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慧物流发展

时间:2024-03-11 11:54:18

导语:在智慧物流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慧物流发展

第1篇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智造、互联网+等一个个新名词都在为传统生产与物流产业注入“智能”的基因,智能物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十三五”规划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是其中的核心。智能物流作产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本概念综述

1.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将会体现出四个特点: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智能物流的发展会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四个智能机理,即信息的智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智能运用技术。

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是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国内研究情况看,2011年8月教育部拟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内学者多从不同的关注点与视角展开对职业教育协同的研究,其中关注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尤为突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出台,智能产业在研究迅猛升温。

从国外研究情况看,国外的研究主要从教育资源的协调、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展开,但更多集中在教育协同发展的动力及其治理机制构建等方面。德国在双元制教育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互补,为工业化提供高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主题。本世纪初,提出职业教育在终身化理念。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三、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的意义

智能物流作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核心环节,是智能工厂必不可少的剂,肩负着产品智能化生产的桥接作用,有望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最好的细分市场之一。对产品周期的缩短和对生产节奏的加快催生了对生产运送过程更精确、更高效的要求,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和客户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工厂的基石。

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全球化融合、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生活等等新技术的和理念的涌现,都给现代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要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质量和教育创新的双向提升;有利于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模式、师资培养、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分享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物流产业之间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进一步提高。

四、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探讨

1.构建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群深度融合产教形态

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构建其理论与实践相交叉在课程体系,促使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群深层次融合,形成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产教形态。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背景下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拓展为社会培训、企业内训、社区教育,也不局限于正规教育,还有非学历培训;有虚拟课堂,也有企业实践、网上课堂、在线学习;有学校学习,也有终身学习的观点。

2.制定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在课程体系

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与物流产业发展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职能物流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对应的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建设群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探讨;探讨与其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课程结构调整。

3.提出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在技术与服务方面的创新

通过对物流产业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在技术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智能物流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对智能物流产业在技术与服务创新方面的研究。

第2篇

记者:你能先大概介绍一下茂鸿从事会展物流的情况吗?

陈宏:我一直从事物流行业,从1994年以后比较少接触普通货物,主要服务于展览会、大型项目和体育赛事。整个会展物流行业在国内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的,那时才有真正的会展物流。在那之前,所谓的会展物流都是政治任务,而非商业项目,不存在成本概念。那时一些香港公司作为总进入内地市场,把项目分包给几家国有企业。市场真正开放并越来越竞争激烈,应该从2001年后算起。当时人才流动,会操作会展物流的人分散到众多公司里去。能做此项业务的企业也随之增多。

茂鸿公司成立之初以普通货物为主,在上海算是中等规模的民营货代企业。2001年初我加入茂鸿,至今已经7年多了。我来之前,公司有小部分展览业务,主要是其他公司的分包项目;我来以后,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展览会以及体育赛事上,公司开始有自己总的项目。

公司的会展业务一般以国际会展为主,国内会展比较少。国际会展主要是国家项目,比如2006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闭幕式活动,2007年俄罗斯年的上海周活动,去年上海世博会在法国、韩国、日本的推介活动等;商业性的项目有香港春秋两季的电子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组织的赴美展览会等等。国内会展中,目前比较大的传统项目是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国际广告技术设备展览会,至今一共举办了16届,我已经做了15届。

记者:据观察,有很多民营会展物流公司都由普通货代公司扩展而来,这是否说明货代公司相比其他类型企业来讲,更容易进入会展物流领域?

