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8 14:51:31
导语:在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3ds MAX效果图表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背景
近几年,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房地产开发、园林景观建设、土木建筑工程开发等行业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建筑、景观、室内等设计与施工单位纷纷扩大规模以求占领市场,高等院校为了提升专业化程度,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开设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土建大类目录下的普通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其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包括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建筑及装饰设计单位、房地产或装饰工程监理单位等,主要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咨询、施工、管理、监理等工作。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建筑外观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内外装饰施工、监理等方面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装饰绘画、建筑工程制图、人体工程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概预算、效果图表现等专业主干课。
效果图是专业设计人员与顾客沟通的重要桥梁,分为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辅助效果图,而在时下由科技主导的市场竞争中,用3ds MAX软件制作的形象逼真的效果图往往成为吸引顾客和洽谈方案的最佳选择。市场需求必定引导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近几年各大高校纷纷根据领域专业的特点开设与3ds MAX软件技术相关的课程。笔者所在院系也将“3dsMAX效果图表现”课程定义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多年的3ds MAX教学经验,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专业特点,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延伸进步技术,研究更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2 教学内容改革
2.1 立足专业特点,精简授课内容
3ds MAX软件不仅操作性能强大,其功能用途也十分多元化,可以满足于影视、城规、建筑、景观、三维动画等多个行业领域专业人员的设计和创作需求。然而,对单一专业的在校学生来说,完全掌握拥有5000多个操作命令的运行界面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诉求,根据专业特点对3ds MAX软件的课程内容进行范围的限定和精简。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主要用于制作室内家装、公装及建筑外立面装饰装修的效果图,其内容多限定在对建筑空间结构、墙面门窗、装饰造型及家具的创建和渲染上。就建模技术而言,基础建模、复合建模和多边形高级建模能够完全满足其需求,而网格建模、NURBS建模等在操作中均可被取代;另外,3ds MAX软件中拥有大量模块和命令是用来制作影视和动画的,如动力学、粒子系统和空间扭曲、动画技术等,这些知识内容只会增加建装专业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针对专业特性精简知识,组织更为合理的授课内容。
2.2 紧跟科技发展,及时更新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3ds MAX软件由上个世纪90年代开发至今已推出了十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根据专业人士的使用需求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和功能上的改进,特别是在灯光和渲染技术方面。上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制作效果图大多用的是软件自带的灯光命令,渲染也是自带的渲染器与Liscape渲染相结合的方式,而现在各大建筑装饰公司则采用的是更加先进的VRay软件。
但是,目前国内的高校大多存在软件更新跟不上、教学内容不改变的现状,有些老教师还在沿用2008版本以前的授课内容。总所周知,效果图是用来表现设计的,沿用老旧的课程内容不但增加了制作效果图的难度,也给学生以后的就业设置了障碍。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细化教材类别,完善授课知识结构
现在市面上涉及3DS MAX室内和建筑效果图制作的工具书很多,其中可被选为教育教学参考书的大致分成两类:理论型教材和案例型教材。其中理论型教材大多按照介绍3D界面和工作领域、基础建模常识、创建标准基本体、创建扩展基本体、创建复合对象、创建二维图形、常用修改器、多边形建模、材质与贴图、灯光技术、摄影机技术、渲染技术的顺序进行知识的编排和讲解,其中穿插案例和作业习题等,但纵观全书,理论占主要篇幅,案例比例小且程度较简单。此种教材的优点在于知识全面,但不足之处在于过分累述理论,没有充足的案例支撑,结构简单,主次不分明;案例型教材则重案例轻理论,大多根据案例的类型分出章节,再依次把每个案例的制作步骤按照图文结合的方式详述出来,这种类型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归纳性,教起来收效明显,但由于书中理论内容少且分散,不利用学生系统性地学习。
理论型教材和案例型教材各有可取之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他们充分结合起来,但目前高校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只顾全了一类,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也给老师备课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针对3ds MAX这类软件课的特点,实行双教材授课模式。按照理论教材的知识框架,编撰或选择章节系统相对应的案例型教材,在讲理论时贯穿案例,在做案例时梳理理论,才能使这门学生眼中的“难课”在学起来时思路更加清晰和明确。
3.2增强实践性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开发
传统的软件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先在黑板上或在PPT中阐述指令的定义,然后对指令中包含的各个参数分别进行演示说明,最后简单讲解一下课本的习题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3ds MAX效果图表现”这门课,软件本身就比较抽象和单调,在讲授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在讲授这门课时除了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应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为目的,寻求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下面我以自身经验浅谈几点建议:
(1)分解案例,要求学生团队分组完成作业。团队协作可以锻炼学生互相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家装效果图制作时,将户型和风格材料确定下来,然后将全班按照室内空间分为客厅组、餐厅组、主卧组、次卧组、儿童房组、书房组、厨房组和卫生间组,在组内部再由学生自行分配任务。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意识到一户完整的家装设计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2)引用招投标形式,增加教学的实践性模拟。学生在进入公司或设计单位后,将不可避免地参与项目的市场竞争、商业洽谈等工作,在课堂中引用招投标机制,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比如在布置酒店装修效果图的作业时,老师作为招标方,下发图纸和要求,学生分组成立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其室内设计、3D等课程知识完成作业,并参与到最终的竞标活动中,活动结果作为课程作业成绩的评定依据。
(3)与校外设计公司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在讲授“3ds MAX效果图表现”课程时结合企业资源,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就参与到实际的装饰装修工程,并能够综合复习和应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水平,也为他们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4 总结
