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时间:2024-03-11 16:12:21

导语:在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河北;低碳经济;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与决定因素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二)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

1、技术进步。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技术进步。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比如说发电技术方面,十几二十年前,发一度电至少要400克标煤;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需要330克标煤,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只要290克标煤。

2、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氧化碳主要是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化石能源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消费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商品能源中化石能源的市场成本最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发展的成本就越低。

3、消费者行为。低碳经济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行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碳的排放。美国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差不多,但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比欧洲要高出1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因为美国是高消费、高排放的浪费型生活模式,其建筑节能标准还没有中国高;而欧洲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建筑节能标准也非常高。生活方式不改变,碳排放就降不下来,所以消费者行为非常关键。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河北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河北省带来重要商机。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河北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河北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第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河北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4.21.

[2]崔大鹏.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7.5.

[3]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7A.

[4]蒋益民.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J].新湘评论,2008.6.

第2篇

关键词:低碳 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13-02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还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等系列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1.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就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

2河南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据河南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2007年,河南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氨氮8.54万吨,二氧化硫156.39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全省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但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河南省的“低碳资源”潜力也十分巨大。据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拥有林地面积20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2%,耕地面积7926.1千公顷,水资源总量65.16亿立方米,湿地面积110.87万公顷。这些低碳资源――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2009年12月7日,当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日,河南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研讨“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在2010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为表征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河南有些企业和个人也认识到了低碳经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省在“旅游强省”和“中原崛起”的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旅游产业作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做好河南旅游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河南经济的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旅游业理当先行。旅游本身需要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水,而低碳旅游,更减少了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也是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当前在全国悄然兴起的原因。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河南某些旅游企业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低碳旅游的方针,如某些旅游饭店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景区试水“低碳游”,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某些旅行社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等等。但总体而言,这些还只是个别行为,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河南还大有可为。

3河南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河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河南省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3.1抓住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要抢抓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规划设计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南旅游加速发展。河南省政府应将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文化强省建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统筹发展,将低碳旅游纳入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低碳旅游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鼓励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制定低碳旅游发展地方性法规。在政策制度上进行创新。一是制定鼓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降低CO2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政策,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进行支持,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鼓励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企业开展低碳项目。因此河南省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发展低碳旅游,出台相应激励机制,让绿色低碳真正成为旅行新时尚。

3.2各旅游企业联动,创建低碳旅游模式

3.2.1旅行社

旅行社应专门设计的低碳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满足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需要。面临低碳经济的呼唤,有一些旅行社已经在着手设计低碳旅游线路,这将会受到那些环保积极分子的旅游者的青睐。但因为低碳旅游不只是代表节能环保,还可能产生额外费用。如拿交通工具来说,到了景区后,如果旅行团放弃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区提供的电瓶车,肯定更“低碳”,但电瓶车的费用比大巴高,会摊派到旅游者身上,增加其旅游费用,有些旅游者还是会更多的考虑价格这一因素。因此还是需要旅行社的积极宣传,才能得到推广。因此从旅游业的角度而言,旅行社应充当低碳旅游的号召者。想要更好地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游,首先要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游”的理念,使“低碳”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参团游客来说,旅行社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3.2.2旅游饭店

现阶段河南省各旅游饭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食、住、行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饭店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用或调剂使用。例如饭店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纸质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饭店标志的纸质或布质提袋替代塑料袋等。河南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出台对饭店环保节能的支持和奖励政策。比如推进节能环保,支持宾馆饭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等。河南省饭店协会可统一印制倡导旅游者加入低碳生活的小卡片,放入客房,号召住店客人,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3.2.3旅游景区

2010年初南京中山陵景区就出台了从1月10日起黄标车限行的规定,以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正在努力打造低碳旅游景区。河南省的各旅游景区也应拿出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标和举措,尤其是我省的3家5A级旅游景区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和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更应发挥带头作用。目前这些景区已经在酝酿出台低碳旅游团队奖励优惠政策等,在这些高级别景区的带动作用下,应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低碳景区的创建活动。

3.3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旅游、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相关知识,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他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节约能源和资源要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旅游业的相关部门应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旅游广告在传递旅游产品的信息时,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河南省应在城市公交站牌以及一些显眼位置应多做一些倡导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牌,让地然旅游深入人心。

3.4积极推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

旅游业相关产业众多,旅游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要注重相关产业的低碳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使相关产业走低碳路线,减少 CO2 排放量。由于国际旅游牵涉到长程飞行,据估计,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国际旅游占有的责任份额高达 4%到 6%,因此旅游业被视为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欧洲理事会现已正式通过指令,自 2012 年将目前还未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范围内的民用航空业纳入碳交易系统,且适用于所有进出欧盟区机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据此,相关产业更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设施等。旅游管理必须和国际现代化管理接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连锁管理模式,实现各个环节持续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各国均应支持旅游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更好的促进全球低碳经济发展。

4结语

旅游业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一年两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整个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统筹各相关产业之间、各国之间的联系,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7).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4]闫伟东.深圳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09(9).

