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科学与技术

时间:2024-03-13 16:13:52

导语:在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云计算科学与技术

第1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拓展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本册书七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册书所学的知识分成几大类整理一下好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整理吧。

二、根据所学,整理归类

1.学生分小组整理所学知识,师巡视并适时点拨。

2.学生分小组汇报所整理的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和统计。

师:这位同学把本册所学的知识都列出来了,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归一下类呢?

生:我们组把本册所学的内容归为了三大类,一是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和百分数;二是长方体(一)和长方体(二);三是统计。

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好,我们把第一类里面这几部分的内容统称为数与运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整理和学习第一大类数与运算。

三、 复习整理,练习巩固

(一)复习整理

师:以上同学们对本册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类整理,下面同学们对本册书所学的关于数与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学生分小组复习整理数与运算的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对数与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吧。

(生汇报。)

生: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生: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用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两个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生:结果必须要化成最简分数。

生: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生: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生: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生: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生: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填上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然后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生:分数化成百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按照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进行。

生:分数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利用我们学过的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母变成1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生:百分数化成分数,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练习巩固

师:下面根据我们整理的分数乘、除法和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练习1~7题。

1.第1题。

(1)根据计算法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

(2)全班订正。

2.第2题。

(1)先让学生看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此题目。

(2)生汇报。

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

1275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通过复习整理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然后生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做题方法。

4.第4题。

(1)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

(2)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独立完成题目。

5.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

(2)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6.第6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怎样画线段图分析题。

7.第7题。

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引导启发。

师:下面根据我们复习整理的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练习8~11题。

8.第8题。

(1)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2)交流并掌握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的数和求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意义是相同的。

9.第9题。

(1)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2)交流并掌握求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10.第10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做题方法。

11.第11题。

(1)学生认真观察校园建筑物分布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学习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实践研究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我国云计算技术创新研究发展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云技术出现应用有效打破了传统数据管理存储模式的弊端,能够帮助人们最大程度提升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出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作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探讨研究,确保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云计算实践研究水平,推动云计算技术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然而由于该项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还是有着一定局限性,导致云计算技术仍然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网络信息安全。一些云计算服务商在为市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时,自身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足,未能够科学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从而导致用户相关数据信息容易发生被盗破坏的现象,造成用户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除此之外,云服务供应商缺少对用户权限的相关限制工作,导致用户之间能够轻易看到对方数据信息,这样也难以保障云计算服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2)访问权安全授权。在云计算服务管理工作中,云计算服务的信息获取是源于供应商的云计算数据库,如果供应商不为用户合法提供安全访问权,将会导致用户端无法完成对自身数据资源的科学控制与获取操作目标,从而难以充分发挥出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3)云计算完整性缺失。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发展至今还未能够真正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市场上广大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普遍采用的是分布方式去安全存储用户数据,这样就会造成数据存储分散问题的发生,从而致使云计算完整性缺失,有待相关部门的深入研究解决该项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研究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云计算技术市场法律法规基于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大力发展环境下,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云计算技术服务法律法规,要求每个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与用户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内容规范操作。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要注重提高自身安全服务管理意识,结合用户需求和市场云计算安全发展趋势要求,合理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储存保护技术,避免用户数据信息遭到网络不法分子的攻击破坏,造成用户切身利益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与此同时,用户端也需要提升自身安全防范保护意识,在日常实践操作获取收集需求信息数据资源时,用户需要自觉遵守国家政府指定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防止出现违规操作侵犯到他人合法权益[2]。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发展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问题不断补充完善相关规范管理法律法规内容,确保能够为云计算技术建设发展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二)合理设置用户安全访问权限在云计算技术管服务市场中,云计算服务通常是由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提供给广大用户的,为了充分保障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供应商必须结合用户端实际需求情况,合理设置用户安全访问权限,防止他人进入到用户端浏览获取数据信息,从而起到保护用户自身数据信息资源安全的作用[3]。基于云计算服务开放式网络环境下,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要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认真做好用户访问权限设置工作,持续优化加强资源合理配置应用。除此之外,云服务供应商要注重网络安全构建管理工作,健全安全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用户信息防护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云计算技术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三)创新云计算技术服务应用模式在实践开展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系统建设活动时,有关企业单位要最大程度发挥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在数据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调度方面的有事,有效强化对海量数据信息的科学计算分析、安全储存以及高效管理作业,实现服务应用模式的优化创新目标,并促进我国云计算服务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发展。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要加强对数据安全高效储存技术的创新发展,重新构建数据信息存储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信息资源服务的应用价值。就比如,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可以通过将传统本地设备存储数据有效转变为云储存,这样能够为区域信息数据共享传递交流提供巨大便利。此外,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还可以基于网络集成那些分散的数据信息计算资源,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并行高效处理分析,避免一些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源被浪费,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价值。

