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政治哲学知识点

时间:2024-03-07 15:43:16

导语:在政治哲学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政治哲学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呈现出新问题、新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今年4 月,我们在高职大学生中抽取1200 个样本进行了有关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对于在校期间应该怎样为就业做准备,约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打算。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有46.4%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说明他们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第三,大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职业的困惑,有49.7%的学生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只有5.4%的学生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17.2%的学生向教师求助。第四,大学生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从选择专业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实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反思

在承担着学生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广泛被重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高校在20 世纪末就组织熟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的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有些院校尤其是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专科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较为薄弱。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这种现实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形成了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认识。人们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可能的帮助,就业指导工作也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范围的界定,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但由于首先要完成硬性的工作指标,这些教育内容被隐藏和忽略了。如果将就业指导工作改为职业指导,情况则可能发生变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包含的内容大体相同,但是侧重点不同,将高校的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实质上是将工作的重心进行转移,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进行(。2)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一是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定位于“就业”指导,即将就业的人才会去关注,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二是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够突出。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普遍因素是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由此在职业指导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三是就业指导的渠道单一。就业指导必须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只靠少数人的工作,不能引起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四是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由于人手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在择业指导中,讲具体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在创业指导中,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大学生毕业时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就业指导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体现。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大学生从求学到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盲现象”:盲目选择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学习而不清楚自己优势与劣势,盲目择业、就业而不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对现实情况,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1)明确就业方向。绝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职业领域,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长远打算,学习缺少原动力。因此,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己将来的岗位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2)强化就业意识。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学习压力较小,就业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考虑。职业指导的责任在于将就业意识不间断地输入学生的思想中,并逐渐地进行强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准备就业的过程。( 3)做好职业规划。做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特质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并使其具体化,明确自己的追求,增强可操作性,使大学生能够有意识、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三、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多年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结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形成共识,即为了使劳动者能够各展其能、各就其位,职业指导工作要“以就业为主线,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职业设计为核心,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体验为保障”,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

1.借助于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定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1)在专业认知中重视思想教育。专业认知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并从中贯穿职业精神的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职业兴趣,挖掘潜力,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思想教育将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思想教育要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3)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是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岗位基本任职能力等,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内容。这些品质在就业前短短的时间是无法成就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重修炼内功。

第2篇

【关键词】 长春西汀;尿毒症;血液透析;认知功能

尿毒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高65%以上, 可伴有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严重认知功能损害会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执行透析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长春西汀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72例,为我院肾内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9月新诊断的尿毒症且须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符合ESRD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18~45 岁,平均(25±7.8)岁,病程1~5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9例,IgA肾病8例,多囊肾5例,梗阻性肾病4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0~43岁,平均(28±6.5)岁, 病程1~6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6例, 糖尿病肾病12例,IgA肾病9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3例,不明原因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每周透析3 次, 每次4.5 h, 血液流速200 ml/min,透析液流速500 ml/min,双反渗水透析水,碳酸氢盐透析液,低分子肝素抗凝,两组余治疗(如促红细胞生成素、1.25 OH2 d3 等)均相同。 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沈阳志鹰制药厂,批准文号: H20030075) 20 mg静脉滴注(共200 ml),qd,连续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928) 0.75 g静脉滴注, qd,连续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经2名以上经过培训的肾脏内科医师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及量表(MMSE量表及Blessed-Roth痴呆量表)评定。其中,MMSE量表侧重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功能; Blessed-Roth痴呆量表侧重评价患者的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情感人格及兴趣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被试者神志清醒,无语言障碍,能够配合采用MMSE和Blessed-Roth量表测试;均于治疗前及疗程的第15 天分别检测上述指标。

