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4-03-12 08:47:54

导语: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 生产资料所有者作用 资本市场作用 企业行为合理化

资本市场是因为企业的需要而出现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作用是什么?人们可能都会认为是融资,其实,融资仅仅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之一,资本市场对企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本文主要分析资本市场对企业行为合理化的作用。

一、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企业中,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与资本市场发生着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企业行为合理化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者以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本的方式介入企业经济活动,并因此而承担着企业经营后果责任,即承担企业盈亏责任,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融为一体,所以,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企业无可争议的主体。

在企业的运营中,生产资料所有者作用的重要性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首先,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承担企业经营后果责任,他就必然要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这种责任及其相关权力,构成企业内部责任体系和权力安排合理化的基础,如果生产资料所有者不能合理行使相关权力,企业内部就不可能有合理的责任体系,也不可能有权力的合理使用。

其次,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提供资本,谋求资本的保值增殖和资本收益,所以,自然要求企业少投入多产出,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提供劳动,谋求工资和福利,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和追求往往并不一定有利于企业效益,于是,只有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直接作用下,企业才会追求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是否得到保证则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市场信号无非就是表现为是否为企业提供了获取丰厚利润的机会,但是,利润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亏损由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于是,只有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直接作用下,经营者才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负责,才会对市场信号比较敏感,才会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企业才会对市场有合理的反映。

最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在企业形成互相依赖又互相争夺的内在约束体系,在这个体系作用下,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工资水平和利润水平的关系、对待社会约束的态度等内外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安排和解决,在这个体系作用下,人性的弱点得到克制,人性的优点得到发扬,它使企业组织表现出一系列优越性,如果他们中任何一方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内在约束体系就不能算完善,企业的行为就要出问题。

二、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对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的发挥作用,则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客观上来说,生产资料所有者并不一定都是自然人,即便是自然人,他们也不一定全部在企业中就业,于是,他们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难度比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要大的多,同时,社会往往存在一些对企业内部事务进行干预的现象,这种干预一般不利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的发挥作用。

从生产资料所有者本身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制约自己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抽象化问题。这种现象一般在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它本身没有意志、没有行为能力、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这时候,就存在一个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是监督权和经营权的委托和问题,如果在这个委托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实际上脱节,就会出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本来意志无法在企业中实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根本利益无法得到合理维护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此类企业出现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组合问题。在产权多元化,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多人的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成员,或者说每一个股东,他们的财力、精力、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条件都不一样,但是,在企业中,他们是以集体的名义行使权力、发挥作用的,其中每一个股东的影响力以自己的股权份额为依据,如果企业不能适时保持合宜的资本结构,从而使生产资料所有者适时保持合理的组合,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就不能合理的发挥作用,我国企业中的一股独大就是如此。

再次,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问题。在业主制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可能由于兴趣转移、或者精力衰退和经营能力不济等原因,不能合理发挥生产资料所有者兼经营者作用,这时候,为了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在产权多元化的企业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股东对企业丧失信心和兴趣的现象,他们也不可能合理行使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权力,对这些人,也有一个及时合理的替换问题。

最后,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和谐组合问题。在产权多元化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以集体的名义行使权力,所有者集体内部的和谐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持不同意见者和对企业丧失信心和兴趣的股东不能合理及时的得到替换,就会使所有者集体内部意见分歧,这种局面,一般不利于生产资料所有者集体在企业中合理行使权力,在严重的时候,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内讧甚至有可能毁掉企业,这种案例,在企业实践中不胜枚举。

三、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自身的制约因素方面,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直接融通资金的条件,而且为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合理组合与和谐组合提供条件,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从而为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发挥着作用。

当然,提供直接融资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于资本市场的认识偏重于这个作用和其他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是因为: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偏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给人以片面的影响。在理论研究中,由于缺乏对企业理论的认真研究,人们只看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直接融资方面的作用,没有看到资本市场对企业行为合理化方面的作用,这种偏颇,实质上是只肯定资本市场中一级市场的作用,对于二级市场,则认为仅仅只是提供了投机和赌博的机会,而没有看到其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全中国只有万分之一的企业有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并且,这万分之一的企业的大部分股票在现在以前还不能流动,资本市场在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方面的作用根本就无法表现,他必然给人以偏面的影响。

