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43:15
导语:在公共管理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公共行政的起源与特质
公共行政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从政治学当中分离出来、形成自身特有的学术研究体系,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公共行政研究起源于美国,而后经由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而拓展到世界各地,为现代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对公共行政研究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必然要求。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实现了社会生产力高速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层出不穷。当时,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政党分赃制”(Spoilssystem)一度大行其道,由选举造成的周期性政治震荡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官员更替;这种人员频繁更迭进一步使得政府管理工作非常不稳定,公共政策也难以长期坚持和落实。行政管理变革的要求迫在眉睫,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宣告了美国行政文官制度的建立和“政党分赃制”的终结。为了回应社会现代化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同时也作为对行政文官制度的深度理论阐释,1887年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WoodrowWilson)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名为《行政学研究》的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的必要性。1900年,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FrankJohnsonGoodnow)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文,指出了美国环境下实现政治与行政二者协调的特有方式即法外调节。与此同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和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在各自的大型企业管理实践当中也总结了可以用于行政管理的、普适性的管理原则,认为管理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习得的。由此可见,公共行政研究自其诞生之初,就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而这一特点在后来的公共行政研究发展当中则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1926年伦纳德·怀特(LeonardD.White)所写作的《行政学导论》作为世界上第一本论述公共行政学的大学教材,对各大学的公共行政专业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同期卢瑟·古利克(LutherGulick)根据自己在美国公共行政研究所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体化行政原则”,由此公共行政研究的“价值中立”取向和“政治无涉”立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至此,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随着各派学者对公共行政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这门学科的内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其研究视角和价值判断立场也不时有变化的倾向,整体呈现出“螺旋式前进”的状态。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公共行政如今已经成为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此,高校当中建立的行政管理专业也与之相适应,体现出了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
(二)我国公共行政学的重建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建立,源于我国社会科学界对公共行政这一研究领域的重新重视。1982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学者夏书章的文章《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使得原本在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过程中被撤销的公共行政学科目得以恢复,重新回到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领域。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共同举办的行政管理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反映出政府对公共行政研究开始了正式的重视。而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成立,更是被誉为中国公共行政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自学科重建之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学科重建,即建立学位点和教育体系。有相当一部分质量较高的公共行政研究都在这一时期产生,但从整体上来讲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研究队伍规模有限,对于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专业化的程度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内容大多以概念讨论和辨析的层面为主,对我国的本土实践问题的关注也较少,以及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和应用尚显不够。对于根植于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处在吸收借鉴的阶段,并且主要是通过吸取西方对公共行政研究早期与中期的成果来实现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大环境的广泛影响,我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也在逐步拓宽领域、越来越多地结合本土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38—39。
我国各大高校设立的行政管理专业也呈现出了与公共行政研究存在某些相似之处的发展趋势。自学科重建至今为止,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对公共行政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的延展,与国外高校的相近专业相比较而言,可以说是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较快,无论是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方面都一直有所提升,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兼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截至2010年9月,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已有308所[3]。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学术研究推动着公共行政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进一步的基础和素材。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当中遇到的难点,也正是公共行政这一研究领域的内容与特质所决定的。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带有浓厚的“移植”色彩,主要表现为研究范畴与学科结构的“移植”,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效仿,以及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流派、思潮、热点问题等等在我国国内引起的关注与共鸣。在我国,公共行政研究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统一:国际知识的引进和消化属于国际化,立足本土需求的外来知识的加工和新知识的生产属于本土化,本土知识的输出又属于国际化的范畴。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对西方理论和治理模式的了解具有高度同质化色彩,而对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异质性缺乏足够的把握”[4]。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的适配性,避免在西方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面前被动受限,落入“简单西化”的窠臼,则成为值得我们给予高度关注的研究议题。这一议题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环节当中,则凸显出更为重要的一面。
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分为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两类,这两类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仍存在某些共性可循,教学环节遇到的难点也具有共同之处。
(一)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了公共行政研究的理论实践双重性。一般来说,本科阶段设置的课程主要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全校选修课、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这几大模块。其中,除了全校选修课内容与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没有直接关系之外,其他几大模块的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共行政研究有直接联系。例如,学科基础课涉及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课则有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西方行政学说史、行政领导学、市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学等;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参与一定的政府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位的实习活动;学位论文更是考量学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几大模块划分基本不变,但受到学习年限的影响,使得每个模块所包括的课程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减少,但在课程内容和深度上较之本科阶段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思维创新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我们对公共行政学这门学科的理解,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样呈现出综合性、交叉性、理论实践并重性的多学科复合特色。首先,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始于我国公共行政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复兴,故而起初基本上借鉴的就是国外高校的相关专业设置模式,其课程包容性强、涵盖了公共行政研究涉及到的绝大多数学科,而这一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次,公共行政研究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并非纯粹“务虚”的研究学习。因此,不仅仅是社会实践这一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很必要,而是所有课程都需要学生经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参与、理解和感悟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再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大部分课程所在学科都产生于西方国家并在西方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积累起了相当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虽然在我国的研究时间也已不短,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仍然是以参考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主,中国化的研究理论尚未真正充分建立起来。
由上所述,如何对课程体系加以改进,在课程体系中更多凸显中国特色,是值得深思的。
(二)课程教材选择
