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

时间:2024-03-18 18:23:36

导语:在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

第1篇

Abstract: For some big Chinese companies, in addition to the "listed", the hottest vocabulary is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s the produc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To seek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mpanies who have certain strength. This paper made a focused discuss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关键词: 产业链;经营模式;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business model;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149-02

0 引言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模式可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率,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全产业链造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实力,由于历史积累不够,资产规模不大,布局较小,一般的企业不容易建立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产,使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企业价值,这样我们可以把资源更多地放在价值高的环节上;全产业链可以将之前企业内部上下游买卖协同关系由合作和交易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模式,他可以使企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得到改善;是一个资产布局的链,是运营协同的链,是组织架构和人的链。这一模式规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不得有误,要发扬团队一致的精神。近来,一些中国企业在发展模式上陷入了僵局,因为碰到低成本制造的天花板,不少企业积极打通产业链,似乎链条越长越安全,然而“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1 当下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所谓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指国内公司围绕产业链布局经营业务的方式和特点。

我国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主要在传统产业链范围内布局。

②开始向大产业链推进。

③拓展产业链关联业务。

2 “全产业链”模式将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2.1 创新性、差异化:全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具有显著差异化特点,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对手难以模仿;

2.2 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平滑盈利的波动性,带来较高的、持续的、稳定的、成长性好的盈利;

2.3 战略协同效应:整个公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价值链各环节之间、不同产品之间实现战略性有机协同;

2.4 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有上游供应链的优势;

2.5 信息传递顺畅: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整个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感、更及时;

2.6 安全:可控度高、可追溯性强,安全更有保障;

2.7 行业领导力和产业优势:以终端消费引领产业链,可以形成产业领导力与产业优势;

2.8 产业升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整体提升;

2.9 社会信誉、影响力、知名度:有利于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

3 我国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司以构建传统产业链为中心、逐步向前后端和周边拓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对于公司节约交易成本、分散投资风险、拓展多元市场乃至建立规模经济壁垒,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存在问题,相反,有些经营风险已露出端倪,可能会对公司乃至产业产生负面影响,迫切需要我们的注意。关于这些问题,主要从其对公司和产业的影响等两个角度来看。

3.1 影响公司本身发展的问题

①产品、业务雷同,带来市场风险。

②产品多元,带来质量风险。

③资金分散,带来财务风险。

④高速扩张,带来管理风险。

3.2 影响中国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①公司争先恐后的全产业链经营,会影响我国产业整体的生产和经营效率。

②全产业链竞争易造成不公平竞争,可能会削弱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进而影响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

4 解决中国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问题的对策

①专注核心业务建设,成就更多专业化公司。

②实施差异化竞争,共同构建中国完整产业链。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产业链

1 问题引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在低碳经济概念的指引下,为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老大,中央财政总体上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湖北省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

本文对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的构建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2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2.1 湖北省电动汽车市场建设中的技术研发还不成熟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一直是湖北省各大汽车厂家研究的重点。目前湖北省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电动汽车在每个环节的技术不能过关,如果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没有后续的努力,那么电动汽车的生命力将受到致命的威胁。因此,电动汽车的技术产品化的结果如何以及电动汽车后续发展的力量,将决定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构建的命运。目前主要的制约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瓶颈在于电动汽车的电瓶无法通用。因为各厂商生产各自规格的电瓶使得电瓶无法通用,从而制约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和发展。

2.2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技术标准不统一

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在研究核心技术的同时,制定和统一技术标准是很关键的。但是目前,湖北省乃至国家对于电动汽车的标准、电池的标准还未达成统一,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又加大了普及难度。

2.3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售后服务环节力度不够

售后服务关键是要掌握好电池与电机的维修、保养与回收技术,但湖北省目前这方面技术人才和队伍还有待不断培养。同时,平衡生产厂家与分销商的利益关系还存在问题。由于电池技术复杂,更换和维修需要厂家支持,而厂家支持力度的大小对分销商的利益将造成较大影响。

2.4 湖北省电动汽车保险和金融服务等环节力度不够

由于目前电动汽车成本相对较高,对于用户来说,除了湖北省政府给予补贴外,如果保险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能给予支持,将对电动汽车市场化有助推作用。但目前由于湖北省电动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关电动汽车的保险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

2.5 “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成员利益协调一致尚有困难

“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既然要结束各车企“各自为战”的局面,那各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就势必要做出相应调整。而这种调整必然带来车企业间的又一场利益博弈的过程。其中的东风汽车公司生产基地主要位于湖北省,并且东风公司在襄樊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是国内第一家同时获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城市客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年产3万辆的新能源客车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而其他的成员大部分也在湖北省有生产基地。因此,湖北省电动汽车的供应竞争十分激烈,成员利益矛盾突出。

“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共分三组,第一个是包括一汽、东风、长安等在内的整车组,第二个是电池组,第三个是能源供给和服务组,包括国家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在内,承担充电站建设等。电的使用是要划入国家电网的,而中石化和中石油原来是加油站,现在却要投成充电站,有跑马圈地的“嫌疑”。“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在湖北省的发展同样易形成跑马圈地形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合理竞争。

2.6 容易形成地方保护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却遭到来自地方保护的制约。此外,国内的竞争十分激烈,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先后盛名开发出了电动汽车,有的已投入营运使用。湖北虽然已有较好的基础和声望,但如发展不快,进展不利,随时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政府如何做好众多利益主体的调整整合是一大难题。

2.7 “低碳经济”下能源升级与能源接轨的实现还存在问题

湖北省目前的汽车产业依然使用的是传统能源,面对新兴的电动汽车产业,如何真正的将传统能源与电能接轨,如何实现传统能源的升级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从传统能源过度到电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湖北省政府如何真正构建起绿色环保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还尚待思考。

与此同时,湖北省传统汽车的批量淘汰和传统加油站的改造还存在问题。如果将来湖北省的充电汽车市场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传统汽车的批量淘汰和传统加油站的改造问题,这些虽然是远景,但势必是发展电动车和推广电动车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 对发展完善电动车产业链的建议

3.1 积极完善电动汽车各项核心技术

针对目前的充电汽车生产而言,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一直是湖北省各大汽车厂家研究的重点。因此,政府应当适时发挥作用,加大相关方面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可以利用湖北省高校集中的科研优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做好自主研发工作。

3.2 增加对电动汽车制造和销售环节的政府扶持和投入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局势仍不明朗,其中一个关键限制因素是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以混合动力为主。而其技术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较高的购车成本限制了其普及。而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推广目前仍困难重重。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政策上的倾斜力度。在制造环节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和汽车生产工艺来限定非电动汽车的生产,而对电动汽车的生产进行相关税收政策的扶持。在销售环节,可通过减免车船使用税和养路费等政策来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3.3 对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各项产品和技术进行标准化

现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在电动汽车的生产方面各自为战,这也导致了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等核心零件难以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这既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增加了电动汽车的推广难度。湖北省可以根据东风汽车公司现有的生产规格在湖北省甚至是中部地区搭建起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平台,对于处于这一生产链中的各制造商采用统一的生产规格,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便于将研发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