陈宏:在上海能从事会展物流的货代企业里,茂鸿的特点可能就在于我们不完全依赖任何一家海外。很多货代企业都依赖海外总的国内分包项目过活,我们不同,既有分包项目,也有自己的项目,目前海外项目占30%,自有项目占70%。

开展会展物流不是那么容易。以上海为例。普通货代企业不下6000家,有展览会报关报检资格的只有100家左右,每年保证有一场展览会项目的不会超过30家,有常设会展部门和机构的更不会超过15家。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会展物流与传统货代区别太大。它涉及到的运输方式多,货物种类多且庞杂。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既能空运报关运输,又能海运报关运输,还要能手提物品报关等等,普通货物则不然。最主要的是,它对时间要求高。普通货物晚一、两天最多让客户责骂,或者承担多增加出来的费用,但展品不行,展览会开幕时间不等人,晚到两个小时就成大麻烦。

二是会展物流的实际操作中要碰到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无法预估的状况。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一部美国大片――Mission lmposs_ble(“不可能的任务”),但我们必须得完成,这就是会展物流行业的特殊性。比如天时不利,前几个星期的香港电子展,要求最晚12日进馆,但因为华东地区大雾,运展品的轮船在上海吴淞口出不去,耽误了时间,直到11日中午才到香港。还有人不和,前不久刚结束的一场展览会,从意大利来的展品晚上6点才靠码头,而第二天展览会就开幕,晚到原因则是意大利码头工人罢工。类似种种,没事就没事,有事就是大事,使得我们承受的压力巨大。所以。会展物流行业里,主办单位选择物流服务商时,最重要的条件并非公司有多大,有多少资质证书,而是有没有做过会展,以前做过多少场展览会,专业能力有多强。

记者:在实际操作中,会展物流有没有一些技术难点?

陈宏:会展物流从系统技术看没有什么难点,它的重点和核心在于统筹管理和调度社会资源,组织管理、协调安排整个事务。若说现在有什么难以把握的事情的话,主要是操作技术上和认知上的一些问题。

操作技术上,比如说我们负责报关的来展货物,在到港前我们并不能看到实物,到港后也是海关先开箱验货,接着我们才能看到实物,这时我们承担着箱内货物与报关货物不符的风险。曾经有家海外展商的货物到港后,海关开箱发现里面有两桶没报关的油漆,这应该是展商为弥补展台油漆破口准备的,但是这下麻烦大了,油漆不但没报关,它在海关那里还属于危险品,海关可以因此把整箱展品都扣下,幸好最后通过解释海关放行了其他正常展品,只扣下了油漆。这种事故可大可小,严重时可吊销报关员的资格。但这种问题目前几乎没法防范。

再比如,现在参展,开始时大家都很谨慎仔细,但是撤展时简直就是“胜利大逃亡”。一般展览会布展时间有两三天,撤展时间却只有半天到一天,工作时间只有布展的1/3到1/2,但是对于我们物流服务商来说,布展和撤展的工作量是一样的,一样的工作量不一样的时间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到撤展,展馆一团混乱,这种情况如何保持布展时的服务标准呢?

认知上,国内展商现在不太接受会展物流服务,主要原因是认为价格贵。这与他们不了解我们整个的操作环节和要求有关。

记者:能谈一谈会展物流公司面临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吗?

陈宏:会展物流作为高端服务,需要的其实是人,掌握应急措施的人,有专业经验的人。我认为现在碰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没有足够的人才。这一行是“好的不愿干,差的干不了”。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会展物流业务员来说,必须具备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至少懂一门外语,熟悉货运的全部环节,还要吃苦耐劳,灵活应变。作普通货物的人只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发发传真就可以,而我们要去现场,跟各种人打交道。很多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认为自己应该是白领,应该坐在高级办公室里,不愿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又做不了这项工作。因此,现在只能是慢慢培养人才。不行的自然淘汰。

记者:目前情况下,你认为会展物流未来会有多大作为?