想要一门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适当的教材使用是分不开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内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积累,参考了大量学术资料之后进行的原创编写,此类教材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21世纪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等等;二是国内学者挑选比较经典的、评价较高的、使用口碑较好的国外著作,通过合法渠道得到授权,再翻译成中文版本并在国内出版(中译本一般都会适度地去除不适宜中国国情的内容),此类教材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经典译丛”系列著作等等;三是原版的外文教材,或者是前面所述中译本的原文教材,或者是其他在国内尚未有中译本但质量较好的学者著作。原版外文教材大多由一线教师推荐给学生用作前两类教材的补充,或者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将其当作课外参考书目使用。不同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安排差异性很大,所使用的教材也包括了以上三大类,具体到著作的作者和出版社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以上三类教材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使用当中也各有利弊:第一类国内学者自行编写的原创教材,从目录章节编排到行文用词都更为贴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思维,因此学生使用起来难度最低,适合本科生教学使用;缺陷是往往以纯粹的文字内容为主,显得内容枯燥。第二类国内学者出版的国外教材中译本,根据中国国情适度删除了书中不适合教学的内容,较好地保留了原书中基本的理论体系和趣味叙述,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具体案例都能够体现出显著的西方特色。由于语言叙述差异和文化习惯有别,学生初始阅读可能会存在某些理解难点,需要教师指点和多次反复学习才能适度克服,适合研究生教学以及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使用;缺陷是教材内容完全来自西方,与我国本土现实差异较大,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原书语言所限,文字难免不够简练。第三类原版的外文教材,则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进行知识灌输,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全盘西化”的,因此适合外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教学的推荐参考书目;缺陷是书中可能存在不适合于我国本土教学的内容,容易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干扰。
因此总体来说,如何管理、使用好教材,使其更有利地服务于教学也是难点之一。
(三)教学过程控制
根据对现实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大多以理论传授为主,虽然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实践要求,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因此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由前所述可知,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的基础知识有不少来自西方理论。然而,如何在指导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同时,阐明来自西方的理论知识在中国特色背景下的适用局限性;如何在掌握和辨别西方理论的基础之上自发提炼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行政学理论,解释中国国情下的本土实践,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由于考虑到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理论,努力拓宽知识面,尽量按照“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学的课程科目虽然较多,但内容一般不会过深。这就突显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的重要作用。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对学生要求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和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把握方面;专业课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之学科基础课要略高一些,考察学生在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之后对于更加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而且教学内容也更为集中倾向于公共行政的研究视角。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在解释中国本土实践的局限性方面形成清晰认识,仍是需要克服的难点。
在研究生教学过程当中,则更应注意以上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目较少但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在学生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自发思考、提问与探索。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中”实践与“西”理论的有机结合,避免学生的思维被西方价值观所占据,杜绝“言必称西方”的情况在课堂出现,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这些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难点的若干建议
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我们对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出更加清醒的认识;而明确了问题所在之后,接下来就要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有的放矢,方能避免资源浪费,也能帮助我们聚焦问题的核心,从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处理。
(一)课程设置方面
1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内容
要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优化整合,在保留现有的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学位论文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实践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当中所占的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课余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者志愿服务等活动,并且要求上交实习证明,撰写实践报告和论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的形式切身感受公共行政学在中国本土实践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探索将学生课外实践情况以一定的比例计算进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当中;鼓励学生将课外实践中的所思所想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提出来,并且根据自己所获得的一手资料撰写学位论文;加强对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重要性的宣传。
2调整课程科目,增加选修课程
要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保证专业必修课数量、不过分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数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性;教师在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时候,应以研究中国本土公共行政学相关问题为核心,增加对于国内公共行政学相关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对本土实践问题产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本土公共行政学相关研究的著作并认真思考。
(二)教材选择方面
1鼓励使用国内学者原创编写的教材
对于国内已经有相当多研究积累成果的学科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教师优先选用国内学者原创编写的教材,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使用;应当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和本专业教学大纲来自行编写课堂教学讲义,作为学生温习与参考之用,但要注意教师不应强行向学生指定必须购买自己编写并出版的教材。
2适度使用国内学者翻译的国外教材
对于国内已经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学科和课程,在优先选择国内学者原创编写教材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度使用一些国内学者所翻译的、较为优质的、已去除不适合内容的原版教材中译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参考书目,供感兴趣的或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阅读;在研究生教学当中,可以适度增加原版教材中译本在参考书目当中的使用比例;教师应当谨慎处理原版教材中译本的使用,向学生阐明该种参考书目的特质和局限性,必要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3严格管理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
对于某些学科由于国内研究和发展水平所限,需要使用西方原版教材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最新知识的,应当进行专门备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5]目的是坚决捍卫高校这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防止高校课堂教学被“精神污染”所侵蚀。因此,对于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必须严格进行管理;教师在需要使用西方原版教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认真分辨教材内容,自觉批判和抵制其中不适宜的部分。
(三)教学过程方面
1把握好教学流程
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采用具体案例分析时要强调“中”和“西”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注意掌控课堂讨论的方向,不向学生传递歪曲错误的言论和思想观念,发现学生有理解偏差时要及时纠正。教师本人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术态度,课堂教学也绝对不能“言必称西方”;若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不良话题,也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和劝导。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讲:“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5]
2以教学促进科研
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科研过程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整体地提升经验研究的质量,通过继续拓展研究领域、扎根真实世界,开展中国公共行政的经验研究,并基于对中国经验的研究基础进行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建构;要继续重视规范研究,探讨和反思我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价值规范性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阐释;提高公共政策研究的科学化程度,积极吸收学科前沿的学术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我们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新的认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和实践需求[2]42—44。
四、结束语
整体纵观我国的行政管理本土实践经验,其复杂程度绝非仅仅是通过西方的公共行政学理论视角就可以完全涵盖和充分解释的。我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应当在国家转型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建立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并非只是跟随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解释而为。因此,我国的公共行政学应该努力超越传统公共行政学研究当中的“管理学定位”[2]42。与此相应,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也应积极跟随本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步伐,立足中国国情,处理好“中西结合”中的难点,区分开“中西之间”的差异,在熟悉研习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能够充分阐释中国国情的特色理论体系,并且将其应用拓展到高校的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在价值观的指引下端正学习态度、服务社会,从而真正实现中国本土公共行政学的教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春根,金俊宏.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C]//“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武汉: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1:664.
