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4:40:42
导语:在雾霾治理的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施工;雾霾天气;绿色施工
近些年以来,全国部分城市先后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污染范围覆盖近270万平方公里,波及17个省市,影响近6亿人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紧迫需要解决工作之一。
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问题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之一。在参加上海、广东及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均提到PM2.5等相关环境治理问题。说,十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在增强,认识也在提高,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绕不开躲不开的事,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总书记还强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毋庸讳言,治理污染已是中国人的集体意志,上至中央最高层,下至社会最基层,莫不如此。强调PM2.5关系民众幸福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对污染宣战,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足以说明治霾等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显示的危机感:“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所以,“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雾霾是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中科院的专项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是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机动车为城市雾霾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就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消除雾霾天气的应用对策。
(一)昌导绿色施工,把绿色施工做为一项最基本方法来解决除雾霾天气,绿色建筑对于气候和天气的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绿色施工,应规划、设计阶段,在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把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组织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及细则,负责组织绿色施工的实施;对绿色施工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动态调整。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把绿色施工具体落实到位。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具体地实施管理
1.前期施工阶段,对施工道路、料场等进行硬化,降低裸土面积,;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建筑施工区域以进行覆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土方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车斗,保证车辆清洁,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达不要求暂停土石方开挖、运输作业。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材料仓库采用全封闭库房,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水化阻隔法,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6.机械设备与机具,定期保养机械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7.建筑垃圾控制,对现场废物处理进行监控,每天不少于两次的全场清理清理可能增加扬尘的材料、废物;对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8.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先做好顶层设计,使预案内容精细化、人性化和公众化,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不利影响。
9.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聘请监测公司到现场测试空气质量,对检查发现问题区域,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解决雾霾天气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要加强自身工作环境的严格要求外,也要呼吁环保执法人员加大工作力度, 也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从共识到责任,从制度设计到贴地而行,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在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治污之路将一步一步坚定地延伸下去,“绿色美丽中国”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2014年全国“两会”报告相关内容。
2013年新年后,连续笼罩在我国华北、华中及中东部的雾霾仍让人心有余悸,有人发黑色幽默式的牢骚说:“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请记住:雾以吸为贵。”牢骚归牢骚,在各种针对污染天气的指摘中,有一些观点是存在误区的。
第一个误区是,环保全是政府环保部门的事。
作为与环境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环保部(局)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在现有的政府管理方式下,一些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管理却并不是由环保部门来负责的。“九龙治水”往往导致环保缺位。
环保问题微观层面如工厂污水排放的控制,可能由环保部门监测和管理,而宏观层面则是产业的布局和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则需更高层级的政府官员决策考虑。如何实现绿色GDP,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胸怀。
从另一个层面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当我们一边在雾霾天气中仍然开着私车上路,再到餐馆中点燃一支烟开骂空气质量如何不好时,就显得有点儿不那么具有建设性了。所以,环境保护解决好环保问题,除了问责之外,也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二个误区是,环境改善两三年就得到实现。
某些区域的地理特征都决定环境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4000多人死亡的“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而直到本世纪初,伦敦的空气状况才在长期不懈的治理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而我们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也是近10年的事。
改善部分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极端的做法实现,这可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解决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陈义珍等研究员算了一笔账:2008年8月8—24日,北京PM2.5达标率达到88.2%,每个百分点的达标率对应的环境治理成本为5.12亿元。这还不计奥运会期间因工厂关停、设备整改等空气质量控制手段造成的生产损失。
显然,某些做法是不能持续的,不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更何况有些污染问题,例如水源的污染,生态的重建,即使采用极端做法,也不可能取得较快的结果。环境污染治理改善是个长期的过程。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环境的问题是发展造成的,解决污染还得通过改变发展方式解决。
第三个误区,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可能会造假。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部分地方,环保部门为了配合当地政府经济的发展,可能在一些环境监测的数字公开透明上动点手脚,但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造假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很愚蠢。