陈宏:我的看法不太乐观,现在会展物流企业只能是维持,不好说发展多大。这是由会展物流本身的收益特点和行业现状决定的。

所谓会展物流的高回报,是和高投入、高风险紧密联系的。一些公司对会展物流的投入很巨大,特别是一些大公司。以茂鸿为例,有20多个员工不做别的,专门负责展览会。假如展览会明天开幕,而海外展品今晚6点才到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不花大力气、大成本才能做好呢?一面高投入,另一面风险也很高。展品和普通货物不一样,普通货物的成本可以计算。一票货给船公司多少钱。管理成本多少钱。报价多少钱,差价有多少利润就有多少,弥补不了成本可以不做,但展览不行。展览

会事先无法预估货量有多少,而它的固定成本不可改变。在对主办单位做了承诺后。无论实际有多少货量。哪怕没有。工人、机器等资源也要准备在现场,不可撤走,这些资源都不便宜。

据统计,去年上海的大型展览会多达196场,然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展览会数量虽然增多了,展品总量却在下降。

对于来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要技术改造,有很强的海外采购需求,那时展商都愿意带很多展品来。现在却不然。一是经济在发展。外商在国内合资公司很多。当年的进口货物变为本地生产,比如过去的消费类电子展览会。像光碟机、传真机等等都会从海外运来参展。现在都在国内生产,不再需要进口。二是政策也在改变。改革开放之初没有招标制度,展会上可以直接购买机器设备;现在实行招标制度,大型的机器设备在展台上无法直接卖掉,这与展商的希望相悖,与其付昂贵的费用来回运输实际样品。不如带图片来。三是多媒体技术进步的影响。过去运进来的产品资料很厚,占货量的很大一部分;现在一张光碟至少可以涵盖五六百页的书籍内容,100张光碟也不到20公斤,却相当于以前将近2000公斤的资料。

第3篇

一、时间和地点

2007年10月18―21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

二、主要内容

(一)主要议题

研究探讨武当内家拳法、民间传统武术继承发展对策方略。

展示武当武术新近挖整的功法套路,交流武当内家拳法、功理及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成果。

(二)主要形式

中华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座谈会。

资深专家、教授专题讲座,授课解疑。

武当内家拳传人、名家功夫表演交流。

评奖。设挖整传统项目奖、名家表演奖、优秀论文奖、特别推广贡献奖四个奖项。

考察武当武术文化、道教文化,汉水文化。

三、 参加人员

特邀国家武管中心、武术研究院、各大体院、有关部门领导和资深武术专家、教授。

海内外各武术团体、馆校、武术名家、名人、传人。

民间太极、形意、八卦、大成、通臂、南拳、八极拳等拳派传人。

武术爱好者和一切关心热爱中华武术发展的仁人志士。

四、日程安排

五、奖励办法

挖掘传统项目奖:新近挖整的武当内家拳功法套路,特点突出,具有推广价值,演练水平较高,有传承的史料,经大会组委会评定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发给奖金1000-2000元,并推荐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武当杂志上刊登宣传。

名人名家功法表演优秀奖:参加武当内家拳功法展示表演的名人、名家,经大会组委会评审录取一、二、三等奖,分别发给奖金100―300元,颁发证书。

优秀论文奖:参加研讨交流的论文,经大会组委会评审录取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金200―500元,颁发证书,论文先在武当杂志上发表,并可结出版发行。

特别推广贡献奖:为弘扬武当武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经大会组委评审,发给特别贡献奖,授予“武当百杰”光荣称号。

大会向参加会议的每位代表赠送精美纪念品一份。

六、参加办法

凡愿意参加大会人员,请与大会办公室联系,索取报名登记表或从武当杂志网站下载(省略)。

大会收到报名表,登记审查批准后,发给会议通知及正式代表证,正式代表需交会务费600元(包含三星级宾馆食宿费、考察费),不足部分由大会补助,有论文参加评审者,需交评审费100元,论文必须在2007年7月30日前寄大会办公室。

参加功法套路展示、交流表演者需交排演费100元,在报名时寄交大会办公室(报名时间截止8月30日前)。

参会观摩的列席代表需交大会会务费1000元,享受正式代表同等待遇。

大会报名时间截止8月30日,参会者可提前报名,同时把论文、习武简介、登记照片(二寸半身照二张)以及相关材料和费用寄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七、组委会办公室地址

邮编:442700湖北省丹江口武当杂志社

联系咨询电话:0719-5223531(马老师)

第4篇

[关 键 词] 智慧物流 基本内涵 实施框架

一、引言

继IBM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后,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同年8月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节能环保,改善服务。