1.5 P300检测 分别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P300的潜伏期(PL)和波幅(Amp),在屏蔽隔音室中进行,受试者保持觉醒状态及注意力集中,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Neauroscrean Plus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国际10/20统一电极安置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进行检测,每例受试者均先行预试,待受试者明确方法后再进行正式检测,每例重复4轮,每轮靶刺激20次,受检者默记靶刺激结果误差>10%则作废,最后取4次P3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平均值,潜伏期及波幅测定按杨文俊介绍的方法进行[3]。计算机自动分析P3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 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组患者MMSE和Blessed-Roth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CRF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或易激动、易怒、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下降、定向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思考缓慢、工作效率低等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机制尚未明确,早期主要原因可能为,尿毒症毒素潴留,肌酐、尿素氮作为小分子量毒物,抑制了参与脑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使其反应速度减慢,甲状旁腺素等中大分子毒素可引起精神神经症状[4]。电解质紊乱及贫血也是造成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晚期主要与透析性脑病相关。

MMSE量表及Blessed-Roth痴呆量表是评价认知功能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脑高级功能有关的长潜伏期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是P300,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反映大脑认知功能的客观生物学指标,P300潜伏期反映对刺激物的认知初加工所需要的时间,P300波幅反映大脑对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动员资源的程度[5]。P300潜伏期越长认知功能障碍越重,MMSE分值越低。Madan等[6]报道随着CKD的进展,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 P300潜伏期与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钙和血红蛋白负相关。本研究结合主观检测的MMSE量表及Blessed Roth痴呆量表和客观检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更好的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也可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异常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长春西汀别名长春乙酯,是从夹竹桃科小曼长春花(vinca M inor L)中提取的生物碱[7],有以下药理作用:增进和改善大脑氧供给,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及ATP的产生从而改善脑功能。研究显示长春西汀能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MMSE量表及Blessed-Roth痴呆量表评分和客观检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水平,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Madero M.Congnitive 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Semin Dia, 2008, 21(1):29-37.

[2] 杨文俊. 事件相关电位. 新医学, 1999, 30: 298-301.

[3]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49.

[4] 杨立明,张东航,林绯,等. 尿毒症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探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14:104-105.

[5] 黄慧,王晓明,赵小琼,等.正常人听觉P300的初步研究.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282.

[6] Madan P.Effect of hemodialysis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ESRD patients. J Ren Fail, 2007; 29 (6):699-703.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政治课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高中阶段正是处于高考的关口,是学业甚至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并且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很多学科在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那么我们的政治教学是不是也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呢?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第一线工作已经多年,就现今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创新呢?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一、突破旧方法,推陈出新

多年来,我们的政治教学始终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后,课业压力大,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多,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知识点,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尤其是高三,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知识把学生裹的严严实实的,而不是学生充分的掌握了知识。长久下来,那些来不及理解的知识还没等到被消化,学生就已经被落下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旧方法,就观念,推陈出新。

(1)这种新首先就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新颖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大量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及时的吸收,很容易就会被落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学生学习的状况是怎样的,对当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课下有没有及时的复习,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的。

(2)要真正做到求新,还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实现教材的求新。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和现实相结合,和时政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去关注新发生的事件,把这些事件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比如,哲学是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单纯的去讲哲学,讲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是很晦涩,而且难理解的。但如果和实际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对这些难懂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如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讨论的形式,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什么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求新,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更多的和社会现状,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这里一方面是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踏实的进行,要按照一定的安排,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也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住那些基础的知识点,要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安排进行。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很多老师,今天发现学生这方面有问题了,就多加几堂课,明天发现那方面差了,又加几堂课,这样就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很多内容没有讲到,自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授课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课程有所安排,把学生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提前预留时间,各方面实现互相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于政治考察方式不同,历史可能更注重史实,地理可能更注重计算,而我们的政治最注重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对知识点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来分析各种问题和社会现状。因此,我们对政治的考察通常通过材料分析以及论述的形式来进行,但这恰恰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我们有很多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也不错,但就是答材料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点上。老师们都知道,这就是考试大忌,无论写多少,只要分析不到点上,就没有分。对于这样的现象,光靠背是解决不了的,重要的还在理解。要从知识点的根本出发,在学的时候就应该和相应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遇到考题,从问题本身出发,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整个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又是什么,它对应是哪个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实现稳中求胜。

三、培养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能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就要往“深”里下功夫,挖掘学生的潜能。