3.4 提高电动汽车购买的各项售前售后服务

针对目前许多民众对于电动汽车了解较少,对购买或使用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可以设立相关的机构以供市民咨询。同时各汽车生产厂商可以建立统一热线和售后平台,解决各类电动汽车的售后问题。

3.5 构建企业联盟,协调各方利益

针对目前的央企联盟和可能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湖北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权衡各方利弊,根据现有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建立起相关企业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企业系统来促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同时,由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和国家电网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使很多充电能源设施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争夺未来发展空间的“圈地”行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利用率令人担忧。因此在充电汽车产业链中的能源供给链中也可以通过协议建立起能源巨头如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间的联合。中石油中石化控制的加油站由于早进入市场因而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补给,而国家电网则是借此次充电汽车研发推广之风才进入到这一领域,因此在充电站选址建设方面存在限制。在这些能源巨头中搭建一个能源转换的平台可以使得双方互利共赢,同时也达到真正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避免各自为战对国家能源资源带来的浪费。

第3篇

我国影视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目前,影视产业链上的内容和产品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专业编剧提供的剧本素材;下游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更加开阔,突破原有的影像产品形式。

根据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同 ,影视产业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两个部分。电影产业的常见盈利模式主要是票房盈利模式,电影产业链的各相关方都以各种方式参与票房的分成。内容的版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售卖版权和衍生品组织另外的价值链,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也渐渐流行起来;院线和影院可以通过售卖现场消费品如饮料零食等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剧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基于电视台企业客户的广告费。电视剧制片商的收入主要依靠电视台所支付的购买播出权的费用,电视剧广告收益的绝大部分被电视台占有。电视剧也有一部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收入,但这一部分一般作为降低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手段,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电视剧还有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目前的趋势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日渐升高,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观众群比电视观众群年龄要小得多,所以多数电视剧产品在视频网站获得发行收入微乎其微。海外发行收入在电视剧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首先产业链上游内容输出质量不高。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电影电视剧作大多扎堆于宫斗剧、家庭剧、青春剧这几种较为热门的种类中,内容缺乏新意;热度较高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大多都是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小品化、桥段化、全明星化掩盖电影、电视剧叙事能力的不足。

其次,产业链利益关系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制片方单纯依靠票房收入,造成双方的利益都很脆弱。制片方希望提高分账比例,制片方和院线是依票房号召力逐片谈判的格局。但是影院地租成本高,如果制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影院运营负担明显增加。电视剧制作方被电视台钳制,比拼收视率甚至收视率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4篇

【关键字】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产业链,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研究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具有一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 而且重点强调用户的移动支付能力,即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来完成支付业务.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将第三方支付的思想运用到移动支付中,优化了原有的支付流程, 平台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提高用户的体验.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1、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首家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单国内移动第三方支付最成功的企业支付宝,是于2009年才开启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单季移动支付规模已突破千亿,发展十分迅速,在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全部交易规模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2011年5月18日,央行颁发首批业务许可证,支付宝、拉卡拉、快钱、汇付天下等27家企业顺利获得支付牌照。2011年8月31日,央行颁发了第二批13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2011年12月31日,央行再次颁发了61张第三方移动支付牌照。而在第三批获牌的61家企业中,业务类型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业务。

2、行业分类

支付企业的发展路径日渐分化,目前支付企业正逐步分化为4类:一是以B2C业务为主,覆盖全行业;二是以C端为主的预付费企业;三是面向远程、移动支付的企业;四是面向行业和传统行业转型而提供资金流解决方案的企业。

3、用户规模

2012年12月26日消息,易观今日未来三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00亿,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

二、竞争与合作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合作: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提供的业务支付和银行存在很大层面上的重叠和相似,但比银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并且还提供银行缺乏的担保和交易等待等服务。在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之间,即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在当下的移动商务年代,银行迫切的需要打开移动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成了银行拓展自身业务覆盖,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平台。两者取长补短,共同盈利,促进着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腾飞。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的竞争:

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所提供的主要支付服务就是对银行的业务竞争。用户对水电费缴纳,网络购物的需求可以不通过网银而直接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资金的流转路线发生改变,影响着银行的流动资金控制能力。

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仅只是一个支付平台,近几年的发展中更衍生出相仿与银行的账户结算系统。而该系统的出现即意味着凭借其线下的收单和医保支付等业务对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产生威胁。

第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对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既是能掌握用户发生交易时的上下游的交易记录。而根据此记录便能更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信贷业务。特别对于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信贷更符合它们所需求的“小额”,“短期”,“迅捷”的特性。由此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间的竞争问题不容小觑。

三、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构建。移动支付产业链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需求,由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应用服务商,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收单机构等多个产业环节共同组成,实现相关资源从上游到下游的不断转移并达到消费者的链条.

(二)产业链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的独立性,且各个部门提供支持服务内容不尽相同, 使得改产业链业务覆盖范围广、牵涉行业多,行业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行业壁垒都会影响自身部门发展. 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商家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三)产业链部门分析

1、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主要任务即使为移动支付搭建基础通信平台,是移动支付最为基础的硬件系统提供者。移动运营商是用户手机号的唯一管理者,在开展移动支付上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在基于目前的通信技术来看,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方式包括语音,短信,WAP等.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运营商主要为所有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基础的通信支持以及对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安全服务. 由于一切的移动支付服务都建立在移动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上,且通信技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移动运营商能通过加固自身技术提高支付效率,减少用户缓冲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且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体加大移动支付业务覆盖度,增加用户数量,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2、商业银行

银行是用户账户的管理者,在产业链中任务主要是为用户和其账户提供完整的支付结算通道且对该用户的信用信息记录。

商业银行作为用户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同时也是移动支付产业中用户资金的最终清算机构.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盈利并非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支付业务的便携性不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是对传统支付业务的完善和补充,使其固有的支付不被便携性较强的移动支付取代.且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也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从而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商业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等传统支付系统作为其移动支付基础和支撑.其全面的用户信用管理系统更是减少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性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部门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3、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

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是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枢纽环节,多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信誉担保,减少支付安全风险.而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使用户可以在不同银行卡之间实现转换.能为需求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吸引用户为应用支付各种费用.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优势相较于其他部门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心理和用户需求加了解,拥有更全面的互联网市场分析.

四、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环境分析

(一)越来越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截止到2013年,国内目前达61601.7万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达到7934.8万户的宽带接入用户,巨大的用户基础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行业细分度也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增速也将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越来越多的用户节点代表着越来越多用户群体和市场覆盖率.由于传统移动支付的信誉缺乏性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将逐渐在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迅猛发展。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硬件体系构建逐渐完善

3G移动网络的普及伴随着个人手机为应用平台的新型移动应用业务将逐步形成.移动电子商务也将在此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通信技术的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来说,不仅从基础上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级别,同时也能打消消费者的消费顾虑使其进入市场,从而扩大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移动营运商对通信业务领域的加强加固,通信服务对移动支付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基于SOA,RFID等技术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体系结构被提了出来.越来越完善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方面扩宽了业务市场,且基于完善支付结构的支付流程,其越来越精简的步骤和越来越高的效率也标志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进步与潜力.