[2]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与展望[J].公共行政评论,2012,(1):38—39.
[3]吴波,傅志明,于秀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上海、武汉与杭州10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2):20—25.
[4]周志忍.迈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统一:中国行政学发展30年的回顾与前瞻[J].公共行政评论,2012,(1):10—11.
[5]袁贵仁.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EB/OL].新华网—教育频道,20150130.
PeculiarityofPublicAdministrationandtheTeachingDifficultyoftheMajorinCollege
TIANShu
(SchoolofHumanitiesandLaw,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majorofpublicadministrationincollegeisrootedinthe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intheUSA.Comprehensivenessoftheresearcharealeadstocomplexityofthemajorsystem.CurrentlyseveraldifficultiesexistinteachingpublicadministrationmajorincollegesofChina.Therearesomecontradictionsbetweenwesterntheoryandourlocalpracticeinseveralaspects.Theyarecurriculumprovision,teachingmaterialselectionandteachingprocess.Soweshouldmakegreateffortstoexploreteachingmethodsofpublicadministrationmajor,andmakesurethatthemethodscancombinebasictheorywithsocialistconstruc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eshouldalsomakethecombinationofChineseandtheWest,andclearlyunderstand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theWesttoeffectivelyresolvethedifficultiesinpublicadministrationteachingincollegesofChina.
Keywords:college;majorofpublicadministration;publicadministration;teaching
(责任编辑:侯秀梅)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安全建设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问题。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的贵、权、利未能到位,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未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2)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3)目标管理问题。目标管理不严肃,主要表现如: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系统管理;进度工期控制更是合同约定是一套、现场施工又一套,随意性大而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而不管科学性,实施时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
(4)现场管理问题。现场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自主性、规范性管理少、应付性大,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很乱不堪。
二、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工程多涉及水库、大坝、渠道衬砌、堤防、涵闸等施工项目,受汛期和季节影响较大,必须保证雨水和冻害等因素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而以上因素均与气象有关,很难预测并准确把握,属于不可抗力范围,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
(2)水利工程往往是施工战线较长,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施工班组类型较多,相互之间联系很不方便,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大。
(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多为“露天式”作业,无法进行非常有效的封闭隔离,对生产人员、交通车辆、工地设备、施工对象、工地材料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水利工程施工中,当前使用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较为落后,防护设施不够齐全。如模板受材料影响可靠性较低,搅拌机、振捣器、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这也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
(5)水利工程工地招用的工人中,70%是农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他们的知识水平、安全意识等,还无法很快适应水利行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安全教育,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应变能力较弱,为自己和他人增加了安全隐患。
三、 对今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和探讨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首先,使项目部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水利工程中能否重视安全生产,施工单位管理层领导和工程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的态度起很关键的作用,为此施工单可以位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奖励制度:若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则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视情节严重程度罚款或扣工地补助等等;若未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则执行相应的奖励措施,以此来激发从项目管理层到项目执行层狠抓安全的自觉性。其次,针对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来说,在他们进驻工地前,先从作业场所防护、个人安全防护、安全检查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切实提高民工对安全的警惕性。
(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教育。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该有专职安全员,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更好的杜绝盲目管理现象的发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接受专职安全员的监督、整改,不能满足要求的坚决不能进行生产,要做到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施工单位必须有合理正确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培训考核工作制度;安全产品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标志认证和发放制度。加强施工单位队伍自身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外,就是对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以及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且不定期地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宣传材料供职业学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劳动条件、隐患治理和职工上岗培训教育等情况的检查。对安全生产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没有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的不放过。
(3)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各环节进行安全管理监控。每个工程投标时都会同时撰写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包含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交通情况、天气状况等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这样可以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提前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安全事故。
(4)严格加强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认证和施工队伍组建时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选择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证件齐全并能保证到位的施工企业;组建施工队伍或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行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5)完善相应工程招投标制度和法规。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可按照一定的标准酌情扣减标书得分,相应项目经理在一年内不得参加任何投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视不同情形在一定时期内给予暂停投标(一票否决制)或降低资质等级等处分;而对于连续几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作为对于施工企业优质管理成果的肯定,在参加以后的工程投标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商务标评标时增加企业安全生产评分权值。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建筑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主流, 科学技术与时俱进, 这也就要求人们要抛开传统的观念, 适应现代的智能化管理技术, 本文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做探讨, 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举措。
一、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概述
智能化建筑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运用多种高新科技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化建筑在传统的建筑基础上得以拓展,让建筑行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智能化建筑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水平,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生产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高工程建筑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发展概念不一
当前,在各种条件在限制之下,很多建筑部门还没有深入智能化建筑,自然也没有认清其概念,在施工时经常出现管理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工程的承建单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应对当前的工作,进而使经常性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工程在规划方面和现实不相称。在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其设计工作并不是由自己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设计院经手。不过,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设计院对智能化建筑的认识也不是很透彻,其理解仅仅流于表层,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很肤浅,工作方案缺乏具体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和概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整体设计理念,而是单纯强调自动化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不能将智能系统兼顾在内,进而产生很多安全隐患,从而使得实际施工要求无法达到。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高
