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6 14:39:30
导语:在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江苏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增长
江苏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一直以来,江苏省都对金融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观注,并且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通过金融业的大力发展和金融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金融业发展逐渐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现如今,金融业发展已经在江苏省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区域金融促进区域资本投入水平的上升。区域资本形成与积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资本的积累又取决于资本产出率与储蓄的规模。金融资产由于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加上金融部门的融资机制的影响,促使储蓄向投资加快转移,因此区域金融发展大大促进了储蓄规模的增加。金融发展越好,其金融产品、金融机制的选择越多,人们投入金融业务发展的欲望也越强烈。因此,金融业越发达,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率越高,增加区域资本投入。
2.金融发展促进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金融发展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为潜力的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进行创新。同时,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外部监管促使企业自身主动积极改善经营方式。所以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区域经济对金融运行效率产生决定性作用基于现代货币信用经济,金融资源供需平衡取决于经济的基本状态。规模经济,促进规模的增长,金融资源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金融经济效率的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2.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产生影响金融资源只能够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方可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性的特殊资源,引导者其他经资源的分配。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对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负面的作用。
二、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一)区域金融差异
金融存款和贷款方面从2005~2012年,江苏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不断上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2012年年底,江苏存款贷款首次超过12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存款余额从1978年到2012年增长到75481.51亿元,规模扩大约1244倍,贷款余额从1978年到2012年增长到54412.30亿元,规模扩大约472倍,存贷款总额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由此可见,江苏金融机构具有的资金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金融资产也处于扩张的阶段,逐渐适应江苏省经济对资金的需求。2.保费收入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增加了保费收入,并增加显著。到2012年,江苏省一共90家保险公司,数量比上年增加4家,比2005年增加1685家,从业人员从2005到2012年增加8.8万人。保费收入在2005年为437.34亿元,在2012年上升为1301.28亿元,增长率达到197.53%。
(二)区域经济差异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江苏省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地区差异日益加剧。江苏省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拉大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江苏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处于平稳增长的阶段,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均处于上升的时期,经济效益也获得明显的提高,经济增长较好。在2012年江苏省生产总值达到54058.22亿元,比2011年增长10.08%,人均GDP为68347亿元,比2011年增长9.7%。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4843.89亿元,比2011年增长5.12%,进出口总值达到5480.93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706.58亿元,比2011年增长20.49%。由此可见,江苏省整年的经济发展特点表现为: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增长结构有所改善,消费、投资、出口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可见成效,经济增速良好。
(三)二者关系分析
1.金融存款和GDP随着金融机构贷款的不断积聚,在2005年至2012年间实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GDP的超越。通过相关性检验,测得二者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可见江苏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地方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2.贷款余额和GDP虽然金融机构贷款与GDP增长速率不尽相同,差距被逐渐拉大,但二者的发展趋势依然朝向相同的方向。经过对二者进行相关性检验,确定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江苏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地方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保费收入和GDP2005年至2012年间,江苏省保费收入迎来飞跃式发展,而在2005年至2007年间,保费收入的增长速率与GDP的增长速率基本保持一致。经过对二者进行相关性检验,确定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由此可见,江苏省GDP与保费收入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三、如何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
(一)积极推进资本布局和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会,拓展更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开放条件下,充分做好相关的金融风险预防工作,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和财务管理人员,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使用该地区自身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毗邻上海广泛吸收大型骨干企业,合资企业,高质量的外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在江苏南部。积极做到江苏省政府提出的“争先、领先、率先;创新、创业、创优。”大力促进国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债券发行的门槛,试点城市储蓄市场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的有效运转,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内的金融集体。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将信用评级机制市场化,促进低风险资本市场的模式创新。
(二)加强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基于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对贷款风险评估、贷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间、数量的风险、风险对象、风险损失率进行分析。银行应当尽快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培养广大农民的可信度,降低业务风险。对影响较大的资产质量预警信号,及时消除各种潜在风险的贷款损失可能造成的。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必须尽快治理与优化信用环境,提倡诚实。协调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监控,不仅需要防止债务人,逃避和拒绝金融债权,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人严惩。改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吸引私人资本,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引导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资本扩张能力的优势企业,推动相关企业和项目融资;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部门增加信贷加入。例如在江苏省江北新区浦口区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针对企业信用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采取灵活的措施,对于市场的企业和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争取在江苏省内做到创新创业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坚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综上所述,江苏省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必须通过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结合多一点,争取使江苏省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领头羊。以促进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卢长春 钟雪松 郭小芳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