软件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限制更多,教学难度也更大,这就要求老师具备更加成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3ds MAX效果图表现”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模式、方法和手段上也应以实用性教学为目标,密切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市场的需求,完善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户江月女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助教
研究方向:建筑及园林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首先,基坑支护工程一般用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城市的建筑环境比较复杂,一般场地较小,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周围建筑、市政排水管道等。这就给基坑的支护工程的施工带了很多难题。
其次,基坑的支护结构一般都是临时构件,所以在施工中给予的安全储备相对较小,风险性提高。
再次,由于施工场地的工程水文条件、土的性质和周边坏境诸多不同,导致基坑工程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因而,深基坑支护工程应当引起工程界人士的诸多关注。人们应该在施工中总结经验,多积累科研结果,提出更多的造价低、效果好的先进支护体系。
二、房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
以往,对一些基坑进行开挖时候,可以直接开挖或者是放坡开挖,但是在城市中,放坡是不太现实的,而且运用这些方法也不能满足深基坑的要求,所以对基坑的支护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在以往的基坑支护中,采取的往往是比较简单的支护方法,比如说钢板桩和井点降水联合使用,但是,随着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深基坑支护的结构体系基本成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悬臂式支护结构
这里指设有支撑和锚杆的支护体系。悬臂式的需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和锚杆的抗弯强度来保证支护的稳定和结构的安全,所以这种支护结构适合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还不是很深的基坑。
2.拉锚式支护结构
这里主要指由支护桩或者是墙与锚杆组成的支护体系。锚杆分为地面锚杆和土层锚杆,其中,地面锚杆需要有充足的场地设置锚桩和其他锚固装置。而土层锚杆要求土层有较大的锚固力,所以这种支护体系适合有较好土质或较大场地的建筑工地。
3.内支撑支护结构
主要由支护桩或者是墙与内支撑组成。这种支撑结构对地基的土层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设置的内支撑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4.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
就是利用挡土墙自身的重量,来抵抗土体所产生的土压力,达到支护的效果。
5.土钉墙支护
由加固的土体、密置的土钉和喷射于坡面的混凝土面板组成。土钉支护适合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粘性土和碎石土等土质,不适合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土层。
6.水泥土柱墙支护
利用水泥作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处让水泥和软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凝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这种支护适合淤泥或淤泥质土等软土土层的基坑支护。
三、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地下水的控制问题
合理的确定控制地下水的方案,不但能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地下水的问题直接关乎支护的好坏。地下水的控制一般包括降水和排水。降水的方法通常有轻型井点发、管井井点降水和深井泵降水等;排水一般可以用集水明排法。由于控制地下水跟现场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很难有一个很统一的设计方法,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地下水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地下水的控制问题应该在施工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2.设计和施工情况差异较大
因为在深基坑支护中,支护方案的确定依赖于施工场地的综合考虑,特别是依赖于土质情况。在一些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的勘测工作跟实际情况差别太大,导致设计方案跟施工真实情景差别很大,好多设计方案根本不能用于施工之中,或者有的设计方案未考虑到某些施工情况,导致设计方案有地方无法指导施工,影响施工进度。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初期的勘测工作,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现场情景,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以免给工程带了损失。
3.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强度也难以达不到设计要求
目前,建筑工程利用较多的深基坑支护喷射混凝土,常用的是千拌法喷射混凝土设备。这种设备比较简单简单,具有体积小、输送距离长,速凝剂可在进入喷射机前加入、可连续喷射施工等特点。但是在满足经济条件的同时,它也具有自己的缺陷,虽然干喷法的设备操作比较简单,但由于操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方法不够规范,又缺乏足够的检测机制,导致混凝土回弹严重,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经常造成混凝土的厚度不够、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
4.土方的开挖和边坡支护不协调的情况
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土方的开挖和边坡的支护通常会分包给不同的施工队进行施工。因为缺乏交流,很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出现,特别是两方同时施工的时候,很难进行管理,导致效率低下,还影响施工进程,应予以避免。
除此上述情况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边坡修理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成孔注浆不到位、土钉或锚杆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监理不、工程检测不重视等诸多问题,都应该在施工中给予重视。
四、深基坑支护的前景展望
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难度也愈来愈大。支护结构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比较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周边环境的复杂多样,对深基坑的支护带来了重大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培合一的逆作法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提高柱的单柱承载能力达到一柱一桩,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基坑的变形已经引起人们的诸多关注,通过预应力减少基坑的变形,这也将是这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外界环境的诸多限制,使用内支撑支护结构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与此同时,深基坑的半逆法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推广。目前,基坑的开挖还以人工为主,效率很低,在未来几年中,加入小型、轻便适合在地下施工的挖掘机显得很重要。
复合支护结构体系的应用在未来的几年中也是一个热点,可以用澡层搅拌体跟支护桩协调工作,既可以有止水帷幕的左右,又可以当支挡改善土性,发挥不同材料的长处,对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是一种保证。
【关键词】工程管理;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中也遇到了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开始被越来越多建筑行业人士所关注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