对于目前建筑行业来说,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短缺,现有工程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人员准入机制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人是空在其位,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导致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整体素质不高,对建筑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分工不明,管理方法不合理,人员分配不科学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而且也阻碍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因此,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必备的资源,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智能化建筑设计合理化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建筑方案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而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域、性质以及规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建筑设计师与建筑相关的各专业的工程师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够设计出理想的建筑方案。建筑相关的各方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总体设计时建筑工程整体的基础,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建筑设计方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原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是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3、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建筑企业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编制具有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做好现场的智能化施工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项目部必须建立明确责任制度,明确到人,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对建筑工程实行划片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根据施工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责任,一追到底。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合理的调配工作人员岗位,使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智能化管理培训,培训内容以质量、文明安全施工为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主动的进行施工工序的控制,及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建立质量控制点。在进行智能化管理时,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立智能化的监督系统,实现施工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的干扰因素多,智能化监控能及时发现突况,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指导现场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有利于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建筑物功能是否完全发挥相关,还关系到今后这个系统能否稳健运行。总的来说,项目施工管理应当将质量、安全和人放在首要位置,并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将施工成本降低,将施工质量提高,进而使项目达到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摘 要:城市公共客运是保证城市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将管理城市公共客运的工作交给交通运输部门,城市客运主要包括常规公交车、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车等。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此篇文章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技术力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公路和水运上,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比较欠缺。但是现在政府和人们对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说明,并且提出了一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
第一,通勤交通。公路运输主要为人们长途出行和短途出行提供服务,城市交通中主要为人们上班、上学、办理业务以及回家提供服务,城市交通又被称为通勤出行,通勤出行是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通勤出行。通勤出行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恒定性,通勤出行的时间安排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公路客运每人每年大概出行14次,通勤出行每人每天大概3-4次。通常情况下公路运输为人们旅游和长途出行提供服务,使用的次数比较少,相反城市公共客运是人们每天出行必须使用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城市公共客运是一个服务范围广阔、对社会正常发展有一定影响的行业,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对象比较多,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低碳环保的公交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公交优先和公交都市的理念在城市间广泛传播并且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乘坐公交出行,城市公共客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城市公共客运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对人们的出行和安全带来不便,并且对城市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客流具有集中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公共客运作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原有的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等不能适应人口的变化,经常会出现供需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公路长途客车的核定载客人数为30-45人,并且公路长途客车不允许出现超员的情况,城市客运公交车的载客人数为50-150人,公交车可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乘客站立区,地铁和轻轨等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会有5节,载客人数可以达到上千人。从城市各种交通工具的载客人数和实际客流量来说,城市公共客运人数和公路长途客运相比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客流比较集中的特点为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受伤的人数较多,并且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
第四,城市公共客运运营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城市公共客运运营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随着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多,经常会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为了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我国城市交通逐渐向立体交通的方向发展,建立了一些地下运行通道或者高架桥等,地下运行通道和高架桥属于半封闭的空间,并且空间比较窄小,相关设备和人员的密集度较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火灾和踩踏事件等,如果发生意外事故疏散工作和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第五,安全管理方式多样化。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对象范围广阔,不同对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交通方式在技术和发展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下面以出租车为例进行说明,出租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流动范围广服务的乘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出租车根据乘客的要求提供特定的服务,出租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承接新的业务、结算现金等,每个出租车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出租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安全驾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在选择出租车驾驶员时需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严格的考核,选择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从事出租车驾驶员的工作。
二、提高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专业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小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应该成立城市公共客运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人员主要由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交通管理人员、公安人员、安监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在领导管理小组建立完成后,需要定期的组织会议对当前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城市公共客运不同的管理部门都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进行分级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第二,对原有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部门需要以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为主要依据,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对原有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进行改进等,让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进行高效的管理。政府部门加大对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资金,购进充足的基础设施,并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定期派专业人员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有所保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提升城市公共客运安全技术管理的水平。我国城市公共客运涉及的技术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安全管理工作对装备技术的依赖性较高,为此需要对基础装备设施进行改善并且提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基础装备设施改善的主要对象是车辆、车站和一些枢纽区域,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监控,保证每一辆车上都有安全锤、报警设备等,在中停站和一些枢纽区域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巡检方案。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动态的监控系统对城市公共客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派专业人员控制监控系统,如果出现任何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结束语:
通过上文可知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对人们生活的水平质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为此城市公共客运管理部门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提高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建立专业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小组、对原有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及提升城市公共客运安全技术管理的水平等措施,希望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磊,王岚.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2):130-132.
[2]斯斯.快速公交系统火灾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31-32.
[3]熊雳.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视界,2015(5):119,378.
关键词:园林;工程项目;特点;质量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landscape engineering as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speed up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ject of many key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has a push each role. In this articl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do simply explained, and of landscap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re primarily discussed.