第3篇

【摘要】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挑战,需要通过改变对外贸易的发展路径来进行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现状,然后细致讨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的转变策略。旨在为对外贸易经营发展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多重命题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整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本来处于一个发展的大好时候,但是低碳经济条件下,又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面对机遇的时候也迎来了挑战。总体来说,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革,不仅能够实现我国贸易经营低碳环保,还能够随着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长足稳定地发展。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出口贸易稳定发展

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良好态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随之增加。2010―2014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共增长7648.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速为9.76%。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导致了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疲软,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所以我国对外贸易在2010年依然处于增长形势。随后的几年里,我国的贸易增长额度较为平稳,并且具有一定的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

(二)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商品的组成情况。一般来说,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资源密集型和工业制成品以及服务贸易。通常情况下,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有显著的不同,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者主要出口工业成品或者资源密集型产品,后者主要出口低技术产品和低成本的产品,基本上后者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通过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化,我国有效应对了低碳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同时完善了我国低碳企业生产的方式。

(三)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

我国对外经贸的成熟发展推进了我国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良好的政策,这就使得我国出口贸易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多元化的特点。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和完善,各种贸易条件也在不断优化和明确,这就使得更多的国内企业将销售目标锁定在国外,扩大了对外经贸的企业规模。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路径转变策略

(一)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推动低碳技术合作

在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联合国的关于低碳的规定制定中,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实,制定出合理的规则,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履行减排义务,有关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等诸如此类的国际规则、标准等将逐步成熟,并将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

(二)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低碳经济确实对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威胁,但是低碳经济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要从自己企业出发,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从而应对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通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来缓冲低碳经济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也要通过技术改革来提升我国出口工业成品的能力,从而将非低碳产品出口为主转变成为出口低碳商品为主。在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之前,首先要改变企业经营形式,即企业要对自己的生产经营进行升级调整。通过升级来适应低碳条件下的生产需要。所以,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与企业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大体上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企业生产,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做到生产上低碳。第二,通过税收方式来促进企业向着低碳经济转变。从中、长期来看,推进低碳经济,我国必须要改变自身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升产业在研发设计、销售及品牌环节的实力,推进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取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使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下的外贸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优化外资引进结构,严防高碳产业进入

引入外资是我国国际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自身企业结构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人才流动和解决就业的需要。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要将外资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到桌面上,在引进外资企业之前,要对其低碳经济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考评,从而确保在我国全力践行低碳经济的进程中,不再有非低碳经济企业在中国大地运行。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国内的自由资金已经非常充裕,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应严格限制高碳排放项目的进入,以避免成为发达国家高碳排放产业转移的“避难所”。

(四)培育碳交易市场,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竞争

低碳经济条件下,除了在自己生产上践行低碳之外,还有积极参与世界碳交易市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做出榜样,提供实现由非低碳型经济向着低碳型经济发展的经验。我国在清洁生产机制方面做得非常好,这就提高了我国产品低碳经济的生产形象。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去,可以通过竞争来促进创新和发展,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清洁生产。创新是我国各个行业发展的主题,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更好更多的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且在互动中酝酿更好的低碳环保的生产策略。我国不是减排义务国,但已是CDM最大供给国。

(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来开展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国家为企业在海外贸易上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免去了企业自己寻找海外销售路径的难关。对此,企业要积极把握住国家的良好政策和世贸机会,从而让自己的企业能够长足稳定于国际市场之上。由于我国企业在低碳环保方面做的还有一定差距,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国企业要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当下全球一体化,同一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能够赢得胜利,但是同时也削弱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阶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的产品国家会给予极大的支持。因此,企业要以一带一路契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从而稳固自己在对外贸易上的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参与制定国际相关规则,能够更好地了解低碳经济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低碳经营产品的权威性。通过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能够促进产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优化和整改,从而强化我国企业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抵御市场变革风险的能力。通过优化外资企业结构,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非低碳产业扼杀在摇篮当中,从而提升我国低碳企业的数量。通过培育碳交易市场,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竞争,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有助于我国低碳型企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来整改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发展路径,迎接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经济政策,让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脱胎换骨,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李慢.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J].时代金融,2015(21)