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二、云计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经济如何快速增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实现,一个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这些生产的要素;在一个就是投入这些要素所产出的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的。由于生产要素会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就需要依靠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我国经济升级转型

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引起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随着全球竞争力日益增大,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形势紧迫,全球之间的跨地区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潜能日益受到形势压迫,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营管理上提升效率。推动这经济效率的就是不断发展科技,随之孕育而生了云计算技术。云计算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云计算还可以不断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资源型”转向“智能集约型”转变。

(二)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维护这块经济贸易市场变得越来越难。加强培育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之下,通过云计算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弥补国内市场销售额的下降的趋势。此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培育发展云计算技术,使得企业的工作更加安全可靠,使企业拥有更高的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的增强自身企业的发展实力。

(三)利于健全企业信息管理体系

传统市场的空隙越来越狭小,通过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培育发展云计算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样严峻的生存竞争压力下,首先就必须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强培育发展云计算技术。找准市场定位、有效配置资源、规范内部信息管理。使得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增长空间。维护了相关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了重要意义。

三、通过云计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可以实现经济的科学化发展

要想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就不能一味的盲目发展经济,要实现科学化的发展经济。所以在通过云计算技术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去完成这项任务,将技术内容进行统一的有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各个环节,都能有所依靠的轨道进行运行,以免出现管理失衡的情况。只有这样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真正切实有效的向着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个云计算技术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引导,不管是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管理还是培训教育、宣传,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作为引导,惠及广大百姓。

(二)重视技术应用的审核

加强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审核管理,其实就是需要做到理想与实际内容相统一,遵循整体性的原则,首先做到设计的内容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各个方面保证万无一失,从数据到设计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的缺失与失误。在各个环节,都能有所依靠的正常的轨道进行运行,以免出现云计算技术失衡的情况。这就是重视技术应用的审核的作用,在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初期,就可以做到防微杜渐,不断推动云计算技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此外,针对云计算技术内容设计的特殊性:情况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的现象,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整合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待一些较难的技术,依据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控制与管理,并且按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构建标准化的云计算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推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提高管理人员信息意识

在明确了云计算技术管理制度之后,要加强对相关人员对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工作,在细节处保证信息的安全无误,实现云计算技术人员技能的提升。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实现其云计算技术管理素质的提升,以保证做好信息工作的控制与管理的工作。为了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制定严格的云计算技术部门的考核机制。可以采取一些方式与手段,例如:将云计算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纳入到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中去,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设立奖励机制等手段方式,激发控制管理人员的热情,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培育发展云计算技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工程,也是一项集合经济、技术、管理的工程。对发展云计算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大大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获得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相关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管理意识,健全云计算技术管理制度体系,促动了经济建设的长效发展。相信在各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为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使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林莉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云计算应用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乔瑞华.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第4篇

李彤,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3年12月24日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毕业于英国De Montfort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主任,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理事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电子信息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协会会长,云南省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席教授,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CDIO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他还担任过四个国际学术会议和五个国内学术会议的主席。共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7部,2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其他项目20余项。共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经常会有人把心爱之物比喻为自己的女神,而对于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彤来说,计算机科学就是他的“女神”。“站在讲台上仿佛是在讲述自己心中的女神,坐在实验室中仿佛是在雕塑自己心爱的女神!”

在外人看来,李彤是一位30多年致力于计算机研究的科学家,一位把热爱的事业看作女神的研究者,一位将科学发展动态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教育家。

与计算机的不解之缘

1979年,李彤考入云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方向)攻读学士学位,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方向,李彤有些神秘地说道:“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原来李彤与计算有着“不解之缘”,刚满周岁的李彤在传统习俗“抓周”的时候就抓到了一把算盘,那个时候全家人就都觉得他会与计算有缘。果然,在学习生涯中,李彤对数学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喜爱,尤其在计算能力方面,李彤有着很高的天分,更在高考时考出了94分的高分(满分100分)。所以在高考报考之时,李彤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数学、计算相关的专业。当时还没有独立的软件专业,李彤便报考了在计算数学专业下的计算机软件方向。

大学毕业后,李彤进入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电子计算站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停下计算机研究的脚步,1985年,他考入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这两段求学经历让李彤对计算机的热爱愈演愈烈,终于在1994年,已经在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现发改委)工作了11年的李彤选择回到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研究的科研人员。

2003年,李彤进入英国De Montfort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宏戟教授。杨宏戟教授是一位在软件演化领域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华裔科学家。在李彤眼里,导师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谦逊,这对他的科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师让我认识到做学问、搞研究需要宁静与平和,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取得进展,最终完成一项大成果。”

埋首科研成绩斐然

从毕业到工作,李彤一直从事软件过程、软件演化、第四代语言和软件形式化方法的工作,也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了3项“863”项目。