五、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问题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仍未构建完成。从近几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情势来看,第三方移动移动支付作为3G时代的热点应用,发展迅速,市场宽广,但标准问题尚未确立和统一.标准上的不统一,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例如,移动运营商采用的2.4G标准支付手段,这是建立在通信技术完善,通信设备齐全的基础上,并且它还拥有最多的移动端口用户.而如果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也想通过2.4G标准支付手段,都会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而利润降低.目前,两种标准都在被采用,这样无形中形成了支付设备兼容的壁垒,因为平台的转换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效率.这些不便的积淀对今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推广及盈利,用户使用过程中便捷性和效率都带来较大阻碍.

(二)第三方移动支付信用缺乏。信用缺乏问题不止存在于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从拥有当前最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来看,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信用卡导致的信用问题。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用户都是把手机号同银行账号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三重绑定在一起,实现一种快捷支付.平日生活中,由于使用环境的变化及使用频率的增多,消费者的移动终端面对丢失,不需知道账户信息就能对账户资金进行窃取。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而商业银行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的做法,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依旧以小额支付为主,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自身信誉度没有评级标准,消费者同样也不能辨识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信誉等级,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些拥有大量资金的图谋不轨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开办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进行洗钱或者是非法集资.恶劣的信用环境,加上移动终端并没有实现完全实名制系统,都是阻挡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绊脚石.

六、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一)开发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链内包含部门众多,如果各个部门呈离散状态,彼此互不关联,那么这种无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外国经验来看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想建立统一的合作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建议以某一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从第三方移动支付角度看,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都因为有各自用户基础及其独占优势,因此想平等的达成合作肯定会比较困难而且协同成本高昂。第三方移动支付处于这两部门的中间,作为没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想要从其他两边抢夺用户,占领市场无疑困难重重。这也是机遇。因为只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作为主导者和协同者时,才能更有效配置各方资源,使产业链的获利能力达到最大。因此,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为主导,其余两部门为协助的商业模式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来说最为合理。原因有三点,第一:第三方移动支付是相对于其他两部门独立的机构,不像其他两部门有用户基础。第二: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由于没有用户基础,协同各部门协作的成本自然较低。不会像已经建立庞大用户基础的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一样利用用户打压对方利益。因此,建立如此的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是最大化提升了该行业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是协同的跨部门交易对消费者来说也提升了便捷性和可接受性。

(二)确定金融边际,明确监管部门。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相当迅速,业务交易量与日俱增,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金融边际和业务性质依旧没有得到充分界定。从第三方移动机构的办理业务种类和市场认可度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更像是一种虚拟银行,承担着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功能。因此,有很大必要首先先确定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金融边际和性质。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容易引起市场对该行业的业务功能的误解,导致消费者对其定位不准确,不敢贸然相信不确定性质机构,最终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业务的市场认可度减少,不利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而另一方面,模糊的金融边际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无限制的增大业务覆盖率,容易引起同商业银行以及移动运营商的利益纠纷,导致产业链内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破裂,使得该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参考文献:

[1]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7

[2]张萌.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预测[J].2011

[3]郑旋.移动第三方支付需要金融监管创新支持[N].2011

[4]王纯.基于SOA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设计[R].自然科学.2009

[5]任倩.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D].2009

第5篇

在“中国优质大豆之乡” 黑龙江省海伦市和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宾县,一条“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大豆产业化发展之路已初步成型,成为提高大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缓解供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为解决国产大豆“行路难”问题提供了样本。

一、海伦市、宾县大豆种植基地情况

黑龙江省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随着大豆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海伦市把大豆新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实现大豆产业发展的首要工作,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高标准大豆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打造大豆生产优质高效技术样板,不断提高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带动全市大豆产业的发展。2006年,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191万亩,总产26.8万吨。2013大豆种植面积仅90万亩,总产仍超过26万吨。

海伦大豆改良项目经世行和国家农发办批准,总投资为1751万元。项目区种植大豆2000亩,2007年平均亩产175.5公斤,较常规生产田亩增产24.7公斤,增产17.6%,亩增收93.86元。2009年平均亩产172公斤,较常规生产田亩增产30.1公斤,增产20.7%,亩增收108.36元。项目区内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与项目区外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比达到462:321。

宾县是全国产粮大县500强之一,耕地面积24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87万亩,产量13.5万吨,其中A级豆(高油、高蛋白大豆)播种面积55万亩,产量9.1万吨,是全国的“大豆之乡”,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之一。

黑龙江省宾县大豆改良项目经世行和国家农发办批准,总投资为1738.37万元,项目区大豆良种繁育面积达到2000亩,项目区内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与项目区外农户每亩年均净收入比达到375∶330。

二、两地大豆产业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模式。海伦市、宾县建设的大豆种植基地是我国第一批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的优质大豆良种扩繁基地,其发展模式以种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以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禾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科技依托,由基地农户组成农民协会,通过推行订单农业的经营方式,采取“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并保持长期稳定,以确保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可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优质大豆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和成熟技术。

1.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通过项目扶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机械装备投入,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主产区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建立高蛋白专用大豆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切入点,突破现有产业瓶颈,提高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缓解大豆进口压力,增加农民收益。

2.以科技支撑为依托对象。为豆农提供优质大豆原种及全程技术服务。由技术依托单位和种业公司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采用面对面讲课、座谈交流、播放电教片、现场指导、典型科技示范户介绍经验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利用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大豆智能化专家系统,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以原料基地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载体,推广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区域化生产,解决各市县大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混种混收问题。

4.以龙头企业为运营中枢。龙头企业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工作,包括产品检验、引进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组织培训等。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统一加工,并以订单的形式回收大豆原种、良种,通过精选、包衣等工艺制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大豆原种及良种,向辐射区出售,公司通过销售原种及良种获利,以保证公司的运营。

5.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实施单元。在该项目运行中,农民合作社主要负责落实种植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培训计划、组织大豆生产和产品收购、销售等活动;代表农户同种业公司签订种子购销合同;协调技术依托单位和种业公司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等事宜。项目所建的灌溉井及附属设备、农防林、砂石路等田间工程和购置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归农民协会所有,并由其负责使用和管护工作,同时组建农机服务队对农户进行服务。农民协会在选择农户入基地时,可优先考虑吸收妇女、贫困户等弱势群体,使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获得利益。

总的来看,以“项目+科技+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化项目扶持模式实现了项目区大豆产业的统一组织管理,大豆专一品种、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大豆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和集约化管理水平,并通过项目扶持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拉长、增粗了产业产品链条。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得以缓解,农民的经营规模扩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问题。