(1)我们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问题本身进行讲解。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旧的事物已经消失,新的事物也在源源不断的出现。而我们政治所讲的知识点,如唯物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等,都是事物变化之外的根本东西,是一切变化的源头,是真理。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深入的挖掘这些内涵,学生就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我们的政治教学也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课本上,应该对课外知识以及原理有更多的认识。这种广度的扩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现有知识,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想扩展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但对于这方面,我们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毕竟高中的课程繁忙,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不同。但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潜质和意向,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他们进步,给他们创造条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我有一个学生,对于哲学十分感兴趣,我向她推荐了几本哲学著作,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作品对于高中生有些许难度,但她很喜欢。实际上,从不懂走向懂,从完全看不明白到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步。

教育理念以及各种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实现政治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政治教师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本身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东伟.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

第4篇

关键词:高二哲学;新课标;激活思维;课堂有效性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可见,针对学生思维性的训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日常教学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结合高二政治哲学中的内容,笔者认为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教材,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

意义。

一、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所谓疑能得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形成分析思维能力,传统的政治课堂之所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陈述知识点和内容,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疑问是学习的心脏,更是学习的核心,如果学生一问三不知,或者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可言,那么很显然学生肯定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

比如,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这个哲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由此,我联想到学生平日的学习,我提问学生:“某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她用功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别人都在睡觉她还在被窝里看书,看到凌晨,第二天跟别人一样早起,上课也很认真,尽管她这么用功,可是成绩并不理想,因为她总是记不住课堂上的知识点。请问她这么做合理吗?”学生摇摇头,很快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知识点。结合这样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我引导学生要意识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二、回归生活,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哲学内容过于深刻,无法理解,其实哲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哲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善于思考生活,将哲学的理念运用于生活中,以此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碰到难度比较大的哲学理念、原理的时候,会先从生活的一些事件出发,在讲解方法论的时候,也会带领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认知哲学原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生活。比如,学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学生就学会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在进一步的讲解中跟学生提到:“现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过不必自卑,更不要妄自菲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要相信自己的以后,对自己今后充满信心,不过眼下要付诸努力,才能真正产生发展;同样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也不必骄傲自满,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天的辉煌,要想继续保持好的成绩,时刻都不能松懈自己。”通过将哲学原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问题驱动,力促学生实践性思维能力

问题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的能量是强大的,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来自于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可否认,记忆在学习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思维才是学习的主干,更是决定学生是否学好、学活知识点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问题情境、问题驱动等模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哲学内容呈现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要带领学生认识世界,那么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点的运用则是要完成改造世界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最终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为社会中参与实践的个体,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提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的问题时,我就提到了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往往不会写到经济基础的问题,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里面的男女主角也是突破了现实的阻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考虑经济基础,那么是不是说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时候没有联系,是可以相互分离的呢?伴随着我的问题驱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结合实践,他们了解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国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那些灰姑娘的故事里,一般都是嫁给了王子,王子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可以一起创造经济基础。而对于眼下的高中学生来说,我们的经济基础来源于父母,所以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

父母。

四、巧妙引导,提升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疑惑,疑惑的原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全面理解、消化吸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妙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体现为学生对一些“矛盾”“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解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收效、成效不高,是因为没有让学生辩证掌握,很多教师一味强调了知识点和原理,有的教师仅仅讲述了一个层面、一个方向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掌握整个知识点的维度。笔者认为,知识点真正掌握,是一个立体维度的层面,如果仅仅了解某个面,那么在辩证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和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的引导中,笔者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面对这样的一个辩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不可提倡,过于愚钝,有的认为可以提倡,因为哲学上说量变会引起质变的。在最后的讨论中,我跟学生讨论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愚公移山的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因为这种行为本身缺乏巧妙的方法。

总之,在教与学双边关系中,教师作为双边关系中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双边关系中的主体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鞭策等方式,提升、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教师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给学生加大、加重课业负担。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思维提升的几点方法和尝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政治试题 讲评课 策略 主体 审题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1

在一轮复习中,考试与试卷讲评已经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考试结束后的试卷讲评非常有意义,通过试卷讲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消除知识盲点、提升应试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政治讲评课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反对一讲到底