资本市场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的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实现,并且主要通过大量的与企业空间距离比较近的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实现:一般业主制企业的业主,在他对经营该企业失去兴趣或者不便于继续执掌经营权的时候,他基本上有这样两种选择,一是聘请一个专门的经营者来进行经营管理,自己主要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另一种就是把企业卖掉,实现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替换,这种替换,只能在资本市场进行;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股东也必须适时根据需要而合理替换,这一切,也必须在资本市场完成。在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离开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队伍的,基本上都是对该企业失去信心和兴趣的自然人和法人,加入的和扩大了股权份额的,基本上都是对该企业有信心有兴趣并自以为能够行使好生产资料所有者权力的自然人和法人,单纯跟风投机的人是有的,但他们不是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流。

就像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不仅使企业可以得到劳动力,而且通过劳动者和企业在市场上的互相选择和再选择,使在企业就业的劳动者一般都是企业所需要同时又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的劳动者,从而保证了劳动者集体的能力;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不仅使企业可以得到经理人,而且通过企业和经理人在市场上的互相选择和再选择,使企业的经营者通常都是对经营比较内行同时又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的人;完善的资本市场的存在,不仅可以使企业得到必需的资金,而且通过投资者在市场上的选择和再选择,使企业资本结构适时得到合理调整,相应,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得到及时的替换和合理组合,使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流通常都是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同时又有条件有能力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自然人和法人,从而保证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能力,从而也就保证了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资本市场是由于企业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的理论,企业也是市场的产物,他在市场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壮大。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对企业的作用,我们企业的行为就会更加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1990

[2]刘义圣: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拓展与深化[J]. 福建论坛,2005、6

第2篇

关键词:资本 资本市场 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特有的崭新的概念,与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内在基调就是强调技术创新。当前,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性部署。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特征可以归纳为:(1)战略导向性;(2)综合创新性;(3)动态演化性;(4)多重联动性;(5)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是个必要条件,作为金融系统的主要部分,包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广义资本市场,其发展直接决定着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只有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二者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发展。

本文试图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关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资本和创新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许多实证分析,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论述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包括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且多是定性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从创新开始的,创新推动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资本市场又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从熊皮特开始,西方学者对创新投以关注的目光,产业成长的一个基本动因就是技术创新,相对于研究资本促进产业发展,西方学者研究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较为普遍,主要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

(一)资本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Joseph A.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建立, 而信贷对于实现创新又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 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①。Hicks研究了金融市场和技术创新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认为金融市场的缺乏和不健全会影响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②。Howitt and Aghion(1998)认为资本积累速度越快,研发可以获得的利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知识积累速度越快,技术进步越快,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越高。Zeng(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积累和创新都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或缺。

(二)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研究

Saint-Paul(1992)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金融发展通过允许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推动了技术进步。King和Levine(1993)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收益性风险。他们以Sehumpeter理论为基础,提出金融系统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③。Bencivenga(1995)等分析了二级资本市场交易成本流动性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L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发展。Levine和Louyza(2000)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金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资本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着技术进步④。

(三)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Carlota Perez(2002)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5次技术革命,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金融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燃料;技术的创新导致新业态的出现,市场盈利空间迅速上升,风险资本家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推动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Gary Dushnitsky(2006)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于创新的意义,指出风险投资对于追求基于公司创新的企业价值意义重大,为创造公司价值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如同公司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的工具包,获取新的技术和实践⑤。H■gskolen(2008)在研究挪威国内资本和创新状况后,指出挪威的技术研究因为缺少风险资本日渐式微,进而也就不存在技术产业化,可见风险资本是促进高科技公司成长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⑥。Bronwyn H. Hall和Josh Lerner(2009)认为美国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和公司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同时,也指出风险资本解决方案有许多限制,投资规模和领域有限,要求有广阔的市场和可供退出的产权交易场所⑦。Donia Trabelsi和Ghasem Shiri(2010)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指出创新活动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介入,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大公司和小公司面对创新时面临不同形势,大公司有更多的内部资金和知识支持创新,小公司和新兴企业更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支持⑧。

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如资本和创新的关系、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资本范式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基本统一的结论: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是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力量。

二、国内关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从资本市场功能角度论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相关的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对策研究。