自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智慧物流也入选2010年物流十大关键词。但目前对智慧物流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界与学术界对智慧物流的概念、体系结构、实施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未达成共识。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1.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

基于现有研究及IBM公司对智慧物流的理解,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能够获取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使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初步实现感知智慧。

(2)规整功能。既感知之后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分门别类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要求规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并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推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实现规整智慧。

(3)智能分析功能。运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问题,发现新问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运行中系统会自行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发现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发现智慧。

(4)优化决策功能。结合特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协同制订决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的准确,科学。从而实现创新智慧。

(5)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中表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个环节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物流系统,而是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互通有无,共享数据,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环节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得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6)自动修正功能。在前面各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自动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线运行,并在发现问题后自动修正,并且备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7)及时反馈功能。物流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的系统。反馈是实现系统修正,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贯穿于智慧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物流相关作业者了解物流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问题提供强大的保障。

3.智慧物流的体系结构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行业智慧物流,区域或国家的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用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集中表现在应用新的传感技术、实现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从而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

(2) 行业智慧物流层面。建设主要包括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区域智慧物流行业以及预警和协调机制的建设三个方面。

①智慧区域物流中心。智慧区域物流中心的建立关键要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这是区域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联接着物流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其次,要建设若干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园区指加入了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的物流园区,基本特征是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监督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确保物流信息正确、及时、高效、通畅。智慧技术的运用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② 区域智慧物流行业(以快递为例)。在快递行业中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自动报单、自动分拣、自动跟踪等系统,信息主干网的建设、PC 机和手提电脑、无线通讯和移动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等。这些投资不仅使运件的实时跟踪变得轻而易举,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成本。

③预警机制。最后深入研究,加强监测,对一些基础数据进行开拓和挖掘,做好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反映相关问题,建立相应的协调和预警机制。

(3)国家智慧物流层面。旨在打造一体化的交通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以制度协调、资源互补和需求放大效应为目标,以物流一体化推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着眼于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着力构建运输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以国际物流网、区域物流网和城市配送网为主体的快速公路货运网络,“水陆配套、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客货并举、以货为主”的航空运输网,“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内河货运网络。同时打造若干物流节点智慧物流网络中的物流结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从发展来看,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

4.智慧物流的价值体现

智慧物流的建设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对企业,整个物流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智慧物流对企业的贡献。①集中体现在其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借助智慧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源。② 智慧物流系统帮助企业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及掌控能力,降低各环节的不必要成本。③智慧物流系统帮助企业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

(2)智慧物流对国家的贡献。①智慧物流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在GDP的比重,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②智慧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环保,减轻环境污染。

三、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

1.智慧物流的实施基础

(1)信息网络是智慧物流系统的基础。智慧物流系统的信息收集,交换共享,指令的下达都要依靠一个发达的信息网络。没有准确的、实时的需求信息、供应信息、控制信息做基础,智慧物流系统也就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规整,分析,也就无法发现物流作业中有待优化的问题,更无法创造性的作出优化决策,整个智慧系统也就无法实现。

(2)网络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技术则是实现智慧系统的关键。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规整,分析处理,提取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实现规整智慧,发现智慧,从而为系统的智慧决策提供支持,必须依靠网络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解决方案,拱决策者参考,实现技术智慧与人的智慧的结合。

(3)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是实现智慧物流系统的保障。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配套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盲目发展信息系统,不仅不能改善业绩,反而会适得其反。智慧物流系统的实现也离不开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智慧物流的系统智慧,发挥协同,协作,协调效应。

(4)智慧物流的实现更是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熟知物流活动规律的经营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业是一个专业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没有人才,大量信息的筛选、分析、乃至应用将无从入手,智慧技术的应用与技术之间的结合也无从进行。

(5)智慧物流的建成必须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换。智慧物流所要实现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必须建立在“综合物流”之上,如果传统物流业不像现代物流业转变,智慧物流只是局部智能而不是系统的智慧。