我们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我们要能够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科学地进行处理,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进行发展。当前,由于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就导致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分析,能够帮助于我们对这两者的了解,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作为金融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础而存在的,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金融体系才被提出和发展,同样地,在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同样能够应用到实体经济当中,可以这样说,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是离开不了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除了提供经济基础,还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当中缺少了实体经济,那么金融体系当中就会发生资本的改变,在投资市场当中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本的进入,这就容易造成无法很好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市场失调的情况也会因此发生。而长久以往,金融体系也会受到威胁,甚至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因此,实体经济是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而存在的,金融体系是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独立发展的。
2.金融体系的构建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体系能够充当实体经济的支付中介,通过金融体系这一支付中介,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完成其原始资本的积累,实体经济的原始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实体经济自身的范围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除此之外,由于生产量增加而带来的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得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得到增长,并且使得实体经济更够更加完整。实体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作为支撑,而金融行业是经济发展以及增长的纽带和驱动力,它能够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作为支撑,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势头十分良好,这能够帮助我国的就业压力有效得到缓解,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因此更加快速。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剩余的资金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最终使得剩余资本的价值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我们就当前我国的金融相关行业的现状来看,很多投资者及相关人员并不能够自身的职责进行很好地践行。相关数据也表明,做为我国实体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往往要受到很苛刻的条件的限制,贷款的额度甚至也只有15%。由于银行贷款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更加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而中小企业除了能够帮助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我国就业压力的缓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能够帮助缓解我国70%的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的就业问题也会更为严峻,就业问题又很容易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多中小企业当中,如果银行贷款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些企业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对资金进行筹集,比如民间信贷等等,而民间信贷等筹集资金的方式比起银行贷款往往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遭到了限制,同时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的方法
1.通过对实体经济效用的推动来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实体经济要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进行摆正和重视,现有的交易应该要向着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对于未来的发展问题,实体经济要能够在交易过程当中对自身进行定位,通过市场的需求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帮助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同样地,金融体系的完善也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二者进行联合,通过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二者实际上是一体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可以进行举例:随着我国当前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始资本也不断被创造,在金融体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原始资本,大量的原始资本使得金融体系的规模得到扩大。这样一来实体经济就会进入到市场当中,更多的资本需求也随着衍生出来。金融体系也会通过这些资本的需求的引导而不断得到发展。要想使得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在金融体系当中融入就需要对实体经济进行改革,改革要从根本上进行才能使得这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不断促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原因如下:(1)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使得利率得到升高,这样一来就会带动储蓄利率的升高,储蓄当中会有更多的资本的进入,大量的资本进入使得储蓄的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2)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使得融资的途径直接得到改变,储蓄也朝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进行融资会更加方便和直接;(3)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模式使得来自政府的干预以及影响大大减少了,而市场调节的作用则大大增大,资本配置也势必会朝着更为合理、公平的方向发展;(4)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的依赖性大大加强了,这样一来金融市场当中的监督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5)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会使得金融市场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也会进一步使得金融体系的层次更为丰富。总而言之,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更加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 经济增长
一、引言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不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还包括新的金融机构和制度的建立、新的金融市场的创设,从宏观的层面,金融创新甚至可以理解为整个货币信用的发展史,这时,金融创新就等同于金融发展。目前对金融创新作用的研究,大都是在广义的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建立的。
以1912年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为起点,经济学家们逐渐开始关注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流派。其中,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曾一度被各国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实践,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了金融自由化后都陷入金融危机中难以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以Levine和King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摒弃了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方法重新分析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新金融发展理论。
二、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界现有的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很强的相关性只是一种巧合,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代表人物是琼·罗宾和卢卡斯。
(二)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
代表观点是“因应需求论”,即经济的发展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金融市场的建立。
(三)金融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九十年代,Levine和King对80个国家从1960年到198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
(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该观点认为,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长期投资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要求金融市场的同步发展,从而促进金融的发展。
(五)金融创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这种理论主要针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均衡,形成的价格参数扭曲,不能达到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有阻碍作用。