其中,主持的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演化过程的行为验证研究”是软件过程建模的后续研究,可以确保过程模型符合建模者的期望,提高过程实施的有效性。

该项目针对现有过程验证研究缺乏行为验证的不足,在已有软件演化过程建模的基础上,建立支持行为验证的理论基础,提出支持行为验证的验证方法,设计过程模型改进操作。采用通信进程代数ACP对已有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进行扩展,提出软件演化过程元模型进程代数,使用进程项指定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的代数语义,进而在进程代数的统一框架下,基于公理系统,使用等式推理验证软件演化过程的行为是否满足过程规约。

以此为基础,充分结合Petri网和ACP的长处,提出基于Petri网的进程代数验证方法,支持软件演化过程结构、性质和行为的形式验证,并使用过程模型改进操作对不能通过验证的过程模型进行修改,提高过程模型的可靠性。该课题建立支持软件演化过程行为验证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原型,为软件过程验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而他主持的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计算环境下双模型驱动的面向软件动态演化的建模与分析”则是面对云计算环境为软件动态演化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展开的建模分析研究。

该项目采用Petri网和ACP为主形式化方法,提出一种双模型驱动的面向软件动态演化的建模与分析方法。首先,针对云计算开放、动态和多变的新环境,提出面向动态演化的SaaS双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从演算模型和结构模型两个视角对SaaS软件进行建模,并以行为映射为准则保证两类模型的可追踪性;其次,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大量软件运行在集中的服务器上,项目将其继续延伸:利用云服务化的各种功能开展动态演化的分析和实施,这些功能被集成到PaaS平台的服务之中,对其抽象提出面向PaaS的云演化管程机制模型;最后,基于云演化管程机制、由双模型驱动,提出解决动态演化分析和实施过程中的部件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保持两大问题,进而为保证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动态演化实施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多年来埋首科研,李彤的基石愈加深厚,硕果累累:系统地建立了软件演化过程建模和验证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最主要的成果是由国际一流学术出版社Springer出版了纯英文学术专著《An Approach to Modelling Software Evolution Processes》。他系统提出了形式化的软件演化过程建模及验证方法,分别在全局层、过程层、活动层和任务层建模和验证软件过程;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能够在层次求精中保持一致性。将粗粒度任务分解为由细粒度功能构成的易实施的代码片段;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分解的正确性。提出了组合语义功能规约方法,集成了公理语义的Hoare方法、代数语义和Unity逻辑;提出了形式化的过程分解方法,建立了分解知识库,有效支持了软件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地提出了“软件并行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了一种以主动方式并行地开发软件的软件工程方法论,有效建立了软件过程中并行性的挖掘和延拓的理论和技术。科研的主要成果分别由Springer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还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

李彤的学说也为软件过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和工具支撑,对改进软件过程、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成果经由院士和杰青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探索培养精英人才新模式

除了繁忙的科研任务外,李彤更让大家称道的是他那些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李彤认为导师要帮助同学们树立宏大高远的理想,同时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把宏伟的理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创造。

“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是在培养时代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我历来认为,仅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是提高素质,都是不够的。我们的时代还需要精神,那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是最后的阵地。因此,我们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李彤按照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培养精英型软件人才”的要求,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建设,借鉴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使他主讲的“软件工程”先后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同时,李彤还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世界一流大学提出的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SE-CDIO方法(SE为软件工程的英文缩写),建立了分阶段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经历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生产、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

李彤及其团队以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依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按照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按照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模式运作并组织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人才。如今,李彤团队已经打造了包括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

第5篇

关键词 云计算 特点 关键技术

技术需要是一切科学进步的来源,它的作用将比大学本身所创造的财富要多的多,并且技术的要求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减短了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时间。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形式,它以虚拟、共享为框架,在网格计算、分布式算法、并行算法等多种技术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多门学科结合的一种交叉科学。它的出现给电信、安全产业的工作模式、商业运作都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它以时代性、趋势性将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云计算这种崭新的计算科学,认真的分析其特点和探讨影响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最初由Google公司提出,但随着行内对云计算概念的认可和拓展,云计算已经脱离了Google的早期目标,成为IT应用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

狭义云计算是专指IT商业领域中的付费和基础平台使用形式,具体说就是通过IT软硬件平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可扩展的资源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的服务范畴不在局限于IT的软件、硬件或平台的使用,它将通过互联网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按需的任意服务。

目前,云计算在范围上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云计算主要指遵循“云”的开放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以拓展的方式将IT基础设施进行交付,以及用户获得所需资源的应用模式,提供资源的设施和网络即是“云”。第二个层次,云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IT资源的使用和交付模式,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总之,云计算是通过虚拟的形式闲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再把互联网的软、硬件、数据资源、信息应用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提供给互联网用户的全新计算、运维模式。