Keywords: garden; Engineering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说起园林工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都会有所了解,通常是采用工程建设的形式结合植物的多种栽培方式,改善周围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多,促使更多新型材料的应用,改造后的环境注入了大量人性化的因素,这是一个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是园林建设施工中的重点,关系到整个园林工程的优劣,一旦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便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造成损失。园林建设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使园林行业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一、园林工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指以园林建设工程技术为手段,包括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掇山,石头、水花园工程和景观护岸工程,园林喷泉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植物种植等来塑造景观艺术形象。在园林工程中使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园林项目的逐步市场化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工程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影响绿地景观效果,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园林施工企业队伍的不断扩大,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当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创造效益的有效方法。
(1)活体性。活体性施工一般是根据居住环境的改善而进行的,所以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是环境施工,其中主要是通过各种植物的培育、管理和形态设计,一方面能够有效去除环境中的灰尘、清新空气,为城市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一方面,对于环境的美化而言,我们还需要对相关的植被进行修剪,这些修剪并非简简单单的为了生长而进行的,而是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而进行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具体的环境进行设计。 (2)长期性。对于大多数园林工程的工作内容而言,我们都不可能一次性的彻底完成,往往这些工作都是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的,所以对于园林工作施工人员而言,可能在同一种工作内容上要反反复复的进行,另外这些工作还带有一定的维护和管理特点,所以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等几个方面来看,这些都是长久和持续的。 (3)艺术性。对于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项目而言,我们在追求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时候,让周围的百姓所感受到的是它们的美,这充分体现出的是园林工程的艺术表现力特点,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各种施工在不同的层面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力,比如我们的施工人员对于环境的解读,对于功用的理解,对于某一些问题的认识,以及和工作人员的年龄、性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差异性也导致在众多施工中按照预期的设想,我们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人员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说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更突显活力,那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来参与到工作中来;如果我们希望设计的内容体现稳重和成熟,那么更多的时候,需要一些有阅历的设计师来完成,他们的经历对于事物的气质等方面的表现可能会有更突显的作用。 (4)复合型。对于大多数园林工程而言,我们不可能采取单一的理念就能完成,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进行完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设计中综合各种因素,在施工中进行一些原料和材料的搭配,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而材料的选择在现代园林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健康性,材料的耐用性、材料维护的廉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整个施工前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二、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园林工程项目不断兴起,园林行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然而同时,我国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园林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无法体现设计理念,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园林工程投资主体(业主)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一些园林工程项目景观效果差,品位较低;
第三,缺乏专业绿化监理公司,园林项目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理效果;
第四,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园林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园林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对园林工程质量进行完善的管理。 三、如何做好园林工程质量管理 1、加强员工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施工及养护质量。
参加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及养护质量,首先应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重视对施工及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施工、养护知识,为更好地进行施工养护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的技术培训,使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目标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使其能够为施工及养护人员提供工作指导,同时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2、加强施工时间的控制,合理利用施工时机。
[关键词]工程管理 概念 特点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21.8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6101
由于本人是从事土木行业的工程管理工作,本文许多管理的知识都与土木工程管理有一定的联系。
一、工程管理的概念
工程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科,近年来,在我国由于土木行业的大力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许多高校都有设立,主要是针对土木工程项目工程的管理。工程管理的概念是通过对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沟通技巧和数学原理以及组织结构的原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进行提前预测,做出总体和细部规划或者计划,通过职能分工和任务分工,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有目的管理,运用各种合理可行的科学手段,将效率提高,最终达到工程目标。通常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应该具有其管理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具有一定年份的管理内容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工程管理的特点通常与其目标和任务融为一体,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总体来说,工程管理的内容繁多,设计的学科和范围比较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更有甚者还需要延续到工程项目的保修期结束,所以工程管理的持续时间一般比工程项目的工期较长一些。
以土木工程管理为例,一下详述工程管理的特点:
首先,应该具有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常需要掌握系统和组织论的基本管理理论知识,通常管理的对象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管理对象,即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目标的分析,运用组织论的原理和方法,考虑人的因素和方法工具因素,通常是选用适合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组织分工,然后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组织,组织这一关一定要做好,因为目标觉得组织的形式,而组织决定目标的能否实现。
其次,要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懂得经济学,才能更好的运用数学原理和模型,从而考虑各种工程中的因素,降低成本,控制投资,最终使得工程获利,盈利是工程项目的一般性目标。
再次,要具有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知识,没有土木行业的基本知识,就很那对工程量进行估算,从而很难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估算,造价的估算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控制目标,所以要具有土木行业的基础知识,才能将管理顺利成功进行。
再者,从事工程管理要熟悉工程项目方面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只有懂得这些规定和法律,才能不再实施管理和施工中触犯法律和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至于违反法律和相关政策规范。
最后,现代的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工程项目通常是一些不小的项目,纯粹的人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辅助解决一些管理中的麻烦问题,比如巨大工程造价的计算处理,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软件才能处理的好,人工耗时耗力又效率低下且结果不理想,所以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懂得专业的电脑技术和软件才能胜任现代工程管理。
同时,作为一名好的管理工程师,应该具有比较长远的眼光,能对所管理的工程行业的未来有一定的专业预测能力,把握发展动态才能管理制胜。
三、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
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我个人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施工技术交流例会制度比较好,用开施工例会的方式,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例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施工技术的交流和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讨。通过例会的形式针对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隐患制定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进行技术交底。
各个施工部门可以将自己部门的,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拿到例会上进行交流,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每次例会,可以针对近期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施工质量和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到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对那些出现了问题的施工部门进行一些检讨,以免重蹈覆辙,再者,还可以让各个参与者吸取众家所长来壮大自己。例会重点要放在解决施工质量和技术问题上,而应该放在批评检讨上,这样会打击施工人员的施工热情,所以重在奖励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将施工质量和技术都得到提升,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不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犯同样的施工质量和技术错误。
2.加强合同管理