以北京为例,作为首都,同时也在国际社会组织监督之下,如果权威环保部门在监测数据上不专业或有意造假,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更何况环境问题往往可以直观感受到,如果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与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有较大差异,那么也很容易遭到质疑。
而环保部门公布真实的数字,客观地展现一个地方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于环保部门增强工作的必要性和获得各方面支持都会大有裨益。
第四个误区,这些年大气污染一直在变坏。
面对愈发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珠江三角洲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也在日前正式印发。其中提出,当启动最高级别的区域I级响应时,将采取严格的强制性减排措施,包括中心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务车封存30%~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限产减排15%~30%,建筑施工、装修喷涂等行为也必须停止。在I级响应的健康防护措施上,则要求中小学停课,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实行带薪休假或弹性工作制。
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应急管理,且将珠三角作为整体统一处置,既是对空气污染严峻形势的及时反应,也是行政管理和污染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应急预案的健康防护措施上,要求中小学停课,无疑是极为负责任的态度;在提出重污染天气单双号限行之外,同时强调要按照具体比例封存公务用车,而且公务用车还受到单双号限行的额外限制,这意味着重污染天气时最高将有60%~70%的公车停驶,无疑更有示范意义。
虽然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机动车来说,停驶公车对改善空气状况的贡献可谓九牛一毛,但将视角从私家车转到公车上,无疑是向现代政治伦理和责任感的回归。正如治堵方案中有无控制公车数量备受关注一样,公众在乎的不是控制公车数量的实际效果,而是政府部门向自己开刀的率先示范的公平感和责任感。
封存公车说易行难,尤其是在公车具体数据尚未公开的情况下,到底哪些公车应该封存,Ⅰ级、Ⅱ级响应时封存公车有无细分,是否落实,如何监督,同样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不独停驶公车,应急短信发送是否到位,中小学停课有无明确操作指引,不稳定污染源如何监管,目前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监管难题。正因为如此,今年1月份广州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时一度遭遇手忙脚乱的状况。
这意味着,任何方案在规定条件和制定目标之外,还应有相应的操作细则予以配合。譬如,Ⅰ级、Ⅱ级响应时的封存公车名单应予报备,纪委监察部门随时进行监督,并对违反规定者做出相应处罚;再如,平时就应该收集重要不稳定污染源信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时对这些企业进行细化监管,这背后自然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可以说,大到地区联动,小到应急短信发送流程,细节是决定应急预案成败的关键所在。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珠三角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企业密布,人口聚集,既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制造者,也是雾霾危害的主要承受者。雾霾治理的重心被放置于珠三角,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空气污染的扩散却不因地域边界而停止,佛山产生的污染会影响到广州,珠三角产生的污染同样会影响到粤东西北。科学研究也证明,城市之间大气污染的输出和输入关系非常复杂,而且输出输入的强度非常高,这就体现着联防联治的重要性。正如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所言,不应仅仅关注珠三角空气质量,粤东西北的联防联治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层面,还是环保治理的层面来看,这种更大范围的联防联治无疑都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之后进行的拓展提升的学习。优化我国工业的方向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承载着中国未来的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非常必要。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工业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前面农业的学习中也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上都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做了必要的知识及理念储备。
【教学目标】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传统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国情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振兴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并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分布现状。
难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地图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引入:阅读资料,承上启下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我国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描述”,提问:关于中国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用下列哪个词汇描述表示比较准确?(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工业大国、工业强国)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虽然我国许多工业产品出口数量庞大,但我国目前还只能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
对应的学生活动:1.阅读文字资料提取信息,思考问题。
2.了解我国工业在世界的地位及所处的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区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阶段,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理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分析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
过渡:正因为我国还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完全实现工业化,所以我国工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教学环节二
观看视频,分析工业问题,明确工业方向
教师活动:播放“穹顶之下”五个剪切片段,按顺序出示下列问题串。
视频1“对小女孩的采访”
问题1:小女孩看不到蓝天的原因是什么?
视频2“雾霾的两大原因”
问题2:我国工业煤数量巨大,其他国家发展燃煤过程中也有污染吗?
视频3“其他国家(印度、伊朗;美国和伦敦历史上的污染)的污染情况”
问题3:既然钢铁等企业污染如此严重,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对这些企业予以取缔呢?
视频4“对钢铁企业的采访”
问题4: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够使“我们的经济不掉下来?”
视频5“专家谈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对应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五个逻辑思维关系逐步递进的五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在对问题的递进式思考中,意识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个问题设计意图如下:
问题1:视频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
问题2:了解当今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雾霾的产生原因及与工业的关系。
问题3:了解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极易出现的问题,学会以发展的视角看问题。理解我国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问题4:了解污染问题的治理涉及就业问题、经济问题等多方面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学会用综合观点看问题。
问题5:理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教学环节三
观看图片 知晓高新技术产业类型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猜测属于哪类高新技术产业。思考该类产业与目前学习的哪个学科关系密切?