陶行知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试卷评讲课中往往出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试卷由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做,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也不轻松,效果还很差。这与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理念相违背。试卷讲评最终要回归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可以将分析试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开自评互评,通过投影展示试卷、学生评辩、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争论与思辨中有收获,最后找出失分的原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试卷讲评前,可以让学生花时间去反思,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反思的问题进行交流,讲得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改变试卷讲评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审题、解题方法的培养

试题讲评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政治客观题主要的失分原因有:审题不清、不注意题干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范围使用不准确、不能有效排除干扰选项等。对此教师在讲评时就要善于总结,可以把同一类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讲。例如在考查哲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从唯物论的角度”“材料体现的辩证法原理”等限制性条件,这时就要提醒学生,让学生通过一道题,能懂一类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近几年高考的政治主观题中,学生主要暴露的问题有:答题的思路不够开阔,答案的组织不够完整,对一个问题不能全面地分析。比如一道辨析题,往往包括三个层次:1.观点是否有合理之处;2.观点有何不足或者不准确的地方;3.完整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只能分析其中一个方面,答案不完整,因此得分也不高。政治主观题几种常见题型都有其答题的共性,可以在讲评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能力提升

高三政治测试往往在考查中注意知识的综合和迁移,注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在某些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遗漏,导致答案不完整。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切不可就题目讲题目。例如在讲评哲学主观题时,应该让学生尝试构建哲学的知识体系。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人生价值观和社会历史观。构建好知识体系,学生在答题时方向就不会错。

2.要注重举一反三,对于学生常错的问题要善于进行变式训练,可以收集、编写出多道题目让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和训练,做到既巩固知识又给学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收获。

3.要善于总结答题规律,可以引导学生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对答案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寻找答题的一般规律。同时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失分点,准确找出自己答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要注意以政治行为主体为线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例如,在问题中如果涉及“人民”这个主体,就应该帮助学生回忆人民的相关知识。如政治生活中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生活与哲学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

四、讲评后要进行有效训练和总结

第6篇

关键词:主体作用;说举论编;效率

《生活与哲学》是普高思想政治必修课之一,相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较强的现实感和实践性,哲学思想性强,实践性相对较弱。而目前“90后”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和意愿都呈现下降趋势,哲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度低,主体意识弱,觉得其深奥、枯燥。他们很难从哲学学习中体会到智慧的火花,领悟到人生的航向。作为一线政治教师,笔者多次上哲学课,也听过不少老师的哲学课,经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只有在默写和做题的时候,学生才会有些精神,而教学任务也只有通过默写和大量练习才勉强完成。这种基于反复记忆和频繁训练基础上的被动学习,显然无法达成哲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和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说举论编”学哲学,是笔者在哲学教学实践中探索思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

效果。

一、说——请学生口头回答出自己对某个概念或某个观点的理解

在哲学教学中,不少学生能准确无误地默写或者背诵出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但在说的时候吞吞吐吐讲不清楚。这是因为简单背诵和默写只需要记忆再现即可完成,而说的过程则要进行思考和理解,在说的过程中可以体现他们对这些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说”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说什么?”“怎么说?”

1.说什么?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学生都能讲清楚,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必要讲清楚,不同的哲学概念和观点理解难度不同,新课标对不同哲学概念的教学要求也不同。

2.怎么说?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时候说?谁来说?怎样说?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政治学科每周2~4节课,学生能够用来学习这门学科的时间极其有限,课后也不能过多占用休息或作业时间。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时间,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可作为课前复习提问请部分学生对上节课学过的概念观点予以回顾,也可以放在新课教学完成后,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概念或观点进行巩固性说明,还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请个别学生谈谈他对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理解。当然,对于个别理解困难的学生或者较难理解的概念或观点,也可采用课后在办公室给老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

二、举——举例说明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观点

通过感性具体形象的事例来理解一般性的知识,这是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哲学概念或观点,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又可以引导他们对知识有效迁移。如果学生能够正确举例说明他们对一个概念或观点的理解,显然能充分体现他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比较到位。当然,对多数习惯于形象思维的高中生而言,要把比较抽象的哲学知识用例子说清楚,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论——学生对自己理解表达的哲学概念观点或事例进行讨论争议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概念观点理解不尽相同,在表达的时候也很难一次性把自己的理解讲得清楚透彻,相互间的质疑和发问有利于他们澄清自己的疑点,纠正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