1.大豆产销链条脱节,导致成本上升。黑龙江省地处内陆,而大豆需求地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受地理环境限制,黑龙江省大豆产品绝大部分通过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不光成本高、损耗大,而且由于运输资源有限,存在不能及时出运、滞后到达等问题,无法保证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黑龙江省的大型大豆种植基地相隔较远,比较分散,直接采购费用较高。由于存在运输瓶颈,大豆加工企业纷纷选择在沿海地区建厂,大量使用进口大豆直接加工,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安全。

2.大豆加工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大豆加工链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使农产品增值的主要过程。虽然项目区大豆加工业已经开始向生产规模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主要生产大豆初级制成品,即使能够进行大豆深加工的企业,也由于技术、工艺掌握程度不同,加工品深度、精度不够,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在黑龙江省大豆深加工企业中,蛋白制品企业占大多数,采用的多是浓缩、分离蛋白技术,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可以充分运用蛋白改性等技术生产出各种专用性、功能性较强的高附加值大豆制品。总体而言,我国大豆深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3.大豆流通环节效率低下。流通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切身利益。项目主产区大豆流通环节较多、效率低下,使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升高。从国储收购来看,由于价格稳定、收购数量多,使农民倾向于将大豆卖给国储,容易形成“挤售”现象,让农民承担额外的交易费用。因此,大部分农民选择将大豆卖给粮贩,粮贩再转手卖给经纪人,最后经纪人卖给加工企业,流通环节多,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加工企业来说,原料成本包括基础收购费用、短途运输及二次倒运费用、场地储存费用,还有其他人力物力支出,这些费用加起来,每收购一吨大豆需承担超出基础收购价80元左右的间接费用。而沿海一些大豆加工企业直接购买进口大豆,每吨大豆从购买到进入车间,除支付购买费用,只需30元左右的其他费用。原料成本的差异降低了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4.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不畅,交易费用增加。

产业链管理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链条上的所有节点主体的紧密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将影响交易有效进行的因素推向链条之外,从而达到链条上所有节点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就成为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从项目区大豆产业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交流还不够通畅,生产者对消费者的需求状况缺乏了解,妨碍其合理安排种植,由于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价格信息,也影响了对收益情况的判断,进而影响实际大豆供给量。对加工企业来说,不能明确生产者具体生产状况,对原料数量和来源无法把握,对其制定加工计划,科学地安排生产十分不利。

三、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各环节松散、联系不够紧密,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可以通过大豆产业协会等组织,从相关主体的实际利益出发,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使大豆产业在种植、加工、运销、进出口等环节形成合力,将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加工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具备大力发展大豆加工业的优势,包括大豆高蛋白的品质优势、非转基因的品种优势、数量优势,强大的科研支撑。因此,企业应该坚持大豆精深加工、功能性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设立专门的大豆产品研发部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科研机构,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企业自身的优势,形成完整的大豆深加工技术体系,延长大豆产业链,获得更多的产品增值,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豆加工企业收益偏低的现状。

(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销售成本。解决黑龙江省大豆流通效率低下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工企业产区就地收购、集中运输,不仅可降低运输费用,也会更好地满足企业原料需求。二是国储可以在大豆主产地设立多个收购点,实行统一价格、分批收购,缩短农户运输和排队等待收购的时间,充分保障豆农利益。

第6篇

【关键词】在线视频 影视产业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影视产业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影视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目前,影视产业链上的内容和产品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专业编剧提供的剧本素材;下游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更加开阔,突破原有的影像产品形式。

根据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同 ,影视产业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两个部分。电影产业的常见盈利模式主要是票房盈利模式,电影产业链的各相关方都以各种方式参与票房的分成。内容的版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售卖版权和衍生品组织另外的价值链,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也渐渐流行起来;院线和影院可以通过售卖现场消费品如饮料零食等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剧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基于电视台企业客户的广告费。电视剧制片商的收入主要依靠电视台所支付的购买播出权的费用,电视剧广告收益的绝大部分被电视台占有。电视剧也有一部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收入,但这一部分一般作为降低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手段,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电视剧还有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目前的趋势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日渐升高,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观众群比电视观众群年龄要小得多,所以多数电视剧产品在视频网站获得发行收入微乎其微。海外发行收入在电视剧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首先产业链上游内容输出质量不高。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电影电视剧作大多扎堆于宫斗剧、家庭剧、青春剧这几种较为热门的种类中,内容缺乏新意;热度较高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大多都是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小品化、桥段化、全明星化掩盖电影、电视剧叙事能力的不足。

其次,产业链利益关系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制片方单纯依靠票房收入,造成双方的利益都很脆弱。制片方希望提高分账比例,制片方和院线是依票房号召力逐片谈判的格局。但是影院地租成本高,如果制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影院运营负担明显增加。电视剧制作方被电视台钳制,比拼收视率甚至收视率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制作发行之外的影视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国内影视市场上真正着重于衍生品开发的作品非常少。《喜羊羊与灰太狼》70%的收益来自衍生产品的形象授权等,发展成功的衍生品带来的收益远超版权收入。但这样的案例只是个案,尚未具有普遍性。

在线视频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影视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在线视频成为人们观影追剧的一个最便捷、最重要的渠道,也使得在线视频发展成影视产业链中一个颇具影响的存在。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电视剧是网民通过PC端观看的各类视频中播放时长占比最高的节目类别,一直保持在50%以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仍在增长,手机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在线视频网站是在线视频的主要平台。随着近年在线视频的发展,在线视频网站获益颇丰。常见的在线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有四种:点播/下载付费模式;会员收费模式;广告盈利模式;客户端软件综合盈利模式。

目前,在线视频是一个“内容和终端共同发展、同盟与巨头并驾齐驱、多竞争主体的差异化竞争”的竞争格局。内容是所有影视视频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户粘性的存在基础;而终端作为在线视频呈现的窗口和平台,其设计和技术是提升用户粘性、差异于其他在线视频呈现的平台的关键。在激烈竞争中,各大在线视频网站在不断提升各自的内容―从引进国外剧作版权到自制独播,以及提升终端―从移动终端到电视盒子。在竞争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地整合资源,不断并购和联盟,例如优酷土豆的合并,又如2012年搜狐视频与天津卫视战略同盟,获得剧作独播,实现跨平台捆绑营销;但也不乏巨头根据自身已有资源直接进行竞争,例如2014年芒果TV推出的独播战略。从以在线视频为主要业务的视频企业到门户网站,再到依附于电视台的在线视频网站,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得不突出差异―bilibili的动漫和弹幕、搜狐视频的美剧英剧、爱奇艺的自制综艺……通过一个又一个亮点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在线视频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在线视频加剧影视行业恶性竞争。在线视频作为剧作内容展现的平台,让供应商提供的影片内容得到最快扩散,让影片发行商的发行数量得到快速增长,也让不同发行渠道的竞争更加明显,甚至使得整个影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影视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追求快速的产出,出现了许多扎堆的低质量的影片。其次,在线视频法律规范程度不够,使政府监管难度加大。网络版权一直是一个边缘地带,法律不健全,导致网上盗版泛滥。例如美国电影协会曾公布全球范围音像盗版调查报告,报告中点名提到我国人人影视网站的版权问题。视频版权意识欠缺,盗版猖獗,会严重影响影视产业链的收益。因此即使给客户带来了观影便利,快播依然还是惨淡收场,人人影视依然被整顿。除此以外,“热钱”不断流入前景较好的在线视频行业,不知不觉中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在线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视频还在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视频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更能决定在线视频的好坏;终端的技术将不断创新,用户体验更加优化,手机、电视、电脑等多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联动,跨屏收看在线视频。