二、云计算的特点

(一)大规模

要想提供云计算服务,首先要搭建可用的云计算平台,这个“云”将是超大规模的、据2010年谷歌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在云计算中公司投入的服务器已经超过100万台,分布在50多个国家。可想而知云计算的规模及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虚拟化

云计算的基础是虚拟化,它支持需要提供用户的用户在世界各地的任意地点、只要使用各种云客户端就能获取相应应用服务。

所请求的服务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来自虚拟的云端。用户只需要能够有上网的条件,所需服务的对象、地点、提供的方式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因距离、位置的中断。

(三)可靠性

云计算因其超大规模与虚拟化的优势,为服务提供了多处,异地的副本容错,提供了比城域服务器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四)通用性

云计算没有指定的应用,所有应用都可以在云计算异构的平台下运行,每个“云”都能虚拟出多种应用,支持各种服务。

(五)高可扩展性

在虚拟基础上建立的“云”,其规模是可灵活、动态扩展的,根据服务器、存储数量的增加,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满足用户以及应用服务增长的要求。

(六)廉价性

由于云计算的虚拟特性决定了运行商提供的服务只关心基础硬件的性能,不依靠于品牌,所以大大减少了数据中心建设的费用,“云”的集中式管理也给日后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方便与廉价。

三、应用状况

随着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走过概念形成阶段,相关技术日趋走向成熟,正进入实际应用部署和运营阶段。未来十年内,云计算的应用将以政府部门、电信行业以及高校教育、石油化工、煤矿钢铁行业为重点,形成规模化的云计算中心、云服务中心、云计算应用中心、云平台中心。

(一)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既是云计算的应用部门也是云计算的监管与启动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启动云计算的应用就会顺利的多。

各地政府部门在有组织、计划下创建云计算发展基地,使云计算中心、应用中心、服务厂商聚拢,形成产业“云”,提高服务竞争力。

(二)电信行业

依托云计算,电信运营商将借力发展,对内进行业务系统IT资源整合,提升内部IT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的提供成本;对外通过云计算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资源平台,提供公用IT服务,提升传统电信经济的效率,加速电信运营商平台化趋势与产业链的整合趋势,并在应用层面推动云计算的落地。

(三)其他行业

云计算在其他行业中也有不同的应用,一般都是与虚拟云、安全云等业务相关联。

四、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不能割裂的看作是一种技术,它是由许多技术共同作用下的新型计算模式。影响着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包括:①虚拟化技术;②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③安全技术;④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等。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其他还有很多对云计算有益的技术,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进行介绍。

(一)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有效地隔离了软件与硬件平台,让人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上。在“云”应用中,用户不需要知道个人数据的准确存在位置,各个用户的私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中,共享底层的存储资源,数据完全由云端的服务供应商来负责管理。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因为低计算需求的任务可以共享一个单独的物理站点资源,虚拟机的部署和调度还能简化网络的负载平衡。

通过网络把强大的服务器计算资源方便地分发到终端用户手中,同时保证低成本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这其中,编辑模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创立的目的是是软件和硬件资源得到高效地利用。MapReduce是云计算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编辑模式,在该模式下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实现分布并行编辑。

(三)安全技术

安全性是一切行业、应用服务生存的前提,没有了完全一切服务将是风险服务,不仅不能带来方便,反而会增加许多的危险。

云计算它的开放性和云端性直接影响着云计算环境的安全,给IT行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跨平台以及异构体的结合应用,然而虚拟化技术也会带来主机受到破坏及虚拟网络中断等安全问题。

2.各类云应用的飘渺性,没有固定的基础平台、没有有界的安全限定、客户的信息及数据的安全将成为重要隐患。

3.云服务大规模导致无法统一的进行安全策略的规划与部署。

(四)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

为满足分布在各地用户的不同需要,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需要由无数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来承载各类海量信息,对信息量的要求势必要求海量的存储。

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海量存储的管理,需要云计算系统应具有高的网络吞吐能力和分布式计算等能力。目前数据存储管理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G009le File System,非开源)以及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开源),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的标准。

五、结束语

云计算以其大规模、虚拟化、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通用性及其廉价性等特点,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的应用。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将给IT产业特别是运行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响.云计算风云乍起[J].计算机世界报.2008.14.

[2]肖连兵,黄林鹏.网格计算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2.28.