[2]程敏.低碳经济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3)

第4篇

【关键词】地摊经济;发展措施

一直以来,地摊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其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没有合法的身份,使得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小商贩和城管“斗智斗勇”和“猫和老鼠”的市井短剧,并逐渐演变成暴力对抗的“全武行”。尽管地摊现在仍不能堂皇入室,但却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经济力量。关系到底层百姓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妥善安置和引导。

1.地摊经济的缺点

地摊由来已久,虽然便利了百姓,但它自身的特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笔者认为,地摊经济有如下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1.1散

地摊经济的散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分布散,地摊遍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灵活游走于各个角落,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就奔向哪里,极强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地摊客观上难以管理;二是形式散,地摊商贩销售产品的形式多样,一块塑料布、一个挂架、一台三轮车、一个箩筐、甚至商贩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成为他们销售产品的舞台,而售卖的产品从用的、穿的到吃的也是应有尽有。

1.2乱

地摊经济的乱体现在销售秩序上,绝大部分地摊都存在占道经营问题,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一些地摊甚至摆到了马路上,这也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而收摊后留下遍地垃圾,也让环卫工人苦不堪言。

1.3差

地摊经济的差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服务意识差,绝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是因为生活所逼,才选择了摆地摊作为过渡,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便会立马结束,因此,地摊经营者在潜意识里没有与顾客建立长期客户关系的想法,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质量差,欺骗顾客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产品质量差,低价格是地摊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低价带来的必然是产品的低质,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特别是入口的产品,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是一种极大威胁。

2.地摊经济的好处

虽然地摊经济的缺点是导致城市管理者不容许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客观来说,地摊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2.1地摊经济也能孕育企业家

尽管地摊卖的东西小,销量额低,但只要经营者有恒心,将其作为事业来看待,完全有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拥有1100多家谭木匠专卖店的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一家上市企业,其专卖店遍及全国,董事长谭传华的第一把梳子就是在地摊上卖出的。创立重庆超奇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西南水果大王何超,创业初期也是一名挑着箩筐走街串巷的水果小贩。开有1720家农村超市的重庆腾龙百货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杰,当年创业的第一桶金也是摆地摊挣来的。由此可见,只要经营者有恒心,麻雀也可以变凤凰。

2.2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摆地摊的人,不少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无法解决就业,如果这些人长期处在社会底层,连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势必导致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从而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而摆地摊对于资金要求不高,技术要求也几乎没有,超低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些人可以较容易的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就业,不少的地摊经营者就是靠这个小小的地摊养活全家。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员从事过地摊经营。目前,正在从事摊贩经营的劳动者大约有3000万,地摊对拉动就业功不可没。

2.3给城市带来生活气息

正如一名经济学家所说,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地摊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的特殊风味。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纵观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已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游客旅游观光,感受台湾普通民众生活气息的最好去处。而在我国香港地区,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并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

2.4对城市的消费层次是一个有利补充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得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低相对较低,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地摊商品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3.对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既然地摊经济成为不可消除的一种社会现象,说明其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我们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其靠行政手段千方百计的堵,倒不如科学有序的导,使其在可控状态下成为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

3.1给予一个身份

哲学上说得好,存在即合理,既然百姓有需求,到不如大大方方的给予地摊经济一个合法身份,承认其合法性。而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地摊的合法身份,这也是解决城管纠纷的根本措施,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已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开始允许一部分小商小贩存在,并为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重庆市主城也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摸索,陆续设立了新桥夜市和黄桷坪涂鸦夜市,更多后续的地摊夜市正在规划中。

3.2制订一套规则

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除了给予合法身份外,还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规则,让地摊经营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建立一套进入和淘汰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身份,保障权益,对于违反规则的坚决淘汰。实行摊位卫生责任制,每位摊主必须对自己摊位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负主要责任,这样也可有效遏制收摊后垃圾遍地的情况。这方面,沙坪坝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是放宽了准入门槛,有下岗证的、是低保户,将优先设立摊位。对经济困难的,办健康证的费用也可减免。在“准入制”宽松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退出机制”,经营户如果不能规范营业,搞乱了市场的秩序,就必须退出市场。

3.3划定一个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给地摊的经营设置时间段,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范围开市和收摊,这样可以做到既方便百姓,也不会扰民。在地点的设置上,可以选择闹市区的背街地段,这样既可以保证往来的人流量,又不影响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区域划分好后,也有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监控。