对应的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思考
设计意图: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类型,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环节四
看地图 归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分布特点。
对应的学生活动:结合地图,归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地图归纳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节五
谈理想 交流分享职业规划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思考未来职业规划,结合自己擅长的学科,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与同学分享职业规划。
对应的学生活动:结合知识,选择自己将来从事的产业类型,初步规划未来职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分享交流能力。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结合微信圈盛传的“穹顶之下”视频对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方向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热情。
我国污染物排放的
累积性、长期性、复合性及新型环境问题将相互交织,环境保护工作必将
更加复杂。同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老百姓对环境质量
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因此,重视并加快环境
政策创新与实践将
成为新形势下我国
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仍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然而,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以防范为主的管理方式能否有效遏制持续恶化的环境质量?
中关村绿色国情与战略研究小组研究员曹凤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十年,我国污染物排放的累积性、长期性、复合性及新型环境问题将相互交织,环境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复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重视并加快环境政策创新与实践将成为新形势下我国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
积极完善 由污染控制转向质量改善
总体来看,我国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选择了多维的环境管理模式。“十二五”时期,我国采取的主要是污染控制管理模式,并处于向环境质量与风险方法目标管理模式过渡时期。PM2.5环境质量标准出台就反映了这种趋势。
不过,这种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治理方式,已经通过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一位业内专家曾向记者直言,依靠目前的政策管理手段,严重的雾霾现象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不能消除。
事实上,不仅仅是雾霾问题。当前,一些传统污染物,减排边际成本开始大幅度增加,减排压力不断加大。尽管旧的环境问题有望逐步得以解决,但由PM2.5、重金属、危险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引发的环境风险已处于高发态势,重金属、工业场地污染等累积性、难治理问题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污染防治重点也将由工业点源污染转向区域性、行业性、流域综合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等。
要解决这些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渗透的环境问题,显然需要更加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曹凤中认为,未来十年内必须重视以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实施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双重约束目标控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压力未完全解决阶段,治污减排仍是环境保护的重点,短期内不能弱化,与风险防范一并作为环保工作的两大抓手。环境质量作为目标指向,可能建立总量与质量双重约束的考核机制。”曹凤中说,“十三五”以后,经济结构若能成功转型,经济增长与原材料消费逐步“脱钩”,环境压力可能逐步减轻。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将有所降低。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的环境质量导向预期,即创建舒适、优美、健康的生存环境,将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如果进展顺利,曹凤中表示,2015年后,我国应以环境质量为基准研究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研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PM2.5等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污染物的管理政策。按照环境质量改善的客观规律,逐步实施按要素的系统管理方式,实现清洁且安全的水体、清新的空气、保护与恢复的土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四大目标。研究以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导向的分区分类管理政策。鼓励各地方根据自身环境状况和突出环境问题,制定地方排污标准,实施特别排放限值,进行严格管控。
加大投入 提升环境经济政策的执行力
实现环境质量达标或者环境质量安全,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曹凤中认为,除了继续加大政府性财政资金的环保投入外,需要拓展环保工作的资金渠道。
从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产业将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万亿元。2011年至2015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环境保护投入将翻一番。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指根据环境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投资、市场等经济杠杆,调整和影响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及生态破坏行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环保规划的重要保障和基石,是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政策支撑,是未来环境政策创新的主要方向。为此,曹凤中认为,未来十年,应继续强化综合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使其成为一个污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扩大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排污交易和其他经济手段的使用范围,加强其激励作用。
拓展环保资金投入还应多管齐下。“比如,积极推进生态补偿、完善排污收费政策,加快环境税改革,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贸易政策的运用,逐步构建体现环境资源成本的环境资源定价政策机制等。”曹凤中进一步强调。
让环境政策更加行之有效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曹凤中表示,环境保护已成为国家责任,环境政策必然要系统地融合到国家其他各项政策中,在制定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能源等经济政策时,均应考虑这些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应将有关环保要求纳入到这些政策之中。
目前,我国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综合目录的工作正在逐步发展。曹凤中介绍说,编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就是要通过对产品、工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论证,来反映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差别化的政策,将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内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强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
为达到以环境保护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曹凤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政策,遏制“双高”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鼓励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逐步降低重污染工艺的权重,并加大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
就企业而言,环境成本的控制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核算体系所提供的信息对其环境成本核算所进行的基本分析,并且采用了一定方法,对产生?h境成本的过程中相关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环保法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企业既能实现环境效益,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环境成本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观念轻视,不重视环境问题。一些企业对环境问题没有足够的深入认识和重视,在造成环境污染后,认为只要相关部门不出面管理或者作出一点相应的赔偿就不会有问题,因此经常治理的不够彻底,殊不知越不解决问题,成本越大,效益也就会越低。