内容决定优势。目前在线视频的总体情况还是“数量重于质量,娱乐性重于内涵”。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入,在线视频呈现的内容质量成为其是否具有优势的决定因素。内容成为重要决定因素有两个原因:

一是客户需求。观看在线视频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客户面对大量的可选择内容,对这种消费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剧情逻辑大同小异的家庭、战争片、爱情片等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等需求,客户对在线视频内容本身的深度、趣味性,以及画面效果的呈现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想法。

二是运营需求。影视制作商和运营者之间进行着永远的版权价格博弈,在线视频的运营者们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外界的依赖,必须探索自给自足的模式,纷纷走向了发展自制剧和自制节目的道路。自制剧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整个在线视频平台的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生产拥有自身特色、独家版权的自制内容,是视频网站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终端技术创新。“三网融合”给在线视频终端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随着4K等新的视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技术优化和提升客户终端操作体验,使在线视频的内容更加完整的呈现成为可能。视频播放技术发展将更成熟,支持更加清晰、细腻、流畅的画面,可以支持3D播放,甚至是支持全息投影。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设计将更人性化,系统匹配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操作更简便。目前终端主要是移动手机/PAD终端、PC终端、电视盒子等,但随着技术的创新,在线视频的呈现将更多屏化。“多屏互动”作为三网融合的一个目标,同样也是在线视频将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多屏平台互动不仅便捷了客户观看在线视频的方式,更给网站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发行商等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空间。一云多屏增加了更多的视频内容传播途径,也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投放空间、更多的投资方。

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颠覆

对制作环节的颠覆。“在线”功能使得客户需求与内容供应商的距离拉近,在线视频激励了影视内容题材的创新,使产业链向上延伸空间更加广阔。网友上传的视频、平台中百花齐放的微电影、各类网络社区中的用户发言都可以成为剧作的灵感。我国2014年各大在线视频网站中的网络自制剧估计达1500集以上。很多网络剧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卫视大制作电视剧,并反向输出到电视台。从处于被动地位的“台网联动”,到如今反向输出的“网动”,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充足的客户在线行为动作数据可以帮助解读客户的行为偏好和潜在需求,改变内容制作的导向。由于在线视频的网络互动性,在线用户发生的位置、设备以及收藏、推荐到社交网络等动作都会被后台纪录,比如Netflix公司每天能够获取用户高达3000多万个包括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行为的数据,此外还会获取订阅用户每天给出的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Netflix可以很好地把握客户的喜好,以此对《纸牌屋》的剧本进行创作,终而取得成功。

通过互联网,剧作所需要的投资可以通过众筹分担;但众筹只是一种观念,可以不仅局限于资金,也可以是观点,通过众筹收集观点来获得更多的内容。

对发行和播映环节的颠覆。发行渠道将更加广阔,在线视频为制片商绕过发行商直接面向受众或影院发行影片提供了可能。最常见的方法是视频点播,即通过各种高速上网技术连上各种宽带多媒体网站进行网上影片发售。然而在线视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电视直播和电影放映,甚至已经可以直播演唱会。视频网站Niconico和A2Live曾推出过付费直播机制。用户可以提前充值然后预约某些大型活动或者著名歌手演唱会的网络直播,所得的收入由视频网站和直播提供者分成。

对衍生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给衍生品的出现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播放界面直接呈现了节目主题的商品,用户可以直接对节目衍生品进行购买。影视产业链下游将延伸到更多相关产业,衍生品的发展空间更广阔。在线视频的发展将会使得视频识别技术提升,在在线视频之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被挖掘。影视衍生品的发展会依赖“视频网站+电商”的模式而销路大开;同样也会产生更多衍生品类型,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广告等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广告。数量上,以优酷土豆为例,201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用户规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广告容量。广告投放精准度上,在线用户产生的数据更有利于广告的精准投放。YouTube可视广告很少,但是所带来的收益几乎可以使收支平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YouTube可以在不牺牲或甚至提高广告商投放精准度的基础上,通过服务更多广告商,大大提高营收。

对我国影视产业相关主体的建议

影视产业发展在线视频的趋势已成定局,作为最受在线视频发展影响的两个主要主体―影视公司和在线视频网站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也更加密切。利用在线视频的功能和影响,可以使得影视公司的实力提升。

通过发展在线视频,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在线视频的存在可以完善影视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影视产品制作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一般稍具规模的影视公司都基本涉及影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重点不同,但都以建成全产业链为目标。以华谊兄弟为例,华谊兄弟拥有国内相对完备的影视产业链条,正向综合性传媒集团方向迈进。2015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目标为100亿,全部集中在娱乐、互联网两大方向。可惜目前我国影视产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有实力能达到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较少,即使华谊兄弟的模式目前也是低程度的自产自销,还缺乏高质量的社会分工和高档次的资源集约。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可以通过并购甚至自建视频网站来提升实力和影响力。但不同企业还须根据自身实力、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实施路径,突出自身已有的优势和利用已掌握的资源。

中小型影视公司需关注内容、做好擅长的产业链环节。在影视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态势下,中小影视公司需要规划好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提升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积累资源,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在差异中寻求突破。在线视频这一目前较新并且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形式给予中小影视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打破在发行环节与大公司相比的绝对劣势。这就需要中小影视公司解放思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积累素材、创作有特色的优质内容,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众筹资金或者进行各种颠覆性的宣传。

如果要发展影视产业,优化产业链,需要各种规模的影视公司遵守行业竞争规则,平等化竞争。目前政府对产业监管还存在盲区,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协会,利用协会的力量约束和平衡影视产业各方的利益,为大型的影视公司提升自我、扩大国际影响创造环境,给中小型的影视公司发展留有空间。国家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完善的法规和扶持政策,引导影视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线视频对我国影视产业链影响巨大,发展在线视频的趋势已成定局。影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在线视频的作用,在线视频也将会在影视产业中形成新的技术和形式。

第7篇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贸易;经济贸易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辽宁服务贸易基本情况

辽宁服务贸易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和调整。当前,辽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还不够合理,交通物流和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而在金融、保险和研发设计等附加值或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行业则占比偏低,并且一些领域时有逆差。此外,在服务外包方面对外投资和业务拓展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空间。