3.4成立一个协会

鼓励地摊经营者采用民主直选的方式成立协会或委员会,实现由政府管理转为摊贩自治,让经营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当然,为使协会处在政府可控和监督下,建议由协会所在地区市政管理机构的领导担任协会的名誉会长,履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也可以缓和消除摊贩与市政管理方多年来积攒的怨气。

公共权力的“弹性”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调和。随着地方政府一份份地摊解禁的文件出台,即体现了“权力的弹性”,又彰显了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让性。这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改变,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如何更好的管理好城市中出现的地摊经济,已经成为关注百姓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一、引言

党的十提出了“五位一体”新的总体布局,即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此举又一次掀起了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研究的热潮。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现阶段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需要大力发展具有高碳特征的重工业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地区赶超东部地区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从低碳增长的角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由此可见,湖北省目前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低碳发展的约束。国内从低碳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多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入手。梁少华(2009)从能源边际产出入手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研究发现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能源消耗最少,边际产出最高;徐博等(2006)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降低能源消耗双重目标;邵忍丽等(2006)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的能耗来自于第二产业,且经济活动中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尹春华等(2003)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刘满平(2007)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的协调性问题,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双重约束下的湖北省产业结构

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湖北省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等。近年来湖北省的经济迅猛增长,为湖北省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中部崛起的进程。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靠第二产业,即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是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的,由此可见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不能以人的意志迅速转移,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结构的惯性,另一方面由于诸如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的发展需要一些高耗能的原材料生产行业的投入,特别是当下湖北省仍处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品。如今在低碳经济的大浪潮下,很显然老工业基地的“顽疾”羁绊着湖北省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支点的发展脚步。一方面,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但产业发展重化工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向环境友好型优化;另一方面,湖北省应抓住低碳时代所带来的机遇,解决老工业基地摊子庞杂、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也为湖北未来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北应把高科技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以及服务业和商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对于原来老工业,如钢铁、化工(尤其是即将开工的乙烯工程)、汽车、烟草、重机等行业,则要探索一条“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还能增加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国际浪潮相吻合的。

三、低碳约束下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为了促进湖北省在时代潮流下发展低碳经济,加速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政策出台及实施力度的加大。我国低碳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这样的机遇下,湖北省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出台更多环境友好型政策,切实落实到高污染产业的治理。(2)建立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以突破低碳技术。大学与科研机构是科研成果与创新的重要源头,政府、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不但可获得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科研机构成果的商品化、研究的市场化。尤其在我国现阶段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低,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不力的情况下,产学研合作有着重要意义和发展潜力。湖北省高教优势突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应充分利用湖北省是国内高校密集区的优势,通过引导、激励、保护和协调等方式促进低碳经济技术的突破,更好的服务于湖北的低碳经济事业。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苏南地区;中小型企业;产品同质化;品牌差异化;品牌竞争力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团队课题项目

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历史人文以及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年来纺织服装业在苏南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服装企业已经接近1.2万家,成为了当地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苏南地区服装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解决当地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这样数量庞大的服装企业中,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中小型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长期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SWOT分析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现状

苏南地区服装企业在整个经济链中占据比例较大,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优势不明显。在苏南地区,当地服装市场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大部分人都采取网购形式代购韩日、欧美服装。苏南地区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出现问题,在对外销售上也同样不具优势,通过对苏北地区零售商进货地点进行调研,据不完全统计,苏北地区55%的零售商会选择到上海进货,30%会选择到广州进货,只有15%的服装零售商会到常熟进货。

1.1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优势分析

地域优势 苏南地区恰好处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东边紧紧依靠着交通与经济都发达的上海,西边则靠近地大物博的安徽,南边与纺织业同样发达的浙江接壤,北边则依托运输的重要河道长江,具有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人才资源方面,苏南地区有大量的设计院校,尤其是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的建设,给当地企业带来很多新鲜血液。同时,工艺与版型方面,多年来的外贸加工经验,给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

成本优势 苏北以及附近省市的务工人员为当地的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苏南地区地处富庶的江南地带,四季分明,适合棉麻等纤维作物生长,使得苏南地区服装企业能够获得大量成本低廉的原材料。

1.2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劣势分析

产品劣势。就市场需求竞争而言,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中低档的产品,这些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根据对100位消费者的随机调研,其中52%的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考虑质量,34%的消费者考虑款式,11%考虑价格,由此可见,多数年轻消费者希望购买到优质且个性鲜明的服装。