(2)忽视预防过程,单纯控制生产成本。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的观念下,成本控制其实就是单纯地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不会考虑其他的问题,因此企业经常忽视或者是不考与环境相关的预防问题,这样就不会从本质上为企业获得效益。
(3)存在末端治理思想。某些企业在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消费使用等经营过程中产生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这些过程中他们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在生产末端就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末端控制的成本相对较大,对企业会非常不利。
三、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食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且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安全,经常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食品企业应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其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影响着环境,由于我国的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使某些环境问题在短期内爆发了出来,而且情况非常严重,比如荒漠化,雾霾等。对于国际上而言,环境问题同样突出,因此相关的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以及各国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都相继出台,约束了企业的行为。对此,我国政府也紧跟脚步,也在1995年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评价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政府的规定同样也使得企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活动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控制环境成本。
(2)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的意识也逐渐重视,因此这时绿色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对青睐,而有些环境意识较强的国家已经开始禁止无环境或者是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在这一方面,我国也在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这就会使得人们将最终放弃环境有害的产品,从而这些产品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这就会使企业从意识上重视环境问题。
(3)有助于控制环境风险。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不仅会使得环境支出的总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加重环境问题的污染。其主要表现在:预防性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从而导致企业不断增加其成本;由于环保部门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污染严重的材料,这就会直接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总成本的增加;
四、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
每个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法。食品企业在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时应该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节约成本,即要求小投入来获得大收益。这也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环境成本的控制系统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此外,经济性原则也是评价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雾霾”、“地下水污染”等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焦点问题。目前,国家开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而环境会计是衡量企业综合效益、避免企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基于有关法律法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环境会计可对环境开发、环境防治和环境污染的成本进行计量,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实施环境会计对我国营造和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这种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18%的GDP增长是通过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来实现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尤其是2013年以来持续的“雾霾”天气,使民众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实施环境会计引导,监督企业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环境会计的推行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重新评估,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同时兼顾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在逐步加大。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在同类型企业中,环保节能型产品的生产会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不论哪一家企业,如果一味的追逐经济利益,对人们生存的环境肆意破坏,不加治理,势必会遭到政府的管制和公众的谴责,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相反,如果企业能积极响应政府和公众的环保要求,利用会计方法从环境资源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和计量,降低污染程度,势必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快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开环境会计信息,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是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合作,满足跨国投资的需要。其次,发达国家通常会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加剧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加快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
实施环境会计是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会计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本文的环境会计核算从管理会计开始,沿着价值型信息,向财务会计过渡这条主线来介绍环境会计的核算。
1、编制物质流平衡表
物质流平衡表是记录企业一定时期内投入端和产出端的物质信息。投入的物质主要有材料、能源、水,其中材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营业材料以及包装材料等;而流出的物质主要有产品、废弃物、排放物。它反映了企业在生产中投入和产出的状况,是实物型环境信息收集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质流平衡表中投入的各种物质我们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寻找出路,还可以通过比较材料投入与产品产量或材料投入与废弃物、排放物数量,来进一步提高企业材料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经营业绩和环境业绩的双赢。
2、计算生态效率指标
生态效率指标是环境变量与财务变量的比值。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水资源消耗量、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而财务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净收益。生态效率指标可以预测企业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它展示了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生态效率,也方便我们将同类型企业相同时段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为我们准确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
3、核算价值型环境信息