二、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辽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就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尤其是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问题,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对外开放合作质量,包括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辽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尤其是其中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辽宁省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较少。辽宁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的零部件加工、组装和制造部分,处于物质材料资源消耗大的阶段,而产业链两端的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研发设计、金融、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附加值高、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环节比重较小。辽宁制造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升级。在制造业的30个统计大类中,辽宁涵盖了29个大类(除武器弹药制造业外),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重工业,而属于高技术产业范畴的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和医药制造两大类,这两个产业所占比重只有3.9%。这种产业结构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对生产业没有形成有效的需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函待升级。再加上主辅分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推进,更限制了另方面互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辽宁生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有效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即企业为市场提供的生产的有效供给远远小于市场需求。这种供求的不平衡造成生产市场得不到健康发展,进而又会反过来影响供给和需求,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效应。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增加值每增加一元钱,大约需要一元以上的生产业为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如果按此比例计算,当前辽宁企业所能供给的生产远远难以满足辽宁省大规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所产生的需求。如,2007年,辽宁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541.87亿元,按照国际经验来判断,辽宁省制造业当年产生4541.87亿元的生产需求。而当年辽宁的生产供给为1373.84亿元,可见差距之大。然而,在发达国家,生产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约在70%左右,占GDP的比重约为40%,比辽宁的比重高出二十多个百分点。同时,辽宁生产业的供给与其他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差距很大。如上海,2004年以来上海的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大致稳定在65%左右,占GDP的比重大致稳定在32%左右。由此可见,辽宁生产业总量偏小,发展滞后。生产业远远未成长为主导产业,生产业增加值虽然处于上升势头,但是增幅较小,增长缓慢,消费业仍然是服务业的主导部门。因此,大力发展生产业才是促进辽宁制造也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辽宁的生产业还处于成长初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生产业部门仍然内化在制造业部门当中没有分化独立出来,难以实现专业化大规模发展。这样的初级发展阶段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难以提高,专业化分工受到影响,进而又使得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进入生产过程受阻,导致专业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因而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难以提供高效率专业化低成本的服务,生产业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最终二者形成了低效平衡的怪圈。

三、辽宁服务业开放合作思路

1.大力发展生产业

发展生产业,推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并配合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相结合,培育产业集群,从而提高产业合作质量,吸引来高层次的外商直接投资。辽宁可以结合沈阳经济区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沈阳浑南电子商务园区获批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及沈阳铁西区获批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争取政策体制方面的先行先试,优化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路径,重点是要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力推动辽宁生产业围绕“制造即服务”的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发展服务贸易,应该与省内生产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相结合,并配合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构建开放型产业集群。各地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应该把对外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出口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当中,集约经营,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打开市场。

3.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把握服务外包要求尤其是发包方的政府政策、法律环境、交通及通讯等基础设施、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产业链成熟度、文化兼容能力及价值观、劳动力成本、服务质量等事其中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地方配套政策,既要本土外包市场,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发展最新动向,积极发展离岸外包市场。

参考文献:

[1]辽宁统计局.2013年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第8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外资威胁

经济全球化使得农产品市场不再是封闭的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也不再是局部的竞争,其竞争范围扩展到原材料生产、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营销领域以及品牌建设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现状

(一)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是由产业链主体的组织形式决定的,组织形式的有效性决定了产业主体定位的明确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是由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发展模式大概有两种,一是“市场-加工-生产”,二是“生产-加工-市场”。前者产业主体为销售,以市场为产业目标,以加工为产业主体生产服务于加工,加工服务于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这三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后者是以生产为主体,加工为生产服务,产业链松散,三个环节受制于农业生产。

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是以生产为主体,加工为配角发展的,虽然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点水平低,后劲不足,不能掩盖产业发展的缺陷。

(二)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

以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阶段为例,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初级农产品销售。对农户而言,如何将生产的大量农产品作为原料提供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是重中之重。又加之物流,保存技术等因素,我国初级农产品消耗很大。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类损失15%。发达国家水果采摘后通常要经过预冷、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冷链运输等规范配套的处理,产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100%。根据牛鞭效益,供应链前端的农户预期的订货量往往要大于需求量,而且中间环节越多,差额就越大,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信息失真,农产品生产过多,卖不出去,从而增加了初级农产品的损耗。

我国有些大型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的严重性,如中粮集团,正在加紧战略转型。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而且起步较晚,虽然个别企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完全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三)国际巨头抢滩中国农产品加工市场,并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条

早早进入我国农产品加市场的四大粮商瞄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严重缺陷的特点,刚进入我国的时候就收购大量的农产品种植区,和国内企业相比,从源头上就站了上风,迫使我国企业相当被动。它们或通过收购或通过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进而获得中国大豆进口权的80%货源,由此导致全国大型的97家油脂企业中,64家被外资控制。以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三行业总和为例(由于烟草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政策限制性,所以将之加入分析数据),分别从企业个数和主营业务收入角度,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个数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个数的三倍多。二是私营工业企业个数虽然占很大比例,但是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与企业个数比例不符。说明私营工业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当然不能排除个别私营工业企业有很强的实力和潜力。三是图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用16%的企业个数创造了38%的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度相当高,大有垄断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的潜质。我们以高盛集团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为例:

从2006年6月开始,高盛集团经过一系列收购和转手,到2009年12月,高盛控制双汇集团46%的股权,控制双汇发展23.7%的股权,控制雨润食品13%的股权。高盛选择大规模全资收购中国规模化养猪企业,一定程度上在中下游的拓展已占据有利地位。从产业链角度而言,这些控制行为带给高盛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肉制品渠道和肉制品品牌的掌控。这就为其涉足上游铺好了基石。未来,高盛可以选择将养殖企业包装上市;也可以选择直接注入中游加工企业。以中国生猪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现状,高盛完全可以逐步培育肉类产业链,这有可能对国内同产业形成威胁。

二、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一,解决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和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外有三种组织形式可供选择:一是订单合同模式,即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农产品收购订单合同,通过合同把双方连接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按契约规定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在此模式下,加工企业与农户是合同下的对立统一关系,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体之间有了法律来保障。其实质是通过订单把双方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稳定农产品原料供应来源。二是股份合作模式,即农户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拥有企业中的股份,参与经营管理和监督。双方签订股份制合同后,明确农户应提供的农产品数量、质量、价格和分红办法,从而形成资金共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产加销一体化垂直经营模式,即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公司连接成为一体化企业。通过农产品专用化、企业规模化、和产品品牌化实现共赢。

第二,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消化本地农产品。这就需要企业扩大投资,引进先进生产流水线,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能力,解决农民卖产品难的问题,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特别是像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季节性强、易腐烂的农产品。由于这类农产品保鲜时间短,更需要及时进行加工,成为易储存、易运输的农产品,并及时投放到市场中,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完成整个链条的紧密连接。