(一)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

袁天昂(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有四点现实意义: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张明喜(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创业风险投资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风险投资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血液,金融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给创业风险投资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二)从资本市场功能出发研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吕光明和吕珊珊(2005)认为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四大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一是金融体系通过自身较强的流动性化解技术创新活动的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技术创新的收益率风险。二是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信息处理功能影响技术创新。三是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四是金融体系通过便利交换,促进分工和技术创新。李建伟(2005)指出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动员与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质量和效果。姚战琪和夏杰长(2007)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资本积累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必备前提。金融资本能够迅速地集聚并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中,促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并在其中实现自身的获利增值。涂人猛(2009)指出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机制和场所,使新兴产业的融资与社会公众的投资能较好的结合起来。顾海峰(2011)认为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资金向优质产业流动和集中的过程, 需要金融的资金形成和导向机制来实现。金融的支持作用体现在通过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对市场性金融活动的适当干预使金融资源流向优质产业, 促进产业类型结构的优化配置。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过程, 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初次优化配置来实现产业类型结构优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支持产业优化选择的过程,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一般性产业样本的顺利遴选。

(三)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

刘铁牛(2009)利用1992—2006年资本市场及技术创新数据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传播)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Granger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大,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技术创新上没有发挥足够大的作用。朱欢(2010)针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选取的高技术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张强、赵建晔(2010)也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3个阶段即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支持作用相对比较薄弱,得出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够明显的结论。

(四)有关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万钢(2010)指出既要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探求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壮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积极助推作用。张明喜(2011)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纷纷制定特别的引导政策。对创业风险投资给予直接的或间接的支持。陈昌智(2010)从风险投资的作用出发,认为风险投资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风险投资倡导的专业化投资理念有助于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场价值。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清科研究中心(2010)研究资料表明,本土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无论是在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上都超过了外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股权融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宇伟、范从来(2011)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相辅相成,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求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对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吸引和扶持。

(五)资本市场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策的研究

袁天昂(2010)从六大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建立风险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适度介入,成立投资银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共同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文增(2010)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在滨海高新区建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许讧萍(2011)则研究了如何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渠道,指出应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级政府、民间资本成立各种针对新兴产业投资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扩容创业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梅兴保(2011)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认为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提供多样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创业主体,金融支持要把握机会和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综合服务优势,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具盒专业技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简单的结论与评析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的时间相对较早,抽象化的理论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和角度比较丰富,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与具体产业门类发展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但不妨碍研究结论最后殊途同归,即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成长。国内学者相对来说进行的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多一点,偏重于具体对策,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都显不够,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对不同资本范式范畴研究还比较单一,没有文献系统分析广义资本市场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兴产业,是炙手可热的领域,无论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需要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发现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衰退的泥潭;还是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提升竞争力角度分析,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制高点,并使中国经济走出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困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实践上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的倾向、技术创新不足的倾向、忽视市场风险的倾向等,从而使市场机制的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无的放矢。面对风险性很强、技术路线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市场竞争、风险资本的参与是有效的筛选机制,而不是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资本力量的大规模参与,这非常重要,否则风险是具有连带性质的。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与实体经济似乎存在脱节的地方,有过分虚拟化的倾向,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产业创新的功能不强,将资本引入创新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无论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还是对于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体系的健全、功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创新的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深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规范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寻找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注:

①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0

②Hicks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9.

③King R,Levine B.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42.

④Levine B,Louyza N,T Beck.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6):3l-77.

⑤Gary Dushnitsky. When does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reate firm valu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1 (2006) 753-772.

⑥Hogskolen Hedmark,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Tore Anstein Dobloug,Notatnr. Vol.6,2008.

⑦Bronwyn H. Hall and Josh Lerner,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 August 2009,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Elsevier-North Holland.

⑧Donia Trabelsi Ghasem Shiri,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Financing of Innovation [R].PRISM_Sorbonne November, 2010.

参考文献:

①Peter Howitt, Philippe Agh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novation as Complementary Factors in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Vol. 3,1998, PP. 111-130.

②Zeng. J. Re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J].Macroeconomics,2003,25(4),541-560.

③Saint Paul G.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Bedew,1992,(36):763—781.

④袁天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现实意义[J].西南金融, 2010(3)

⑤张明喜,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投资,2011(3)

⑥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⑦刘铁牛,我国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⑧朱欢,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

⑨张强,赵建晔.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

⑩万钢,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8)

■陈昌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1)

第3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 市场结构 市场体制 对策

一、背景介绍

资本市场,也叫作长期金融市场或长期资金市场,主要指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或证券交易,因为其资金投入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资,所以称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融资期限长,少则一两年,也可长达几十年甚至没有期限。二是由于资本市场资金多用于长期融资,因此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三是由于其长期融资的特点,导致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也随之增大,相对的,收益也较高。四是融资量大,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方一般是大型企业、政府重大项目等等,而提供资金的主要是银行、保险、信贷公司、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因此,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借贷量较大。