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低。苏南地区大多数中小型服装企业都以低价策略来获得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企业在款式以及制作工艺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企业自建品牌时间还较短,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

高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虽然在苏南地区的服装企业众多,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却比较稀缺。企业中的大多数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在日常工作中一般都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来做出判断,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线生产人员短缺。由于苏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以及其他高薪电子行业的人员竞争给服装企业生产人员的招聘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苏南地区服装业的生产人员严重缺乏。

生产管理劣势。(1)管理模式僵化:苏南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基本上还是照搬之前做外贸加工时的管理模式,由企业老总把控整个订单流程,自上而下的运作整个公司。 (2)产线安排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将检验工序安排在最后一步,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间的有效管控,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企业质量检查体系不严格:企业中一般由各生产单元工人自己判断其工作的好坏,并采用事后检查或是凭借主观判断来检查产品质量,没有科学地检查体系。(4)企业内部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信息交换不够及时,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

1.3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机遇分析

加入WTO以后,苏南地区经过多年外贸考验,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培养了谨慎细致的企业氛围。同时,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为苏南地区中小企业创建深化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性环境,为企业产品全球销售带来可能。

政府政策扶持 自2012年国外欧债危机以来,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需,对中小型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纯资金扶持到政策扶持,政府展开了多项行动,包括:资金扶持、退税、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贷款、国债项目、奖金、融资等。

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成熟,电子商务对于企业而言能极大地帮助企业建立销售渠道,企业可以以最低的运作成本在网上建立BTB,或是BTC 信息化平台。同时,还可以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增加彼此的互动、了解,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

2.引入品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使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战略,即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品过程的诸条件上,与其他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相比,造成足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以便买者将其与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

3.制定品牌差异化策略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需要具备整合能力,能够从各方面整合企业自身资源。

(2)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拥有在某些方面或是某一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优势。

(3)企业有转型意向。只有企业有这个意向,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实施战略时全心投入,主动出击,坚持到底。

(4)企业已经建立品牌或是已经在策划建立品牌,且拥有建立品牌的运作资金。

4.解决方案

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要改善产品同质化现状,完全可以利用技术、设计等手段,挖掘品牌的优势。下面就这些企业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建议:

4.1产品差异化

(1)产品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解决方式:加强企业设计团队的建设,主要突出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用料、设计都要讲究原创性。

(2)产品功能无新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独立的研究室或是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面料流行趋势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面料,在面料研发中多增加科技含量。

(3)产品缺乏企业文化特色。解决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影响企业内部文化感染力,在招聘时除了考虑其能力外,还需考虑其设计风格与企业品牌的契合度。

4.2服务差异化

(1)缺乏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解决方式:企业因根据企业状况及产品价格增加配套服务,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2)门店服务方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需吸收有创造力的企划设计人员以及终端店铺设计人员。

(3)销售缺乏服装基本搭配以及辅助建议能力。解决方式:公司要多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或是定期安排企业员工到专业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基层员工专业的审美、搭配能力。

4.3形象差异化

(1)品牌形象推广方法缺乏新意。解决方式:如今的品牌形象推广方式很多,除了广告、杂志、代言人等一系列传统媒介外,如今依靠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品牌形象的实例也很多。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推广品牌形象的方式,例如参加会、活动赞助、举办慈善活动、关注社会公益等。

(2)企业品牌形象难以体现企业产品灵魂。解决方式:企业需要拥有一个专业的品牌文化理念整合团队,能够对品牌原有文化做出诊断、整理、提炼与创新。

4.4如何市场差异化

(1)对市场的认识度不够。解决方式:很多企业对市场认识不够,导致企业销售状况不佳。企业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差异化策略,避免货品积压,资源浪费。

(2)企业在不同区域的销售渠道安排不合理。解决方式:企业在产品销售渠道上针对不同地区要制定区别化的销售渠道。

(3)同款同质产品在不同区域销售价格不相同。解决方式:企业需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特点,品牌宗旨,权衡区域消费能力,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产品价格。

(4)产品价格定位不符合品牌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不能仅考虑差异化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制定符合企业产品定位以及销售渠道的价格。

(5)产品促销模式不切合产品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安排促销活动时,需要考虑产品品牌定位,促销方法需要符合品牌特点,不同档次的服装促销方式安排上存在差异。中低档服装在促销时,避免宣传、销售地点、产品摆放安排失误,避免出现街边地摊货的甩卖情况。