三、新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
以Levine为代表的新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金融市场具有改善资金融通中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从而有利于企业融资,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而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机制主要是: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动员储蓄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下边进行分别论述:
(一)风险管理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在此,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流动性风险,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流动性创造功能。在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有两种投资选择,一种是流动性差但收益高的长期项目;另一种是流动性高但收益低的短期项目。流动性冲击的存在,使大量资金流入短期项目,而长期融资困难,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市场的发展集中了大量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可能同时受到流动性的冲击,因而有变现需求的投资者可以把持有的长期投资转卖给其他投资者。这种流动性的创造激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从而有利于长期项目的融资,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二)信息揭示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信息的获取和汇总方面能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具有比较优势,其对信息的揭示有利于降低单个经济主体搜寻经济信息的成本,也使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公司治理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个人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成本极高。金融中介的出现带来了“监督”的功能,不但节省了投资者的重复监督成本,还便利了公司的治理,也有利用按比较优势进行更精细的分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动员储蓄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动员储蓄就是把分散的储蓄转化成资金进行投资。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不但给居民提供了一个持有分散化证券投资于高收益项目的机会,也能使经营效率好的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尤其有利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从而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五)便利交换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的产生,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交易,刺激了生产率的提高,又反馈到金融市场的发展上,从而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总结
虽然存在争议,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检验表明,金融发展确实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金融系统内部存在大量的问题,对非正式金融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不足,这需要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金融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依存关系,金融与经济的协调是经济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广泛,因而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制尚存在较多争议,但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早已取得共识。无论是理论层面上还是经验统计上,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从而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增长水平,同时经济增长本身又使得经济体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反过来也促进了金融的发展。
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方面,自Goldsmith(1969)的开拓性研究以来,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断得到广泛的实证支持。Green(2002)的研究甚至指出,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影响并不亚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金融体系的第一种重要功能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功能是把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产品最高的项目中去。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可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快经济增长。
二、广西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考察指标的选择
大多数研究成果认为最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因此我们也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金融发展主要指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根据戈德史密斯(1968)提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重复计算部分)与国民财富的比值”。对我国而言,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银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各种债券余额、股票筹资额和市值、保费收入等。
以下是广西1995年―2005年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数据。具体资料见表1、表2:
根据表1、2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从2001年到2007年,GDP增长了1.6倍;金融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其中金融结构存款余额增长1.3倍,保费收入增长了1.9倍,股票总市值达1400.91亿元,增加2倍。
三、广西金融与经济的关联性及存在的问题
广西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在加快,但是,广西经济金融化水平虽然较高,其高速发展及高水平是依靠银行信用支撑而非直接金融资产所支撑的,经济证券化趋势不明显,资本市场很不发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滞后,金融体系发展不均衡
广西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快,而证券市场保险市则极不发达。这种重机构而轻市场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大量的储蓄资金沉淀在银行而不能高效、顺畅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而这也直接造成了企业间接融资偏大、直接融资偏小的不对称格局。这种不均衡性直接造成了金融体系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减弱,使资金的成本上升,并进一步影响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储蓄―投资的转化率较低,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广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导致了存贷差,存贷差呈现出扩大趋势,2007年广西的存贷差额达到了1470.01亿元,是2001年的近1倍。这表明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存款资金资源中有一部分没有实现优化配置,造成了资金浪费。
表3显示,2004年至2007年,广西存贷比数值分布在70%-75%之间,最低的年份是2005年,为69.7%,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为74.7%。每一时期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都低于75%的调控要求,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广西区内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较宽裕,存款资金资源中有一部分没有实现优化配置。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社会资金也同样转化为储蓄存款而不是直接投资,储蓄―投资的转化率较低。
(三)资本市场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弱
1.广西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偏小。截至2007年末,广西共有上市公司25家,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1474家)的1.7%。上市公司总股本88.8亿股,总市值1400.9亿元,仅占全国股票总市值的4.4%。
2.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弱,且融资渠道明显单一。自从1994年12月玉柴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广西就再也没有在海外融资,而且广西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公司发行B股和H股,海外融资空白。2004-2007年,全区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5.92%,而同期全国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比例超过20%。
(四)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少、水平低