自从19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的浪潮促使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出现,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在政府和市场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资本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扩大承载力,优化功能结构,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等。到今天,随着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快速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交易规则、监管体系已经逐渐接近国际标准。我们建立了全球第三大市值的股票交易市场,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的债券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发展改革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存在法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应该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设中,履行好完善制度,合理监管和适当干预等职责,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规范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摸索发展起来的,在建立初期留下了一些制度上的局限和政策上的不配套,同时资本市场存在一些深层次和结构性的问题,限制了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我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不合理

由于我国上交所、深交所本身就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建立之后由于种种体制的不完善,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频繁介入,基本是政府主导模式,虽然后来经过多次改制,行政化特质仍然很浓。一方面资本一级市场受到行政垄断,地方政府在选择上市公司时,一般只考虑保证地方财政收入而很少考虑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受此影响,企业为了上市也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包装上市上,上市只为圈钱,而不是真正通过融资改进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导致资本二级市场经常存在“政策行情”的情况,导致市场优胜略汰的自我调节机制没有起到作用,股市阴晴受政府态度左右。

我国资本市场还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难题,《证券法》虽然已经出台,但其制定和实施迟缓且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等,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而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没有科学严密的措施保证监管效果,导致大户利益输送,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等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扰乱资本市场正常运作。

而由于资本市场体制不合理,导致竞争、约束、激励等机制也都比较滞后,市场竞争无序、约束无效的问题比较突出。

2.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问题比较严重。首先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而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少,这导致大批资金充足,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的融资席位,而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型高新企业却无法上市融资,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其次是上市公司的股权也不合理,国家股、法人股往往占据的比重非常大,公众流通股的比重都很低,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改制为股份企业,但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转换经营机制。同时,由于流通股规模小,机构大户很容易操纵市场,这也使我国股市投机盛行。第三是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虽然近些年来,基金、信贷等投资机构发展迅速,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仍以个人投资为主,而个人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往往存在投机心理,其投资偏好的随机性很强,非常不稳定。机构投资往往更注重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有合理科学的投资策略,理性的投资选择,投资机构对稳定市场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投资机构的发展跟不上市场需要,难以发挥其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另外,金融产品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金融产品单一,期货市场建设滞后,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等。

三、政府健全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对策

健全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当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予以高度重视,承担起资本市场守护者的责任。

1.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设计,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完善制度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因此,政府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设计一套严谨科学、符合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则,并能高效、实时的加以完善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应当着力做好的关键。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深化证券期货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通过完善市场制度,将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问题交给市场自行解决,才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能。例如,证监会应以保护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减少对股票上市的行政干预等等。

2.完善资本市场的机制建设,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要逐步减少非市场化成分,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效率。首先要健全约束机制,真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部门、监督机构、经营者、投资者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约束机制,规范大股东的行为,强化上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其次,应大力发展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与个人相比,行为比较规范,对市场有全面的分析把握,市场影响力较大,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改善投资结构,提高市场稳定性,规范性。例如应当加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种基金的入市步伐,进一步拓宽合法合规资金的入市渠道,进一步引入境外投资机构等,促进投资金钩发展。三是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丰富资本市场的市场层次和品种,如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各类债券、权证、基金等投资产品和期货市场等。推动银行、基金等机构根据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加强创新,开发差异化、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和避险产品。满足不同种类企业融资需求,在中小企业板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中小企业上市限,并在时机成熟时启动股份的全流通,使中小企业板成为真正的创业板市场,形成上交所、深交所的有序互补。

3.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营造有序投资环境

高效的监管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政府应该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高效的资本市场监督体系,及时有效的查处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增加违规成本,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应当把中小投资者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维护诚信的市场秩序,对严重违规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市场禁入措施。

4.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弥补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首先要强调的是,正常情况下,政府应当尽量不干预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让市场机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但当特殊情况如经济危机时,政府干预作为凯恩斯所推崇的市场运行中“另一只有形的手”,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的盲目性,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西方国家由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经济早已司空见惯,如次贷危机时,美国就使用多种经济手段进行市场干预,最终促成了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当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适时适度,只有当市场失灵和不稳定时,政府才应该科学准确的适度干预市场,恢复市场功能。

四、结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处在“新兴、转型”的初级阶段,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最应该做的仍然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致力于营造完善科学的资本市场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促使资本市场走上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金融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之关键词,金融领域的竞争正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纵观近代以来大国崛起,金融的支持无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设良好的金融架构往往是提升一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战略。本文力图介绍美国在国家崛起时金融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大国崛起的金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国崛起;金融问题;资本市场