总结

以企业品牌建设为出发点,提出品牌差异化战略,该战略主要通过对公司现状进行评估,在产品、形象、服务、市场这四个方面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该战略中,主要是基于企业的顾客群体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估分析数据,整合出具有价值性的数据。然后通过公司文化、企业技术、企业互相合作以最大的效率保证企业差异化战略得以实施。在实践检验后,完成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品牌产异化战略,完成品牌价值的再造,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ndrew Rees, Jon 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

[2]胡惠琴.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研究.中国知网,2009-05-01

[3]胡敏.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万方数据库,2011

[4]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5]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6]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7]李淑娟,杨立洪.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济南金融,2006-09-25

[8]李兴山,曹新.“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学习时报,2012-05-07

[9]李挺.运动服装品牌差异化战略的研究.现代商业,2011-10-25

[10][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英]潘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1

[12]孙云元,凯慕狮.东方雄狮欲称霸羽绒界.中国服饰报,2005-12-30

[13]吴珊.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品牌经济研究.山东大学,2008-5-31

[14]王芳.现代纺织企业品牌理想差异化策略分析.毛纺科技,2013-10

[15]徐宁.苏南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3-01

[16]姚玉婷,翁辰,徐慕娇.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社科论坛,2010-04-25

[17]佚名.浅析苏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学位论文

第7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现状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的销售也呈现出了不断兴旺的势头,其中珠宝玉石产品的销售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商品的销售不仅拉近了广大游客与神秘的珠宝世界的距离,而且为推动旅游景区的市场繁荣和促进旅游景区纪念品特色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珠宝玉石市场可谓喜忧参半,既有许多积极的和值得肯定的方面,又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甚至亟待改进的问题。

1.积极因素

旅游景区销售的珠宝玉石品种类型越来越丰富,有的地区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产品,如海南三亚市等地旅游景区的海水养殖珍珠系列产品(珍珠项链、耳钉、胸针等),陕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景区的蓝田玉系列产品(蓝田玉手镯、挂件等)。一些本地或临近区域珠宝玉石资源较为丰富的旅游景区,逐渐形成了珠宝交易的集散地,不但从业人员较多,且交易的品种丰富,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珠宝玉石品种,也从外地采购一些珠宝玉石品种进行批发或者零售交易,如新疆和田等地和田玉集散地(销售商品包括和田玉项链、手镯、手链、挂件、手把件及原石等),云南瑞丽、腾冲等地的翡翠集散地(销售商品包括翡翠手镯、手链、戒指、挂件、项链、手把件及原石等)。一些宗教圣地销售的珠宝玉石商品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吉祥寓意,如一些佛教圣地销售的玉石观音、佛等。许多旅游景区珠宝玉石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从初始的地摊销售发展到了正规场所的销售。不少旅游景区所销售的珠宝玉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商品的销售,不仅丰富了景区的商品市场,而且为旅游景区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旅游景区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具有产地或景区特色的珠宝玉石商品为地方或景区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2.存在问题

虽然旅游景区的珠宝玉石市场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但是不少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问题还相当严重。

第一,珠宝玉石商品工艺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做工精美,更多的是做工粗劣。做工不好的饰品,既浪费了珠宝玉石资源,也损害了珠宝玉石产品的形象。

第二,一些旅游景区市场管理不严,政府监管不力,假冒伪劣现象普遍存在。如不少景区市场把漂白充填处理翡翠(俗称翡翠B货)和染色处理翡翠(俗称翡翠C货),当成天然翡翠(俗称翡翠A货)进行销售;甚至用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销售,用石英岩和大理石冒充和田玉销售,严重地损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旅游景区的形象。

第三,一些旅游景区市场的珠宝玉石商品价格混乱。有的明码标价且价廉物美,但是一些景区存在严重的价格欺诈现象。如有的珠宝玉石商品标价数万元,懂行的、会讨价还价的游客可能花几百元就能买到,而不懂行、不会讨价还价的游客购买时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四,一些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珠宝玉石的知识不了解,进货把关不严,销售时误导消费者。

第五,不少旅游景区珠宝玉石产品特色不鲜明,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不少旅游景区未能充分利用所在地或临近区域产出的珠宝玉石资源,所销售的商品流于大众化,没有地方特色。

第六,销售者多为个体经营者,所销售珠宝玉石商品档次较低,品种较单调,销售模式较原始。在大多数地方,有实力的珠宝企业较少涉足旅游景区市场的开发,因此管理完善、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先进销售模式的规模经营尚未形成二、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发展策略