1.1.1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就针对目前的情况来说,在许多企业中都是对安全管理的意识存在薄弱的现象,很多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始管理工作都会以为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的工作是属于其他的管理部门,不是属于他们管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管理人员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也是因为企业缺乏一个完善和科学的安全管理的系统,也缺乏一个合适的管理模式,所以才会造成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1.1.2 管理体制不健全。在一个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或者没有指定相关的管理体制,都容易造成在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时没有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会造成工程的成本损失严重。然而进行工程风险管理时,管理人员会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比较重视,从而进行管理和控制,在事件还没发生之前,管理人员对可能到来的风险没有重视起来。所以,通常都是在事件已发生后才把它重视起来,却不知道事件只要一发生,企业的经济损失会很巨大。
1.1.3 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由于被建筑环境和传统建筑管理理念影响,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具有落后性。所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在过去就算没有先进的设备也可以完成许多建筑,所以认为先进的设备不是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工程效率的关键因素,以至于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水平不高。在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部门都缺乏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手册,因此缺少一些专门的管理人才。
1.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质量对于整个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针对目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状况来分析,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时,仍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存在。
1.2.1 机制不完善。管理工程质量仍缺少一个相应完善的机制,现在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人员还存在只是经济处罚等这些小惩罚,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能威慑到员工。另一方面,有些部门把质量管理的工作推给其他的管理部门,这是存在机制不完善的一种具体表现,造成了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在质量管理中进行管理。
1.2.2 要求不严格。管理人员在工程质量检验的要求不严格,没有认真执行好检验制度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出厂日期这些重要信息没有严格审核,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进一步严格要求。
1.2.3 缺乏专业知识。建筑的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知识的现象,原因是施工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使其在学习先进施工工艺时,不能够非常全面的掌握先进施工的关键。
1.3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方面
现在,中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在设计方面尽管已大部分实现使用计算机来操作,可其他方面依然使用比较传统的手段来操作,比如校核、审批图纸等。还有一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还在利用手工画、写的方法来操作,这导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数字化、信息化速度缓慢。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完善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树立建筑工程管理的观念
要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建筑企业需要从思想上和观念上都要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改进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树立建筑工程管理的观念,必须做到把企业工程管理现状和管理能力结合起来,还要把先进的管理理念一起融合进去,才能制定出科学和完善的管理方案,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2 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现状,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体制存在不健全和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制定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工程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第一步是企业要把工程管理的内部工作体系完善起来,制定科学的、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良性竞争体系,从而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步是管理工作要遵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标准。最后一步是工程管理要设立一个单独的专业的管理部门,清楚部门的管理职能,同时实行管理责任机制和定时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规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此外,结合目前工程管理中已发现的问题,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规,来确保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效率性高。最重要的是,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工程管理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来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2.4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做出完善管理制度的相关对策时,也要重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在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培训时,也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引进公司专业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作,完善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给工作人员提高优良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2.5 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建筑工程从施工到验收这些阶段,不仅需要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处于分散的状态,参与工程的人员过多,工序繁琐,所以分工比较细,属于劳动力密集的工作。要做好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利用高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使用在管理工作上。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我们能顺利地利用管理技术找到解决的对策。此外,也能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发展。
3 结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在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的速度,减少工程的能源消耗,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只有从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项民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2] 张耀文.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
[3] 陈茂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8 (28).