一、引言

美国在短短的二百年里不论在经济还是在科技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美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与逐渐成熟。如今,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极的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强劲影响力日益彰显,本世纪前50年,是中国发展、崛起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探讨美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分析我国在崛起中将会遇到的金融问题。

二、美国崛起带来的启示

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8.7%,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这一年,美国则刚刚渡过了荒蛮战乱的时代,百废待兴。而在此前3年的一天,也就是1817年2月25日,在纽约曼哈顿岛南端的一个经纪人办公室里,28名经纪人齐聚一堂,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这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

短短的80年,沧海桑田,攻守轮回,令今天的人们唏嘘不已。在中国,十九世纪早期的清朝,虽然国力仍然强盛,但闭关锁国的国策,加之腐朽落后的体制,已使其走向衰败成为必然。而当人们走近历史的深处,会不无惊讶地发现,1817年那个似乎毫不起眼的纽约的股票交易委员会,竟然是一粒光明的火种。今天,当我们来探究美国经济起飞背后的驱动力时,没有人能够否认,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以及其他的体制创新,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全球各个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博弈背后是大国的博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博弈对大国博弈的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历史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残酷的一页,进入到现代经济竞争的时代,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的又一轮起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在旺盛的民用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了二三十年。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因为民用需求趋于饱和而进入了滞胀阶段。无独有偶,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但是,随后硅谷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使得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而欧洲和日本等国今天还未能走出低增长的困境。在这一切的背后,华尔街功不可没。

令全世界最为瞩目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从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制药、网络、纳米等所有的高科技产业无一不从美国兴起,并引领美国经济实现了成功转型。而欧洲和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只能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依靠模仿拼命追赶。在新经济的潮流中,这些国家被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形成的强大的发现和推动机制。欧洲银行协会主席、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沃特在访华时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来看,世界正在逐步走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中国不要学习欧洲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而要尽快学习资本市场的模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欧洲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欧洲科技水平低下,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

所以,今天美国经济的强大,并不在于它的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一,或它在高科技产业的一些领域独占鳌头,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强大的发现筛选机制和资源调配能力。

三、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金融问题分析

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均GDP和美国相比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成熟的、良性的资本市场是促使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实现生态平衡的关键;同时,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历史给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提供的深刻启示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并追赶发达国家的大国来说,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一个基本国策,必须放在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需要全面思考大国崛起之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对市场的问题我们就有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一个问题: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必将伴随着大国崛起而崛起,并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2007年A股市场已经恢复了融资功能,尽管融资额创了历史新高,高于过去几大牛市顶部年度融资额之和,但目前它还仍只是“恢复”阶段。这个市场还没有健康、强大到“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那种程度。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放到2020年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上来看,那么我们就会看得更为清楚:大国的崛起,必将需要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同时,一个健康、强大的金融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的崛起,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插上一双闪亮的翅膀。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市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将要延滞许久。

第二个问题:关于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发展问题。主要是创业板和风险投资、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股指期货、外汇市场。此外,还有银行、保险、投行、利率市场、楼市,等等。这些实际上已经构成或即将构成中国金融市场的体系。

第5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6篇

《意见》对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这体现了政府 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也体现了对投 资者利益特别是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将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 发展的重要原则。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众投资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股权分置等制 度缺陷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往往最容易受到侵害。而持续地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就 可能打击公众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公众投资者的离场,进而使得资本市场功能萎缩。实际上 ,这正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制约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心的各种因素中,非流通股的场外低价转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在股权分置的格局下,只要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存在差价,就意味着 灵敏的市场主体有可能以不同形式向 流通股股东圈钱。这就必然会推动市场的重心下移,而这一过程本身也造成了对社会公众投 资者利益的侵害。

实际上,低价转让只是合规地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一种形式,在实际市场运行中还有其他 的形 式,例如,向流通股股东高价配股增发,利用可转债等不同形式进行圈钱等。可能有人会说 在 利益受到侵害时,流通股股东可以用脚投票走人。是的,是有这种机制,但是,在非流通股 占主要控股地位的条件下,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被动退出能对它造成什么约束呢?在全流通 的市场上,股票价格的下跌将导致外部的兼并收购和市场的优胜劣汰,但是在股权分置的市 场结构下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机制。因此,对于弱势的流通股股东,在被动的、认赔出场的、 事后的权力之外,还应当赋予其积极的、事前的权力。