鉴于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发展呈现出的积极因素,以及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景区商品市场的繁荣,笔者建议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重视珠宝玉石商品的工艺质量。要求上市销售的珠宝玉石商品做工精良,杜绝做工粗劣的产品进入旅游景区市场,维护珠宝玉石产品的良好形象,避免珠宝玉石资源的浪费,促进市场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管理,杜绝假冒伪劣现象。要求进入旅游景区的珠宝玉石商品,销售之前必须经过正规的权威质检机构检验合格。景区管理部门可聘请专家经常性地对市场进行巡查,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

第三,规范珠宝玉石商品的价格。要求明码标价,实价销售。不允许把珠宝玉石商品标成天价,避免旅游消费者因不懂价格行情蒙受经济损失。

第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引进珠宝玉石专业人才进行市场管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珠宝玉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严把进货关,并懂得正确的市场营销方法。

第五,开发珠宝玉石特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应充分利用所在地或临近区域产出的珠宝玉石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产品,尤其是标志性产品,通过精心的选料、设计、加工和包装,以及科学的营销策略,逐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第六,改善经营环境,引进有实力的珠宝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逐步形成管理完善、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先进销售模式的规模经营。

随着上述发展策略的实施,目前旅游景区珠宝玉石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已有的可喜发展势头必将更好地延续。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对策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依赖、高度融合,生产日益专业化和国际化,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也必然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跨国经营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目前,国外的大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进行兼并和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竞争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过小,经营能力薄弱,产业集中度较低,未形成规模经济。由于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中小企业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一直对国有大型企业大力扶持,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较缓慢。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虽然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针对性不强,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没能够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中小企业盲目对外投资,只是把国内经营的一套照搬到国外,沿用国内传统的管理办法,缺乏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式企业”在国外的延伸,而且它们利用国外先进生产要素较少,弱化了海外竞争能力和研究开发势头。大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用订单贸易,缺乏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大部分贸易利益被中间商拿走。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其多以生产型产品为住,市场营销、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企业抱着等(订单)、靠(政府扶持)、要(资金)的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低……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3、产品和服务主要局限于国内市场,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在成长中普遍过于依赖国内市场,由于它们在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策略等方面大多实力相当,在国内市场一哄而上,即便具有很好成长潜力的企业也难以在这场恶性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比较少,产品附加值很低,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档次、质量、品牌及价格仍处于中低档次,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较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缺乏名牌,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很难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过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逐步建立了在完善信用体系基础上的包括信用机构、担保机构、中小银行、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在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体系和政府政策支持及扶持体系,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方位的融资支持服务。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等,严重影响其融资手段的实现。另外,由于我国政策体制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歧视,也加剧了其融资的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1、优势方面。

(1)具有良好的跨国经营环境。我国加入WTO后,成员国给予我国最惠国待遇,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尽管世界局部地区发生动乱,但从长期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形势的主题,这也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环境。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其他国家也会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帮助。另外,绝大多数国家对外国投资都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来面对,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

(2)拥有特色产品比较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较多,如中药、丝绸等,而这些产品往往由中小企业生产。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很多领域缺乏现代尖端技术,但却拥有不少“实用技术”,其小批量的制造技术、劳动密集型技术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我国中小企业根据自己特点吸收引进的技术,就地取材,产品价格也较低,受到外汇紧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也避开了跨国大公司的锋芒,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3)市场营销优势。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它又有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愿意设计和生产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忽略的市场缝隙,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4)决策效率优势。大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往往要层层传递,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决策之前有时还需要层层征求意见,决策者往往是一个集团,从而需要意志整合形成共识,这会因缺乏效率而导致决策滞后甚至失误。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有更大的决策权,决策比较简单而富有效率,能够更灵活、敏感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反应。

2、劣势方面。

(1)缺乏创新精神,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设备落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形式单一、老化,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因而不具备竞争实力,许多出口产品在国外都沦为地摊商品。从商品结构看,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极少。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美国70%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一般只需要一两年,而大型企业则需要四五年。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块还没有完全开放,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因此企业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较差,也很难留住创新型技术人才。

(3)工业技术水平差,资本技术构成率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与开发的投入。我国中小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较低,平均不到1.5%,短期行为较普遍,从而难以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4)竞争力不强,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处于劣势,我国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竞争性不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要在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充当好“服务者”的职能,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加快和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机构,实施有关促进、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通过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2)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引导的同时,也要把握企业跨国经营的自,使企业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3)各级政府要加强同外国政府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基础。我国近年来举办的“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以及各地政府和外国政府结为友好城市等一系列活动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全球化经营切入点。一般来讲,跨国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出口进入模式,直接投资模式,企业联盟模式,海外上市模式,0EM和0DM。中小企业既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交替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可以采取集几种模式为一体的组合发展模式。