[4]杨艳,陆彦.住宅质量正监管职能定位分析与制度建议[J].工程管理学报,2013,(01).
[5]段保军.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报,2013,(05).
[6]卢静,成虎,陆彦.住宅交付后各相关方的质量责任分析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2,(05).
引言:信息化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其信息化水平已经普遍提高,信息化技术成果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运用方面还有存在一定差异。
1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环节,其过程复杂较难控制,要将信息化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也是一向长期的、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但毋庸置疑,信息化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可大幅度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首先,信息化有利于规划总体建筑工程项目
信息化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促进其更为详细、分步骤进行规划,具体包括实现经费预算、资金控制、施工监控、工程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主要是围绕总体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任务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分析库、功能模型,完成战略任务的总体规划布局任务。
其次,信息化有利于构建公司信息系统
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标准,保障规范化、标准化的组织信息。建立公司信息系统,要把握精简细化原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合理整合,实现对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也为管理人员提供原始的数据,便于从调整资源配置等环节提出科学决策。
再次,信息化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在物流采购供应环节,通过互联网媒介,采用电子邮件、网上平台、BtoB等模式增加供应商、需求商等各方的信息透明度,双方可通过网络对于产品的性价比、供给需求状况、售后服务情况等预先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就降低了公司的采购成本,清晰化的网络平台也维护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促进了建筑采购供应市场的良性发展。在施工环节,也可以用到信息化管理,主要针对材料设备动态管理、现场施工反馈、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环节,进行标准化控制,保障公司有效降低各环节的管理成本,可以从预算环节出发,对项目施工进度加以控制,从而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系数。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思潮逐渐运用于建筑施工领域,我国许多建筑行业也先后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但就现状而言,仍处于起步状态,存在诸多局限问题。
2.1对于信息化认识存在局限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型公司率先建立了局域网,完善了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但仍有很多公司对于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信息化在公司中往往局限于局部某环节的管理,信息技术则只被简单用于报表打印、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信息化的应用也仅仅被推广到公司管理层。而信息化最核心的的内容,包括统筹调度资源、实时监控项目、核算工程成本、规范项目工程等在实践中多被忽视。信息技术只是被当做一种工具简单地应用于公司工程管理,但实质并未取得根本突破
2.2没有明确的信息化标准
目前我国并没有规范制定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导致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信息不能有效交流,资源得不到统筹规划。在公司内部,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的软件识别有困难,数据资源交换存在问题,导致信息交流滞后。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的来源渠道、分类标准、传播途径不同,导致管理出现混乱,信息失真。
2.3信息化软件不成熟
国产的管理信息软件尚未成熟,而国外软件价格普遍昂贵。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外工程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也不同,国外的软件由于未能很好的汉化,并不完全适应本国模式,因而,很难为我国建筑行业量身定做适合的信息化软件。
2.4区域分布不均匀
从地域分布来看,信息化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存在于发达地区,对于信息技术落后的西南边远地区,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东部、中部发达省市。
3加强信息化用于我国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政策引导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刺激建筑工程行业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国家应该尽快规范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标准,方便建筑工程公司明确自身管理水平,寻找信息化管理模式,制定信息管理编码和信息管理规划。此外,还应该加强建筑公司的电子商务规范,对建筑材料供应商、承包公司进行市场监督和规范管理,保障市场良性公平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公司在招投标、工程开发等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政府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刺激和推动公司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政府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公司培养信息化人才,为公司提供专业人才出国培养机会,制定国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并与科研单位联手研究,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加快开发速度,节约开发成;鼓励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参与管理工程的计划、制定、实施、检验过程。
3.2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职能分解、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流程和管理规章,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管理施工、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整合、信息交换的标准化。
作为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要突破各种局限,将项目小组、部门、公司、各项工程内容有机联合,实现各版块的联合控制,从而有效协调项目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创建和谐统一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st development,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lso obtaine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Our country to its also is more and more takes.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lated aspect.