(6)物流系统只有在物流技术、智慧技术与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实现智慧物流的感知智慧,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系统智慧。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新的传感技术、EDI、GPS、RFID、条形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2.智慧物流的实施模式

(1)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顾客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系统将对订单进行标准化,并通过EDI传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企业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准确掌握货物、天气、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碳排放和其他标准,将商品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

(2)物流园区模式。在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考虑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确保物流园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智慧园区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建立智慧配送中心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 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

(3)大型制造企业模式 。大型制造企业模式要求制造企业里的每个物件都能够提供关于自身或者与其相关联的对象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个物件都具备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能力,从而构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组成的网络,在智慧物件网络基础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连通,组成物联网,企业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获取关于库存、生产、市场等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规整智慧,发现智慧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再由创新智慧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3.智慧物流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完善基础功能。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使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逐步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步:开发物流模块的智慧。智慧物流系统设计可以采取模块设计方法,即先将系统分解成多个部分,逐一设计,最后再根据最优化原则组合成为一个满意的系统。在智慧物流感知记忆功能方面包括基本信息维护模块、订单接收模块、运输跟踪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在智慧物流的规整发现功能方面主要是调度模块。这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模块。通过向用户提供订单按关键项排序、归类和汇总,详细的运输工具状态查询等智能支持,帮助完成订单的分理和调度单的制作;智慧物流的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分析决策模块。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分析功能,各级决策者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关心的分析结果;而系统智慧体现在技术工具层次上的集成,物流管理层次上的集成,在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的集成,物流系统同其他系统集成,共同构成供应链级的管理信息平台。

第三步:目标和方案的确立。智慧物流的建设目标包括构建多层次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若干个智慧物流示范园区,示范工程、产业基地,引进一批智慧企业。智慧物流系统的建设步骤: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加强物流基础功能建设,开发一些最主要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完成服务共享的管理功能和辅助决策的增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网上交易功能。

第四步:发现、规整智慧的实施 创新、和系统的实现。在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商业智能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信息的价值,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从而实现系统的规整发现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并实现具有优化预测及决策支持的网络化规划、执行。从而实现系统的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

4.智慧物流实施过程中的瓶颈制约

(1)基础信息缺乏的制约。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整体中枢神经,是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智慧物流系统中,必须对海量、多样、更新快速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系统决策的依据。如果物流基础信息缺乏,智慧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2)对智慧物流功能需求、市场需求不明确的制约。一个系统能否运行成功,就要看它所提供的功能是否能被系统参与使用者接受。因此,进行智慧物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就成为构建智慧物流系统的首要任务。

(3)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层次较低的制约。首先传统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不足,基础平台相对薄弱,难以发挥物流资源的整合效应。其次,物流企业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物流企业。再次,第三方物流功能较为单一,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4)缺少人才的制约。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智慧物流的实现更是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熟知物流活动规律的经营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人才的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阻碍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园园.物流信息化对区域物流中心的作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 年,17卷第8期

[2]龚志锋,范守文,李刚.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5月号

[3]周立新, 刘琨.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2002 年,第30 卷第7 期

[4]赵立权.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J].情报杂志,2005 年,第12 期

第5篇

短短几年间,智慧物流产业园、智慧健康项目、智慧软件研发与推广基地……一个个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和项目在宁波高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探索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宁波高新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自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以来,“智慧城市”对于宁波来说不再是一个偶尔出现在专家学者口中的名词,而是逐渐成为一个关乎宁波未来的战略。国内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很多,其中既有上海这样的世界级大都市,也有南京、武汉这样的省会城市。和这些城市相比,宁波市到底有什么优势,怎样建设富有宁波特色的“智慧城市”?