保险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分散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保费收入构成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了风险保障,同时保险基金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
(五)信用体制不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
1.市场主体信用缺失。不少企业欠债不还,千方百计悬空金融债权,恶意逃废债,贷款不良率偏高;千方百计利用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不实信息骗贷,大量转移金融资产,导致资产流失。
2.金融债权司法保护效果不佳。据调查,广西金融机构经诉讼审结的贷款案件多数都能胜诉,但执行金额率较低。
3.信用体系建设仍显滞后。广西有实力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的机构或企业不多。2007年末,广西共有2家资信等级评估机构,74家资产评估机构,13家信用担保公司。其中信用担保机构由于注册资本金少,规模普遍偏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发展较慢。
(五)金融人才缺乏
随着广西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不断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但广西金融人才总量偏小、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2007年末银行机构从业人数24089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仅6646人,占27.59%,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10%。特别是金融理财、风险管理、审计稽核、国际结算、金融衍生品交易、网络银行和银行卡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奇缺,真正熟悉银行业务的法律、会计、科技等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人员也偏少。
四、促进广西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培育和健全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金融资产的规模与质量
1.积极引进民营经济或外资银行,加大金融开放度。积极推动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引入参股国有银行,促进银行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国有银行效率;大力推动政、银、企合作,引导外资银行凭借其现代银行运作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支持广西区域合作发展项目建设,改善广西信贷投向结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合作的良性互动。
2.扩大国有银行的服务范围,提高国有银行的“体制外”支持力度,对私营、民营企业实行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
3.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合理竞争,通过适当弱化国有金融的垄断地位,提高整体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二)积极引进保险中介机构,促进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保险机构,推进由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参保企业的范围;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个人参加商业保险,提高保险市场在西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重。
(三)积极稳妥的发展股票市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发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围绕广西支柱产业结构调整与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大上市公司的重组力度,增强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金融贡献。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收购,壮大上市公司实力,造就一批行业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健全信用体制,着力改善西金融生态环境
改善金融生态除了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法律和司法体系外,地方政府有必要将金融生态建设放在与投资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地方金融生态建设。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宣传和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信用经济,全面改善区域信用环境。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维护好金融机构债权,建立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重视建立有利于金融发展的规章制度,吸引区外资金的大量流入,为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要以不断创新业务的思维和手段,加快服务金融市场发展的技术设备和通信设施的建设,积极拓展自身业务领域,开展横向业务,为广西金融市场的活跃提供平台。
(五)打造广西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 金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
一、前言
近几个月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开始波及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这使得学术界不得不再次审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关系。近年来学术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主要建立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将技术(知识)积累过程引入典型的增长模型,一举突破了长期困扰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技术外生性问题,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技术进步不再受经济系统之外变量的控制,而是由消费者偏好、资本投资、R&D和教育等经济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因此,金融发展可通过动员更多储蓄、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R&D投资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为增进人们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二元关系的理解,本文将沿着熊彼特主义技术创新思路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及二者因果关系作初步的理论分析。
二、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
关于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最早论述,首见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研究成果。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论证了货币、信贷和利息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的实现,而创新的实质则是生产要素的组合。银行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为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提供必需的购买力,这种购买力不是来源于银行所吸收的储蓄、真实票据的贴现和抵押,而是来源于银行的信用创造,正是这种信用创造的能力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为金融发展理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博奕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广泛应用为金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金融发展理论家不再满足于对麦金农和肖理论的修修补补,他们明显意识到金融抑制模型的诸多缺陷,以及根据这些模型提出的政策主张的过于激进。他们在吸取内生增长理论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金融发展理论: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形成机制的解释是从效用函数入手,建立了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引入诸如不确定性(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之类的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做了规范性的解释。
在金融内生增长理论中,关于金融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方面。希克斯(Hicks)在关于金融市场效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历史性论述中指出,产业革命的发生最重要的条件并不是技术,而是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广泛实施的投资,而这种投资需要恰当的金融安排才能实现,因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连续的、长期的资金注入。因此希克斯提出了“产业革命发生之前有必要发生金融革命”的论断,他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在18世纪早期英国的金融市场有了快速发展,为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史密斯(Smith)指出,当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时,一个经济只能选择那些发展期较短的技术。而只有交易市场的活动效率逐步提高以后,市场才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发展期较长的技术,这些技术也暗含着高投入和高产出,当这种技术的产出效果足够大时,就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技术的选择,从而对一国的均衡经济增长率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界针对流动性风险建立金融市场出现的模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金融安排、流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在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迪威格(Philip Dybvig)流动性模型中,对高回报项目投资的流动性风险创造了对流动性、低回报项目投资的激励。随着证券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会激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流动性、高回报项目上,如果非流动性项目有足够大的外部性,那么证券市场较强的流动性就会诱发稳定的技术创新。