第三,政府应该发挥引导牵头作用,促进本土企业掌控产业链。农业股覆盖的范围包括整个农产品价值链:上游行业的种子、肥料、农机、农药等;中游行业的种植和养殖(农场经营、种棉、种甘蔗和水产品养殖等);下游行业的农产品加工及经销(油料、糖料、番茄、苹果汁和肉类加工)。从国际农产品产业链角度考察,未来的利润分配决定于对产业链中定价链条的掌控。对国际资本而言,通过对上游商品的定价,对中游加工企业的控制,以及对下游渠道的掌控,将可攫取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农产品价格上升,上游行业因为成本未受农产品价格上升影响,毛利率得以提高,股价随之向上。而下游行业则受农产品需求增加,提高主营收入。

目前,国际四大粮商和华尔街金融大鳄正在积极并购我国上中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本运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是关系到我国的民生严重问题,谁都不想让外资控制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不够,无法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尽量避免国际农产品巨头并购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果调控足够到位,应尽快收购已经被外资并购的本土企业。

第四,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促进本土企业增加竞争力。企业联合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的有利方式,发达国家实现生产集中主要是通过联合和并购的方式,更加注重管理上的创新。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联合主要有纵向联合、横向联合和异质合并三种,纵向联合最成功的是美国的鸡肉饲养、加工、销售、饲料供应一条龙。这种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既有松散的合同形式,也有紧密的以产权为纽带的联合体。纵向联合,对加工商而言,可以解决原料的稳定供给问题,有利于原料基地的形成,并节省交易费用。对农民而言,可以解决农产品销路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价格风险。横向联合是厂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异质合并则是跨行业的资本集中行为,是谋求范围经济性和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

并购是发达食品工业国家的跨国食品公司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企业数目减少的现象,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生,并成为世界性共同趋势。由于食品工业内的大部分制造加工能力都是过剩的。通过并购,一是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国内外市场,不必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二是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多样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三是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对并购企业非常有用的技术设备、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四是可以减少市场的竞争对象。通过生产集中,跨国公司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国际竞争力日益加强,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生产的集中对科技进步具有拉动作用。只有大规模厂商才设有研究和开发机构。如日本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0.85%,美国为0.5%,项目和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那些大型企业中。

第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农产品加工技术普遍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首先,要增加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经费。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研究经费80%在农业生产领域,而农产品加工研究经费不足30%,这与美国70%的科研经费用于农产品加工方面,正好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增加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经费投入迫在眉睫。其次,要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当前,农产品加工的科学储备和技术支撑薄弱,科技人才数量稀缺,研究单位分属多个部门,分散且相互脱节,这又使得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因此,要下力气整合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资源,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最后,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学习机制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策略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05(7).

2、张润清,李宗光.构建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设想[J].生态经济,2005(4).

3、白万纲.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

4、中国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袁翠青.基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湖北食品工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第9篇

动画产业是以动画为中心而运作的一系列产业。动画产业链是指动画产业发展中对动画产业构成影响的一整套体系,包括纵向的产业环节和横向的产业要素两部分。产业要素包括资本、人才、技术和环境。产业环节包括策划、生产和营销。动画产业链就是以策划为先导、以生产为中心、以营销为旨归,包含资本、人才、技术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的一系列产业链条。因此,研究高等动画教育对完善动画产业链的作用不但包括高等动画教育对动画产业环节的作用,还包括对动画产业要素的作用。在全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辽宁动画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辽宁省的动画产业主要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有三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2009年,辽宁省实现动漫产业产值5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600亿元。然而就产业发展整体来看,辽宁动画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动画产业链还不完善,动画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产业环节缺失、产业链条断裂、产业发展畸形等问题。

一、提升动画产业要素

作为动画产业要素的基本成分———资本、人才、技术和环境,在动画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资本是动画产业的基础,人才是动画产业的核心,技术是动画产业的条件,环境是动画产业的保障。”[1]在四者中,人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是动画人才,而动画人才的培养则靠动画教育。动画教育存在多种形式,其中能够大量培养高素质动画人才、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智力支持、提供丰富人才储备的形式则是高等动画教育。高等动画教育对完善动画产业链具有现实意义,对提升动画产业要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才供给和技术支持层面效果更加明显。

1.人才人才是动画产业的核心。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拥有高校100多所,在校大学生数量100多万人,其中动画相关专业大学生人数3万多人。然而目前辽宁省动画产业人才依然匮乏,仅有8000人,缺口至少还有6000人。这些动画人员有一半以上受过不同形式的高等动画教育,高等动画教育已经成为培育动画人才的主要的途径。学校数量庞大、学生人数众多成为辽宁动画产业的重大优势,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然而在这些动画人才中,大多数从事以外包加工为主的纯技术性的工作,原创性人才稀少,调研策划人才和营销人才更是十分匮乏。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辽宁动画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高等动画教育形成了专科及职业动画教育、全日制本科动画教育和研究生动画教育三个基本层级。三个层级具有各自的培养方向,不同层级的动画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了不同类型、适应不同领域、满足不同需要的动画人才。另外,高校开设的动画专业各有侧重,依托本校科研教育优势,把本校的科研教育优势同动画教育结合,通过其他学科拉动动画教育的开展,以培养具有跨专业视野和多方向能力的动画人才为教育目标,培养了从事不同领域、具有不同专长的动画人才。多形式、有侧重的高等动画教育为辽宁动画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同时,全国2000万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巨大的动画消费市场,正等待着辽宁动画企业开拓。

2.技术技术是动画产业的条件,而技术是由人才来掌握,高校拥有大量专业动画人才,在技术运用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辽宁省科研单位众多,辽宁动画企业与高校及科研单位联合,充分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从而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动画产品。辽宁省开设动画专业的各层次高等院校有30多所。这30所高校的动画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教学内容存在很大不同。鲁迅美术学院动画教育基于现代视觉设计理念,以培养动画艺术人才为目标,以动画艺术短片为教学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过硬的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和构思剧情的创意能力,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功。鲁美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艺术动画片领域取得较高成就。而辽宁师范大学动画专业则侧重电脑动画技术的培养。我国高校的动画教育在技术教育尤其在美术、计算机技术教育方面优势明显。

二、完善动画产业环节

动画产业环节是动画产业链的外在形式。动画产业环节大体上分为策划、生产、营销三个环节。前期市场调研和策划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动画生产的指南针。中期的动画生产是动画产业的中心,创造了动画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后期的产品营销则是动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动画产业产值实现的途径。只有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刺激、共同进步,才能促进动画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高等动画教育对策划、生产、营销三个环节都具有影响,对完善动画产业链条具有重大作用。