作为宁波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宁波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短短几年间,智慧物流产业园、智慧健康项目、智慧软件研发与推广基地……一个个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和项目在宁波高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探索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宁波高新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科技创新保障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创新能力的建设密切相关;而科技创新,正是宁波高新区的优势所在。”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秀良表示。

近年来,宁波高新区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与国内外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开展合作;研发机构的建立也从最初的一般合作,再到成建制引进,最终演变成为合作共建的共同开发模式。近日,宁波高新区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引领区行动计划正式实施,由中科院计算所和宁波市合作共建的中科院信息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落户宁波高新区,标志着宁波高新区科技创新步伐正不断加快。

目前,宁波高新区集聚了一大批优质创新资源,其中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宁波分所、中科集成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研发创新机构;谭建荣、柴天佑等5个院士工作室;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和“比天”云计算中心等一大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院。

同时,宁波高新区还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导向,集聚了一批包括宁波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内的科技服务和中介机构,并建设了“宁波创新港”等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未来几年,宁波高新区将继续努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助力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

筑巢引凤开创智慧探索先河

IBM等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探索;在国内,华为等企业也较早地进行了智慧城市方面建设的实践。作为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后起之秀,宁波高新区充分意识到,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宁波高新区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智慧产业项目。

2011年,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在宁波高新区正式挂牌运营。这是IBM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四家开发中心,专业进行智慧物流方面的研发和相关工作。以该中心为基础,宁波高新区和IBM合作打造的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产业园也同期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继宁波研发园之后,宁波高新区近年来开发的投资量、建筑体量和影响力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集聚各类软件企业100家以上,软件人才5000人以上,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除此之外,2011年宁波高新区的另一个重要智慧产业项目就是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的落户。该项目和智慧物流一样,都是宁波市“三大先行试点重点智慧应用体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高新区将以智慧健康项目为契机,孕育孵化智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智慧健康产业及标准的战略高地;通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及运作,使园区成为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示范园区。

“通过吸引这些知名企业落户,宁波高新区成功打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局面。”崔秀良认为,这些知名企业的品牌就像充满磁力的核心一样,将会带动更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到宁波高新区,从而起到引领和辐射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

因地制宜加快智慧产业发展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宁波市、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传统物流行业仍存在信息不畅、成本过高等问题,与世界上物流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智慧物流的引入,十分有利于破解这些发展瓶颈。根据《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宁波市将在2015年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该市80%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建设以IBM智慧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高端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将使周边区域5000多家物流企业获益,众多制造业企业也会因物流成本下降而带来更多利润。

另一方面,宁波高新区通过加强智慧产业集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成功地破除了土地瓶颈的限制。去年,宁波市智慧办正式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制定的《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宁波高新区基本建成“三大”基地,培育和引进“”载体,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6篇

“十二五”伊始,宁波市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加快推进的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點——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问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第7篇

把“智慧”标准化

早在2009年,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联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经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已收集贯彻的服务标准化法规和服务标准化管理规定18份、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68份。体系内共包括标准361份,其中引用国际标准27份、国家标准164份、行业标准67份、地方标准3份,自编企业标准100份。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体系于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已将标准体系文本导人数据库,相关人员可通过网页、公司OA办公系统进入数据库查询最新标准。

据了解,标准化试点在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内,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依托,以区港联动(B型保税区)为重点,以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为亮点,渗透到区港联动的全程物流服务标准化链条中,建立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虎门港现有港口物流服务与B型保税区服务两种服务业务,港口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旨在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口岸增值,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即区港联动)的基础上采用技术,并在国内首创结合技术创建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查询结果显示,《东莞保税物流中心智能仓库操作流程》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职能仓库的操作流程,《东莞保税物流中心出入闸管理规定》中对人员、行政客运车辆、货车、单独携带的货物、单独携带的物品出入保税物流中心的管理规定,《地标库位标签标准化》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地标库位标签的标准要求,《托盘标签标准化》中用于保税物流中心的托盘标签要求,未找到国内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填补了国内上述有关标准体系的空白。那么,标准化下的智慧港口将是什么样的呢?