三、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模型
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以在生产中的累积资本代表当时的知识水平直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但却忽视了人力资本所体现的技术进步;沿着罗默的思路,卢卡斯进一步引进人力资本要素,认为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及从事人力资本建设的投入程度,但却忽视了累积资本中所体现的知识水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中的累积资本(机器设备等)体现了有形资本的技术水平,这种技术水平的高低来源于研究开发部门所生产的新设计、新发明等;另一方面,从事教育、研究开发及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本水平(如劳动者的素质及技能等)体现了劳动者从事生产与管理的效率水平,这种技术水平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建设。技术进步本质上就是知识资本不断积累和更新的过程,它包含了使劳动力技能提高的人力资本,以及使机器设备技术含量增加的R&D资本,这两个部分共同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设代表一个国家的知识资本水平,并假定知识资本水平的增加主要源自于原有的知识资本水平的高低、社会对知识资本建设与创新的投入力度(包括国家在教育、科研活动上的投入力度,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投入程度,以及个人从事在职培训、干中学的投入程度)以及从事知识资本建设与创新所投入的劳动力份额,因而有
R&(t)
其中,是从事知识资本建设与创新所投入的劳动力份额,是社会对知识资本建设与创新的投入程度,是知识资本建设与创新的生产效率。
在经济增长模型的数理分析中,可以在不影响分析结论的前提下对效用函数的形式作必要的假定。这里,定义跨时期消费的替代弹性为常数的效用函数如下:
效用函数,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即使得全体消费者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其中,p为时间贴现率,表示人们对于推迟消费的耐心程度; α为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的负值(α>0)。同时,将实物生产部门的产出分为消费C与储蓄S,即:Y=C+S,c为边际消费倾向,且不妨假定劳动力总数即为人口总数。
因而,经济增长的最优增长路径可以由下述动态优化问题给出:
运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求解此动态最优化问题,可以获得一组微分方程系统,由此微分方程系统即确定了决定内生变量的最优增长路径。
四、包含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
现代经济增长中,创新投资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金融发展对通过储蓄积聚、储蓄向投资(包括创新投资)有效转化以及生产效率提高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不同的派别思路各异,但所关注的问题的实质是共同的,都在寻求金融部门与稳定增长之间的联系,其基本思想是,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以及有利于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和资金向有效投资者的转移的金融自由化。
早期的“Harrod-Domar”模型假定产出一资本比σ为常数,这里假定资本折旧率为0,并将净投资I定义为资本存量的变化。因而有:
Harrod-Domar模型强调了储蓄率s及资本的产出效率σ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产出一资本比为常数的假定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出是常数,与经济现实不太相符,另外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条件忽略了金融部门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放松这些条件后,假定储蓄能够转向为投资的比例是,则
其中,是生产率;是储蓄转化为投资(创新投资)的比率;st为储蓄率。金融部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由于R&D活动风险高、成功概率低,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的投资者不愿意从事R&D投资,而这就为金融系统的出现提供了激励。金融系统不仅可通过对R&D项目事前的评估和事中、事后的监督,避免资源配置的逆向选择和创新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 提高了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而且可投资于大量R&D项目,分散了投资风险,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具体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创新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储蓄向创新投资的转化比率,而金融市场运行的成本将影响储蓄一投资转化比率,金融资源的漏出比率(1-)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效率损失。金融市场的信息功能及项目筛选功能使得经济主体能很好地选择高收益投资项目,使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项目上,从而提高了投资的生产效率,同时金融市场使得消费者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化解了流动性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储蓄率也将发生变化。可见,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以上三个参数,从而影响创新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金融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假定其效率表现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比率,这一转化比率的提高依赖于金融部门的工作效率λ,以及投入到金融部门的劳动力比例μ2,以下为储蓄一投资转化方程及储蓄―投资转化比率方程:
从而可以把上一部分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模型扩展如下:
运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求解此动态最优化问题可以获得一组微分方程系统,由此微分方程系统即确定了决定内生变量的最优增长路径。
此动态优化问题很好地描述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机制。金融发展通过发挥风险管理功能,促使储蓄增加以及储蓄向技术创新投资的有效转化,从而有利于创新投资的增加。而随着创新投资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知识的更新与技术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进而导致产出水平的增长。产出增长导致储蓄的进一步增加,并通过金融发展促使创新投资进一步增加,通过技术进步促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的更快增长。
五、结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即金融工具、机构和市场既促进经济增长,又被经济增长所推动。金融部门通过发挥动员储蓄资金、缓解信息不对称、分散投资风险、监控企业行为和消除流动性风险等方式,鼓励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为因果关系将导致以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为特征的高度均衡与以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为特征的低度均衡并存。
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为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到金融系统的重要性。若要深化人们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解,以下领域继续值得深入研究,如R&D融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等对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 创新 经济增长
世界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深刻的金融创新过程,改变了这些国家金融业传统的经营局面,为金融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在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背景下,使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复杂,世界范围内都在探讨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里扮演怎样的角色,它孕育着新的风险,但也蕴含着推动经济增长的助剂。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应当持续走金融创新的道路,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1.金融创新、经济增长、金融危机三者之间的关系
1.1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
金融创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70年代逐渐活跃,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行金融创新,并形成世界性的金融创新浪潮。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紧密相联,金融发展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那么,是否可以认定金融创新理所应当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呢?过去20余年间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使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复杂。在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致命威胁让全世界都在探讨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创新就是其中之一。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泛滥,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研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少,同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定性分析是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的侧重点,实证分析很少。但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众多,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针对我国有影响力的研究仍较少见。