Key wor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建筑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为此,要明确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它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施工技术需要不断革新,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和满足人们的住房要求,也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但是还是需要进行技术的革新,并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整个巨程。以下主要从施工技术和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以及工程造价方面进行分析。
1.1、施工技术方面
1.1.1、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极为重要的。虽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在许多方面还需进行研究,研发出新的技术。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上,会因为工作环境、气候环境带来的影响,导致施工建筑在质量上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关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时就会发生过大的情况。因此,如何调控好混凝土的强度是施工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的混凝土技术有以下三点 :一、在开展混凝土工程前的时候应该通过事先就计划好的内容来进行混泥土的配比实验,同时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数量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控制,采取对不同强度的混凝土的配置实验来进行强度试验,并在得出相关混泥土实验结果后,再次对混凝土比例进行控制和调节,使混泥土的配比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二、当对混凝土在温度、坍落度等方面的测定值符合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后,才能够对所使用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工作。一般情况下,混泥土浇筑工作,必须按照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等浇筑方法相互结合,必须保证混泥土墙的厚度符合高层建筑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保证混泥土的上下层之间的浇筑时间,不可超出混凝土第一次凝固的时间,应该使混凝土在第一次凝固前的时间里,可以够被浇筑上层的混凝土覆盖,借此来避免施工中出现冷缝问题。三、施工混凝土的选择方向.为了减少建筑施工的周期,改进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应该经常使用泵送型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按照混凝土、不同水泥品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时间,对混凝土做好养护工作,并根据不同建筑区域的气温条件对高层建筑施工进行良好、及时的控温工作。
1.1.2、地基基础技术方面
(1)、铺垫材料技术。铺垫材料技术普遍被应用于工程的软土地基中,大多数在地基的表层铺设适当的土工织物,再利用他们的相关优势,像耐腐蚀性强、抗拉强度好、整体连续性、操作施工方面等,从而去改善和提高地基土体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使得建筑地基的负载承受能力大大提高,防止房屋有不均匀沉降、下陷等问题发生。
(2)、换土垫层技术。使用这个技术能够很好的改善地基基础中不合适土层,然后回填进一些砂、灰土或碎石等强度较高的材质,再进行一系列的夯实,使得类于软土层、淤泥质土等不太好的土质能够达到建筑施工设计的要求和标准。通常的情况下,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普遍会使用很多的垫层,其主要包括:碎石垫层、砂垫层、砂卵石垫层、素土垫层、矿渣垫层等。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其全部夯实,即施工人员要通过运用水撼法、振动法等施工方法进行操作,从而确保垫层的密实度达到施工设计的标准,并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将土层的含水量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使得土层的压实性能够达到施工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1.1.3、建筑工程中砌块砌体施工技术
(1)建筑砌块施工技术的质检标准。针对建筑砌块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质检标准的认识,确保建筑砌块在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对于砌块强度及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强度检测必须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加强检测的次数及每次检测必须取多个检测点,最后取平均值,确保建筑砌块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砌体之间砂浆的饱满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墙体的转角和纵横交接处能够同时施工,保证其施工质量,避免建筑砌块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2)建筑砌块砌体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对于建筑砌块在运输、存放和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从而更好的去避免建筑砌块被雨浇湿或者受潮等,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等问题;如果在冬天施工,严禁使用水泡或者冰冻过的建筑砌块,尤其要特别注意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和种类,将其进行解冻以后,要加强对建筑砌块的检查,发现裂缝及时补救,避免工程质量问题。
(3)、砖砌体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
横平竖直。横平,即要求每一皮砖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块砖必须摆平。为此,在施工时首先做好基础或楼面抄平工作。砌筑时严格按皮数杆挂线,将每皮砖砌平。竖直,即要求砌体表面轮廓垂直平整,竖向灰缝必须垂直对齐,对不齐而错位时,称为“游丁走缝”,会影响砌体的外观质量。墙体垂直与否,真接影响砌体的稳定性,墙面平整与否,影响墙体的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皮一吊,五皮靠”,随时检查砌体的横平竖直。检查墙面的平整时,可采用尺塞进靠尺与墙面的缝隙中,检查此缝隙的大小。
灰浆饱满。砂浆在砌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荷载粘结砌体。砂浆饱满度不够将直接影砌体内力的传递和整体性所以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不低于80%,且灰缝厚度控制在10mm±2mm之间。影响砂浆饱满度的主要因素有:砂浆的和易性。和易性好的砂浆不仅操作方便,而且铺灰厚度均匀,也容易达到砂浆饱满度要求。虽然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比水泥砂浆低,但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要比混合砂浆的和易性差,因此砌体结构施工时常采用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上下错缝。为了保证砌体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应选择合理的组砌形式,使上下两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至少1/4的砖长;不准出现通缝,否则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缝”丧失整体性而影响强度。同时,纵横墙交接、转角处,应相互咬合牢固可靠。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2.1、抓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由于很多质量问题都是在现场施工中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第一,注意在工程施工中要坚持施工标准化,并做好各步骤的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对各工序的施工指导来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二,是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验,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严格查验,从而促使企业对自己的检验系统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自检体系,使工程的质量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力求检测结果真实反映工程质量。第三,要定期进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碰头会,召开质量问题碰头会,以及监理、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的碰头会,加强交流,互相沟通和合作把技术管理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促使工程的质量提升。第四,建立对工程质量进行评比的制度,定期评比,并按照规定进行奖惩,通过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2.2、组建一只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队伍
在任何一个行业,技术人员都是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所以要想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依靠。于是,建筑企业应该从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队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技术管理人员凭证上岗的制度,努力做好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工作。
1.3、工程造价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就是工程建设的费用,它可以是工程建设的实际所需开支固定投资费用,也可以是预计开支投资费用,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所需费用的总和,也叫做建设工程投资。人们对工程造价的另外一种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建筑工程中材料,土地等一系列花费或预计建筑工程价格的总和!而建筑工程的造价主要从三个主要部分预算,即设备费用,安装费用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费用。
2、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建筑安装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建筑安装过程进行模拟和监控,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时发现建筑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实时校对、实时监督、实时控制的作用,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标。总之,数字化和信息化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对安装过程进行监控,使建筑工程技术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2.2、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安装技术等技术实现有效衔接,将多种工程技术相结合,发挥建筑工程技术的综合效益,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以满足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要求。
2.3、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以往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都没有采用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往往是随着施工的进度采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施工,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采用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这样没有使用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在出现突况时,是很难满足工程要求的。为此,未来的建筑工程将会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并在不断探索中形成更加完善的技术体系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菁,余振榕. 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 民营科技,2014,01:181.
