学环节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空间意境,以便于学生深化对地理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师生共同提升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立体认知水平,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稳步提升。详细地讲,教师应指引学生充分利用教室、肢体、桌椅等要素,有效地创设经纬网、大气环流以及天体等多种空间意境,如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教室中的横排、竖排桌椅,分e模拟纬度线和经度线。
例如,我在教《地形和地势》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桌椅还原中国地貌。首先,我借助中国地图讲解了中国的各大山脉以及相应的平原、高原、丘陵等地貌,然后让学生将桌椅依照中国地图排列出几大重要山脉,如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等。接着,我让学生扮演各大平原、高原,如学生甲扮演四川高原,学生乙扮演云贵高原等,让学生凭借自己对我之前所讲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分别找到相应的位置。一开始,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我便给予提示,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逐渐找到了相应位置,并排列好。最后,整个中国的地貌轮廓都被描述出来了。显然,在这个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抽象的地形与地势,还强化巩固了曾学过的地理知识,一举两得。
借助身边事物,模拟地理学中的诸多地理意境,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既可以对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的主观理解提供良好的辅助,又能强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地理教学气氛,从而渐进式地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课外活动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能设计出富有教育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的地理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具有充分思考、勤于探究、敏于实践、善于创造的鲜明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眼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以教材中的相关活动模块为载体,在最新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七八册中设置了诸多活动模块(相关活动框题下的重点有学生操作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它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中关于活动建议的详细要求,依照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再加以灵活运用,选用其中相关活动,而不必受制于具体活动的约束。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从相关活动建议获得相应的启发,拓展活动的设计思路,按照活动的具体需要,组织更好更多的地理课外活动。例如,地图与地球中提出的一项活动建议是:以沙土、泡沫和塑料等为原料,制作相关的地形模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塑泥来制作等高线、等压线等地理模型。更应注意就地取材、易于制作,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结合本课知识点开展了课外小活动。首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小地球仪。接着在教学完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手上的地球仪模仿地球运动,并自主探究“为什么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倾斜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养成一定的自主探究习惯,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四、运用引趣教学
引趣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地理问题,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选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按照新课的具体内容,编造或者转述与内容相关的、生动简短的地理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导入新课内容,这就是故事引趣教学法。
此外,它也涵盖了诗歌、谜语、时事、实验等多种引趣法。其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陆地和海洋》一课时,会涉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有趣故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把握新课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设计多个妙趣横生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当成地理教学的引子,以充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带着任务和好奇心去听课。
例如,在讲解“大陆漂移说”内容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虽然南极大陆极其寒冷,但为什么却发现了那些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会产生的面积巨大的煤层?(2)虽然干燥炎热的非洲距离赤道非常近,但为什么人们在这些地方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对学生而言,为了第一时间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五、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稳步推行新课改,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坚持科学的教学态度,在地理教学中合理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其地理知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经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构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课教师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地理课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情景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资料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供给了梦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供给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进取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本事有更大的提高。同时,经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本事,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进取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本事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团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进取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地理课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大纲对本年级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的地理概貌。
2.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构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确定。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尊重世界不一样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初步构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资料结构。全书分三章,以介绍世界区域地理为主。
2.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力求分散教材的难点,降低难度。
4.教材的形式结构,教材有正文、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形式活泼多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三、学生情景分析:
初一新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具有必须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具有了必须的地理思维意识,其它学科的知识也相应的有所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已经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但同时也存在学生地理学习本事层次化的现象。从年级角度来看,班级之间差异明显。从班级角度来看,学生之间层次化现象明显。本学期的教学设计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情景分析
单元:第六章:认识大洲
资料: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非洲
第三节:美洲
教时:6
周次:1-3
教学目的(目标)要求: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重难点分析: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法及突破重难点措施:演示法、读图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运用地图是学习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归纳区域的特点后,还要简要的分析其相互关系。
情景分析
单元:第七章:了解地区
资料:第一节:东南亚
第二节:南亚
第三节:西亚
第四节:欧洲西部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时:10
周次:4-8
教学目的(目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景。6.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7.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8.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掌握认识地区的一般方法。掌握各地区侧重点。
教法及突破重难点措施:读图法、分析法、填图法、归纳法等。
情景分析
单元:第八章:了解国家
资料: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埃及
第三节:俄罗斯
第四节:法国
第五节:美国
第六节:巴西
第七节:澳大利亚
教时10
周次:9-13
教学目的(目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5.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7.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8.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重难点分析: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落实世界地理概况部分的资料。
教法及突破重难点措施:读图法、分析法、填图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地理课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进取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本事。同时,经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本事,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景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资料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经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当研究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资料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能够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资料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资料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经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经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经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比较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供给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资料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资料,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本事。
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学校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
五、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事、独立分析问题本事和读图本事。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团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进取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本事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进取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