第6篇

关键词: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云计算;云制造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化计算新模式——云计算,它通过云计算平台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计算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通过互联网上的异构、自治的服务形式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随时获取的计算服务。各种资源虚拟化后以“云”的形式存储起来,随时满足来自底层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同样,将“制造资源”虚拟化为“云”,在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采用云计算的运营模式,“云制造”的理念应运而生。

二、 云制造

2010年1月李伯虎院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新模式——“云制造”,以应对日渐复杂的制造问题,以便日后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协同制造。他认为: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 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自“云制造”的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2010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指出,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整个区域、各个行业和众多企业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供共享化、标准化、规范化、联动化的个制造模式。云制造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的物联网技术等,深刻体现了“制造即服务”理念。

对云制造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网络化敏捷制造新模式;

(2)云制造实现了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到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共享,以实现制造过程敏捷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

(3)云制造理念框架是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它基于面向服务的理念,融合了信息化的设计、生产、实验、仿真、管理、集成,是一种新兴的集物联网技术、智能科学等的综合信息技术;

(4)云制造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中实时信息共享、追踪、订制、服务、获取,将需求与生产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制造业的高效、低耗、敏捷、绿色等目标。

三、 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

复杂性科学作为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其研究与应用正在向各个学科渗透,是新兴的交叉学科。鉴于它对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意义,各个国家争相研究。我国的研究基本与国际同步,主要由钱学森先生负责的科学小组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中,系统结构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它决定和支配着系统的性质、行为或功能。

我国学者林福永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的研究。提出和发展了一种面向问题、数学表达的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该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研究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所有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特别是,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行为是由系统环境和系统基层次以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的。

林福永教授认为,从系统的角度看,组织(网络)也是一种系统。它的存在和演化遵循一般系统原理和规律。这意味着,在系统论、复杂网络、组织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一定存在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组织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是通过所谓的关系流(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员流和能量流等)建立起来的。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在复杂网络和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复杂网络关系流与行为关系定理和全面关系流管理定理证明了,对于一个组织(网络),它的行为是由其基层次上的关系流和输入流(总称全面关系流)决定和支配的。

林福永教授基于对一般系统结构理论的多年研究中得出下列定理:

定理1:设在环境 E(S)中,S∈B,系统Z(n)在t时刻具有m层次,m1,那么,系统相邻两个层次上的系统结构RZ(t)C和RZ(t)C+1,C=0,1,2,…,m-1,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t)以及系统行为HZ(t)满足下列系统方程:

(R(t),RZ(t),HZ(t))=0(1)

(R(t),RZ(t)C,HZ(t)C+1)=0

其中C=0,1,…,m-1(2)

其中,S和B分别表示在t时刻系统环境E(S)的状态和状态空间;RZ(t)0表示系统输出。

定理2:设在环境E(S)中,S∈B,系统Z(n)在t时刻具有某一层次Lb以上的系统结构RZb(t)和系统行为HZ(t),那么,当且仅当对于层次Lb上的任一部分e(p)∈Z(n),它的状态sp或行为Hp(t)仅仅是其输入Rp(t)的函数,即

sp(t)=p(Rp(t))

Hp(t)=p(Rp(t))

时,恒有

(S(t),R(t),RZb(t))=0(3)

(S(t),RZb(t),HZ(t))=0(4)

(R(t),RZb(t),HZ(t))=0(5)

式中,S和B分别表示在t时刻系统环境E(S)的状态和状态空间;R(t)表示t时刻系统环境E(S)与系统Z(n)间的关系。这时,系统层次Lb称为系统基层次。

定理3:设在环境E(S)中,S∈B,系统Z(n)在t时刻具有系统基层次Lb以上的系统结构RZb(t)和系统行为HZ(t),并且系统结构RZb(t)中的关系环数为零,即b=0,那么,恒有

HZ(t)=(S(t))(6)

其中,S和B分别表示在t时刻系统环境E(S)的状态和状态空间。

四、 基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的云制造

1. 基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的云制造环境。云制造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它存在一定的环境下,这个大环境可以分为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安全环境。环境为云制造提供的发展平台,云制造的发展会改变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放眼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将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联动发展,并逐步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企业也在密切关注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产业布局。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复杂多变,要想实现制造业的转型,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国家公共资源的侧重、新技术的引进渠道与消化应用能力、新市场的渠道开拓能力。通过创新、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型初期,产品小批量、多样化,市场需求波动频繁,企业要在客户需求与自身制造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寻求如何满足阶段性的高强度订单需求的同时,要考虑打造具有持久型制造能力全功能制造集团所需要的周期和资本投入。市场需求的阶段性和不确定性可能造成资源闲置和能力浪费。因此,理性应对频繁的需求波动、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深入挖掘行业潜力,实现服务性的云制造模式是一条更为可行的途径。

技术环境: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服务化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兴起、系统安全与容错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协同复杂制造系统提供了技术环境。云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专业化、服务化,并以信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物联网技术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支持下快速发展,能整合各种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实现集中控制、高效调配。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支撑的制造服务技术,实现了制造资源的集中整合、统一调配,为用户提供 “专业性”、“针对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促进制造的精益化、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