关键词:建筑技术;桩基混泥土;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1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基础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在基坑支护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外国起步得要晚一些,目前,施工中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和计算以及监测等方面。深基坑支护属于信息化施工、土方挖掘、监测、支护以及防水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施工过程比较系统而且复杂,因此对支护方案的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原本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使用支护形式,当前在我国也已经得到应用,如:钢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形式。 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有两种:逆做拱墙和土钉墙,这两种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1.2 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当中, 颈缩和桩头虚土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如下:①以往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以强度为中心,而目前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目标逐步由强度过渡为耐久性,具体的体现在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等,混凝土的外加剂敢由原本单存的减水剂逐步发展为防冻、缓凝、微膨胀、抗渗等,混凝土性能改善卓有成效。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整体强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混凝土模板,对凝土新工艺的开发关键是要改变支模方法,通过对我国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发发出一系列比较先进的支模技术,如:水平及竖向模板和全钢模板等, 其中每一种模板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全钢模板的优点就是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力强等。
1.3 钢筋和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钢筋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开始越来越多高强度和低松弛的钢绞线。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如: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以及一些高层建筑。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形式有:球节点平板网架和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等,这些形式的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都已发展至国际先进水平。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设计的进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建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能量的消耗,适当地选用环保技术设备和环保建筑材料,做到环保施工。 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应该考虑生态因素,向着长寿命、低消耗、低污染、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发展,有效地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做到与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2.2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节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从使用功能出发,开发和推广节约型和创新型的建筑材料,尽量利用工业废料,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节约能源。多学习和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引进新型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发展化学建筑产品,让化学建材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猛迅发展的阶段,在建筑施工设计中不断开始应用到传统的运输、地质勘察、机械制造、冶金和园艺等活动。 因此在建筑技术体系中也包含着上述外沿学科的相应技术形态,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地外延, 很好地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两大特性:包容性和综合性,而复杂性就是综合性和包容性积累的结果。
2.4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化的建筑施工技术就是把新技术革命成果全方位和多层次地渗透到整个建筑领域,明显地忽出术运动的现代特征。 这样的渗透可以促使建筑施工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快速的拓展,使建筑施工技术呈现出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操作初械化、驱动电力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结构精密化的高新技术化趋势。新技术的开发是建筑施工技术高新技术化的一个基本形式,主要研究包括: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和开发建筑节能技术等。 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作出为巨大贡献。
2.5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化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的方法就是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应用到建筑施工活动当中,以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工厂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改造建筑施工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工业化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实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2.6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在近几年来,某些项目的施工技术甚至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吸取教训, 努力地吸取国外的优秀建筑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工程当中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进步,创造出更多优质工程,让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5]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6]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BIM技术概述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CAD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建筑模型集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2D绘图方式,决策者能通过查询建筑模型资讯能实时了解详实的模型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设计初期能大量减少设计团队成员产生各类错误,避免出现后续施工难题。计算机系统能用碰撞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告知查询的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由于计算机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流程,这样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应用中,已经给工程项目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1.传统建筑工程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BIM技术应用率极低,据调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在传统建筑工程中,设计、制作、施工及运营等过程独立完成,分由若干个团队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将整个项目分割开来,限制了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互动。整个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图、文、数字信息呈零散状,比如图纸的绘制、效果图的生成、成本的预算或施工过程的记录等,这些任务之间彼此脱节。运用BIM把建筑各阶层联系起来,将数字模型作为信息表达的唯一方式,淘汰传统以任务为基础的应用软件,能够改变这种任务之间脱节的状况。