(1)环境成本。环境成本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是价值型环境信息核算的重点,一般企业的环境成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非产品产出的材料成本。非产品产出就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形成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放物,它们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各种废弃物、排放物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了材料、水和能源后转变而来的,中间可能还发生运输费、管理费、加工费等等,所以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正确核算非产品产出的材料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的资源使用率至关重要。降低非产品产出的材料成本既有利于环境效益,更有利于经济效益。正确估计损失比重和废弃物、排放物的加工成本是非产品产出材料成本核算的重点。二是预防和其他环境管理成本。预防性成本指企业在生态系统管理、现场回收、绿色采购、供应链环境管理等活动中为预防废弃物和排放物的发生而支付的预防性成本。而企业在构建环境规划、环境系统、环境测量以及环境交流等相关的环境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支出,我们统称为其他环境管理成本。在这些成本中,废弃物和排放物的预防性成本估算是一个难点,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环境保护份额按比例计算。三是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控制成本。它是指企业进行废弃物和排放物处理、场外回收、污染场所的恢复以及其他消除污染发生的活动成本(其中不包括预防活动发生的成本)。另外,企业发生的与环境破坏相关的补救和补偿费用,保险和预提的环境负债等,也都应列入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控制成本中。四是研究开发成本。研究开发成本主要指企业在开发节能产品、研究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运用以及替代原料研究等各项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研究活动中支付的成本。
(2)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是企业通过环境污染治理活动带来的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经济收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收入增加类,包括循环利用产品、废弃物的销售收入以及环保政策的财政补贴收入等,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该收入数据计算环保收益;另一种是费用节约类,包括采用环保手段引起的材料、能源、水投入减少的费用,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政府给予的税费减免,以及其他因环保活动引起的与环境治理有关而减少的费用。这类环境收益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环比或定比方式计算。
(3)环境资产。企业在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中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资本性支出,不仅有人力、物力的支出,还包括一些环保设备的支出。目前,企业在环保方面配置相关设备主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为了减少、转换、移动排放物和废弃物通常会在生产过程的尾端配置;如果仅仅是用来减少、清除污染物的排放会在生产过程内部购置或者安装。企业的环境投资就是由这两种资本性支出构成的。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环境投资和设备的折旧进行环境资产的核算,即期末环境资产=期初环境资产+环境投资-环境资产折旧。通过环境投资和环境资产的核算,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实际治理污染物的能力,还可以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数据。
(4)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影响,需要企业用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义务。环境负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确定环境负债。确定环境负债是指清偿时间和金额可以确定的义务,包括应付的排污费、应付的环境补偿费和一些应交的税金,可直接根据计量值入账;二是或有环境负债。或有环境负债主要是针对发生概率很小,产生的损失金额难以合理估计的环境负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的货币损失和恢复被破坏生态资源的支出。我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可知,或有负债的数值主要取决于清偿该项负债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在计量的方法上主要有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
三、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在推行环境会计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将环境会计的成果与传统会计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同时要尽快修订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提供统一的环境会计核算标准,方便与国际接轨。
2、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通常不会对环境资源的履行情况如实进行披露,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来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督。国家环保部门、财政部门、证监部门等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起来不定期地对各个企业进行检查,审核各个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全面性。另外,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设立一个数据库,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还可以方便信息使用者随时查阅。加大社会的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建立社会监督网络,保证群众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
1、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能源消耗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的消耗成正比增长。作为我国方根能源之一的煤炭,在近十年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各地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自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也逐渐回落,从而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煤矿企业利润下滑。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企业只能降低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2、大气环境治理带来的影响。2013年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个转折点,在雾霾连续出现,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国家下定决心加大空气环境治理。但同时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煤炭企业。由于国家治理污染的需要,各地加大了对能源消耗型企业的监控力度,压缩企业产能,减少煤炭等能源的依赖。国家对治理污染的政策严重限制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需求,煤炭价格一路下跌。煤矿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取利润,维持企业生产。
3、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煤矿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市场规范。煤矿企业在2013年以前几乎处于卖方市场,企业生产基本处于粗放性经营模式,对成本管控重视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2013年后我国煤炭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应当通过树立品牌价值,降低成本消耗等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
二、煤矿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管理,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比例明显增加,国有重点煤矿从2003年的47%上升到2007年的65%。而在需求强劲的年份,煤矿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大都采取粗放式管理,只求产量而放松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在过去的经营中对成本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经营成本管理有点无面。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想要降低经营成本,不应仅仅是一个人、一个车间或者是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而在煤矿企业的现实管理中,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集中在生产阶段,并且对生产阶段也不是全过程管理,而是单纯的事件控制。比如,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制定了废料回收制度,也提出了奖惩措施,但这些规定几乎都以孤立的制度形式存在,与预算管理体系及内部控制体系脱节,这就影响了制度制定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使成本控制缺乏系统。
2、无节点控制,重点不突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繁多,但对成本管理关键点的控制不突出,比如煤矿企业由于消耗大量井下材料,进而形成大量残废料,这部分残废料也构成了原煤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煤矿企业对报废材料的管理大都重在处置管理及报废流程管理,但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管理节点——存放管理,从而使煤矿产生的大料废料无处存放造成丢失,每年损失可高达数百万元。又如销售费用的控制,往往是从差旅费支出、住宿支出、人员工资等方面进行控制,而没有根据企业特点分析成本的可控性,找出控制节点,进行重点控制,从而使销售费用控制流于形式。