1.2金融创新的界定
金融创新定义纷繁多样,大多源于熊彼得“经济创新”的概念,如美国金融学家莫顿·米勒认为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
2.中国金融创新概况
我国的金融创新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开始的经历3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我国金融创新在金融工具方面、金融业务方面、金融市场方面、金融技术方面、组织制度方面、管理制度方面等都取得了很多成就,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而我国金融创新发展时间短、不成熟,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浅层化、不彻底。
2.1中国金融创新的成就
金融创新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业的需求增多;二是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的增加的金融供给;三是由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当局给予了金融创新一定的空间。
金融工具种类正在逐渐增多,金融中间业务多样化,各种业务逐渐扩大。金融市场种类和层次初具规模,金融技术如金融信息、金融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管制,对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逐渐完善。
2.2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a.自主创新产品较少,吸纳性创新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创新的金融产品达70多种,但80%左右是从外国引进的,真正具有我国自主创新的产品较少。
b.规避风险创新少,主要表现为盈利。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中,追求盈利的创新居多,防范风险的创新少。除了外汇业务有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和部分商品期货之外,一些具有重要风险管理特征的金融工具基本没有。
c.金融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当市场出现某些金融需求时,金融机构才开始进行市场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会导致创新不成熟,缺乏整体层次感。
3.金融危机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认识
3.1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统计800年来历史数据,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休戚相关、荣衰与共。纵观世界金融发展史,那就是一部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往复更替的历史。
然而,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推动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进行资本化和金融化的改良,促使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的完善,以更大力度的创新来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来袭。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一次次的金融危机使得受损国家的金融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但是,不是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考察150年来,自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狂潮”(史上第一次被记载的投机性泡沫事件)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每10年就要发作一次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案例,受害国家无不痛彻心扉。
3.2经济增长与金融危机
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多次爆发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全球对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泛滥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扩散负效应突出显现,“过度市场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3.3金融危机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解和启示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正比关系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可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建设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自2004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就非常重视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发展模式,并且在2006年12月20日颁布了关于我国金融发展的法律,这为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又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的逐渐发展,金融行业的工资收入得到了提高,在人们工资提高的同时,也更好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进步。随着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改革,我国经济的增长也随之在波动,金融发展为我国注入新的活力,这也体现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开展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向人们呈现出一个我国各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方向。又因为我国金融的不断发展,这也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需要更加进步向前。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建设,才能不断保障金融行业的生活水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所以也就表明,要想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就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希望因此我国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开展本文的研究不仅对金融行业的收入存放有了最基础的安全保障,这意味着会给金融行业提供更加工作的信心,这也对促进人们生活安定收入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和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建设也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学者对于金融与经济两者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在早些时候,我国的金融发展主要是以货币、银行两方面组成。Adam Smith 在《国富论》指出,银行的富有指数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促进经济的富有指数,并且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W.Bagehot(1873)在那时候对于英国工业工厂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金融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工厂的经济生产力,促进金融行业的经济富有率,这就很好的推动了英国经济增长的工程。之后的学者J.Hicks(1969)的研究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表明金融的发展促进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将新的技术创新投入到实际产业中需要长期资本的支撑,金融系统的发展也有因此受到了较为好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发展。 Schumpeter(1921)在论述有关货币思想时,开门见山的就作出假设金融是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多研究学家纷纷开始研究金融与经济的关系。Patrick(1966)表示在早期经济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金融的发展需求变得越来越高,金融行业的深化发展可以很好地为经济增长力提供帮助,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当经济的发展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之后,该作用就表现为以需求为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金融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需求,从而产生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由下图所示2015年经济的三驾马车通过金融来实现,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见下图)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
在上面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的学者大部分都认同金融的发展完全可以很好的带动经济的增长力,但是有正方就会有反方,就会有不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出现。他们普遍认为金融的发展模式与经济的增长方式并不会产生相关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相关的程度上,金融的发展有可能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率,会极大程度的消耗经济增长带来的有益效果。Milton Friedman在他所研究的关于货币政策理论中指出货币的供应量的多少从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只会单纯地影响到商品的价格波动,并不会对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大部分发展趋势产生影响,所以金融发展是不会对机构及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在这一时期,Lucas和Wallace等理性学派的经济预想家指出,在消费者的思想当中用理性预期的想法,政府的金融调控手段由于被人们预期到,所以并不会对实际经济发展产生作用。Lucas(1988)通过理论的科学分析,社会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程度表明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对金融发展有需求作用,但是金融的发展可能甚至是一定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Krugman(1998)在媒体发言表示,由金融发展所带来的资本的大量流动和股市的剧烈动荡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又进一步破坏了国民经济稳定的增长模式,对于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下图某企业通过金融投资引起的经济影响可以证明金融对于经济没有促进作用,只有波动的影响。