因此,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对流通股作为弱势群体的有效的保护制度。实际上 ,一股独 大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时候,缺乏对其必要的制衡和防范机制。这一 次《意见》强调,要特别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为下一阶段推出相应的对社会 公众投资者的保护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7篇

论文提要: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金融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之关键词,金融领域的竞争正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纵观近代以来大国崛起,金融的支持无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设良好的金融架构往往是提升一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战略。本文力图介绍美国在国家崛起时金融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大国崛起的金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引言

美国在短短的二百年里不论在经济还是在科技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美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与逐渐成熟。如今,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极的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强劲影响力日益彰显,本世纪前50年,是中国发展、崛起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探讨美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分析我国在崛起中将会遇到的金融问题。

二、美国崛起带来的启示

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8.7%,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这一年,美国则刚刚渡过了荒蛮战乱的时代,百废待兴。而在此前3年的一天,也就是1817年2月25日,在纽约曼哈顿岛南端的一个经纪人办公室里,28名经纪人齐聚一堂,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这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

短短的80年,沧海桑田,攻守轮回,令今天的人们唏嘘不已。在中国,十九世纪早期的清朝,虽然国力仍然强盛,但闭关锁国的国策,加之腐朽落后的体制,已使其走向衰败成为必然。而当人们走近历史的深处,会不无惊讶地发现,1817年那个似乎毫不起眼的纽约的股票交易委员会,竟然是一粒光明的火种。今天,当我们来探究美国经济起飞背后的驱动力时,没有人能够否认,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以及其他的体制创新,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全球各个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博弈背后是大国的博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博弈对大国博弈的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历史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残酷的一页,进入到现代经济竞争的时代,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的又一轮起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在旺盛的民用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了二三十年。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因为民用需求趋于饱和而进入了滞胀阶段。无独有偶,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但是,随后硅谷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使得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而欧洲和日本等国今天还未能走出低增长的困境。在这一切的背后,华尔街功不可没。

令全世界最为瞩目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从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制药、网络、纳米等所有的高科技产业无一不从美国兴起,并引领美国经济实现了成功转型。而欧洲和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只能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依靠模仿拼命追赶。在新经济的潮流中,这些国家被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形成的强大的发现和推动机制。欧洲银行协会主席、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沃特在访华时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来看,世界正在逐步走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中国不要学习欧洲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而要尽快学习资本市场的模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欧洲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欧洲科技水平低下,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

所以,今天美国经济的强大,并不在于它的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一,或它在高科技产业的一些领域独占鳌头,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强大的发现筛选机制和资源调配能力。

三、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金融问题分析

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均GDP和美国相比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成熟的、良性的资本市场是促使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实现生态平衡的关键;同时,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历史给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提供的深刻启示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并追赶发达国家的大国来说,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一个基本国策,必须放在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需要全面思考大国崛起之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对市场的问题我们就有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一个问题: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必将伴随着大国崛起而崛起,并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2007年A股市场已经恢复了融资功能,尽管融资额创了历史新高,高于过去几大牛市顶部年度融资额之和,但目前它还仍只是“恢复”阶段。这个市场还没有健康、强大到“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那种程度。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放到2020年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上来看,那么我们就会看得更为清楚:大国的崛起,必将需要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同时,一个健康、强大的金融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的崛起,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插上一双闪亮的翅膀。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市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将要延滞许久。

第二个问题:关于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发展问题。主要是创业板和风险投资、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股指期货、外汇市场。此外,还有银行、保险、投行、利率市场、楼市,等等。这些实际上已经构成或即将构成中国金融市场的体系。

第8篇

论文内容提要:管理层希望加大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离不开资本市场,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的资本市场。因此,我们应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资本市场需求为管理对象的传统理念,科学疏导资本市场需求,扩大资本市场供给,优化供给结构,维护资本市场的供求均衡,做大做强我国的资本市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从2005年5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上证指数从改革之初的1000点(2005年6月6日为998点)上升到了2007年的6100点(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曾到达创纪录的6124点),市价总值也由改革之初的3万亿元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亿元。2007年8月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了创纪录的21.15万亿元,超过了2006年我国21.09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既是沪深总市值首次超过GDP,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证券化率正式超过了100%。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从制度规范,还是市场规模和市值成长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直接融资的比重快速上升。

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直接表现为股指的推高和股价的上涨,从而引起不少人的忧虑,他们主张对此采取措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需求为管理对象的传统理念有关。