学生的讨论从是否主动安排分为即时性讨论和专题性讨论。即时性讨论指事先未做安排,临时发生的讨论,多用于课堂学生对某个知识或例子理解表达时,其他学生的质疑和发问,就某个观点或事例甚至某句话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具有突发性,在老师意料之外,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教学计划,但适当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要考虑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讨论。专题性讨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在课上进行,也可以用一节课时间专门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当然后者有些像辩论。

四、编——以国家社会生活事件为背景,以考查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的理解运用为目标,由学生自己编写问题和答案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尤其在高三复习阶段,遇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编写题目,编制答案。这一过程对老师而言不算难,学生要编制好的话,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问题的问法,熟悉教材知识点,了解时事背景,需要较长时间来设计。当然,学生编制的是一两个题目而不是一套完整的试卷,不拘题型,填空、选择、判断、问答、探究均可。要求相对较低,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可以完成,几次以后就能熟练操作。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哲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水平,熟悉学科题目的解题答题方式,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当然这一过程也必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科应试水平。

学生编制题目容易出现三个问题:一是没有信心敷衍了事,题目质量偏低,失去教学意义;二是花时间太多,问题设置和答案编制偏难,其他同学难以做出,自己也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三是学生由于学习紧张,课外阅读量小,背景材料了解不多。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总复习 纵横联系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仅凭满腔热忱,不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是不能够达到其教学目的,也难于取得满意的效果的。特别在总复习中更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因为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现一次。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存在。思想政治课内部的知识点存在相互联系,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联系。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并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和运用,采用纵横联系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强化本学科的内在衔接,构建纵向知识序列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政治学科内部的知识存在前后密切联系,而且,高考是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这种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要求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由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知识体系,断章取义、分割肢解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如果要系统掌握知识,则在本学科内构建纵向知识序列体系非常必要。纵,是指学科内各章、各节及不同知识点的深化联系。所以,在复习中,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纵向联系。必须做到,第一,要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纵向知识主干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把握,然后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第二,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多层次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第三,要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打破章节界限,指导学生掌握学科内跨章节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对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可见,加强本学科知识点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促进迁移。正确处理好知识主干体系及多层次、多角度挖掘知识点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就能形成各知识点较好的衔接,在本学科范围内构建较完整的纵向知识序列体系。

二、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搭建横向知识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思想政治的知识与史、地等学科的有关知识也必然存在相互联系。现在,文科综合试卷不仅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更主要的是考查考生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的大融合。这种综合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政治学科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几本教科书和教参的“各自为政”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么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而应该在搞好本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适当了解和掌握相关综合学科的基本理论常识,常常串串史地大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与渗透,完善知识结构,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实现政、史、地的大融合。横,是指思想政治与史、地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连接。例如,复习《经济常识》中的“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状况,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常识。同时,可以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途径,简单复习沿途的地理状况等。

三、运用时政分析,构造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文科综合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社会必然存在紧密联系。而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文科综合试题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侧重考查能力。题目的灵活度大、综合性强,材料题占相当高的比重。对学生而言,政治课中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知识,主要是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说明现实社会的问题。这说明政治课充分体现了时事性、政治性的特点。但是政治课不仅自然地体现出时事性、政治性的特点,而且必然涉及人类发展前景和文明进步及科学发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它的视野很宽广。学生在具体运用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时,我们不仅要求他们能说明事实本身,而且要求有一定的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要“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的偷值取向”,这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教材知识,并能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

第8篇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变形训练;模式

一、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经常接触变式训练,但一般只限于理论上,若要以实际为基础,将理论上的变式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却存在着一些难度,在此,本人以四个方面浅述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1.变式训练能够活化知识,稳固基础

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学生要想提高政治成绩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如此虽然对于政治试卷中的一些题目有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将政治课本上的东西照搬在试卷上。学生要想提高政治成绩,必须深入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而变式训练应用中,采用材料不变变选项或者选项不变变材料的答题方式让学生理解,这对于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的内化与落实均起着重要作用。