1.策划

策划环节是对动画产品的选题、故事、形象设计、接受人群、衍生品种类等进行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编写制作,以满足预期的潜在的市场需求的过程[2]3-79。制作成功的动画产品,前期的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科学合理有效的调研策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界对动画产品的期待,减少投资风险,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提供保障。辽宁动画产业在策划环节的突出问题在于策划环节缺失和消费对象设置狭窄。辽宁动画企业对于前期市场调研和策划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市场调研,选题编剧没有真正切合市场需求,形象设计亦陈陈相因,同受众的心理期待差距较大,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没有得到广泛切实地开展是辽宁动画企业没有制作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动画产品的基本原因。辽宁动画企业的动画消费对象设置主要是4~14岁的儿童,尤其是3~6岁的低龄儿童。儿童对于动画的消费主要在于动画片的收视率,这种消费是间接的,而具有直接动画消费能力的青少年却被排除在动画消费对象之外,没有适合的动画可看。目标主体与消费主体一定程度的错位直接导致动画产品的消费市场萎靡。中国有两千万在校大学生,是广阔的潜在的动画消费市场,而这部分市场并没有为辽宁动画企业所开拓。对于开拓在校大学生市场,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动画专业的大学生熟悉大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拥有广泛的调研人群,他们可以同企业结合,制作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动画产品。我国国产动画可以分为艺术动画和商业动画两类,这两种动画的策划环节差异显著。对于艺术动画的策划工作,高等动画教育能够提供直接的帮助。艺术动画重要的评价机制是各类奖项,而评委、专家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高等动画教育就是根据这些动画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开展的,因此,受过高等动画教育的人对动画专家的审美趣味十分熟悉,这样制作的动画更容易受到动画专家的青睐,更容易获得成功。鲁迅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学生和毕业生就多人多次获得国内外动画制作大奖。#p#分页标题#e#

2.生产

生产环节是动画产业链的中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动画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决定了动画产业链能否持续循环。辽宁动画产业在动画生产环节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产量小精品少,娱乐性艺术性差。辽宁动画市场需求量大而产量小。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22部171816分钟,其中辽宁省原创动画片14部,共11211分钟[2]157-176,然而这些原创动画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辽宁省每年国产动画片的需求量至少18000分钟,辽宁动画企业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亟待开拓。然而这一万分钟中还有一半是flas,大多数情节乏味粗制滥造。虽然总产量还算乐观,但实际播出的动画产品只占其中的14%,大量的动画产品无法播出,导致企业亏损、产业低迷。辽宁动画企业制作的动画片《兜兜的世界》《蓝猫龙骑团》《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希望》《快乐教室》等等,虽然在央视播出,有的还获奖,但由于不是走纯商业路线,缺乏社会影响力,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大量直接的效益。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精品动画少是辽宁动画产业低迷的重要原因。寓教于乐是中国动画的显著特色。然而辽宁的原创动画并没有真正把教育性融于娱乐性之中,而是片面强调教育性,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生硬地添加了过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元素。比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和《快乐教室》,知识性、教育性有余而娱乐性、观赏性不足。而且这些教育元素的添加往往是以牺牲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代价的。娱乐性是动画产品获得市场的关键要素,艺术成就的高低则决定动画产品能够成为精品。而原创动画娱乐性艺术性的不足是制约辽宁动画繁荣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动画教育主要是针对动画生产环节的专业性教育。动画专业在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教育中,生产环节教育是最富成效的。辽宁动画产业生产环节的人才相对充裕,每年投入动画产业的学生基本是生产环节人员,高校动画专业为辽宁动画产业培养了大量动画生产人才。对于动画生产环节,高等动画教育在培育人才之外另一个重大贡献是有助于动画生产的两大问题的解决。艺术动画教育是高等动画教育的主体内容,高等动画教育的高级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造艺术性强的精品动画的人才。高校动画专业在理念上、艺术上和技术上都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地教育和培训。不同类型的学校动画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美术院校的动画专业以动画作品的艺术性为旨归,追求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重视学生艺术水平的培养。影视院校动画专业在动画的影视语言、情节建构、图像构成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传媒院校更重视动画教育的策划和营销,而理工院校则重在技术应用。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性依然是动画的根本属性。动画产品的问题在于教育性和娱乐性割裂,没有很好地把教育融于快乐之中。站在时代潮头的青年人更容易理解娱乐流行元素,又天然地肩负着动画的教育功能,高等动画教育正是补充这一缺陷的重要一环。如果高校能够跟动画企业合作,将高校动画教育思想性、艺术性优势与动画企业的商业利益结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动画产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3]。

3.营销

营销环节是动画产业的旨归,是动画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动画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国内动画产业普遍在营销环节存在问题,而辽宁动画产业问题更加严重。辽宁动画产业营销环节处于实际上的缺失地位,缺乏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动画产品的营销包括动画片的播放与动画片衍生品的销售两个环节。动画营销的首要环节是动画片的播映。2008年国产动画片的产量是13万分钟,而购买量却只有1•8万分钟。辽宁各级电视台动画片的年购买量也远远低于年产量。辽宁动画的销售市场主要在于电视台以及动漫节等临时买卖关系,而且发行面积狭窄,多限于省内。辽宁共有10多部动画片在央视播出,但产生重大影响的很少。播映渠道不畅是辽宁动画片营销的首要难题。而播映渠道是否顺畅,直接决定是否具有衍生品开发的价值。辽宁动画产业营销环节还存在着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种类单一、定位不准、从动画产品到衍生产品脱节、知名品牌少、授权体系混乱、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等很多问题。动画衍生品价值开发工作不利是导致辽宁动画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辽宁动画产业链难以真正形成并有效运转的主要原因。高校动画教育对完善动画产业链产生作用一个前提是教育与产业挂钩。而营销直接决定了动画产品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决定了动画产业链能否顺利展开并持续健康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为代表的高校开设了营销课程,讲授营销的基本知识,传授营销的技巧和经验,保障学生具有初步的营销知识和能力。现行高等动画教育以各种形式的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基本以培养动画生产人才为教学目标,而研究生教育则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动画策划和经营人才为宗旨。研究生教育以动画产业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覆盖动画产业链的主要要素和环节,以动画策划和动画营销作为基本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最终为动画产业输送高素质的制片人才。

三、高等动画教育有待改进

1.高等动画教育泡沫严重

高校动画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在十年以内建立起来的,缺乏必要的教学科研经验成果积淀和专业底蕴,缺乏动画专业设置必要性的论证,师资力量不强,教学科研力量不够。大部分动画专业教师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甚至一些学校的教师就是被派送至几个国家动画教学基地进行短期培训,之后就走向课堂。这些教师短期内不可能对动画本体和动画产业产生深刻理解。教师肤浅、偏颇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这种高等动画教育的“”,刺激了高等动画教育的虚假繁荣,而在源头上存在误解,给动画教育的开展和动画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隐患。

2.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的高等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是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生产人才有余,而策划、营销人才严重匮乏。当前辽宁动画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制作精品动画、增大动画消费量。策划、营销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动画精品缺失、大量产品滞销的重要原因。而策划、营销人才一般为动画产业的高级人才,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利是高等动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问题。另外,大多数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普遍存在人文课程形同虚设,营销课程严重不足的问题。人文类课程虚设的一个不良结果在于直接制约着原创性人才的培养。原创性人才必须具有极高的人文素养,人文课程虚设更使本来就原创能力不强的高等动画教育雪上加霜。而大部分动画专业都没有开设营销课程,学生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营销培训。上述诸多问题正是导致高等动画教育无法对营销环节产生积极作用、无法对完善动画产业链作出应有贡献的重要原因。#p#分页标题#e#