安全环境:伴随云计算、云存储的出现及广泛引用,信息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云安全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对互联网中病毒、恶意程序进行监控,实时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形成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覆盖整个互联网。云安全为云制造“保驾护航”,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2. 云制造中的全面关系流。任何一个复杂系统中,它的行为和功能都是由其基层次上的关系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人员流和能量流)和输入流(总称全面关系流)决定和支配的。在云制造系统中,通过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人员流和能量流的集成优化,从而实现了人与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等的优化,进而改善企业产品的开发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清洁和知识含量,实现了云制造系统应有的行为和功能。以下我们分别进行阐述:

(1)信息流。信息流是云制造的“灵魂”,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脉络,贯穿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使用到最后回收。虚拟化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并以信息的形式封装储存,如图1所示,在整个云制造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信息流贯穿始终。首先从制造资源提供者手中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然后以信息的形式封装存储后输入“制造云”;输出过程指制造云运营商将制造云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进行订制、追踪、获取、服务,将需求与生产实现无缝对接。整个输入输出过程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为总线,实现制造需求与制造资源的高效智能利用,实现高产低耗。

(2)人(员)流。系统有各个层次的组成部分组成,在这里,我们所讲的人员流也有层次之分,不仅指微观的个体人,还指整个制造系统宏观上各个层次的组成部分。宏观上,在参与云制造运行系统中,主要由制造资源提供者、制造资源运营者、制造资源使用者这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这三部分就是处于云制造运行系统中的人员流。不同层次中,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也虚拟为该层次的人员流。一直细化的系统基层次,由从事各种具体工作的人员组成。人在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云制造中的人员流。

(3)物流。云制造中的物流是一种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通过云制造平台(如图2所示)整合物流资源和客户资源,并按照客户需求智能管理和调配物流资源,为客户定制和提供安全、高效、优质廉价、灵活可变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云制造物流系统要想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提供按时按需、紧密对接的个性化服务,必须在现有运输实物资源(运输装备、存储资源、交通线路)和虚拟资源(信息资源、软件、知识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物流网络、服务技术、云计算、云安全、物联网、RFID等技术的有效融合。

(4)资金流。李伯虎院士认为: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作为一种需求驱动、按需付费的面向服务的制造新模式,云请求端(制造资源使用者)将需求传递给制造云运营方,制造云运营方接受请求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整合已有的运资源提供服务,结算费用完成“交易”。当然,制造云运营端在整合、利用制造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为资源提供者提供费用。但是需求方只需提出服务需求,由制造云运营方针对需求调用或组合已有的云资源,完成服务。在这个“交易”完成过程中,云提供端(制造资源提供者)和云请求端(制造资源使用者)无需直接接触,通过第三方(制造云运营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即用即组合、即用即付、用完即解散的关系。在云提供端和云请求端之间一旦发生服务活动就会产生付费,在云制造服务用户、云制造服务提供者和制造云运营端就形成资金流动。

(5)能量流。云制造中的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泛指一切在制造全生命周期中起正向作用的因素,如硬件资源(如数控机床、计算机、原材料等)的更新升级、人(如专家、技工等)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软件资源(设计手册、经验、标准、协议等)的充实完善,都能够增强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各类能量在相应领域知识库的支持下,以能量流的形式,凭借云制造服务平台的中间媒介作用,在云请求端和云提供端之间实现双向流通,既提升了云请求端的服务质量,又增强了云提供端具备的制造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加工生产能力、仿真与实验能力、维护能力、管理能力等)。

3. 基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的云制造复杂系统。在政治经济、技术水平、安全等大环境下,云制造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实现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封装压缩为“制造云池”,基于全面关系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能量流)管理理论,将云制造系统中发生的所有服务行为进行集中协调、统一管理,建立云制造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大制造系统的安全可靠、优质廉价、多方共赢、普适高效。

五、 结论

本文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的视角对云制造进行了阐述。云制造作为复杂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功能是由关系流及输入流决定的,并分别阐述了存在于云制造系统中的信息流、物流、人员流、资金流和能量流。本文仅对云制造所处的环境及存在的全面关系流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如何用该理论进行控制是今后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伯虎,张霖等.云制造概论.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

2. 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中国机械工,2007,18(19):2307- 2312.

3. 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李伯虎,张霖,王时龙等.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7.

5.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6. 杨海成.云制造是一种制造服务.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3).

7.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001072, 71271140)。

第7篇

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在全国各地频繁举办云栖大会,不断地教育用户。到近期,摩根士丹利报告称,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阿里云其单独估值已经高达390亿美元。而全球最早投身云计算的亚马逊7月12日市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557亿美元,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跻身美国前五大公司。

今年上半年以来深陷舆论漩涡的互联网巨头百度继去年推出百度开放云之后,7月13日正式了2016百度开放云战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百度天生就是云计算公司。云计算已经不是简单的云存储以及计算能力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位一体才是真正的云计算。

巧合的是,在百度2016开放云战略此前不久,阿里巴巴云栖峰会(成都)、腾讯“云+未来”峰会也相继召开。昔日国内互联网领域三巨头BAT在云端的交锋已经不可避免,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百度能否在云端后发先至呢?