伴随着国家的科学、经济的突飞猛进,各个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建设,在合同管理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目前现行的合同管理模式,使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各个管理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
3.加强质量管理
对于土木行业的工程管理,要确保其施工质量,首先,地质勘探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地质勘探报告要首先呈报,否则不允许施工设计。其次,必须在施工开始以前,施工设计图纸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施工图纸审查机构审查,在确认无误之后加章,方可将图纸交给施工方进行实地施工。图纸审查不通过就坚决不能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备案工作。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施工质量监督责任落实到监理公司。最后,施工竣工以后要有建设单位的专门组织进行施工验收工作,验收合理才能交付使用。
4.加强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施工质量的安全问题,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操作等安全问题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安全问题。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施工单位应该定期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施工人员真正把安全记在心中。其次,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最后,要有专业的安全人员和监理人员时常到现场进行巡视,查看有无违纪操作者,有无不安安全施工者,给予相应的警示和处罚。
工程质量就相当于施工企业的生命,采取责任到位的监管施工方法,针对施工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除了要有监理公司要全权负责除施工设计的质量安全以外,还要有建设单位自己的人员时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责任检测,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
机械的控制和操作一定要有专人来执行,除了专门指定的人员以外,严禁任何人进行操作机械设备,而且还要对机械进行定期安检,查看质量安全报告,防范于未然。
一定要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禁止在堆料库处吸烟明火,禁止携带火种进入堆料库,严禁易燃易爆易腐蚀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合储存,应该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隔离存放,做好防灾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谈飞;张云宁;欧阳红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加里.戴斯勒,管理学精要(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特点;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最近几年来,建筑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好多原本只能在大都市看到的建筑物,现在却已经变得随处可见,这不仅仅依赖于国家的政策与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更有赖于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一座大楼的建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豆腐渣工程”被所有人所诟病。
1 质量管理的概念
工程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设计、规划及约束,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目标。由此可见,工程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更关乎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具体问题,以及实现工程管理“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管理与控制目标的和谐问题。
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既存在着矛盾又存在着统一。要想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合理确定三大目标,找到三大目标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了促进三大目标和谐发展,应当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2 工程管理特点
2.1 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具有特点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大多以单件形式存在,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等特征,决定了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独特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了有效实现各个项目特点特点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所以说,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具有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
2.2 应以项目经理为中心运行相关管理工作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经营与管理具有较大的风险和责任,为了有效降低工程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应以项目经理为中心,从人力、技术、设备、材料、资金等方面入手做好计划管理、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相关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授予项目经理绝对的权利,使其能够及时处理临时出现的情况,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2.3 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应用较为普遍
高速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水平高的、有效的管理工具,推动了它的应用及普及。比如,决策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也为工程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另一方面,现代项目大多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现代化管理手段。这也是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原因之一。
2.4 工程管理具有动态控制特点
实际上,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采用动态管理与控制的方法,阶段性地考察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纠正措施,使项目实施逐步向最终结果逼近。因此,工程管理具有动态控制的特点。
3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成一幢建筑物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有一个构思,设计师的这个构思是否合理与安全,决定着这一建筑物是否能够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设计在建筑物的成形过程中是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即建筑工程设计师所完成的设计的质量是我们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中应该把好的第一道关口。我们都知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打好了设计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建成一座令人满意的建筑物。
所谓的工程设计,我们希望它所达到的目的是该建筑项目在建成后能够在各方面体现它的优势:比如技术性能达到完善,高水平的工艺、优化的经济效益、配套的设备、安全可靠的建筑结构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所乐见的。我们从古至今的建筑实践中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才能孕育高质量的建筑。很多经验表明,很多建筑最后的失败往往是由于第一步没有落实到实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设计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又或者是设计者的责任感不强,设计过程中不仔细导致了不必要的疏忽,也有可能是设计师之间没有达成共识,交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等等。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错误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4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整个工程经过前期的设计,工程就进入了最重要的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关乎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所以,要对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的步骤繁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不尽相同;监理们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施工人员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专业人士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进行工程的最后验收工作,以上列举的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为了保证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效率,可以将施工阶段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4.1 施工前质量管理
施工前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之前进行的质量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根据设计的成果,对整个施工的过程列出一系列的计划,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以及做好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设备,人员等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4.1.1 工程资料准备。监理人员要做到审查项目的施工的建筑图纸;设计人员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气候、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造价员编工程施工预算;以及管理人员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人员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
4.1.2 工程物资准备。建筑材料购置、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购置、生产工艺设备的购置等。
4.1.3 人员准备。组建项目组织机构;招聘建造人员组成施工队伍,并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的安全质量教育等。
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一般策略是,全面管理工程的修建过程,重点管理修建的工程质量。其具体内容是:工序之间交接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质量的预先控制有相关的策略;对于施工工程制备有方案、技术措施留有参考的标准,图纸会审后留有备案;配制材料需要预先进行一定的实验得出结果;隐蔽工程需要进行验收;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核查和校正;施工过程中设计有变动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结构材料的改换需要有正规的程序;质量处理需要进行复查;要对成品有相关的保护措施;行使质量监控的过程中要有决断力;审查完质量之后需要备有资料以便查阅。
4.3 工程修建完工后的质量管理
工程修建完工后的质量管理指在整个施工完成之后对建造成品的质量管理。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4.3.1 在建筑中组织通电,通水检查是否能正常供应,不出现漏电漏水情况。
4.3.2 准备竣工验收材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
4.3.3 按标准规定的质量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4.3.4 在确认以上所有工作到位之后组织竣工验收。
5 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质量关系到个参建单位的发展大计。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投资者和工程的使用者,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策划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朱美云.工程质量问题的概览与思索[J]工程质量1999(05) .