三步打造“智慧港”

根据《虎门港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虎门港将分三个阶段,实现全面建设“智慧虎门港”的目标。虎门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表示,虎门港打造“智慧港”分两个层次:一是港口管理,如办公系统、电子通关等;二是集装箱、物流等相关的信息产业。

在具体内容上,虎门港建设“智慧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中心,包括云计算。主要是将虎门港管委会和集团里的人事管理、招商、财务等软件系统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处理;二是物联网版块,包括和东莞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电子围网等项目;三是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降低物流成本。

那么,虎门港如何实现“智慧港”目标呢?根据市场定位和虎门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智慧虎门港”的建设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11年-2012年为初级发展阶段,港区的主要网络、硬件基础设施部署完毕,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港区管理和生产的基本要求;2013年-2014年为中级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引入港区,通过感知技术和智慧化的应用提升港区效率和管理水平;2015年为高级发展阶段,引入云计算平台,最终建设虚拟化的运营平台。

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RFID事业部总经理杨淑港表示,“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了虎门港发展物联网的目标:以物联网建设为发展方向,RFID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并以虎门港为依托,以港口物流智能化为目标,拟在3年至5年内推进虎门港物联网建设,实现港口物流的智能化管理,建立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港口物联网。杨淑港说:“面对盐田港和黄埔港的强势竞争,怎样走差异化道路,物联网为虎门港找到了突破口。”

该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应用层调取数据送往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区智能化管理。

虎门港将以传感技术和RFID等技术,配合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化,实现港口的物联网建设,打造智慧港口。具体来说就是在海域、港区、陆运途中分别进行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都是典型的物联局域网,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后,融合在一起就基本实现了整个港口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虎门港分步实施子项目,电子监管通道项目、智能卡口、智能堆场、GPS船只定位、立沙岛石化码头等。而电子监管通道和智能卡口两个项目的建设,已取得成效。

据介绍,在虎门港五号和六号泊位之间,有着一公里长的一段港口大道,这段路是市政公路,即不可限制非过关车辆从此路经。海关当时遇到一个难题,如果其他汽车也能路过这段大道,那货柜在其间被偷偷放入其他货品,走私岂不轻而易举。但是要建设专门高架桥的话,还要投入6000万元。

第8篇

近年来,宁波按照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以“基础支撑、应用带动、产业突破”为主线,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推广重点应用,培育智慧产业,增加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信息消费环境,进一步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推进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截止到目前,宁波启动了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等应用体系建设,“智慧宁波”初具雏形。宁波先后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

出门之前,按一下手机,就可以知道道路是否拥挤;行车途中,想起家里热水器、窗户没关好,再按一下手机就全都搞定;若要就医,打开家中的健康监测机,医生就能随时掌握你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并完成挂号。如今,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在宁波已渐成现实。

“智慧因子”融入城市民生

“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可循,创建工作从何入手?宁波市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城市更加聪明,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为此,在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伊始,宁波就对市民反应强烈的“城市病”进行了分类梳理,推出“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 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据统计,宁波“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87个项目中,超过1/3项目涉及民生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得有与之匹配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近年来,宁波相继实施了“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工程,花大力气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光网覆盖达334万户,已覆盖所有行政村以上住宅区域。作为全国TD-LTE 4G规模试点城市,宁波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城镇区域的4G网络全覆盖,全市开通TD-LTE 4G基站6400个,4G商业用户已达34万户。同时,宁波还全面启动了市民免费上网项目,进一步扩大了“iNingbo”政府免费WiFi热点覆盖范围。

“智慧因子”已经融入了城市民生的方方面面。宁波已编织了全城共享的智慧健康保障网,借助这张网络,各市县医疗专家可“一竿子”插到基层,远程医疗会诊成为了现实。

据介绍截至目前,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已收集了1200多万份健康档案信息和5.3亿多条健康档案数据,实现了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33家各级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目前,该系统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已超过500万。

智慧交通,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有一款名为“宁波通”的智能服务产品已经上线。它依托移动智能终端APP、出行服务网站、短信服务平台、多媒体查询终端,实现了智慧交通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打开手机,市民就可以一览城市道路通行情况,实时查询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火车等信息,还能享受停车诱导、出行规划、移车求助等服务。目前,“宁波通”累计下载量已达50万次。同时,宁波还通过定制公交、出租车电召、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等平台,整体推进交通动态感知、资源共享、指挥管理、社会服务等功能,缓解了城市拥堵状况。