2.建筑工程从业者缺乏BIM人才。基于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考虑,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势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在BIM技术人员整体数量上存在的缺口极大,这已经成为了该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和发展的瓶颈。2012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提及,超过五成的行业调查受访者认为,没有BIM人才是企业不使用BIM软件的直接原因。还有调查显示,采用BIM最大的障碍就是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BIM训练,大范围的教育和培训是广泛采用BIM的前提条件。
二BIM技术在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现状
近些年,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BIM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常在整个工程进度中能够成熟地BIM技术的应用到设计、施工以及运维阶段,运用比较成熟。在政府公共建设项目上,美国、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必须使用BIM技术。在软件技术支持方面,Autodesk也适时地推出了基于BIM的AutodeskNavisworks2010、AutoCADCivil3D2010、RevitMEP2010、RevitStructure2010以及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2010等软件。同时,美国的一些高等院校早已将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并正在进行一系列地课程研究和革新。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引进BIM技术始于2003年,目前最主要的使用者以设计公司为主,也有越来越多的BIM培训机构、咨询公司和政府行业协会开始重视BIM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一期)”、“BIM建筑设计大赛”、“与可持续设计专家面对面”、“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交流论坛”的BIM主题研讨会等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展起来;在具体实施的项目中,也有美国Aedis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国公司、KlingStubbins国际建筑设计中国分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以及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CCDI)等不同程度上率先使用了BIM技术。同时,BIM技术也被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纳入到国家“十二五”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
三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就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但会逐步推广和深入到建筑行业各个领域。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BIM的应用已成主流,行业内BIM技术的教育培训需求快速增长。然而,BIM技术在国内高职院校推广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BIM实训室缺乏规划、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教学体系滞后等,这些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必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并完善BIM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BIM工程软件实训室的规划及建立
BIM技术是应用需要依赖信息技术,需要硬件、软件及场地的支持才能进行实施,现有教学条件会制约全面系统的进行教学。学校应结合实际条件,与建筑施工企业、软件开发公司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分步骤分阶段规划并建立符合BIM技术应用与研究要求的实训场地,搭建适合团队工作(教学)的工作(教学)场所与硬件、软件环境。
(二)教师、专业人员BIM技术的培训组织
教师和专业人员参加行业培训和认证、到相关企业工程项目实施现场等方式,了解该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与基于BIM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知识体系的差别,熟悉并掌握BIM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价值、BIM技术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查询以及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等内容,提高专业执教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BIM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BIM建筑模型课程应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BIM软件的基本操作、BIM参数化建模、文件的模型编辑和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的转换等纳入实训课程内容,学、做结合,让学生在掌握BIM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建筑模型的规范制作。同时围绕专业“三条主线”开发完善BIM技术课程:一是要以工程施工管理为主线,从实施合同签订开始到完成建筑物的工程虚拟建造的全过程,侧重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能力;模型属于输入条件,基于模型进行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材料管理;二是要以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为主线,从招标或投标开始到工程结算的造价管理全过程,侧重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三是要以设计工作完成为主线,从设计任务书开始到工程竣图结束,兼顾对施工过程的模型输出、造价模型输出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当从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考虑,提高学生工程项目的整体意识和跨专业团队的协作精神,紧跟技术新方向,不断建设和完善BIM课程,做好实训室和师资等专业软硬件的配套,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紧缺的专业人才,助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范永.建筑类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09.
[2]秦浩.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在土建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必要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7).