关键词:长输管道;施工特点;质量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输管道工程是在野外进行施工的,施工作业条件非常恶劣,施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管道崩裂的事故,大量的油气会泄漏出来,污染环境,污染水源,严重的会引发大火,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冈。因此,控制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是长输管道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其中,对焊接、补口补伤、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这三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关键,依据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及长输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监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确定三个主要施工环节的监理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手段及抽检比例。
一 长输管道施工的特点
长输管道施工有其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所不同的特点:
1 管道工程量大,线路长
管道建设有一个区域跨度大,强度高,流动性大,并且无依赖等特点,从而导致长输管道建设的工程量比其他建设项目的要大的多。长输管道路线,途径很多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对建立管道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征用土地和工农关系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难点。
2 多点施工的信息传递困难,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都会直接集中在施工的现场,通过对现场工作的充分认识,做出周密的计划,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行平稳,当天问题能够在当天就得到解决。但如果同时在数百或数千公里这么长的管道同时开始施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都会不适用,如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一个大的改革计划,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另外,管线基本敷设在地下,都是隐蔽工程,过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一个带有隐患的管道埋在地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参与建设管道施工设计勘察的单位和施工单位多,就要保持交流,使指挥系统灵活,协同工作,必须采取新的组织方式,使用一大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建立了严格的组织和指挥系统。
3 物流配送难度大
仅管材的数量就是万吨以上,并且还得必备有大量的设备和其他材料,管道建设及其他项目不同,其他项目的材料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而管道材料必须被分配到近千公里跨越地带,这些物品必须用火车运送到中央火车站,然后用汽车运到建设工作区。
二 施工前的材料检查
1查验原材料合格证,如水泥、砂子,钢筋、石子、砖等,并现场抽查,水泥是否过期,钢筋有无裂纹等缺陷,抓起一把砂子,查看含土量,颗粒是否均匀,大小是否合适,石子在使用前应用清水冲洗,检查方法与砂相同;砖的标号应符合要求。
2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测量和验收的依据;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选用集水坑或低点降水来降低地下水位;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应妥善保管,并经常复测。针对设计图纸做技术交底,即可破土动工,首先要找到设计提供的标高参照点,即基准点,有坐标值,根据基准点来确定各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标高。
3检查平面位置,尺寸和标高等,是否夯实,是否有垫层;配制的钢筋要检查直径、型式、数量、绑扎间距、长度,是否牢固、漏绑等。
4模板要平直牢固,内表面涂隔离剂,不能漏浆,跑模量不超标。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 m,浇筑期间,要充分振捣,把上表面振出水来,不得出现蜂窝,钢筋距外表面距离要大于25 mm,不得漏筋。浇筑完毕,按设计要求进行浇水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先拆侧模,再拆底模。基础混凝土初凝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回填。
三 管道组对焊接管理要点
确认焊接条件;检查管道内洁清理、管口找圆;检查焊前管口外观、管道组对及焊接。
1焊接条件
在下列任何一种环境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得进行施焊:雨天或雪天;大气相对湿度超过90%;用带药皮焊条手工焊时,风速超过8m/s;气体保护焊时,风速超过2.2m/s;药芯焊丝自保护焊时,风速超过11m/s;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加热措施。
焊工资质满足要求:焊工必须持证;焊工施焊部位与所持证件要求一致,根焊、填充、盖面焊焊工未经批准不允许串焊。
2管道内洁清理、管口找圆
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管道内应无任何杂物;管口找圆不得使用铁锤直接击打,应采用铜锤或垫上铜板用铁锤击打;距管口10mm范围内应完好无损,无铁锈、油污、油漆;距管端10mm范围内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应打磨掉,并且要平缓过渡。
3焊前管口外观
坡口角度:3o土2.5o;钝边尺寸(1.5土0.75)mm。
4管道组对接
对口间隙1.0一2.5mm;两管口螺纹焊缝或直缝应错开大于100mm;错边小于1.6mm;管道短
节长度不小于0.5m;相邻或相反的两个弹性敷设中间直管长度(包括弯头和弯管)应大于0.5m;管道对接偏差应小于或等于3o,不允许割斜口。
5焊接
焊接所用的焊条、焊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焊条应无破损、发霉、油污、锈蚀,焊丝应无锈蚀和折弯现象。
管道焊接:根焊必须熔透,背面成型良好;焊条接头点,应略加打磨,相邻两层的焊条接头处不得重盈,应错开200mm以上;根焊与填充焊间隔不应大于5min;一条焊缝应一次完成;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将管线端部管口封好,防止异物进人。
焊缝外观检查标准:坡口上口宽2一4mm;余高0一1.6mm,局部不超过3mm,且长度不大于50mm;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错口小于1.6mm;咬边小于0.5mm。
检查手段:
目视,利用焊缝检测尺、钢板尺(15cm)实测实量。
检查比例:
外观目测检查100%,实际测量与记录20%。
四 防腐补口、补伤管理要点
补口、补伤前管道除锈打毛是否达标;热收缩套(带)基材边缘是否平直,是否平整无褶皱、气泡疵点、裂口及分解变色,内部是否清洁;补口、补伤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补口
管口除锈,采用喷沙除锈,应达到Sa2.5级,采用机械除锈应达到St3级,同时管端防腐层100mm应打孔;必须清除补口处灰尘;管口预热温度应均匀,应达到厂家说明书的产品预热温度;底漆应涂刷均匀,无空白、漏点;补口套(带)内表面要清洁,无杂物;补口套(带)应正确放里在管口处,与两边管端防腐层搭接基本相同,补口套(带)在管口处上下余量基本相同,补口套与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加热应采用蓝色火焰加热,以管线中心为圆心,进行弧形均匀加热,补口套(带)加热完毕后,四周应有胶勃剂均匀溢出;补口的剥离强度不小于50N/cm2;补口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检漏电压为巧kV。
2补伤
环氧粉末补伤要注意的要点:修补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彻底清除缺陷部位的锈斑、鳞屑污物、其他杂物和松脱的涂层;将缺陷部位打磨成粗糙面;用干燥的布和刷子将灰尘清除干净;直径小于25mm的缺陷,采用热熔修补棒,或环氧树脂涂料修补;直径大于25nun,且面积小于250 cm2时缺陷部分,采用环氧树脂涂料修补;补伤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漏,检漏电压为2.25kV。
聚乙烯防腐层补伤要注意的要点:对直径小于30mm的损伤,采用辐射交联聚乙烯补伤片修补,补伤片的性能应达到对收缩套(带)的规定;修补时,先除去损伤部位的污物,并将该处聚乙烯层打毛,再将损伤部位的聚乙烯层切成圆形,边缘应倒成钝角,在孔内填满与补伤片配套的胶毅剂然后加热损伤部位并打毛孔周围100mm的聚乙烯层,同时加热补伤片,进行补伤,补伤片四周胶猫剂应均匀滋出;补伤片四角应剪成圆形,补伤片的大小应保证其边缘距聚乙烯层的孔洞边缘不小于100mm;对直径大于30mm的损伤,除应按上述操作外,还应另在修补处包覆一条热收缩带,包覆宽度应比补伤片的两边至少各大50mm;补伤片的剥离强度不低于35 N/cm2;补伤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漏,检漏电压15kV;补伤后的外观,应平整、无皱褶、无气泡、无烧焦炭化等现象。
检查手段:
测温度,目视,剥离试验,电火花检漏。
检测比例:
补口、补伤外观检查l00%,剥离试验抽查1/100,电火花检漏100%。
五 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管理要点