三大智能平台

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刘炀正式智数大数据平台――天算,智能多媒体云平台――天像,以及智能物联网平台――天工,其中包含众多全新上线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三大智能平台,连同已有的云服务,共同构成了百度开放云成熟、完整的产品矩阵。

天算平台整合百度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从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到应用场景的一站式服务,广泛适用于诸多行业场景,在生命科学、数字营销、日志分析、金融征信、智能客服等领域变现尤为突出。

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传播的方式也开始走向智能化,百度天像智能多媒体云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增加互动时的用户体验。天像平台依托百度海量资源,提供了包括从文档到视频的多媒体处理服务;同时基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开放百度在图像、语音处理的智能服务。

百度天工平台提供从设备端的SDK到接入、协议解析、设备管理、存储、数据等全栈产品,让企业和合作伙伴可以快速搭建一个满足行业诉求的物联网应用。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开启,然而行业之间的技术和产品天然存在着鸿沟,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栈和语言。对此百度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深入行业,用行业的语言和行业交流,做更懂行业的物联网平台。百度天工的物接入服务是国内首个支持原生MQTT协议的公有云物联网服务,物解析服务是国内第一个支持工业Modbus协议的云服务,抹平行业技术鸿沟,降低传统企业上云门槛。

生态之争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愈发成熟,云计算已经跨越技术层面演变为生态之争,谁能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已经成为最关键的竞争维度。

李彦宏表示,虽然大家一直认为是个toC的公司,但是其实百度在搜索领域有超过100万家企业,从去年开始全力发展O2O业务,又有超过200万家企业进入百度生态之中,对于企业级服务百度从来不陌生。百度开放云已经在各个领域陆续取得成效。

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俊表示,诺禾致源使用百度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基因测序和生命科学研究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分析需求。

百度智能多媒体云为业内知名的直播平台――全民TV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全民TV CEO李然表示通过百度开放云有效帮助平台降低延迟、过滤违法信息,提高了用户体验,大大降低了平台内容审核的成本。

太原铁路局和百度开放云合作,借助百度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平台打造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智慧物流云平台。太原铁路局表示双方的合作将大大提升物流效率,助力传统物流行业的升级改造。

对于生态问题,刘炀表示希望通过技术输出,用科技的力量为更多的企业服务。百度希望通过技术、产品创新和行业形成紧密结合。同时在行业构建云计算生态,和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协同共赢,为面临升级转型的传统行业提供帮助支持。

殊途同归

无疑,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都视云为未来,但是在具体策略上又略有不同。

刘炀表示,百度开放云将继续以三大智能平台为依托,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将未来智能的触角延伸至360行。云计算是百度的战略,人工智能是云计算的未来。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帮助百度开放云用户。目前百度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平台和大数据领域拥有成熟的应用技术,吴恩达相信人工智能将像100年前的电力一样改变诸多行业。

在此前腾讯的“云+未来”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介绍了腾讯的云计算发展之路。腾讯云与业内其他云解决方案的不同是:腾讯云方案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来考虑的,而是作为整个平台战略去考虑。

第8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科学化”“工程性弱化”等问题导致所培养人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弱,明显滞后于新技术引领的新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各高校相继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期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工科专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对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报告《未来的工作(TheFutureofJobs)》指出,到2020年,对工程人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36%)将远远超过对“认知能力”的需求(15%)。显然,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新工科领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充分考虑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外,还应着眼于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将其现阶段专业学习与未来“全面发展”相结合,并形成专业特色。因此,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质量规范和认证标准的要求,某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人文素养;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的工程实践中;具有工程思想与工程意识,能够将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运用于工程实践中;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云计算平台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运行与管理,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对云计算技术的强化是该培养目标的专业特色。2.学习成果明确毕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明确、可衡量、全覆盖”的具体要求。因此,详细分析支撑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逆向分解为对培养对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再将其有形化为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完全覆盖对培养目标的支撑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描述如下。(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作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工程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3.指标点细化毕业要求。面对工程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毕业要求应根据能力需求的内在逻辑关系逐项分解为“经过选择的,能够反映毕业要求内涵,且易于衡量”的指标点。各指标点的达成由若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或其他辅助教学过程支撑。指标点分解也是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明确、可评价表述的过程,应体现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逻辑和建构路径,以引导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有计划学习。对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毕业要求作指标点分解如下。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指标点1-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2: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3:掌握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指标点1-4:能够将学科知识、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中。4.课程体系规范与优化。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指标点分解,并通过指标点清晰、明确引导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培养目标的达成最终依赖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培养目标的特色性,由课程群(或模块)明确并在课程学时学分数、教材选择等中加以呈现。表3是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指标点与支撑课程对应关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学期等,还需要依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和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行优化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各指标点所对应支撑课程如下。指标点1-1: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含实验),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指标点1-2: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指标点1-3: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Web技术基础,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工程。指标点1-4:Linux操作系统,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云平台部署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训练,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组网工程训练,云平台部署与实践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培养目标评价与持续改进