长时期以来,我们实际上没有深刻理解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意义,实用主义色彩非常明显,需求政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导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政策又演变成一种以抑制需求为重点的政策。市场如果出现了持续性上涨,通常都会归结为是由过量的需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出台抑制需求的政策,以防止所谓的资产泡沫化。如果长期实施这样的需求政策,必然严重压抑资本市场的成长,使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在较低的层面上不断地复制一个个运行周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支配下,资本市场既没有任何发展,也不可能对实体经济的成长和金融体系变革起到任何积极作用。中国1990——2005年的资本市场基本上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

二、资本市场需求的疏导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只有单一的现金、银行存款等形式,1980年我国发行第一期国库券开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随后,外币存款、保险等金融资产开始进入居民的金融资产组合之中。1990年、1991年深沪股票交易所相继设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幅度加快,股票、企业债、各类长短期国债等金融品种成为了居民金融资产的新宠。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和运行规则的不完善,股票市场的发展波澜起伏,尽管规模扩张迅速,但市场动荡巨大,证券品种创新动力不足。居民储蓄存款随着收入水平和经济社会领域其他改革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不断增长,表现为总量和增幅的双高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1992年到200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1759.4亿元增长到119555.4亿元,增长近十倍;同期股票总市值从1048.13亿元增长到37055.57亿元,股票流通市值从861.62亿元增加到11688.64亿元;国债和企业债发展不平衡,企业债规模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制改革扫除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的制度,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从2005年4月29日到现在,我国股票市场开始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历程,从2005年到2006年,股票总市值从32430亿元猛增到2006年底的89403亿元,同期银行存款却只从141051亿元增加到161587亿元,股票规模已经超过银行存款余额的50%。此外,短期融资券、各类基金、权证、证券化产品、各类信托产品等也纷纷登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开始进一步大幅度的变化。

近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的增强直接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6元增加到2005年的1049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也从784元增加到3254元,不仅表现在量的增长,而且表现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日趋合理。

居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导致边际消费的降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到2005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6.7和45.5,均在50以下。这也反映了居民储蓄率的上升,将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金融产品,这是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最为原始、最为长久的动力。

从结构上看,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社会资金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高收入家庭的比例也在增加。据统计,社会资金的80%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别也在扩大,目前已经达到了4.84倍。显然,财富的结构性变动必然极大增加金融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快,利率、汇率、产品价格、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会进一步加剧,继续增加银行存款资产将会导致更大的风险,这也是推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变量。

在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方面,证监会通过几年的市场整顿,特别是针对证券公司的违规操作问题,采取了区别对待、严格管理的整改措施,将证券公司分为创新类、规范类、问题类券商,分别进行管理,严肃了市场纪律,强化了市场秩序,证券公司的运作更为规范,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公司数量降为104家。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对各类市场信息和服务中介加强管理,其行为也日益规范。

在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方面,我国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力求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全面而稳步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规则的改革,重要的法律法规有: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2006年3月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06年5月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规范涉及到了投资者保护、证券承销、公司重组等关于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是股权分制改革后对市场运行主要方面规则的重新安排和调整,从而建立起了基本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体系。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对整个金融业进行改革,在2006年推出了银行试办基金的政策,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始相互交叉、渗透,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崭新的组织模式开始浮出水面,形成了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众多的金融控股公司。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金融资产结构大调整的时代,投资者期盼着收益与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多样化金融资产的出现。在金融资产结构正在发生裂变的今天,投资者越来越偏好收益与风险在较高层次匹配、并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对各类金融资产的需求不能也不应该抑制,而是应该进行科学的疏导。疏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它不但是一般投资者进入市场的管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自身也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基金对于丰富金融资产品种,促进金融资产结构向市场化、证券化方向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约有48%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达96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共同基金是美国资本市场投资主力。2000年之后,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三类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规模都在迅速增加,到2007年6月30日止,证券投资基金的证券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达到12400亿元;2006年底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也已经达到了2827亿元以上;保险资金的证券投资规模在2006年也达到了18493.8亿元的规模,这些机构投资者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恰当的税收政策。我们不应加重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行为的税赋,更不能开征对资本市场发展有釜底抽薪作用的资本利得税,否则,试图通过疏导需求而使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供求动态平衡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市场必然又回到以前停滞不前的状态。三是,积极培育外部需求。虽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已达30多万亿人民币,但无限制流通股不到总市值的1/3,中国市值前10位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9.21万亿人民币,无限制流通股市值只有9035.71亿元,不到其市值的5%。禁售期过后,这些巨额流通股对市场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寻找与此相匹配的外部需求者。当然,扩大证券投资的对外开放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提供必要的汇率风险避险工具。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将面临汇率风险,因此,适当的汇率避险工具的提供是外国投资者急切需要的;其次是改善外汇管理,逐步取消相关限制。三、资本市场供给的优化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倾向应该是发展性政策,这种发展性政策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供给主导型而不是需求主导型的。现行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的支点在于扩大供给、优化结构的同时合理疏导需求。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后果之一,就表现为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以股票、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需求驱动下的中国股票等资产价格存在较为明显的泡沫化趋势,资产价格的上扬不能维持,就会导致泡沫的破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垃圾股”不少,上市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市场中来自上市公司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披露,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运行质量无从做出准确判断而且信心不足,进而无法建立稳定的长期预期机制,致使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并购乃至发行上市决策普遍带有短期逐利取向,市场投机气氛非常强烈。