“云课堂”,让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在“人人通”空中课堂,全市初二、初三学生均可开设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随时点播名师网上互动客场,目前日均页面浏览量已突破1万人次;终身学习网收录了1.8万余节精品课程,涵盖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10个大类,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网上学习新途径;登录宁波数字化阅读平台,可流畅查阅数字化图书、文献、期刊等资源,目前平台文献数据库容量已达200TB,平台注册人数超85万人,年下载各类文献超过1500万篇。

未来,宁波将以医疗、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便捷”。

智慧产业呈星火燎原之势

云计算、物联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概念层出不穷。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应用,与此相关的智慧产业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为宁波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上半年,全市81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6.12亿元。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销售收入146.97亿元,同比增长28.65%。

智慧物流,让宁波港航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宁波IBM智慧物流中心,有这样一幅“智慧物流”的运行图:一整车厢粮油从黑龙江用火车运抵渤海湾,途中停靠的每一站都清楚可见。货物堆上码头后,一部分转运到北方的仓库,等待最佳调剂方案。余下的则装上南下的轮船,系统为它们自动拼了半集装箱运往超市的矿泉水,运时减少了一天左右,运费降低10%。据了解,这是IBM在中国第4个研发基地,未来这里将搭建起覆盖全球的物流云平台。

宁波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宁波启动了智慧物流建设,着力打造“1+7”智慧物流协同平台,目前部分平台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港口物流在途可视、资源交易、智能订仓、智慧供应链等服务功能。此外,宁波还有30多家系统集成企业从事物联网中间件、应用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发。面向产业、行业的云服务平台,也加快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打造国际电子商务城市

宁波港通天下,从秦朝开始就出现了海外贸易。就现在而言,全国5个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中,宁波的交易额、包裹量都在前列。据介绍,每件从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购买的跨境商品都加贴了防伪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不仅可以查询商品名称、原产国地、进口商或商、进口口岸等信息,还能清楚的知晓该商品的海外采购地、产品条码、海外仓、运输工具等详细信息,做到商品信息全程透明,确保商品渠道的来源。

第9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措施

引言:随着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重视程度增加,信息化技术以及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中得到了应用。信息化技术技术作为新型的管理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发展中得到运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利用高集成化和智能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治理的提升,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其实际的运用能够为物流行业提供更大的经济利益,并且具备提高服务治理的作用。同样信息化术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智慧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物流行业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消耗,因此对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以及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信息化物流管理

在物流信息化管理上,能够实现企业管理资源的优化,从而实现以最小投资来换取最优的利益。信息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在物流管理上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物流信息的管理,通过分析物流信息数据中存在的价值,为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此来提高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样信息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上的运用,能够作为其管理发展的基础数据支撑,为相应的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在当前的智慧物流管理中,其智能配送以及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化技术,大同样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领域,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整合分析,来实现全方位的物流管理,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与提高效率进而产生经济价值,有助于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满意度,为我国物流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从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1]。

2信息化物流管理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其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部分物流管理企业对于管理信息化的不够重视,导致在物流管理上设备、资金、技术人员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智慧物流建设相对落后。其二,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在物流管理企业中,由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信息化物流管理建设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以至于物流信息化管理覆盖有限,不能够为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实际作用发挥提供帮助,导致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2]。

3信息化物流管理发展措施

3.1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物流管理信息化优化措施中,需要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意识,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进行综合交流讨论,通过定期开展的信息化管理交流与培训,来帮助物流企业下的各个部门能够解决实际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问题。同样物流企业下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能够汲取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优点,有助于总结自身在物流信息化管理上的不足,借助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逐步加强企业管理员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意识,让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对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有着全新的认识,从而为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3]。

3.2重视物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在物流管理信息化优化措施中,需要重视物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同样重视物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文化以及人力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化数据库,来为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4]。

3.3加强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