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并未出台有关达成度评价的指导性文件,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计相关系统。1.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指标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是否与对应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相匹配。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两部分。(1)校内评价: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据评价指标考查学生通过学习所达成能力的情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学习,在毕业时是否具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2)校外评价:主要是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通常由社会人士、用人单位、行业代表或毕业校友完成,主要考查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所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评价指标包括应届生毕业率、一次就业率、毕业生职业和专业成就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社会舆论调查等。2.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改善机制。根据达成度评价结果,逆向梳理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以完善。因此,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评价机制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以下为某高校达成度评价与反馈系统,包括:(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并根据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给出改进建议,以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完善和后续教学过程的控制。(2)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在学生完成本科学习时,依据所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数据,对本届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体现为对课程体系的改进及对毕业要求的修订。(3)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是基于社会需求、已经工作五年的毕业生状态、用人单位意见以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目标评价所给出的建议,体现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保障毕业生能持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整个评价机制成为一个长效的闭合系统。

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 鄂尔多斯; 产业发展;人才培养

著名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早在20世纪中叶就预言了云计算的出现,他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即未来计算资源会被整合成某种服务提供给客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云计算的出现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时至今日,云计算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云计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疑问:云计算到底是什么?

云计算尚处于初级阶段

前几年,云计算的发展主要基于两大技术模块:一是虚拟化技术,二是接入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为IT产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当虚拟化技术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技术流派时,其困惑便产生了。

云计算的解决方案以及基础架构可能与IT架构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云计算被人们认为是在“忽悠”。虚拟化技术成就了过去IT信息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在云计算时代,它显现出的是令人迷惑的另一面。

如今国内云计算产业的竞争对手是国外强大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芯片制造商到服务器制造商,从操作系统制造商到虚拟化技术提供者,国外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闭环。而如果我们跟随此条技术路线,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将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而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中心还可谓凤毛麟角。

在媒体概念的炮制和产业发展的热浪中,我们仿佛已经全面步入云计算时代。而技术的发展要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云计算是不可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熟的。以单机操作系统为例,DOS 1.0发展到Windows 7.0,经过了10~20年的时间。云计算整合的是更加复杂的资源,而且它要面对的应用更加困难,由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云计算尚处于初级的阶段。

构建健康的云计算产业链

要想在鄂尔多斯构建一条健康的云计算产业链,不仅需要对技术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必须严把安全关口。真正的信息安全源于技术本身。为了保护云计算安全,我们需要采用国内自主的技术。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外来的操作系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云计算和传统信息系统的区别是,云计算使信息大量集中在云计算中心,这使得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特别是它会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如果国内的云计算产业链不能有效形成利益闭环,那么,我们就很难保证云计算的信息安全,从而也难以维护国家的信息。

鄂尔多斯的传统行业并不是IT产业,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向传统产业提出了挑战。云计算的服务是由网络实时提供的,网络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器本身的位置已经不再是强调的重点。我们希望在鄂尔多斯建立起采用国内技术的云计算示范性试验平台,从构建国内产业链的角度协助中小企业发展。

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研究院的四点设想

抓大扶小,培育良好的产业氛围

在培育产业氛围的时候,对于企业要“抓大扶小”,在引进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着力扶持中小企业,从而使大企业和小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利益闭环。很多人认为,云计算的出现会导致数据中心垄断,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云计算的出现也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以前中小企业需要自己购买服务器,而现在企业只需要购买服务;当企业没有服务请求的时候,是不需要付费的。所以,云计算的出现催生了中小企业创业的第二个春天。“抓大扶小”以后,鄂尔多斯的云计算产业就能够既有体量,又有活力。几十年来,英特尔、微软构造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技术战车,从这辆技术战车上跳下来,行走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产业之路,这也是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研究院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提升产业高度

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研究院希望依托国内的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相关的云计算工程中心,整合优势,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使鄂尔多斯不仅能建立起云计算中心,还要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云计算人才培养

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研究院希望能够促进鄂尔多斯的云计算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广东省已经建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专科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60名专科学生,其培养目标是面向数据中心基层管理。当云计算获得普及应用后,市场需要的人员不光是研发人员,也需要云计算中心维护人员。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科学院招收的首位云计算方向的博士生,今年已经开始学习,云计算人才培养既有负责数据中心维护的专科层次,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博士层次。我们希望鄂尔多斯借鉴这套人才培养模式,为鄂尔多斯的云计算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奠定鄂尔多斯的产业地位

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研究院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奠定鄂尔多斯在云计算行业内的产业地位,使云计算产业与数据中心就像今天鄂尔多斯的羊绒衫一样闻达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