3、企业应不断增强竞争力,保证跨国经营的持续性和成功性。要敢于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一个前提就是进行治理机制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企业科学管理机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更要强调人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国际经验表明,从单一的依靠产品出口到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意识。

4、企业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2007年曾经出现中国制造的牙膏、玩具、食品、轮胎的产品危机,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炒作的对象。中国出口企业已经形成了降低成本策略和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低成本竞争策略使中国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因而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提升其竞争能力。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对于塑造品牌等需要长期投入的经营活动更是很少从事,只能选择为国外品牌代工。而自身能力的不足又使中国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无法实现差异化,只能继续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尽管危机产品只是出口产品中的少数部分,但是国际社会对此十分关心,甚至有些国家打出“抵制中国制造”的口号,由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才使得这场风波得以平息。透过“中国制造危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出口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中小企业如何国际化[J].中外管理,2001(11).

[2] 吴时舫: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六策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6).

第9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2000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2001年颁布

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具体准则,以及2006年2月15日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相对落后。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主要职能

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首先应把握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职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应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务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决定了它的记账基础既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又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对经营资金的核算需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为投资方的国家,要求国有资产不流失,能做到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应每年或定期做好资产清查,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五)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事业单位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财务预算运作,以此强化财政管理。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宏观上考虑

1.会计制度滞后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它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其一,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自求发展的实体,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经费的分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模式,不论是教育事业费按“学生数分配”,还是卫生部门按“床位数分配”,都仍停留在“基本数字(人数或床位数)×开支标准”的老框框上,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主要业务放在寻求发展上,而是一门心思跑财政,跑上级单位要款要经费。其二,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性质、业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些新的会计事项,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没有做出规定,使制度本身对这些业务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会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低

实践表明,要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及社会力量兴办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职能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财务核算、存货计价、折旧方法、投资管理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难以按国际惯例与国外交流。

(二)从微观上考虑

1.会计科目的设置未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做出了明确界定。事业单位也有许多类似之处。企业、事业单位同被征缴企业所得税,那么无疑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执行同一标准,否则就必然导致税负不公。然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缺少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纳税核算,假若仍依赖于纳税申报调整,势必再度加大纳税核算差异,增加纳税成本。

2.事业支出与年终报表不统一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的界线,实行统收统支,即事业单位的支出统一形成事业支出,预算外收入是事业收入的一部分。而在企业单位的预算、决算报表中,要将预算外资金单独立项填报,反映其支出情况,这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为了满足报表要求,不得不从事业支出中“切出一块”来填报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单独设置“预算外支出”科目。要求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最后再将预算外支出分项并入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这种预算外资金单独填报决算报表的处理办法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严谨性也有待探讨。

3.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不规范

事业单位与企业经济活动千差万别,无视两者的差异,机械地进行纳税调整,等于否定了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实际上,事业单位大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或提供劳务服务为主旨,它不同于企业生产物质产品、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相对清晰的特点。事业单位的精神产品或劳务服务,很难准确地把当期的成本、费用完整地摊销进去,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之类的无形资产,更不易计量和摊销,如果简单机械地按税收征管办法纳税,更有失公平。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

1.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

由现有的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

2.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将用于指导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事业单位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3.加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为建立适应我国政府机构和预算体制改革后的财务报告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分行业、分系统的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和事业单位报表合并的指南,以满足行业和系统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一是围绕事业单位日常开展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收支核算科目,二是围绕事业单位为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面向市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支事项所设置的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科目。现行会计科目体系虽然考虑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等内容也做出了规定,却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服务市场的资金运动的特殊规律,造成事业单位科目体系设置上的某些空白。由于制度没有相应设置这方面的核算科目,致使接受投资的各单位在这方面的账务处理随意性很大,如不加以规范,容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在事业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二级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外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其贷方用来登记外来投资数,借方用来登记外单位投资撤回数和清算转销数,贷方余额表示接受外单位实际投资数。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收支管理

要将预算内外的资金都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强化收入管理,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利用现有的条件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创收活动的开展。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事业经费支出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强化支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为单位基础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强化支出管理。

2.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只包括财务会计,而不包括为单位内部服务的管理会计,并且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宏观预算管理服务,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只有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如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定量分析、责任成本等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监督、评价、考核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才能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