主要检查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管沟的深度、宽度,管沟沟底平整度、有无石头等杂物,管道下
沟,光缆敷设、隐蔽,管道隐蔽,管沟回填。
检查手段:
目视,卷尺测量,电火花检漏,水平仪测量,地面检漏。
检查比例:
管沟开挖全部检查,记录5点/km;管道检漏:100%检查。
六 结语
在长输管线的施工中,抓好管道组对焊接、补口补伤、管沟开挖及管道下沟回填这三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关键,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确定三个主要施工环节的监理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手段及抽检比例,全面、全过程地监控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为业主建设一个优质工程,向社会交出一个安心工程。
参考文献:
一、档案管理本质
(一)核心。档案管理的核心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工程前期。在该阶段主要包括水文水利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社会经济及效益调查报告、工程设计图、环评报告、设计委托书以及审批记录等相关资料。二是工程审批。这就包括了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计划请示文件、经批准的移民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批件等。三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开工报告、施工图、施工合同书、建筑材料化验单、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机电设备合格证、试验报告、质量检查、施工记录、评定和事故处理记录、施工单位法人、施工单位资质、监理报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各施工阶段结论报告以及监理文件等。四是竣工验收。该阶段主要是指各单元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所产生的验收报告和会议原始资料等。
(二)档案应用。1、施工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期间,施工的关键在于批复与立项;而施工的依据则主要是图纸、设计、规范和标准;而合同和文件则主要起明确施工责任和分配施工任务的作用。2、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根据水利部门所颁发的《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水办【2005】480号)中第二十四条规定要求:未经过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够通过或进行工程验收。由此可知,水利工程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档案还可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依据。3、运行与维护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维修养护以及调度运行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可对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以及设计标准等方面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信息,便于对工程的抗旱输水和防洪调度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实施;同时,档案还能提供技术参数、设备工程安装以及操作手册等相关信息,是工程设备使用的必备资料。4、改建、扩建依据。由于各种原因需对水利工程进行扩建或改建时,首先应对原工程的设计、地基情况以及设计标准等各方面进行初步的评估,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不仅能使改建或扩建设计与原工程更加贴合,还可大大提高工程的耐用性和安全性。5、事故处理依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较为特殊的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其波及范围非常广,且损失数额也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对责任方进行追究,为其他项自工程的实施拉起警戒线。在对工程事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理清责任非常关键,而档案中白纸黑字留下的信息在此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证据。
二、“三个工程”
档案管理,以时间为纵向主线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记录;横向上则对应实物水利工程。笔者认为档案工作应分为三大工程,分别是财务工程、文字工程(包括了合同、文件、图纸以及审批等资料)以及影像工程。
(一)财务工程。财务工程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档案资料,而财务也是制约工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查阅可清楚地掌握工程的进度及花费量。这里所说的财务工程主要是对预算、概算、各类保证金、决算、月支付清单以及备用金等相关信息的统指。
(二)文字工程。档案管理的主体就是文字工程,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初步拟定、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工程,可使水利工程各环节更加准确、全面、翔实地展现。
(三)影像工程。影像工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影机和照相机等设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事件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记录。截至目前为止,影像技术主要用于领导检查、工程重大会议、完工后工程实景等。通过影像技术对工程进行记录,使工程记录信息更加真实、直观。目前,不少隐蔽工程纷纷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记录和拍摄工程概况,使隐蔽工程验收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影像的基础上辅以文字说明,大大增强了工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形象性。隐蔽工程主要是指钢筋、地基、设备安装以及电气管线等需要掩盖和覆盖的工程。一旦隐蔽工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可直接导致工程返工,延长工程时间。为此,要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就必须确保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才可继续施工。
三、事件的时间对应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主要从工程建设与档案的同步性、工程建设流程的对应性来体现。无论是何种水利工程,在立项时。首先需要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次,设计、勘测、监理以及施工等相关协议,均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信息,此外,这些环节对档案的份数、质量以及移交工作均有明确要求,这就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进一步指示;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以及了解施工进度时,需同时对工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没有档案的参与无法准确掌握施工的全过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若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则必须以施工图纸为基础;监理单位批复、施工单位申请以及业主单位同意,一定要保证时间的先后顺序。
四、电子版与纸版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可大大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纸质版仍然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是,纸版档案材料是以实物形式存在,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不可替代性。二是电子档案可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在统计和查询上具有更强的优势,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异地查阅,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近两年来,国家制定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标志着电子档案在CAD光盘技术的推动下逐步朝着光盘库载体的模式快速推进,未来这就成为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向。三是纸版档案与电子版档案内容一致,无论是内容、时间还是结构,均必须保持一致。
五、多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