三、金融与经济发展现状
虽然有关学者认为金融的发展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但各有各的想法,大部分学者还是依旧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是呈现正相关的。
我国的金融与经济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金融行业比如货币机构、银行等收入不断增高,金融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也是金融与经济共同发展发展的一大现状。然而,各地区之间的金融与经济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经济发展在我国各地区间存在的现状之一。当然,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会通过金融发展来共同促进并相关联的。
随着金融的不断进步发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各地区的人们提供贷款服务来解决居民所面临的困难,同时也是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经济增长模式的总贷款中,各地区间的经济的贷款额只有不到20%,而涉农贷款则占总贷款的9%。各地区间经济规模较小,因此国家金融行业的银行对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程度会有所顾忌,会出现商业银行从地区撤出的现象。就会导致金融发展在地区与地区间存在差异,也就导致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差距。
近年来,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随着金融的收入增多,经济产品也广泛受到关注,但城镇经济提供的经济产品种类单一,无法满足金融的需求。各地区间金融市场的规划程度不高,金融的放贷风险机制匮乏,并且监管的担保公司数量少导致受到经济增长存在风险,这又是表现出了金融发展时时刻刻影响着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呈现正比关系。由下图部分行业土地出让金与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增长模式图可见地区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见下图)
总之,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既具有机遇同时也具有挑战,金融的发展既具有优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缺点,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时间里金融与经济共同的发展能够更好,从而更好的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经济的增长水平。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见下图)
四、总结
通过以上全文对于现在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金融的发展促进着经济的增长,但是各个地区间的两者发展具有差异。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各个地区间的金融发展无形中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促进作用,有两幅图表就能得出。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和资本的稀缺,加上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的无效率,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中。金融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于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经济资本的输出效率。而我国各个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通过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用金融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
内容摘要: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关键词: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实证检验
自从Goldsmith(1969)给出了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呈现正相关的结论以来,有关于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金融深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对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本文就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最早追溯到Bagehot(1873)和Schumpeter(1912)。Bagehot和Hicks(1969)认为金融系统在工业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Schumpeter主张功能完善的银行能够通过发现和支持具有较大成功概率创新项目而刺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相反,Robinson(1952)、Lucas(1988)和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对金融持怀疑和漠视态度(Levine,1997)。但总体上说,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认为: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在理论研究方面,Gurley和Shaw(1955)发展了Schumpeter等人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他们通过分析金融中介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结构金融系统,即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Patrick(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他把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观点分成两类:主张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叫做供给主导;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应的称为需求遵从。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Bencivenga和Smith(1991),Saint-Paul(1992),King and Levine(1993),DeLa Fuente(1994)等人也都采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方式分析了金融系统5种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Greenwood and Smith(1997)则分析了金融市场通过增加专业化来促进增长,突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限制,开辟了分析经济增长来源和决定因素的新途径,是增长理论研究的一大进步。但这种进步从本质上说仍然是局部的,因为现有研究没有从总体上揭示出经济增长的机理。
在实证研究方面,随着先进的计量工具和统计软件的广泛运用,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得到了验证。Gupta(1984)采用Granger(1988)提出的因果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指标表示金融发展、用工业生产指数表示实际经济增长分析了14个发展中国家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表明14个发展中国家中有8个国家存在供给引导现象,4个国家供给引导和需求遵从现象都存在,2个国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Demirguc-Kunt and Maksimovic(1998)、Asli(1996) and Ross Levine(1996)、King and Levine等研究者们用四种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方法引入控制变量,在Goldsmith(1969)的工作基础上考察了77个国家,得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并且还说明了金融发展的初始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大。阿德洛夫(Adolfo,2001)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通过检验巴西1980-199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Levine(1998,1999)、Loayza、Beck(2000)也得出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关系,他们将这一关系归于内生性。Loayza、Beck(2000)使用面板数据,发现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关系。Rioja、Valev(2004)发现,在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TFP来实现,而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来实现,Beck、Levine(2004)也发现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Beck、Levine(2002)、Norman Loayza and Romain Ranciere(2002)采用平行数据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关键词】 新疆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金融规模
一、引言