2.变式训练能突出主体,诱发兴趣

对于高一高二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这门科目乐意去学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但到了以复习为主的高三,政治课就显得寡淡、枯燥无味了。高三的政治课都是以高考而服务,每天学生政治课堂上都是不断地做笔记、背知识点、做试卷等巩固政治基础。故而,学生普遍在课堂上难以打起精神,出现厌学等情绪。而教师所设计的变式训练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做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又可以自主探究问题,还能够与同学、老师一起解决题目。在这种积极的变式训练的氛围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复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3.变式训练能够摆脱题海,提升学习效率

“题海战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高三政治教学亦是存在着这些现状。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政治基础,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大部分选择的都是让学生不断地做题。如此往往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曾经做过的题仍会做错,同样的题目仍是无法下手。故而,教师若能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灵活转换问题,达到举一反三地学习目的,便可让学生触类旁通,突破题海战术的限制,从而提高高三政治的复习效率。

二、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几种模式

高三政治的变式训练需要不同的模式,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巩固政治基础。例如,上一问是《文化生活》谈发展,下一问则是《生活与哲学》谈措施。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的训练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可取性。

1.同模异角

我们在高一、高二学习的政治课本都可以运用在变式训练的一道题上,设计同一个材料、同一个背景的模式下,设置不同角度问题,以此开展变式训练。例如,设计一个关于《文化生活》模块,但要从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提出问题。如此,让变式训练的题目不仅仅是在考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四个学期所学的政治模块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一道题就复习了高中的知识重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异模同角

这样的变式训练是设计问题中,将不同模块的背景设置一样的问题,如此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模块的迁移能力。例如,设计一个相同的材料,再通过《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提问。这样不仅从思考角度还是答题组织都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答题技巧。

3.同材异型

在相同的背景、材料下,从不同或相同知识范围设置不同题型的设问。这样的变式训练深化了课本上的内容,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设计在相同材料上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设置问题,学生经过不同题型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答题技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变式训练的模式绝不止这几个方面,它的模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而变式训练之于高三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促进了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解放了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负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政治,向高考又迈进了一步。故而,变式训练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有益的、科学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的重点在于探讨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创新、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努力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讨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是现在教学中所倡导的。师生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政治课上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没有真正学懂知识的内在含义,不能灵活掌握。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同时,在指导中,教师也需要在指导中不断完善自己,增长教学水平。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分析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分析知识本质,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教学。(2)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精心准备,对于经济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的讲解,可以把报纸、电视等时政报道引入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政治学习生动有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有现实意义。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预习阶段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周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渴望自己去探索,去求实。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的汲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阶段

1.生活教学法

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牢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一主题,把抽象理论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如: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时,课本上给出的是这样的定义: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用。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起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的例子: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矛盾有许多,民族之间的问题,国际的问题,等等,但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它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性质等等决定,制约了其他一切矛盾的解决,其他的矛盾解决以它的发展和解决为条件。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例子:人民内部矛盾,群众之间有种种利益上的差异和取向上的分歧,人民内涵的不同群体或集团间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总之在公有经济基础上有种种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冲突,但是公共利益是全局的长远的,决定了人民内部矛盾最终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温和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用的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2.小组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设立一个相关负责人,并且,在每一次进行小组活动时,负责人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协调与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在安排小组活动时,可以运用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除疑惑,对知识点更加明确。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报告,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

3.案例分析法

高中政治是文科中的一项重要科目,设计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基本知识领域,由成千上万知识点组成,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不能保证学生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也不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把握知识本质,不能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引入相关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关分析,把每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政治学问题读懂讲透,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课后温习阶段

在高中的学习中,课后温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记忆上容易出现混淆,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确,在考核过程中失分。因此,要注重课后的温习,认真理解上课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对上课中的疑问,要及时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地把握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身边政治的关注,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引导学生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节目的关注,激发起学生对社会与政治的兴趣点,从而更深入、更有效、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与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邹林德,刘丽.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