[3]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分析;措施
【分类号】:TU71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了,只有适时的对其加以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提高和科学发展。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指在开工前,建设单位会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项目工程全套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与核对。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后,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展开研究和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图纸的前提下,施工单位进行自行审查,之后由建筑单位组织,邀请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共同会审,施工单位整理图纸会审纪要,记录要会签。会审过后,由组织单位对审查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与洽商交底及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对于重点工程、特殊工程、重要部位以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要具体、明确的进行交底。技术交底的组织由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向项目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的交底,分公司负责人向负责质量安全检查、相关的职能人员、施工组长进行施工方案、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等内容的交底。单位工程的负责人再向施工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此环节的技术交底是整个交底内容的关键所在。技术管理的大量工作是在施工过程中反复检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
3.材料检验
在进行现场施工前,必须对工程所需材料及构件进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按照试验和检验的规程进行操作,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各种材料质量与使用状况,从而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4.安全技术管理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倡导“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技术工作,并将技术安全措施列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对施工中产生的公害,如噪声、烟气、粉尘、废渣、振动等进行防治管理,制定防治措施,并进行监测与检查,制订相应技术对策来减低公害发生。
5.技术复核及核定
技术复核是对重要的涉及到工程施工全局的技术工作,按照设计文件及技术标准来进行核查,复核内容根据工程情况来确定,通常包括建筑物基础、模板、钢筋、混凝土、电气等。技术复核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效果。技术核定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通常是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发现图纸有差错或材料不符合原设计的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对未预料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局部修改。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1. 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虽然对建筑工程进行了技术管理,但是没有规范的制度,在人员安排与职能分工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制也没有得到落实,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情况十分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呈高速发展态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管理人才却很短缺。又由于人才的短缺,建筑行业新吸纳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上具有明显的不足,这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3. 技术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性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起步较晚,发展模式陈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但是大多数企业创新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低下。
4.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在施工期间会产生各种资料和记录,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进展的记录,也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凭据,对后期的工程开展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根本不重视资料的保存,经常出现无法对比数据、进行分析的事件。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2.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 在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开发工作,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
3.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继续大力推进计算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4.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懂得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目的。
5.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研究开发单位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还要采取适当形式和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和指导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检验或比较得出有关数据和操作经验,后编制作业指导书,将使用的工具、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检验与验收标准列入其中,下发相关的部门和操作人员,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要点。在实际操作中,由工艺员和技术员进行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展开,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
四、结语
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大胆实践创新,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均亮.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研究[J]. 2011,(14) .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建筑行业也获得很大发展。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在建筑施工实践中的应用比较落后。
生产力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程度,同时也作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能够反映出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此外,施工技术的创新叶能够促进相关生产力的进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创新能力也不强,很难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情况,不断地提高自身创新水平,并把施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渐加深,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些都为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建筑技术创新的成本。在当前的经济时代,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市场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全面发展,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是当前经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算是一项比较传统的行业,如果想要在大的发展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能够使用创新思想不断的谋求发展,创新是施工企业存活下去的基本方法,这也是一种自然法则,是不能够背离的。
3、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激烈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者才能够生存下去,一旦成为弱者,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有些施工单位已经认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重要性,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出现了盲目性,导致资金投入量很大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能就会被淘汰。施工企业应该能够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出科学的竞争策略。施工单位想要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让自身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施工企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整个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通过市场调查、人员评估等方法,来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实现技术创新后还应该在实践中应用,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再创新。
二、当前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施工企业领导认识不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日常事物管理较多,管理层在技术创新上的时间、精力往往有限,而企业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现场施工,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由于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缺乏必要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无从谈起。国家、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还有待完善,以激励机制、人才培训机制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国家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但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绝大部分的建筑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专门技术创新部门,这一方面反映了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是不到位、缺失的。
2、技术创新与市场存在脱节
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往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具有先进技术的施工企业中标率要明显高于一些纯粹的土木施工企业,所以,技术创新能给施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施工技术存在滞后性,往往是业主(建设方)对某项技术提出要求,而企业刚好具备这项技术,导致了中标,并不是企业凭借自己的创新技术争取到的市场份额。同时,许多技术创新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政策方面的原因,无法实际投入生产,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无形中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改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
1、强化树立创新施工理念
基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创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速度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当前我们主力解决的目标便是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发展之下,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扩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用创新施工的理念夯实内部建设、加强基础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成为其施工技术创新的主力目标,并通过自主技术改造与创新的科学策略,使建筑工程的创新施工技术发挥最大化的应用服务价值。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就不能放弃技术创新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持续获利,保持较大的利润点,就必须坚持高效率的创新理念,这种高效率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强、速度快,而且表现在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强!速度快。
2、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坚持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不仅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的力度,同时也应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诉求,即以经济提升为根本目标,平衡经济效益与创新程度,构建战略发展目标,完善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在针对外墙施工缝的问题上,硷导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通过取消硅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要完善自身创新机制,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搭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灵活性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施工技术创新上有自己独特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建筑〔程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根本无法满足高创新性的组织的专业化!技术化和正规化等要求,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引进,更要加对已在工作的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施行,加强他们专业性的培训和培养,重点放在灌输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绝不仅仅简单的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另外也要加强经济、法律和管理等其他相关方面知识的灌输,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养有质的提高。
4、积极引入新材料技术,完善施工技术的创新手段
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薄膜、扭曲面、网壳等新结构不断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不但美化了建筑物的外形,也严格保障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人们多样化、多元化的建筑需求,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娱乐的建筑环境,建筑工程技术也需要得到不断发展。为此,要认识到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在总结建筑工程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建筑工程技术朝着精细化、集成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建筑工程技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问题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3(8).
[2]梁茂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