3、管控措施落不到位。煤矿企业由于习惯于粗放式管理,重制度、轻落实。某国有煤矿企业每月都进行绩效考评,但考评手段竟然主要是领导打分和中层领导相互打分,最后的结果是区队或部门轮流坐庄,对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的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同样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如某煤矿企业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但由于废旧物资无处存放,导致废旧物资管理实际上无人负责,给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
4、成本管理创新不够。目前,传统成本管理对煤矿企业影响较深,其在管理体制上只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实施计划、核算和分析,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事后管理、忽略事前预测和决策,在成本责任上仍旧大锅饭,与经济责任制度脱节。
三、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实施全面成本控制
在我国对煤炭需求不断减弱的背景下,煤矿企业应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外挖市场,内挖潜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成本控制。
1、成本管控体系思路。要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建立并实施全面的、纵深的成本管控体系。该成本管控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和纵深性。全面性:一是指该体系所包含的成本控制内容不仅是生产过程,还包括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甚至包括融资环节;二是指参与该体系成本管控的人员是全体员工。纵深性是指成本管控不仅管理层的成本控制,还包括部门、区队成本控制,也包括班组及个人成本控制,还包括工作环节控制。
全面性要求我们在建立成本管控系统时应加强成本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及事后管理。事前管理应重点建立煤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事前预算,强化成本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事中管理就是在费用发生时加大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体制下的成本事中管控应以预算为标准。事后管理主要是加强成本分析及绩效考评,为优化成本预算及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绩效考评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全面性还要求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应涵盖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提高成本管控的有效性。
纵深性则要求我们建立成本管控体系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整合,对成本费用的发生既要关注整个流程的成本控制,更要关注成本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只有强化关键点的成本管控,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控体系的效力。
2、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及三个层次的内容,三个方面即该成本管控体系应至少包括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三部分;三个层次是指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就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如下: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1、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这部分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预算流程、目标分解、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评等相关制度及方法;2、预算管理经营指标体系,分部门分岗位建立详细的预算管理经营指标体系部门、岗位;3、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分部分、岗位建立详细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二是成本管理体系。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构成,然后按具体费用项分以下4项内容进行成本管控:1、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与该项费用有关的相关制度;2、责任成本管理信息传递,绘制与该项目管控相关的流程图,标出关键控制点;3、责任成本管理定额体系,根据预算体系制定该项成本费用的定额;4、责任成本管控方案,针对该项成本费用的特点及流程图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方案。
化学与环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 有关各种污染物的形成和危害的考查
常见的污染问题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电池、金属材料、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室内空气受污染、实验室内的污染等。全面认识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处理各种污染物的必要性和原则,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推广使用无氟冰箱有利于防止“臭氧空洞”
B. 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 及时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了污染物及污染源处理的相关知识。由于含氟物质能破坏臭氧层,推广使用无氟冰箱能防止“臭氧空洞”;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没有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只能造成污染的面积增大,故B错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但仍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故C错误;及时焚烧废弃塑料虽减少了“白色污染”,但却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反而增加了空气污染,浪费资源,不可取,故D错误。
答案 A
例2 (2012·宿迁)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B.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C. 水中Ca2+、Mg2+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水体污染,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等污染物,随意丢弃易造成水中重金属污染,故A正确;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B错误;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增多而造成的,故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错误。
答案 A
二、 新情境下的污染问题的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新的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环境下,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新信息,领会贯通,准确答题。
例3 (2012·烟台)2012年2月29日,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 CO ② CO2
③ SO2 ④ NO2
(2) 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 天然气 ② 石油
③ 酒精 ④ 煤
(3)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 ,这是汽油 燃烧产生的。
(4)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64页)
③ 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 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⑤ 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 。
解析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 2.5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认识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小型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扬尘污染源等手段有效控制。
答案 (1) ①③④ (2) ③ (3) 碳 不完全(4) ③ (5) 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三、 有关绿色化学、节能减排、世界环境日等的考查
通过化学的学习不仅要能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同时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例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
进行实验
B. 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 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例题5 (2012·陕西)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