由于新疆的特色地理位置和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新疆在西部开放中占有重要位置,未来新疆在中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研究新疆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提出新疆在今后的发展中金融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观点。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如卢飞(2011),陈敏、刘城熙(2012);第二,经济增长引领金融发展,如王芳、刘伟宏(2011),姜冉(2011);第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即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如郭福春(2007);第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关系,如梁洁(2010),史焕平(2011)。本文从直接和间接金融规模、金融深化指标以及金融融资结构三个方面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新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现实描述
1、新疆经济增长概况
自2010年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新疆的GDP为8360.2亿元,同比增长12%。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新疆经济增速排行在全国位次快速前移:2010年为第29位,2011年到了第21位,2012年攀升到第11位,2013年首次进入了全国前十位。新疆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中央的支持,但是新疆的后发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2、新疆金融发展概况
新疆金融发展水平还处于欠发达阶段,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相对于银行融资还处于附属地位。从金融机构存贷款方面来看,2013年新疆的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088.8亿元和9840.4亿元。从2003年起短短的十年时间存贷款余额都实现了五倍左右的增长,而新疆的GDP也增长了进五倍,说明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疆GDP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通过直接和间接金融规模、金融深化指标以及金融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因子分析,分析金融发展的不同方面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1、模型设定
本文的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
Y=AK?琢L?茁 (1)
式(1)中Y是从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K是投入的资本,?琢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茁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
经取对数变形后得到:lnY=lnA+?琢?鄢lnK+?茁?鄢lnL(2)
从式(2)可知,影响总产值的因素有综合技术水平、投入资本和投入的劳动力数。而金融发展最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引入金融发展的一些指标来代替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直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的影响。相应的,模型可设置为:
lnY=■?琢i?鄢Xi+?茁?鄢lnL+?着 (3)
式(3)中Xi代表金融发展指标,?着为随机扰动项。
2、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仅从GDP角度去衡量新疆经济增长的指标。间接金融规模从金融从业人员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分析,金融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银行从业人员,故将金融从业人员作为间接金融规模的一个指标。直接金融规模则包括股票市值。由于新疆的债权余额数据不可得,所以在此会有一点影响,但不会太大。金融融资结构则为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本文的数据来源为《新疆统计年鉴》、Choice金融终端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1、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检验。由于原始数据的单位等不统一,所以本文先将其进行标准化。接着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以确定是否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时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达到显著时,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04>0.5,该样本数据可以用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86.984,P
(2)因子分析结果。用SPSS21.0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其中抽取因子时用主成分法,旋转因子时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求因子得分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输出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在总方差解释中,提取的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019和1.802,它们累计可以解释5个指标中96.419%的变动情况,另外共同度显示,五个指标共同度都在0.94以上,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度也在0.94左右,表明用提取的两个因子来解释5个指标反映金融规模的变动情况相当有效。表1和表2是因子系数矩阵,其中表2中旋转后的因子系数矩阵有着更为明显的经济含义:因子1主要与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占比相关,这意味着因子1主要衡量的是间接融资规模的扩张,因子2衡量的是直接金融规模的扩张,所以本文将因子1定义为间接金融规模,将因子2定义为直接金融规模。
根据表3显示的得分系数矩阵,两个因子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1=-0.49?鄢X1+0.427?鄢X2+0.551?鄢X3+0.22?鄢X4+0.068?鄢X5(4)
F2=1.004X1-0.208X2-0.402X3+0.082X4+0.293X5 (5)
其中,X1、X2、X3、X4、X5分别表示股票市价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从业人员数、中长期贷款占比标准化以后的数值。
2、实证结果
用这几个变量对GDP作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逐步法在显示中就是依次进入模型的变量以及变量进入与剔除的辨别标准。
从模型拟合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个模型的系数依次递增,并且都在0.98以上,所以,模型的拟合情况非常好。方差分析表则给出了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发现P都为0.000。所以,模型是非常显著的。系数表给出了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自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最后成型的各个自变量系数是非常显著的。
最终模型表达式为:
F=-2183.401+0.444X1+671.661X2 (6)
其中,X1和X2分别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从业人员数。因此新疆经济增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的增加,说明金融在一些方面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其他方面则表现的不是很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疆的金融发展程度还很薄弱,经济的发展从金融发展来看只有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可以回归,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来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能够很好地说明新疆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将是新疆在今后金融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五、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新疆的金融规模扩张可以促进新疆经济的增长,现阶段主要靠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这主要是因为新疆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还是比较薄弱,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说明新疆金融所起的作用不显著,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援疆的工作开展,新疆的自身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扩张金融规模
直接金融规模和间接金融规模的扩张都对新疆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主要体现在存款上,说明新疆的经济发展主要在援疆上面,新疆经济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转变,贷款的水平和质量都要有所提高。
2、优化融资结构
新疆的贷款结构体系不够健全,需要经济发展对其进行促进。现阶段新疆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进程,实现经济飞速发展。此外,新疆的股权交易中心以及债券市场也要发挥其相应作用,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新疆是经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很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思想、观念方面,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效率,营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积极吸引大财团、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等来新疆投资,引进先进的金融组织架构,从而不断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2] 徐海燕:新疆在向西开放战略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J].西部学刊,2014(1).
[3] 卢飞: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1956―2009年的经验验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4] 陈敏、刘城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总量、市场和效率的解释――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