因此,扩大资本市场供给的核心是绩优上市资源的不断增加,此外还要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当前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核心是股票与公司债之间的协调)、股票市场内部(其核心是产业结构或者说成熟产业与新兴产业、主板与创业板之间的协调)、债券市场内部(核心问题是公司债市场的缺失)的结构失衡,进行资本市场供给的优化。资本市场供给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是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如果不通过证券供给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来加快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变革,打破既存的“路径依赖”,就可能导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中国的机构被边缘化,而外资证券机构却控制高端业务,攫取高额利润。

第9篇

二、美国崛起带来的启示

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8.7%,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这一年,美国则刚刚渡过了荒蛮战乱的时代,百废待兴。而在此前3年的一天,也就是1817年2月25日,在纽约曼哈顿岛南端的一个经纪人办公室里,28名经纪人齐聚一堂,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这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

短短的80年,沧海桑田,攻守轮回,令今天的人们唏嘘不已。在中国,十九世纪早期的清朝,虽然国力仍然强盛,但闭关锁国的国策,加之腐朽落后的体制,已使其走向衰败成为必然。而当人们走近历史的深处,会不无惊讶地发现,1817年那个似乎毫不起眼的纽约的股票交易委员会,竟然是一粒光明的火种。今天,当我们来探究美国经济起飞背后的驱动力时,没有人能够否认,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以及其他的体制创新,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全球各个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博弈背后是大国的博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博弈对大国博弈的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历史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残酷的一页,进入到现代经济竞争的时代,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的又一轮起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在旺盛的民用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了二三十年。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因为民用需求趋于饱和而进入了滞胀阶段。无独有偶,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但是,随后硅谷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使得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而欧洲和日本等国今天还未能走出低增长的困境。在这一切的背后,华尔街功不可没。

令全世界最为瞩目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从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制药、网络、纳米等所有的高科技产业无一不从美国兴起,并引领美国经济实现了成功转型。而欧洲和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只能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依靠模仿拼命追赶。在新经济的潮流中,这些国家被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形成的强大的发现和推动机制。欧洲银行协会主席、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沃特在访华时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来看,世界正在逐步走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中国不要学习欧洲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而要尽快学习资本市场的模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欧洲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欧洲科技水平低下,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

所以,今天美国经济的强大,并不在于它的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一,或它在高科技产业的一些领域独占鳌头,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强大的发现筛选机制和资源调配能力。

三、中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金融问题分析

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均GDP和美国相比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成熟的、良性的资本市场是促使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实现生态平衡的关键;同时,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历史给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提供的深刻启示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并追赶发达国家的大国来说,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一个基本国策,必须放在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需要全面思考大国崛起之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对市场的问题我们就有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一个问题: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必将伴随着大国崛起而崛起,并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2007年A股市场已经恢复了融资功能,尽管融资额创了历史新高,高于过去几大牛市顶部年度融资额之和,但目前它还仍只是“恢复”阶段。这个市场还没有健康、强大到“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资金血液”那种程度。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放到2020年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上来看,那么我们就会看得更为清楚:大国的崛起,必将需要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同时,一个健康、强大的金融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的崛起,必将为大国的崛起插上一双闪亮的翅膀。如果没有强大的金融市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将要延滞许久。

第二个问题:关于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发展问题。主要是创业板和风险投资、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股指期货、外汇市场。此外,还有银行、保险、投行、利率市场、楼市,等等。这些实际上已经构成或即将构成中国金融市场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